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採光設計標准
① 國家法律對房屋建築採光權距離有何法律規定
關於建築採光權的標准,主要依據國家標准GB50180-93《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其中:
5.0.2.2規定:住宅正面間距,應按日照標准確定的不同方位的日照間距系數控制。
5.0.2.3規定:住宅側面間距,應符合下列規定:
1、條式住宅,多層之間不宜小於6M。 高層與各種層數住宅之間不宜小於13M。
2、高層塔式住宅、 多層和中高層點式住宅與側面有窗的各種層數住宅之間應考慮視覺衛生因素,適當加大間距。
另外,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GB50180-93)》的規定:「大城市住宅日照標准為大寒日≥2小時,冬至日≥1小時,老年人居住建築不應低於冬至日日照2小時的標准。在原設計建築外增加任何設施不應使相鄰住宅原有日照標准降低。
(1)建築採光設計標准擴展閱讀:
採光權在民法上將採光權歸屬於「相鄰權」。《物權法》對採光權進行了明文規定,《物權法》(第八十九條)規定:建造建築物,不得違反國家有關工程建設標准,妨礙相鄰建築物的通風、採光和日照。
採光權維權的主要法律依據除《民法通則》、《物權法》以外,還有《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
具體適用:
採光權沒有專門的單項法規,有強制性的國家標准。
國家強制性標准國標GB50180-93《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1994年2月1日起施行)1.0.5條規定了居住區的規劃設計的基本原則,其中1.0.5.4條規定:「適應居民的活動規律,綜合考慮日照、採光、通風、防災、配建設施及管理要求,創造方便、舒適、安全、優美的居住生活環境」。
第5.0.2條規定:「住宅間距,應以滿足日照要求為基礎,綜合考慮採光、通風、消防、防震、管線埋設、避免視線干擾等要求確定。」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新聞網-沈陽一市民起訴一工廠侵犯採光權獲賠810元
② 工程門窗的比例約為多少
建築外窗的面來積和自開啟比例可根據以下幾個方面來確定:
1、節能的要求
根據《公共建築節能標准》要求,窗與牆的面積比為0.3~0.5對節能比較有利;可開啟面積不小於外窗面積的30%
2、室內採光的要求
根據《建築採光設計標准》,以III類氣候區辦公室的自然採光為例,採光系數要求為3%,採用側面採光,窗與地面的面積比為1/5時,可滿足自然採光要求。
3、可開啟的面積要滿足通風要求
根據不同的要求,有不同的規定。比如一般房間,窗開啟面積1/20時可滿足一般的通風要求。如果是廚房自然通風應不小於1/10的窗地面積比。
4、門的開啟大小是根據功能來確定的,沒有一定的比例要求。
③ 辦公室採光照明度要多少是幾lux
普通辦公室,0.75m水平面,照度 300 lx;高檔辦公室,0.75m水平面,照度 500 lx。
依據:
《建築照明設計標准》GB 50034—2004
1、《建築照明設計標准(GB 50034-2004)》系在原國家標准《民用建築照明設計標准》GBJ133—90和《工業企業照明設計標准》GB50034-一92的基礎上,總結了居住、公共和工業建築照明經驗。
2、通過普查和重點實測調查,並參考了國內外建築照明標准和照明節能標准經修訂、合並而成。其中照明節能部分是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環境和資源綜合利用司組織主編單位完成的。
(3)建築採光設計標准擴展閱讀:
辦公室採光設計
1、進門採光
很多企業的進門是形象牆或是行政前台辦公位,這些位置的燈光布局會影響企業的形象展示,和當值人員的工作效率和便宜性,考慮到很多寫字樓裝修設計的特點,這些位置的使用一般自然採光應用的比較少,在燈光布局中則需多加註意。
2、員工辦公區
員工辦公區需要燈光布局來實現工作照明,在一些採光充足的地區還需進行遮擋物的設置,避免過度自然光的刺激影響員工的視力。很多寫字樓辦公室的自然採光處於單邊位置,在燈光布局中還要考慮背光設置對員工工作和健康的影響。
3、休閑區和會議室
休閑區和會議室的燈光設計,相對環境或溫馨或嚴肅,在燈光布局中採用比較溫馨的燈光可以很好的環節氣氛或是達到相得益彰的效果。在燈光布局和自然採光的設計方面沒有員工辦公區那麼嚴格。
4、其他辦公室內採光設計
如行政列印室的燈光要注意照明度,保持查閱字跡看的清晰明了,接待室的燈光可藉助自然採光和人工照明的雙重作用,人工照明建議使用比較溫暖或清爽的光線,幫助促進會談的順利進行。
④ 高質量的建築採光應包括哪些方面
(一)建築設計規劃的誤區建築總體規劃及單體設計的誤區
建築師在建築規劃設計時,考慮到甲方經濟上的考慮和建築規范的限制,在經濟和舒適性上的取捨上,經常會著重考慮建築布局的經濟性和立面效果的標新立異,一味的追求樓房新穎的形式和造型,對於房屋的採光、照明等方面沒有進行綜合的思考,缺乏總體節能設計的觀念,比如在一些住宅區,住宅樓的布局緊密,樓與樓之間滿足基本日照的情況下互相遮擋嚴重,這樣的情況到處可見。
(二)當地氣候環境因素考慮不周
在現代建築設計中,有的設計只一味追求建築設計的主題、形式等,而忽略了綜合因素的影響。傳統的建築設計是坐北朝南的樣式,但各地氣候條件不一,所處地理位置具有特定的特徵。所以要考慮綜合因素的影響,從當地氣候狀況出發,選擇合理的位置、房屋朝向、和設計結構等,比如在濕度較大的地方,在建築設計時,要充分考慮採光、通風的條件,這樣才能營造一個舒適、優越的住房環境。
(三)建築材料選用的誤區
在建築設計時,也要注意材料的選取,在降低成本和保證實用性的基礎上合理選用材料。首先,在外牆選材上,要根據地方氣候條件,比如在一些北方地區,要選取抗壓能力強,外保溫效果較好的材料;另外在材料質量這一方面,設計時不僅要考慮成本,還有考慮質量問題。有些質量差的材料耗能也大,效果不理想。例如在採光玻璃的選取上,如鍍膜玻璃,雖然它可以很好的避免陽光的強烈輻射,但卻造成室內的採光不足,適得其反,沒有很好的起到節能的作用。有的因為選取了劣質的材料,造成牆體的外表開裂脫落等問題。
(四)門窗採光的不合理
外門窗是採光的主要來源,對節能設計和室內空間使用的舒適性方面有很大的影響。在門窗設計方面,經常出現面積過大或過小的開窗方式。有些建築為了追求視覺和空間效果,採用全玻璃幕牆結構,雖然使用節能玻璃甚至採用雙層幕牆,但是在總體能耗上還是很難控制,建議類似全幕牆建築造型慎重考慮建造范圍。相反,除了博物館之類的有特殊採光要求的建築之外,有些建築大片的實牆面,以求特殊的造型效果的建築造型而開小窗洞,或者不在適宜高度開窗造成室內採光不足,而且造成通風效果和空氣對流差的情況也應避免。
(五)人工照明代替自然採光誤區
在建築設計中,有些建築採用大進深的平面布局,造成局部採光不足,然後以人工光源替代,光源控制布置也採用進深方向布置,需要採光的區域和不需要人工照明的區域用同一個控制系統,造成能耗的浪費。
二、解決誤區的合理化建議
建築採光節能的設計主要從整體規劃布局方面和形體空間分析出發,對建築的各個方面進行分析,從而發現影響節能設計的不利因素,以便及時改進建築設計。上文分析了建築設計時的幾個誤區,我們應注意建築設計的綜合因素,對此提出以下相關建議
(一)因地制宜的設計節能區分標准
建築的設計要充分考慮各方面的因素,各個地方有不同的氣候,根據相應的物理環境要求,建築設計時要從採光節能、保暖通風等方面出發,制定詳細的設計區分標准,這樣才能根據標准要求,設計合理的節能建築模式。
(二)採光節能設計方面的建議
根據不同的節能區分標准,建築設計應按照不同的情況進行,主要從建築設計的整體規劃、建築的結構、材料等方面進行設計。
1、增強整體規劃意識
在建築設計時,應充分考慮各方面的因素,從設計的整體性出發,合理規劃布局,才能保證建築的高效使用。建築的設計要考慮採光、通風效果、安全等各方面的需求,在採光方面,根據不同設計,要確立建築朝向的合理性,建築之間留有合理的採光間距,根據我國的氣候條件,尤其北方地區在冬季的時候,要保證室內有充足的太陽光入射。另外,也要增強建築的綠化效果,在夏季的時候可以改善熱環境,合理的朝向也能增強室內的通風度,總之,建築的設計要有綜合的布局意識來整體規劃建築結構。
2、建築結構、開窗的合理設計
建築結構的設計對光熱、通風等有很大的影響。好的建築結構能夠有效降低光熱的能耗,所以,在建築設計時把握好結構的設計。針對建築門窗面積過大過小的問題,可以按照門窗的比例來解決。這就要求在設計建築時,根據不同地域氣候選擇具體的設計方案,針對太陽照射的情況設計相應大小規模的門窗結構,保證建築節能設計的優化。另外,建築的結構造型,也要根據實際狀況來設計。比如北方的建築,冬季氣候比較嚴寒,在設計的過程中,建築進深不宜過長,要根據採光的要求來設計建築的長寬,確立一個較優化的建築結構。
⑤ 建築設計規范有哪些
建築設計是建築物在建設和處理之前,應該要有的必要的一個設計規劃的過程,通過對於建築的設計,設計者要按照客戶的規定建設任務,並且將施工過程和在過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關於設計和施工的問題進行考察和研究。

而且在進行工作之前,應該要就施工的環境進行設想和考慮,擯棄給將這些問題通過圖紙或者是文字表達出來形成一定的設計方案,建築設計是有一定的規定的,建築設計規范也是每一個設計者在設計的時候都應該要遵守的規范。建築設計規范有很大的范圍,涉及到的內容和方面也是有很多的。這里就其中的幾個方面進行一下簡單的介紹。
建築設計規范:遠離污染源
不管這個建築是要用商用還是民宅,都是要遠離污染源的,遠離污染源對於人們的身體健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而且關於建築分區的功能也要非常的明確,在設計的時候,關於人流和車輛也要有明確的路線和規劃,環境的喧鬧還是安靜都是有影響的,如果是住宅環境的話,安靜一點的空間對於人們的生活有很大的影響,所以應該對於安靜和喧鬧的區域進行隔離。
建築設計規范:出入口設計
還有按照格局的分化,應該要設計兩個合適的出入口,方便人們的出入,而關於入口的方面要看好表示是不是和交通的主要通道的距離離得過近,在建築設計規范中有明確的要求要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也就是要有緩沖的過程。
建築設計規范:採光設計
如果建築是在教室或者是文化館等地方的時候,像是在兒童還有老年人的活動場所和房間的時候,應該採用合理的採光設計,並且房間的朝向還有安全方面都應該要考慮到,和採光進行合理的配合,關於採光位置的朝向,應該是要佔據合理的位置和方便的地點,而且一定要有安全發光面的考慮。
而且在舞廳和展覽廳等地方設計,主要的出入口的寬度也是有要求的,最少不能夠小於一米半左右的距離。
建築設計規范在對用戶的防火安全,還有污染安全等等都有所規定,在進行設計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到種種方面的條件,從現實條件中進行合理的設計,採取有利的條件,並且在整體的設計中一定要以安全為主。
⑥ 建築規范都有哪些一般辦公樓設計用到那些規范
1、辦公樓建築的重要性程度不同,在建築設計時會分為三類進行設計。不同重要程度的辦公樓在設計的使用年限和防火等級上要求是不同的。
(1)一類建築適合特別重要的辦公樓建築,一般設計的使用年限為50-100年,防火等級為一級。
(2)二類建築適合重要的辦公樓建築,設計的使用年限為50年,防火等級不低於二級。
(3)三類建築適合普通型的辦公樓建築,設計使用年限為25-50年,防火等級為不低於二級。
2、辦公樓建築根據不同的使用功能和建築規模來設計辦公樓內部的功能分區,通常情況下要分為三個大的功能分區。公共空間、辦公空間和服務空間是辦公樓必須具備的三個空間。
辦公樓建築設計規范中規定六層及六層以上的辦公樓建築要設計電梯,建築的總高度超過75米的辦公樓建築使用的電梯 要分區或分層來設置使用。辦公樓除了電梯以外還要有室內樓梯及室外防火通道等設施。
(6)建築採光設計標准擴展閱讀:
辦公樓建築的外窗設計要具備良好的密封性和隔熱性能,辦公樓的門要採用防盜門,室內最好設計防盜報警等裝置。辦公樓建築整體要具有消防設備,各層的消防栓、報警設備、消防設施要符合要求,各個空間要具有煙感和噴淋等消防設備,並經常檢查可以正常使用。
辦公樓的設計還要注意採光、防寒、隔音等方面要符合規范的要求。辦公樓建築設計規范對於辦公樓建築的整體及各空間都有詳細的要求,從高度、面積、設施、消防、監控等各方面都有規定,以保證辦公樓使用的功能齊全,通行的順暢,使用的安全等。
辦公樓在功能分類上一般分為行政型辦公樓、專業性辦公樓、出租類辦公樓、綜合性辦公樓幾種類型,不同的類型都具有各自的使用功能。在辦公樓建築設計時要根據功能來進行不同的外觀、風格、功能分區等進行全方位的考慮。辦公樓的建築結構根據不同的抗震要求來設計使用哪種結構。
⑦ 建築設計中的採光要求
本標準是在國家標准《工業企業採光設計標准》GB 50033—91基礎上,總結了居住和公共建築採光的經驗,通過實測調查,並參考了國內外的建築采游標准而制訂的。
採光等級
視覺作業分類
側面採光
頂部採光
作業精細
識別對象的最小尺寸d(mm)
採光系數最低值Cmin(%)
室內天然光臨界照度(lx)
採光系數平均值Cav(%)
室內天然光臨界照度(lx)
Ⅰ
特別精細
d≤0.15
5
250
7
350
Ⅱ
很精細
0.15<d≤0.3
3
150
4.5
225
Ⅲ
精細
0.3<d≤1.0
2
100
3
150
Ⅳ
一般
1.0<d≤5.0
1
50
1.5
75
Ⅴ
粗糙
d>5.0
0.5
25
0.7
35
註:表中所列採光系數標准值適用於我國Ⅲ類光氣候區。採光系數標准值是根據室外臨界照度為5000lx制定的。亮度對比小的Ⅱ、Ⅲ級視覺作業,其採光等級可提高一級採用。
3.1.4 光氣候分區應按本標准附錄A確定。各光氣候區的光氣候系數K 應按表3.1.4採用。所在地區的採光系數標准值應乘以相應地區的光氣候系數K。
⑧ 《建築採光設計標准》對採光系數標准值有何規定
你說的是日照吧!每個地方的不一樣!大部分住宅建築要求是冬至日日照要求不小於兩小時
⑨ GB/T50033-2013 建築採光設計 標准
《GB/T50033-2013 建築採光設計標准》
前言
本標準是在國家標准工業企業採光設計標准GB 50033-91 的基礎上,總結了居住和公共建築採光的經驗,通過實測調查,並參考了國內外的建築采游標准而制訂的。
本標准由總則、術語和符號、採光系數標准、採光質量、採光計算五章和五個附錄組成。主要規定了利用天然採光的居住、公共和工業建築的採光系數、採光質量和計算方法及其所需的計算參數。
本標准在執行過程中如發現需修改和補充之處,請將意見和有關資料寄送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建築物理研究所(北京市車公庄大街19號,郵編100044)。
本標准主編單位參加單位和主要起草人名單
主編單位: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
參加單位:中國航空工業規劃設計研究院、清華大學、建設部建築設計院、重慶建築
大學主要起草人:林若慈、張紹綱、李長發、詹慶旋、劉福順、楊光璿
1、總則
1.0.1 為了在建築採光設計中,貫徹國家的技術經濟政策,充分利用天然光,創造良好光環境和節約能源,制訂本標准。
1.0.2 本標准適用於利用天然採光的居住、公共和工業建築的新建工程,也適用於改建和擴建工程的採光設計。
1.0.3 採光設計應做到技術先進、經濟合理,有利於生產、工作、學習、生活和保護視力。
1.0.4 採光設計除應符合本標准外,尚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強制性標准、規范的規定。
2、術語和符號
2.1 術語
2.1.1 參考平面假定工作面 reference surface
測量或規定照度的平面(工業建築取距地面1m 民用建築取距地面0.8m)。
2.1.2 工作面 working plane
在其表面上進行工作的參考平面。
2.1.3 室外照度 exterior illuminance
在全陰天天空的漫射光照射下,室外無遮擋水平面上的照度。
2.1.4 房間典型剖面 typical section of room
房間內具有代表性的採光剖面,該剖面應位於房間中部或主要工作所在區域。
2.1.5 採光系數 daylight factor
在室內給定平面上的一點,由直接或間接地接收來自假定和已知天空亮度分布的天空漫射光而產生的照度與同一時刻該天空半球在室外無遮擋水平面上產生的天空漫射光照度之比。
2.1.6 採光系數標准值 standard value of daylight factor
室內和室外天然光臨界照度時的採光系數值。
2.1.7 採光系數最低值 minimum value of daylight factor
側面採光時,房間典型剖面和假定工作面交線上採光系數最低一點的數值。
2.1.8 採光系數平均值 average value of daylight factor
頂部採光時,房間典型剖面和假定工作面交線上採光系數的平均值。
2.1.9 識別對象 recognized object
識別的物體或細部(如需要識別的點、線、傷痕、污點等)。
2.1.10 窗地面積比 ratio of glazing to floor area
窗洞口面積與地面面積之比。
2.1.11 室外天然光臨界照度 critical illuminance of exterior daylight
全部利用天然光進行採光時的室外最低照度。
2.1.12 室內天然光臨界照度 critical illutminance of interiordaylight
對應室外天然光臨界照度時的室內天然光照度。
2.1.13 光氣候 daylight climate
由太陽直射光、天空漫射光和地面反射光形成的天然光平均狀況。
2.1.14 光氣候系數 daylight climate coefficient
根據光氣候特點,按年平均總照度值確定的分區系數。
2.1.15 晴天方向系數 orientation coefficient of clear sky
晴天不同朝向對室內採光影響的系數。
2.1.16 採光均勻度 uniformity of daylighting
假定工作面上的採光系數的最低值與平均值之比。
2.1.17 亮度對比 luminance contrast
視野中目標和背景的亮度差與背景亮度的對比。
2.2 符號
2.2.1 照度
1 En 在全陰天空漫射光照射下,室內給定平面上的某一點由天空漫射光所產生的照度;
2 Ew 在全陰天空漫射光照射下,與室內某一點照度同一時間、同一地點,在室外無遮擋水平面上由天空漫射光所產生的室外照度;
3 E1 室外天然光臨界照度;
4 Eq 室外天然光年平均總照度。
2.2.2 採光系數
1 C 採光系數;
2 Cmin 採光系數最低值;
3 Cav 採光系數平均值;
4 Cd 天窗窗洞口的採光系數;
5 d C′ 側窗窗洞口的採光系數;
6 K 光氣候系數。
2.2.3 計算系數
1 K 頂部採光的總透射比;
2 K 頂部採光的室內反射光增量系數;
3 Kg 高跨比修正系數;
4 Kd 矩形天窗的擋風板擋光折減系數;
5 Kj 平天窗採光罩的井壁擋光折減系數;
6 Kf 晴天方向系數;
7 側面採光的總透射比;
8 側面採光的室內反射光增量系數;
9 Kw 側面採光的室外建築物擋光折減系數;
10 KC 側面採光的窗寬修正系數;
11 採光材料的透射比;
12 c 窗結構的擋光折減系數;
13 w 窗玻璃的污染折減系數;
14 j 室內構件的擋光折減系數;
15 材料的反射比;
16 j 室內各表面反射比的加權平均值;
17 p 頂棚飾面材料的反射比;
18 q 牆面飾面材料的反射比;
19 d 地面飾面材料的反射比;
20 c 普通玻璃窗的反射比;
21 Tr 窗透光折減系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