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軟體設計 » 設計與人

設計與人

發布時間: 2021-01-05 08:22:24

Ⅰ 不喜歡和別人交流的人,適合做室內設計還是平面設計

對於那些想從事室內設計,或者想轉行做室內設計的來講,室內設計的職業前景與未來的規劃就非常重要了。因為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了解未來就是給自己設定方向和目標,下面我就來給大家說一下,室內設計就業前景究竟如何?

目前說我們國內的這種經濟的發展,從改革開放到現在,經濟的快速增長,大部分是靠了一些外貿企業,就是出口企業。國內的經濟要持續的穩步的增長,那靠的就一定是拉動內需。拉動內需的支柱產業就是我們的房地產業。房地產業也恰恰是我們室內設計息息相關的產業,室內設計也是房地產產業鏈當中的一個環節。

首先設計師不是吃青春飯的,設計行業會隨著我們工作年齡的增長,自身的價值,我們是在增長的。比如說我們做兩年,我們可以叫助理設計師,或者叫深化設計師,做到四年,我們可以做到設計師,六年我們可以做到設計主管,設計總監,八年我們可以做到職業經理人或者合夥人或者企業老闆。

第二就是我們設計師的收入水平,那麼也會隨著我們工作年齡的增長,隨著我們的努力程度和專業程度的提高,那麼收入呢也是在不斷的增長。至於具體能到多少錢這里就不細說了,每個地區市場形式不一樣,差距會很大,但是一個成熟的設計師,其薪資水平是要遠高於當地評價薪資水平的。設計師的收入水平是一個相對較高的。

第三就是我們設計師的就業前景相對比較廣闊的。我們知道這個產業鏈當中所涉及的行業是非常非常多的,所涉及的范圍是非常非常大。也就是說這個前列當中的人才供需是失衡的。人才供需失衡,而不是人,人是不等於人才的。

第四點就是這個行業特別適合我們自己去創業。在其他的工種當中,比如說你是工地的工人,那你想創業的話,這一點有一定的難度,比如說你的人脈關系,比如說你的專業程度,那麼如果說你是監理或者說其他的預算員,你想做老闆的話也是比較難的,核心的問題就是剛才你的人脈關系,你的專業程度,而設計師恰恰就是在一線,先解決我們的人脈關系,然後植入我們專業程度。

針對室內設計的職業前景與規劃就分享到這里,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若想了解更多室內設計知識,可以到美霖教育室內設計學校了解。

Ⅱ 我設計的標志與他人設計的有雷同的部分,算侵權

如果對方的logo有做版權登記,並且你們雷同的部分佔很大比重的話,會構成侵犯著作權

Ⅲ 設計與人類生活方式的關系

設計使同一用途的產品有不同的實現方式,這些方式各有所長,從而給消費者提供更多的選擇,為消費者創造了多元化的生活方式。人性化的指導思想使設計更能拉近產品與人的距離,更加符合人的使用習慣與生理及心理需求。

人的每一種生存方式、生活方式如出行方式、移動方式、郊遊方式、愉悅方式、交流方式等都有可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提升,或產生出新的替代方式,人與產品間建立的關系將更加融洽。

當人性化的設計產品豐富著人們的生活時,消費者將被人性化的產品所體現的體貼、舒適所感動,消費者的消費方式和生活方式也會因此而得到改善。消費者作為產品的最終用戶將會有更多的改進及探索意見提供給設計師,在設計方與用戶方的交流中,產品將會得到更好的完善。



(3)設計與人擴展閱讀

1、設計原則

單一職責原則:(SRP)一個類,最好只做一件事,只有一個引起它變化的原因。

2、開放-封閉原則:(OCP:The Open-Closed Principle)軟體實體(類,模塊,函數等等)應該是可以擴展的,但是不可修改的。

3、依賴倒轉原則:(DIP)這個原則的內容是:要依賴於抽象,不要依賴於具體。或者說是:要針對介面編程,不要對實現編程(Program to an interface,not an implementation)。高層模塊不應該依賴底層模塊,兩個都應該依賴抽象。

4、里氏代換原則:(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LSP)在一個軟體系統中,子類應該可以替換任何基類能夠出現的地方,並且經過替換以後,代碼還能正常工作。

5、迪米特原則:(Least Knowledge Principle,LKP)最少知識原則,又稱為「Law of Demeter」,如果兩個類不必彼此直接通信,那麼這兩個類就不應當發生直接的相互作用。如果其中一個類需要調用另一個類的方法的話,可以通過第三者轉發這個調用。

Ⅳ 藝術設計與人類需求的關系

藝術設計與人類需求的關系:

1、生理需求。

由於藝術品不同的色彩、音調、布局、動作設計可以使人產生不同的生理反應,優秀的作品往往能夠有效地運用某些自然規律和人的生理規律對藝術作品的基本要素進行合理設計,使之產生最佳的生理效果,使人在欣賞過程中得到充分的放鬆與休息,使人在生活和工作過程中所產生的生理緊張和肉體疲勞逐漸得以消除。

2、心理需求。

人在生活和工作過程中,通常會產生某種心理壓抑,如果心理壓抑得不到正常的發泄,就可能產生某種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甚至釀成嚴重的心理變態或人格分裂,如果能量積滯過大,會引發不合社會規范的、反社會的發泄方式,造成巨大的社會破壞。

藝術欣賞能夠給人提供合乎社會准則和要求的心理壓抑的發泄機會,以實現人的心理平衡。藝術欣賞還有利於提高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因為藝術作品如果表現和反映了社會價值關系的巨大變動,通過認同與共鳴,可以引發欣賞者強烈的情感波動,使欣賞者經歷巨大的心靈痛苦和折磨,從而對欣賞者進行了一次次情感鍛煉。

3、精神需求。

高雅藝術作品往往表達了人的高尚信念與可貴品質,而這恰恰直接或間接地體現著社會的整體利益和長遠需要,隱含著對人間真善美的高度贊揚和對假惡丑的深刻揭露和無情批判。

高雅藝術作品通常可以加強人的社會責任感和道德良心,消除人的冷漠與封閉,激發人的生命活力和進取心,開闊人的心胸與眼界,樹立人的崇高理想,凈化人的心靈,升華人的人格,提高人的意志力與自信心。

人與人的利益關系本來就存在種種隔閡,有著太多難以啟齒的隱情,無法進行自由的宣洩,藝術使人成為某種交流活動或集體儀式的參與者,從而起到溝通人的思想,深化人的友誼的作用。此外,藝術欣賞還可以看作是一種智力訓練,用以提高人的智力水平。

(4)設計與人擴展閱讀:

藝術層面:

1、第一是從精神層面,把藝術看作是文化的一個領域或文化價值的一種形態,把它與宗教、哲學、倫理等並列。

2、第二是從活動過程的層面來認識藝術,認為藝術就是藝術家的自我表現、創造活動,或對現實的模仿活動。

3、第三是從活動結果層面,認為藝術就是藝術品,強調藝術的客觀存在。藝術是人們把握現實世界的一種方式,藝術活動是人們以直覺的、整體的方式把握客觀對象,並在此基礎上以象徵性符號形式創造某種藝術形象的精神性實踐活動。

Ⅳ 大學生畢業設計與他人類似會造成什麼後果

所謂「殊途同歸」……
如果專業相同,那麼,在畢業設計的時候,選擇相同的方向,內也無可容厚非。
但是,畢業設計最忌諱的就是雷同。這涉及到審核能不能通過的問題。
所以,在做畢業設計的時候,應該盡可能的由自己原創,而不是借鑒他人……這樣做,雷同的可能性最低……也更容易通過審核。

Ⅵ 設計解決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人與人需要與被需要的是人類得以延續的本質,越接受這個本質,人與人的關系就會越謙卑、越尊重、越珍惜、越親密。
提問:
人與人關系是基於需要與被需要建立的嗎?
劉蕊平:
首先,我們需要做個區分:
第一、彼此需要不是彼此依賴。
彼此依賴,是彼此把照顧自己的責任放在另一個人身上,看上去相濡以沫親密無間,可這種依賴關系禁不起意外的考驗。最常面對的是一個人的離開或垮掉,另一個人可能因為彼此過度依賴,而沒有發展出獨自應對困境的能力和資源,一個意外就會讓自己陷入無力應對與無助感的災難。
第二、彼此需要不是彼此利用。
彼此利用是把人與人、人與物之間的關系完全「物化」的外延。而「物化」人會把人性的復雜和人的價值給單一化了。
這種以利用而「物化」的人際關系的陷阱是我跟你交往是因為你對我有用,一旦你對我沒用了,我們就一拍兩散,聽上去干凈痛快,可這赤裸裸的利用型人際關系人性所渴望的信任依戀,赤裸裸的利用會讓人彼此芥蒂冷漠心生自我防禦的壁壘。
而更重要的是什麼是「有用」呢?
有顏?有錢?有才?有趣?有品?有愛?……
需要與被需要意味著萬物皆有價值、萬物皆有限、萬物皆相連,彼此需要彼此關照的自然生生不息的規律。
日常中當一個人因為口渴用錢買一瓶水來解渴的行為,是人類因為發現自己的有限而運用高度的智慧,創造出的一個個社會合作機制,讓人與人之間哪怕互不相識也在社會關系中彼此關照。
愛情,友情,親情,社群的都是人與人各種需要與被需要的動力驅動下的產物,是人類得以延續的本質,越接受這個本質,人與人的關系就會越謙卑、越尊重、越珍惜、越親密。

很多「自殺危機」本質是「信任危機」,病人希望通過他的痛苦感發出求助信號,期待得到來自朋友或家人真正的理解、支持、陪伴。
提問:
我感覺身邊的一個朋友最近情緒很不穩定,感覺有自殺的念頭,我可以怎麼幫助他?
劉蕊平:
在我們平台上經常有類似的留言,身邊有朋友或親人有自殺風險的確讓人擔心。如果一個人長期地被自殺的念頭和願望占據時他的內在痛苦也到了不能承受的地步。也是有一定危險的。
作為身邊的朋友和家人大致可以分兩種情況來幫助他。
第一種,我們發現TA只是很無助很絕望在用想自殺這件事來表達內在痛苦、尋求理解和幫助。這種情況的「自殺危機」本質是「信任危機」,病人希望通過他的痛苦感發出求助信號,期待得到來自朋友或家人真正的理解、支持、陪伴。這些帶有包容性的行為會讓病人絕望的情緒得到一定的穩定和緩解,然後看恢復情況專業醫生或心理師打開心結。
還有一種是真正危險的自殺信號。就是病人真的做了很多努力、掙扎,TA依然覺得不可能改變生活的困境,而導致的完全失去生活的信心,此時,病人的內在是覺得生不如死,很想以死來尋求解脫。
這種情況下,家人或朋友需立刻帶病人去專業醫院精神科用葯物先控制其因絕望而失控的情緒,然後在情緒穩定後可以約心理師一起找到內心無望的黑洞,一點點移除遮擋其能量發展的障礙。

Ⅶ 如何理解設計本質是與人溝通

設計的本質,其實不是創意,而是溝通。它是一門設計者和使用者之間,通過產品實現無聲溝通的學問。為什麼這么說呢?

因為在我們的日常生活里,平均每個人要和兩萬多件東西打交道,大到、汽車、小一個鑰匙扣,每件物品都有它自己的用途,也都要經過設計師的手。
設計師要做的,不是讓你覺得它多好看,而是讓人一看到這件東西,就馬上知道它是干什麼用的,正確的使用方法馬上就會自己跑到腦子里。
比如,汽車門上的車窗按鈕、衛生紙上的虛線、易拉罐上的拉環、手機上的音量鍵,都有這個特點——上手就會用,完全不用人教。
所以,設計的根本,是設計者和使用者之間的溝通。你要把自己想表達的一切——這件東西是做什麼的,怎麼操作,都傳達給用戶。靠什麼傳達?當然不是說明書,就像我們前面說的,一般人要和兩萬多件物品打交道,假如每個都配說明書,就算一本說明書只有100個字,加在一起也要200多萬字,根本記不住。

所以,產品和用戶之間的溝通,依靠的其實是一個比文字更古老,而且根本不需要記憶的東西,那就是本能。

你的產品要在設計上調動起用戶的本能,讓他意識到正確的使用方法,而且還要讓他避開錯誤的使用方法。

聯繫到設計里來理解的話,首先,即使所設計的產品是靜默存在的,該產品也以其存在的形態和功能與用戶進行著無時無刻的「溝通」。產品不僅僅是在傳遞背後的設計者希望傳遞給用戶的信息,同時也會與用戶建立一種關系。所以,有效的產品溝通不僅需要傳遞的信息是對的,而且還需要建立的這個關系是對的。另外,產品設計中的反饋系統在做的事情就是確認與否認的過程。最後,我理解治癒態的溝通是產品和用戶之間心領神會的狀態,甚至用戶在與產品互動的過程中感受到了積極的啟迪;而病態的溝通則可以理解為產品晦澀/難懂/奇葩的溝通方式讓用戶感到抓狂,甚至懷疑自己的能力與價值。

Ⅷ 平面設計和美工有什麼區別

一、概念不同。

1、平面設計(graphic design),也稱為視覺傳達設計,是以「視覺」作為溝通和表現的方式,透過多種方式來創造和結合符號、圖片和文字,藉此作出用來傳達想法或訊息的視覺表現。

平面設計師可能會利用字體排印、視覺藝術、版面(page layout)、電腦軟體等方面的專業技巧,來達成創作計劃的目的。平面設計通常可指製作(設計)時的過程,以及最後完成的作品。

2、美工一般是指對平面,色彩,基調,創意等進行加工和創作的技術人才。

分為平面美工、網頁美工和三維美工。一般需要精通Photoshop等設計軟體。

二、用途不同。

1、平面設計:

常見用途包括標識(商標品牌)、出版物(雜志,報紙和書籍)、平面廣告,海報,廣告牌,網站圖形元素、標志和產品包裝。

例如,產品包裝可能包括的商標或其他的藝術作品、編排文本和純粹的設計元素,如風格統一的圖像,形狀,大小和顏色。組合是平面設計的最重要的特性之一,尤其是當產品使用預先存在的材料或多種元素融合。

2、美工:

網頁美工,一般需要精通Photoshop等設計軟體,對平面,色彩 ,基調,創意等進行處理。

美工專業大部分因為電子商務的興起而發展的職業,主要負責公司形象包裝、網站優化、產品宣傳畫冊、電子商務專題設計等工作。

三維美工是由美工用3DMAX丶maya等的三維角色模型設計,道具模型設計,環境場景模型設計,包裝設計等。


(8)設計與人擴展閱讀:

1、平面設計就業方向:

工業設計類(產品設計、室內外環境與設施設計、產品包裝、廣告設計、平面設計、企業形象策劃設計、逆向設計、展示設計、網頁設計等)、產品研發、大型生產企業,以及獨立開設設計事務所從事相關設計、研究和管理工作。

2、平面設計適合職業:

網站美工人員、設計助理、平面設計師、資深設計師、美術指導、設計總監。

工作內容:平面設計主要包括美術排版、平面廣告、海報、燈箱等的設計製作。就業趨向:報紙、雜志、出版等大眾傳播媒體,廣告公司等相關行業。

從事平面設計工作,技術難度各公司要求檔次高低不同,工作時間比較不穩定,要求創作速度快,而人才需求量也比較大。

Ⅸ 如何理解產品設計應與人的需求(

工業設計在我國是新興專業,它像所有新生命一樣以強大的生命力茁壯成長。只要誰用發展的眼光向未來一瞥,就會知道工業設計專業的發展前途。廣西工學院能夠以長遠的目光綜觀時代發展的趨勢,興了這一專業,相信在機械工程系的領導與培養下,工業設計將會不斷成長,走向成熟。工業設計不是傳統的美術專業的延伸,而是個獨立的學科,有自己的完整體系。它主要針對的是工業化以來「以機械為本」和「以無限享受」為目的的弊病和缺陷,提出「以人為本」的技術哲學觀探索人與物的關系,規劃設計未來的工作概念、生活概念、交通概念、能源概念。在這種長遠規劃的考慮下,設計各種具體產品和環境。工業設計的成長壯大,必須立足於我國現代企業工廠的需要,面向WTO的挑戰,面向未來可持續發展道路,「高起點,高水平,高效率」地培養真正有本事的工業設計人才,這一思想是工業設計的主導思想。也是必要要求。機械工程系以這一思想主導下定然能將工業設計專業出特色來。時代在發展,工業設計也在成長。就目前的國內外發展形勢來看;工業設計這一專業在我國必然也必須迅速成長,甚至有可能成為熱門專業。當然,廣西工學院也會加快步伐促使它的發展壯大。在國外,工業設計專業也很早就發展了,現在已具有相當的規模,設計已深深地影響著社會的發展面貌,它們把「設計」視為發展,視為「第一手段」,試想,在如此高速發展的商業化社會,那裡不需要設計?只有設計才能創新,只有創新才能發展。在國內,受到社會歷史條件的影響,受到傳統思維習慣的束縛,工業設計遲遲沒有興趣,況且工業在我國仍不夠發達。工業設計起步晚,但是,自從加入工作以來,我國面臨的各種挑戰卻為工業設計提供了機遇,工業的發展需要大量的工業設計師,接受WTO的挑戰,就要發展自己,所以,工業設計也在迅速發展,並且日益受到高度的重視,工業設計將擁有極大的發展空間,其發展潛能不可估量。在XX學院,隨著「迎評」和「申碩」的大機遇,工業設計專業受到學院各級領導的關注重視,為工業設計專業配置先進的設備,任用經驗豐富的工業設計教師,更重要的是,工業設計的學生素質高,思維好,接受能力強,能夠對工業設計產生濃厚的興趣。目前為了接受「迎評」,領導,教師與學生連為一體,共同為推進工業設計專業設計專業發展而努力著,展望未來,工業設計發展前途光明。工業設計專業的最終目的是培養有專業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的工業設計師,工業設計的發展期待,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應該熟悉大量的工業產品,具有較豐富的設計經驗,並且具有創新意識和超前設計思維,能夠做到群體合作,能夠結合企業設計大量新產品。可是,設計活動應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學校或老師組織參加各種設計比賽,舉各類專題講座,共同交流設計思想和心得是很有必要的,機械工程系的領導和老師深刻認識到這一點,組織成立了「設計協會」,給學生們提供了發展的平台,每年邀請國內有名設計專家教授給學生授課,讓學生們更了解自己的專業情況,經過多方努力,取得了與企業工廠合作,學習與實踐相結合,為工業設計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天地。經過全方位的努力,無論是XX學院的工業設計專業還是國內的工業設計專業,隨著時代發展的潮流,工業設計一定會發展更高的水平,具有更大的規模。

Ⅹ 為什麼那麼多人說別學設計

女朋友和我的聊天記錄是這樣的:晚上七點半
——「幹嘛呢」
——「畫圖」八點半——「幹嘛呢」
——「畫圖」九點半——「幹嘛呢」
——「畫圖」十點半——「幹嘛呢」
——「畫圖」十一點半——「幹嘛呢」
——「畫圖」十二點半——她睡著了。
----------------------------------------------------------------------------------------------
所以不要叫我設計師,請叫我畫圖工。畫圖工就算了,還是專門服務於看圖無能人群的畫圖工。這種想法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
以上純吐槽,一笑便好,勿較真。
----------------------------------------------------------------------------------------------
首先說明此處針對的是「傳統的設計」——如平面設計廣告設計工業設計景觀設計規劃設計室內設計服裝設計。下面正式答題。
我橫向分析,以用戶需求來解釋:
「老師」:剛需,不解釋;基本上年齡小於20的都是老師的用戶
「醫師」:剛需,只要沒有一輩子不生病的人,他就不愁用戶
「廚師」:剛需,一天三餐,你要活著你就是他的用戶
「會計師」:剛需,企業月報,營業稅,季報,年報,所得稅... 這些玩意還存在,則他就不愁用戶
「律師」:剛需,你也許一輩子不會與他接觸,但一旦接觸,他很大程度上可以決定自己用戶命運和人生走向
「建築師」:剛需,你總得有個住的地方
設計師提供的只是一種「增值服務」,他可以讓事物更好——但換句話說他可有可無。
讓你的家居更美,讓你的宣傳冊更美,讓你的產品更美觀更易用。
而與以上各種師相比,我們天生是處於弱勢地位的——因為我們不是剛需。
別的行業有完善公允的評判機構與准則(當然設計界也有),但是,對於諸多設計師而言,我們要滿足的,是那個坐在你對面的用戶的要求;我們是真真在與一個個鮮活的個體打交道,他可能是斯坦福麻省博士,但也可能是初中學歷的暴發戶。你也許永遠無法理解他們的審美觀與愛好,但你卻要努力去迎合他們。
許多迎合的過程,基本就是強奸你設計理念的過程。無論你用了多麼先進的設計理念,考慮過多少人機工程學和配色原理甚至心理學社會學的因素,花了多少個不眠不休的日日夜夜,只要用戶說「不好看」——OK,重做吧。熬夜真的再普通不過了。而且再從功利的角度來說,由於不是剛需,設計師的工資其實與所在環境的人文素養和經濟水平是正相關的;而在中國這個「發展中國家」,設計師相對來說算是「性價比較低」的職業,歐美則截然不同。
(比如帝都小型廣告公司普遍給一個應屆平面設計師的月薪開在2500~4000,這工資三環以內你基本是活不下去的)
----------------------------------------------------------------------------------------------
注意:說原題這種話的人,針對的肯定不是新興的互聯網游戲設計交互設計用戶體驗設計,因為這幾個行當雖然也非常累常熬夜,但工資絕對屬於性價比較高的,尤其在互聯網行業。----------------------------------------------------------------------------------------------再補充:你還可以提出更多類似問題:
這種問題其實沒有價值。
別人的看法是別人的,和你真的沒有半毛錢關系;只要興趣所在,專業不分好壞。只要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根本不會覺得累。----------------------------------------------------------------------------------------------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