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空間設計
㈠ 求在廣告設計中,同構 替換 正負形和矛盾空間的定義是什麼
看網站,有網路天下我有!
同構圖形內
http://ke..com/view/1257365.htm
矛盾空間容
http://ke..com/view/551970.htm
㈡ 設計的設計運用
形象是物體的外部特徵,是可見的。形象包括視覺元素的各部分,所有的概念元素如點、線、面在見於畫面時,也具有各自的形象。
平面設計中的基本形:在平面設計中,一組相同或相似的形象組成,其每一組成單位成為基本形,基本形是一個最小的單位,利用它根據一定的構成原則排列、組合、便可得到最好的構成效果。
組形:在構成中,由於基本的組合,產生了形與形之間的組合關系,這種關系主要有:
1.分離:形與形之間不接觸,有一定距離;
2.接觸:形與形之間邊緣正好相切;
3.復疊:形與形之間是復疊關系,由此產生上下前後左右的空間關系;
4.透疊:形與形之間透明性的相互交疊,但不產生上下前後的空間關系;
5.結合:形與形之間相互之間結合成為較大的新形狀;
6.減卻:形與形之間相互覆蓋,覆蓋的地方被剪掉;
7.差疊:形與形之間相互交疊,交疊的地方產生新的形;
8.重合:形與形之間相互重合,變為一體。 漸變是我常常聽說的一種效果,在自然界中能親身體驗到,在行駛的道路上我們會感到樹木由近到遠、由大到小的漸變。
漸變的類型:
1.形狀的漸變:一個基本形漸變到另一個基本形,基本形可以由完整的漸變到殘缺,也可以由簡單到復雜,由抽象漸變到具象;
2.方向的漸變:基本形可在平面上作有方向的漸變;
3.位置的漸變:基本形作位置漸變時需用骨架,因為基本形在作位置漸變時,超出骨架的部分會被切掉;
4.大小的漸變:基本形由大到小的漸變排列,會產生遠近深度及空間感;
5.色彩的漸變:在色彩中,色相、明度、純度都可以出漸變效果,並會產生有層次感的美感;
6.骨格的漸變:是指骨格有規律的變化,使基本形在形狀、大小、方向上進行變化。劃分骨格的線可以做水平、垂直、斜線、折線、曲線等個總骨格的漸變。漸變的骨格精心排列,會產生特殊的視覺效果,有時還會產生錯視和運動感。 重復的一般概念是指在同一設計中,相同的形象出現過兩次以上,重復是設計中比較常用的手法,以加強給人的印象,造成有規律的節奏感,使畫面統一。所謂相同,在重復的構成中主要是指形狀、顏色、大小等方面的相同。重復中的基本形:用來重復的形狀稱為基本形,每一基本形為一個單位,然後以重復的手法進行設計,基本形不宜復雜,以簡單為主。
重復的類型:
1.基本形的重復:在構成設計中使用同一個基本形構成的圖面叫基本形的重復,這種重復在日常生活中到處可見。例如:高樓上的一個個窗子;
2.骨格的重復:如果骨格每一單位的形狀和面積均完全相等,這就是一個重復的骨格,重復的骨格是規律的骨格的一種,最簡單的一種;
3.形狀的重復:形狀是最常用的重復元素,在整個構成中重復的形狀可在大小、色彩等方面有所變動;
4.大小重復:相似或相同的形狀,在大小上進行重復;
5.色彩重復:在色彩相同的條件下,形狀、大小可有所變動;
6.肌理的重復:在肌理相同的條件下、大小、色彩可有所變動;
7.方向的重復:形狀在構成中有著明顯一致的方向性。 近似指的是在形狀、大小、色彩、肌理等方面有著共同特徵,它表現了在統一中呈現生動變化的效果。近似的程度可大可小,如果近似的程度大就產生了重復感。近似程度小就會破壞統一。
近似的分類:
1.形狀的近似:兩個形象如果屬同一族類,它們的形狀均是近似的,如同人類的形象一樣;
2.骨格的近似:骨格可以不是重復而是近似的,也就是說骨格單位的形狀、大小有一定變化,是近似的。
注意:近似與漸變的區別,漸變的變化是規律性很強的,基本形排列非常嚴謹,而近似的變化規律性不強,基本和其它視覺要素的變化較大,也比較活潑。 骨格網決定了基本形在構圖中彼此的關系。有時,骨格也成為形象的一部分,骨格的不同變化會使整體構圖發生變化。
骨格分為:
1.規律性骨格:規律性骨格有精確嚴謹的骨格線,有規律的數字關系,基本形按照骨格排列,有強烈的秩序感。主要有重復、漸變、發射等骨格;
2.非規律性骨格:非規律性骨格一般沒有嚴謹的骨格線,構成方式比較自由;
3.作用性骨格:作用性骨格是使基本形彼此分成各自單位的界線,骨格給形象准確的空間,基本形在骨格單位內可自由改變位置、方向、正負,甚至越出骨格線;
4.非作用性骨格:非作用性骨格是概念性的,非作用性骨格線有助於基本形的排列組織,但不會影響它們的形狀,也不會將空間分割為相對獨立的骨格單位;
5.重復性骨格:是指骨格線分割的空間單位在形狀、大小上完全相同,它是最有規律性的骨格,基本形按骨格連續性的排列。 發射是一種常見的自然現象,太陽四射的光芒就是發射的。發射具有方向的規律性,發射中心為最重要的視覺焦點,所有的形象均向中心集中,或由中心散開,有時可造成光學動感,會產生爆炸的感覺,有強烈的視覺效果。
發射的分類:
1.中心點的發射:由此中心向外或由外向內集中的發射;
2.螺旋式的發射:螺旋的基本形式已旋繞的排列方式進行的,旋繞的基本形逐漸擴大形成螺旋式的發射;
3.同心式發射:同心發射是一個焦點為中心,層層環繞發射,如箭靶的圖形。 特異是指構成要素在有次序的關系裡,有意違反次序,使少數個別的要素顯得突出,以打破規律性。
特異的分類:
1.形狀的特異:在許多重復或近似的基本形中,出現一小部分特異的形狀,以形成差異對比,成為畫面上的視覺焦點;
2.大小的特異:在相同的基本形的構成中,只在大小上做些特異的對比,但應注意基本形在大小上的特異要適中,不要對比太懸殊或太相似;
3.色彩的特異:在同類色彩構成中,加進某些對比成分,以打破單調;
4.方向的特異:大多數基本形式有次序的排列的,在方向上一致,少數基本形在方向上有所變化以形成特意效果;
5.肌理的特異:在相同的肌理質感中,造成不同的肌理變化。 對比有時候是形態上的對比,有時是色彩和質感的對比。對比可產生明朗、肯定、強烈的視覺效果,給人深刻的印象。在自然界充滿了對比,天地、陸海、紅花綠葉都是對比的現象。構成對比的關系,包括:大小、明暗、銳鈍、輕重等。
對比的分類:
1.形狀的對比:完全不同的形狀,固然產生一定的對比,但應該注意統一感;
2.大小的對比:形狀在畫面的面積大小不同,線的長短不同所形成的對比;
3.色彩的對比:色彩由於色相、明暗、濃淡、冷暖不同所產生的對比;
4.肌理的對比:不同的肌理感覺,如粗細、光滑、紋理的凹凸感不同所產生的對比;
5.位置的對比:畫面中形狀的位置不同,如上下、左右、高低等不同位置所產生的對比;
6.重心的對比:重心的穩定、不穩定、輕重感不同所產生的對比;
7.空間的對比:平面中的正負、圖底、遠近及前後感所產生的對比;
8.虛實的對比:畫面中有實感的圖形稱之為實,空間是虛,虛的地方大多是底。
需要注意的是:在對比的使用中,要求統一的整體感,視覺要素的各方面要有一定總的趨勢,有一個重點,相互烘托。如果處處對比,反而強調不出對比的因素。 密集在設計中是一種常用的組織圖面的手法,基本形在整個構圖中可自由散布,有疏有密。最疏或最密的地方常常成為整個設計的視覺焦點。在圖面中造成一種視覺上的張力,向磁場一樣,具有節奏感。密集也是一種對比的情況,利用基本形數量排列的多少,產生疏密、虛實、松緊的對比效果。
密集的分類:
1.點的密集:在設計中將一個概念性的點放於構圖上的某一點,基本形在組織排列上都趨向於這個點密集,愈接近此點愈密,遠離此點愈疏;
2.線的密集:在構圖中有一概念性的線,基本形向此線密集,在線的位置上密集最大、離線愈遠則基本形愈疏;
3.自由密集:在構圖中,基本形的組織沒有點或線的密集約束,完全是自由散布,沒有規律,基本形的疏密變化比較微妙;
4.擁擠與疏離:擁擠是過度密集,所有基本形在整個構圖中是一種擁擠狀態,占滿了全部空間,沒有疏的地方。疏離與密集相反,整個構圖中基本形彼此疏遠,散布在各個角落,散布可以是均勻的,也可以是不均勻的。
需要注意的是,在密集效果處理中,基本形的面積要細小,數量要多,以便有密集的效果。基本形的形狀可以是相同或近似的,在大小和方向上可有一些變化。在密集的構成中,重要的是基本形的密集組織,一定要有張力和動感的趨勢,不能組織渙散。 肌理又稱質感,由於物體的材料不同,表面的排列、組織、構造個不同,因而產生粗糙感、光滑、軟硬感。
肌理的創造方法:
1.筆觸的變化:利用筆觸的粗、細、硬、軟、重以及筆觸的不同排列,而描繪出不同的肌理效果;
2.印拓:用油墨或塗料雕刻及自然形成的凹凸不平的表面上,然後印在圖面上,便會形成古樸的拓印肌理;
3.噴繪:用噴筆或用金屬網與牙刷,把溶解的顏料刷下去後,色料如霧狀的噴在紙上;
4.染:具有吸水力強的表面,可用液體顏料進行渲染、侵染、顏料會在表面自然散開,產生自然優美的肌理效果;
5.紙張:各種不同的紙張,由於加工的材料不同,本身在粗細、紋理、結構上不同,或人為的折皺,揉產生特殊的肌理效果。 我們一般所說的空間,是指的二維空間。空間感表現手法有以下幾點:
1.利用大小表現空間感:大小相同的東西,由於遠近不同產生大小的感覺,近大遠小。在平面上一樣,面積大的我們感覺近,面積小的覺得遠;
2.利用重疊表現:在平面上一個形狀疊在另一個形狀之上,會有前有後、上下的感覺,產生空間感;
3.利用陰影表現:陰影的區分會使物體具有立體感覺和物體的凹凸感;
4.利用間隔疏密表現:細小的形象或線條的疏密變化可產生空間感,在現實中如一款有點狀圖案的窗簾,在其卷著處的圖案會變的密集,間隔小,越密感覺越遠;
5.利用平行線的方向改變來表現:改變排列平行線的方向,會產生三次元的幻象;
6.色彩變化來表現:利用色彩的冷暖變化,冷色遠離,暖色靠近;
7.肌理變化的表現:粗糙的表面是人感到接近,細致的表面感到遠離;
8.矛盾空間來表現:所謂矛盾空間是指在真實空間里不可能存在的,只有在假設的空間中才存在。
空間設計主要體現三維空間中,空間形象設計是最直觀,最能體現設計理念的一種形式設計。
在多維度立體空間觀察構建和諧品牌空間形象。
空間形象不是簡單的存在,它是多種文化元素的載體。在多維度立體空間整合設計,將品牌內涵與終端視覺形象完美融合。並將賦予品牌獨特的激情能量,憑靠有專業深度的設計思維,構建和諧統一的品牌形象,展現具有強烈底蘊氣息與引導力的終端形象體系。 圖與底存在一種對比、襯托之中產生出來的關系。自然界中藍天白雲、紅花綠葉都反映了一種對比與襯托之間的關系。在平面設計中圖與底是密不可分的關系,有時是反轉的關系。
圖與底在設計中的運用:
1.色彩明度較高的有圖的感覺;
2.凹凸變化中的凸的形象有正圖感;
3.面積大小的比較中,小的有圖感;
4.在空間被包圍的形狀有圖感;
5.在靜與動的兩這種,動態的具有圖感;
6.在抽象的與具象的之間,具象的有圖感;
7.在幾何圖案中,圖底可根據對比關系而定,對比越大越容易區別圖與底。
圖與底的反轉現象:有時候圖與底的特徵十分相似,不容易區別,這就是圖底的翻轉現象。 韻律的表現是表達動態的構成方法之一,在同一要素周期性反復出現時,會形成運動感,這是人的一種心理活動。韻律的表現是畫面充滿生機,它是如何形成的呢?
1.一次元的韻律表現:基本形在上下左右做單一方向的反復叫一次元的韻律。這時如果基本形的間隔相同,則韻律變化就少,如基本形價格不一,會產生復雜的韻律感;
2.二次元的韻律表現:像圍棋的盤在上下左右方向作反復的叫二次元韻律,基本形可以等間隔,也可有一定的變化;
3.利用漸變表現韻律:根據數理性的規則變化產生韻律,數理比率的變化是有規律可循的,可造成漸變產生韻律感。 在平面構成中,把整體分成部分,叫分割。在日常生活中這種現象隨時可見,如房屋的吊頂、地板都構成了分割。下面介紹幾種常用的分割方法:
1.等形分割:要求形狀完全一樣,分割後再把分隔界線加以取捨,會有良好的效果;
2.自由分割:自由分割是不規則的,將畫面自由分割的方法,它不同於數學規則分割產生的整齊效果,但它的隨意性分割,給人活潑不受約束的感覺;
3.比例與數列:利用比例完成的構圖通常具有秩序、明朗的特性,給人清新之感。分隔給予一定的法則,如黃金分割法、數列等。 在造型的時候,平衡的感覺是非常重要的,由於平衡造成的視覺滿足,使人的眼睛能夠在觀察對象時產生一種平衡、安穩的感受。
平衡主要分為:
1.對稱平衡:如人、蝴蝶,一些以中軸線為中心左右對稱的形狀;
2.非對稱平衡:雖然沒有中軸線,不是對稱的關系,卻有很端正的平衡美感。 基本形是構成中最基本的單位元素,在單位元素的群集化過程中,可能變化出無數的組合形式,為使構成變化不雜亂,基本形以簡單的幾何形態為好。
基本形的排列原則:
1.基本形線裝的排列:排列向橫向發展,發展成為現狀圖形,有很強的方向性。可以水平方向或斜線方向發展。
2.面狀排列:基本形以二次方向排列,構成面狀圖形;
3.環狀排列:把基本形線狀的排列發展成為曲線,使兩端連接;
4.放射狀排列:基本形由中心向外排列,造成放射圖形;
5.對稱排列:基本形左右對稱排列,排列規律、整齊。
㈢ 平面設計的空間感怎麼表現
平面設計的空間感指的是在平面設計畫面中,依照幾何透視和空間透視的原理,設計出物體之間的遠近、層次、穿插等關系,使之在平面的設計畫面上傳達出有深度的立體的空間感覺。
平面設計是將不同的基本圖形,按照一定的規則在平面上組合成圖案的。主要在二度空間范圍之內以輪廓線劃分圖與地之間的界限,描繪形象。而平面設計所表現的立體空間感,並非實在的三度空間,而僅僅是圖形對人的視覺引導作用形成的幻覺空間。
設計要點:
1.利用大小表現空間感:大小相同的東西,由於遠近不同產生大小的感覺,近大遠小。在平面上一樣,面積大的我們感覺近,面積小的覺得遠。
2.利用重疊表現:在平面上一個形狀疊在另一個形狀之上,會有前有後、上下的感覺,產生空間感。
3.利用陰影表現:陰影的區分會使物體具有立體感覺和物體的凹凸感。
4.利用間隔疏密表現:細小的形象或線條的疏密變化可產生空間感,在現實中如一款有點狀圖案的窗簾,在其卷著處的圖案會變的密集,間隔小,越密感覺越遠。
5.利用平行線的方向改變來表現:改變排列平行線的方向,會產生三次元的幻象。
6.色彩變化來表現:利用色彩的冷暖變化,冷色遠離,暖色靠近。
7.肌理變化的表現:粗糙的表面是人感到接近,細致的表面感到遠離。
8.矛盾空間來表現:所謂矛盾空間是指在真實空間里不可能存在的,只有在假設的空間仲才存在。
還有這里的延伸閱讀 ,樓主可參考
㈣ 大一,設計素描矛盾空間作業,怎麼做,
3、空混(也就是所謂的馬賽克) 我們大一時上平構時就上的這些,希望能對他的許多版畫作品都源於他對矛盾空間、圖地反轉和契合漸變的探索,當代的平面
㈤ 有沒有矛盾空間的經典設計作品,高人介紹點
埃舍爾的矛盾空間復
摩里茨·科奈里斯制·埃舍爾 M.C.Escher (1898-1972),荷蘭藝術家,他自稱「圖形藝術家」,專門從事於木版畫和平版畫,他的作品讓人產生時空錯覺,真正地感受到「眼見未必實」。
1、不可能的錯覺圖集。利用光影效果製造錯覺:
2、對稱圖畫集。精準地利用正六邊形、八邊形等,將各種動物、圖案、人物描繪在一張圖上:
㈥ 急求。平面設計矛盾空間。肌理構成。
這個……我和你聯絡,先佔位:)呵呵
㈦ 平面設計中,平面構成的法則有幾種
平面設計復中,平面構成的法則有制幾種:
1、對比(與調和)2、統一 3、穩定(對稱與平衡)4、比例 5、節奏與韻律
平面構成主要是運用點、線、面和律動組成結構嚴謹,富有極強的抽象性和形式感。又具有多方面的實用特點和創造力的設計作品,與具象表現形式相比較,它更具有廣泛性。是在實際設計運用之前必須要學會運用的視覺的藝術語言,進行視覺方面的創造,了解造型觀念,訓練培養各種熟練的構成技巧和表現方法,培養審美觀及美的修養和感覺,提高創作活動和造型能力,活躍構思。
平面構成的骨架:規律性,半規律性,無規律性,單一骨架,復合骨架,無作用骨架,有作用骨架
種類:重復構成,變異,漸變,發射,肌理,近似構成,密集構成,分割構成,特異構成,空間構成,矛盾空間,對比構成,平衡構成。
形象
形象在構成設計中是表達一定含義的形態構成的視覺元素。形象是有面積、形狀、色彩、大小和肌理的視覺可見物。在構成中點、線、面是造型元素中最基本的形象。由於點、線、面的多種不同的形態結合和作用,就產生了多種不同的表現手法和形象。
平面構成的要素:點的構成形式、線的構成形式、面的構成形式
㈧ 什麼是平面設計中的矛盾空間,幫我呢,給我一個詳細的解釋呢,專業的!!
這里有詳細的資料,圖片,你看看就明白了:http://www.dolcn.com/data/cns_1/article_31/dialogue_313/dgen_3139/2004-03/1079744512.html
http://www.tyou.com.cn/A01/ShowArticle.asp?ArticleID=1247
其他的鏈接:個人建議:如果要找此類型的畫或者資料,建議你多去
看看埃舍爾的畫,他的作品很多是圖底反轉和矛盾空間。而且多看看大師的作品對你會有幫助的。
http://www.tyou.com.cn/A01/ShowArticle.asp?ArticleID=1153
http://www.tyou.com.cn/A01/ShowArticle.asp?ArticleID=1247
這些是埃舍爾的作品欣賞。
㈨ 黑白平面設計矛盾空間
這個是問題嗎?哈哈……確實有點棘手啊!這有點像平面構成的作業啊回!這種形式的東西,無非是答要你掌握畫面構圖的虛實、節奏、空間等問題,同時還要強調一定的視覺沖擊力,能夠吸引觀眾的眼球,還要讓觀眾欣賞完之後,有所思考,有所感觸,這樣的話,這畫面感就出來了,黑白的矛盾空間就好解決了,建議參考下盜夢空間的概念。至於矛盾這一說法,則主要還是要對於傳統的透視、比例、虛實等繪畫原理給予顛覆,要根據你自己的理解表達你自己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