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pf基於什麼協議
① OSPF路由協議是一種基於( ) 演算法的動態路由協議
SPF演算法是OSPF路由協議的基礎。SPF演算法有時也被稱為Dijkstra演算法,這是因為最短路徑優先演算法SPF是Dijkstra發明內的。SPF演算法將每一個路由器容作為根(ROOT)來計算其到每一個目的地路由器的距離,每一個路由器根據一個統一的資料庫會計算出路由域的拓撲結構圖,該結構圖類似於一棵樹,在SPF演算法中,被稱為最短路徑樹。在OSPF路由協議中,最短路徑樹的樹干長度,即OSPF路由器至每一個目的地路由器的距離,稱為OSPF的Cost,其演算法為:Cost = 100×106/鏈路帶寬 .
在這里,鏈路帶寬以bps來表示。也就是說,OSPF的Cost 與鏈路的帶寬成反比,帶寬越高,Cost越小,表示OSPF到目的地的距離越近。舉例來說,FDDI或快速乙太網的Cost為1,2M串列鏈路的Cost為48,10M乙太網的Cost為10等。
② ospf協議有四個主要工作過程分別是什麼
1、鄰居發現階段
2、主從關系確立階段
3、資料庫同步階段
4、完全鄰接階段
③ OSPF和RIP協議的區別
rip協議是距離矢量路由選擇協議,它選擇路由的度量標准(metric)是跳數,最大跳數是15跳,如果大於15跳,它就會丟棄數據包。
ospf協議是鏈路狀態路由選擇協議,它選擇路由的度量標準是帶寬,延遲。
④ OSPF路由協議,OSPF路由協議是什麼意思
這個問題有點復太籠統了制,可以從很多角度去說。
1,ospf
是一種igp路由協議,即在同一個as內部運行的內部路由協議,as之間的路由協議是bgp。
2,ospf
是一種鏈路狀態的路由協議,也屬於動態路由協議。採用的sfp演算法既最短路徑優先。
ps:純手打,望採納
⑤ OSPF協議有什麼作用
一種路由選擇協議,用於傳遞路由表信息。
路由表是用來決定數據流量的回轉發路徑答。
同時還會計算出多條去往相同路徑中的最短路徑。
就好比去一個陌生的城市去旅遊,在某個起點(路由器A),你想要去往某個景點X,這時候有2個人,一個導游(路由器B),一個路人(路由器C),各自都告訴了你去往景點X不同的路徑(傳遞路由表),導游告訴你他的路徑只要5分鍾(路徑的度量值),路人告訴你他的路徑要15分鍾(路徑的度量值),這時候通常你都會採用導游的路徑(路由的選擇並加入自己的路由表)。
⑥ OSPF是什麼類型的路由協議
OSPF路由協抄議襲是用於網際協議(IP)網路的鏈路狀態路由協議。該協議使用鏈路狀態路由演算法的內部網關協議(IGP),在單一自治系統(AS)內部工作。
作為一種鏈路狀態的路由協議,OSPF將鏈路狀態廣播數據包LSA(Link State Advertisement)傳送給在某一區域內的所有路由器,這一點與距離矢量路由協議不同。運行距離矢量路由協議的路由器是將部分或全部的路由表傳遞給與其相鄰的路由器。
⑦ ospf協議工作原理是什麼
概述
—來—OSPF路由協議是一種典型自的鏈路狀態(Link-state)的路由協議,一般用於同一個路由域內。在這里,路由域是指一個自治系統(Autonomous System),即AS,它是指一組通過統一的路由政策或路由協議互相交換路由信息的網路。在這個AS中,所有的OSPF路由器都維護一個相同的描述這個AS結構的資料庫,該資料庫中存放的是路由域中相應鏈路的狀態信息,OSPF路由器正是通過這個資料庫計算出其OSPF路由表的。
⑧ ospf協議的優點是什麼
優缺點是比較得出的,ospf和rip比較:
rip協議是距離矢量路由選擇協議,它選擇路由的度量標准(metric)是跳數,最大跳數是15跳,如果大於15跳,它就會丟棄數據包。
ospf協議是鏈路狀態路由選擇協議,它選擇路由的度量標準是帶寬,延遲。
RIP的局限性在大型網路中使用所產生的問題:
RIP的15跳限制,超過15跳的路由被認為不可達
RIP不能支持可變長子網掩碼(VLSM),導致IP地址分配的低效率
周期性廣播整個路由表,在低速鏈路及廣域網雲中應用將產生很大問題
收斂速度慢於OSPF,在大型網路中收斂時間需要幾分鍾
RIP沒有網路延遲和鏈路開銷的概念,路由選路基於跳數。擁有較少跳數的路由總是被選為最佳路由即使較長的路徑有低的延遲和開銷
RIP沒有區域的概念,不能在任意比特位進行路由匯總
一些增強的功能被引入RIP的新版本RIPv2中,RIPv2支持VLSM,認證以及組播更新。但RIPv2的跳數限制以及慢收斂使它仍然不適用於大型網路
相比RIP而言,OSPF更適合用於大型網路:
沒有跳數的限制
支持可變長子網掩碼(VLSM)
使用組播發送鏈路狀態更新,在鏈路狀態變化時使用觸發更新,提高了帶寬的利用率
收斂速度快
具有認證功能
OSPF協議主要優點:
1、OSPF是真正的LOOP-
FREE(無路由自環)路由協議。源自其演算法本身的優點。(鏈路狀態及最短路徑樹演算法)
2、OSPF收斂速度快: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將路由變化傳遞到整個自治系統。
3、提出區域(area)劃分的概念,將自治系統劃分為不同區域後,通過區域之間的對路由信息的摘要,大大減少了需傳遞的路由信息數量。也使得路由信息不會隨網路規模的擴大而急劇膨脹。
4、將協議自身的開銷控制到最小。見下:
1)用於發現和維護鄰居關系的是定期發送的是不含路由信息的hello報文,非常短小。包含路由信息的報文時是觸發更新的機制。(有路由變化時才會發送)。但為了增強協議的健壯性,每1800秒全部重發一次。
2)在廣播網路中,使用組播地址(而非廣播)發送報文,減少對其它不運行ospf
的網路設備的干擾。
3)在各類可以多址訪問的網路中(廣播,NBMA),通過選舉DR,使同網段的路由器之間的路由交換(同步)次數由
O(N*N)次減少為
O
(N)次。
4)提出STUB區域的概念,使得STUB區域內不再傳播引入的ASE路由。
5)在ABR(區域邊界路由器)上支持路由聚合,進一步減少區域間的路由信息傳遞。
6)在點到點介面類型中,通過配置按需播號屬性(OSPF
over
On
Demand
Circuits),使得ospf不再定時發送hello報文及定期更新路由信息。只在網路拓撲真正變化時才發送更新信息。
5、通過嚴格劃分路由的級別(共分四極),提供更可信的路由選擇。
6、良好的安全性,ospf支持基於介面的明文及md5
驗證。
7、OSPF適應各種規模的網路,最多可達數千台。
OSPF的缺點
1、配置相對復雜。由於網路區域劃分和網路屬性的復雜性,需要網路分析員有較高的網路知識水平才能配置和管理OSPF網路。
2、路由負載均衡能力較弱。OSPF雖然能根據介面的速率、連接可靠性等信息,自動生成介面路由優先順序,但通往同一目的的不同優先順序路由,OSPF只選擇優先順序較高的轉發,不同優先順序的路由,不能實現負載分擔。只有相同優先順序的,才能達到負載均衡的目的,不象EIGRP那樣可以根據優先順序不同,自動匹配流量。
ospf和isis比較
它們有很多共同之處,都是鏈路狀態路由協議,都使用SPF演算法,VSLM
快速會聚。從使用的目的來說沒有什麼區別。從協議實現來說OSPF其於TCP/
ip協議簇,運行在IP層上,埠號89;ISIS基於ISO
CLNS,設計初是為了實現ISO
CLNP路由,在後來加上了對IP路由的支持。從具體細節來說:
1:區域設計不同,OSPF採用一個骨幹AREA0與非骨幹區域,非骨幹區域必須與AREAO連接。ISIS由L1
L2
L12路由器組成的層次結構,它使用的LSP要少很多,在同一個區域的擴展性要比OSPF好。
2
OSPF有很多種LSA,比較復雜並佔用資源,而ISIS的LSP要少很多,所以在CPU佔用和處理路由更新方面,ISIS要好一些。
3
isis
的定時器允許比OSPF更細的調節,可以提高收斂速度。
4
OSPF數據格式不容易增加新的東西,要加,就需要新的LSA,而ISIS可以很容易的通過增加TLV進行擴展,包括對IPV6等的支持。
5
從選擇來說,ISIS更適合運營商級的網路,而OSPF非常適合企業級網路。
⑨ OSPF是什麼協議
Open
Shortest
Path
First
簡稱OSPF
開放最短路徑優先
如果你真的想了解OSPF推薦一本書
TCP/IP卷一第二版
裡面有很多主流的網路協議
介紹的很詳細,其中OSPF最為經典
網上有電子版的,你下載下來可以看一下。不過還是推薦你買圖書,看起來方便,更容易理解
多做點實驗
⑩ ospf是基於什麼路由選擇協議
ospf是基於鏈路狀態的路由選擇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