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logo
Ⅰ 網友是如何評價硬糖少女新換的logo的
近日,硬糖少女官博發布最新寫真,換上了新的組合logo。由原先的多種撞色變成了簡單的黑白色調,但網友依舊不滿,紛紛評論:「從負分到零分」、「丑就一個字,要說很多次」、「我已經無力吐槽了」、「怎麼改也抹不去的土味」。
硬糖少女終於換了logo,之前的那個logo被吐槽過於隨意,有網友發布視頻展示「如何用Word一比一還原硬糖少女logo」力證該logo的設計簡單。而新logo乍一看無法看出是什麼,但是細看可發現寫的還是「硬糖少女三0三」,糖塊則挪移到右上角,較為對稱和諧。
(1)評論logo擴展閱讀
硬糖少女簡介
該組合是選秀節目《創造營2020》選秀出道的女子團體組合,由希林娜依·高、趙粵、王藝瑾、陳卓璇、鄭乃馨、劉些寧、張藝凡等七位漂亮的小姐姐組成,該女子組合於本月4號剛剛出道,組合出道名為「硬糖少女303」。組合中的七位小姐姐,個個都長相漂亮,且舞台實力不菲,一經出道就備受關注。
組合里每位成員都有各自的定位,譬如希林娜依·高,是組合C位,兼隊長,她是組合里唱跳擔當,趙粵一頭短發,眼神犀利,是組合里帥氣擔當,王藝瑾長相及性格都屬於甜美類型,擔任氣氛擔當,陳卓璇高音出色,鄭乃馨性感少女,劉些寧魅力舞擔,張藝凡氣質不凡,人稱芭蕾仙女。可以說這個組合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獨特的魅力,是繼火箭少女101之後,又一即將大火的人氣女團。
Ⅱ 這個是騰訊微博的標志還是新浪微博的標志
這是新浪微博。新浪微博logo設計採用人的眼睛為核心元素,黑色的眼球呈現兩點大小不同的高光,更有幾分神似,橢圓形的內框包涵黑色的眼球,更具統一性,兩個紅色的愛心組合在一起圖案,從視覺上更吸引人,兩條橘黃色的半弧線,代表著向外傳遞信息的含義。
騰訊微博的logo圖標運用了蒲公英的思維,想將微話題的思想像蒲公英一樣飄向世界的角落。抽象的線條又像是一個話筒,好像在向人們訴說著最新鮮的故事。標志整體採用白色和綠色搭配而成,漸變的顏色顯得十分自然、流暢,給人一種蒲公英似的溫暖。
(2)評論logo擴展閱讀:
微博的主要功能:
1、發布功能:用戶可以像博客、聊天工具一樣發布內容。
2、轉發功能:用戶可以把自己喜歡的內容一鍵轉發到自己的微博(轉發功能是對twitter RT功能的改良,保留原帖,避免在傳播過程中被篡改)轉發時還可以加上自己的評論。
3、關注功能:用戶可以對自己喜歡的用戶進行關注,成為這個用戶的關注者。
4、評論功能:用戶可以對任何一條微博進行評論。
5、搜索功能:用戶可以用兩個#號之間,插入某一話題。像這像,#某一話題XXX#,則發出的微博,可以點擊這個,自動搜索微博上所有的包含有「某一話題XXX」的相關微博。可以展開討論,實現信息的聚合。
6、私信功能:用戶可以點擊私信,給新浪微博上任意的一個開放了私信埠的用戶發送私信,這條私信將只被對方看到。實現私密的交流。
Ⅲ 可口可樂商標符號,跪求大神評論!!!謝謝
Ⅳ 你說將NBA的logo換成科比。讓後輩都記住他怎麼評論這一句話
球壇巨星很多來 做出貢獻的也很多源 我們是應該記住科比 但是 把NBA的logo換成科比太過絕對也打擊了其他運動員的信心 況且 今天換了科比 明天換什麼? 天天換logo? 不可能換的
Ⅳ ppt中里的圖片,在母版裡面沒有顯示,我的目的是想刪除每一頁的logo,沒有實際操作過的就不用評論了!下圖
1
你可以試一下在母版里用長方形把它遮掉
Ⅵ 如何評價萬科的新logo
首先,我們需要這樣的認知——在評價一個設計的時候,我們必須先了解它背後是什麼和為什麼,否則單純的從美不美、漂亮與否的角度去評價設計方案是沒有意義的。作為一個從事品牌視覺形象設計工作的設計師,開展一個品牌視覺形象設計項目的時候必然是先從資料搜集、研究定位、設定品牌理念(這部分大多數甲方已事先設定好),制定設計、傳播策略、確定視覺風格、草稿的反復推敲、設計製作標准圖形、細化視覺系統等一系列的嚴謹工作而展開。而當我們評論一個品牌視覺形象設計的時候,我們不能了解到一個設計項目的詳細內容,但基本的品牌的資料和定位理念等,我們還是能夠略知一二。那麼我們去評論一個品牌形象設計的時候,最起碼都要結合品牌的背景去進行討論。若非如此,就跟我們看到一個人長得丑就評論這人的人品不好是一樣的。評論一個設計的好壞,首先要探討這個設計對不對而非美不美。
Ⅶ 微博評論回復對方後 立馬又刪除了 對方手機通知欄的微博提醒能看到內容嗎
能,點進去會顯示已刪除。
如果有人轉發原微博,也只會顯示鏈接已不存在。但對方可能會知道你刪了評論,但不會看到你評論的內容。
拓展資料:
微博(Weibo),即微型博客(MicroBlog)的簡稱,也即是博客的一種,是一種通過關注機制分享簡短實時信息的廣播式的社交網路平台。微博是一個基於用戶關系信息分享、傳播以及獲取的平台。
用戶可以通過WEB、WAP等各種客戶端組建個人社區,以140字(包括標點符號)的文字更新信息,並實現即時分享。微博的關注機制分為可單向、可雙向兩種。
微博作為一種分享和交流平台,其更注重時效性和隨意性。微博客更能表達出每時每刻的思想和最新動態,而博客則更偏重於梳理自己在一段時間內的所見、所聞、所感。因微博而誕生出微小說這種小說體裁。
2014年3月27日晚間,在中國微博領域一枝獨秀的新浪微博宣布改名為「微博」,並推出了新的LOGO標識,新浪色彩逐步淡化。
微博包括新浪微博,騰訊微博,網易微博,搜狐微博等等,但如若沒有特別說明,微博就是指新浪微博。
2018年8月8日,微博獲金運獎年度最佳效果運營獎。
平台特點:
微博有140個字的長度限制,對於西文,以英文為例,一個英文單詞加上空格平均也要五六個字元,而中文以雙字詞為主流,這樣每條Twitter能夠傳達的信息量,就只有一條中文微博的 1/3左右。如果用信息密度更低的語言(比如西班牙語)寫微博,所傳達的信息量就更少了。
1、便捷性
微博提供了這樣一個平台,你既可以作為觀眾,在微博上瀏覽你感興趣的信息;也可以作為發布者,在微博上發布內容供別人瀏覽。發布的內容一般較短,例如140字的限制,微博由此得名。也可以發布圖片,分享視頻等。微博最大的特點就是:發布信息快速,信息傳播的速度快。例如你有200萬聽眾(粉絲),你發布的信息會在瞬間傳播給200萬人。
相對於強調版面布置的博客來說,微博的內容組成只是由簡單的只言片語組成,從這個角度來說,對用戶的技術要求門檻很低,而且在語言的編排組織上,沒有博客那麼高。其次,微博開通的多種API使得大量的用戶可以通過手機、網路等方式來即時更新自己的個人信息。
微博網站即時通訊功能非常強大,通過QQ和MSN直接書寫,在有網路的地方,只要有手機也可即時更新自己的內容,哪怕你就在事發現場。
類例於一些大的突發事件或引起全球關注的大事,如果有微博客在場,利用各種手段在微博客上發表出來,其實時性、現場感以及快捷性,甚至超過所有媒體。
背對臉
與博客上面對面的表演不同,微型博客上是背對臉的交流,就好比你在電腦前打游戲,路過的人從你背後看著你怎麼玩,而你並不需要主動和背後的人交流。可以一點對多點,也可以點對點。當你follow一個自己感興趣的人時,兩三天就會上癮。移動終端提供的便利性和多媒體化,使得微型博客用戶體驗的粘性越來越強。
2、原創性
在微博客上,140字的限制將平民和莎士比亞拉到了同一水平線上,這一點導致大量原創內容爆發性地被生產出來。李松博士認為,微型博客的出現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真正標志著個人互聯網時代的到來。
博客的出現,已經將互聯網上的社會化媒體推進了一大步,公眾人物紛紛開始建立自己的網上形象。然而,博客上的形象仍然是化妝後的表演,博文的創作需要考慮完整的邏輯,這樣大的工作量對於博客作者成為很重的負擔。「沉默的大多數」在微博客上找到了展示自己的舞台。
3、草根性
微博客草根性更強,且廣泛分布在桌面、瀏覽器和移動終端等多個平台上,有多種商業模式並存,或形成多個垂直細分領域的可能。但無論哪種商業模式,都離不開用戶體驗的特性和基本功能。
1、信息獲取具有很強的自主性、選擇性,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偏好,依據對方發布內容的類別與質量,來選擇是否「關注」某用戶,並可以對所有「關注」的用戶群進行分類;
2、微博宣傳的影響力具有很大彈性,與內容質量高度相關。其影響力基於用戶現有的被「關注」的數量。用戶發布信息的吸引力、新聞性越強,對該用戶感興趣、關注該用戶的人數也越多,影響力越大。只有擁有更多高質量的粉絲,才能讓你的微博被更多人關注。此外,微博平台本身的認證及推薦亦助於增加被「關注」的數量;
3、內容短小精悍。微博的內容限定為140字左右,內容簡短,不需長篇大論,門檻較低;
4、信息共享便捷迅速。可以通過各種連接網路的平台,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即時發布信息,其信息發布速度超過傳統紙媒及網路媒體。
資料參考:網路-微博
Ⅷ 在淘寶上看到一款「刀鋒筆記本電腦」,看了評論,它的logo是仿蘋果的,才賣800元,雖然知道是山寨
只能上網聊天 鬥地主。高清都放不了。
Ⅸ 在淘寶上買了阿迪達斯的羽絨服 看評論都說很好發過來後發現所有細節和質量都一樣,但是logo和官圖不
高仿假貨,真貨是不可能還給你優惠,並且高仿衣服還比真品便宜一般左右,還是去官網專賣店買吧,勸你還是退了,
Ⅹ 如何評價羅永浩錘子科技 smartisan os 的 logo 設計
我的觀點:::我昨晚之所以寫那麼多主要是因為失眠無聊並不是想評論的這個logo,logo本身枯燥乏味沒有什麼亮點。如果說為了讓我們說幾句而這樣干設計,ok,你的目的達到了。
我們不能僅僅為了讓別人記住就沒底線的「標新立異」:如果羅用一坨「滴。。。芒音」做logo也許會有更多人說他bold,更容易記住。:::
1、標志在商業運營過程中中不扮演決定性的角色
2、標志是識別系統中最主要的部分
3、標志設計中的細節為極限狀況下的識別服務。
4、標志的設計代表了決策者的審美取向
5、沒有完美的標志
放鬆點,一款標志其實不能決定什麼,沒必要痛哭流涕的以為來了救世主也沒必要就此否定S.OS有多優秀。
圖多耗流量,你可以直接看完提綱離開。
---------------------------------------------------------------------------------------------------------------
從成功案例來簡單談談
1、標志在商業運營過程中中不扮演決定性的角色
Jobs回歸apple後的計劃招聘全球最牛逼的設計師來打造新的王國級別產品,瞄準了法拉利之類的公司准備挖角,後來卻發現了內部的設計師ive,一個躊躇滿志一個鬱郁不得志卻一拍即合創造了劃時代的產品。扯這些與標志無關的話是想說明:重新設計標志對apple今天的成功沒有決定性的意義,他的意義在於新的標志表明apple要開始一個新的時代。
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從Apple繁復的手繪體logo到咬了一口的彩條logo再到灰色平面以及後來的水晶、金屬立體無不是准確的契合了公司產品的視覺特性和審美。
縱觀巨頭公司的rebrand行動無不是響應了時代變遷和企業定位的變遷,logo是企業行動的標簽。
最近幾年的rebrand案例可以移步到REBRAND - Worldwide leading brand transformation and rebranding resource
關於標志和設計師的觀點可以參見台灣設計師包益民在TED的分享:
包益民在TED上的演講--A New Measure for Designers
2、標志是識別系統中最主要的部分
不贅述
3、標志設計中的細節為極限狀況下的識別服務。
1984年Apple花大價錢僱傭Landor升級了logo,Landor沒有重新設計logo,而是在原來的基礎上做出了令人欽佩的調整:
(1)、葉子和果子的距離關系,事關縮小後的識別。
(2)、色條的比例
(3)、色彩的比例,apple將網路作為戰略高度的意義加入Pc,標志不能再停留在紙質時代,因此Landor將色彩調整的更加適合網路時代即更適合顯示器的色彩模式。
(4)、線條的流暢和美感,非常微妙。
提一句:最近網上流傳的一張apple logo的「黃金比例」真是bull shit!仔細對比就會發現黃金比例稿比官方設計「寬一些」。
把一個簡單的事情說復雜了真是設計師的失敗,加上很多輔助線的黑白稿是「手繪時代」的需求,為了適應將logo手繪擴大到一面牆的時候而設置的一些標注,今天矢量標志理論上你放大到月球也沒問題。呵呵了
細節的作用在圖片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