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師感悟
A. 設計作品獲獎感言
不管是哪一類的,先把獲獎時的心情仔仔細細的描述一番,然後是獲獎前的辛苦細細說專一遍,記住:在這里一定屬要提到給自己幫助的大人物——父母、老師、上司或是別的「很重要」的人。接著是以後自己的打算——跟獲獎內容緊密相關的事。最後,別忘記再一次感謝給與幫助的人。
但是有一點要特別當心:提到的人物不可以太多,以一重一輔為好。
B. 設計人生感言
朋友開飯店,你吃飯他收錢,大家覺得理所當然。
朋友開文具店,買文具他收錢,大家覺得理所當然。
朋友開服裝店,買衣服他收錢,大家覺得理所當然。
朋友做設計,收錢,大家會覺得「這個朋友怎麼那麼吝嗇」
飯店打折,大家說:「這個朋友真好」
文具打折,大家說:「這個朋友真大方」
服裝打折,大家說:「這個是真夠朋友」
設計打折,大家會覺得「這個朋友有點小氣」
飯店說:「以後來我這吃飯,全免費!」大家說:「不行!你是做生意的」
文具說:「以後來我這買文具,隨便拿!」大家說:「不行!不合情理的」
服裝說:「以後來我服裝店,全部任穿!」大家說:「不行!哪好意思啊」
設計師:「以後要設計房子盡管找我!」大家說:「好的,謝謝啦!」
大家看到物質,看到飯菜,看到文具,看到服裝,認為這些都是要錢購買的。
但有一種行業,大家都看不到它的物質與勞動,就是攝影。
當大家看到一張效果圖,印著一個LOGO時,便認為這只是一張有圖案的紙。
其實,設計,就是飯菜,就是文具,就是服裝,就是生存的手段。
飯店靠飯菜為生。
文具店靠文具為生。
服裝店靠服裝為生。
同樣,設計師就是靠設計為生。
當大家吃了飯,買的東西,穿了衣服時,便大大方方的付款。
當大家讓朋友做設計的時候,卻只是說「很簡單的,隨便弄一下就行了,很快的」
我不想告訴你們,設計師們已經聽了上萬個朋友說同樣的這句話。
現實上,設計師的這「隨便弄一下」,卻是更比那碟飯菜,那支筆,那件衣服,
來的更苦更累。出賣的不是那幾元的成本,而是是精力,是健康,是體力,
是腦力,是消耗生命。只是設計師都躲在深夜的房間里付出,大家都看不到,
到大家看到的時候,就成了大家認為的幾個色塊而已。
設計師很善良,不敢跟大家說「不」,因為說了「不」,就成了吝嗇的人。
設計師很善良,幾秒鍾的「沒問題」,換來識幾個晝夜的通宵生命消耗。
設計師很善良,什麼都答應大家,因為你們是我們的好朋友。
所以,希望你們也要尊重我們的勞動成果。
C. 如何理解最好的設計,是"感受不到"的設計
這里留下一些想法,供參考。設計不僅僅是界面產品經理要清楚的知道,設計絕不僅僅是界面。許多人把設計師當美工來用,這僅僅只調用到了設計師極少部分的智力資源;或者僅僅把他們當做Photoshop熟練的使用者。真正熱愛設計、熱愛美術的設計師,大多數很小就開始學習繪畫。同樣生活二三十年,理論上說,他(她)們對生活的感悟和理解要超過普通人。不過,要麼迫於生活,要麼迫於老闆,他們的設計會有妥協,妥協一旦成為習慣,他們就會展現出「工作上的設計」與「喜歡的設計」兩種截然不同的設計感覺。產品經理具有把未來視覺化的能力(如果你不是在抄襲的話),但把這種視覺進行具象化設計的,是設計師本人。因此,產品經理只有將設計師看做自己大腦的延伸,才能夠確保設計感覺的一致。界面設計說來簡單,但顏色、文字、比例、強調、感覺等,這些莫可名狀但又至關重要的細節,只有產生惺惺相惜的設計共鳴之後才能確保設計傳遞的一致。下面是一個典型的對話:我:「我希望能夠傳遞出溫暖、自由、簡潔的感覺。不要太復雜,但也不要太空洞。」設計師:「那麼就要用一些黃色、橙色的色調了,可以嗎?」我:「不要拘泥於某一種顏色,好的設計應當是組合吧」設計師:「嗯,我做做看吧」第一版設計出來,一直大鳥飛過深藍色的背景,金色的陽光穿越藍色,光線將鳥的翅膀染亮。「看著不錯,但有點壓抑。」我說。「那就白色?」設計師試探的問。「……你說的白,是什麼白?」我有點暈。下一版本出來了。白色的背景。「界面好像太鬆散了。感覺不到激情」。我皺了皺眉頭「那麼,我調緊湊一點?」…………以上的對話在合作初期往往必不可少。但我覺得完全不對路。設計應當是一種非常主觀的感覺。好像是顏色不對——改了顏色之後又發現排版不對——改了排版之後發現插畫的筆觸似乎太粗糙了——改了之後發現整體感覺距離自己期待的方向似乎又有許多偏離。如果看看國內設計師的作品,會發現在大多數情況下他們的個人作品在靈性上要超過他們在商業作品。我猜測這多半是為了照顧品味一般的客戶,或者客戶沒有耐心也不願意與設計師分享他們的商業遠景,讓他們能夠真正理解。其實解決辦法也很簡單。對於小團隊而言這幾乎不是一個問題——幫助設計師理解客戶的問題,從產品層面去理解用戶的痛點,從而產生同理心,在產品遠景層面達成一致。產品經理需要有這樣的心理預期,那就是需要花足夠的時間與設計師交流。超越興趣,以憐憫之心去設計優秀的程序員對代碼有感覺,希望把代碼寫得簡潔、美觀、獨一無二。優秀的設計師似乎也一樣。他們嘗試在自己的設計中加入自己偏好的設計元素,體現自己的個性與審美傾向。如小圓角、亮暗邊、幾乎細不可察的陰影等等。他們似乎還會對界面上某些元素進行充分重繪,或者把某些設計元素表現得與眾不同。作為一個頁面整體,在靜態審視的時候看起來還不錯,但作為需要與用戶交互的產品,有時候顏色、字型大小、放置的位置、對用戶注意力的引導是UX刻意為之的行為。從靜態觀點看來或許並非完美,但用戶在使用的時候,注意力的保護和引導才是比較重要的。設計師通常注重細節,一些細節會耗掉相當多的時間和精力。從產品使用的角度來說這些細節並非那麼重要。但勸說設計師放棄這些細節有些時候顯得艱難。他們會覺得挫敗,就像鼓足了勁拉開了弓瞄向自己認為的靶心,結果別人說你瞄錯了。然而設計絕對不是為了追求與眾不同。偉大的設計通常是設計師經過了艱難的自我懷疑、否定、折磨最終升華的藝術結果。如果你看至今仍然經久不衰的經典畫作,想想作者當時的時代與他們的生活處境,你會得到這樣的結論。始終理解大眾,停留在小眾,以尊重大眾為出發點,這樣才能產生出充滿人文情懷而不是標新立異的設計。追求自己的興趣沒有錯,但自我懷疑否定折磨之後產生出的充滿悲憫情懷的溫暖設計,更能夠鼓舞人們。與設計師進行這些對話很艱難。但體現設計師個性從來都無法產生群體行為。一些稀奇古怪的手機(比如按鍵在手機左右兩側的Siemens SX1,轉圈圈的Moto手機)連公司都沒了。想要提升大眾的審美,迎合是非常惡俗的,理解他們,忽視自己偏好的設計符號,以憐憫之心去設計,更能產生偉大的設計。設計是設計師情緒的產物如果你經常在一個飯館吃飯,吃的是同一個廚子的飯菜,你大概可以根據飯菜的口味判斷出廚子今天的心情如何。設計是一種更為主觀、私人化、情緒化的過程產物。職業化的培訓能夠解決日常任務:比如按鈕改大小,換個顏色等等。但要解決靈感、設計創意之類的問題,設計師只有在特定的狀態下才能產生出來。如果設計師被壓抑、限制,那麼產生的設計估計也難開懷;如果設計師平靜、安逸,那麼設計產出也會大致如此。行易上線之前的一周,我始終對主站點的設計不滿意。跟設計師溝通之後,放假一天。回來之後第二天Logo設計出來,是一個充滿現代感、充滿光影效果的五彩熱氣球;熱氣球上有城市剪影。整個Logo看起來氣派又充滿愉悅感,百看不厭。一天之後主站所有的設計全部出來了。我不確定不休息會如何,但顯然繼續憋在辦公室不太可能產生更好的想法。其他的一些●如果設計師說沒准備好,那就不要去打擾他們。設計師的做事方式往往是這樣的:先產生創意,在紙上或者繪圖板上塗一陣子;然後構圖,放置元素;然後進行初步設計;最後才是細節設計。直到最後的細節設計出來,中間過程基本上不太具備可看性。正如畫龍點睛的最後一點一樣,最後的細節對設計感覺的影響往往天壤之別。在設計師說沒准備好的時候,就不要打擾他們,讓他們安靜的把設計做完。●如果設計不對頭,不要把對話放在要紅色、藍色這種層次。與他們分享你要解決的問題,喚起設計師的同理心,站在用戶的角度進行設計;●為了與設計師進行溝通,自身的審美也要提高。審美是一個不可量化的指標。除了比較學術的Grid理論、色彩理論、排版、字體學之外,多看好的設計(Dribbble上有許多),平時多留意你喜歡的設計,分析喜歡的原因。我確定設計師與不具審美的人交流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不要讓這種痛苦發生在你們之間。
D. 設計感悟(急求!!)
中國乃世界矚目的焦點,中國的設計人是否是眾望所歸?出名和賺大錢永遠都是埋在設計人心靈深處的話題。在現代文明的前提下,我們需要摒棄禁錮的思維,憑借開闊的視眼和靈敏的思維,運用大膽的設計手法和視覺角度來發現設計且理解設計,很多的設計均以現代文明和生活的故事為設計師的靈感來源,包括中華民族五千年來遺留下來的文化精髓,且被很多的設計師運用殆盡,但是最後帶給國人的是什麼,留給自己的是什麼?
大多的設計人均有較高的美學涵養、文化素養、藝術涵養及視覺感受,這已經具備的創富的先決條件,其次考慮最多的將是如何做一例客戶比較喜歡的精典案件,從未考慮過如何讓自己的作品完全有思想且將之有效的行銷,好的作品需要配合好的營銷手法,好的營銷手法需要好的營銷理念來作為支持,如何構築一個堅不可摧的個人品牌堡壘,這需科學詳盡的集體結晶和文化內涵,更需要經驗豐富的團隊主持運作。
創富是每個人的夢想,同時也是大多設計人的夢想,設計能力的提升、沒日沒夜的工作,整日不停的動腦創意,真正能給自己帶來多少財富?有多少的設計人將考慮把更多的時間運用到自己創富呢?創富也不是憑空想像,而是將更多的設計經濟學、設計管理學、設計創富學充分的融合,最終才能成功創富,中國設計經營創富的先驅-美坦富,一個美籍台灣設計師將帶領您走出設計者的泥潭,走向創富的成功之路,我們要做的是「授之以漁」,讓更多有夢想的設計人在夢想的世界裡自由的馳騁,不會被金錢所束縛。
E. 怎樣將生活中的感悟運用到設計中,怎樣形成觀察生活的習慣。舉例說明
設計本身就是對生活的某些事物進行想像加以改造,只要自己平時多思考,內對生活中的事情多點留容心,慢慢就會養成的,對於設計的話,鳥巢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將回歸自然的理念運用到建築中,鳥巢本身就是鳥類的建築,將它用於建築並不是完全沒聯系的,天馬行空的想法,要想將感悟用到設計中,找出它們的聯系是很重要的,因為想像和改造必須是合理的。也可以說創新的設計就是在找出兩個沒關系事物之間的聯系
F. 設計師感悟,資深設計師工資,資深設計師是什麼意思
等級,相比普通設計師,工作資歷更久技能更強,對於策劃公司而言,資深設計有代表性項目操作經驗能夠掌握大局。
G. 我一心想當游戲設計師 有沒有自己非常有感悟 資歷深的前輩告訴我想當游戲設計師應該需要什麼
游戲分工如下,請考慮再三~
美工:美術天才非常適合,貼圖製作,專模型製作,美術能力強屬可以選擇
程序設計師:游戲引擎開發和修改,及其維護,對程序代碼熟悉者方可選擇(最重要職位)
音效設計師:知名游戲對音樂音效的要求是苛刻的!(精通音樂製作)
關卡設計師:(以前我認為這很簡單,但是實際開發的時候卻整天看程序員的臉色~~~!)一般由小說家或者電影製作人坐崗~因為爛劇情是不會惹人玩的
設計師:廣義詞語,包括游戲中所有需要智慧製作的地方。
測試員:……不屬於開發小組整天做的事情
裡面重要的是設計師和美工,中國缺少游戲設計師所以游戲質量一直提不上去,裡面職位總體來說就是這些了,大型游戲還有很多其他的(比如網路設計師和多人模式設計師)。
建議:選擇2~3個項目主修(其實很難了),為你前途著想,就算游戲這行混不了也能幹其他工作的~電子游戲是各種高科技技術的集成品~
抱歉,哈爾濱恐怕沒有專門教游戲的。基本都在廣東和北京
H. 當一名設計師是怎樣的感受
在外抄人看來設計師是很厲害的襲職業,體面的工作。不像老百姓一樣累死累活的幹活。不過在本人看來就沒那麼簡單了,他們也會感覺很燒腦,沒有靈感是設計不出來好的產品的。成功就像假牙吃東西,別人看著挺香,自己感覺沒味道!
作為一名設計師,必須有獨特的素質和高超的設計技能,即無論多麼復雜的設計課題,都能通過認真總結經驗,用心思考,反復推敲,汲取消化同類型的優秀設計精華,實現新的創造。有個性的設計可能是來自扎跟於本民族悠久的文化傳統和富有民族文化本色的設計思想,民族性和獨創性及個性同樣是具有價值的,地域特點也是設計師的知識背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