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軟體設計 » 設計構成重復

設計構成重復

發布時間: 2021-01-04 14:14:28

1. 求幫設計平面構成的重復,群化,相似,漸變

建議你如下做:
1.調整心態告訴自己這個題目很簡單。
2.基本型的設計假如你不會可以如下做:專a.看別的同屬學怎麼做,上網找個類似的改改
b.找幾個形狀相似的東西,自己擺在一起,畫下來。再變形,化繁為簡這樣基本型就確定下來了。
3.然後在這個基本形上做變化就可以了。
給你推薦一個參考書《埃舍爾》或者網路「埃舍爾」可以參考下大師的作品

2. 重復構成的設計涉及兩個基本方面,一是形態,二是色彩

重復構成是三大構成(即平構、色構、立構)中的一種構成形式,即相同形或近似內形容的重復排列。在設計中涉及形態和色彩,形態即外形、形狀、形體和狀態等,這需要你首先設計一個基本形,這一基本形可以是平面的也可以是立體的,根據你學課程平構、色構或立構而定;然後,進行重復排列即構成。至於色彩,需要了解一定的色彩知識,再運用色彩的對比因素(鄰近色、同類色、類似色、中差色、對比色、補色)進行色彩組合即色彩構成。

3. 重復的平面構成通常分為那四種形式

平面設計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到處都充斥著平面設計作品,那想成為一名合格的平面設計師,學會平面構成是非常必要的!我們今天就來講講平面構成的幾個主要形式:
1.重復形式:在一個版面內,以一個形態為主體,進行復制重復排列,當然,這類的復制重復排列,需要按照一定的方向、位置,這樣就可以營造一種形式美感,增強畫面的張力。
2.近似構成形式:將相近的形態,按照一定的位置方向進行組合排列,雖說形態有區別,但是有近似之處,又進行了有規律的排列,形成一幅變化中有著統一的視覺畫卷!
3.漸變構成形式:將相同的基本形態,例如三角形、圓形等,大小由大變小、方向由遠及近、虛實由實到虛、色彩由深到淺等方式,形成一種漸變延伸的效果,這樣的畫面則具有視覺引導性!
4.發射構成形式:將版面中的某一形態為核心,周邊其餘形態進行復制,並圍繞中心形態進行繞圈發射,這種形式具有動感與節奏。
5.空間構成形式:利用透視學中的視點、滅點、視平線等原理所求得的平面上的空間形態。

4. 平面設計里的相似重復是什麼意思

相似重復是重復的一種,就是將形象相似的基本形或是超基本形進行有規律的排列,內這些基本形或容超基本形具有一定的聯系性。重復很有規律性,但是因為形象一樣所以顯得較呆板,沒有生趣。而相似重復既有重復的內容在裡面,而且也不會呆板。
舉例:如你們宿舍,放在鞋架上所有同學的鞋子,各雙鞋子有大小,形狀差異,但是又能讓人看出他們基本上差不太多。

5. 平面構成重復設計的圖片

梳子的尺
百葉窗
珍珠項鏈
風車
摩天輪
自行車輪
抽屜
長城
教室的桌子椅子
在板子上的葯片

還有什麼?
我想不到了
這些希望對你有用

6. 平面構成重復設計的圖片

重復構成
重復,就是相同的物體再次或多次出現,即反復再現,反復能使印象加深。
平面構成中重復的形式是:同一基本形有規律地反復排列組合,它所表現的是一種有秩序的美。重復構成是依據整體大於局部的原理,強調形象的連續性和秩序性。因此重復的目的在於強調,也就是形象的重復出現在視覺上,既起到了整體強化作用又加深了印象和記憶。
重復的這些特徵和原理被廣泛運用於各類設計,有些設計直接用重復形式來表現形象。如,招貼的圖形編排採用重復形式。還有的則將重復的原理融入設計之中。如,包裝中的系列包裝,就是運用整體大子局部的原理,使產品家族化,形成較強的沖擊力。重復的原理特徵,除了在設計中被運用外,它還非常實用。如,招貼的重復張貼、商品的重復擺置等,造成的沖擊力給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重復構成由兩個部分組成守一是骨格,二是基本形。
骨格
使形象有秩序地在限定的空間里排列,即將框架內的空間劃分為均等的小空間,這就是骨格。骨格的最大功能是將形象在限定的框架里作各種不同的編排和組合,從而構成設計.因此,骨格的作用就是管轄和編排基本形。
骨格可分為有規律性和非規律性。
a)
規律性骨格是以嚴謹的數學方式構成的,最典型的是重復骨格或作空間有規律地變動,
即有寬窄變動的漸變骨格。
b)
非規律性骨格是比較自由地構成,有些是由規律性骨格衍變而成,更多地是有著極大的隨意性和自由性。如,發射骨格、密集骨格等。
C)
非作用性骨格賦予基本形以准確的位置,基本形編排在骨格線的焦點上。
d)
有作用性的骨格給基本形准確的空間,基本形排列在骨格所組成的單位之內。
重復骨格構成的基本形式是將框架內的空間劃分成形狀大小相等的單位,也稱為骨格的單元格。除此之外,如果將構成骨格的主要元素一一水平線和垂直線,變動其闊窄、方向、線質,就可得到多種不同的骨格形式。
a)
水平與垂直闊窄相同;
b)
上下單元格整體錯位;
C)
方向變化e,水平線和垂直線變為傾斜線;
d)
線質的變化,有直線與曲線的組合,直線與斜線的組合。

7. 設計中什麼是構成

空間構成的概念:
立體構成也稱為空間構成,立體構成是以一定的材料,以視覺為基礎,以力學為依據,將造型要素,按一定的構成原則,組合成美好的形體。它是研究立體造型各元素的構成法則,其任務是,揭示立體造型的基本規律,闡明立體設計的基本原理。
立體構成是由二維平面形象進入三維立體空間的構成表現,兩者既有聯系又有區別。聯系的是:它們都是一種藝術訓練,引導了解造型觀念,訓練抽象構成能力,培養審美觀,接受嚴格的規律訓練;區別的是:立體構成是三維度的實體形態與空間形態的構成。結構上要符合力學的要求,材料也影響和豐富形式語言的表達,立體構成是用厚度來塑造形態,它是製作出來的。同時立體構成離不開材料、工藝、力學、美學,是藝術與科學相結合的體現。
立體構成通過材料、結構將形態製作出來,這與產品設計相同。立體構成只要變化一下材料本身就可成為產品。立體構成的原理已廣泛地應用於工業設計、展示設計、環藝設計、包裝設計、POP廣告設計、服裝設計等領域

(一)、平面設計平面設計是將不同的基本圖形,按照一定的規則在平面上組合成圖案的。主要在二度空間范圍之內以輪廓線劃分圖與地之間的界限,描繪形象。而平面設計所表現的立體空間感,並非實在三度空間,而僅僅是圖形對人的視覺引導作用形成的幻覺空間。
(二)、平面設計的術語:
1.和諧:從狹義上理解,和諧的平面設計是統一與對比兩者之間不是乏味單調或雜亂無章的。廣義上理解,是在判斷兩種以上的要素,或部分與部分的相互關系時,各部分給我們的感覺和意識是一種整體協調的關系。2.對比:又稱對照,把質或量反差很大的兩個要素成功的配列在一起,使人感覺鮮明強烈而又具有統一感,使主體更加鮮明、作品更加活躍。3.對稱:假定在一個圖形的中央設定一條垂直線,將圖形分為相等的左右兩個部分,其左右兩個部分的圖形完全相等,這就是對稱圖。4.平衡:從物理上理解是指的重量關系,在平面設計中指的是根據圖像的形量、大小、輕重、色彩和材質的分布作用與視覺判斷上的平衡。5.比例:是指部分與部分,或部分與全體之間的數量關系。比例是構成設計中一切單位大小,以及各單位間編排組合的重要因素。6.重心:畫面的中心點,就是視覺的重心點,畫面圖像的輪廓的變化,圖形的聚散,色彩或明暗的分布都可對視覺中心產生影響。7.節奏:節奏這個具有時間感的用於在構成設計上指以同一要素連續重復時所產生的運動感。8.韻律:平面構成中單純的單元組合重復易於單調,由有規律變化的形象或色群間以數比、等比處理排列,使之產生音樂的旋律感,成為韻律。
(三)、平面設計的元素
1.概念元素,所謂概念元素是那些不實際存在的,不可見的,但人們的意識又能感覺到的東西。例如我們看到尖角的圖形,感到上面有點,物體的輪廓上有邊緣線。概念元素包括:點、線、面。2.視覺元素:概念元素不在實際的設計中加以體現,它將是沒有意義的。概念元素通常是通過視覺元素體現的,視覺元素包括圖形的大小、形狀、色彩等。3.關系元素:視覺元素在畫面上如何組織、排列,是靠關系元素來決定的。包括:方向、位置、空間、重心等。4.實用元素:指設計所表達的含義、內容、設計的目的及功能。下面我們具體介紹平面設計的構成方式。
(一)點、線、面的構成形象是物體的外部特徵,是可見的。形象包括視覺元素的各部分,所有的概念元素如點、線、面在見於畫面時,也具有各自的形象。平面設計中的基本形:在平面設計中,一組相同或相似的形象組成,其每一組成單位成為基本形,基本形是一個最小的單位,利用它根據一定的構成原則排列、組合、便可得到最好的構成效果。 1.組形:在構成中,由於基本的組合,產生了形與形之間的組合關系,這種關系主要有:2.分離:形與形之間不接觸,有一定距離。3.接觸:形與形之間邊緣正好相切。 4.復疊:形與形之間是復疊關系,由此產生上下前後左右的空間關系。5透疊:形與形之間透明性的相互交疊,但不產生上下前後的空間關系。6.結合:形與形之間相互之間結合成為較大的新形狀。7.減卻:形與形之間相互覆蓋,覆蓋的地方被剪掉。8.差疊:形與形之間相互交疊,交疊的地方產生新的形。9.重合:形與形之間相互重合,變為一體
(二)漸變 漸變是我常常聽說的一種效果,在自然界中能親身體驗到,在行駛的道路上我們會感到樹木由近到遠、由大到小的漸變。漸變的類型:1.形狀的漸變:一個基本形漸變到另一個基本形,基本形可以由完整的漸變到殘缺,也可以由簡單到復雜,由抽象漸變到具象。2.方向的漸變:基本形可在平面上作有方向的漸變。3.位置的漸變:基本形作位置漸變時需用骨架,因為基本形在作位置漸變時,超出骨架的部分會被切掉。 4.大小的漸變:基本形由大到小的漸變排列,會產生遠近深度及空間感。5.色彩的漸變:在色彩中,色相、明度、純度都可以出漸變效果,並會產生有層次感的美感。6.骨格的漸變:是指骨格有規律的變化,使基本形在形狀、大小、方向上進行變化。劃分骨格的線可以做水平、垂直、斜線、折線、曲線等個總骨格的漸變。漸變的骨格精心排列,會產生特殊的視覺效果,有時還會產生錯視和運動感。
(三)重復 重復的一般概念是指在同一設計中,相同的形象出現過兩次以上,重復是設計中比較常用的手法,以加強給人的印象,造成有規律的節奏感,使畫面統一。所謂相同,在重復的構成中主要是指形狀、顏色、大小等方面的相同。重復中的基本形:用來重復的形狀稱為基本形,每一基本形為一個單位,然後以重復的手法進行設計,基本形不宜復雜,以簡單為主。
平面設計常用表現手法 [2] 重復的類型:1.基本形的重復:在構成設計中使用同一個基本形構成的圖面叫基本形的重復,這種重復在日常生活中到處可見。例如:高樓上的一個個窗子。2.骨格的重復:如果骨格每一單位的形狀和面積均完全相等,這就是一個重復的骨格,重復的骨格是規律的骨格的一種,最簡單的一種。3.形狀的重復:形狀是最常用的重復元素,在整個構成中重復的形狀可在大小、色彩等方面有所變動。4.大小重復:相似或相同的形狀,在大小上進行重復。5.色彩重復:在色彩相同的條件下,形狀、大小可有所變動。6.肌理的重復:在肌理相同的條件下、大小、色彩可有所變動。7.方向的重復:形狀在構成中有著明顯一致的方向性。
(四)近似 近似指的是在形狀、大小、色彩、肌理等方面有著共同特徵,它表現了在統一中呈現生動變化的效果。近似的程度可大可小,如果近似的程度大就產生了重復感。近似程度小就會破壞統一。 近似的分類:1.形狀的近似:兩個形象如果屬同一族類,它們的形狀均是近似的,如同人類的形象一樣。2.骨格的近似:骨格可以不是重復而是近似的,也就是說骨格單位的形狀、大小有一定變化,是近似的。注意:近似與漸變的區別,漸變的變化是規律性很強的,基本形排列非常嚴謹,而近似的變化規律性不強,基本和其它視覺要素的變化較大,也比較活潑。
(五)骨格 骨格網決定了基本形在構圖中彼此的關系。有時,骨格也成為形象的一部分,骨格的不同變化會使整體構圖發生變化。骨格分為:1.規律性骨格:規律性骨格有精確嚴謹的骨格線,有規律的數字關系,基本形按照骨格排列,有強烈的秩序感。主要有重復、漸變、發射等骨格。2.非規律性骨格:非規律性骨格一般沒有嚴謹的骨格線,構成方式比較自由。3.作用性骨格:作用性骨格是使基本形彼此分成各自單位的界線,骨格給形象准確的空間,基本形在骨格單位內可自由改變位置、方向、正負,甚至越出骨格線。4.非作用性骨格:非作用性骨格是概念性的,非作用性骨格線有助於基本形的排列組織,但不會影響它們的形狀,也不會將空間分割為相對獨立的骨格單位。5.重復性骨格:是指骨格線分割的空間單位在形狀、大小上完全相同,它是最有規律性的骨格,基本形按骨格連續性的排列。平面設計是將不同的基本圖形,按照一定的規則在平面上組合成圖案的。主要在二度空間范圍之內以輪廓線劃分圖與地之間的界限,描繪形象。而平面設計所表現的立體空間感,並非實在的三度空間,而僅僅是圖形對人的視覺引導作用形成的幻覺空間。
[/quote]
平面設計常用表現手法 [3]
[quote](九)密集密集在設計中是一種常用的組織圖面的手法,基本形在整個構圖中可自由散布,有疏有密。最疏或最密的地方常常成為整個設計的視覺焦點。在圖面中造成一種視覺上的張力,向磁場一樣,具有節奏感。密集也是一種對比的情況,利用基本形數量排列的多少,產生疏密、虛實、松緊的對比效果。 密集的分類:1.點的密集:在設計中將一個概念性的點放於構圖上的某一點,基本形在組織排列上都趨向於這個點密集,愈接近此點愈密,遠離此點愈疏。2.線的密集:在構圖中有一概念性的線,基本形向此線密集,在線的位置上密集最大、離線愈遠則基本形愈疏。3.自由密集:在構圖中,基本形的組織沒有點或線的密集約束,完全是自由散布,沒有規律,基本形的疏密變化比較微妙。 4.擁擠與疏離:擁擠是過度密集,所有基本形在整個構圖中是一種擁擠狀態,占滿了全部空間,沒有疏的地方。疏離與密集相反,整個構圖中基本形彼此疏遠,散布在各個角落,散布可以是均勻的,也可以是不均勻的。需要注意的是,在密集效果處理中,基本形的面積要細小,數量要多,以便有密集的效果。基本形的形狀可以是相同或近似的,在大小和方向上可有一些變化。在密集的構成中,重要的是基本形的密集組織,一定要有張力和動感的趨勢,不能組織渙散。
(十一)空間 我們一般所說的空間,是指的二維空間。空間感表現手法有以下幾點:1.利用大小表現空間感:大小相同的東西,由於遠近不同產生大小的感覺,近大遠小。在平面上一樣,面積大的我們感覺近,面積小的覺得遠。2.利用重疊表現:在平面上一個形狀疊在另一個形狀之上,會有前有後、上下的感覺,產生空間感。3.利用陰影表現:陰影的區分會使物體具有立體感覺和物體的凹凸感。 4.利用間隔疏密表現:細小的形象或線條的疏密變化可產生空間感,在現實中如一款有點狀圖案的窗簾,在其卷著處的圖案會變的密集,間隔小,越密感覺越遠。5.利用平行線的方向改變來表現:改變排列平行線的方向,會產生三次元的幻象。6.色彩變化來表現:利用色彩的冷暖變化,冷色遠離,暖色靠近。7.肌理變化的表現:粗糙的表面是人感到接近,細致的表面感到遠離。8.矛盾空間來表現:所謂矛盾空間是指在真實空間里不可能存在的,只有在假設的空間仲才存在。平面設計是將不同的基本圖形,按照一定的規則在平面上組合成圖案的。主要在二度空間范圍之內以輪廓線劃分圖與地之間的界限,描繪形象。而平面設計所表現的立體空間感,並非實在的三度空間,而僅僅是圖形對人的視覺引導作用形成的幻覺空間。
(十二)圖與底圖與底存在一種對比、襯托之中產生出來的關系。自然界中藍天白雲、紅花綠葉都反映了一種對比與襯托之間的關系。在平面設計中圖與底是密不可分的關系,有時是反轉的關系。圖與底在設計中的運用:1.色彩明度較高的有圖的感覺。 2.凹凸變化中的凸的形象有正圖感。3.面積大小的比較中,小的有圖感。4.在空間被包圍的形狀有圖感。5.在靜與動的兩這種,動態的具有圖感。6.在抽象的與具象的之間,具象的有圖感。7.在幾何圖案中,圖底可根據對比關系而定,對比越大越容易區別圖與底。圖與底的反轉現象:有時候圖與底的特徵十分相似,不容易區別,這就是圖底的翻轉現象。
(十三)打散 打散是一種分解組合的構成方法,就是把一個完整的東西,分為各個部分,然後根據一定的構成原則重新組合。這種方法有利於抓住事物的內部結構及特徵,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解刨事物,從一個具象的形態中提煉出抽象的成分,用這些抽象的成分再組成一個新的形態,產生新的美感。
(十五)分割
在平面構成中,把整體分成部分,叫分割。在日常生活中這種現象隨時可見,如房屋的吊頂、地板都構成了分割。下面介紹幾種常用的分割方法:
1.等形分割:要求形狀完全一樣,分割後再把分隔界線加以取捨,會有良好的效果。
2.自由分割:自由分割是不規則的,將畫面自由分割的方法,它不同於數學規則分割產生的整齊效果,但它的隨意性分割,給人活潑不受約束的感覺.
3.比例與數列:利用比例完成的構圖通常具有秩序、明朗的特性,給人清新之感。分隔給予一定的法則,如黃金分割法、數列等。
(十六)平衡 在造型的時候,平衡的感覺是非常重要的,由於平衡造成的視覺滿足,使人的眼睛能夠在觀察對象時產生一種平衡、安穩的感受。平衡主要分為:
1.對稱平衡:如人、蝴蝶,一些以中軸線為中心左右對稱的形狀。
2.非對稱平衡:雖然沒有中軸線,不是對稱的關系,卻有很端正的平衡美感。
(十七)基本形的各種排列
基本形是構成中最基本的單位元素,在單位元素的群集化過程中,可能變化出無數的組合形式,為使構成變化不雜亂,基本形以簡單的幾何形態為好。
基本形的排列原則:
1.基本形線裝的排列:排列向橫向發展,發展成為現狀圖形,有很強的方向性。可以水平方向或斜線方向發展。
2.面狀排列:基本形以二次方向排列,構成面狀圖形。
3.環狀排列:把基本形線狀的排列發展成為曲線,使兩端連接。
4.放射狀排列:基本形由中心向外排列,造成放射圖形。
5.對稱排列:基本形左右對稱排列,排列規律、整齊。

8. 平面構成重復設計的圖片

花瓣的重復,生抄物肢體的重復,襲建築物上排列整齊的窗子,操場上規整有序的隊列,森林裡高大挺拔的大樹,牆壁上整齊華麗的壁紙,一些古建築的木雕天花,商場里陳列整齊的商品,包包上的路易威登圖案,古宅梁下花板
呼。終於到十個了。希望對你有幫助。O(∩_∩)O

9. 平面設計中,有多少種構成方法

(一)點、線、面的構成形象是物體的外部特徵,是可見的。形象包括視覺元素的各部分,所有的概念元素如點、線、面在見於畫面時,也具有各自的形象。

平面設計中的基本形:在平面設計中,一組相同或相似的形象組成,其每一組成單位成為基本形,基本形是一個最小的單位,利用它根據一定的構成原則排列、組合、便可得到最好的構成效果。

  1. 組形:在構成中,由於基本的組合,產生了形與形之間的組合關系。

  2. 分離:形與形之間不接觸,有一定距離。

  3. 接觸:形與形之間邊緣正好相切。

  4. 復疊:形與形之間是復疊關系,由此產生上下前後左右的空間關系。

  5. 透疊:形與形之間透明性的相互交疊,但不產生上下前後的空間關系。

  6. 結合:形與形之間相互之間結合成為較大的新形狀。

  7. 減卻:形與形之間相互覆蓋,覆蓋的地方被剪掉。

  8. 差疊:形與形之間相互交疊,交疊的地方產生新的形。

  9. 重合:形與形之間相互重合,變為一體。

(二)漸變 漸變是我常常聽說的一種效果,在自然界中能親身體驗到,在行駛的道路上我們會感到樹木由近到遠、由大到小的漸變。漸變的類型:

  1. 形狀的漸變:一個基本形漸變到另一個基本形,基本形可以由完整的漸變到殘缺,也可以由簡單到復雜,由抽象漸變到具象。

  2. 方向的漸變:基本形可在平面上作有方向的漸變。

  3. 位置的漸變:基本形作位置漸變時需用骨架,因為基本形在作位置漸變時,超出骨架的部分會被切掉。

  4. 大小的漸變:基本形由大到小的漸變排列,會產生遠近深度及空間感。

  5. 色彩的漸變:在色彩中,色相、明度、純度都可以出漸變效果,並會產生有層次感的美感。

  6. 骨格的漸變:是指骨格有規律的變化,使基本形在形狀、大小、方向上進行變化。劃分骨格的線可以做水平、垂直、斜線、折線、曲線等個總骨格的漸變。漸變的骨格精心排列,會產生特殊的視覺效果,有時還會產生錯視和運動感。

(三)重復 重復的一般概念是指在同一設計中,相同的形象出現過兩次以上,重復是設計中比較常用的手法,以加強給人的印象,造成有規律的節奏感,使畫面統一。所謂相同,在重復的構成中主要是指形狀、顏色、大小等方面的相同。重復中的基本形:用來重復的形狀稱為基本形,每一基本形為一個單位,然後以重復的手法進行設計,基本形不宜復雜,以簡單為主。平面設計常用表現手法

重復的類型:

  1. 基本形的重復:在構成設計中使用同一個基本形構成的圖面叫基本形的重復,這種重復在日常生活中到處可見。例如:高樓上的一個個窗子。

  2. 骨格的重復:如果骨格每一單位的形狀和面積均完全相等,這就是一個重復的骨格,重復的骨格是規律的骨格的一種,最簡單的一種。

  3. .形狀的重復:形狀是最常用的重復元素,在整個構成中重復的形狀可在大小、色彩等方面有所變動。

  4. 大小重復:相似或相同的形狀,在大小上進行重復。

  5. .色彩重復:在色彩相同的條件下,形狀、大小可有所變動。

  6. 肌理的重復:在肌理相同的條件下、大小、色彩可有所變動。

  7. 方向的重復:形狀在構成中有著明顯一致的方向性。

(四)近似 近似指的是在形狀、大小、色彩、肌理等方面有著共同特徵,它表現了在統一中呈現生動變化的效果。近似的程度可大可小,如果近似的程度大就產生了重復感。近似程度小就會破壞統一。 近似的分類:

  1. 形狀的近似:兩個形象如果屬同一族類,它們的形狀均是近似的,如同人類的形象一樣。

  2. 骨格的近似:骨格可以不是重復而是近似的,也就是說骨格單位的形狀、大小有一定變化,是近似的。注意:近似與漸變的區別,漸變的變化是規律性很強的,基本形排列非常嚴謹,而近似的變化規律性不強,基本和其它視覺要素的變化較大,也比較活潑。

(五)骨格 骨格網決定了基本形在構圖中彼此的關系。有時,骨格也成為形象的一部分,骨格的不同變化會使整體構圖發生變化。骨格分為:

  1. 規律性骨格:規律性骨格有精確嚴謹的骨格線,有規律的數字關系,基本形按照骨格排列,有強烈的秩序感。主要有重復、漸變、發射等骨格。

  2. 非規律性骨格:非規律性骨格一般沒有嚴謹的骨格線,構成方式比較自由。

  3. 作用性骨格:作用性骨格是使基本形彼此分成各自單位的界線,骨格給形象准確的空間,基本形在骨格單位內可自由改變位置、方向、正負,甚至越出骨格線。

  4. 非作用性骨格:非作用性骨格是概念性的,非作用性骨格線有助於基本形的排列組織,但不會影響它們的形狀,也不會將空間分割為相對獨立的骨格單位。

  5. 重復性骨格:是指骨格線分割的空間單位在形狀、大小上完全相同,它是最有規律性的骨格,基本形按骨格連續性的排列。平面設計是將不同的基本圖形,按照一定的規則在平面上組合成圖案的。主要在二度空間范圍之內以輪廓線劃分圖與地之間的界限,描繪形象。而平面設計所表現的立體空間感,並非實在的三度空間,而僅僅是圖形對人的視覺引導作用形成的幻覺空間。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