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設計師
1. 工業設計師有什麼錢途
純粹根據本人經驗來說,如果誤差請諒解。
收入第一部分是工資,在國內,工資待遇為:
外企工資(包括聯想華為等跨國公司)>國企工資>設計公司
原因就不多聊了。
另外一部分屬於外快,可以上矮凳網設計購此類專業的設計師接單平台
或者豬八戒、威客網這類綜合接單平台。收入多少就看個人了!
2. 工業設計師和工程師的區別
一、性質不同
1、工業設計師:是一項專門的服務性工作 ,為使用者和版生產者雙方的利益而對產品和權產品系列的外形 、功能和使用價值進行優選。
2、工程師:指具有從事工程系統操作、設計、管理、評估能力的人員。
二、分類不同
1、工業設計師:分為產品設計、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等三大領域。
2、工程師:硬體工電子工程師、PE工程師、安全工程師、銷售工程師、注冊工程師、助理工程師、電氣工程師、信息系統管理工程師等。
三、職責不同
1、工業設計師:能夠根據公司需要負責產品開發項目,擁有開發潛力、預見產品風格走向經驗,能夠獨立開發設計方案並負責項目工程管理。具備一定的創新開發和探索研究精神。
2、工程師:負責項目工程建設的總體控制、質量、進度、工程造價控制和技術管理等建設管理工作;責根據項目的總體管理目標編制項目建設的總體實施計劃、年度和分月度的實施計劃
3. 如何成為工業設計師
我本來想以一個工業設計師身份認真答,後來覺得網路比我說的好多了。
工業設計是以工學、美學、經濟學為基礎對工業產品進行的設計,其理念是「在符合各方面需求的基礎上兼具特色」。
廣義工業設計(Generalized Instrial Design)
是指為了達到某一特定目的,從構思到建立一個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並且用明確的手段表示出來的系列行為。它包含了一切使用現代化手段進行生產和服務的設計過程。
狹義工業設計(Narrow lnstrial Design)
單指產品設計,即針對人與自然的關聯中產生的工具裝備的需求所作的響應。包括為了使生存與生活得以維持與發展所需的諸如工具、器械與產品等物質性裝備所進行的設計。產品設計的核心是產品對使用者的身、心具有良好的親和性與匹配。
主要課程
造型基礎:設計概論、素描、設計色彩、效果圖技法,產品速寫,裝飾設計基礎;設計圖學,設計心理學,產品語意傳達,陰影與透視、工程力學(理工類),工業設計機械基礎、設計材料與工藝、工業設計概論、工業設計史、設計表達、模型設計與製作、計算機輔助平面設計、計算機輔助工業設計、產品攝影。
專業基礎:平面、立體、色彩構成、門學、基礎圖案、雕塑、基礎設計;
專業技術:視覺傳達、人機工程學、計算機輔助設計、產品造型設計、設計程序與方法,產品設計、企業形象設計,環境設施設計、設計管理
工業設計專業對能力要求
工業設計的設計師與一般的設計師有所不同,他不僅要有美術的基礎,還要對其設計產品的工藝非常了解。美術院校和工程院校是有差距的。美術院校給人是感官的東西,是外在的東西。工科院校注重是內核的東西,內在的東西。如果這些美術設計師從事工業設計,就必須要實現設計知識和專業知識的融合。
一、應有優秀的草圖和徒手作畫的能力。下筆應流暢而不是呆滯,關鍵是快而不拘謹。
二、有很好的製作模型的技術。
三、必須掌握一種矢量繪圖軟體CorelDRAW、一種像素繪圖軟體PS。
四、至少能使用一種三維造型軟體。
五、二維繪圖軟體Autocad等。
六、能獨當一面。
七、在形態方面具有很好的鑒賞能力,對正負空間構架有敏銳的感受能力。
八、拿出的設計圖樣從流暢的草圖到細致的刻畫到三維渲染一應俱全。
九、對產品從設計製造到走向市場的全過程有著足夠的了解。
十、在設計流程時間安排上要十分精確。
要成為工業設計師,進入好大學的工業設計專業是必然。網路也有中國工業設計排名,其中同濟排第三是完全亂來,江南大學、清華大學和湖南大學以各自目的、風格不同各有千秋,根據自己的喜好來報比較好。
4. 什麼是工業設計工程師
工業工程設計師用一句話解釋就是:對整個或某局部工業流程(比如生產流程、質檢流程、開發流程等等)高效化、精簡化、標准化等進行有創新意識的改革設計的工程管理類職位(比如類似的職位有:廠長、車間主任、產品經理、生產經理、物流經理、IE工程師等等)。他所直接兌口的是對整個或局部工業流程的宏觀或微觀的調控、改革與再設計等職務。是樣品投產前的規劃,是批量生產前的計劃,目的就是優化和整合整個或局部的工業流程(工序的增減、疏理與調整)。
以上是個人的工作經驗總結,希望對你有所幫助!祝前程似錦!
5. 世界著名工業設計師有哪些
歐拉夫·巴斯抄克(Olaf Barski),漢堡藝術大學工業設計專業就讀,師從皮特拉克教授,工科碩士學位。
黑川雅之是享譽全球的設計大師,其設計的傢具、手錶、照明器具等作品曾榮獲20世紀日本優秀設計收藏獎,多件作品被著名的美國紐約近代美術館珍藏。此次,黑川將他在中國的首次個展題目定為「風、土、光、影」,並以「生命與性」的哲理貫穿於展覽的精神主旨和設計理念中。通過對「風、土、光、影」在生命意義上的探究,試圖讓人們以最純粹的心態去體驗生存的本質。每件作品都是黑川雅之在解決矛盾、突破矛盾和尋求矛盾平衡點的過程中,不斷挑戰與抗衡所獲得的重要經驗的濃縮與升華。
路易吉·克拉尼是當今時代最著名的也是最具顛覆性的設計師,被國際設計界公認為「21世紀的達·芬奇」,他設計了大量造型極為誇張的作品,希望通過更自由的造型來增加趣味性,顧被稱為「設計怪傑」。
盧基·柯拉尼國際著名設計大師。
克勞斯·雷曼 克勞斯·雷曼(Klaus Lehmann),國際著名工業設計家,世界著名設計師,保時捷、賓士、博世等汽車設計師的導師。他先後擔任德國斯圖加特國立藝術與設計學院工業設計系主任、副校長等職務。
就這么多
6. 全球知名的工業設計師有哪些
德國現代建築和工業設計的先驅——貝倫斯(Peter Behrens, 1868-1940)
1886-1891年貝倫斯在漢堡工藝美術學校接受藝術教育,後改行學習建築。1893年起成為慕尼黑分離派成員,1900年加入由藝術家、建築師、設計師組成的「七人團」,開始建築設計活動,1907年成為德意志製造聯盟的推進者與領袖人物,同年受聘擔任德國通用電器公司AEG的藝術顧問,開始其作為工業設計師的職業生涯。
1909年,貝倫斯設計了德國通用電氣公司AEG的透平機製造車間與機械車間,在建築形式上摒棄了傳統的附加裝飾,造型簡潔,壯觀悅目,被稱為第一座真正的現代建築。
除了建築設計之外,貝倫斯還為AEG做了許多產品設計,如電水壺、電鍾、電風扇等。這些設計沒有一點偽裝和牽強,使機器在家居環境中能以自我的語言來表達。貝倫斯在AEG這個實行集中管理的大公司中發揮了巨大作用,他全面負責公司的建築設計、視覺傳達設計以及產品設計,使這家龐雜的大公司樹立起一個統一完整的鮮明形象,開創了現代公司識別計劃的先河。AEG的標識經他數易其稿,一直沿用至今,成為歐洲最著名的標志之一。
貝倫斯還是一位傑出的設計教育家,他的學生包括格羅披烏斯,米斯和柯布西埃,他們後來都成為20世紀最偉大的現代建築師和設計師。
包豪斯創始人——格羅披烏斯(Walter Gropius, 1883-1969)
格羅披烏斯出生於柏林的一個建築師家庭,青年時代曾在柏林和慕尼黑學習建築。1907年起在貝倫斯的事務所工作,1910年與邁耶合夥在柏林開設建築事務所,並於次年合作設計了採用大片玻璃幕牆和轉角窗的法古斯工廠。
1919年,格羅披烏斯在德國魏瑪創建了建國立建築學校,簡稱「包豪斯」,其目的是培養新型設計人才。學校重視基礎訓練,逐漸形成以平面構成、立體構成和色彩構成為特色的基礎課程。學校主張藝術與技術的統一;動手能力與理論素養並重;強調設計的目的是人而不是產品;提倡在掌握手工藝的同時,了解現代工業的特點並遵循自然與客觀的法則來進行設計。1925年,由於受到反動政府的迫害,包豪斯遷往德騷,格羅披烏斯提拔了一些優秀的教員,完善了教學計劃和設施,並設計了新的包豪斯校舍。
1928年,格羅披烏斯迫於各種壓力,辭去包豪斯校長職務。1937年,格羅披烏斯到美國哈佛大學任建築系主任,並創立了協和設計事務所。
格羅披烏斯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設計師,設計理論家和設計教育的奠基人,他對二十世紀現代設計的影響是難以估計的。
菲亞特之父——平尼法尼那 (Pininfarina,1893-1966)
平尼法尼那生於杜林,是11個孩子中最小的一個。小時候在兄長的作坊幹活,17歲時他就設計了菲亞特零號的車身。1920年,平尼法尼那來到底特律,但他拒絕了福特的工作邀請,返回了義大利。平尼法尼那曾參觀過福特汽車公司的流水裝配線,印象深刻,但是他認為義大利應該走一條不同的道路,一條是美國大批量生產廉價小汽車,目的市場是廣大的人民大眾,另外一個是高檔的汽車,只小批量生產,保持高價位,保持義大利傳統的馬車製作方法,汽車是半手工的。戰後,他開設了自己的汽車工廠,設計與生產高級小汽車。希望能夠在菲亞特的美國式大批量生產之外開辟一條新的生產線。1947年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展出的平尼法尼那設計的西西塔里202小汽車,被譽為「流動的雕塑」。1951年,美國納什公司要求平尼法尼那設計多款小汽車,這是美國的汽車公司第一次聘請歐洲設計師。平尼法尼那去世後,他的兒子薩吉奧繼承父業,設計了一系列的法拉利跑車,成為義大利工業設計的代表之作,享譽全球。
德國新藝術運動領袖——威爾德(Henry Van de Velde,1863~1957)
威爾德是比利時建築師、設計教育家,他在德國活動比在本國更有影響,並一度成為德國新藝術運動的領袖,德意志製造聯盟創始人之一。他曾在安特衛普和巴黎學畫。1891年起他在莫里斯影響下轉建築設計。他在布魯塞爾的於克勒設計自己的住宅時,為尋求「非裝飾形式」提出裝飾必須是新穎的,不能因襲歷史,還要合乎理性地運用材料,「合理」地應用裝飾以表明物品的特色與目的。1897年,他在德國慕尼里和德累斯頓兩地與人合辦「工業藝術裝飾營造工場」,依靠藝術家與手工藝人的合作,開展設計製作。1900年他應邀任魏瑪大公的顧問。1906年起,由他主辦了魏瑪市立工藝學校(包豪斯的前身)。他還是個設計理論家和教育家,被人稱為歐洲大陸的莫里斯。盡管他曾聲稱,他所有工藝和裝飾作品的特點都來自一個唯一的源泉,即「理性」。但另一方面又堅持設計師在藝術上的個性,反對標准化給設計帶來的限制,在1914年德意志製造聯盟的年會上抵制穆特休斯的標准化主張。這場爭論事實上代表了一個世紀以來德國設計美學爭論的焦點。最後穆特休斯不得不屈服,這也說明了他在德國設計界的影響力。
現代家庭室內設計的表率——彥森(Jacob Jensen ,1926~ )
彥森是丹麥著名工業設計師,出生於哥本哈根,1942年起他在其父親的公司里當室內裝飾工,1948~1951年在哥本哈根實用藝術學校學習。畢業後在設計師事務所工作,1959年到芝加哥伊利諾伊大學教授工業設計,1961年在哥本哈根開辦了自己的設計事務所,1963年開始為B&O公司進行產品設計,直到1993年B&O公司幾乎所有的視聽產品都出自彥森之手。他的設計趨向「硬邊藝術」風格,採用拉毛不銹鋼和塑料等工業材料製作機身,造型十分簡潔高雅,且操作簡易,將B&O的視聽產品推向了國際市場的最高層次。此外,1979~1986年他還為丹麥J.P.集團設計了著名的「Logicar」,1984年開始丹麥Max Rene公司設計手錶,飾物和小汽車等,1991~1993年為德國Gaggenau公司設計了系列廚房設備,他的設計保持著簡潔、高雅、明快的一貫風格,給國際工業設計界吹入了一股清新的風氣。
新材料運用的先鋒——潘頓 (Verner Panton,1926-1998)
潘頓是丹麥著名工業設計師,1947-1951在丹麥皇家藝術學院學習,曾在雅各布森的事務所工作過,後定居瑞士巴塞爾。潘頓在探索新材料的設計潛力的過程中創造出許多富有表現力的作品,頗有影響。從50年代末起,他就開始了對玻璃纖維增強塑料和化纖等新材料的試驗研究。60年代,他與美國米勒公司合作進行整體成型玻璃纖維增強塑料椅的研製工作,於1968年定型。這種椅可一次模壓成型,具有強烈的雕塑感,色彩也十分艷麗,至今仍享有盛譽,被世界許多博物館收藏。潘頓還長於利用新材料來設計燈具,如1970年設計的潘特拉燈具,1975年用有機玻璃設計的VP球形吊燈。同時,他還是一位色彩大師,他發展的所?quot;平行色彩"理論,即通過幾何圖案,將色譜中相互靠近的顏色融為一體,為他創造性地利用新材料中豐富的色彩打下了基礎。
7. 工業設計師如何提高設計能力
工業設計是一個系統工程,它涉及人、社會、環境等諸多方面,是人類歷史文化和時代文化的積淀,它依附於人類的社會生活而存在。因此設計思維應以歷史、社會、文化、生活作為創作根源,把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和諧地統一在整個構思過程中。在悉心觀察、體驗現實社會生活的基礎上,萌發創作的靈感,銳意創新。
說白了就是用設計的方法。
要培養設計思維,可以通過四個階段:
一、要對設計的課題產生濃厚的興趣,沒有興趣,就無法集中你的思維。
二、多注意觀察和體驗生活,知識積累得越多、思路越寬廣、精力越集中,洞察力就越敏捷。
三、多思考,但要有目的地思考,又不要被思維定勢所控制,更要防止漫無邊際地遐想。
四、好的創新思維都始於微末,要從日程生活的小細節出發。
值得注意的是,工業設計中的創新不同於純藝術形式的創新活動,它以實用功能和物質技術為創作基礎,對原有的產品進行加工改造。所以不要把創新單純地寄託在新奇、特異等方面,更多的是根據產品的實際情況,在恰當地處理產品使用矛盾的基礎上進行創新設計。
8. 工業設計師德萊賽簡介
19世紀出現了一個有植物學背景的工業設計師 德萊賽。德萊賽對科學極感興趣,並作為植物學家進行研究工作,撰寫了有關這學科的專著和論文,擔任過4所大學的植物學教授。
從事科學研究使他對自然形式與裝飾的關系感興趣,在1857年的《藝術學報》上,他清楚的表明 他在尋找符合邏輯地解決設計的實際問題的途徑。
關於裝飾問題,德萊賽反對直接模仿自然,他認為植物里的形式必須經過人為的規范化後才有用。「規范化的植物形象就是以最純凈的形式描繪出來的自然,因此,它們不是自然的仿製品,而是完美的植物精神實質的具體形象。」
德萊賽潛心研究的植物學不單單是圖案和形態的來源,用他的話來說,植物表現出了「合理的目的性」,或者說「適應性」。德萊賽是率先以合理方式分析形式與功能之間關系的設計師之一,這不能不說是受植物學的影響。
另外 找到一個英文簡介:
Christopher Dresser (Glasgow, July 4, 1834 – Mulhouse, November 24, 1904) was a designer and writer on design, now widely known as Britain』s first independent instrial designer and as a contributor to the Anglo-Japanese and Aesthetic movements in Britain.
Dresser was born in Glasgow, Scotland. At age 13, he began attending the Government School of Design, Strand. He received training in design as well as botany, and he took on the latter as his specialization. After completing his studies, he lectured in botany and art-botany at the School of Design and the Female School of Design. He also wrote two books on the subject, as well as series of articles that appeared in the Art Journal in 1857, "Botany as Adapted to the Arts and Art Manufactures." He was awarded an honorary doctorate in absentia from the University of Jena, Germany in 1859 for his writings.
Dresser applied to be the chair of botany at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in 1860 but was not granted the position. Around this time, he began to focus less on his activities as a botanist and more on his design practice. His design work included carpets, silver and electroplate, wallpaper, pottery, glass, and metalwork. He wrote several books on design and ornament, including The Art of Decorative Design (1862), The Development of Ornamental Art in the International Exhibition (1862), and Principles of Design (1871-72). In 1876, Dresser traveled throughout Japan, recording his impressions in Japan, its Architecture, Art and Art-Manufactures. He took inspiration both from Japanese motifs and materials, and his work showing this influence is considered archetypical of the Anglo-Japanese style. From 1879, he was appointed director of the Linthorpe Art Pottery in Linthorpe in Middlesbrough (although his name disappeared from the ware by 1882). Some of Dresser』s iconic designs are still in proction, such as his celebrated oil and vinegar sets and toast rack designs, that are now manufactured by Alessi. One of his designs is thought to have inspired the 1967 novel The Owl Service.
Partial Bibliography
Unity in Variety as Deced from the Vegetable Kingdom (1859)
The Rudiments of Botany, Structural and Physiological (1859)
Popular Manual on Botany
The Art of Decorative Design (1862)
Development of Ornamental Art in the International Exhibition (1862)
General Principles of Art, Decorative and Pictorial, with hints on colour, its harmonies and contrasts (1868)
Principles of Decorative Design (1873)
Studies in Design (1875)
Japan, its Architecture, Art and Art-Manufactures (1882)
Modern Ornamentation (1886)
9. 產品設計師與工業設計師有什麼區別啊
產品設計師與工業設計師的區別:
一、產品設計師與工業設計師專業方向不同
1、產品設計專業:是一門集人文藝術和計算機技術於一體的綜合性學科,該專業培養具有綜合性素質人才,具有良好的工業產品藝術造型設計修養和素質,掌握必備的產品造型設計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及較強的實踐應用能力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2、工業設計專業是指為了達到某一特定目的,從構思到建立一個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並且用明確的手段表示出來的系列行為。它包含了一切使用現代化手段進行生產和服務的設計過程。
二、產品設計與工業設計設計理念不同:
產品設計:
1、產品設計既是藝術設計,又是技術設計,同時還是文化的設計。產品設計師是一個新型的綜合體。
2、必須具備設計能力、繪畫基礎、創造能力、規劃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設計能力和圖畫是設計師的語言,雖然現在用計算機、模型、繪制工具等方法可以更全面地表達設計師的構思,但紙筆作畫仍是最簡單、直接、快速的方法。
3、最重要的想像、推敲過程絕大部分都是通過簡單的紙和筆來進行的。同時,縝密的思維能夠提升產品的嚴謹性,創造能力和創新思維能開拓新產品和新的市場格局。
工業設計:
1、一項專門的服務性工作 ,為使用者和生產者雙方的利益而對產品和產品系列的外形 、功能和使用價值進行優選。
2、批量生產的工業產品而言,憑借訓練、技術知識、經驗、視覺及心理感受,而賦予產品材料、結構、構造、形態、色彩、表面加工、裝飾以新的品質和規格。
(9)工業設計師擴展閱讀:
工業設計職業要求:
1、能熟練使用工業造型Rhino、Photoshop、CorelDRAW及HyperShot、KeyShot渲染等設計軟體,了解CAD,Pro/E等結構軟體文件格式的輸出倒入,有一定的設計理念,熟悉產品開發設計流程、能掌握產品工程結構可行性、了解產品色彩搭配之合理性及產品表面加工工藝。
2、並能夠根據公司需要負責產品開發項目,擁有開發潛力、預見產品風格走向經驗,能夠獨立開發設計方案並負責項目工程管理。具備一定的創新開發和探索研究精神。
3、需要擁有學習、發現、整合、創新的能力,對新知識、新科技、新動態、新時尚始終保持敏銳的洞察力。
4、工業設計師還需要具備文化的積淀意識,既融匯古今文化元素,提取東西文化精髓,以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為依託,以現代新鮮的文化模式為載體,真正實現與時俱進與中西合璧。
10. 什麼是工業設計師
工業設計狹義的說就是從事產品方面的設計,包括:家電、IT行業、醫療衛生器具、裝飾小物件、玩具類等工業產品。工業設計師理所當然就應該是充分熟悉市場、對心理學有深刻的研究,同時要對結構學、材料學等相關的學科做必要的了解,這樣才可以做出消費者喜歡的東西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