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設計
㈠ 天壇真的是按周易學理念設計的嗎
天壇始建於永樂十八年(1420年),當時名曰「天地壇」。後嘉靖九年因立四郊分祀制度,於嘉靖十三年(1534年)改稱為「天壇」。首先,古代皇帝和臣民崇拜天地的觀念是從《周易》而來。
《周易·說卦》曰:「乾,天也,故稱乎父。坤,地也,故稱乎母」。之後,《周易·序卦》曰:「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也就是說,天地的陰陽二氣交合才可化生萬物,有萬物才能有男女、夫婦、父子、君臣、上下、禮儀的存在,天地是萬物的根源,所以,古人尊崇天地,敬重禮拜天地、按天地節氣定期祭祖的禮儀制度。
所以天壇的面積比地壇大。綜上所述,我們可以肯定的是:天壇的建築設計理念是依據《周易》陰陽、五行的傳說,的確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化積奠的異世瑰寶。
㈡ 天壇真的是按周易學理念設計的嗎後來怎樣
天壇始建於永樂十八年(1420年),當時名曰「天地壇」。後嘉靖九年因立四郊分祀制度,於嘉靖十三年(1534年)改稱為「天壇」。首先,古代皇帝和臣民崇拜天地的觀念是從《周易》而來。
《周易·說卦》曰:「乾,天也,故稱乎父。坤,地也,故稱乎母」。之後,《周易·序卦》曰:「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也就是說,天地的陰陽二氣交合才可化生萬物,有萬物才能有男女、夫婦、父子、君臣、上下、禮儀的存在,天地是萬物的根源,所以,古人尊崇天地,敬重禮拜天地、按天地節氣定期祭祖的禮儀制度。
所以天壇的面積比地壇大。綜上所述,我們可以肯定的是:天壇的建築設計理念是依據《周易》陰陽、五行的傳說,的確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化積奠的異世瑰寶。
㈢ 周易的設計思想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一生二抄,二生三,三生萬物,這是發展規律。
一陰一陽之謂道,這是矛盾定律。
周易八卦則是按天定定位的先天理論和南火北冷的後天理論作為指導思想。
算命、風水等具體方術則是根據五行的相生相剋為具體預算依據。
周易八卦和五行,講究平衡為美,弱則補之,強則抑之。
㈣ 古代城市規劃五個原則是什麼
我國城市的發展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過程,早在兩千多年前就形成了較具系統的城市規劃思想。歸納起來,有以下六條。
1.選擇城址的區位原則——「擇天下之中而立國」
《呂氏春秋》中關於擇都的原則是:「古之王者,擇天下之中而立國」。說明中心位置對於都城選擇的重要意義。在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條件下,中心位置是管理全區的最佳區位。
2.選擇城址的自然背景原則——「大山之下」,「廣川之上」
古人對城市的給排水和防洪條件十分重視。《管子·乘馬》篇提出:「凡立國都,非於大山之下,必於廣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溝防省。」
3.城市的總體布局原則——「左祖右社,面朝後市」
《周禮·考工記》對「天子」所在的都城總體布局有明確的規定:「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塗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後市,市朝一夫。」祖廟、社稷、外朝、市場環繞皇宮對稱布局,以宮為中心的南北中軸成為全城的主軸。這一布局原則對都城有深遠影響。在皇宮內部,前朝後寢,「內有九室,九嬪居之。外有九室,九卿朝焉」。歷朝的皇宮基本上都遵循這一格局。
4.城市功能分區原則——「仕者近公」,「工買近市」
《管子·大匡》篇指出「凡仕者近公,不仕與耕者近門,工買近市」。從政的住在衙門附近,從商從工的住在市場附近,「農民」住在城門附近,出入耕作方便,在沒有現代交通工具的時代,居住地接近工作地,可節約往返時間,有特殊意義。
5.道路布局原則——「經塗九軌,環塗七軌,野塗五軌」
一軌相當周尺八尺。經塗是全城的幹道,東西和南北各三條。環塗是順城環路。野塗是城外道路。根據車流和人流密度,城市道路可分成不同等級。
6.城市規模等級體系原則——「國都方九里,公國方七里,侯、伯方五里,子、男方三里」
在古代,城市的等級嚴格按統治者的政治地位確定。不同政治地位的城市有不同的規模,不能僭越(即超越)。春秋末年的隋三都事件就是僭越與反僭越的斗爭。在城市道路上,同樣有等級體系。「環塗以為諸侯經塗,野塗以為都經塗」。諸侯的主幹相當於國都的環道,寬七軌。再低一級都城的主幹道相當國都的野塗,寬五軌。
㈤ 北京城的布局和紫禁城的建築特色可以看出其建築設計的思想是什麼
北京,是我國歷史上遼、金、元、明、清王朝古都,他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也是世界聞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從公元938年作為遼代的都城起,歷以遼、金、元、明、清各朝代,至今已具有1000多年的建都歷史。在作為都城的漫長歷史上,各個朝代的帝王及其謀臣們為了維護帝王統治,使帝王江山永固、國運長久,對古都北京進行了精心規劃和設計,建設了一系列具有象徵意義的城市建築,力圖通過完善的都城建設,達到「自天佑之,吉無不利」的目的。特別在明清兩代,古都北京的城市建設更加完善,更加威嚴,同時也更加具有神秘色彩,使古都北京具有強烈的首都特點。如今,歷史上那些朝代已經過去了,但卻給後人留下了眾多的歷史文物建築和古跡,為後人研究古人的都城規劃設計思想,提供了實物依據。
那麼,古都北京是按什麼原理規劃和設計的呢?那些設計格局具有什麼象徵意義,其含意是什麼,其作用和用途又是什麼?筆者經過對古都北京進行多年的實地考察和研究,發現古都北京是按照中國古代最高傳統文化――《周易》原理進行規劃和設計的,是按「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念建造的,古都北京的每一處古老的建築,都蘊含著《周易》古哲的不朽光輝。
《周易》是中國歷史上上古時期的一大奇書,其寓意博大精深,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之淵源,是中國乃至世界公認的古代最高水平的哲學著作和最具權威的歷史文化典籍。《周易》在中國歷史上被尊稱為「眾經之首,大道之源」,對中華民族幾千年文化和文明產生了重大影響。只有沿著《周易》這條脈絡去研究中華傳統文化和文明,才能找到真正的答案。
一 古都北京、天壇、地壇、日壇、月壇 是按《周易》先天八卦原理設計和建造的
北京古城分為內城外城兩部分,今人稱為凸字形城。凸字城的北邊部分稱為內城,建城較早,它是在明朝初年在元大都的基礎上參照明初都城南京城和明朝中都(安徽鳳陽)的設計方案建設起來的。凸字形南邊部分叫外城,建城較晚,它是在明朝後期嘉靖年間建設起來的。打開古都北京的地圖,我們可以看到,在古都北京內城之外的南北東西四個方位上,分別建有天壇、地壇、日壇、月壇四個古祭壇建築。
天壇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結構最完整的一座古代皇家祭天建築,它位於北京內城之外的南方,公元1420年明朝永樂18年由朱棣皇帝下令修建,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天壇是明清兩朝皇帝於每年「冬至」祭天、「孟春」祈谷、「夏至」祭雨的地方。地壇是公元1530年明朝嘉靖皇帝9年所建,位於北京內城之外的北方。因祭壇拜台周圍設計有方形澤渠,故原名方澤壇,明朝嘉靖13年改名為地壇。地壇是明清兩朝皇帝祭祖「皇地祗神」即地神的地方,是我國現今保存最完整的祭地建築。日壇、月壇均為公元1530年明朝嘉靖皇帝9年所建。日壇位於北京內城之外的東方,又叫朝日壇,是明清兩朝皇帝在每年「春分」之日祭祖「太陽神」的地方。月壇又叫夕月壇,位於北京內城之外的西方,是明清兩朝皇帝於每年「秋分」之日祭祖「夜明之神」即「月神」和天上諸星宿神的地方。
祭祀天、地、日、月是中國歷史上由來已久的習俗。據史書記載,早在周代,祭祖天、地、日、月已經成為一種制度,戰國時期秦始皇曾在威山(山東榮城成山角)祭日,在萊山(山東掖縣)祭月。西漢成帝年間在當時的都城長安城南郊曾修建「天地之祖」以祭天地,修建「東君祀」以祭日。魏晉南北朝時有春分東郊朝日,祭祖天地神,至今遺名尚存。明朝兩代皇帝修建大型專用建築祭祖天、地、日、月。至今我國有些地方的民間仍保留在春節祭祖「天地之神」的習俗,可見我國祭祖天地日月的習俗淵遠流長。祭祖天地日月是我國古代國家的盛大典禮之一,是帝王統治生涯中的一件大事,歷代皇帝都極為重視。
1.古代皇帝和臣民崇拜天地日月的觀念是從周易而來
《周易·說卦》曰:「乾,天也,故稱乎父。坤,地也,故稱乎母。」意思是說,八卦中的乾卦代表天,被尊稱為父親。坤卦代表地,大地被尊稱為母親。周易《系辭》曰:「天地絪緼,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這就是說「天地間陰陽二氣交融,萬物才能變化而完美,陰陽雌雄兩性交合,萬物才能產生變化」。《周易·序卦》曰:「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禮儀有所錯。」這就是說,天地間陰陽二氣交合才能化生萬物,有萬物才能產生男女、夫婦、父子、君臣、上下、禮儀,萬物離開天地就無法生存,天地是產生萬物的根源,所以古人非常尊崇天地,敬重禮拜天地,形成了按節氣定期祭祖天地的禮儀制度。
《周易·系辭》又曰:「是故剛柔相摩,八卦相盪,鼓之以雷霍,潤之以風雨,日月運行,一寒一暑。」「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古人認為,宇宙中日來月往,月來日往,日月相推,才產生白天和夜晚,光明和黑暗。正是日月的運行,才產生寒冬和夏暑,寒往暑來,暑往寒來,寒暑相推才產生一年春夏秋冬四季的歲月變化,才產生一年又一年。古人認為,日月是歲月形成離不開的天象,因而就產生了祭祖日月的習俗。
2.天壇、地壇、日壇、月壇、是按《周易》先天八卦方位建造起來的
古代的帝王為什麼將天壇建在北京內城的正南方、將地壇建在正北方、日壇建在正東方、月壇建在正西方?其理論根據就是《周易》先天八卦圖。
《周易·說卦》曰:「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乾,陽物也,坤,陰物也。」古人依據這一段話,提出先天八卦論,按照先天八卦方位,乾南、坤北、離東、坎西、兌東南、艮西北、震東北、巽西南。
《周易·說卦》曰:「乾為天為君為父……坤為地為母」「離為火為日……坎為水為月……」這就是說乾為天在正南,坤為地在正北,離為日在正東方,坎為月在正西方。古人認為,先天八卦方位才是天地日月的本來方位。古人為了將天壇、地壇、日壇、月壇與先天八卦方位對應起來,於是就按照先天八卦方位將天壇建在北京古內城的南方,將地壇建在北方,將日壇建在東方,將月壇建在西方。而四壇中間就是皇帝的都城,由此可見,天、地、日、月壇所代表的卦位,與故都北京內城構成了先天八卦城。
3.天壇、地壇、日壇、月壇的建築形象特點也是根據周易而來
天壇的建築形象特點為圓形,地壇的建築形象特點為方形,日壇的建築形象特點亦以圓形為主,月壇的建築形象特點為方形,為什麼天壇建成圓形,地壇建成方形,日壇亦建成圓形,月壇亦建成方形?原來這也是根據周易而來。
《周易·說卦》曰:「乾為天為圓……坤為地……《周易·文言》曰:「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這就是說,乾卦代表天象徵圓形,坤卦代表地象徵方形。據此古市人認為天是圓形的,大地是方形的,天看起來像一口大鍋一樣扣在大地之上,這就是古人「天圓地方」說的由來。按照周易這一原理,古代帝王為了更好的與天地感應,獲取天地之神的佑護,於是就將天壇建成圓形,將地壇建成方形。天壇內的主要建築祭天用的祭壇圜丘是三層圓形平台,檯面中心為一圓形太極石,太極石外面為9塊扇圓形石頭圈圈相圍,圜丘下面的圍牆亦為圓形。存放皇天上帝牌位和皇帝祖宗牌位的皇穹宇也是圓形的,皇穹宇殿內地面亦為圓形,其中心為圓形石面,其外第一圈按八卦方位圍列著火塊扇圓形石頭地面,皇彎宇外面的圍牆為圓形,這就是有名的迴音壁。皇帝祈谷用的大殿祈年殿頂部為三層圓形建築,祈年殿內的地面亦為圓形地面,中心為一圓形石塊,其周圍按八卦方位的規律排列扇形石頭;祈年殿的基座也是三層圓形平台,祈年殿外面的圍牆也是圓形,天壇整個外圍圍牆北部亦為圓形。因此圓形是天壇建築的突出特點。
地壇內祭壇拜台為二層方形建築,其壇面石頭為方形,舞台周圍的澤渠的形狀亦為方形,拜台周圍的兩層圍牆亦為方形。可見方形是地壇建築形狀的突出特點。
《周易·說卦》曰:「離也者,明也。萬物皆相見,南方之卦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離為火為日……為乾卦……」。按照後天八卦方位,離卦為南,坎卦為北,分別與先天八卦的乾坤二卦位相重,因此,日壇與天壇一樣建成圓形,月壇與地壇一樣建成方形,現在日壇月壇的形狀已不是原來的形象,據現存的明朝初年設計的明中京(安徽鳳陽)的設計方案,日壇的祭壇是方形的,但緊緊圍繞祭壇的圍牆是圓形的,月壇的祭壇是方形的,圍牆也是方形的,明朝修建天地日月壇時就是參照明初南京和明初中京的設計方案建造的。
4.天壇、地壇內涵的「數」符合周易原理
《周易·系辭》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數五、地數五,王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按照這一論述,一、三、五、七、九為奇數為陽數,二、四、六、八、十為偶數為陰數,陽數中最大的數為9,陰數中最大的數為10其次為8。天壇為天為陽,故其內涵的數為陽數單數,比如,祭天之壇圈丘建為三層,最上一層圈丘直徑9丈,第二層直徑15丈,第三層直徑21丈,最上層壇面為圓形其中心為一圓形石頭稱太極石,太極石周圍第一圈有9塊扇形圓形石頭相包圍,第二圈為18塊,第三圈為27塊,按fn=9n的數學規律排列。圈丘最上層為9圈,第二層為9圈,第三層亦為9圈,三層圜丘之間的台階均為9級。祈年殿的底座為三層,祈年殿頂又為三層,祈年殿從基座到頂部共9層,寓意9重天,祈年殿內地面為圓形,其中心為一圓形石頭稱中心石,其周圍第一圈按八卦方位由8塊石頭組成,第二圈16塊,按fn=8n的數學規律排列,共9圈。皇穹宇殿內地面亦為圓形,其中心為一圓形石頭,其周圍第一圈按大勢方位排列著8塊扇形石頭,向外依次按fn=8n的數學規律排列共9圈。地壇為地為陰,地壇建築的數為偶數陰數。如:地壇中心建築祭壇拜台為正方形二層,上層壇面尺寸為6x6丈,下層為l0x10丈,兩層之間的台階為偶數8階。地壇祭壇壇面由方形石組成,上層壇面中心為6x6=36塊大方石,其外接八卦方位排列為(8x8)x8=512塊較小型方石,下層為(8x8)x16=1024塊小方石,地壇祭台外圍牆2重。日壇內的建築的數為奇數陽數,如,一層祭台尺寸5x5丈,高5尺9寸,9級台階,外面一層圓形圍牆。月壇內的建築的數多為偶數陰數,如,祭壇壇面尺寸4x4丈,高4尺6寸,台階為6級。由上面可以看出,天、地、日、月壇建築中運用的「數」符合周易原理。
5.按《周易》「元、亨、利、貞」命名壇門
天壇內主要建築圓丘周圍圍牆有4個門,東門曰泰元門,南門曰昭亨門,西門日廣利門,北門曰成貞門,這4個門名稱的第二個字組成元、亨、利、貞四個字。元亨利貞是《周易》中乾卦之四德,《周易·文言》曰:「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干也。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幹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貞」。天壇祭壇圜丘周圍4個門用「元亨利貞」四字命名,更加說明天壇是按《周易》原理設計和建造的。
天壇的佔地面積273公頃,地壇佔地面積37公頃,天壇比地壇大8倍,也就是說天壇面積大,地壇面積小,《周易·泰卦》卦辭:「小往大來,吉、亨」,否卦卦辭:「大往小來」。周易認為,泰卦上卦為坤,下卦為乾,否卦上卦為乾,下卦為坤。乾為陽為天為大,坤為陰為地為小。所以天壇的面積比地壇大。
二 古都北京的內城、皇城、皇宮是按《周易》原理設計和修建的
1.按《周易》「天地人三才」設計都城
《周易·系辭》曰:「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材之道也」。意思是說《周易》這部書,廣大而全備,有天道,有人道,有地道,兼備天地人三材而兩兩與之相對應,故一卦含有六畫。六畫不是別的,就是「天地人三材」之道。根據這段話,古人認為,宇宙有「天地人三才」,天在上,地在下,人是天地交合之產物故在天地之間,具體到中國神州大地,則天在南,地在北,人在南北之間。
據此,明朝皇帝在古都北京內城之南建有天壇,北有地壇,北京內域位於天地二壇中間。又如古都北京的皇城南有天安門,北有地安門,皇域位居天安門與地安門中間。再如,皇宮內南邊第一道大門明朝初年原名奉天門,清朝中期改為太和門,皇宮內北邊第一道門叫順貞門,按周易講,坤為順為地,所以順貞門象徵地門,皇宮內的宮殿都處在奉天門(天門)和順貞門(地問)之間。再如皇宮後宮三殿,南為乾清門,北為坤寧門,中間為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依據周易乾為天,坤為地,後宮三大殿仍居天(乾清)、地(坤寧)之間。
由此可見,古代人們從《周易》那裡已經深諳「天地人三才」之道,並將其運用在都城建設中。古人用天地人三才之道設計和命名建築,目的就是達到「天地人」合一,使人得到「天地」的保佑,國泰民安,天下太平。
2.按《周易》「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圖設計都城
古人認為,在先天八卦方位中,乾南、坤北、離東、坎西叫四正方位,其他四方位叫四隅方位。古人認為先天八卦是一種和諧穩定的平衡狀態,順則吉,逆則凶。古都北京的一些建築就是按先天八卦方位設計的。如,北京內城,南有天壇,北有地壇,東有日壇,西有月壇,這是非常明顯的先天八卦四正方位。又如,皇城四個門,南為天安門,北為地安門,東為東安門,西為西安門,如前所述,按先天八卦方位,離為東為日,坎為西為月,故從天安門、地安門這種排列可以判斷,這種排列仍為先天八卦方位。再如,皇宮內廷後宮,南為乾清門,北為坤寧門,東為日精門,西為月華門,中間為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這又是非常典型的先天八卦四正方位。上述幾種情況有力說明,古都北京內城是按先天八卦方位建造的,皇城也是按先天八卦方位建造的。
皇宮中除按先天八卦方位建築外,有些建築是按《周易》後天八卦方位設計和建造的。
後天八卦方位為:坎北、離南、震東、兌西、乾西北、坤西南、艮東北、巽東南。
古都北京內城按《周易》後天八卦方位設計和命名的建築有皇宮四宮門:南門午門,午為離為火,北為神武門,原名玄武門,清朝康熙年間為避康熙皇帝的名字玄燁之諱改為神武門,玄即黑,水為黑,玄武即北方坎水之位;東門東華門,東為震為木,西為西華門,西為兌為金。從皇宮的南門午火,北門玄武可看出皇宮四宮門是按後天八卦方位排列和命名的。
元代元大都有11門,東門三門曰光熙門、崇仁門、齊化門。震為東為木為仁,巽為「齊」為木;南門三門曰文明門、麗正門、順承門,離為南為麗為文明、故「麗」、「明」象徵南方離火;西門三門曰平則門,和義問、肅清門,兌為西為義為肅殺,故「義」、「肅」象徵西方兌金;北門二門曰健德門、安貞門。《周易??說卦》曰:「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勞卦也,萬物之所歸也,故曰勞乎坎。」意思是說,北方坎卦之位為萬物勞倦需歸而休息之處,故為「安」,「安」象徵坎水,所以安貞門即北方坎位。由上可見,元大都城門名稱基本上也是按後天八卦命名的。
3.《周易》的「中」「正」思想與皇城皇宮的「居中得正」
《周易》特別崇尚「中」「正」。《周易·文言》曰:「大哉乾乎,剛健中正,純粹精也」。意思是說,偉大啊乾陽,剛勁強健,「居中得正」,可謂至純粹至精美。《文言》又曰:「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龍,德而正中者也。」意思是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這是什麼意思?孔子曰:龍,有德而行道「既正且中」之大人也。
古代的皇帝認為,乾為陽為天為君王,剛健中正,皇帝做為「皇天之子」而受命於天,亦應和天一樣,中正剛勁強健,皇帝是一國之主,都城是國家的統治中心,皇宮是皇帝坐朝理政的地方,皇帝要「居中正坐」,這樣才能顯示出皇帝的尊嚴,為此,皇帝把皇城皇宮建在古都北京的中軸線上,中正威嚴,危襟正坐,虎視天下。
我們知道,古都北京有一條南北中軸線,這就是永定門、正陰門、天安門、午門、神武門、鼓樓、鍾樓一線,北京古城以中軸線為軸線,東西域對稱,這設計也是基於《周易》。周易歷來強調陰陽平衡,陰陽平衡則萬物和諧。古代皇帝在都城南面而坐,在皇帝看來,左為東為陽,右為西為陰,只有東城西域對稱才能陰陽平衡,陰陽平衡則萬物和諧。所以,古都城池形狀對稱,城門對稱,一些地名也對稱。如東單、西單、東四、西四、東直門、西直門、東便門、西便門、左安門、右安門等。
4.從皇宮三大殿三大宮的名稱看《周易》在古都設計中的主導作用
在皇宮中軸線的正中位置上,是皇宮內最大最重要的前朝三大殿,即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在太和殿的前邊,南為太和門,東為協和門,西為熙和門。在三大殿之後是皇宮內廷後三宮,即乾清宮、交泰宮、坤寧宮,在三大宮南為乾清門,北為坤寧門。太和殿是明清兩朝新皇帝即位登基之地,是皇帝冊立皇後,派將出征以及每年元旦、冬至、皇帝生日三大節日及國家其他重大慶典時,皇帝舉行儀式和百官朝賀的地方,中和殿在太和殿之後,是皇帝在舉行大典之前暫坐休息等候上朝時辰的地方,在接受百官祝賀後再去太和殿。保和殿在中和殿之後,是皇帝冊立皇後,冊立太子、大臣上表時舉行儀式受賀之地。內廷後宮的乾清宮是後宮正殿,是明清兩朝皇帝的寢宮,也是皇帝日常活動和平時處理政務的地方,每年元旦、燈節、端午、中秋、冬至、皇帝生日等節日,皇帝在此舉行皇族家宴。交泰殿在乾清宮之後,是皇後每逢大典及生日接受祝賀的地方。坤寧宮在交泰殿之後,是皇後的寢宮和皇帝大婚洞房之處。
從皇宮前朝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後宮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的用途、活動和建築規模可以看出,前朝三大殿和內廷三大宮是皇宮內最重要的宮殿,是皇帝舉行重大活動的地方,也是皇宮內的中心建築。如此重要的宮殿及其門闕用「太和」、「中和」、「保和」、「太和」、「協和」、「熙和」與「乾清」、「坤寧」命名,足見「和」、「乾」、「坤」幾字在皇帝心目中的重要。「太和」兩字取自周易的《象·乾》,「乾」、「坤」兩個字是周易經文中前兩卦卦名。《象?乾》曰:「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意思是說,乾道即天的法則時刻都在變化,在此變化中孕育生成的萬物各按其本質規律被正確確定其生命和本性,保全合住宇宙「太和」之氣,保持自然界的大和諧,萬物方可沿著既定的生命軌道正常發展變化。「和」即和合、和諧、和睦,「合」即同心合力、協同合作,「中和」即陰陽中和平衡,只有「和」才能上下合一,萬眾一心,只和「和」才能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只有「和」才能使帝王江山永續不斷。
乾清宮的「乾」為天為輕清為動,坤寧宮的「坤」為地為靜,乾為君,「乾清」即君主永遠「清正英明」之意;坤為地為母,「坤寧」即皇後永葆「寧靜貞正」之意,「交泰」即乾坤相交,天地相交吉利平安地化生萬物之意。
5.北京城建築形象特點符合《周易》
在古都北京除一些象徵性的祭壇外,古都北京三重城池全部都為方形。比如金代金中都城池是方形,元代元大都是長方形,明代內城、外城、皇城均為方形。總之,方形是古都北京城市建設的特點,亦是古代北方城池建設的特點。為什麼古都建成方形呢?按照周易河圖和後天八卦原理,東為木,南為火,西為金,北為水,土居中央。皇帝居中正坐,五行屬中央土。前面談過,坤為土地為母為方,為了使中央土與坤為地為方的特點相一致,所以都城皇城,皇宮都建成方形。皇宮內前朝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是皇帝處理朝政大事的地方,這前朝三大殿均建在三層基座之上,且三大殿的三層基座連成一體。特別有意義的是,這三層基座由北向南和從上向下看來,正好組成一個「土」字型,而且「土」字「居中得正」。這正說明,皇家自認為是「中央土」,「土」要永遠「居中得正」。
6.《周易》與皇宮建築顏色裝飾
古都北京的皇家建築具有特定的顏色。比如,宮殿頂用黃色硫璃瓦,宮牆用紅色,社稷壇中的土為五色土。
前面談到,皇家屬中央土,按照周易五行原理,土為黃色,古人認為黃色為正色,為尊貴之色,所以皇家建築都用黃色,黃色是皇家建築的專用顏色。從高處看皇宮簡直是一片金碧輝煌的世界。
皇宮的牆用紅色有兩種解釋。一是紅色為火,火生中央土,皇宮用紅色飾牆是為了火生土,便皇家天下有穩固的基礎和有力的支持。二是,明朝的「明」字為光明為火,紅色宮牆意和「明」火之紅色相一致。再加上明朝皇帝姓朱,朱者,赤也,赤為火。紅牆又表示明朝天下姓朱。
明清兩朝社稷中用五色土完全依據周易。周易認為,南為火其土為紅色,北為水其土為黑色,東為木其土為青色,西為金其土為白色,中央土為黃色,皇帝把神州大地東南西北中不同顏色的土收集在一起,表明中華大地都屬於皇家,通過祭祖五色土祈禱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綜上所述,《周易》原理是古都北京城,皇城,後宮在設計和命名中所遵循的重要思想,只有沿著《周易》這條脈絡去研究中國古都,才能找到真正的答案。
㈥ 廚房如何布置風水好
廚房是我們每天都會用進進出出的,所以除了客廳卧室衛生間需要合理布局外,廚房也是一樣的需要的,在風水上來說,廚房風水還是有不少講究的,那麼廚房如何布置風水好?廚房風水布置注意事項都有哪些呢?下面77生活網就來為大家講解一番。
一、首先說廚房的安置問題:
1)不規則屋不可以做廚房,那樣會影響到家人的健康問題,這是最需要避忌的。
2)其次廚房是財運的象徵,切不可與大門相對。大門為理氣的入口,是家人、朋友進出的地方,大門正對廚房,會讓財氣顯露在外,導致財政的拮據。
3)其三,廚房最好不要安置在主人房的隔壁,在風水上,廚房被定義為屬陰的區域,長期挨近,容易導致家人脾氣變得陰郁,個性也變得深沉,影響家宅的穩定。

廚房風水布置注意事項:
1、煤氣灶(即:瓦斯爐)沒靠牆:有許多人喜歡中島式的開放式廚房,甚至將煤氣灶安裝在中島上,這樣沒有靠牆的煤氣灶,油煙會四處飛散,造成室內空氣不良。
2、一樓煤氣灶台設在排水溝上:很多一樓的住戶喜歡在屋後向外加蓋房子,並且把廚房設在加蓋的空間里,雖然可以增加房屋的空間,但是往往就會造成煤氣灶台壓載排水溝上。
3、煤氣灶台設在梁下:煤氣灶台在梁下,烹煮者會體弱多病、常年肩椎僵硬、頭痛。
4、吸油煙機在煤氣灶台之間有窗戶:吸油煙機與煤氣灶台之間有窗戶,戶外強風會將煤氣灶火吹熄,瓦斯外泄,容易造成意外。
5、水龍頭、下水管漏水:水龍頭經常沒關好,水一直滴下來,會使家中無謂開銷不斷,錢財守不住,金錢不斷流失。
6、各種工具及雜物到處亂堆:鍋、碗、瓢、盆等各種工具到處擺放,一片凌亂,讓人看了頭痛。容易傳遞病菌,吃了容易生病。
總的來說:廚房的風水布局,既能營造一個溫馨的用餐環境,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家人的運程,多做了解很有必要。以上內容僅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㈦ 為什麼大學建築專業有周易和風水課程
風水是人和環境關系的科學,是空間秩序的邏輯,是通過改變磁場,導引人們向好的感知,意識和思維發展的方法。風水所追求的恰恰和設計所需要達到的目的是一致的。

而設計師方面也不能過於主觀去安排布置,忽視風水中的空間規則任意創作。總而言之,風水師和設計師應該通力合作,在符合風水要求又不失美感的大原則下操作,制定出一種合乎建築風水的空間秩序所需要的配色及布置方案。
㈧ 論述周易與設計有何關聯
天人合一,你設計一個東西就一定有意義。就比如易經師卦里的毒專字,也是設計的使屬用。有養育的意思也有災害的意思。這個我感覺就是用字的設計,好多的設計都是看上去很普通,細細想來,還是有內涵的,易經博大精深,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這里還真說不清楚看你個人的體會了。總之就是書不盡言言不盡意,設卦觀象。真真感覺到了道可道非常道了。
㈨ 為什麼說計劃沒有變化快
因為變化是偶然性,而計劃卻是引導我們達成目標非常重要的方式。如果沒有計劃,自己對每天的工作狀態及進度毫無感知,在大的計劃框架中,對於臨時狀況進行小的調整,這才是良性的工作方式。
制定計劃對於自己有非常大的幫助,不管是生活中還是工作上,都可以為你節省出大量時間,做更多的事情。
在工作中,做計劃最大的優勢就是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很多公司都提倡早計劃、晚總結。就是在上班後的第一時間,做出當天的工作計劃表,並按照計劃內容保質保量的完成工作任務。下班時對當天工作進行總結,查缺補漏。這樣不僅可以讓時間充分利用,也讓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9)周易設計擴展閱讀
計劃的特點:
1、針對性。計劃是根據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和有關的法律、法規,針對本系統、本部門的實際情況制定的,目的明確,具有指導意義。
2、預見性。計劃是在行動之前制定的,它以實現今後的目標,完成下一步工作和學習任務為目的。
3、首位性。計劃是進行其他管理工作的前提,計劃在前,行動再後。
4、普遍性。實際的計劃工作涉及到組織中每一位管理者及員工,一個組織的總目標確定後,各級管理人員為了實現組織目標,使得本層次的組織工作得以順利進行,都需要制定計劃。
5、目的性。任何組織或者個人制定的各種目標都是為了促使組織的總目標的實現和一定時期目標的實現。
6、明確性。計劃應明確表達出組織的目標和任務,明確表達出實現目標所需的資源以及所採取的程序、方法和手段,明確表達出各級管理人員在執行計劃過程中的權利和職責。
7、效率性。計劃的效率性主要是指時間性和經濟性兩個方面。
㈩ 在山東濰坊想學習周易風水設計,王易明老師的課怎樣
學周易不能心急,找過濰坊王易明老師,他就傳授周易知識,學風水要有耐心,老師能及時指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