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軟體設計 » 古代的設計

古代的設計

發布時間: 2021-01-02 12:14:59

『壹』 古代設計經典

仰韶文化的陶器的代表器型——雙腹耳小口尖底罐(與現在的飲料瓶口回)、漢代的長信宮燈(造型、答材料、設計、、、)唐三彩、紋銀鎏金製品、明清傢具、瓷器(乾隆年間瓷母)等等。。
中國工藝美術史上都有詳解,可以去看看。

『貳』 中國古代有哪些厲害的設計為現代人稱奇

當時我國江淮流域、安徽等地發生巨大水災,全國有18個省市區遭受洪澇災害,受災耕地面積1.3億畝,倒塌房屋65萬間,各項經濟損失總和達160億元 。到處一片汪洋。可謂百年一遇的。

特別是北瓮城門朝西、西瓮城門朝北,避免了來自東把河(河水由東向西流)和壽西湖的洪水對瓮城門的直接沖擊。古人思維之精妙,不能不令人贊嘆!

四門原都有護門瓮城(現有北門、東門存有瓮城),除南門外,東、北、西3門的瓮城門均與正面城門不在同一中軸線。

2、城內的布局:壽縣古城的道路布局是以4條大街為主幹道,把古城分成4大區域,每個區域內又以街巷縱橫交錯組成交通網,沿城牆的內環城路為近年所修。4條大街分別是南街、北街、東街和西街,它們是連接4個城門的主要幹道。南、北大街和東、西大街均不在同一軸線上,因道路修整,東、西街漸趨平直,南、北街依然保持原有的轉折。這種布局方式與常見的古城道路布局不同,沒有遵循古制,形成經緯交織的「棋盤式」格局

『叄』 中國古代的設計師

古代具體是指哪個朝代啊,唐朝就是尚宮那些人啊,到了清朝不就是宮女太監了嗎

『肆』 古代設計與現代設計的區別

中國先民用豐富的暗示力和象徵力代替對形象的實際摹寫,把似真似夢的境界與無形無跡卻又無往不在的虛空融為一體,超脫而渾厚。從遠古時期的圖騰直到明清的吉祥符號,這種獨特的宇宙觀與生命情調都有所體現,並在藝術設計的美學領域中具有極高的借鑒、賞析價值。如何運用中國寶貴的文化遺產為現代設計服務是值得探討的……

中國人自古崇尚自然,認為宇宙是無限的,但他們並不站在自然的對面與之對衡,而是投身自然,與自然融合為一,即所謂的『天人合一『。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能象中國那樣把自然的地位放得如此重要,這是由於當時中國北方(華夏文明發源地)富裕而開闊,到處是奔跑的犀牛與大象。人們生活在山澤原野之中,與宇宙天地及自然界奇禽異獸的活潑生命相接觸,感受到無窮的氣與魔力,他們用豐富的暗示力和象徵力代替對形象的實際摹寫,把似真似夢的境界與無形無跡卻又無往不在的虛空融為一體,超脫而渾厚。

縱觀中國繪畫,始終融意境與畫面,以流動的、有規律的線紋與天地間的大氣流動相協調,把繪畫藝術帶入一個耐人回味的性靈境界。如俗稱『馬一角、夏半邊『的南宋山水畫家馬遠和夏圭,即以邊角之景捕捉自然界最精美的部分,生『以小觀大,以偏概全,以虛擬實,以意造境『的效果,獲得『筆有盡而意無窮『的趣。其實,不僅是繪畫,從遠古時期的圖騰直到明清的吉祥符號,這種獨特的宇宙觀與生命情調都有所體現,並對現代標志設計具有極高的借鑒性。

圖騰即徽幟,是嚴格的族象徵,當原始人在一個地方定居下來後,該地一種與他們的生活發生密切關系的東西,或因有益,或因有害,就對其產生崇拜,這就是原始圖騰。這時的自然圖騰崇拜物,是區別不同人類群體的標志,在與之共處的過程中,原始人就把它們當作了保護神。原始社會末期的部落酋長和奴隸社會的貴族,利用圖騰神在民眾中的崇高地位,把自己說成是祖先神在世間的代表,於是出現了祖先象徵,即大量的人與動植物合一的藝術形象。

這些神秘而精美的圖騰標徽,有許多都體現出現代設計的成功法則。如新石器時代彩陶藝術中的人面魚紋,生活在西安半坡的氏族以漁獵為生活的主要來源,久而久之,人面魚紋就成為半坡氏族的主圖騰,它以太陽與魚復合為人面祖先像,以雙魚作雙耳,以魚尾作人面唇須與頭徽,相輔相成,同時具有『黑白』的雙關效果。又如長江下遊河姆渡文化中象牙雕刻上的雙鳳朝陽紋,太陽與鳥是河姆渡文化先民的祖先崇拜物,以兩只鳥形與一個日形共用,組成一個左右對稱的圖徽,取得均衡穩定的視覺效果。最巧妙的要數良渚文化玉琮上的『神徽『,即神人獸面像,其最上端為一弓形冠,冠下為一倒梯形人臉,冠頂飾放射狀羽毛紋,獸面眉脊與鼻下為血盆大口,人的腿呈盤膝狀置於獸嘴下,獸耳同是人臂,人足同是獸須,人面與獸面又是人體與獸頭的搭配,渾然一體而不可分割,是遠古圖徽共用形的絕妙實例。

再如,在青銅藝術達到燦爛鼎盛時期的商周時代,代表奴隸制君神權的『饕餮『就成為被統治者的威嚇符號及統治者的保護神,它庄嚴、神秘、凶惡恐怖、氣象深重,大多刻於青銅禮器上。商代《疋鬼方鼎》上的對夔立肩饕餮紋乍一看,是一個猙獰恐怖的獸面,再看,是左右兩只夔龍相對而行,龍角與獸眉共用,龍尾與獸耳共用,中間由凸起的鼻脊相隔,既運用了共用形,又是最早的立體與平面相結合的遠古圖徽。

在遠古生活畫廊中,類似這樣藝術意境深遠的圖徽不計其數,從這些設計精美、內涵深刻的『符號』中,我們似乎體驗到遠古先民的無窮智慧。隨著時代的飛躍,代表權勢、哲理,體現民風及避邪求福的圖徽獨放異彩。如漢代的四神瓦當,按照漢代陰陽五行,忌諱迷信的說法,『四神』能守四方,辟不祥,謂四方之神,東方為龍,西方為虎,南方為朱雀,北方為玄武,把這四種長形動物,安排在那直徑三、四寸的圓形中,並且還有一道寬邊框住,身體捲曲,但絲毫沒有因此妨礙了它們的兇猛騰躍,沒有一刻安靜的性格。太極圖紋是中國吉祥符號中最原始、最基本的圖形。它由黑白兩個魚形紋組成,俗稱陰陽魚,形象化地表達了陰陽輪轉,相反相成是萬物生成變化根源的哲理,且不論它的深刻含義,單從圖形設計的巧妙性來說,成功地運用了圖底反轉,對比強烈卻又融匯合一。如敦煌飛天藻井圖案中心裝飾紋樣《三兔共耳》,三隻追逐奔跑的兔子,本應有六隻耳朵,藝術家運用共用形使耳朵只有三隻,兔子奔跑跳躍,圍繞著適合空間妙趣橫生。再如,意為四方童子並至,寓意子孫綿延萬代的《四喜人紋》,由兩個娃娃的頭、身、手、足巧妙連接,上下左右四面能看到四個娃娃,又是一個圖形共用的巧妙實例。

縱觀這些美妙的圖徽,我們不得不為前人的聰明智慧而嘆服。那些自然界常見的,與他們生活密切相關的動植物,被美化、神化,融入自己的情感與寄託,設計成各種各樣富有寓意,充滿情趣的圖徽。如把自然中最普通的圖形加以抽象變形,使之在似象非象的同時演繹為別有含義的符號;共用形,即以最簡約的方式體現要表達的寓意,運用『以一當十『『言簡意賅『的形式美法則;互動形與適合圖形,使抽象的形與周邊的『環境『相得益彰,產生圓渾往復的氣量感……其實,這些極具創意的設計方法,我們既能從畢加索的現代立體派繪畫《亞威農少女》的用二維圖形體現三維空間中感受一二,也能在欣賞荷蘭圖形設計大師埃舍爾的圖形共用、圖底反轉、矛盾空間的知名大作時體會頗深。可以說,中國早在遠古時期已不知不覺運用了許多現代設計的基本方法,而不僅僅是機械地模仿自然,對自然照搬照抄。

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她獨特的地理環境、人文與歷史因素造就了與眾不同的文化內涵,在藝術創作上更是獨樹一幟。中國藝術思想淵源於大自然深山大澤中的龍蛇虎豹、星雲鳥獸的飛動形態,藉此象徵宇宙生命的節奏。它的境界是一個全幅的天地,不是單個的人;它的筆法是流動的、有規律的線紋,不是靜止的、立體的形象。與自然融合為一,順著自然規律而動,以「俯仰自得「的精神來欣賞自然,躍身自然的節奏中去「游心太玄「,從中取得心曠神怡的享受,這就是中國人獨特的審美觀。在藝術表現上,即以飛動的線條來表現宇宙中生命的節奏,以「空則有,有則空「的境界來體現廣闊的宇宙空間,以和諧與簡潔來傳達神遊太虛的意趣。西方審美觀主要淵源於希臘藝術,希臘人住在文明整潔的城市中,地中海陽光明麗,一切物象都輪廓清楚,思想也游泳在清明的邏輯和幾何學中。神秘的幻感日漸消失,連神都失去了深沉的神秘性,只是一種在高明愉快境界中的人生。他們以秩序、和諧、比例、平衡為美的最高標准與理想,而希臘藝術家和哲學家共同的藝術理論是「模仿自然「。中國雖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言說,但在藝術表達上卻凌駕於『單純模仿自然『的藝術手法之上,正是這種不同尋常的心靈體驗才使中國藝術異花獨放。

中國古代圖徽的美學價值使它對現代標志設計有很多借鑒,如香港平面設計師靳埭強設計『中國銀行『標志,以古銅錢與『中『字相結合,以常見的圖形來傳達深刻的寓意;『鄭明明化妝品『標志以月牙兒與花來體現『閉月羞花『的意境;『陳幼堅工作室『標志以吉祥紋樣『連體娃娃『(圖八)表現合作精神……如何運用中國寶貴的文化遺產為現代設計服務是值得探討的,然而對中國古代設計的研究還停留在初始階段,這是我們應該續以探求的。

『伍』 中國古代的設計有哪些

古代的設計應該有很多,比如說像建築方面,比如說像長城,或者說像故宮這版些都是很明顯的建權築方面的設計,另外,像瓷器,或者說是這些陶瓷方面的設計也是很多的,其他的比如像繪畫,書法這些應該都是屬於設計方面,那還是藝術方面的一些成就。

『陸』 簡述下中國古代設計的特徵

中國古代園林的藝術特色
一、造園藝術,師法自然

師法自然,在造園藝術上包含兩層內容。一是總體布局、組合要合乎自然。山與水的關系以及假山中峰、澗、坡、洞各景象因素的組合,要符合自然界山水生成的客觀規律。二是每個山水景象要素的形象組合要合乎自然規律。如假山峰巒是由許多小的石料拼疊合成,疊砌時要仿天然岩石的紋脈,盡量減少人工拼疊的痕跡。水池常作自然曲折、高下起伏狀。花木布置應是疏密相間,形態天然。喬灌木也錯雜相間,追求天然野趣。
二、分隔空間,融於自然

中國古代園林用種種辦法來分隔空間,其中主要是用建築來圍蔽和分隔空間。分隔空間力求從視角上突破園林實體的有限空間的局限性,使之融於自然,表現自然。為此,必須處理好形與神、景與情、意與境、虛與實、動與靜、因與借、真與假、有限與無限、有法與無法等種種關系。如此,則把園內空間與自然空間融合和擴展開來。比如漏窗的運用,使空間流通、視覺流暢,因而隔而不絕,在空間上起互相滲透的作用。在漏窗內看,玲瓏剔透的花飾、豐富多彩的圖案,有濃厚的民族風味和美學價值;透過漏窗,竹樹迷離搖曳,亭台樓閣時隱時現,遠空藍天白雲飛游,造成幽深寬廣的空間境界和意趣。

三、園林建築,順應自然

中國古代園林中,有山有水,有堂、廊、亭、榭、樓、台、閣、館、齋、舫、牆等建築。人工的山,石紋、石洞、石階、石峰等都顯示自然的美色。人工的水,岸邊曲折自如,水中波紋層層遞進,也都顯示自然的風光。所有建築,其形與神都與天空、地下自然環境吻合,同時又使園內各部分自然相接,以使園林體現自然、淡泊、恬靜、含蓄的藝術特色,並收到移步換景、漸入佳境、小中見大等觀賞效果。

四、樹木花卉,表現自然

與西方系統園林不同,中國古代園林對樹木花卉的處理與安設,講究表現自然。松柏高聳入雲,柳枝婀娜垂岸,桃花數里盛開,乃至於樹枝彎曲自如,花朵迎面撲香,其形與神,其意與境都十分重在表現自然。

師法自然,融於自然,順應自然,表現自然——這是中國古代園林體現「天人合一」民族文化所在,是獨立於世界之林的最大特色,也是永具藝術生命力的根本原因。

『柒』 中國古代設計有哪些

中國古典園林藝術是人類文明的重要遺產。它被舉世公認為世界園林之母,世界藝術之奇觀。中國的造園藝術,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為最終和最高目的,從而達到「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審美旨趣。它深浸著中國文化的內蘊,是中國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藝術珍品,是一個民族內在精神品格的生動寫照,是我們今天需要繼承與發展的瑰麗事業。
據有關典籍記載,我國造園應始於商周,其時稱之為囿。商紂王「好酒淫樂,益收狗馬奇物,充牣宮室,益廣沙丘苑台(註:河北邢台廣宗一帶),多取野獸(飛)鳥置其中……」。周文王建靈囿,「方七十里,其間草木茂盛,鳥獸繁衍。最初的「囿」,就是把自然景色優美的地方圈起來,放養禽獸,供帝王狩獵,所以也叫游囿。天子、諸侯都有囿,只是范圍和規格等級上的差別,「天子百里,諸侯四十」。 漢起稱苑。漢朝在秦朝的基礎上把早期的游囿,發展到以園林為主的帝王苑囿行宮,除布置園景供皇帝遊憩之外,還舉行朝賀,處理朝政。漢高祖的「未央宮」,漢文帝的「思賢園」,漢武帝的「上林苑」,梁孝王的「東苑」(又稱梁園、菟園、睢園),宣帝的「樂游園」等,都是這一時期的著名苑囿。從敦煌莫高窟壁畫中的苑囿亭閣,元人李容瑾的漢苑圖軸中,可以看出漢時的造園已經有很高水平,而且規模很大。枚乘的《菟園賦》,司馬相如的《上林賦》,班固的《西都賦》,司馬遷的《史記》,以及《西京雜記》、典籍錄《三輔黃圖》等史書和文獻,對於上述的囿苑,都有比較詳細的記載。
明、清是中國園林創作的高峰期。皇家園林創建以清代康熙、乾隆時期最為活躍。當時社會穩定、經濟繁榮給建造大規模寫意自然園林提供了有利條件,如「圓明園」、「避暑山莊」、「暢春園」等等。私家園林是以明代建造的江南園林為主要成就,如「滄浪亭」、「休園」、「拙政園」、「寄暢園」等等。同時在明末還產生了園林藝術創作的理論書籍《園冶》。它們在創作思想上,仍然沿襲唐宋時期的創作源泉,從審美觀到園林意境的創造都是以「小中見大」、「須彌芥子」、「壺中天地」等為創造手法。自然觀、寫意、詩情畫意成為創作的主導地位,園林中的建築起了最重要的作用,成為造景的主要手段。園林從游賞到可游可居方面逐漸發展。大型園林不但摹仿自然山水,而且還集仿各地名勝於一園,形成園中有園、大園套小園的風格。
自然風景以山、水地貌為基礎,植被做裝點。中國古典園林絕非簡單地摹仿這些構景的要素,而是有意識地加以改造、調整、加工、提煉,從而表現一個精練概括濃縮的自然。它既有「靜觀」又有「動觀」,從總體到局部包含著濃郁的詩情畫意。這種空間組合形式多使用某些建築如亭、榭等來配景,使風景與建築巧妙地融糅到一起。優秀園林作品雖然處處有建築,卻處處洋溢著大自然的盎然生機。明、清時期正是因為園林有這一特點和創造手法的豐富而成為中國古典園林集大成時期。到了清末,造園理論探索停滯不前,加之社會由於外來侵略,西方文化的沖擊,國民經濟的崩潰等等原因,使園林創作由全盛到衰落。但中國園林的成就卻達到了它歷史的峰巔,其造園手法已被西方國家所推崇和摹仿,在西方國家掀起了一股「中國園林熱」。中國園林藝術從東方到西方,成了被全世界所共認的園林之母,世界藝術之奇觀.
從園林的建築風格看,古典園林有西方古典園林和中國古典園林兩大系統,規整園林和風景園林兩種基本形式。古今中外,園林都是因地制宜,巧妙借景,使建築具有自然風趣的環境藝術,它們是自然的藝術再現。如果說中外園林在藝術風格上存在基本差異的話,那就是中國古代園林重在體現「天人合一」的觀念,而西方園林則重在表現人為的力量。;西方古典園林以法國的規整式園林為代表,崇尚開放,流行整齊、對稱的幾何圖形格局,通過人工美以表現人對自然的控制和改造,顯示人為的力量。它一般呈具有中軸線的幾何格局:地毯式的花圃草地、筆直的林陰路、整齊的水池、華麗的噴泉和雕像、排成行的樹木(或修剪成一定造型的綠籬)、壯麗的建築物等,通過這些布局反映了當時的封建統治意識,滿足其追求排場或舉行盛大宴會、舞會的需要。其最有代表性的是巴黎的凡爾賽宮。中國古典園林是風景式園林的典型,是人們在一定空間內,經過精心設計,運用各種造園手法將山、水、植物、建築等加以構配而組合成源於自然有高於自然的有機整體,將人工美和自然美巧妙地相結合,從而做到雖由人作,宛若天成。這種「師法自然」的造園藝術,體現了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使中國園林屬於寫情的自然山水型。它以自然界的山水為藍本,由曲折之水、錯落之山、迂迴之徑、參差之石、幽奇之洞所構成的建築環境把自然界的景物薈萃一處,以此借景生情,托物言志。中國古典園林還將中華民族的性格和文化統統表現了出來,如端莊、含蓄、幽靜、雅緻等。它使人足不出戶而能領略多種風情,於潛移默化之中受到大自然的陶冶和藝術的熏染。中國園林講究「三境」即生境、畫境和意境。生境就是自然美,園林的疊山理水,要達到雖由人作,宛若天成的境界,模山范水,取局部之景而非縮小。山貴有脈,水貴有源,脈源相通,全園生動。所謂畫境就是藝術美。我國自唐宋以來,詩情畫意就是園林設計思想的主流,明清時代尤甚。園林將封閉和空間相結合,使山、池、房屋、假山的設置排布,有開有合,互相穿插,以增加各景區的聯系和風景的層次,達到移步換景的效果,給人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印象。意境即理想美它是指園林主人通過園林所表達出的某種意思或理想。這種意境往往以構景、命名、楹聯、題額和花木等來表達。我國古典園林因其建築風格和特點,一般分為三大類型:北方型,以北京為主,多為皇家園林。其規模宏大,建築體態端莊,色彩華麗,風格上趨於雍容華貴,著重體現帝王威風與富貴的特色,如:頤和園;北海公園;承德避暑山莊;等,其中承德避暑山莊是我國現存最大的皇家園林。江南型,以蘇州園林為代表,多為私人園林,一般面積較小,以精取勝。其風格瀟灑活潑,玲瓏素雅,曲折幽深,明媚秀麗,富有;江南水鄉;特點,且講究山林野趣和朴實的自然美。他善於把握有限的空間,巧妙地組合成千變萬化地園林景色,充分體現了我國造園的民族風格,並廣泛吸取了中國山水畫的理論,如:拙政園、網師園等。嶺南型,以廣東園林為代表,既有北方園林的穩重、堂皇和逸麗,也融會了江南園林的素雅和瀟灑,並吸收了國外造園的手法,因而形成了輕巧、通透明快的風格,如:廣州越秀公園;杭州西湖等。值得一提的是,我國園林建築一般具有多曲、多變、雅朴、空透四大特點。多曲是為了和風景環境和諧組合,設計曲徑、曲橋、曲廊、飛檐翹角等;多變是為了適應山水地形的高低曲折,因地制宜,靈活布置;雅朴指追求寧靜自然、簡潔淡泊、朴實無華、風韻清新的風格;空透是為了使人們可以自由自在地環顧四周,盡情賞景,以達到「納千頃之汪洋,收四時字浪漫」的觀景效果。需要補充的是,除了上面羅列的一些文化、歷史名勝之外,還有諸如革命紀念地、名人故居等,他們以特有的紀念意義吸引著眾多的旅遊者

『捌』 論述:中國古代有設計么結合實例進行論述

當然有設計,但無設計行業和行業人員
就好象古代有通貨膨脹,但無通貨膨脹這一名詞概念一樣,那不能說古代沒有通貨膨脹吧?

『玖』 中國古代設計的歷史經驗是什麼

中國古建築從總體上說是以木結構為主,以磚,瓦,石為輔發展起來的。從建築外觀上看,每個建築都有上,中,下三部分組成。上為屋頂,下為基座,中間為柱子、門窗和牆面。在柱子之上屋檐之下還有一種由木快縱橫穿插,層層疊疊組合成的構件叫做斗拱,這是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建築所特有的構件。它既可承托屋檐和屋內的梁與天花板,又儼然具有較強的裝飾效果。園林建築與其他建築不同,布局自由靈活,變幻無窮,極力追求自然情調,當然也更多地帶有道家思想的痕跡。

中國古代園林有著漫長的歷史,是一個園林發生得最早,又最完善,又連綿不斷地發展的國家,從先秦至明清,數千年來,歷朝歷代,均有成就。最早的是周文王造靈台,接著是從三國至南朝的齊梁(公元220年-公元479年)、從齊梁至晚唐(公元479年-公元836年)、晚唐至北宋(公元836年-公元1127年)、從南宋至元代(1127年-1368年),最後為明清時期(公元1368年-19世紀),此時的明清中國園林,發展到了頂點,更講究意趣。「趣」為情趣,求神韻;「意」為意境,有更深的哲理內涵。這時的園林,山水林木,其實己經化作人的自我價值,或者說以此與人交流,達到更深的哲理性。縱觀中國園林歷史,明清園林的造詣境界,是東方古代園林之最完美者,至此以後不可能再有其他園林相企及了

中國傳統造園藝術的最高境界是「雖由人作,宛自天開」。這實際上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園林中的體現。「天」是一個歷史范疇,起源於遠古人類對無法預測的茫茫太空的畏懼。夏商以後被認為是有意志、有人格的最高主宰;春秋之後,對這種主宰的崇拜構架起以天人關系為基礎的宇宙觀,並形成「天命」、「天意」、「天道」等一系列概念;「天人合一」是西周以後,人們強調天與人的關系緊密相聯,不可分割的一種觀點,這種思想促使人們熱愛自然、親近自然、開發自然。在以後的園林建設中更是遵從這一思想理念。

明清是我國園林建築藝術的集大成時期,此時期規模宏大的皇家園林多與離宮相結合,建於郊外,少數設在城內的規模也都很宏大。其總體布局有的是在自然山水的基礎上加工改造,有的則是靠人工開鑿興建,其建築宏偉渾厚、色彩豐富、豪華富麗。並且其園林藝術水平比以前有了提高,文學藝術成了園林藝術的組成部分,所建之園處處有畫景,處處有畫意。這一時期宮苑園林的代表作是西苑和太液池。

明清時期園林的另一個特點是建造的數量大,特別是清朝。園林藝術裝飾豪華、建築尺度大、庄嚴,園林的布局多為園中有園。在有山有水的園林總體布局中,非常注重園林建築起控制和主體作用,也注重景點的題名,形成清代山水園林與建築宮苑的明顯特點。這種園林藝術的代表作,如北京西郊的圓明園,利用西山泉水製造水景;頤和園以萬壽山和昆明湖相映形成主景;、承德的避暑山莊以山林景色見長以及故宮中的乾隆御花園,還有眾多的私家園林,如有著悠久人文傳統的江南的拙政園(建園明正德年間),中部總體以開放的水景為主,建築景觀為輔;網師園(最早建於南宋紹興年間),園內建築稀少,但主次分明、富於變化、園內有園、景內有景;無錫寄暢園(建於明正德年間),西靠惠山,東南有錫山,泉水充沛,自然環境優美;江蘇的蘇州園林,以中國山水花鳥的情趣,寓唐詩宋詞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間內點綴假山、樹木,安排亭台樓閣、池塘小橋,使蘇州園林以景取勝,景因園異,給人以小中見大的藝術效果;……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