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鑒賞
❶ 中國辭書體系形成的標志 求答案
辭書是字典、詞典、辭典的統稱字典是主要用來解釋漢字的形、音、義的工具書詞典是主要用來解釋詞語的意義、概念、用法的工具書。
詞典與辭典:詞、辭在表達言詞、文詞時意義相通,但在古代,「詞」可以用來指「語助」,(虛詞)如,《經傳釋詞》、《詞詮》(解釋虛詞)「辭」的指稱范圍比「詞」大,一般來說,以收錄語文詞彙為主的語文詞典多稱為「詞典」,而以收錄術語、專名、學科性詞彙為主的被稱為辭典。 一、中國辭書的源流與演進
中國古代無字典與詞典之分,統稱為「字書」,因為古文中大多是單音節詞,字與詞無明顯的
區分。說文解字》(許慎編)是第一部分析字型,探討字體結構源流的字書;《爾雅》是中國第一
部訓釋字義為主要內容的訓詁書;《廣韻》是中國現存的第一部歸納字音,探求聲韻源流為主要內
容的韻書。古代的辭書分為:字書(字型) 訓詁書(意義) 韻書(讀音)。清代《康熙字典》標志著中國開始出現以「字典」命名的工具書。當時「字典」就專指《康熙字典》,《康熙字典》代表中國古代字典的最高水平,收字50000個左右。 1915年和1931年的《辭源》,1936年出版的《辭海》繼承了傳統字書的的特點,吸收了國外詞典編撰的長處,首次創立了詞條,收錄反映科學文化知識的網路詞條。1937年,黎錦熙主編的《國語詞典》首次按注音字母音序排列。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完整的辭書體系已基本形成,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基礎性、權威性的漢語語文辭書已經基本形成系列;
2.漢外對照的雙語辭書基本覆蓋了所有實用的語種;
3.學科性辭書基本覆蓋了所有主要學科;
4.辭書的類型、品種多樣化;
5.辭書的功能、效用特定化;
6.辭書的社會認知程度明顯提高。
八十年代以來,國內出版了大量的冠以「辭典」名稱的有關文學鑒賞的工具書,如《中國歷代
詩歌鑒賞辭典》、《唐詩鑒賞辭典》、《山水詩歌鑒賞辭典》《中國書畫鑒賞辭典》、《紅樓夢鑒
賞辭典》,這類鑒賞辭典存在不同的看法,有人承認這是辭典的一種,也有人認為這些不能稱為辭
典,還有人認為他們是工具書的新類型,稱之為鑒賞書。
二、中國辭書的結構體系與編纂傳統
辭書的基本單元是「詞條」「詞條」的編排組織方法:
以字帶詞(以統領字帶出一系列的包含了該單字的語詞詞條(被統領詞)),因統領關系,而
產生了:
1 正序詞典——統領字與被統領詞詞頭相同
2 逆序詞典——統領字與被統領詞詞尾相同
3 構詞詞典——統領字與被統領詞位置不固定
詞條的釋義方式:分條釋義 逐一解釋
義項的編排順序:1.源流關系2. 使用頻率
義項的排列是對漢語詞義的清理和總結,《辭源》按源流關系,《現代漢語詞典》按使用頻率例如:
河:1、黃河 2、河流的通稱 3、銀河 4、姓( 《辭源》)
1、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 2、指銀河系 3、特指黃河( 《現代漢語詞典》)
書證和例證
書證——引自書面文獻的資料
例證——以用來印證釋義,提示用法,加深讀者的理解
1、引用書證必須註明出處,
2、同一義項引用多種書證應以時代先後排列順序
3、遵循「書證引自始見書」的原則 行不?
❷ 古詩鑒賞從軍行楊桐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隆昌
一、懷古詩
懷古詩一般是懷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跡。
詠史懷古詩往往將史實與現實扭結到一起,或感慨個人遭遇,或抨擊社會現實。如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感慨個人遭遇,理想和現實的矛盾,年過半百,功業無成。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表達對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滿,抨擊社會現實。
也有的詠史懷古詩只是對歷史作冷靜的理性思考與評價,或僅是客觀的敘述,詩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詩人的感慨只是畫外之音而已。如劉禹錫的《烏衣巷》,今昔對比,表達了詩人的歷史滄桑之感。
詠史懷古詩的鑒賞首先要弄清史實、典故,其次要體會意圖、感情,再次要品味技巧手法。
1.形式標志:
標題中有古跡、古人名,或在古跡、古人前冠以「詠」,或在古跡、古人後加「懷古」、「詠懷」等。
二、詠物詩
詠物詩的特點:內容上以某一物為描寫對象,抓住其某些特徵著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實到虛,寫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徵、擬人、對比等表現手法。①以物象為題;②詠(題、贈、贊)+物象
三、寫景詩
南朝謝靈運開山水詩先河,東晉陶淵明開田園詩先河,發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園詩派,代表人物是王維、孟浩然。
山水田園詩以描寫自然風光、農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隱居生活見長,詩境雋永優美,風格恬靜淡雅,語言清麗洗練。
這類詩抒情上常常是借景抒情、寄情於景,寫法上常常是白描、襯托。
4.山水田園詩得住題:
①歸隱田園,鍾情山水;②描繪山川美景,熱愛祖國河山;
③厭棄官場黑暗,抒發閑適情調,表達自己決不同流合污的高潔品格。
四、戰爭詩
從先秦就有了以邊塞、戰爭為題材的詩,發展到唐代,由於戰爭頻仍,統治者重武輕文,士人邀功邊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舉進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種積極用世、昂揚奮進的時代氣氛,於是奇情壯麗的邊塞詩便大大發展起來了,形成一個新的詩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適、岑參、王昌齡。
1.形式標志:題目中朵出現「塞」、「征」、「軍」等字眼;也有用樂府舊題的,如《涼州詞》、《少年行》、《關山月》、《從軍行》等;
2.基本主題:
建立功業的渴望;保家衛國的決心;山河淪喪的痛苦;久居邊關的鄉愁;塞外生活的艱辛和連年征戰的慘烈;報國無門的怨憤和歸家無望的哀痛。
3.分析重點:鑒賞邊塞詩要結合作者的生平思想和詩歌創作的具體時間,體味詩人在詩中寫的是什麼,抒發的哪一類型的情感,要注意富有邊塞特徵的景物和富有戰爭特徵的事件、心理。
五、行旅詩和閨怨詩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長期流離漂泊,或久戍邊關,總會引起濃濃的思鄉懷人之情,所以這類詩文就特別多,它們或寫羈旅之思,或寫思念親友,或寫徵人思鄉,或寫閨中懷人。寫作上或觸景傷情,或感時生情(中秋望月、重陽登高、傷春悲秋、日暮思歸),或托物傳情(月、雁、笛、柳),或因夢寄情,或妙喻傳情。
鑒賞這類詩要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確定情感類別;抓住意象,構建圖景;抓住關鍵詞語,體味藝術特點。
行旅詩:主要表現行旅之人旅途的艱辛、寂寞以及對家鄉、親人的思念。
閨怨詩:一是表現婦女對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達對戰爭的厭惡或鼓勵丈夫建功立業的情懷;二是表達對出門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達女子的柔情別緒,憂愁傷感;三是表現宮中女子對自由被禁錮、遭人冷落的處境的怨恨,表達對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嚮往。
六、送別詩
古代由於交通不便,通訊極不發達,親人朋友之間往往一別數載難以相見,故古人特別看重離別。離別之際,人們往往設酒餞別,折柳相送,有時還要吟詩話別,因此離情別緒就成為古代文人一個永恆的主題。
因各人的情況不同,故送別詩所寫的具體內容及思想傾嚮往往有別。有的直接抒寫離別之情,有的藉以一吐胸中積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寫離愁別恨,有的重在勸勉、鼓勵、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1.形式標志:標題中有「送」或「別」等字眼;
2.基本主題:依依不捨的留念;情深意長的勉勵;坦陳心志的告白;別後情境的想像、擔憂與對友人的思念。
望採納,可以點個贊嗎
❸ 詩歌鑒賞中反襯的標志詞有那些
1.根據事物的相似點,用具體的、淺顯、熟知的事物來說明抽象的、深奧的、生疏的事物,即打內比方.作用容:能將表達的內容說得生動具體形象,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用淺顯常見的事物對深奧生疏事物解說、幫助人深入理解.比喻的三種類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2.把物當作人來寫,賦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寫人的詞來描寫物.作用:使具體事物人格化,語言生動形象.
3.想像可分為不隨意想像和隨意想像.不隨意想像是沒有預定目的和計劃而產生的想像.夢是不隨意想像的極端情況.隨意想像是有預定目的、自覺地進行的想像.根據想像的創造性程度的不同,又可分為再造想像和創造想像.根據別人的描述或圖樣進行的想像叫再造想像.不依現成的描述或圖樣獨立進行的想像叫創造想像.幻想是與個人願望相結合並指向未來的想像.它是創造想像的特殊形式.
❹ 中國辭書體系形成的標志是什麼
辭書是字典、詞典、辭典的統稱字典是主要用來解釋漢字的形、音、義的工具書詞典是主要用來解釋詞語的意義、概念、用法的工具書。 詞典與辭典:詞、辭在表達言詞、文詞時意義相通,但在古代,「詞」可以用來指「語助」,(虛詞)如,《經傳釋詞》、《詞詮》(解釋虛詞)「辭」的指稱范圍比「詞」大,一般來說,以收錄語文詞彙為主的語文詞典多稱為「詞典」,而以收錄術語、專名、學科性詞彙為主的被稱為辭典。 一、中國辭書的源流與演進 中國古代無字典與詞典之分,統稱為「字書」,因為古文中大多是單音節詞,字與詞無明顯的區分。說文解字》(許慎編)是第一部分析字型,探討字體結構源流的字書;《爾雅》是中國第一部訓釋字義為主要內容的訓詁書;《廣韻》是中國現存的第一部歸納字音,探求聲韻源流為主要內容的韻書。古代的辭書分為:字書(字型) 訓詁書(意義) 韻書(讀音)。清代《康熙字典》標志著中國開始出現以「字典」命名的工具書。當時「字典」就專指《康熙字典》,《康熙字典》代表中國古代字典的最高水平,收字50000個左右。 1915年和1931年的《辭源》,1936年出版的《辭海》繼承了傳統字書的的特點,吸收了國外詞典編撰的長處,首次創立了詞條,收錄反映科學文化知識的網路詞條。1937年,黎錦熙主編的《國語詞典》首次按注音字母音序排列。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完整的辭書體系已基本形成,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基礎性、權威性的漢語語文辭書已經基本形成系列; 2.漢外對照的雙語辭書基本覆蓋了所有實用的語種; 3.學科性辭書基本覆蓋了所有主要學科; 4.辭書的類型、品種多樣化; 5.辭書的功能、效用特定化; 6.辭書的社會認知程度明顯提高。 八十年代以來,國內出版了大量的冠以「辭典」名稱的有關文學鑒賞的工具書,如《中國歷代詩歌鑒賞辭典》、《唐詩鑒賞辭典》、《山水詩歌鑒賞辭典》《中國書畫鑒賞辭典》、《紅樓夢鑒賞辭典》,這類鑒賞辭典存在不同的看法,有人承認這是辭典的一種,也有人認為這些不能稱為辭典,還有人認為他們是工具書的新類型,稱之為鑒賞書。二、中國辭書的結構體系與編纂傳統 辭書的基本單元是「詞條」「詞條」的編排組織方法: 以字帶詞(以統領字帶出一系列的包含了該單字的語詞詞條(被統領詞)),因統領關系,而 產生了: 1 正序詞典——統領字與被統領詞詞頭相同 2 逆序詞典——統領字與被統領詞詞尾相同 3 構詞詞典——統領字與被統領詞位置不固定詞條的釋義方式:分條釋義 逐一解釋 義項的編排順序:1.源流關系2. 使用頻率 義項的排列是對漢語詞義的清理和總結,《辭源》按源流關系,《現代漢語詞典》按使用頻率例如: 河:1、黃河 2、河流的通稱 3、銀河 4、姓( 《辭源》) 1、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 2、指銀河系 3、特指黃河( 《現代漢語詞典》)書證和例證書證——引自書面文獻的資料 例證——以用來印證釋義,提示用法,加深讀者的理解 1、引用書證必須註明出處, 2、同一義項引用多種書證應以時代先後排列順序 3、遵循「書證引自始見書」的原則 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