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介面協議
Ⅰ 串口通信協議有哪些
一、UART
UART是一個大家族,其包括了RS232、RS499、RS423、RS422和RS485等介面標准規范和匯流排標准規范。它們的主要區別在於其各自的電平范圍不相同。
嵌入式設備中常常使用到的是TTL、TTL轉RS232的這種方式。常用的就三根引線:發送線TX、接收線RX、電平參考地線GND。
1.1 電路示意圖
1.2 通信協議
將傳輸數據的每個字元一位接一位地傳輸。
https://img-blog.csdn.net/20170719232822650」 alt=」串口數據傳輸示意圖.png」 title=」」 />
起始位:先發出一個邏輯」0」的信號,表示傳輸字元的開始。
數據位:緊接著起始位之後。數據位的個數可以是4、5、6、7、8等,構成一個字元。通常採用ASCII碼。
奇偶校驗位:數據位加上這一位後,使得「1」的位數應為偶數(偶校驗)或奇數(奇校驗),以此來校驗資料傳送的正確性。
停止位:它是一個字元數據的結束標志。可以是1位、1.5位、2位的高電平。
空閑位:處於邏輯「1」狀態,表示當前線路上沒有資料傳送。
波特率:數據傳輸的速率。有以下幾個檔位:300、600、1200、2400、4800、9600、19200、38400、43000、56000、57600、115200.當然也可以自定義。在數據傳輸和接收雙方,需要預先統一波特率,以便正確的傳輸數據。
二、I2C 匯流排
2.1 電路示意圖
I²C (Inter-Integrated Circuit)。其擁有一根數據線SDA和一根時鍾線SCL。其匯流排通過上拉電阻與電源相連接。每個接到I2C匯流排上的器件都有唯一的地址。其中,主動發起操作的一方為主機,另外一方為從機。
2.2 數據傳輸
當沒有數據傳輸的時候,兩根匯流排都為高電
Ⅱ RS485通信協議有些什麼
定義了電壓,阻抗等,具體如下:
1、RS-485的電氣特性:邏輯「0」以兩線間的電壓差為+(2—6)V表示;邏輯「1」以兩線間的電壓差為-(2—6)V表示。介面信號電平比RS-232-C降低了,就不易損壞介面電路的晶元, 且該電平與TTL電平兼容,可方便與TTL 電路連接。
2.、RS-485的數據最高傳輸速率為10Mbps 。
3.、RS-485介面強,即抗雜訊干擾性好。
4、RS-485介面的最大傳輸距離標准值為4000英尺,實際上可達 3000米(理論上的數據,在實際操作中,極限距離僅達1200米左右),另外RS-232-C介面在匯流排上只允許連接1個收發器,即單站能力。而RS-485介面在匯流排上是允許連接多達128個收發器。即具有多站能力,這樣用戶可以利用單一的RS-485介面方便地建立起設備網路。
拓展資料:
因RS-485介面具有良好的抗雜訊干擾性,長的傳輸距離和多站能力等上述優點就使其成為首選的串列介面。因為RS485介面組成的半雙工網路一般只需二根連線,所以RS485介面均採用屏蔽雙絞線傳輸。 RS485介面連接器採用DB-9的9芯插頭座,與智能終端RS485介面採用DB-9(孔),與鍵盤連接的鍵盤介面RS485採用DB-9(針)。
Ⅲ 通訊介面和通信介面的區別
目前,這兩個詞的使用頻率相當高,但詞義范圍如何界定,並未明確專統一。
傳統意義上的「屬通訊」主要指電話、電報、電傳。通訊的「訊」指消息(Message),媒體訊息通過通訊網路從一端傳遞到另外一端。媒體訊息的內容主要是話音、文字、圖片和視頻圖像。其網路的構成主要由電子設備系統和無線電系統構成,傳輸和處理的信號是模擬的。所以,「通訊」一詞應特指採用電報、電話等媒體傳輸系統實現上述媒體信息傳輸的過程。
「通信」僅指數據通信,即通過計算機網路系統和數據通信系統實現數據的端到端傳輸。通信的「信」指的是信息(Information),信息的載體是二進制的數據。數據則是可以用來表達傳統媒體形式的信息,如聲音、圖像、動畫等。
由於舊的「通訊」系統早已實現了數字化、計算機網路化改造,因此可以認為目前的數據通信系統已涵蓋了過去的「通訊」系統的功能。按照這個結論,目前應多使用「通信」一詞表達互聯網間與區域網內的數據傳輸,盡量少用或不用「通訊」一詞,以免引起概念上的誤解。
Ⅳ 通訊介面和協議
計算機網路要完成數據處理與數據通信兩大基本功能,那麼從它的結構上必然可以分成兩個部分:負責數據處理的計算機和終端,負責數據通信的通信控制處理機CCP(Communication Control Processor)和通信線路。從計算機網路組成角度來分,典型的計算機網路在邏輯上可以分為兩個子網:資源子網和通信子網。
一、計算機網路概念
本世紀末,人類正進入信息化時代,社會的進步和生產力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賴人類對信息的獲得和處理能力,依賴信息技術的進步。
信息技術包含的內容很廣,既有對信息的收集、處理、存儲、傳送和分配,又有表達信息的手段。計算機網路是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結合的產物,是信息技術進步的象徵。近年來,INTERNET這個全球化計算機網路的發展,已經證明了計算機網路對信息時代絕對重要性。
那麼到底什麼是計算機網路呢?它的結構如何呢?
不同的人群對計算機網路的含義和理解是不盡相同的。早期,人們將分散的計算機、終端及其附設,利用通信媒體連接起來,能夠實現相互的通信稱做網路系統。1970年,在美國信息處理協會召開的春季計算機聯合會議上,計算機網路定義為「以能夠共享資源(硬體、軟體和數據等)的方式連接起來,並且各自具備獨立功能的計算機系統之集合」。
上述兩種描述的主要區別是:後者各結點的計算機必須具備獨立的功能,而且資源(文件、數據和列印機等)必須實現共享。
隨著分布處理技術的發展和從用戶使用角度考慮,對計算機網路的概念也發生了變化,定義為「必須具有能為用戶自動管理各類資源的操作系統,由它調度完成網路用戶的請求,使整個網路資源對用戶透明」。
綜上所述,我們將計算機網路做如下描述:計算機網路是利用通信線路將地理位置分散的、具有獨立功能的許多計算機系統連接起來,按照某種協議進行數據通信,以實現資源共享的信息系統。
最簡單的網路就是兩台計算機互連,而復雜的計算機網路則是將全世界的計算機連在一起,如圖1.
二、計算機網路系統的組成
計算機網路系統是通信子網和資源子網組成的。而網路軟體系統和網路硬體系統是網路系統賴以存在的基礎。在網路系統中,硬體對網路的選擇起著決定性作用,而網路軟體則是挖掘網路潛力的工具。
1、網路軟體
在網路系統中,網路上的每個用戶,都可享有系統中的各種資源,系統必須對用戶進行控制。否則,就會造成系統混亂、信息數據的破壞和丟失。為了協調系統資源,系統需要通過軟體工具對網路資源進行全面的管理、調度和分配,並採取一系列的安全保密措施,防止用戶不合理的對數據和信息的訪問,以防數據和信息的破壞與丟失。網路軟體是實現網路功能不可缺少的軟體環境。
通常網路軟體包括:
網路協議和協議軟體:它是通過協議程序實現網路協議功能。
網路通信軟體:通過網路通信軟體實現網路工作站之間的通信。
網路操作系統:網路操作系統是用以實現系統資源共享、管理用戶對不同資源訪問的應用程序,它是最主要的網路軟體。
網路管理及網路應用軟體:網路管理軟體是用來對網路資源進行管理和對網路進行維護的軟體。網路應用軟體是為網路用戶提供服務並為網路用戶解決實際問題的軟體。
網路軟體最重要的特徵是:網路管理軟體所研究的重點不是在網路中互連的各個獨立的計算機本身的功能,而是在如何實現網路特有的功能。
2、網路硬體
網路硬體是計算機網路系統的物質基礎。要構成一個計算機網路系統,首先要將計算機及其附屬硬體設備與網路中的其它計算機系統連接起來。不同的計算機網路系統,在硬體方面是有差別的。隨著計算機技術和網路技術的發展,網路硬體日趨多樣化,功能更加強大,更加復雜。
(1)線路控制器LC(Line Controller):LC是主計算機或終端設備與線路上數據機的介面設備。
(2)通信控制器CC(Communication Controller):CC是用以對數據信息各個階段進行控制的設備。
(3)通信處理機CP(Communication Processor):CP是作為數據交換的開關,負責通信處理工作。
(4)前端處理機FEP(Front End Processor):FEP也是負責通信處理工作的設備。
(5)集中器C(Concentrator)、多路選擇器MUX(Multiplexor):是通過通信線路分別和多個遠程終端相連接的設備。
(6)主機HOST(Host Computer)。
(7)終端T(Terminal)。
隨著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和網路應用的普及,網路結點設備會越來越多,功能也更加強大,設計也更加復雜。
三、計算機網路的分類
計算機網路可按不同的標准進行分類。
(1)從網路結點分布來看,可分為區域網(Local Area Network,LAN)、廣域網(Wide Area Network,WAN)和城域網(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MAN)。
區域網是一種在小范圍內實現的計算機網路,一般在一個建築物內,或一個工廠、一個事業單位內部,為單位獨有。區域網距離可在十幾公里以內,信道傳輸速率可達1~20Mbps,結構簡單,布線容易。廣域網范圍很廣,可以分布在一個省內、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廣域網信道傳輸速率較低,一般小於0.1Mbps,結構比較復雜。城域網是在一個城市內部組建的計算機信息網路,提供全市的信息服務。目前,我國許多城市正在建設城域網。
(2)按交換方式可分為線路交換網路(Circurt Switching)、報文交換網路(Message Switching)和分組交換網路(Packet Switching)。
線路交換最早出現在電話系統中,早期的計算機網路就是採用此方式來傳輸數據的,數字信號經過變換成為模擬信號後才能在線路上傳輸。報文交換是一種數字化網路。當通信開始時,源機發出的一個報文被存儲在交換器里,交換器根據報文的目的地址選擇合適的路徑發送報文,這種方式稱做存儲-轉發方式。分組交換也採用報文傳輸,但它不是以不定長的報文做傳輸的基本單位,而是將一個長的報文劃分為許多定長的報文分組,以分組作為傳輸的基本單位。這不僅大大簡化了對計算機存儲器的管理,而且也加速了信息在網路中的傳播速度。由於分組交換優於線路交換和報文交換,具有許多優點,因此它已成為計算機網路的主流。
(3)按網路拓撲結構可分為星型網路、樹型網路、匯流排型網路、環型網路和網狀網路。
四、計算機網路的功能
計算機網路既然是以共享為主要目標,那麼它應具備下述幾個方面的功能:
1、數據通信
該功能實現計算機與終端、計算機與計算機間的數據傳輸,這是計算機網路的基本功能。
2、資源共享
網路上的計算機彼此之間可以實現資源共享,包括硬體、軟體和數據。信息時代的到來,資源的共享具有重大的意義。首先,從投資考慮,網路上的用 戶可以共享使用網上的列印機、掃描儀等,這樣就節省了資金。其次,現代的信息量越來越大,單一的計算機已經不能將其儲存,只有分布在不同的計算機上,網路用戶可以共享這些信息資源。再次,現在計算機軟體層出不窮,在這些浩如煙海的軟體中,不少是免費共享的,這是網路上的寶貴財富。任何連入網路的人,都有權利使用它們。資源共享為用戶使用網路提供了方便。
3、遠程傳輸
計算機應用的發展,已經從科學計算到數據處理,從單機到網路。分布在很遠位置的用戶可以互相傳輸數據信息,互相交流,協同工作。
4、集中管理
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已使得現代的辦公手段、經營管理等發生了變化。目前,已經有了許多MIS系統、OA系統等,通過這些系統可以實現日常工作的集中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增加經濟效益。
5、實現分布式處理
網路技術的發展,使得分布式計算成為可能。對於大型的課題,可以分為許許多多的小題目,由不同的計算機分別完成,然後再集中起來,解決問題。
6、負荷均衡
負荷均衡是指工作被均勻的分配給網路上的各台計算機系統。網路控制中心負責分配和檢測,當某台計算機負荷過重時,系統會自動轉移負荷到較輕的計算機系統去處理。
由此可見,計算機網路可以大大擴展計算機系統的功能,擴大其應用范圍,提高可靠性,為用戶提供方便,同時也減少了費用,提高了性能價格比。
綜上所述,計算機網路首先是計算機的一個群體,是由多台計算機組成的,每台計算機的工作是獨立的,任何一台計算機都不能幹預其他計算機的工作,例如啟動、關機和控制其運行等;其次,這些計算機是通過一定的通信媒體互連在一起,計算機間的互連是指它們彼此間能夠交換信息。網路上的設備包括微機、小型機、大型機、終端、列印機,以及繪圖儀、光碟機等設備。用戶可以通過網路共享設備資源和信息資源。網路處理的電子信息除一般文字信息外,還可以包括聲音和視頻信息等
Ⅳ 通信協議有哪幾種
通信協議是指雙方實體完成通信或服務所必須遵循的規則和約定。協議定義了數據單元使用的格式,信息單元應該包含的信息與含義,連接方式,信息發送和接收的時序,從而確保網路中數據順利地傳送到確定的地方。
在計算機通信中,通信協議用於實現計算機與網路連接之間的標准,網路如果沒有統一的通信協議,電腦之間的信息傳遞就無法識別。 通信協議是指通信各方事前約定的通信規則,可以簡單地理解為各計算機之間進行相互會話所使用的共同語言。兩台計算機在進行通信時,必須使用的通信協議。
通信協議
三要素
通信協議主要由以下三個要素組成:
語法:即如何通信,包括數據的格式、編碼和信號等級(電平的高低)等。
語義:即通信內容,包括數據內容、含義以及控制信息等。
定時規則(時序):即何時通信,明確通信的順序、速率匹配和排序。 [2]
特點
通信協議具有層次性、可靠性和有效性。[2]
體系結構
分層通信體系結構的基本概念如下:
將通信功能分為若干個層次,每一個層次完成一部分功能,各個層次相互配合共同完成通信的功能。
每一層只和直接相鄰的兩層打交道,它利用下一層提供的功能,向高一層提供本層所能完成的服務。
每一層是獨立的,隔層都可以採用最適合的技術來實現,每一個層次可以單獨進行開發和測試。當某層技術進步發生變化時,只要介面關系保持不變,則其它層不受影響。
分層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每一層實現相對獨立的功能,下層向上層提供服務,上層是下層的用戶,各個層次相互配合共同完成通信的功能。
Ⅵ 通訊協議與通訊方式的區別
第一個問題可以幫你,簡單的說485匯流排是一種通訊匯流排(方式),它知負責回傳遞信息,至於信息的答收到方怎樣來利用這些信息,就是協議的事了。當然,協議還包含其他內容,但是,對於一般的現場調試來講意義不大(個人見解)。調試時只要主機(電腦或矩陣或硬碟錄像機網路編碼器等)和雲台的協議一致即可。因為有了協議,才使485匯流排的功能更豐富,更具個性。這里有485匯流排的介紹http://ke..com/view/1154433.htm
第二個問題,我也不明白,矩陣用的少。
Ⅶ 單片機通信介面與通信協議有哪幾種
232居多,變體的232會有RS485,RS422等,有的也有spi,iic等串列以及列印機支持的並行介面,高端的會有專CAN工業匯流排介面、乙太網絡接屬口、IDE介面、和usb介面等等。
通信協議通常會根據實際應用的需要來選擇。大型介面的網路有專用的結構完整功能強大的介面協議。很多初期的單片機應用只需幾條指令即可完成通信需要,所以都是自己設計通信協議的。
Ⅷ modbus通訊協議與R485通訊協議的區別可以通用嗎
一、不存在通用不通用,而是相互依存;
RS485是埠協議,modbus是協議;modbus離不開,485也離不開MODBUS。
二、區別
Modbus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標准、開放:用戶可以免費、放心地使用Modbus協議,不需要交納許可證費,也不會侵犯知識產權。目前,支持Modbus的廠家超過400家,支持Modbus的產品超過600種。
2、Modbus可以支持多種電氣介面:如RS-232、RS-485等,還可以在各種介質上傳送,如雙絞線、光纖、無線等。
3、Modbus的幀格式簡單、緊湊,通俗易懂。用戶使用容易,廠商開發簡單。
RS485通信埠協議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MODBUS通信協議是RS485通信埠協議裡面的一種。
2、RS-485的電氣特性:邏輯「1」以兩線間的電壓差為+(2—6)V表示;邏輯「0」以兩線間的電壓差為-(2—6)V表示。介面信號電平比RS-232-C降低了,就不易損壞介面電路的晶元, 且該電平與TTL電平兼容,可方便與TTL 電路連接。
3、 RS-485的數據最高傳輸速率為10Mbps 。
4、RS-485介面強,即抗雜訊干擾性好。
5、RS-485介面的最大傳輸距離標准值為4000英尺,實際上可達 3000米(理論上的數據,在實際操作中,極限距離僅達1200米左右),另外RS-232-C介面在匯流排上只允許連接1個收發器,即單站能力。而RS-485介面在匯流排上是允許連接多達128個收發器。
(8)通信介面協議擴展閱讀
Modbus是工業上廣泛使用的通訊協議,基於各種應用,Modbus有RTU、ASCII和TCP三種協議,這三種協議普遍應用在工業上的設備。
1、Modbus協議是一個master/slave架構的協議。有一個節點是master節點,其他使用Modbus協議參與通信的節點是slave節點。每一個slave設備都有一個唯一的地址。
2、在串列和MB+網路中,只有被指定為主節點的節點可以啟動一個命令(在乙太網上,任何一個設備都能發送一個Modbus命令,但是通常也只有一個主節點設備啟動指令)。
3、一個ModBus命令包含了打算執行的設備的Modbus地址。所有設備都會收到命令,但只有指定位置的設備會執行及回應指令(地址0例外,指定地址0的指令是廣播指令,所有收到指令的設備都會運行,不過不回應指令)。
4、所有的Modbus命令包含了檢查碼,以確定到達的命令沒有被破壞。基本的ModBus命令能指令一個RTU改變它的寄存器的某個值,控制或者讀取一個I/O埠,以及指揮設備回送一個或者多個其寄存器中的數據。
5、有許多modems和網關支持Modbus協議,因為Modbus協議很簡單而且容易復制。它們當中一些為這個協議特別設計的。有使用有線、無線通信甚至短消息和GPRS的不同實現。不過設計者需要克服一些包括高延遲和時序的問題。
Ⅸ 介面和協議的區別
根據我現有知識,我認為,協議是軟體規則,就是定義信號的含義;而介面是硬體版,它只規權定實際電平的高低,種類等等,對於一個特定的波形,他並並不知道實際含義,對於不同的協議來說,可能就有不同含義。沒有一一對應關系。一個介面可能適用多種協議,同樣的,一個協議也可能用於多種介面。 以上僅代表個人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