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時尚設計
㈠ 北歐為什麼能造就那麼多快時尚品牌
文 Gioia
上一回我寫Daniel Wellington創始人故事的時候,突然驚覺到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事實:我們的生活,正在不知不覺間、慢慢地被北歐的時尚品牌所充滿。
你想想看,肯定去H&M買過衣服吧,就算你現在已經看不上H&M,估計也買過他們家旗下的品牌,比如COS、&other Stories、Monki??這些品牌跟H&M一樣,都來自瑞典。
再早一些(也就是咱們都更年輕一點的時候),肯定都買過Vero Moda或者ONLY,就算沒買過,也一定逛過這兩家店。相對應,男士們也肯定逛過Jack&Jones,這三個品牌的母公司叫做Bestseller,是一個來自丹麥的服裝集團。
然後就是最近夯得不行的兩個配飾品牌,一個是上回我們剛剛介紹過的平價手錶品牌Daniel Wellington,你要是記性不壞的話,一定還記得創始人是個瑞典人,也就說DW這個品牌是個瑞典牌子。
還有一個是在中國市場里增長速度驚人――三季度銷售增長了62%,二季度增長了91%的平價珠寶品牌Pandora,這家被形容為「快時尚珠寶」的牌子也來自於丹麥。
看看,不管是正當紅的快時尚品牌,還是不再站在潮流尖端、已經進入成熟發展階段的快時尚品牌,有這么多都來自於地理位置離我們相對較遠、情感聯系又很緊密的北歐,這讓我很想探索一番,為什麼?為什麼是北歐這個,你提起來怎麼也不會想到「時尚」這個詞的地方,倒開始全面侵佔現代人的時尚生活了?
我想了大概那麼幾個原因:
1.北歐向來很鼓勵創新
如果你看Bloomberg公布的2017年全球經濟創新指數,北歐國家瑞典居第2名,同是北歐國家的芬蘭、丹麥分別位列第5名和第8名,都很厲害。
什麼激發了這些北歐國家,北歐人的創新呢?我覺得,大概有兩條吧:一方面,北歐國家的高稅收造就了高福利,這讓北歐人沒有什麼後顧之憂,可以全力投入到創新中。反正就算創業失敗了,退休之後一樣衣食無憂(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低稅收低福利的地區,創新不怎麼發達,比如香港)。
另一方面,還是因為高稅收:北歐國家對於成熟企業賦重稅,但是對於初創公司,卻給了稅收方面的大量優惠。這不但鼓勵很多年輕人創業,同時也會讓成熟企業樂於孵化創新公司。
所以,不管是在IT界,還是時尚行業,北歐新品牌都不斷出現。
2.北歐本身有很成熟的消費市場
大家都知道的,北歐的貧富差距很小。我記得上一次去芬蘭坐計程車,聽當地人說起,每位計程車司機每月的收入都一樣??嗯??不僅是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小,更重要的是,北歐國家工資水平很高。
根據公開資料,瑞典人口大概是970萬,而人均月薪在3000歐元(也就是25000元人民幣)左右;今年,芬蘭甚至向每位公民發放每個月560歐元的「全民基本收入」,還可能會在未來提升到每個月800歐元,確保大家的基本生活。
不要小看了這一點,說一句也許不那麼確切的話,「品味有時候就是靠錢堆出來的」,買得越多,也就懂得越多。北歐人有資本買買買,也就很懂得品鑒,說他們是成熟消費者恐怕沒有人會反對。
而北歐的快時尚品牌,一推出的時候,直接面對的就是這么一群有錢、成熟、挑剔的消費者。在得到他們的驗證和肯定之後,這些品牌才走向國際市場,從成熟市場往不成熟市場發展,對時尚品牌來說,向來成功的幾率會比較高。
3.北歐設計從來都崇尚平民化
這一點,說起來大家應該都很熟悉了。如果讓你形容北歐設計都有哪些特徵,你會想到什麼?沒錯,公認的北歐設計,代表著「風格簡潔「、「注重功能性」、「價格親民」。
我們一個個來說,先說風格簡潔這一點。「北歐設計」作為一個名詞,最早出現在1951年的倫敦Heal』s傢具展舉辦的「北歐生活設計展」。
北歐包括丹麥、瑞典、挪威、芬蘭、冰島這幾個國家。而北歐設計――就像你所知道的那樣――被認為是兼顧功能性和美觀的:設計比較簡約、注重功能、當然還有民主做派。
下面我們來看看,北歐設計風格的這幾個特徵是怎麼形成的?這還要從維京人說起,北歐和外界有著天然的地理隔斷,所以從維京時期開始,維京人就在做些手藝活兒,在手工藝以及其他文化傳統上,都給現代北歐設計奠定了一個挺扎實的基礎。
從一開始,北歐人就喜歡從自然中取材――在斯堪維尼亞地區,森林、湖泊資源都很豐富,他們的生活方式和自然融為一體。他們的設計就像是周圍自然的復刻:清新、簡單,對形式和裝飾都很克制。
而這樣的設計理念,也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自我完善和發展。當一戰結束的時候,社會的物資短缺引發了當時整個設計界的顧念轉變,大家開始關注設計上的實用性,而非藝術性,這也是為什麼包豪斯風格會在當時盛行一時的原因。
北歐設計也就是在包豪斯風氣的帶動下,慢慢形成了「很具有功能性」的特徵,但是在德國式的機械美學基礎上,北歐人還是喜歡取材於自然,用木材、皮革代替冰冷的剛才和玻璃,為單純的、冷冰冰的功能器械披上了柔化的色彩。
最後再說說平民性這一點,正因為北歐社會整體貧富差距不大,所以「奢侈品」這樣東西的存在就好像顯得有點多餘――奢侈品從來都是為了彰顯富裕階層的身份階層而存在的。北歐設計就是要實現全面民主化,你看H&M、IKEA都是如此。
這一點也特別重要,因為我們所熟悉的「快時尚」,最重要的特徵之一便是「便宜」,把原本高高在上、只有富人階級才能享受到的時尚帶到大眾中來,讓普通人也能追上每一季的潮流――這就是「快時尚」的特徵。在北歐,設計從來都崇尚人人都能消費得起,所以也成為培育「快時尚」再好不過的土壤。
4.北歐設計也沒什麼歷史包袱
這一點,其實我是相對於南歐設計來說的。因為我曾經有過疑問,照理說,法國、義大利這樣的南歐國家,素來以盛產時尚品牌著稱,你能想到的大部分奢侈品牌――GUCCI、CHANEL、LV、PRADA,都出自這兩個國家,但是為什麼如今盛行一時的快時尚,就沒有誕生在這倆國家呢?
其中一個原因就在於,因為傳統時尚行業興盛,更成為一種羈絆了吧。我都能想像得到,要是哪個有才情的年輕設計師,或者是哪個想要發達的企業家,想實踐「將時尚平民化」,甚至不惜「抄襲」大牌的創業想法,一定會遭到法意時尚圈的排擠:這哪是什麼真正的時尚?這簡直就是一種對傳統時尚背叛的卑鄙想法。
所以你看,世界上最大的兩家快時尚公司,ZARA誕生在西班牙,H&M誕生在瑞典,全都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時尚國度「。沒有歷史羈絆,才可以創新,這在哪個領域都是如此,時尚圈當然不例外。
5.很少陷於什麼紛爭,
文化和設計有利於傳播到全球
千萬不要小看了最後這一點,任何文化和設計想要傳播,都必須阻力越小越好。
北歐這幾個國家,在近百年來沒有受到太大的戰爭創傷和損失,基本上擁有長期而穩定的發展。而且,這些國家也很少在國際爭端中發聲,跟別的國家也很少有政治摩擦,這些因素讓北歐文化去往別國傳播的時候,幾乎遇不到什麼阻力,大家都能友好接受來自這些國家的文化傳播。你也可以這么理解,大概這也是在地緣政治事件很頻繁的今天,北歐設計可以通行天下的原因吧。
Gioia
游學義大利米蘭、旅居香港
資深媒體人
國際時尚與零售深度觀察家
㈡ 請問快時尚品牌UR與ZARA有什麼共同點和不同點呢
快時尚品牌UR與ZARA共同點:
都是快時尚品牌 、但說服裝這塊。都定位於時尚年輕白領層消費20~40 歲。
他們的銷售宗旨都是「快速、少量、多款」 ,其背後的「快銷供應鏈」一般的品牌銷售是難以達到的。每天一次的快速反應會議,庫存問題是重點。
從原材料采購-設計開發-生產-質量監控-物流-店面銷售-銷售統計-後續數據分析,都將以模塊的形式存在,在這些模塊之間,一套標准化的流程貫穿其中,從而保證整個「快銷供應鏈」持續轉動。
店面設計:UR與ZARA共同點就是櫥窗都以墨綠色為主調。室內裝潢都是暖色系。
快時尚品牌UR與ZARA不同點:
1、風格不同:
UR全稱是URBAN RENEWAL。風格是屬於英倫偏時尚型。
西班牙zara品牌所屬Inditex集團旗下的姐妹品牌,Beishka,Pull&Bea,Stradivarious等等,跟她風格類似。
2、定位不同:
UR的產品由國際二十多個品牌的設計師提供樣板,同時在全球多個國家設有專業買手配合,采選最新、最適合中國市場的服裝、配件、飾品等。在亞太方面,擁有香港和國內的服裝設計師對產品進行系列整合,實現了每周兩次更新貨品50-100款的高難度運作,在服裝界創造了奇跡!
ZARA是簡潔大方,定位在OL類型,中低價位的衣服,這種服飾風格其實是一種以爆款跑量性質做業績的店鋪風格。店鋪面積大,裝修到位,產品價格低廉,店鋪營運為無導購式賣場,庫存管理非常到位,款式跟隨潮流,這些都是ZARA的特色。
總體說UR的設計風格有點野性比ZARA的時尚的。他只是宣傳做的比較少。中國門店沒ZARA多,但品牌絕對能跟UR相媲美。甚至更高一等。
㈢ 在設計高明度高色彩的快時尚商品色彩還會加入哪些色彩進行搭配
肯定是黑色或白色,這樣才跟能夠凸現高明度色彩。
㈣ 旃韻快時尚禪茶在店面設計上有哪些特色呢
栴韻快時尚禪茶以禪茶文化為設計理念,通過建築裝修設計、環境心理影響等,讓廣大消費者能夠在舒適的環境下品飲我們的產品。因此,栴韻快時尚禪茶在空間設計上主要突出禪文化核心特色,以禪茶文化為背景,古典、藝術、自然為裝飾風格,打造獨特、平民化的快時尚禪茶吧,給快節奏下生活忙碌的人一個愜意的休閑環境。店面空間面積在30-50平米。
㈤ 韓國快時尚設計師品牌鄰童優品可以加盟嗎
可以的,搜官網了解有聯系方式的
㈥ 國內有哪些做的好的原創設計師女裝品牌啊
我知道有一個牌子叫proseda,真絲材質的,圖案跟配色也很不錯,其它的寶石蝶什麼的也還可以。
㈦ 什麼是快時尚
快時尚是時尚服飾企業對秀場的時尚設計快速反應,並製成緊貼最新時裝潮迴流的產品,以低廉的價格答流入賣場,主攻主流消費者的一種銷售模式。
傳統服裝品牌從T台上發布會,延續出產品,到各專賣店、專櫃上貨,一般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更高檔品牌甚至需要半年。
根據「快時尚」的概念,企業能在極短的時間內將產品概念轉化成為消費品,最初這個過程需要約50天,如今,最快的企業在20日之內便可做到。
目前為止,在「快時尚」上最具代表性的品牌主要有國外的ZARA、H&M、KM、優衣庫和國內的EMINU等企業,雖然這些品牌各有特點,但是經營操作過程卻非常相似。
(7)快時尚設計擴展閱讀:
「快時尚」最主要的幾個特點:
1、一流的形象、二流的產品、三流的價格。
2、快速,時尚、平民化。
3、多款少量。
4、縮短前導時間。
5、先進的物流及數據分析系統。
6、超高薪酬聘請奢侈品設計師/國際巨星加盟。
7、選址與奢侈為鄰,不惜工本。
㈧ 日本快時尚設計品牌,東西是日本的嗎
你說的是miniso 名創優品吧。
雖然號稱是「日本品牌」,名創優品整個店內只有小內部分牙膏、牙刷、容零食為日韓進口,其餘商品產地多為廣州。同時店內的許多產品,例如保濕噴霧,在外貌上和法國葯妝品牌「雅漾」的保濕噴霧相似度較高,部分產品上的日文翻譯出來也存在錯誤。
㈨ 快時尚抄襲奢侈品設計為什麼沒有版權問題
但至少2015年度UNIQLO和ZARA是盈利的,抄襲一直是快時尚標簽,同樣也是賣點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