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多寶合同
A. 王老吉和加多寶涉及到了合同法的哪條
直接涉及的法律: 1、合同法、商標法:授權商標行為 2、刑法、刑事訴訟法:加多寶行賄行為 3、仲裁法: 4、廣告法: 5、著作權法:紅罐外觀版權問題 6、民事訴訟法:加多寶向法院申訴請求撤銷
B. 加多寶業務。今天我去應聘加多寶業務員居然沒保險。也不簽合同,底薪2500完成銷售任務才多300元,
有風險,加多寶與王老吉的官司輸的概率很大,長期工作來說建議慎重考慮。
C. 王老吉為什麼改名為加多寶
王老吉是加多寶公司租借人家的一個牌子,現在合同到期了.就改用自己的名字了.
D. 加多寶的商標戰中其合同的兩份補充協議為什麼被判定無效
因為廣葯是國企,所以加多寶每場官司都會敗
E. 加多寶怎麼現在還分編制,只有等到編制名額才能簽合同,交保險,沒有名額就只能拿著基本工資等著
告他啊,我來!必須交五險一金,不然搞死他。
F. 加多寶王老吉租用商標合同詳細內容
這是商業秘密,網路上你是找不到的,有這個合同的人也不會發給你。建議你通過各種公開報道,歸納整理,合同主要的部分就知道了。
G. 加多寶和餐飲店簽的協議內容是什麼
簽協議只能賣加多寶了,王老吉之類的涼茶肯定不能賣了,說白了就是壟斷,現在王老吉跟加多寶水火不容,樓主如果是想向這些餐飲店推廣的話可能會有阻礙。至於什麼優惠政策目前還不得而知。
H. 加多寶與廣葯是怎樣的關系,最近的一些商標官司又是怎麼回事,請詳細介紹此事件的來龍去脈!
一、相識:王老吉的歷史-加多寶的過去
並不遙遠的歷史和一樣不長的過去——
王老吉涼茶由王澤邦始創於清道光八年,至今已有184年歷史。在動盪的社會中幾經周折依然維持著經營。1949年之後,王老吉涼茶分成了兩支:一支被收歸國有,後更名為「羊城葯業」,隸屬於廣葯集團。另一支由王氏後人帶到了香港,經營王老吉香港及海外業務,即「香港王老吉國際」,1993年,王氏後人王健儀出任該公司執行董事。
她們從哪裡來-原來是這樣——
按理說,王老吉分家後隸屬不同主人,本應互不相干,怎又牽扯出這么大一樁品牌訴訟案件?這要從一名東莞籍商人陳鴻道說起。
陳鴻道是一名活躍於粵港兩地的貿易批發商,1995年,有意在內地經營涼茶產業的他與王氏後人王健儀進行了接觸,並獲得紅罐裝王老吉涼茶的配方。然而,王氏後人僅擁有香港及海外的商標所有權,欲在內地經營王老吉涼茶飲料的陳鴻道,便轉而與廣州羊城葯業尋求合作。
1997年2月13日,廣州羊城葯業王老吉食品飲料分公司(王老吉葯業股份有限公司前身)與陳鴻道的香港鴻道集團有限公司簽訂了商標許可使用合同,合同規定鴻道集團自1997年取得「王老吉」商標生產銷售紅色紙包裝及紅色鐵罐裝涼茶飲料的獨家使用權,合同有效期至2011年12月31日止,有效期為15年,後雙方又於2001年續簽合同,有效期共計20年。為了王老吉涼茶的發展,鴻道集團投資成立了香港加多寶(廣東)股份公司,由香港王老吉集團提供配方,經廣州王老吉葯業特許在中國內地獨家生產,專門負責「紅罐」王老吉涼茶的生產和銷售,加多寶集團在內地先後設立了四個加工廠,把廣葯集團授權的王老吉涼茶品牌運作的風生水起。
二、聯姻:加多寶的推動,王老吉的品牌之路
相擁的里程很精彩——
從1997年廣葯集團將紅罐王老吉商標授權給鴻道集團後,加多寶就開始了對王老吉品牌的苦心經營,然而在2002年以前,王老吉涼茶只是一個區域品牌,銷售業績連續數年維持在1億元左右,無法走出廣東和浙南一帶。為此,陳鴻道聘請成美公司對「王老吉」進行了重新定位——明確了紅罐王老吉是在「飲料」行業中競爭,競爭對手應是其他飲料;品牌定位為「預防上火的飲料」,獨特的價值在於——喝紅罐王老吉能預防上火。加多寶對王老吉的重新的定位,為王老吉涼茶走向全國掃清了障礙。此後幾年間,加多寶集團投資十多億元,強化廣告宣傳,擴建生產基地,拓寬銷售渠道,甚至拍攝了一部講述王老吉涼茶創始人行醫的電視劇《嶺南葯俠》。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捐款1億元的高調慈善,更是讓王老吉聲名大振,最終奠定了紅罐王老吉在中國飲料品牌中的地位。公開數據顯示,加多寶集團2002年銷售額還不及2億元,2003年銷售額竄升至6億元,2007年飆升至50多億,2008年高達140億元,2011年已達到160億元。藉助王老吉品牌的巨大號召力,廣葯集團也順勢於2005年推出了綠色盒裝王老吉,由此,市面上出現了兩個「王老吉」。
借紅罐王老吉的東風之力,綠盒王老吉年銷售額也從2004年的8000萬,迅速升至2011年的近20億元。2006年二者同時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據北京名牌資產評估公司評估,王老吉品牌價值已達1080.15億元,成為中國第一品牌。可以說,兩家公司的親密合作,讓一個有著近180年悠久歷史的百年老字型大小重又風生水起。
行走的路程有故事——
甚至到這里,加多寶與廣葯大體上還是「共贏」的。然而此一時彼一時,眼看著「寄養出去的兒子」名利雙收,王老吉涼茶已培育了一個成熟的市場,廣葯集團不免著急眼紅了。隨著王老吉品牌在市場上高歌猛進勢頭不減,從2008年起,加多寶和廣葯集團雙方在「王老吉」商標使用費和商標使用年限上,開始出現雜音。
這要先從2002和2003年雙方簽訂的兩份脆弱的補充協議說起。1997年,廣葯集團與香港鴻道集團簽訂了商標許可使用合同,約定香港鴻道集團對「王老吉」商標的租賃期限至2010年。2002年至2003年期間,時任廣葯集團總經理的李益民又與加多寶簽訂了「王老吉」商標租賃期限延長合同,在兩份補充協議中同意加多寶對「王老吉」商標租借期限延長至2013年和202年。
在這兩份補充協議簽訂之後不久,一手促成此事的李益民即被調查出在收受加多寶300萬港幣賄賂,案發後以受賄罪被判處無期徒刑。廣葯集團據此認定,王老吉商標被李益民「嚴重賤租」了:公開資料顯示,從2000年到2010年,紅罐王老吉已從2億的銷售額增加到了160億元,而同期加多寶給廣葯的年商標使用費僅從450萬元增加到506萬元,即便到2020年也只有537萬元。而加多寶集團一手將王老吉撫育壯大,覺得功勞苦勞都是自己的,在這一點上,當然也不願意輕易給廣葯集團這個「生父」太多退讓。於是,這場爭奪歷時兩年而不休可以說,這成了二者「婚變」的直接導火線。
三、婚變:「吉祥寶寶」紅綠之爭
王老吉-加多寶寶婚變起因——
2010年11月10日,廣葯集團在「中國知識產權高峰論壇暨廣葯集團王老吉大健康產業發展規劃」新聞發布會上,正式對外宣稱廣葯集團旗下王老吉品牌價值已達1080億元,成為目前中國評估價值最高的品牌。而作為將王老吉打造成國際品牌的最大功臣,紅罐王老吉的生產商加多寶集團,竟然被排斥於該新聞發布會之外,並對廣葯集團的「大健康產業」計劃一無所知,其憤怒自是可想而知。須知,王老吉之所以達到千億的品牌價值,最大的功勞應是香港加多寶集團,正是依賴他們多年的苦心經營與卓越眼光,王老吉才屢屢創造中國飲料產業的新高度。現在瓜熟蒂落,廣葯卻要做摘瓜人?可想而知,加多寶當然不會答應。
誰動了誰的乳酪——
然而,如果僅僅是因為廣葯眼紅王老吉的高歌之勢和品牌價值,或許還不足以使二者走向決裂。加多寶集團從長遠發展考慮,本可以在剩下的數年內適當提高商標的使用費,努力與廣葯集團實現諒解,爭取獲得更久的商標授權,在維護與提升王老吉品牌的基礎上實現雙方利益的最大化,為何最終卻走向決裂呢?就在雙方為品牌使用權而互相博弈的時候,廣葯的一項舉措,促使了加多寶作出「去王老吉化」的決心。2011年11月起,廣葯集團宣布開始實施「大健康產業戰略」,具體舉措包括:在全球范圍內公開招募新合作夥伴,共享「王老吉」品牌資源,把「王老吉」品牌向葯酒、葯妝、保健品、食品、運動器械等多個領域擴張,計劃到2015年將王老吉品牌下屬產品的銷量提升到500億元。消息傳出,加多寶立刻指責廣葯集團「缺乏商業倫理」。加多寶的不滿可以理解,畢竟如今「王老吉」的價值,是加多寶一手經營的,而廣葯的「大健康計劃」不僅有坐收漁利之嫌,更無形中稀釋了加多寶紅罐裝王老吉的品牌價值——這是加多寶無論如何都不願接受的。
2012年5月12日,廣州葯業發布公告稱,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簡稱「貿仲」)已裁決,廣葯集團與加多寶母公司鴻道集團簽訂的商標使用補充協議無效,加多寶將停止使用王老吉商標。至此,這場曠日持久的中國第一商標案終於落幕,一手締造了王老吉神話的加多寶,不得不接受這個「為他人作嫁衣裳」的結局。
最終傷害了誰——
這場爭斗,看似以廣葯奪回「王老吉」品牌使用權大獲全勝為結局,然而,果真如此嗎?從過去的經營模式來看,加多寶負責紅罐王老吉的品牌運營與產品營銷,廣葯負責綠盒王老吉及其他涼茶的品牌延伸與市場銷售,兩家公司聯而不爭,相輔相成,不斷提升著王老吉的品牌力量。現在雙方走向決裂,且廣葯在紅罐王老吉的生產經營、品牌運作等方面經驗欠缺,不僅導致了王老吉的品牌的生硬解體,而且大大損害王老吉的品牌美譽度,王老吉的品牌可謂前途未卜。即使已有加多寶苦心經營多年的市場,離開加多寶,回到廣葯集團懷抱的王老吉還能火多久?現在下定論,還為時過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