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軟體設計 » 生態景觀設計

生態景觀設計

發布時間: 2021-01-08 17:00:05

『壹』 生態景觀設計和景觀生態設計的區別

區別:景觀設計學(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核心是生存的藝術!是關於景觀的分析、規劃布局、設計、改造、管理、保護和恢復的科學和藝術。景觀設計學是一門建立在廣泛的自然科學和人文與藝術學科基礎上的應用學科。尤其強調土地的設計,即:通過對有關土地及一切人類戶外空間的問題進行科學理性的分析,設計問題的解決方案和解決途徑,並監理設計的實現。而景觀生態學是研究景觀單元的類型組成、空間配置及其與生態學過程相互作用的綜合性學科。強調空間格局、生態學過程與尺度之間的相互作用是景觀生態學研究的核心所在。

景觀設計學
根據解決問題的性質、內容和尺度的不同,景觀設計學包含兩個專業方向,即:景觀規劃(Landscape Planning)和景觀的設計(Landscape Design),前者是指在較大尺度范圍內,基於對自然和人文過程的認識,協調人與自然關系的過程,具體說是為某些使用目的安排最合適的地方和在特定地方安排最恰當的土地利用;而對這個特定地方的設計就是景觀設計。
景觀生態學
景觀生態學 (landscape ecology)是在1939 年由德國地理學家C. 特洛爾提出的。它是以整個景觀為對象,通過物質流、能量流、信息流與價值流在地球表層的傳輸和交換,通過生物與非生物以及與人類之間的相互作用與轉化,運用生態系統原理和系統方法研究景觀結構和功能、景觀動態變化以及相互作用機理、研究景觀的美化格局、優化結構、合理利用和保護的學科。是一門新興的多學科之間交叉學科,主體是生態學和地理學。
如今,景觀生態學的研究焦點是在較大的空間和時間尺度上生態系統的空間格局和生態過程。Risser等(1984)認為景觀生態學研究具體包括:景觀空間異質性的發展和動態;異質性景觀的相互作用和變化;空間異質性對生物和非生物過程的影響;空間異質性的管理。景觀生態學的理論發展突出體現其對異質景觀格局和過程的關系,以及它們在不同時間和空間尺度上相互作用的研究。理論研究還包括探討生態過程是否存在控制景觀動態及干擾的臨界值;不同景觀指數與不同時空尺度對生態過程的影間擴散響;景觀格局和生態過程的可預測性;以及等級結構和跨尺度外推。盡管這些都僅是理論雛形,但它們確實給生態學提供了一個新的範式(Paradigm)。按照Kuhn(1970)的科學哲學思想,科學的發展總是不斷地以新的範式替代舊的範式。新範式提出新的理論、新的概念、新的構架、新的思維、新的方法。景觀理論是生態系統理論的新發展。它的新穎之處主要在於景觀理論強調系統的等級結構、空間異質性、時間和空間尺度效應、干擾作用、人類對景觀的影響以及景觀管理。景觀生態學的生命力也在於它直接涉足於城市景觀、農業景觀等人類景觀課題。Naveh和Lieberman(1984)指出:景觀生態學是生物生態學和人類生態學的橋梁。此外,跨尺度上推(Scaling Up)景觀生態學是環球生態學(Global Ecology)的重要一環。

『貳』 生態景觀規劃面臨那些問題

1、 城市生態公園設計的指導思想 規劃設計應突出自然景觀, 而以人文景觀為輔。通過植內物、水體、地容形、道路、建築等要素創造森林公園環境和園林景觀。 2、 城市生態公園的特徵. 3、 城市生態公園的景觀格局原則 生態優先原則,空間異質性和多樣性原則,生態可協調性原則. 4、 城市生態公園的景觀設計原則 以生態發展為依據, 發揮「綠」的效益 自然性、生活性、科學性、藝術性相結合的原則 因地制宜. 5、 城市生態公園的景觀設計方法 營造完美的植物群落景觀 利用植物材料不同的色彩、姿態進行搭配, 配合景區功能形成空間的變化 利用植物景觀的時序性 利用植物景觀塑造詩化意境 利用植物特性調節生態環境 景觀元素的有機組合 植物與建築的組合 植物與山體的組合 植物與水體的組合 植物與道路鋪裝的組合 我國城市目前正處於快速發展建設的過程中,城市合理的綠化景觀規劃,合理設置公共綠地,生產綠地和風景林地等是廣大學者研究的一件大事。可見,城市生態公園的合理規劃設計,是城市公共綠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城市化進程中的重中之重,如何為城市居民提供更舒適宜人的生存環境是生態城市發展的重要課題。

『叄』 景觀生態規劃與設計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所謂生態設計就是在景觀設計時,使其對環境的破壞盡量達到最小的限度。這種協調意味著設計要尊重物種的多樣性,減少對資源的剝奪,保持水循環,維持植物生活環境和動物棲息地的質量,以有助於改善人居環境及生態系統的健康。評價一個景觀設計是否符合生態景觀設計的原則可以看它是否遵循了一下幾點。
1、生態美學
生態美學是從生態哲學的視野、生態科學的原理、生態倫理學的情懷和自然美學的方法研究人與自然、社會、藝術的審美關系,強調生克互濟、形神和諧的整體美,對環境開拓適應、協同進化的共生美,物質循環、信息反饋的動態美的一門學科。生態美學是生態學與美學的有機結合,實際上是從生態學的方向研究美學問題,將生態學的重要觀點吸收到美學之中,從而形成一種嶄新的美學理論形態。生態美學從廣義上來說包括人與自然、社會及人自身的生態審美關系,是一種符合生態規律的當代存在論美學。
2、自然資源的節約和保護
地球上的自然資源分可再生資源,如水、森林、動物等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資源(如石油、煤等),要實現人類生存環境的可持續,必須對不可再生資源加以保護和節約使用。即使對可再生資源也要盡可能地節約使用。
3、整體設計
景觀生態設計是對人類整體生態系統進行全面的設計,而不是孤立地對某一景觀元素進行設計。廣場景觀設計公司認為,景觀是一個綜合的整體,景觀設計的目標是整體優化和可持續發展,它是在一定的經濟條件下實現的,必須滿足社會的功能,也要符合自然的規律,遵循生態原則,同時還屬於藝術的范疇,缺少了其中任何一方,設計就存在缺陷。景觀生態設計是對人類生態系統整體進行全面設計,而不是孤立地對某一景觀元素進行設計,是一種多目標設計,為人類需要,也為動植物需要,為高產值需要,也為審美需要。景觀設計的最終目標是整體優化,就是要解決人與人,結構與功能,格局與過程之間的相互關系,使自然環境與周圍環境充分結合,創造出和諧豐富的外部空間環境。

『肆』 我國生態景觀規劃面臨哪些問題

1、城市河道整治中的「渠道化」問題。       
目前我國25.4%的城市是臨河設置的。80年代初,我國許多城市開始規劃城市河岸,但由於規劃思想落後,規劃的城市河岸功能單調,且人工痕跡累累,在許多城市,城市河岸往往被渠道化,甚至把河流變成暗渠。渠道化的河岸大多隻注重防洪,重改造輕保護,破壞鄉土植被,不能體現河岸的綜合功能。景觀設計多採取傳統的工程措施,即拓寬河道、裁彎取直、水泥襯地、石砌護坡、高築河堤等。這些措施雖然能夠立竿見影,使河道景觀看上去「整潔」、「漂亮」,但是卻忽略了許多緩慢的或不易察覺的負面影響。          
2、城市綠化建設中的「造假化」問題。       
近幾年,為了追求所謂的「異域風情」和施工管理上的簡便,北方許多城市的綠化建設中出現了嚴重的「造假」現象。這種現象由中小城市向大城市蔓延且愈演愈烈,嚴重影響了城市生態建設的進程。          
3、 城市景觀建設中的「奢侈化」問題。       
城市景觀環境的建設正在被一種「急功近利」的思想所左右,很多城市的管理者和建設者了為了片面追求所謂的「政績」而「大興土木」,把大量的財力物力投入到城市形象的塑造上。這種被稱作「城市美化運動」或「城市化妝運動」的城市景觀建設行為,是一種沒有遠見的趕時髦現象,其結果造成了今天我國城市發展中的「特色危機」。           
4、城市生態建設中的「急進化」問題。       
城市生態建設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但是目前絕大多數的城市都存在「急進化」 問題。雖然近幾年由於北方城市的水資源短缺,人們對大規模種植草坪的現象提出了質疑。但是很多城市為了在短時間內取得綠化的效果,仍然熱衷於大規模發展草坪,尤其是公共綠地、住宅小區的建設。城市自然生態系統形成中佔主導地位的樹木、尤其是鄉土樹木的種植比例較低,影響了城市綠地綜合生態效益的發揮。       
5、城市生態建設中的「崇洋化」問題。       
城市生態建設中的「崇洋化」問題使得我們的城市在逐步失去民族性。在我們一些城市,建設者為自己城市的所謂「輝煌建設成就」沾沾自喜時,國外某城市規劃專家卻說他不想看中國的任何一個現代城市,因為大多數的現代城市景觀可以在歐美任何一個地方的任何一個城市看到。他說中國的城市已經越來越沒有文化了。這不是聳人聽聞。

『伍』 景觀生態規劃的目標

( 1) 確定群落生境、瀕危物種群體及娛樂生境,景觀和文化團體及居民住地等。

( 2) 設計生態廊道以保證種擴散。為了進一步保證生物多樣性,保持一些具潛在價值的林分,保存重要的群落生境,以保證種擴散的機會。天然的廊道包括林分邊的小溪和河流,雲杉沼澤地和原始林,這些廊道位於被保護地區和重要生物立地之間。

( 3) 通過模擬自然演替來控制森林的結構。重視高度生物多樣性的林分發展階段。為林分確定經營目標,增加計劃火燒來改進火燒木中生存物種生存的機會,在主要生境、生態廊道及生物多樣性需加強地的周圍增加腐朽木的數量。

( 4) 確定特殊價值的立地。即在全面了解整個規劃面積的基礎上確定高保值的立地,使其保持自然狀態或用特殊方法經營。

( 5) 實現近自然林經營目標。保護自然景觀資源( 森林、湖泊、自然保留地等) 和維持自然景觀過程及功能,是保護生物多樣性及合理開發利用資源的前提,也是景觀資源持續利用的基礎。目前人類對長時間、大范圍自然控制仍無能為力,而無人工干擾下特定地域地帶性生態景觀的復雜性和穩定性是一般人工系統無法比擬的,如何合理繼承這種原生景觀,維持並修復景觀整體生態功能是景觀規劃的重要問題。在規劃實踐中應以環境持續性為基礎,用保護、繼承自然景觀的方法建造穩定優質持續的生態系統,有利於維持系統內穩態,強化森林景觀生態功能( 李曉文等,2005) 。

景觀生態規劃的優點在於,森林經營景觀生態規劃通過保持生態廊道的連續性來保證種的擴散,從而保證了森林的生物多樣性。森林經營景觀生態規劃強調了森林的休閑價值。在牢記林業目標的同時,規劃也考慮了生態目標和森林各種應用目標的和諧,考慮了社會公眾的參與。景觀生態規劃補充了老齡森林的保護,擴大了老齡天然林的保護面積( 歐陽志雲等,1999; 郭晉平等,2002) 。

『陸』 景觀生態規劃的原則

按照 Forman 和 Gordon 的觀點,景觀設計工作是六大設計原理的合理應用,即形狀、尺度、多樣性、可視性、個性及地方特徵( Forman,Godron,1986) 。而景觀規劃有五個一般性的原則,即: 自然優先原則、持續性原則、針對性原則、多樣性原則、綜合性原則( 傅伯傑等,2002; 劉茂松等,2004) 。在實際的景觀規劃中針對不同的景觀在以上原則的基礎下,確定相應的規劃原則。就森林景觀而言,由於不同時間和空間尺度上林業或森林經營管理不同的目標,景觀規劃的最終目標就是實現森林可持續經營和保證生態系統的穩定性,這需要為森林景觀規劃制定既不失原則性,又明確、具體而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導原則,具體為提高異質性原則、繼承自然原則、關鍵因子調控原則、因地制宜原則和社會滿意原則。總體來說,景觀生態規劃應該包括 8 個原則( 肖篤寧,李曉文,1998; 賈寶全,楊潔泉,2000; Forman,1986) 。Forman 認為,景觀生態規劃與設計原則包括: ①考慮規劃區域外較廣闊的空間背景; ②考慮保護區較長的歷史背景包括生物地理史、人文歷史和自然干擾狀況; ③設計中要考慮對未來變化的靈活性; ④未來 5 年、10 年或 20 年內可預料的保護區面積變化是規劃關鍵部分; ⑤規劃應有選擇餘地,其中最優方案應基於規劃者明智的判斷,而不涉及現實政策,這樣其他可供選擇的交易性( trade-off) 方案才能清晰明確。因此,景觀生態規劃設計中有 5 個要素必不可少: 時空背景、整體景觀、景觀中的關鍵點、規劃區域的生態特性和空間屬性。總結前人的各種原則,本文提出以下原則作為景觀生態規劃的原則( 曾輝等,2003) 。

( 1) 整體優化原則: 整體性原則是指在景觀生態規劃過程中,應從整體觀、系統觀出發,在此基礎上再進行景觀生態規劃,以維護生物多樣性賴以生存、繁衍的景觀生態系統的地域完整性與各種生態過程的完整性。

( 2) 異質性與多樣性原則: 異質性是景觀的最重要特性之一,景觀空間異質性的維持與發展應是景觀生態格局優化的一個重要原則。景觀多樣性是描述景觀中鑲嵌體復雜性的指標,同時要兼顧異質性與多樣性。

( 3) 生態關系協調與可持續原則: 景觀規劃應該注重規劃人與環境、生物與環境、生物與生物、社會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景觀利用的人力結構與自然結構以及生態系統之間的協調。以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為前提,開發利用必須服從於環境保護和生態改善的需要。

( 4) 綜合性原則: 在全面和綜合分析景觀自然條件的基礎上,同時考慮社會經濟條件、經濟發展戰略和人口問題,對景觀進行有目的的調整,增強規劃成果的科學性和應用性。

( 5) 突出重點原則: 將大江河流源頭、庫湖周圍、水系幹流兩側及主要山脊部,以及地帶性頂極群落等區域環境、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影響的生態重點區與生態脆弱區作為區劃重點。

( 6) 因地制宜原則: 依據各地不同自然條件和特點,生態環境脆弱程度,防火減災對森林生態系統的不同需求,因害設防、因地制宜、因需施策。

( 7) 社會滿意原則,人類是整個森林系統的主導成分,其能動性調動和負面影響控制是景觀規劃得以順利實施的關鍵,因而景觀是否得到當地人群的滿意,美學、生物多樣性等綜合景觀生態功能和社會教育意義等都是規劃中必須考慮的,如生態恢復區模擬自然頂級群落時應注意以用材林種、薪炭林種、果樹、牧草種類與其他物種構成復合景觀,並盡可能為更多物種的繁衍提供適宜棲息地。

『柒』 創意農業在生態景觀設計里有幾種類型

創意農業在景觀生態設計中有這五種類型:
一是科技+景觀型:圍繞專特色品種、先進技屬術、生產過程、生產模式進行創意,也可從智慧農業造景、科普展示角度創意。
二是文化+景觀型:把創意農業與歷史經典、文化遺產、傳統民俗、民間技藝等相結合。
三是功能+景觀型:從農旅結合、農衛結合、農教結合等角度進行創意。
四是生態+景觀型:圍繞田園景觀、園區策劃、廢物利用等進行創意。
第五是服務+景觀型:將創意應用在包裝工藝、品牌培育、產業節慶等方面。
創意農業的生態景觀設計的目的就是通過合理安排區域景觀格局,實現整體景觀的持續利用。自然的生態系統是休閑農業景觀所依賴的環境基礎,其自然特徵應予以充分重視和保護,農業景觀生態設計以農業景觀空間結構的調整和重建為基本手段,改善受損的自然生態系統的功能。
綜上,艾肯認為,創意農業項目的生態景觀設計應遵循因地制宜、合理利用、科技創新創等原則,對各種區域資源進行綜合開發。尤其是農庄、農村、農業公園等的景觀生態規劃要充分利用現有自然資源、農村文化、農業功能結構等基礎,培育特色休閑農業旅遊區。

『捌』 生態公園景觀設計有哪些好點子

哈爾濱體育公園景觀設計方案,「宜居生態園林新城、濱江人文活力都市」,引入「能量流」的景觀概念,將體育公園比作為整個區域的「活力源」,人們在公園內通過健身鍛煉不斷的補充著自身的能量,而充滿了能量的人們,同時又形成了建設美好城市的能量流,促進整個新區的發展,使新區成為充滿活力的美好家園。

【哈爾濱體育公園景觀設計案例賞析】

一、哈爾濱體育公園景觀主題:「城市的活力源 」——躍動的生活,健康的時代

引入「能量流」的景觀概念,將體育公園比作為整個區域的「活力源」,人們在公園內通過健身鍛煉不斷的補充著自身的能量,而充滿了能量的人們,同時又形成了建設美好城市的能量流,促進整個新區的發展,使新區成為充滿活力的美好家園。

『玖』 園林景觀設計理念該怎麼寫

1、園林景觀設計中藝術性理念

園林景觀設計是從審美的角度出發,以實用功能為目的再創造。現代園林景觀設計,從一開始就從現代藝術中吸取了豐富的形式語言,每一種藝術思潮和藝術形式都為設計師提供了可借鑒的藝術思想和形式語言。在園林景觀設計中,設計師必須考慮園林景觀的使用功能和藝術性。

2、園林景觀設計的前衛性與多變性理念

園林景觀設計既然是藝術,就要有一定的時代性。在在園林景觀設計上必須把握住那些相對穩定而不變的設計元素,並能接受新的設計元素,包括新理念、新材料,緊跟時代的發展。事實上,要設計一個好的園林景觀,不管其形式有多麼新穎,如果沒有傳統的精華,沒有未來的展現,就很難能成為打動人心的藝術珍品。

3、園林景觀設計對民族文化的繼承性理念

園林景觀設計離不開生活,並與歷史和文化相聯系,成功的作品都離不開文化元素。我們要接受現代園林的設計理念,結合我國優良的傳統文化和民族藝術進行創造,以促進中國具有世界性、有中國藝術特色的園林景觀設計學科的迅速形成。

4、園林景觀人性化設計理念

人性化設計理念就是以人為本,設計師從關注園林景觀轉移到關注到園林景觀的使用者上來,以設計出更人性化、使用更便利、使人愉悅的園林景觀為重要目標的設計思想。使人愉悅是人性化設計的審美原則,使用過程中使用者感受到設計的精巧而產生愉悅感,同時,將這種愉悅感升華為一種審美意象,從而真正體現出設計為人、以人為本為中心的人性化設計思想。

5、園林景觀生態性設計理念

當今工業化、現代化的狂熱發展,使生態環境逐漸惡劣,將園林景觀設計的工作使命與整個地球生態系統聯系起來。將尊重自然發展過程、倡導能源與物質的循環利用和場地的自我維持、發展可持續的處理技術等思想貫始終穿於設計中。考慮園林景觀環境對人心情的影響力,注重實用、生態、功能、觀賞性緊密聯系是至關重要的一環。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