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軟體設計 » 關於設計的論文

關於設計的論文

發布時間: 2021-01-05 08:08:05

1. 關於設計含義的議論文

學術論文具有四大特點:①學術性②科學性 ③創造性 ④理論性
一、學術性
學術論文的科學性,要求作者在立論上不得帶有個人好惡的偏見,不得主觀臆造,必須切實地從客觀實際出發,從中引出符合實際的結論。在論據上,應盡可能多地佔有資料,以最充分的、確鑿有力的論據作為立論的依據。在論證時,必須經過周密的思考,進行嚴謹的論證。
二、科學性
科學研究是對新知識的探求。創造性是科學研究的生命。學術論文的創造性在於作者要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能提出新的觀點、新的理論。這是因為科學的本性就是「革命的和非正統的」,「科學方法主要是發現新現象、制定新理論的一種手段,舊的科學理論就必然會不斷地為新理論推翻。」(斯蒂芬·梅森)因此,沒有創造性,學術論文就沒有科學價值。
三、創造性
學術論文在形式上是屬於議論文的,但它與一般議論文不同,它必須是有自己的理論系統的,不能只是材料的羅列,應對大量的事實、材料進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一般來說,學術論文具有論證色彩,或具有論辯色彩。論文的內容必須符合歷史 唯物主義和 唯物辯證法,符合「實事求是」、「有的放矢」、「既分析又綜合」 的科學研究方法。
四、理論性
指的是要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表述科學道理,不僅要做到文從字順,而且要准確、鮮明、和諧、力求生動。

2. 求一片關於設計的論文(一定要長篇大論的萬字以上,多多益善)

不好意思啊 這么晚才會你,我就是那個給你論文的,找了好些久才找到這個問題

3. 關於 設計自我 寫一篇2000字以上的 論文

摘 要:未來社會多元文化並存,信息高速發 展,人們的需求也將隨著文化現象的豐富而呈 現多樣化、復雜化。

關鍵詞: 未來 能力

伴隨著的社會物質生活的不斷豐富和人們 精神需求的日益多元化,設計正逐步滲透到生活 的各個角落。作為美化生活的的未來設計人才 ,應當具備哪些基本能力以勝任自己未來的工 作,則成為衡量設計者一把尺子。結合人的整 體發展過程和目前教育實際,未來得我才應具 備以下四個方面的能力。 一、寬泛、合理的知識結構和繼續學習能 力 時代的發展使整個社會在不斷的變化,隨 著人們需求的多樣化、復雜化,促使未來設計 者必須具備合理的知識結構。設計作為對人工 製作物的一種策劃和構思,具有知識綜合化和 文化整合的基本特徵,它需要設計者具有較強的 生活感悟能力,並通過一定的文化形態組合成物 質的或精神的產品。而知識的儲備是發揮該職 能的前提,如果說寬泛的知識層面是未來設計 人才自由飛翔的翅膀,那麼合理的知識結構對 未來設計人才智力的開發和能力的培養則具有 極大的推動作用,是未來設計人才步入成功的階 梯。寬泛、合理的知識結構的形成過程始終伴 隨著未來設計人才的成 長過程。為此,注重培 養他們的繼續學習能力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學習能力的培養表現在對有用知識搜索、鑒 別、綜合和運用的能力上,要讓他們學會對知 識鑒別和儲存,在此基礎上善於把新知識融入 到自己的知識結構中,並靈活運用於解決現實問 題。 二、具備良好的藝術鑒賞能力和綜合創新 能力 設計者對藝術品的鑒別欣賞能力是其進行 藝術化的設計表現的基礎,在進行藝術設計的 過程中,鑒別能力與創造力是相輔相成,相互 作用的,鑒賞能力直接反映設計者的審美情趣 和審美理想,並在設計作品上凸現出來。藝術 設計主要依靠設計者的綜合創新能力來實現, 來源於設計思維。而設計者所運用的思維模式 是分析式串列思維和整體式綜合思維的組合。 我們知道,人的左右腦具有不同的功能定位和 思維模式。左腦具有語言思維和邏輯思維優勢 ,右腦具有非語言功能和形象思維優勢,左右 腦之間是通過胼胝進行整合的,是左右腦共同 協作的結果。 在創造力的發揮中,人的相象力具有決定 性作用,它可以使人的思維產生飛越從而形成 創新機制。創新能力作為設計人才的智能結構 的核心部分,是設計的靈魂。為此,綜合創新 能力是未來設計人才培養的核心部分。其中對 創新來講,具有兩種規定性,其一是獨特性, 即是具有不同於以往事物的特質;二是其作用 價值,因創新必須生產出新的效益和作用價值 。然而設計產品的相關屬性也規定了設計的創 新又不是設計者個人隨意發揮的,必須具有明 確的預期效應。現代設計的基本目的是要創造 更多滿意顧客、更多美好的形象、更多豐厚的 效益回報和更有發展前景的未來空間。 三 、具備踏實的敬業精神和良好的團隊協作能力 所謂敬業精神,則集中體現於事業心和責 任感的表現上。藝術設計作為物質生產和精神 生產的重要環節,對於人們的生活現實空間具 有直接作用。它直接關繫到人們日常生活的面 貌和生存環境的質量。同時,藝術設計也是促 進科技成果向商品的高雅實用性轉化的有力手 段和途徑,並可以創造很好的附加價值,發揮 主要的經濟作用。作為一種傳播媒介和交流手 段,藝術設計在溝通人與社會和人與自然的關 繫上,有助於實現人與社會和人與自然的和諧 發展,從而提高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水平。 同時,要求設計者既要有澎湃的創造激情,又 要有踏實細致的工作作風,只有把設計事業作 為終身的追求,才能全身心的投入並有所成就 。此外,由於設計需求的多元化、復雜化,藝 術設計只是整個生產鏈條中的一個環節,它與 生產的科技開發、材料准備、產生工藝、市場 營銷等環節密不可分。因此,需要團隊的每個 成員有良好的協調配合能力,在合作與競爭、 分歧與協調、領導與服從等關系的處理中,完 善自己的人格素質,在協調、互助的整體框架 下發揮作用。 四、具備敏銳的觀察能力和反應能力 觀察是設計者知覺形態中有意識、有計劃 的一種活動。魯迅說:「如果創作,第一要觀察 。」如果說知識結構和專業能力是設計者的必備 基礎,那麼,敏銳的觀察能力則是一個設計者 成功的關鍵因素。任何一個設計者在接受設計 任務後,其對市場產品和消費群體的調查和研 究,主要依賴於自身的洞察力。這種敏銳的洞 察力來源於自身寬泛與否的知識層面及鑒賞能 力的高下,觀察是一個由認識到思考,再由思 考到實踐,又由實踐到認識的往復過程,從生 動的觀察到抽象的思維,並從抽象的思維到實 踐,並最終升華認識以指導實踐。反應能力與 觀察能力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反應是在觀察 的基礎上進行的,觀察是反應的前提。由於設 計的社會性和商品價值,使得設計者在市場競 爭、商品流通等等現實環節中,其神經中樞及 大腦的感覺器官對客觀事物作出判斷,反應能 力強,敏銳性則高,設計的商品就具有較高的 市場和價值;反應能力弱,對外界刺激的反應 就遲鈍,其設計的商品就缺乏市場競爭力。反 應能力的提高有賴於設計者後天的不斷學習、 追求與努力。 綜上所述,未來的設計人才的基本能力是 相互聯系,互相依存的。未來的設計者在適應 社會需求的發展過程中,一方面要在不斷提高 自身素質的同時,調整自身的知識結構、技能 ,並在熟練掌握現代工具的基礎上,主動超越 設計,更加自主的投入到設計的創造活動中;另 一方面也要不斷地從民族文化中汲取精華,因 為地域特點也是設計者重要的知識背景,民族 性、獨創性和個性同樣具有價值,未來的設計 人才不再是狹隘的民族主義者,而是將民族與 傳統的元素恰當地融入到現代設計中,從而由 適應社會,適應市場,邁向引領市場、升化精 神的更高境界。

4. 關於設計類的論文

論文的形式您會寫嗎?至於大綱就是總結啊。你可以發表瑞士表,國產表在在技術上的差別。說說我國該如何改進技術。

5. 求一篇關於現代設計方法的論文

現代包裝設計的文化觀 摘要 我們應把現代包裝設計作為一種文化形態來對待,從文化結構的三個層面,我們可以看出包裝設計文化的結構是由內層的觀眾意識層,中層的組織制度層和外層的物質層所構成。三者互為聯系,包裝設計文化既有民族性,又有時代性,它們表現在文化結構的不同層面上。共同構成了包裝設計文化的整體。
關鍵詞:設計文化結構 民族性 時代性

著名文化人類學家馬林洛夫斯基說過"在人類社會生活中,一切生物的需要己轉化為文化的需要;"現代包裝設計正是一門以文化為本位,以生活為基礎,以現代為導向的設計學科。因此我們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中,都應把包裝設計作為一種文化形態來對待:在現代社會中,設計理論的研究已不僅是一門學科的深入剖析,而應是多種學科交叉的統觀。把包裝設計活動作為一種文化現象來觀照,也就不僅是簡單的物質功能的滿足和精神需求能一言蔽之的,其中的內涵是現代設計師們所必須探究的。

文化是人類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物資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那麼包裝設計文化是否可以說是包括人們的一切行為方式和滿足這些行為方式所創造的事事物物,以及基於這些方面所形成的心理觀念。一般說來,這些有許多設計文化要素構成的復合整體,可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包裝設計的物質層,它是設計文化的表層,主要指包含了設計文化要素的物質載體,它具有物質性、基礎性、易變性的特徵。如各種包裝設計部門和包裝設計產品,交換商品的場所以及消費者在使用包裝產品中的消費行為等;

第二,包裝設計組織制度層。這是設計文化的中層,也是設計文化內層的物化。它有較強的時代性和連續性:主要包括協調設計系統各要素之間的關系,規范設計行為並判斷、矯正設計的組織制度。世界上包裝設計文化比較先進的國家都有自己相應的較為完整的組織制度。而包裝設計文化比較落後的國家,組織制度大都不完整。

第三,包裝設計的觀念層。它是一種文化心理狀態,所以也可以認為是設計文化的意識層。它處於核心和主導地位,是設計系統各要素一切活動的基礎和依據。科技的發展,生產力的提高和文化的進步,帶來的對包裝設計文化的沖擊,主要就表現在生產和生活觀念、價值觀念、思維觀念、審美觀念、道德倫理觀念、民族心理觀念等方面上。它是設計文化結構中最為穩定的部分,也是設計文化的靈魂,它存在於人的內心,並發展變化,最終會直接或間接地在組織制度層上得到表現。並由此規定自己的發展和規律,吸收、改造或排斥異質文化要素,左右設計文化的發展趨勢。

包裝設計文化結構的三個方面,彼此相關,形成一個系統,構成了包裝設計文化的有機整體。包裝設計文化的物質層,是最活躍的因素,它變動活躍,交流方便頻繁,同時,包裝設計文化的變化發展又總是首先在它的身上得到體現。如我國的改革開放,學習國外的先進科學、文化與技術,產品的滲入正扮演著這場文化沖擊的先導的角色;在市場上,產品包裝更新換代.層出不窮。而組織制度層是最權威的因素,它規定包裝設計文化的整體性質,是設計的群際關系得以維系的重要紐帶,更是包裝設計得以科學有效實施的保障。這一層面由一整套內在的准則系統所構成,從而成為包裝設計師從事設計活動的准繩。不同的設計觀念會帶來不同的行為方式和社會結果,認識到新環境所強加於我們的新要求,並掌握符合這樣新要求的新思想、新觀念和新手段,這正是設計觀念的新高度。三者間互相依存,互相結合,互相滲透,並融合反映在每一個具體的包裝設計活動和設計作品中。

包裝文化要素在時空中傳播,在一定空間中存在,即同一社會人群相關的必然中,產生了包裝設計文化的民族性,由於文化在一定時間內存在,即同一定的社會歷史變遷相關的必然中,產生了包裝設計文化的時代性和民族性,構成了包裝設計文化的社會屬性和本質屬性。

包裝設計文化的民族性,涉及到文化的發生學,正因為全世界的文化不是來自於同一源頭,當然就有了民族性的問題。世界上每一個民族,由於不同的自然條件和社會條件的制約,都形成與其他民族不問的語言、習慣、道德、思維、價值和審美觀念,因而也就必然形成與眾不同的民族文化。包裝設計文化的民族性主要表現在包裝設計文化結構的觀念層面上,它反映了整個民族的心理共性。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環境造成的不同的文化觀念,直接或間接地表現在自己的設計活動和產品中。如德國設計的科學性、邏輯性和嚴謹、理性的造型風格,日本的新穎、靈巧、輕薄玲瓏而有充滿人情味的特點,以及義大利設計的優雅與浪漫情調等,這些無不誕生於他們不同民族的文化觀念的氛圍中,再如中國包裝設計風格上的平穩、圓滿寓意和形式上的完整性、對稱性、也正是我國人民內向心理特徵和相對保守的社會意識的折射。

由於設計組織制度脫胎於設計的意識觀念、是設計意識的物化、是民族設計意識的派生、於是它同人們設計觀念指導下的活動方式和實踐成果,都因此拉上了不同的民族色彩,打上了民族性的烙印。

包裝設計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時代的。

一個民族共同形成之後,便形成了漫長曲折的歷史發展過程,在這—歷史進程的不同階段上,該民族文化分別會表現出一系列的時代性特徵。只要我們承認包裝設計文化的承接性和發展性,就有包裝設計文化的時代性存在。這是因為包裝設計文化首先是一個歷史發展的過程,是該民族各個時代的設計文化的疊合及承接,是以該時代的現實的物質社會為基礎,是傳統設計文化的積淀和不斷揚棄的對立統一、歷史性與現實性的對立統一。

包裝設計文化有其時代性,主要反映在包裝設計文化的組織制度和物質外層上。但設計是緊隨時代、重在觀念的。在經濟全球化、科技迅猛發展的今天.社會主觀形式都已發生根本的改變.尤其是信息的廣泛高速的傳播,開放的觀念激盪愈趨激烈,社會結構與價值觀念、審美觀念等的多元化,人與人交往的頻繁,社會及人要求的不斷增加,工業文明的異化所帶來的能源、環境和生態的危機,面對這一切我們是否能適應它、利用它、使包裝設計成為該時代的產物,這已成為當今設計師的重要任務。

包裝設計文化的時代性特徵,很自然地使我們的設計活動和產品不能用一個絕對的標准去衡量。不同的時代都有自己的標准,不能把今天的或昨天的當作絕對的、唯一的標准。對於歷史的設計文化的評判必須認識到本身就是歷史的。文化的時代性決定了一切歷史的認識本身都是歷史的,每一時代的包裝設計文化都有其絕對的內容,都有自己的觀念體系、都有自己的歷史發展狀態、都有這個時代的烙印,所以也都相應地具有時代的局限性,沒有這些認識、我們就不能對包裝設計文化的時代性有一個全面的把握。

包裝設計文化的民族性與時代性既是內容又是形式,這兩種基本屬性,在包裝設計文化結構的三個層面上,一般說來,物質層面更富時代性,因而是最活躍的因素,最易被人們所接受,所流行。心理層面具有較強的民族性,較為穩定而保守,因而變化越來緩慢。當兩種異質的包裝設計文化在平等或不平等的條件下接觸時,首先被互相發現的多是物質的外層、習之即久,逐漸可以認識到中層即理論組織制度層的層面。最後,方能體味各自的核心層面即心理觀念層面。日本戰後包裝業的發展,以及我國包裝業自改革開放從引進物質技術設備開始、到各種先進的組織管理制度的引進,一直到現代包裝設計觀念的滲入都說明了這一點。

每一個民族的包裝設計文化形成一個設計文化系統,每一民族的一定時代的包裝設計文化也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系統,而不同的包裝設計文化系統里都包含了一些共同的文化因素,也包含了一些不同的文化要素,前者表現了包裝設計文化的普遍性,後者表現了包裝設計文化的特殊性。每一民族的包裝設計文化,又都有其人類性的部分。包裝設計的人類性寓於民族性之中,永恆性寓於時代性之中,普通性富於特殊性之中,這是辯證統一的包裝設計文化觀。

因此、我認為我國的包裝設計無論是思維方式、價值判斷方式、社會組織方式等許多方面,都當隨著時代的前進、而不斷地多方位吸收、更新,以建立健全一個既有民族性、又有時代性的新的包裝設計文化系統,這是時代的要求、歷史的必然、是我國包裝設計水平躋身於世界先進之林的關鍵所在。

[本文系中國包協包裝教育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優秀論文之一]

6. 急急急啊、、、關於設計的論文 2000字

兩千字的論文很簡單啊,根據目錄逐條完成就行啦,祝好運哈!

7. 關於平面設計的畢業論文

畢業設計論文對於學生來說都是一個苦惱的事情,要想寫出自己的特色和觀點,其實步驟為以下幾點:
1、 什麼是概念設計[首先依據你的畢業設計類型來進行闡述,比如包裝設計、VI設計等等]
2、 視覺概念設計是什麼(任何一個設計門類都有分兩種設計,一是實用性設計而是具有研究性質的概念設計。視覺概念設計主要是圍繞一定的理念結合前沿的設計手法進行跨界的設計嘗試)[前面括弧裡面是我們老師寫的,主要就是在大的門類裡面抽離出來,比如我做的概念設計,但是概念設計裡面有產品概念設計,視覺概念設計,我做的就是視覺概念設計。]
3、 本課題的概念是什麼,需要用到什麼比較前沿的設計理念(視覺設計空間形態甚至是時空形態的延伸。所謂空間形態就是從二維到三維,甚至是到思維。時空形態其實就是結合產品設計,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把圖做出來然後再變成延伸產品)[當當,終於到了說自己的作品的時候了,這個段落你就需要理清自己的思路,把自己設計的作品有邏輯性地表達出來,然後包括這個作品做成實物時需要用的什麼材質之類的細節,還有比較用心比較具有特殊含義的亮點在哪]
4、 本課題以哪些內容進行展開[這里也是說細節,哪些內容?海報、DM、名片、包裝袋……差不多就是應用,實質的表達形式,這些可以到一些專業的設計攻略網站查詢或者借鑒,像時間財富網、豬八戒網等]
5、 本課題的設計重點在什麼地方[最突出表達的是哪一塊的內容]
6、 本課題如何完成
7、 本課題的意義及個人感悟

8. 關於「設計自我」寫2000字的,論文

未來 能力

伴隨著的社會物質生活的不斷豐富和人們精神需求的日益多元化,設計正逐步滲透到生活的各個角落。作為美化生活的的未來設計人才,應當具備哪些基本能力以勝任自己未來的工作,則成為衡量設計者一把尺子。結合人的整體發展過程和目前教育實際,未來得我才應具備以下四個方面的能力。
一、寬泛、合理的知識結構和繼續學習能力
時代的發展使整個社會在不斷的變化,隨著人們需求的多樣化、復雜化,促使未來設計者必須具備合理的知識結構。設計作為對人工製作物的一種策劃和構思,具有知識綜合化和文化整合的基本特徵,它需要設計者具有較強的生活感悟能力,並通過一定的文化形態組合成物質的或精神的產品。而知識的儲備是發揮該職能的前提,如果說寬泛的知識層面是未來設計人才自由飛翔的翅膀,那麼合理的知識結構對未來設計人才智力的開發和能力的培養則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是未來設計人才步入成功的階梯。寬泛、合理的知識結構的形成過程始終伴隨著未來設計人才的成 長過程。為此,注重培養他們的繼續學習能力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學習能力的培養表現在對有用知識搜索、鑒別、綜合和運用的能力上,要讓他們學會對知識鑒別和儲存,在此基礎上善於把新知識融入到自己的知識結構中,並靈活運用於解決現實問題。
二、具備良好的藝術鑒賞能力和綜合創新能力
設計者對藝術品的鑒別欣賞能力是其進行藝術化的設計表現的基礎,在進行藝術設計的過程中,鑒別能力與創造力是相輔相成,相互作用的,鑒賞能力直接反映設計者的審美情趣和審美理想,並在設計作品上凸現出來。藝術設計主要依靠設計者的綜合創新能力來實現,來源於設計思維。而設計者所運用的思維模式是分析式串列思維和整體式綜合思維的組合。我們知道,人的左右腦具有不同的功能定位和思維模式。左腦具有語言思維和邏輯思維優勢,右腦具有非語言功能和形象思維優勢,左右腦之間是通過胼胝進行整合的,是左右腦共同協作的結果。
在創造力的發揮中,人的相象力具有決定性作用,它可以使人的思維產生飛越從而形成創新機制。創新能力作為設計人才的智能結構的核心部分,是設計的靈魂。為此,綜合創新能力是未來設計人才培養的核心部分。其中對創新來講,具有兩種規定性,其一是獨特性,即是具有不同於以往事物的特質;二是其作用價值,因創新必須生產出新的效益和作用價值。然而設計產品的相關屬性也規定了設計的創新又不是設計者個人隨意發揮的,必須具有明確的預期效應。現代設計的基本目的是要創造更多滿意顧客、更多美好的形象、更多豐厚的效益回報和更有發展前景的未來空間。 三、具備踏實的敬業精神和良好的團隊協作能力
所謂敬業精神,則集中體現於事業心和責任感的表現上。藝術設計作為物質生產和精神生產的重要環節,對於人們的生活現實空間具有直接作用。它直接關繫到人們日常生活的面貌和生存環境的質量。同時,藝術設計也是促進科技成果向商品的高雅實用性轉化的有力手段和途徑,並可以創造很好的附加價值,發揮主要的經濟作用。作為一種傳播媒介和交流手段,藝術設計在溝通人與社會和人與自然的關繫上,有助於實現人與社會和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從而提高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水平。同時,要求設計者既要有澎湃的創造激情,又要有踏實細致的工作作風,只有把設計事業作為終身的追求,才能全身心的投入並有所成就。此外,由於設計需求的多元化、復雜化,藝術設計只是整個生產鏈條中的一個環節,它與生產的科技開發、材料准備、產生工藝、市場營銷等環節密不可分。因此,需要團隊的每個成員有良好的協調配合能力,在合作與競爭、分歧與協調、領導與服從等關系的處理中,完善自己的人格素質,在協調、互助的整體框架下發揮作用。
四、具備敏銳的觀察能力和反應能力
觀察是設計者知覺形態中有意識、有計劃的一種活動。魯迅說:「如果創作,第一要觀察。」如果說知識結構和專業能力是設計者的必備基礎,那麼,敏銳的觀察能力則是一個設計者成功的關鍵因素。任何一個設計者在接受設計任務後,其對市場產品和消費群體的調查和研究,主要依賴於自身的洞察力。這種敏銳的洞察力來源於自身寬泛與否的知識層面及鑒賞能力的高下,觀察是一個由認識到思考,再由思考到實踐,又由實踐到認識的往復過程,從生動的觀察到抽象的思維,並從抽象的思維到實踐,並最終升華認識以指導實踐。反應能力與觀察能力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反應是在觀察的基礎上進行的,觀察是反應的前提。由於設計的社會性和商品價值,使得設計者在市場競爭、商品流通等等現實環節中,其神經中樞及大腦的感覺器官對客觀事物作出判斷,反應能力強,敏銳性則高,設計的商品就具有較高的市場和價值;反應能力弱,對外界刺激的反應就遲鈍,其設計的商品就缺乏市場競爭力。反應能力的提高有賴於設計者後天的不斷學習、追求與努力。
綜上所述,未來的設計人才的基本能力是相互聯系,互相依存的。未來的設計者在適應社會需求的發展過程中,一方面要在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的同時,調整自身的知識結構、技能,並在熟練掌握現代工具的基礎上,主動超越設計,更加自主的投入到設計的創造活動中;另一方面也要不斷地從民族文化中汲取精華,因為地域特點也是設計者重要的知識背景,民族性、獨創性和個性同樣具有價值,未來的設計人才不再是狹隘的民族主義者,而是將民族與傳統的元素恰當地融入到現代設計中,從而由適應社會,適應市場,邁向引領市場、升化精神的更高境界。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