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制職工退休的待遇
㈠ 合同工和正式工退休後待遇有什麼區別
合同工和正式工退休後的待遇有什麼區別,就要看是在什麼樣的用人單位了。是機關事業單位的正式職工和合同工,還是企業的正式工和合同工了。
如果是企業的正式職工和合同工、臨時工比較,則沒有什麼區別。企業人員,無論是正式職工還是合同工、臨時工,執行的都是「企業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標准都一樣,要說區別,就是工資高低,繳費基數和繳費年限的區別了。企業的正式職工一般工作穩定,工資收入高,因而養老保險繳納的基數大,年限也長,連續性好,這樣退休後領的養老金數額也高。合同工如果工資收入和正式職工不差,年限也長,那退休後養老金沒有什麼區別,一樣可以很高。關鍵是合同工、臨時工工資收入相對差一些,工作也不穩定,連續性差,工作不能保證一直有,更換工作崗位的頻率也比較高,工資收入差別也比較大,社保費用連續繳納比較困難,繳納的基數也不一定一樣,繳費年限也無法保證。出於這樣的原因,合同工、臨時工延遲退休的非常多,即使到退休年齡繳足了15年,養老金數額也相對正式職工來講,要低很多。
如果是機關事業單位的職工,合同工、臨時工等編外人員和正式職工就沒法比了。首先來講,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執行的是「機關事業人員養老保險制度」,而合同工、臨時工等編外人員執行的是「企業養老保險制度」,這兩種保險制度還沒有並軌,兩者的供養差別較大,相對而言,機關事業人員退休後和在職時相比,工資收入和養老金數額差別不大,總的收入退休生活基本不受什麼影響。而企業人員就不一樣,受崗位工資和績效工資等影響,養老金數額和在崗時工資收入差別較大,退休生活保障性差一些。
其次,機關事業單位的正式職工,其工資收入往往是合同工、臨時工的好幾倍。工資收入高,繳納的基數就高,退休後的養老金數額就高。而合同工、臨時工工資收入低,繳納的基數就小,退休後養老金的數額就更小了。而且機關事業單位的正式職工退休後,還有許多額外的養老費用發放,比如住房補、老齡津貼等,以及退休發放的一次退休補貼等,死亡後還有喪葬費、遺屬供養等,這些政策和合同工、臨時工等編外人員是沒有關系的。
網頁鏈接
㈡ 合同工退休後會有什麼待遇
退休後復有什麼待遇與是否為合同工制一毛錢關系都沒有的。
退休後有什麼待遇要看是否購買了養老保險,並且個人賬戶上總的繳交了多少錢,以及退休時當地的社平工資,生活水平還有當地的最低工資標准等等 有關系。
當然最主要是個人賬戶上的總金額重點,這個就好象你存在銀行的錢一樣,哪個存摺上的存的錢越多,你可以拿 的也就越多了。
㈢ 合同制職工退休的待遇
現在計算退休工資與用工性質無關,不管是正式工,合同工還是臨時工,都按照每個人的交費年限和交費金額計算退休金,交費年限越長,交費金額越高,退休時的退休工資就越多,反之則越少。
㈣ 我是企業的合同制職工,工齡滿二十年,離職後,到退休年齡應該享受什麼待遇
單位有沒有幫你買社保?如果單位幫你買了20年的社保,那麼你退休時到當地勞動局辦專理退休手續,享受養老屬待遇;如果沒有你可以申請勞動仲裁(離職後一年內)或者到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單位沒有給買養老保險導致自己無法享受養老待遇,要求單位賠償損失。
㈤ 合同制工人退休金具體如何計算
總額=基本養老金+過渡養老金+個人帳戶返還/120
=2000*20%+約600+10000/120
=1083
例:職工養老保險主要計算方法(以市屬單位離退休人員為例)
2005-4-26 15:54 此例子只說明職工養老保險的計算方法,僅供參考
【字體大 中 小】【關閉窗口】
以市屬單位離退休人員為例
例:張某,男,1963年7月參加工作,1989年1月參保,2004年7月辦理退休。1963年7月至1988年12月按國家和省規定計算的連續工齡為視同繳費年限,1989年1月至2004年7月為實際繳費年限,繳費年限累計41.08年,其中1998年6月底前的繳費年限為35年;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為1072.68元;個人帳戶儲存額累計7600元。
2003年度城鎮職工月平均工資為1880元。
2001、2002、2003、2004年社會保險年度退休人員過渡性養老金調整比例分別為4%、7% 、10%和7%;本市1997年度城鎮職工月平均工資為890元。
(1)基礎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1880×20%=376.00元/月
(2)過渡性養老金
過渡性養老金計發基數=1072.68×35×1.2%=450.53元
過渡性養老金=450.53×(1+4%)(1+7%)(1+10%)(1+7%)+890×10% =679.09元/月
(3)個人帳戶養老金
個人帳戶養老金=7600÷120=63.33元/月
(4)基本養老金=376.00+679.09+63.33=1118.42元/月
即:張某2004年8月至2005年6月每月領取的基本養老金為1118.42元。2005年7月後其基本養老金按規定作年度調整。
㈥ 勞動合同制工人退休工資怎麼計算
退休工資的基本組成由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及過渡性養版老金組成,三者的總和即為權所領取的退休金數額。
三者的計算方法如下:
(1)基礎養老金=〔退休時本市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工資指數)〕÷2×本人全部繳費年限(工齡)×1%
(2)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計發月數(例:50歲195個月、60歲139個月)
(3)過渡性養老金=退休時本市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全部平均工資指數×本人97年以前繳費年限(工齡)×1%
㈦ 單位聘用人員退休後應該享受哪些待遇
事業單位勞動合抄同制工人退休工資從社保領。 1,事業單位一般的福利是相當好的,你繳納的社保越多,繳納的基數越大,到時候退休領取的養老金也越多 2,社會保險是國家強制性要求購買的一種保險,國家發展社會保險事業,建立社會保險制度,建立社會保險基金,目的使勞動者在年老、患病工傷、失業、生育等情況下,獲得幫助,享受保險待遇。我國《勞動法》《社會保險法》都明文規定,用人單位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是用人單位的法定義務,明顯具有國家強制性的特點,用人單位不得以任何借口和理由拒絕承擔該項法定義務 3,用人單位與勞動者雙方建立勞動關系即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內為勞動者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申請辦理社會保險登記手續。用人單位自行申報後應按時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用,非因不可抗力等法定事由不得緩繳、減免,用人單位未按時及時繳納社保的由社保徵收機構責令其限期繳納或補足。用人單位逾期仍未繳納或補繳社保費的,社保徵收機構可以向銀行或其銀行查詢其銀行賬戶,並可申請縣級以上行政部門作出劃撥社會保險費。用人單位賬戶余額少於應當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社保徵收機構,可要求用人單位提供擔保,簽訂延期繳費協
㈧ 合同制工人與改制後的全員合同制工人退休工資是否有區別
合同制工人與改制後的全員合同制工人退休工資的區別如下:
1、可轉換公司債券不同
對於可轉換公司債券,計算合同制工人時,分子的調整項目為可轉換公司債券當期已確認為費用的利息等的稅後影響額;
而全員合同制工人分母的調整項目為假定可轉換公司債券當期期初或發行日轉換為普通股的股數加權平均數。
2、認股權證和股份期權不同
合同制工人等的行權價格低於當期普通股平均市場價格時,應當考慮其稀釋性。 計算基本每股收益,作為分子的凈利潤金額不變;
而全員合同制工人分母的調整項目為按照本准則第十條中規定的公式所計算的增加的普通股股數,同時還應考慮時間權數。 當期發行認股權證或股份期權的,普通股平均市場價格應當自認股權證或股份期權的發行日起計算。
3、性質不同
合同制工人可辦理轉賬結算和現金繳存,不可以辦理現金支取。。
全員合同制工人可以隨時存入或取出資金,但是取出資金必須通過公司轉賬支票轉入公司基本賬戶中,然後再通過公司現金支票支取。
4、目的不同
合同制工人的是確定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是否能夠防止和發現特定財務報表認定的重大錯報或漏報。
而全員合同制工人以應對評估的重大錯報風險。為證實控制能夠防止或發現並糾正認定層次重大錯報,所需獲取審計證據的相關性和可靠性。對審計證據的相關性和可靠性要求越高,控制測試的范圍越大。
5、包括的范圍不同
合同制工人包括:行政管理和技術人員,材料采購、保管和駕駛各種機械、車輛的人員,材料到達工地倉庫前的搬運裝卸工人,專職工會人員、醫務人員以及其他由施工管理費或營業外支出開支的人員的工資。
而全員合同制工人包含:個人從事設計、裝潢、安裝、制圖化驗、測試、醫療、法律、會計、咨詢、講學、新聞、廣播、審計、書畫、雕刻、影視錄像、演出、表演、代辦服務以及其他勞務取得的所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合同制工人
網路-全員勞動合同制
㈨ 合同制職工與固定工在退休待遇上有何不同
我們在工作中會遇到一些需要簽合同的工作,也有一些固定工。兩個工種在工作內容上都是服務於公司的,但是在退休待遇上卻有很大的不同。固定工退休之後,他們的退休金按照工齡來結算且沒有繳納養老保險。而有合同的正式工,他們按照養老保險所繳納的金額來發放退休金。而且他們兩個計算退休金的方法也不同。
退休需要滿足的條件
無論是固定工還是合同工,要等達到退休的法定年齡才可以辦理退休金。除此之外,個人的養老保險最低要繳滿十五年。養老保險是國家對於老人所做出的一項政策,讓老人在退休後避免沒有收入無法生存的現象,是一項利民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