駁回申請復議
⑴ 行政復議駁回復議申請,如何確立適格被告
針對駁回復議申請的行政復議決定,原告不服提起行政訴訟,確定哪一個機關為被告,《行政訴訟法》及《若干解釋》均沒有明確規定,給審判實踐帶來一定的困惑。筆者試做以下分析,以期能夠破解。 一、關於行政復議程序與適格被告的現行規定 針對經過行政復議程序,原告不服提起行政訴訟的,《行政訴訟法》第25條第2款對復議機關作為情況下的適格被告作出規定,即復議機關決定維持原具體行政行為的,作出原具體行政行為的機關為被告;復議機關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的,復議機關為被告。《若干解釋》第22條對復議機關不作為情況下的適格被告作出規定,即復議機關在法定期間內不作出復議決定,原告對原具體行政行為不服提起訴訟的,應當以作出原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為被告;對復議機關不作為不服提起訴訟的,應當以復議機關為被告。《若干解釋》的規定彌補了復議機關不作為情況下,如何確立適格被告的問題。 二、駁回行政復議申請情況下,適格被告的確立 針對《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第48條第1款規定的兩種情況下,復議機關作出駁回行政復議申請的決定,原告提起行政訴訟情形,確立被告適用的規則,應當與《行政訴訟法》第25條第2款及《若干解釋》第22條適用的規則相同,也就是說行政機關駁回行政復議申請的,屬於復議機關作為類的,確立被告適用《行政訴訟法》第25條第2款的規定,屬於復議機關不作為類的,適用《若干解釋》第22條的規定。 根據上述確立被告適用規則的分析,在這一問題上,需要解決《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第48條第1款規定屬於復議機關作為還是不作為的問題。筆者認為: (一)行政復議機關受理後發現該行政機關沒有相應法定職責或者在受理前已經履行法定職責的,決定駁回行政復議申請的,屬於復議機關已經作為,應當依據《行政訴訟法》第25條第2款規定,確立作出原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為被告。理由是:復議機關受理復議申請,並經實體審查作出駁回行政復議申請復議決定,復議機關已經履行復議職責,但這一復議決定實質上沒有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也就是說,對當事人權利義務產生實質性影響的是原具體行政行為,法院對原具體行政行為作出判決即可,對復議機關的行政復議行為再做評價已沒有實際意義。 (二)對於受理行政復議申請後,發現該行政復議申請不符合規定的受理條件而駁回行政復議申請的,屬於復議機關不作為類,應當依據《若干解釋》第22條規定確定被告。理由是:不論行政復議機關針對行政復議申請作出不予受理決定還是駁回行政復議申請決定,都是在程序上對申請人行政復議權利的限制,均沒有對原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實體審查,對於申請人來說是一種不作為行為。確定復議機關以不符合受理條件為由駁回行政復議申請的適格被告問題,應根據原告提起訴訟的具體訴訟請求來確認,即根據原告訴什麼來確定誰作為被告。但原告超過起訴期限提出復議,復議機關受理後又駁回行政復議申請的情形除外。因為根據行政訴訟法的規定,超過起訴期限的,法院不予受理。通常情況超過起訴期限的也會超過復議期限,復議機關受理後又駁回的,原告因超過起訴期限不能起訴原具體行政行為,只能以復議機關為被告,起訴復議機關作出的復議決定。 綜上分析,行政復議駁回行政復議申請,原告不服提起訴訟的,應當按照不同的情形,依據《行政訴訟法》第25條第2款及《若干解釋》第22條的規定確定適格被告。
⑵ 復議駁回後誰是訴訟被告
行政復議法復議決定中並沒有「駁回申請」一種,只有行政機關在受理時發現不屬於本行政機關的復議事項應「不予受理」。但是根據該行政復議決定的內容判斷,該「駁回申請」屬於行政復議決定中的復議維持原具體行政行為,應以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原機關為行政訴訟的被告。
但是,河北省法制辦怎麼會是復議機關?他連行政主體的資格都沒有,本就無權受理對河北省勞動廳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復議申請。法制辦的答復不能視為復議決定,你本應向河北省政府或者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申請復議的。如果你的復議申請是向河北省政府提交的,但他們推給法制辦來答復你,60天復議期滿後視為省政府行政不作為,你如不服原河北省勞動廳的具體行政行為,以勞動廳為被告。不服河北省政府的行政不作為,以河北省政府為被告。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總是的解釋》第22條:"復議機關在法定期間內不作復議決定,當事人對原具體行政行為不服提起訴訟的,應當以作出原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為被告;當事人對復議機關不作為不服提起訴訟的,應當以復議機關為被告。"
以誰為被告,要看你復議申請是否由省政府受理,60天內是否有加蓋省政府公章的行政復議決定書,如果沒有復議決定書,你願意告誰就告誰。
⑶ 被駁回,是向上級法院申請復議還是進行執行異議之訴
執行異議被駁回,異議人應當先向上級法院申請復議;如果復議被駁回,再提起執行異議之訴,不能未經復議直接提起執行異議之訴。
《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五條 當事人、利害關系人認為執行行為違反法律規定的,可以向負責執行的人民法院提出書面異議。當事人、利害關系人提出書面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書面異議之日起十五日內審查,理由成立的,裁定撤銷或者改正;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駁回。當事人、利害關系人對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復議。
⑷ 行政復議實施條例駁回行政復議申請的情形是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國務院令第499號)
第四十八條版有下列情形之一權的,行政復議機關應當決定駁回行政復議申請:
(一)申請人認為行政機關不履行法定職責申請行政復議,行政復議機關受理後發現該行政機關沒有相應法定職責或者在受理前已經履行法定職責的;
(二)受理行政復議申請後,發現該行政復議申請不符合行政復議法和本條例規定的受理條件的。
上級行政機關認為行政復議機關駁回行政復議申請的理由不成立的,應當責令其恢復審理。
⑸ 商標被駁回了,申請復議的流程是什麼
首先確認是商標行政復議嗎?如果是那需要的材料:
1、申請人蓋章或簽字的版商標評審代理委權托書(代理機構提供)。
2、申請人營業執照副本或主體資格證明文件復印件一份,自然人則提供身份證復印件一份。
3、提供符合要求的有利的證據材料(代理人指導提供)。
4、商標行政復議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的商標執法決定侵犯其合法權益,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提出申請,由受理機關根據法定程序對商標執法決定的合法性和適當性進行審查並作出相應決定的活動。
內容引用:網頁鏈接 商務信息網-特此鳴謝!
⑹ 行政復議駁回不服怎麼辦
《行政復議法》第三十七條規定,對屬於人民法院受案范圍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先向上一級行政機關或者法律、法規規定的行政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除必須先申請行政復議的案件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行為不服,既可申請行政復議也可提起行政訴訟。
《行政訴訟法》第三十七條規定,對屬於人民法院受案范圍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先向上一級行政機關或者法律、法規規定的行政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法律、法規規定應當先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
目前我國法律規定的應當先申請行政復議的案件:
1、侵犯自然資源所有權或使用權的案件。
《行政復議法》第三十條規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已經依法取得的土地、礦藏、水流、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海域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應當先申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2、納稅爭議案件。
《稅務行政復議規則》第三十三條規定,稅人、扣繳義務人、納稅擔保人同稅務機關在納稅上發生爭議時,必須先依照稅務機關的納稅決定繳納或者解繳稅款及滯納金或者提供相應的擔保,然後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
3、審計爭議案件。
被審計單位對審計決定不服的,應當在收到審計決定之日起15日內先向上一級審計機關申請復議,不能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這就是審計行政復議前置的規定。
4、專利復審委員會復審前置。
《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第四十一條: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設立專利復審委員會。專利申請人對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駁回申請的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個月內,向專利復審委員會請求復審。專利復審委員會復審後,作出決定,並通知專利申請人。專利申請人對專利復審委員會的復審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個月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5、經營者集中案件。
《反壟斷法》第五十三條規定,對反壟斷執法機構依據本法第二十八條、第二十九條作出的決定不服的,可以先依法申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訴訟。
⑺ 行政復議申請被駁回被告是誰
復議機關,駁回的,相當於維持。《行政復議法》中,沒有駁回的規定。
行政訴訟法
第二十六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作出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決定維持原行政行為的,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和復議機關是共同被告;復議機關改變原行政行為的,復議機關是被告。
復議機關在法定期限內未作出復議決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起訴原行政行為的,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起訴復議機關不作為的,復議機關是被告。
兩個以上行政機關作出同一行政行為的,共同作出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共同被告。
行政機關委託的組織所作的行政行為,委託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行政機關被撤銷或者職權變更的,繼續行使其職權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行政復議法
第二十八條行政復議機關負責法制工作的機構應當對被申請人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審查,提出意見,經行政復議機關的負責人同意或者集體討論通過後,按照下列規定作出行政復議決定:
(一)具體行政行為認定事實清楚,證據確鑿,適用依據正確,程序合法,內容適當的,決定維持;
(二)被申請人不履行法定職責的,決定其在一定期限內履行;
(三)具體行政行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決定撤銷、變更或者確認該具體行政行為違法;決定撤銷或者確認該具體行政行為違法的,可以責令被申請人在一定期限內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
1.主要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的;
2.適用依據錯誤的;
3.違反法定程序的;
4.超越或者濫用職權的;
5.具體行政行為明顯不當的。
(四)被申請人不按照本法第二十三條的規定提出書面答復、提交當初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依據和其他有關材料的,視為該具體行政行為沒有證據、依據,決定撤銷該具體行政行為。
行政復議機關責令被申請人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被申請人不得以同一的事實和理由作出與原具體行政行為相同或者基本相同的具體行政行為。
第二十九條申請人在申請行政復議時可以一並提出行政賠償請求,行政復議機關對符合國家賠償法的有關規定應當給予賠償的,在決定撤銷、變更具體行政行為或者確認具體行政行為違法時,應當同時決定被申請人依法給予賠償。
申請人在申請行政復議時沒有提出行政賠償請求的,行政復議機關在依法決定撤銷或者變更罰款,撤銷違法集資、沒收財物、徵收財物、攤派費用以及對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等具體行政行為時,應當同時責令被申請人返還財產,解除對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措施,或者賠償相應的價款。
第三十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已經依法取得的土地、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海域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應當先申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根據國務院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對行政區劃的勘定、調整或者徵收土地的決定,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確認土地、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海域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行政復議決定為最終裁決。
第三十一條行政復議機關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六十日內作出行政復議決定;但是法律規定的行政復議期限少於六十日的除外。情況復雜,不能在規定期限內作出行政復議決定的,經行政復議機關的負責人批准,可以適當延長,並告知申請人和被申請人;但是延長期限最多不超過三十日。
行政復議機關作出行政復議決定,應當製作行政復議決定書,並加蓋印章。
行政復議決定書一經送達,即發生法律效力。
第三十二條被申請人應當履行行政復議決定。
被申請人不履行或者無正當理由拖延履行行政復議決定的,行政復議機關或者有關上級行政機關應當責令其限期履行。
第三十三條申請人逾期不起訴又不履行行政復議決定的,或者不履行最終裁決的行政復議決定的,按照下列規定分別處理:
(一)維持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復議決定,由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依法強制執行,或者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二)變更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復議決定,由行政復議機關依法強制執行,或者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⑻ 行政復議申請被駁回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二十五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決定維持原具體行政行為的,作出原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復議機關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的,復議機關是被告。
兩個以上行政機關作出同一具體行政行為的,共同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共同被告。
由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所作的具體行政行為,該組織是被告,由行政機關委託的組織所作的具體行政行為,委託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行政機關被撤銷的,繼續行使其職權的行政機關是被告。東方法眼收集整理,本文網址: http://www.dffy.com/faguixiazai/ssf/200311/20031109195715.htm
⑼ 執行異議被駁回後,在上級法院申請復議,這個復議過程有無期限限制
法律規定執行異議的復議期限是一個月,可以延長一個月。有些比較復雜的案件實際專上2個月都辦不出屬來,特別是涉及異議成立或和其它案件相關聯。申請復議人一方面要催,另一方面也要理解。你可以搜索一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執行程序的若干規定》,上面都有法律條文規定的。
⑽ 對駁回申請迴避的決定享有申請復議權的有哪些人
「當事人」有權申請迴避,享有復議權的仍然是「當事人」。以刑事訴訟為例,「當事人」 是指被告人、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及其他們的法定代理人。當事人的辯護人、訴訟代理人不直接享有申請迴避權,需要當事人的授權。
一、《刑事訴訟法》第三十條規定:
「對駁回申請迴避的決定,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申請復議一次。」
二、《民事訴訟法》第四十七條規定:
人民法院對當事人提出的迴避申請,應當在申請提出的三日內,以口頭或者書面形式作出決定。申請人對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決定時申請復議一次。復議期間,被申請迴避的人員,不停止參與本案的工作。人民法院對復議申請,應當在三日內作出復議決定,並通知復議申請人。
三、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97條規定: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除依照行政訴訟法和本解釋外,可以參照民事訴訟的有關規定。(迴避的規定,參照《民事訴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