當前位置:首頁 » 合同協議 » 海洋權益存在復雜糾紛

海洋權益存在復雜糾紛

發布時間: 2020-12-02 03:14:22

1. 如何認識中國海洋權益之爭的復雜形式

我國海洋權益面臨的嚴峻形勢

紛紜復雜的島礁之爭

目前我國的海洋權益被嚴重侵犯,海洋安全形勢非常嚴峻。中國300多萬km2海洋國土中,有150萬~190萬km2被相關鄰國覬覦,有些水域存在爭議,有的已被他國圈佔多年。從北到南,我們在黃海、東海和南海3個海域內與8個周邊國家存在爭議,而且還面臨美國、印度等大國插手的嚴峻現實。在黃海北部,中國面臨與朝鮮劃分各自領海、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邊界的問題;在黃海南部,中國與韓國存在海洋劃界爭議;在東海,中國和日本、韓國之間面臨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劃界爭議,日本這方面立場尤其強硬,排斥按照自然延伸原則劃分大陸架的國際慣例,單方堅持按照中間線原則劃分200海里專屬經濟區,嚴重損害我們的海洋權益和歷史主權,此外,日本還一直占據中國的釣魚島,完全無視中國幾百年來對其擁有和管轄的歷史事實。此外,南海地區海洋安全形勢更為嚴峻。直接捲入南海海域和島嶼爭端的共有6國7方,中國與菲律賓、汶萊、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之間要進行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劃界,同時還要與越南劃分相關領海、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海域。有關國家競相採取各種策略和手段,提出所謂國際「先佔」原則,以圖達到長期佔領和實際控制島嶼主權的目的。有的國家還競相利用主權爭議空當,加緊開發和掠奪中國專屬經濟區內的各類海洋資源,並把國際資本和公司引入其中,以此來增大問題國際化和事實佔領程度。

維護我國海洋的合法權益的政策方略:

作好戰略性長遠規劃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為了更好地防止周邊國家侵害我海洋權益,保護我海洋資源,針對有關國家所採取的手段,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這個問題的復雜性和長期性,從戰略高度作好我國海洋、海軍發展的規劃。具體包括:

①制定海洋發展規劃,將其納入國家總體發展戰略。

②進行海洋勘探,摸清海洋「家底」。海洋蘊藏著巨大的資源,這是人所共知的事實,但具體到某個海域究竟有多少資源,地質構造如何,必須通過海洋勘探加以確定。而在未來劃定有爭議的重疊大陸架上,根據《聯合國海洋公約》有關規定,各相關國家必須在2009年5月之前向聯合國提交相關海域的詳盡資料,誰有這方面的詳盡資料,誰就在法理上占據了主動。

③加緊海上開發,推進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目前,一些與我國在海洋權益上有爭議的國家不顧我國政府「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一再提議,公然獨自在南海有爭議的地區大肆開採石油和天然氣,我們不能熟視無睹,更不能無動於衷。石油屬於戰略性資源,對於我國這樣一個石油消費大國,應該未雨綢繆,建立長遠的戰略石油儲備體系,否則將陷於危險和被動的局面。

加強持續性實際控制
從海洋爭端解決的實踐來看,先實際控制爭議地區是最常見的宣示主權的方式,然後才是其他手段的跟進。從國際慣例來看,實際控制的時間越長,解決爭議時就越有優勢。日本在釣魚島設燈塔,加強警戒,越南在南沙搞國際旅遊項目開發等行為,都是在通過各種手段確立對有爭議海域的實際控制權。目前,在南沙群島中,除我國控制的永暑礁等7個島礁和台灣控制的太平島外,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已陸續侵佔了我40多個島礁。我國在保持對上述8個島嶼實際控制的同時,還應該考慮到對周邊海洋的有效控制,通過軍機、軍艦巡邏、演習等方式展示我海軍力量。盡管這對於目前我國的海軍力量是個考驗,但惟如此才可以懾止周邊國家對我島嶼的進一步侵佔,並為以後解決這些爭端創造條件。

加強海防建設
維護海洋權益主要靠海上力量,而海上力量關鍵是海軍。沒有強大的海軍,不可能有鞏固的海防,更不可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海洋強國。對於中國而言,要做到完全維護我國的海洋權益,也必須擁有一支決定性的海軍力量。沒有海上力量對爭議海域的實際控制,就無法搞開發、旅遊、管理和執法,就談不上有效維護我國的領土領海主權。

2. 試論我國海洋權益存在的復雜糾紛和解決辦法

中國海洋復國土的現狀和捍衛制海洋權益的策略思考

得海權者興, 失海權者亡; 得海洋者盛, 失海洋者衰。這是歷史揭示的一個鮮明的真理。1994年11 月16 日,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以下簡稱《公約》) 生效後, 海洋自然再度成為舉世關注的熱點。中國作為一個海洋大國, 自1996 年7 月6 日正式加入《公約》, 就有了國際法基礎上擁有的300 多萬平方公裏海洋國土的主權。然而, 與中國海上相鄰的8 個國家, 由於歷史遺留等問題, 都與中國有海洋權益之糾紛, 中國至今尚未與任何一個海上鄰國達成海上劃界協議。人類已進入21 世紀,中國既要保衛自己的海洋國土、捍衛自身的海洋權益, 又要和周邊國家一起把和平和穩定帶入新的世紀。這是一個既嶄新又敏感、既對現實又對未來有深刻影響的課題。

3. 當前我國周邊安全環境面臨的主要挑戰有哪些

1、是大國戰略威脅與遏制不斷升級。

中國的戰略性威脅主要來自美日。美國為了保持全球領導地位,推出「亞太再平衡」戰略,一方面鞏固和強化在東亞的傳統盟國關系,另一方面繼續在亞洲地區尤其是東南亞地區尋求新的代理人,強化了遏制與防範力度。

解禁日本集體自衛權的新安保法已經正式生效,日本在國家「正常化」和軍事大國化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日本緊隨美國之後,更積極地在中國周邊地區與中國展開競爭,以削弱和打擊中國在周邊地區的政治、經濟與安全影響力。中日在周邊地區的競爭日趨激烈。

2、兩海權益的爭奪更加激烈。

兩海是指東海和南海。東海局勢起伏不定,變數增加,日本又加大了涉足南海力度。在南海問題上,越南、菲律賓是不太可能收斂挑釁態度的。中美圍繞南海問題乃至海洋規則與秩序的博弈具有長期性,南海軍事化趨勢將加大意外摩擦發生的可能性。

(3)海洋權益存在復雜糾紛擴展閱讀:

未來考驗:

現在,除了印度外,中國與其它鄰國都成功解決了陸上邊界問題。那麼,目前還很難說。從另外一個角度看,中國雖然與鄰國的陸上邊界基本都解決了,但隨之而來的是領海爭端。中日圍繞東海問題、中國與東南亞國家圍繞南海問題,甚至中韓圍繞黃海問題的爭議都浮出水面。

很顯然,領海爭端無法套用陸上邊界的解決模式,因為海上疆界無論是歷史還是現實都沒有劃定過,而且海上爭端還牽涉到國際海洋法公約等不同的國際法規則。

隨著海洋資源和海上通道安全重要性的日益上升,中國如何解決與周邊國家的領海爭端將成為擺在中國和周邊國家面前的一項新的世紀性難題。

4. 中國國土實際面積是多少

中國國土面積963.4057萬平方公里,領海約470萬平方公里。

1、陸地領土:中國大陸及其沿海島嶼、台灣及其附屬各島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以及其他一切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島嶼(包括釣魚島群島、蘇岩礁),陸地領土約960萬平方千米。

2、海洋國土:渤海全域和黃海、東海、南海的大部分及其可以管轄的專屬經濟區,共約470萬平方千米,其中,南中國海九段線以內的所有海域面積約為300萬平方千米。中國領空為領土和領海以上35千米的空域。

東部和南部大陸海岸線長18400多公里,島嶼岸線14000多公里,內海和邊海的水域面積約470多萬平方公里。海域分布有大小島嶼7600個,其中台灣島最大,約為35989.76平方公里。陸上國界線長達20000多公里,陸地同14國接壤,與6國海上相鄰。

3、國土面積:陸地國土面積為960萬平方公里,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15,居世界第三位。[ 東部地區佔10.5%,中部地區佔25.3%,西部地區佔64.2%。

土地資源:山地320萬平方公里,高原250萬平方公里, 盆地180萬平方公里,平原115萬平方公里,丘陵95萬平方公里(截至1997年)。

(4)海洋權益存在復雜糾紛擴展閱讀

疆界和鄰國

中國陸地邊界長達2.28萬公里,東鄰朝鮮,北鄰蒙古,東北鄰俄羅斯,西北鄰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西和西南與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等國家接壤,南與緬甸、寮國、越南相連。東部和東南部同韓國、日本、菲律賓、汶萊、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隔海相望。

中國大陸海岸線長達18000多千米,自北向南瀕臨的近海有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中國的領海,是指從海岸基線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的海域。渤海和瓊州海峽為中國內海。沿海分布有台灣島、海南島、崇明島、舟山群島、南海諸島等5000多個大大小小的島嶼。

鄰近中國大陸的海洋

領海由渤海(內海)和黃海、東海、南海三大邊海組成,東部和南部大陸海岸線1.8萬千米。內海和邊海的水域面積約470萬平方千米。海域分布有大小島嶼7600個,其中台灣島最大,面積35798平方千米。

渤海位於遼東半島老鐵山角到山東半島北岸蓬萊角的渤海海峽,與黃海水域相通,有廟島群島綿亘峽口,面積7.7萬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8米,最深處70米。

黃海北起鴨綠江口,南以長江口北岸向濟州島方向一線同東海分界,西以渤海海峽與渤海相連。平均水深44米,最深處140米,面積38萬平方千米,海床為半封閉型淺海大陸架。

東海北起長江北岸至濟州島方向一線,南以廣東省南澳到台灣省本島南端一線,東至沖繩海槽(以沖繩海槽與日本領海分界),正東至台灣島東岸外12海里一線,面積77萬平方千米。

南海的海底是一個巨大的海盆,海盆的山嶺露出海面就是中國的東沙、西沙、中沙、南沙群島,這些海底山嶺是中國大陸架的自然延伸。南海總面積350萬平方千米。

5. 如何認識中國海洋權益之爭的復雜形勢

我國海洋權益面臨的嚴峻形勢

紛紜復雜的島礁之爭

目前我國的海洋權益被嚴重侵犯,海洋安全形勢非常嚴峻。中國300多萬km2海洋國土中,有150萬~190萬km2被相關鄰國覬覦,有些水域存在爭議,有的已被他國圈佔多年。從北到南,我們在黃海、東海和南海3個海域內與8個周邊國家存在爭議,而且還面臨美國、印度等大國插手的嚴峻現實。在黃海北部,中國面臨與朝鮮劃分各自領海、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邊界的問題;在黃海南部,中國與韓國存在海洋劃界爭議;在東海,中國和日本、韓國之間面臨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劃界爭議,日本這方面立場尤其強硬,排斥按照自然延伸原則劃分大陸架的國際慣例,單方堅持按照中間線原則劃分200海里專屬經濟區,嚴重損害我們的海洋權益和歷史主權,此外,日本還一直占據中國的釣魚島,完全無視中國幾百年來對其擁有和管轄的歷史事實。此外,南海地區海洋安全形勢更為嚴峻。直接捲入南海海域和島嶼爭端的共有6國7方,中國與菲律賓、汶萊、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之間要進行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劃界,同時還要與越南劃分相關領海、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海域。有關國家競相採取各種策略和手段,提出所謂國際「先佔」原則,以圖達到長期佔領和實際控制島嶼主權的目的。有的國家還競相利用主權爭議空當,加緊開發和掠奪中國專屬經濟區內的各類海洋資源,並把國際資本和公司引入其中,以此來增大問題國際化和事實佔領程度。

維護我國海洋的合法權益的政策方略:

作好戰略性長遠規劃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為了更好地防止周邊國家侵害我海洋權益,保護我海洋資源,針對有關國家所採取的手段,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這個問題的復雜性和長期性,從戰略高度作好我國海洋、海軍發展的規劃。具體包括:

①制定海洋發展規劃,將其納入國家總體發展戰略。

②進行海洋勘探,摸清海洋「家底」。海洋蘊藏著巨大的資源,這是人所共知的事實,但具體到某個海域究竟有多少資源,地質構造如何,必須通過海洋勘探加以確定。而在未來劃定有爭議的重疊大陸架上,根據《聯合國海洋公約》有關規定,各相關國家必須在2009年5月之前向聯合國提交相關海域的詳盡資料,誰有這方面的詳盡資料,誰就在法理上占據了主動。

③加緊海上開發,推進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目前,一些與我國在海洋權益上有爭議的國家不顧我國政府「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一再提議,公然獨自在南海有爭議的地區大肆開採石油和天然氣,我們不能熟視無睹,更不能無動於衷。石油屬於戰略性資源,對於我國這樣一個石油消費大國,應該未雨綢繆,建立長遠的戰略石油儲備體系,否則將陷於危險和被動的局面。

加強持續性實際控制
從海洋爭端解決的實踐來看,先實際控制爭議地區是最常見的宣示主權的方式,然後才是其他手段的跟進。從國際慣例來看,實際控制的時間越長,解決爭議時就越有優勢。日本在釣魚島設燈塔,加強警戒,越南在南沙搞國際旅遊項目開發等行為,都是在通過各種手段確立對有爭議海域的實際控制權。目前,在南沙群島中,除我國控制的永暑礁等7個島礁和台灣控制的太平島外,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已陸續侵佔了我40多個島礁。我國在保持對上述8個島嶼實際控制的同時,還應該考慮到對周邊海洋的有效控制,通過軍機、軍艦巡邏、演習等方式展示我海軍力量。盡管這對於目前我國的海軍力量是個考驗,但惟如此才可以懾止周邊國家對我島嶼的進一步侵佔,並為以後解決這些爭端創造條件。

加強海防建設
維護海洋權益主要靠海上力量,而海上力量關鍵是海軍。沒有強大的海軍,不可能有鞏固的海防,更不可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海洋強國。對於中國而言,要做到完全維護我國的海洋權益,也必須擁有一支決定性的海軍力量。沒有海上力量對爭議海域的實際控制,就無法搞開發、旅遊、管理和執法,就談不上有效維護我國的領土領海主權。

6. 當前中國的安全環境存在什麼問題或挑戰(國防,軍事方面)

中國周邊安全環境的基本特點:

(1)鄰國眾多,政治格局多極化;

(2)陸海兼備,自然環境差異大;

(3)東強西弱,經濟發展不平衡;

(4)各國間矛盾交織,軍事沖突次數較多。

中國周邊安全環境中面臨的主要挑戰:

(1)祖國統一面臨嚴峻形勢;

(2)海洋權益存在復雜糾紛;

(3)邊界爭端尚未全部解決;

(4)少數分裂勢力影響邊疆安全穩定。

我國周邊安全環境的兩重性;

從地理角度看,有利方面:我國是一個大國,大國本身就是維護周邊穩定,確保安全的有利因素;

不利方面:地理位置和地緣環境的特殊性將長期制約我國周邊安全環境的改善。

一是邊界線漫長,由於缺少天然安全屏障,易遭外敵入侵。

二是強鄰之多為世界罕見,給我國安全造成了巨大壓力。

三是眾多鄰國中某些仍與我存在領土領海爭端,使我周邊安全環境存在不確定因素。

四是多個熱點並存,使我國安全面臨不同程度的威脅與挑戰。

從社會角度看,有利方面:

(1)我國內政治穩定,經濟持續發展,為爭取一個和平的周邊環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我國與周邊國家不斷發展睦鄰友好關系,進一步改善了我國的總體戰略環境;

(3)我與周邊國家的領土領海爭端或正在得到解決或暫時擱置,有利於我國安全環境的改善;

(4)我周邊大多數國家都存在棘手的內部問題,緩解了我國安全面臨的壓力。

不利方面:

(1)美國對我實行「西化」、「分化」和遏制政策,不斷插手我周邊地區事務,對我國安全構成了最大威脅;

(2)我周邊某些國家不斷加強軍事力量,增大了我國周邊環境中的不安全因素;

(3)「台獨」和民族分裂活動的存在使我國面臨嚴峻的反分裂和維護穩定的斗爭;

(4)經濟全球化給我國帶來了日益突出的經濟安全問題。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