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管設計
⑴ 雨水管道設計與污水管道設計相比,有哪些不同的一般規定
雨水管道為滿流,污水管道為非滿流,需考慮充滿度。
規范中規定的最小流速,檢查井最小間距都不同。
⑵ 在市政雨水管道設計中
這里沒有匯水時間的說法,倒是有個管道直徑變化的情況。請補充你的問題再探討。
⑶ 雨水口的設計要求,間距等怎麼確定多大面積一個雨水口啊
《屋面工程技術規范》要求,水落管直徑不應小於,其最大匯水面積宜小於200平米。一般經驗水落管間距是12—18米 。
水落管直徑不應小於100mm,其最大匯水面積宜小於200平米是《屋面工程技術規范》中的4.2.12條的條文解釋,是建議性質的。
《室外排水設計規范》第4.7.2條 規定,雨水口間距以為25—50米,連接管串聯雨水口個數不宜超過3個。雨水管連接長度不宜超過25米。
中國地域很大,降雨量差別也很大,相同的建築屋面實際計算出來的雨水管數量也不同,設計者可結合當地的降雨量控制。
拓展資料:
雨水口的構造包括進水箅、井筒和連接管三部分。
雨水口的進水箅可用鑄鐵或鋼鐵混凝土、石料製成。
採用鋼筋混凝土或石料進水箅可節約鋼材,但其進水能力遠不如鑄鐵進水箅,有些城市為加強鋼鐵混凝土或石料進水箅的進水能力,把雨水口處的邊溝底下降數厘米,但給交通造成不便,甚至可能引起交通事故。
進水箅條的方向與進水能力也有很大關系,箅條與水流方向平行比垂直的進水效果好,因此有些地方將進水箅設計成縱橫交錯的形式,以便排泄路面上從不同方向流來的雨水。
雨水口的井筒可用磚砌或用鋼筋混凝土預制,也可採用頂制的混凝土管。雨水口宜設污染物截流設施,目的是減少由地表徑流產生的非溶解性污染物進入受納水體。
合流制系統中的雨水口,為避免出現由污水產生的臭氣外溢的現象,應採取設置水封或投加葯劑等措施,防止臭氣外溢。
因此雨水口的深度一般不宜大於1m,並根據需要設置沉泥槽。遇特殊情況需要淺埋時,應採取加固措施。在有凍脹影響的地區,雨水口的深度可根據當地經驗確定。
雨水口的底部可根據需要做成有沉泥井或無沉泥井的形式,圖2所示為有沉泥井的雨水口,它可截流雨水所挾帶的砂礫,免使它們進入管道造成淤積。
但沉泥井往往積水,孳生蚊蠅,散發臭氣,影響環境衛生,因此需要經常清除,增加了養護工作量。
因此,雨水口宜設污物截流設施。通常僅在路面較差、地面上積穢很多的街道或菜市場等地方,才考慮設置有沉泥井的雨水口。
參考資料:網路-雨水口構造
⑷ 雨水排水管道的設計步驟是
1.先收集氣象資料
2.計算
3.制圖
就是這樣的了
⑸ 雨水管渠系統的設計步驟有哪些
1.劃分排水流域,管道定線;
2.劃分設計管段;
3.劃分、計算各設計管段的匯水面積;
4.確定各排水流回域的平均徑答流系數ψ;
5.確定設計重現期P,地面集水時間t1及起點埋深;
6.根據當地暴雨強度公式,計算單位面積徑流量q0,(根據需要,可繪制q0-t2曲線圖;
7.列表進行雨水干管及支管的水力計算;
8.繪制管道系統平面圖和縱剖面圖。
⑹ 屋頂雨水管怎麼布置
屋頂雨水管布置方法是:
1、用電錘或沖擊鑽成孔後,清理孔中雜物,並用氣囊或打氣專筒吹孔,工地上可屬以用廢棄的塑料礦泉水瓶,簡單實用。
2、在孔內注入耐候硅酸防水密封膠。深度為1/3孔深。
3、在管卡背面加自製橡膠圈或橡膠墊,生產廠家配套的管卡橡膠墊圈更好,安裝管卡時要將橡膠圈或橡膠墊壓緊。
4、釘入管卡,確保管卡安裝牢固,將溢出牆面的多餘密封膠颳去。
5、在水落管拼接對對接頭縫加註密封膠處理。
(6)雨水管設計擴展閱讀:
水落管屋面是有組織排水屋面,是指屋面涌水首先收集到檐溝,然後經水落管排到地面。水落管是一般民用建築屋面排除雨雪水常用的方式。它由格柵排水口、雨水斗和水落管等部分組成,排水引至地面或接入雨水管。
按照常規作法,水落管大多用0.45~0.75mm厚的鍍鋅鐵皮製作。安裝時用卡子固定,下排水口距散水的高度應不大於200mm。這種作法弊病較多,使用效果也不夠理想,特別是底部水落管懸空,容易損壞,用卡子連接也不牢固,不僅影響正常使用,也影響建築物的外觀。
⑺ 請問高層建築的排雨水管是怎麼設計的,怎麼從外面看不到排雨水管呢
直接在屋面板上留落水口,引至樓內雨水管中。
⑻ 建築給排水雨水設計
有組織排水,就是屋面找坡,均勻布置落水管;屋頂和陽台最好分開布置,陽台將來可能封閉做洗衣機;可以,能少布置地漏盡量少布置,美觀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