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基礎設計
① 什麼是地基基礎設計等級
共分甲、乙、丙三個設計等級。
甲級:
1、重要的工業與民用建築物版
2、30層以權上的高層建築物
3、體型復雜,層數相差超過10層的高低層連成一體建築物
4、大面積的多層地下建築物(如地下車庫、商場、運動場等)
5、對地基變形有特殊要求的建築物
6、復雜地質條件下的坡上建築物(包括高邊坡)
7、對原有工程影響較大的新建建築物
8、場地和地基條件復雜的一般建築物
9、位於復雜地質條件及軟土地區的二層及二層以上地下室的基坑工程
10、開挖深度大於15m的基坑工程
11、周邊環境條件復雜、環境保護要求高的基坑工程
乙級
除甲級、丙級以外的工業與民用建築物
除甲級、丙級以外的基坑工程
丙級
場地和地基條件簡單,荷載分布均勻的七層及七層以下民用建築及一般工業建築物
次要的輕型建築物
非軟土地區且場地地質條件簡單、基坑周邊環境條件簡單、環境保護要求不高且開挖深度小於5.0m的基坑工程
② 地基基礎設計應滿足哪些原則
地基基礎設計原則
進行地基基礎設計時,必須根據建築物的用途和設計等級、建築布置和上部結構類型,充分考慮建築場地和地基岩土條件,結合施工條件以及工期、造價等各方面的要求,合理選擇地基基礎方案。常見的地基基礎方案有:天然地基或人工地基上的淺基礎;深基礎;深淺結合的基礎(如樁一筏、樁一箱基礎等)。一般而言,天然地基上的淺基礎便於施工、工期短、造價低,如能滿足地基的強度和變形要求,宜優先選用。
一、地基基礎設計原則
1
.對地基計算的要求
根據地基復雜程度、建築物規模和功能特徵以及由於地基問題可能造成建築物破壞或影響正常使用的程度,
《
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
》
將地基基礎設計分為三個設計等級。
根據建築物地基基礎設計等級及長期荷載作用下地基變形對上部結構的影響程度,地基基礎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
1
)所有建築物的地基計算均應滿足承載力計算的有關規定;
(
2
)設計等級為甲、乙級的建築物,均應按地基變形設計;
(
3
)
《
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
》中表
3
.
0
.
2
所列范圍內設計等級為丙級的建築物可不作變形驗算,如有下列情況之一時,仍應作變形驗算:
1
)地基承載力特徵值小於
130kpa
,且體型復雜的建築;
2
)在基礎上及其附近有地面堆載或相鄰基礎荷載差異較大,可能引起地基產生過大的不均勻沉降時;
3
)軟弱地基上的建築物存在偏心荷載時;
4
)相鄰建築距離過近,可能發生傾斜時;
5
)地基內有厚度較大或厚薄不勻的填土,其自重固結未完成時。
(
4
)對經常受水平荷載作用的高層建築、高聳結構和擋土牆等,以及建造在斜坡上或邊坡附近的建築物和構築物,尚應驗算其穩定性;
(
5
)基坑工程應進行穩定性驗算;
(
6
)當地下水埋藏較淺,建築地下室或地下構築物存在上浮問題剛,尚應進行抗浮驗算。
2
.關於荷載取值的規定
地基扣設計時,所採用的荷載效應最不利組合與相應的抗力限值,應按下列規定採用:
(
1
)按地基承載力確定基礎底面積及埋深時,傳至基礎底面上的荷載效應應按正常使用極限狀態下荷載效應的標准組合。相應的抗力應採用地基承載力特徵值。
(
2
)計算地基變形時,傳至基礎底面上的荷載效應應按正常使用極限狀態下荷載效應的標准永久組合,不應計人風荷載和地震作用。相應的限值應為地基變形允許值。
(
3
)計算擋土牆土壓力、地基和斜坡的穩定及滑坡推力時,荷載效應應按承載能力極限狀態下荷載效應的基本組合,但其分項系數均為
1.0
(
4
)在確定基礎高度、支擋結構截面、計算基礎或支擋結構內力、確定配筋和驗算材料強度時,上部結構傳來的荷載效應組合和相應的基底反力,應按承載能力極限狀態下荷載效應的基本組合,採用相應的分項系數。
當需要驗算基礎裂縫寬度時,應按正常使用極限狀態荷載效應標准組合。
(
5
)由永久荷載效應控制的基本組合值可取標准組合值的
1
.
35
倍。
③ 地基的基礎設計方案有哪些
工程設計都是從選擇方案開始的。地基基礎設計方案有:天然地基或人工回地基上的淺基礎答、深基礎、深淺結合的基礎(如樁-筏、樁-箱基礎等)。上述每種方案中各有多種基礎類型和做法,可根據實際情況加以選擇。地基基礎設計是建築物結構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
基礎的形式和布置,要合理地配合上部結構的設計,滿足建築物整體的要求,同時要做到便於施工、降低造價。天然地基上結構比較簡單的淺基礎最為經濟,如能滿足要求,宜優先選用。本章將討論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的各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與土力學、工程地質學、砌體結構和鋼筋混凝土結構以及建築施工課程關系密切。
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的原則和方法,也適用於人工地基上的淺基礎,只是採用後一種方案時,還需對所選的地基處理方法進行設計,並處理好人工地基與淺基礎的相互影響。
④ 什麼是地基基礎設計等級
地基基礎設計安全等級及按抗震要求設計時建築結構的安全等級,尚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規范的規定。
地基基礎設計等級根據地基復雜程度、建築物規模和功能特徵以及由於地基問題可能造成建築物破壞或影響正常使用的程度,將地基基礎設計分為三個設計等級,設計時應根據具體情況選用級別。
共分甲、已、丙三個設計等級。
甲級:一般是重要的或者高的或者提醒復雜的等
⑤ 什麼是地基基礎設計等級
共分甲、乙、丙三個設計等級。
甲級:
1.重要的 工業與民用建築物
2.30層以上的高層建築
3.體型復雜,層數相差超過10層的高低層連成一體建築物
4.大面積的多層地下建築物(如地下車庫,商場.運動場等)
5.對 地基變形有特殊要求的建築物
6.復雜地質條件下的坡上建築物(包括高邊坡)
7.對原有工程影響較大的新建建築物
8.場地和地基條件復雜的一般建築物
9.位於復雜地質條件及軟土地區的二層及二層以上地下室的基坑工程
10.開挖深度大於15m的基坑工程
11.周邊環境條件復雜、環境保護要求高的基坑工程
乙級
除甲級、丙級以外的 工業與民用建築物
除甲級、丙級以外的基坑工程
丙級
場地和地基條件簡單, 荷載分布均勻的七層及七層以下 民用建築及一般工業建築物;
次要的輕型建築物;
非軟土地區且場地地質條件簡單、基坑周邊環境條件簡單、環境保護要求不高且開挖深度小於5.0m的基坑工程
⑥ 在設計地基基礎時,一般要考慮什麼因素
上面實際上涉及到兩個建築名詞概念:
地基:支承基礎的土體或岩版體,
基礎:將結構權所承受的各種作用傳遞到地基上的結構組成部分
除了需要遵循GB 50007-2011 《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之外;
以下的也是需要考慮的內容:
1、地基所在地的地質情況
2、建築物的結構,是否滿足負擔各類外界施加在建築上的剪力負荷,例如風荷載,
3、地基的承重要求,是否滿足現有的建築結構要求
4、地基對周圍土壤環境的影響 ;
5、施工難度與造價成本
地基基礎設計,應盡量堅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保護環境和節約資源的原則;根據岩土工程勘察資料,綜合考慮結構類型、材料情況與施工條件等因素,精心設計,求得經濟效益、環境效益、社會效益的共贏。
⑦ 地基與基礎的設計基本原則有哪些
地基基礎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1、所有建築物的地基計算均應滿足承載力計算的有關規定。
2、設計等級為甲級、乙級的建築物,均應按地基變形設計。
3、設計等級為丙級的建築物有下列情況之一時,應作變形驗算。
①地基承載力特徵值小於130kPa,且體型復雜的建築。
②在基礎上及其附近有地面堆載或相鄰基礎荷載差異較大,可能引起地基產生過大的不均勻沉降時。
③軟弱地基上的建築物存在偏心荷載時。
④相鄰建築距離近,可能發生傾斜時。
⑤地基內有厚度較大或厚薄不均的填土,其自重固結未完成時。
4、對經常受水平荷載作用的高層建築、高聳結構和擋土牆等,以及建造在斜坡上或邊坡附近的建(構)築物,尚應驗算其穩定性。
5、基坑工程應進行穩定性驗算。
6、建築地下室或地下構築物存在上浮問題時,尚應進行抗浮驗算。
(7)地基基礎設計擴展閱讀:
地基基礎的檢測可分為地基檢測和基礎檢測。
地基檢測包括地基土層的分布及其均勻性,軟弱下卧層、特殊土及溝、塘、古河道、墓穴、孤石、防空洞等的檢測。
地基土的物理力學性能與地下水的水位及其腐蝕性的檢測;砂土及粉土的液化性質、軟土的震陷性質以及場地穩定性的檢測等。
地基的檢測方法可以分為三類:
①鑽探、坑探、槽探或地球物理勘探等方法。
②原狀土室內物理力學性能試驗。
③原位試驗。
基礎檢測包括基礎類型、材料、尺寸及埋置深度、基礎開裂、腐蝕或損壞程度、基礎材料的強度等級、基礎的傾斜、彎曲、扭曲等情況。
樁基礎的入土深度、持力層情況和樁身質量等。基礎的檢測一般採用局部開挖的方法。
⑧ 地基基礎設計中對地基條件的要求有哪些
根據建築物地基基礎設計等級及長期荷載作用下地基變形對上部結構的影響程度,版地基基礎設權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1、所有建築物的地基計算均應滿足承載力計算的有關規定;
2、設計等級為甲、乙級的建築物,均應按地基變形設計;
3、如有下列情況之一時,仍應作變形驗算:
(1)地基承載力特徵值小於130kPa,且體型復雜的建築;
(2)在基礎上及其附近有地面堆載或相鄰基礎荷載差異較大,可能引起地基產生過大的不均勻沉降時;
(3)軟弱地基上的建築物存在偏心荷載時;
(4)相鄰建築距離過近,可能發生傾斜時;
(5)地基內有厚度較大或厚薄不勻的填土,其自重固結未完成時。
4、對經常受水平荷載作用的高層建築、高聳結構和擋土牆等,以及建造在斜坡上或邊坡附近的建築物和構築物,尚應驗算其穩定性;
5、基坑工程應進行穩定性驗算;
6、當地下水埋藏較淺,建築地下室或地下構築物存在上浮問題剛,尚應進行抗浮驗算。
⑨ 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中地基基礎設計各等級地基計算有什麼要求
進行地基基礎設計時,必須根據建築物的用途和設計等級、建築布置和上部結構類型,充分考慮建築場地和地基岩土條件,結合施工條件以及工期、造價等各方面的要求,合理選擇地基基礎方案。常見的地基基礎方案有:天然地基或人工地基上的淺基礎;深基礎;深淺結合的基礎(如樁一筏、樁一箱基礎等)。一般而言,天然地基上的淺基礎便於施工、工期短、造價低,如能滿足地基的強度和變形要求,宜優先選用。
一、地基基礎設計原則
1 .對地基計算的要求
根據地基復雜程度、建築物規模和功能特徵以及由於地基問題可能造成建築物破壞或影響正常使用的程度, 《 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 》 將地基基礎設計分為三個設計等級。
根據建築物地基基礎設計等級及長期荷載作用下地基變形對上部結構的影響程度,地基基礎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 1 )所有建築物的地基計算均應滿足承載力計算的有關規定;
( 2 )設計等級為甲、乙級的建築物,均應按地基變形設計;
( 3 ) 《 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 》中表 3 。 0 。 2 所列范圍內設計等級為丙級的建築物可不作變形驗算,如有下列情況之一時,仍應作變形驗算:
1 )地基承載力特徵值小於 130kPa ,且體型復雜的建築;
2 )在基礎上及其附近有地面堆載或相鄰基礎荷載差異較大,可能引起地基產生過大的不均勻沉降時;
3 )軟弱地基上的建築物存在偏心荷載時;
4 )相鄰建築距離過近,可能發生傾斜時;
5 )地基內有厚度較大或厚薄不勻的填土,其自重固結未完成時。
( 4 )對經常受水平荷載作用的高層建築、高聳結構和擋土牆等,以及建造在斜坡上或邊坡附近的建築物和構築物,尚應驗算其穩定性;
( 5 )基坑工程應進行穩定性驗算;
( 6 )當地下水埋藏較淺,建築地下室或地下構築物存在上浮問題剛,尚應進行抗浮驗算。
⑩ 如何確定地基基礎設計等級
確定地基基礎設計有甲乙丙三個等級確定等級的條件為:
地基基礎設計甲級確定條件:
1、重要工業民用建築物。
2、必須是30層以上高層建築。
3、體型復雜而且層數相差超過10層高低層連成一體建築物。
4、大面積多層地下建築物。
5、對地基變形有特殊要求建築物。
6、復雜地質條件下的坡上建築物(包括高邊坡)。
7、原有工程影響較大的新建建築物。
8、開挖深度大於15m基坑工程。
地基基礎設計乙級確定條件
1、除甲級、丙級以外工業與民用的建築物。
2、除甲級、丙級以外基坑工程。
地基基礎設計丙級確定條件
1、場地和地基條件簡單,荷載分布均勻的七層及七層以下民用建築及一般工業建築物。
2、次要的輕型建築物。
3、非軟土地區且場地地質條件簡單並且基坑周邊環境條件簡單、環境保護要求不是很高開挖深度要小於5.0m的基坑工程。
(10)地基基礎設計擴展閱讀:
地基基礎設計等級基本規范:
1、《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 50007-2011 第3.0.1條 根據地基復雜程度,建築物規模和功能特徵以及由於地基問題可能造成建築物破壞或影響正常使用的程度可以將地基基礎設計分為三個設計等級。
2、地基基礎設計等級是根據地基復雜程度、建築物規模和功能特徵以及由於地基問題可能造成建築物破壞或影響正常使用的程度。
3、設計時應根據具體情況選用級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