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logo
⑴ 北京大學校徽含義是什麼
北京大學標志設計以人為本,對人的價值、尊嚴、個性與創造精神進行肯定與張揚的表現。校徽的象徵意義在於,北大當肩負開啟民智的重大使命。
標志說明:魯迅設計的北大校徽造型是中國傳統的瓦當形象,簡潔的輪廓給人現代的感覺。「北大」兩個篆字上下排列,上部的「北」字是背對背側立的兩個人像,下部的「大」字是一個正面站立的人像,有如一人背負二人,構成了「三人成眾」的意象。
魯迅用「北大」兩個字做成了一具形象的脊樑骨,藉此希望北京大學畢業生成為國家民主與進步的脊樑。
(1)北京大學logo擴展閱讀:
1916年12月起,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學校長,次年蔡即請魯迅為之設計校徽。魯迅於8月7日將設計完竣的校徽。
2007年,北京大學成立了北京大學標識管理辦公室,對學校形象標識的使用進行規范管理,將「北京大學」、「北大」、「燕園」、「未名」、「PKU」以及北大標志等注冊為商標。
並對外聲明「任何機構或個人未經北京大學的授權許可,不得在任何商品、場合以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字樣和標志,否則即構成侵權行為,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北京大學校徽⑵ 北大的校徽是誰設計的
北京大學校徽由魯迅先生於1917年8月設計完成。 「北大」兩個篆字的上下排列,其中「北字」內構成背對背容的兩個側立的人像,而「大字」構成了一個正面站立的人像。校徽突出的理念在於,要「以人為本」;校徽的象徵意義在於,北大當肩負開啟民智的重大使命。 北京大學在2007年修改了標志,在魯迅先生設計校徽圖案的基礎上,進一步豐富和發展,標志形似瓦當,兼有篆刻風韻,具有鮮明的中華傳統文化特色。2007年6月13日,北京大學正式發布《北京大學視覺形象識別系統管理手冊》,並推出修改後的北大校徽標識。修改後的北大標志是在魯迅先生設計的校徽圖案基礎上豐富和發展而來。北大確定了特定色值的紅色為標准色(CMYK色值為C0M100Y100K45) ,並將其命名為「北大紅」。] 大學,因大師而大,更因大學生而大。也有人說,上面的是學生,下面的是老師,教師就是要甘為人梯;學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是要青出於藍勝於藍。北大的許智宏校長說,真正的「大」學,學術之大,責任之大,精神之大,盡在其中。許多畢業了多年的北大學生回想起來,都不約而同地提到,北大給學子們最寶貴的是「自由獨立,兼容並蓄」的精神。
⑶ 北京大學校園內的標志景點是什麼
1、未名湖
未名湖,是北京大學校園內最大的人工湖,位於校園中北部。形狀呈U形。湖南部有翻尾石魚雕塑,中央有湖心島,由橋與北岸相通。湖心島的南端有一個石舫。湖南岸上有鍾亭、臨湖軒、花神廟和埃德加·斯諾墓,東岸有博雅塔。是北京大學的標志景觀之一。
2、博雅塔
建築,北大以一塔湖圖聞名,其中的塔指的就是位於北京大學未名湖旁的博雅塔。燕園建築精髓「一塔湖圖」之「塔」——博雅塔,是使用功能、藝術造型、環境協調三方面高度統一的建築傑作。它在未名湖中的倩影深印在北大莘莘學子的心中。
博雅塔位於未名湖東南的小丘上,是仿造通州燃燈佛舍利塔、取遼代密檐磚塔樣式建造的。它原是校園供水水塔,其獨具匠心的設計構思,乃燕園構建的神來之筆。
3、勺園
勺園是明朝著名書畫家米萬鍾(1570-1631)於明萬曆年間所建,是「米氏三園」中最為有名的一個。明朝詩人多有詩詞歌詠。清初在勺園故地建弘雅園,康熙曾為之題寫匾額。乾隆時,英特使馬嘎爾尼朝見清帝時曾駐此。
後為鄭親王府,嘉慶時改名為集賢院,清帝在圓明園臨朝時,此處是大臣們入值退食之所。1860年,集賢院和圓明園一起為英法帝國主義焚毀。
(3)北京大學logo擴展閱讀:
未名湖以前靠萬泉河供水,未名湖一帶在清朝屬於淑春園的一部分,乾隆將該園賜給他的寵臣和珅。在此大肆營建,一共建造樓台64座、游廊亭閣357間、房宇上千,極盡奢侈。和珅後來被查抄之後,淑春園又幾易其主。
在清朝是圓明園附屬的和珅花園淑春園中人工湖。石舫按照頤和園的石舫修建,但後來上部結構被焚毀,今僅存石質基座。
20世紀20年代成為燕京大學的一部分,校方請設計師亨利·墨菲規劃校園布局,該湖由錢穆命名為未名湖。
1952年,燕京大學被行政撤銷,北京大學從市中心遷至燕京大學舊址。從此,未名湖成為北京大學校園的一部分。
2001年,「未名湖燕園建築」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後,學生將未名湖、博雅塔、圖書館叫作「一塔湖圖」。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未名湖
網路-博雅塔
網路-勺園
⑷ 誰知道北京大學的LOGO是什麼字體
北京大學的LOGO是小篆字體。
LOGO圖片:
北京大學校徽由魯迅先生於1917年8月設計完成。 「北大」兩個篆字的上下排列,其中「北字」構成背對背的兩個側立的人像,而「大字」構成了一個正面站立的人像。校徽突出的理念在於,要「以人為本」;校徽的象徵意義在於,北大當肩負開啟民智的重大使命。
⑸ 請問誰有或者哪可以下載,北京大學的logo和北京大學那幾個字(矢量的)
北京大學的網頁上應該可以找到啊 http://www.pku.e.cn/(北京大學首頁)
⑹ 北大校徽的設計者是誰
本報北京消息北京大學統一標志(下圖)日前推出,這標志著北大歷內史上第一次系統化、容規范化地確立了學校標志系統。北大即將聯合城管、工商集中治理標志侵權行為,侵權者可能會面臨法律訴訟。
北京大學標志是在魯迅先生設計的校徽圖案基礎上豐富和發展而來的。標志形似瓦當,兼有篆刻風韻,具有鮮明的中華傳統文化特色。標志中間部分用陰文,體現了兼容並蓄、飽滿深厚的內涵;外圈簡潔明了,展現了廣博開放、常為新的姿態。同時,北大確定了特定色值的紅為標准色,並將其命名為「北大紅
⑺ 北大標志什麼含義
北京大學校徽北京大學的校徽由魯迅先生於1917年8月設計完成。「北大」兩個篆字的上下排列,其中「北字」構成背對背的兩個側立的人像,而「大字」構成了一個正面站立的人像。含義 校徽突出一個辦學理念,即大學要「以人為本」。大學,因大師而大,更因大學生而大。也有人說,上面的是學生,下面的是老師,教師就是要甘為人梯;學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是要青出於藍勝於藍。北大的許智宏校長說,真正的「大」學,學術之大,責任之大,精神之大,盡在其中。許多畢業了多年的北大學生回想起來,都不約而同地提到,北大給學子們最寶貴的是「自由獨立,兼容並蓄」的精神。歷史 1916年12月起,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學校長,次年蔡即請魯迅為之設計校徽。魯迅於8月7日將設計完竣的校徽圖樣寄交蔡元培,後即被採用。後又曾長期棄用,80年代始重新使用,現使用的北大校徽系以此為基礎修改而成。 解說 魯迅設計的北大校徽魯迅設計的這枚北大校徽,其圖案以篆體的「北大」二字構成一個圓形,便於製作圓形的徽章。巧妙的是:下面的「大」字像一個人,上面的「北」字又像兩個人,這樣就構成了「三人成眾」的意象。又有如一人而背負二人之象,給人以「北大人肩負重任」的想像。此校徽也突出了北大的辦學理念「以人為本」。在藝術處理上,這枚徽章構圖簡潔大氣,線條流暢規整,蘊涵豐富。用設計對象的文字構成圖案,是徽標設計的常用手法,但高明的設計者用文字構成能夠表現徽標內涵的圖案。魯迅這枚校徽的設計,就達到了這一境界。 魯迅設計的北大校徽造型是中國傳統的瓦當形象,簡潔的輪廓給人現代的感覺。「北大」兩個篆字上下排列,上部的「北」字是背對背側立的兩個人像,下部的「大」字是一個正面站立的人像,有如一人背負二人,構成了「三人成眾」的意象,給人以「北大人肩負著開啟民智的重任」的想像。徽章用中國印章的格式構圖,筆鋒圓潤,筆畫安排均勻合理,排列整齊統一,線條流暢規整,整個造型結構緊湊、明快有力、蘊涵豐富、簡潔大氣,透出濃厚的書卷氣和文人風格。同時,「北大」二字還有「脊樑」的象徵意義。魯迅用「北大」兩個字做成了一具形象的脊樑骨,藉此希望北京大學畢業生成為國家民主與進步的脊樑。 魯迅設計的北大校徽被劉半農戲稱作「哭臉校徽」,但魯迅將校徽圖樣寄交蔡元培後即被北大採用,一直延續到1949年,後又因歷史原因長期棄用,上世紀80年代又重新使用。 2007年6月13日,北京大學發布《視覺形象識別系統管理手冊》,正式推出修改後的北大校徽標識。修改後的北大標志是在魯迅先生設計的校徽圖案基礎上豐富和發展而來。北大確定了特定色值的紅色為標准色,並將其命名為「北大紅」。
⑻ 求問北京大學的LOGO是什麼字體,能不能發給我一個,謝謝謝謝!
這個是做出來的 你去千圖網 下載矢量的 免費的 採納謝謝
http://www.58pic.com/psd/12405395.html
⑼ 北京大學有什麼標志性的建築
北京大學復紅樓是北京大制學的標志性建築。
北京大學紅樓原為北京大學第一院。整座建築通體用紅磚砌築,紅瓦鋪頂,故名「紅樓」。1919年五四運動中,紅樓和它北面的操場是反帝愛國運動的策源地。
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其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6年9月,北京大學紅樓入選「首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
(9)北京大學logo擴展閱讀
北大紅樓與中國新文化運動:
1919年5月4日,北大學生從此處出發到天安門舉行了聲勢浩大的示威遊行,「五四運動」由此蔓延到全國各大城市;1918年到1920年,開國領袖曾經在紅樓內的北京大學圖書館工作;1920年,魯迅先生到北京大學任教,並在紅樓授課達6年之久!
參考資料
網路-北大紅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