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軟體設計 » 開關穩壓電源設計

開關穩壓電源設計

發布時間: 2021-01-09 22:44:37

A. 開關穩壓電源的設計和應用的介紹

《開關穩壓電源的設計和應用》是2010年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製作是裴雲慶

B. 小功率開關穩壓電源設計

看一本書。。。現代電源技術。。。合肥工業大學杜少武編的。。。裡面有詳細的步驟。。。

C. 開關穩壓電源設計,大家給我出個主意,高分獎勵

引言
眾所周知,任何閉環系統在增益為單位增益l,且內部隨頻率變化的相移為360°時,該閉環控制系統都會存在不穩定的可能性。因此幾乎所有的開關電源都有一個閉環反饋控制系統,從而能獲得較好的性能。在負反饋系統中,控制放大器的連接方式有意地引入了180°相移,如果反饋的相位保持在180°以內,那麼控制環路將總是穩定的。當然,在現實中這種情況是不會存在的,由於各種各樣的開關延時和電抗引入了額外的相移,如果不採用適合的環路補償,這類相移同樣會導致開關電源的不穩定。

1 穩定性指標
衡量開關電源穩定性的指標是相位裕度和增益裕度。相位裕度是指:增益降到0dB時所對應的相位。增益裕度是指:相位為零時所對應的增益大小(實際是衰減)。在實際設計開關電源時,只在設計反激變換器時才考慮增益裕度,設計其它變換器時,一般不使用增益裕度。

在開關電源設計中,相位裕度有兩個相互獨立作用:一是可以阻尼變換器在負載階躍變化時出現的動態過程;另一個作用是當元器件參數發生變化時,仍然可以保證系統穩定。相位裕度只能用來保證「小信號穩定」。在負載階躍變化時,電源不可避免要進入「大信號穩定」范圍。工程中我們認為在室溫和標准輸入、正常負載條件下,環路的相位裕度要求大於45°。在各種參數變化和誤差情況下,這個相位裕度足以確保系統穩定。如果負載變化或者輸入電壓范圍變化非常大,考慮在所有負載和輸入電壓下環路和相位裕度應大於30°。

如圖l所示為開關電源控制方框示意圖,開關電源控制環路由以下3部分構成。

<<<<<這個地方有圖,不過網路只能上傳1張圖>>>>>>

(1)功率變換器部分,主要包含方波驅動功率開關、主功率變壓器和輸出濾波器;

(2)脈沖寬度調節部分,主要包含PWM脈寬比較器、圖騰柱功率放大;

(3)采樣、控制比較放大部分,主要包含輸出電壓采樣、比較、放大(如TL431)、誤差放大傳輸(如光電耦合器)和PWM集成電路內部集成的電壓比較器(這些放大器的補償設計最大程度的決定著開關電源系統穩定性,是設計的重點和難點)。

2 穩定性分析
如圖1所示,假如在節點A處引入干擾波。此方波所包含的能量分配成無限列奇次諧波分量。如果檢測到真實系統對不斷增大的諧波有響應,則可以看出增益和相移也隨著頻率的增加而改變。如果在某一頻率下增益等於l且總的額外相移為180°(此相移加上原先設定的180°相移,總相移量為360°),那麼將會有足夠的能量返回到系統的輸入端,且相位與原相位相同,那麼干擾將維持下去,系統在此頻率下振盪。如圖2所示,通常情況下,控制放大器都會採用反饋補償元器件Z2減少更高頻率下的增益,使得開關電源在所有頻率下都保持穩定。

<<<<這里也有圖>>>>

波特圖對應於小信號(理論上的小信號是無限小的)擾動時系統的響應;但是如果擾動很大,系統的響應可能不是由反饋的線性部分決定的,而可能是由非線性部分決定的,如運放的壓擺率、增益帶寬或者電路中可能達到的最小、最大占空比等。當這些因素影響系統響應時,原來的系統就會表現為非線性,而且傳遞函數的方法就不能繼續使用了。因此,雖然小信號穩定是必須滿足的,但還不足以保證電源的穩定工作。因此,在設計電源環路補償時,不但要考慮信號電源系統的響應特性,還要處理好電源系統的大信號響應特性。電源系統對大信號響應特性的優劣可以通過負載躍變響應特性和輸入電壓躍變響應特性來判斷,負載躍變響應特性和輸入電壓躍變響應特性存在很強的連帶關系,負載躍變響應特性好,則輸入電壓躍變響應特性一定好。

對開關電源環路穩定性判據的理論分析是很復雜的,這是因為傳遞函數隨著負載條件的改變而改變。各種不同線繞功率元器件的有效電感值通常會隨著負載電流而改變。此外,在考慮大信號瞬態的情況下,控制電路工作方式轉變為非線性工作方式,此時僅用線性分析將無法得到完整的狀態描述。下面詳細介紹通過對負載躍變瞬態響應波形分析來判斷開關電源環路穩定性。

3 穩定性測試
測試條件:

(1)無感電阻;

(2)負載變化幅度為10%~100%;

(3)負載開關頻率可調(在獲得同樣理想響應波形的條件下,開關頻率越高越好);

(4)限定負載開關電流變化率為5A/μs或者2A/μs,沒有聲明負載電流大小和變化率的瞬態響應曲線圖形無任何意義。

圖3(a)為瞬變負載波形。

圖3(b)為阻尼響應,控制環在瞬變邊緣之後帶有振盪。說明擁有這種響應電源的增益裕度和相位裕度都很小,且只能在某些特定條件下才能穩定。因此,要盡量避免這種類型的響應,補償網路也應該調整在稍低的頻率下滑離。

<<<<這里也有圖>>>>

圖3(c)為過阻尼響應,雖然比較穩定,但是瞬態恢復性能並非最好。滑離頻率應該增大。

圖3(d)為理想響應波形,接近最優情況,在絕大多數應用中,瞬態響應穩定且性能優良,增益裕度和相位裕度充足。

對於正向和負向尖峰,對稱的波形是同樣需要的,因此從它可以看出控制部分和電源部分在控制內有中心線,且在負載的增大和減少的情況下它們的擺動速率是相同的。

上面介紹了開關電源控制環路的兩個穩定性判據,就是通過波特圖判定小信號下開關電源控制環路的相位裕度和通過負載躍變瞬態響應波形判定大信號下開關電源控制環路的穩定性。下面介紹四種控制環路穩定性的設計方法。

4.1 分析法
根據閉環系統的理論、數學及電路模型進行分析(計算機模擬)。實際上進行總體分析時,要求所有的參數要精確地等於規定值是不大可能的,尤其是電感值,在整個電流變化范圍內,電感值不可能保持常數。同樣,能改變系統線性工作的較大

瞬態響應也是很難預料到的。

4.2 試探法
首先測量好脈寬調整器和功率變換器部分的傳遞特性,然後用「差分技術」來確定補償控制放大器所必須具有的特性。

要想使實際的放大器完全滿足最優特性是不大可能的,主要的目標是實現盡可能地接近。具體步驟如下:

(1)找到開環曲線中極點過零處所對應的頻率,在補償網路中相應的頻率周圍處引入零點,那麼在直到等於穿越頻率的范圍內相移小於315°(相位裕度至少為45°);

(2)找到開環曲線中EsR零點對應的頻率,在補償網路中相應的頻率周圍處引入極點(否則這些零點將使增益特性變平,且不能按照期望下降);

(3)如果低頻增益太低,無法得到期望的直流校正那麼可以引入一對零極點以提高低頻下的增益。

大多數情況下,需要進行「微調」,最好的辦法是採用瞬態負載測量法。

4. 3 經驗法
採用這種方法,是控制環路採用具有低頻主導極點的過補償控制放大器組成閉環來獲得初始穩定性。然後採用瞬時脈沖負載方法來補償網路進行動態優化,這種方法快而有效。其缺點是無法確定性能的最優。

4.4 計算和測量結合方法
綜合以上三點,主要取決於設計人員的技能和經驗。

對於用上述方法設計完成的電源可以用下列方法測量閉環開關電源系統的波特圖,測量步驟如下。

如圖4所示為測量閉環電源系統波特圖的增益和相位時採用的一個常用方法,此方法的特點是無需改動原線路。

<<<<這里有圖>>>>
如圖4所示,振盪器通過變壓器T1引入一個很小的串聯型電壓V3至環路。流入控制放大器的有效交流電壓由電壓表V1測量,輸出端的交流電壓則由電壓表V2測量(電容器C1和C2起隔直流電流的作用)。V2/V1(以分貝形式)為系統的電壓增益。相位差就是整個環路的相移(在考慮到固定的180°負反饋反相位之後)。

輸入信號電平必須足夠小,以使全部控制環路都在其正常的線性范圍內工作。

4.5 測量設備
波特圖的測量設備如下:

(1)一個可調頻率的振盪器V3,頻率范圍從10Hz(或更低)到50kHz(或更高);

(2)兩個窄帶且可選擇顯示峰值或有效值的電壓表V1和V2,其適用頻率與振盪器頻率范圍相同;

(3)專業的增益及相位測量儀表。

測試點的選擇:理論上講,可以在環路的任意點上進行伯特圖測量,但是,為了獲得好的測量度,信號注入節點的選擇時必須兼顧兩點:電源阻抗較低且下一級的輸入阻抗較高。而且,必須有一個單一的信號通道。實踐中,一般可把測量變壓器接入到圖4或圖5控制環路中接入測量變壓器的位置。

圖4中T1的位置滿足了上述的標准。電源阻抗(在信號注入的方向上)是電源部分的低輸出阻抗,而下一級的輸入阻抗是控制放大器A1的高輸入阻抗。圖5中信號注入的第二個位置也同樣滿足這一標准,它位於圖5中低輸出的放大器A1和高輸入阻抗的脈寬調制器之間。

<<<<<這里有圖>>>>
5 最佳拓撲結構
無論是國外還是國內DC/DC電源線路的設計,就隔離方式來講都可歸結為兩種最基本的形式:前置啟動+前置PWM控制和後置隔離啟動+後置PWM控制。具體結構框圖如圖6和圖7所示。

<<<<這里有圖>>>>

國內外DC/DC電源設計大多採用前置啟動+前置PWM控制方式,後級以開關形式將采樣比較的誤差信號通過光電耦合器件隔離傳輸到前級PWM電路進行脈沖寬度的調節,進而實現整體DC/DC電源穩壓控制。如圖6所示,前置啟動+前置PWM控制方式框圖所示,輸出電壓的穩定過程是:輸出誤差采樣→比較→放大→光隔離傳輸→PWM電路誤差比較→PWM調寬→輸出穩壓。Interpoint公司的MHF+系列、SMHF系列、MSA系列、MHV系列等等產品都屬於此種控制方式。此類拓撲結構電源產品就環路穩定性補償設計主要集中在如下各部分:

(1)以集成電路U2為核心的采樣、比較電路的環路補償設計;

(2)以前置PWM集成電路內部電壓比較器為核心的環路補償設計;

(3)輸出濾波器設計主要考慮輸出電壓/電流特性,在隔離式電源環路穩定性補償設計時僅供參考;

(4)其它部分如功率管驅動,主功率變壓器等,在隔離式電源環路穩定性補償設計時可以不必考慮。

而如圖7所示,後置隔離啟動+後置PWM控制方式框圖,輸出電壓的穩定過程是:輸出誤差采樣→PWM電路誤差比較→PWM調寬→隔離驅動→輸出穩壓。此類拓撲結構電源產品就環路穩定性補償設計主要集中在如下各部分:

(1)以後置PWM集成電路內部電壓比較器為核心的環路補償設計;

(2)輸出濾波器設計主要考慮輸出電壓/電流特性,在隔離式電源環路穩定性補償設計時僅供參考。

(3)其它部分如隔離啟動、主功率變壓器等,在隔離式電源環路穩定性補償設計時可以不必考慮。

比較圖6和圖7控制方式和環路穩定性補償設計可知,圖7後置隔離啟動+後置PWM控制方式的優點如下:

(1)減少了後級采樣、比較、放大和光電耦合,控制環路簡捷;

(2)只需對後置PWM集成電路內部電壓比較器進行環路補償設計,控制環路的響應頻率較寬;

(3)相位裕度大;

(4)負載瞬態特性好;

(5)輸入瞬態特性好;

(6)抗輻照能力強。實驗證明光電耦合器件即使進行了抗輻照加固其抗輻照總劑量也不會大於2x104Rad(Si),不適合航天電源高可靠、長壽命的應用要求。

6 結語
開關電源設計重點有兩點:一是磁路設計,重點解決的是從輸入到輸出的電壓及功率變換問題。二是穩定性設計,重點解決的是輸出電壓的品質問題。開關電源穩定性設計的好壞直接決定著開關電源啟動特性、輸入電壓躍變響應特性、負載躍變響應特性、高低溫穩定性、生產和調試難易度。將上述開關電源穩定性設計方法和結論應用到開關電源的研發工作中去,定能事半功倍。

具體的參數自己改下.我就不改了.
這里有全文的圖片http://hi..com/cheng5619/blog
參考資料:http://www.ykups.com/tech.htm

D. 開關穩壓電源怎麼設計

開關穩壓電源

0 引言
開關穩壓電源(以下簡稱開關電源)問世後,在很多領域逐步取代了線性穩壓電源和晶閘管相控電源。早期出現的是串聯型開關電源,其主電路拓撲與線性電源相仿,但功率晶體管工作於開關狀態。隨著脈寬調制(PWM)技術的發展,PWM開關電源問世,它的特點是用20kHz的載波進行脈沖寬度調制,電源的效率可達65%~70%,而線性電源的效率只有30%~40%。因此,用工作頻率為20 kHz的PWM開關電源替代線性電源,可大幅度節約能源,從而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在電源技術發展史上被譽為20kHz革命。 隨著超大規模集成(ultra-large-scale-integrated-ULSI)晶元尺寸的不斷減小,電源的尺寸與微處理器相比要大得多;而航天、潛艇、軍用開關電源以及用電池的攜帶型電子設備(如手提計算機、行動電話等)更需要小型化、輕量化的電源。因此,對開關電源提出了小型輕量要求,包括磁性元件和電容的體積重量也要小。此外,還要求開關電源效率要更高,性能更好,可靠性更高等。這一切高新要求便促進了開關電源的不斷發展和進步。

1 開關電源的三個重要發展階段
40多年來,開關電源經歷了三個重要發展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功率半導體器件從雙極型器件(BPT、SCR、GT0)發展為MOS型器件(功率MOS-FET、IGBT、IGCT等),使電力電子系統有可能實現高頻化,並大幅度降低導通損耗,電路也更為簡單。
第二個階段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高頻化和軟開關技術的研究開發,使功率變換器性能更好、重量更輕、尺寸更小。高頻化和軟開關技術是過去20年國際電力電子界研究的熱點之一。
第三個階段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集成電力電子系統和集成電力電子模塊(IPEM)技術開始發展,它是當今國際電力電子界亟待解決的新問題之一。

2 開關電源技術的亮點
2.1 功率半導體器件性能
1998年,Infineon公司推出冷MOS管,它採用「超級結」(Super-Junction)結構,故又稱超結功率MOSFET。工作電壓600~800V,通態電阻幾乎降低了一個數量級,仍保持開關速度快的特點,是一種有發展前途的高頻功率半導體器件。
IGBT剛出現時,電壓、電流額定值只有600V、25A。很長一段時間內,耐壓水平限於1200~1700V,經過長時間的探索研究和改進,現在IGBT的電壓、電流額定值已分別達到3300V/1200A和4500V/1800A,高壓IGBT單片耐壓已達到6500V,一般IGBT的工作頻率上限為20~40kHz,基於穿通(PT)型結構應用新技術製造的IGBT,可工作於150kHz(硬開關)和300kHz(軟開關)。
IGBT的技術進展實際上是通態壓降,快速開關和高耐壓能力三者的折中。隨著工藝和結構形式的不同,IGBT在20年的發展進程中,有以下幾種類型:穿通(PT)型、非穿通(NPT)型、軟穿通(SPT)型、溝漕型和電場截止(FS)型。
碳化硅(SiC)是功率半導體器件晶片的理想材料,其優點是禁帶寬、工作溫度高(可達600℃)、熱穩定性好、通態電阻小、導熱性能好、漏電流極小、PN結耐壓高等,有利於製造出耐高溫的高頻大功率半導體器件。
可以預見,碳化硅將是21世紀最可能成功應用的新型功率半導體器件材料。
2.2 開關電源功率密度
提高開關電源的功率密度,使之小型化、輕量化,是人們不斷追求的目標。這對攜帶型電子設備(如行動電話,數字相機等)尤為重要。使開關電源小型化的具體辦法有以下幾種。
一是高頻化。為了實現電源高功率密度,必須提高PWM變換器的工作頻率、從而減小電路中儲能元件的體積重量。
二是應用壓電變壓器。應用壓電變壓器可使高頻功率變換器實現輕、小、薄和高功率密度。壓電變壓器利用壓電陶瓷材料特有的「電壓-振動」變換和「振動-電壓」變換的性質傳送能量,其等效電路如同一個串並聯諧振電路,是功率變換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
三是採用新型電容器。為了減小電力電子設備的體積和重量,須設法改進電容器的性能,提高能量密度,並研究開發適合於電力電子及電源系統用的新型電容器,要求電容量大、等效串聯電阻(ESR)小、體積小等。
2.3 高頻磁性元件
電源系統中應用大量磁元件,高頻磁元件的材料、結構和性能都不同於工頻磁元件,有許多問題需要研究。對高頻磁元件所用的磁性材料,要求其損耗小、散熱性能好、磁性能優越。適用於兆赫級頻率的磁性材料為人們所關注,納米結晶軟磁材料也已開發應用。
2.4 軟開關技術
高頻化以後,為了提高開關電源的效率,必須開發和應用軟開關技術。它是過去幾十年國際電源界的一個研究熱點。
PWM開關電源按硬開關模式工作(開/關過程中電壓下降/上升和電流上升/下降波形有交疊),因而開關損耗大。高頻化雖可以縮小體積重量,但開關損耗卻更大了。為此,必須研究開關電壓/電流波形不交疊的技術,即所謂零電壓開關(ZVS)/零電流開關(ZCS)技術,或稱軟開關技術,小功率軟開關電源效率可提高到800%~85%。上世紀70年代諧振開關電源奠定了軟開關技術的基礎。隨後新的軟開關技術不斷涌現,如准諧振(上世紀80年代中)全橋移相ZVS-PWM,恆頻ZVS-PWM/ZCS-PWM(上世紀80年代末)ZVS-PWM有源嵌位;ZVT-PWM/ZCT-PWM(上世紀90年代初)全橋移相ZV-ZCS-PWM(上世紀90年代中)等。我國已將最新軟開關技術應用於6kW通信電源中,效率達93%。
2.5 同步整流技術
對於低電壓、大電流輸出的軟開關變換器,進一步提高其效率的措施是設法降低開關的通態損耗。例如同步整流(SR)技術,即以功率MOS管反接作為整流用開關二極體,代替蕭特基二極體(SBD),可降低管壓降,從而提高電路效率。
2.6 功率因數校正(PFC)變換器
由於AC/DC變換電路的輸入端有整流器件和濾波電容,在正弦電壓輸入時,單相整流電源供電的電子設備,電網側(交流輸入端)功率因數僅為0.6-0.65。採用功率因數校正(PFC)變換器,網側功率因數可提高到0.95~0.99,輸入電流THD<10%。既治理了對電網的諧波污染,又提高了電源的整體效率。這一技術稱為有源功率因數校正(APFC),單相APFC國內外開發較早,技術已較成熟;三相APFC的拓撲類型和控制策略雖然已經有很多種,但還有待繼續研究發展。
一般高功率因數AC/DC開關電源,由兩級拓撲組成,對於小功率AC/DC開關電源來說,採用兩級拓撲結構總體效率低、成本高。如果對輸入端功率因數要求不特別高時,將PFC變換器和後級DC/DC變換器組合成一個拓撲,構成單級高功率因數AC/DC開關電源,只用一個主開關管,可使功率因數校正到0.8以上,並使輸出直流電壓可調,這種拓撲結構稱為單管單級PFC變換器。
2.7 全數字化控制
電源的控制已經由模擬控制,模數混合控制,進入到全數字控制階段。全數字控制是發展趨勢,已經在許多功率變換設備中得到應用。

全數字控制的優點是數字信號與混合模數信號相比可以標定更小的量,晶元價格也更低廉;對電流檢測誤差可以進行精確的數字校正,電壓檢測也更精確;可以實現快速,靈活的控制設計。
近兩年來,高性能全數字控制晶元已經開發,費用也已降到比較合理的水平,歐美已有多家公司開發並製造出開關變換器的數字控制晶元及軟體
2.8 電磁兼容性
高頻開關電源的電磁兼容(EMC)問題有其特殊性。功率半導體器件在開關過程中所產生的di/dt和dv/dt,將引起強大的傳導電磁干擾和諧波干擾,以及強電磁場(通常是近場)輻射。不但嚴重污染周圍電磁環境,對附近的電氣設備造成電磁干擾,還可能危及附近操作人員的安全。同時,電力電子電路(如開關變換器)內部的控制電路也必須能承受開關動作產生的EMI及應用現場電磁雜訊的干擾。上述特殊性,再加上EMI測量上的具體困難,在電力電子的電磁兼容領域里,存在著許多交叉學科的前沿課題有待人們研究。國內外許多大學均開展了電力電子電路的電磁干擾和電磁兼容性問題的研究,並取得了不少可喜成果。
2.9 設計和測試技術
建模、模擬和CAD是一種新的設計研究工具。為了模擬電源系統,首先要建立模擬模型,包括電力電子器件、變換器電路、數字和模擬控制電路以及磁元件和磁場分布模型等,還要考慮開關管的熱模型、可靠性模型和EMC模型。各種模型差別很大,建模的發展方向是數字一模擬混合建模、混合層次建模以及將各種模型組成一個統一的多層次模型等。
電源系統的CAD,包括主電路和控制電路設計、器件選擇、參數最優化、磁設計、熱設計、EMI設計和印製電路板設計、可靠性預估、計算機輔助綜合和優化設計等。用基於模擬的專家系統進行電源系統的CAD,可使所設計的系統性能最優,減少設計製造費用,並能做可製造性分析,是21世紀模擬和CAD技術的發展方向之一。此外,電源系統的熱測試、EMI測試、可靠性測試等技術的開發、研究與應用也是應大力發展的。
2.10 系統集成技術
電源設備的製造特點是非標准件多、勞動強度大、設計周期長、成本高、可靠性低等,而用戶要求製造廠生產的電源產品更加實用、可靠性更高、更輕小、成本更低。這些情況使電源製造廠家承受巨大壓力,迫切需要開展集成電源模塊的研究開發,使電源產品的標准化、模塊化、可製造性、規模生產、降低成本等目標得以實現。
實際上,在電源集成技術的發展進程中,已經經歷了電力半導體器件模塊化,功率與控制電路的集成化,集成無源元件(包括磁集成技術)等發展階段。近年來的發展方向是將小功率電源系統集成在一個晶元上,可以使電源產品更為緊湊,體積更小,也減小了引線長度,從而減小了寄生參數。在此基礎上,可以實現一體化,所有元器件連同控制保護集成在一個模塊中。
上世紀90年代,隨著大規模分布電源系統的發展,一體化的設計觀念被推廣到更大容量、更高電壓的電源系統集成,提高了集成度,出現了集成電力電子模塊(IPEM)。IPEM將功率器件與電路、控制以及檢測、執行等單元集成封裝,得到標準的,可製造的模塊,既可用於標准設計,也可用於專用、特殊設計。優點是可快速高效為用戶提供產品,顯著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

3 結語
以上簡要回顧了開關電源發展的歷程和技術亮點,相信未來開關電源的理論與技術發展將會有更輝煌的成就

E. 輸入220V輸出24V開關穩壓電源設計

去淘寶網上,有賣現成的這種開關電源,裡面有的有電路圖,COPY,OK?

F. 開關穩壓電源,電路分析與設計

開關電源是利用現代電子技術,控制開關管開通和關斷的時間比率,維持穩定輸出內電壓的一種電源,容開關電源一般由脈沖寬度調制(PWM)控制IC和MOSFET構成。開關電源和線性電源相比,二者的成本都隨著輸出功率的增加而增長,但二者增長速率各異。線性電源成本在某一輸出功率點上,反而高於開關電源,這一點稱為成本反轉點。隨著電力電子技術的發展和創新,使得開關電源技術也在不斷地創新,這一成本反轉點日益向低輸出電力端移動,這為開關電源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G. 設計開關穩壓電源電路圖要求輸出30-36V可調

用CS5171或CS5173。實用電路圖如下(調節R2和R3的比例就可以調節輸出電壓)——

H. 請問有沒有電源技術(開關穩壓電源原理設計及實用電路 )的網路課程以及相關的課件資料

《電路基礎》高等教育出版社
這本書非常基礎,再看模擬電子,數字電子,最後單片機,如果學好的話,你就是高手了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