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軟體設計 » 鳥的天堂教學設計

鳥的天堂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 2020-11-24 00:34:17

㈠ 《鳥的天堂》教學實錄

一、教學設計說明
《鳥的天堂》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六年制第十一冊第五組的一篇課文。課文記敘了作者和他的朋友們兩次經過「鳥的天堂」時所見到的不同景象。全文按游覽順序可以分為四個大段:第一段寫作者和朋友們劃船出去遊玩,第二段寫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時看到的情景,第三段寫第二天又一次經過「鳥的天堂」時看到的情景,第四段寫作者對「鳥的天堂」的留戀和贊美。
根據教材的編排,本組訓練重點是「事物的靜態和動態」。在設計這篇課文的教學時,我們緊緊圍繞本組訓練重點項目,著重抓了以下幾點。
(一)、在教學目標上,注意簡化頭緒,集中目標
我們把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定為:1.認識大榕樹的奇特和美麗,體會眾鳥紛飛的壯觀景象,受到熱愛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2.了解靜態與動態描寫的方法;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練慣用「陸續」、「應接不暇」造句;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7、8自然段。具體到每一課時,教學重點也較集中。第一課時:1.析題,引疑;2.初讀感知全文內容,理清思路。第二課時:1.從中心句入手,引導質疑問題;2.細讀課文,認識大榕樹奇特、美麗的特點,體會大榕樹上眾鳥紛飛的壯觀情景,認識靜態與動態描寫的方法;3.精讀課文,釋疑,體會感情。第三課時:1.練習有感情地朗讀全文;2.背誦課文片斷;3.用詞造句。在第二課時教學之初,我們還設計讓教師揭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並指名學生復述,強化目標意識。
(二)、在教學結構上,注意以「疑」為線索,以「思」為核心
第二課時的整個教學過程,採用了變序的結構。從結尾段的中心句入手,以「疑」為線索,以「思」為核心,設計了「引疑—質疑—析疑—解疑」的教學思路。
在速讀全文後,讓教師有意識地抓住文章結尾段的中心句,引導學生提出了「昨天眼睛騙了我」是什麼意思「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一句中為什麼前一個「鳥的天堂」要用引號力爭起到從中心句入手、引疑的作用。接著,把學生提出的問題插入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通過閱讀思考、討論交流加以解決,使析疑、解疑的過程成為語言文字訓練和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
(三)、在教學方法上,形式多樣,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1.把質疑問難貫穿於教學的始終。上課之初引導學生質疑,在析疑、解疑過程中,仍不忘讓學生質疑問難。培養學生帶著問題學,針對問題學,同時掌握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在語言文字訓練及朗讀訓練中,讓學生讀、思、勾畫,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如詞語訓練中,用解釋、比較、聯繫上下文等方法;又如指導讀,有默讀、齊讀、自由讀、有感情地朗讀等形式,並注意啟發學生讀的慾望,提高學生讀的能力。
3.除了啟發學生質疑問難以外,還啟發學生哪些地方讀懂了你是怎樣讀懂的幫助學生溫故知新,樹立學習信心,總結學習方法,培養自學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4.恰當地運用電教手段,幫助學生理解課文。
二、教學實錄與評析
師:同學們,昨天我們了解了《鳥的天堂》這篇課文的大概內容,分了段。這節課我們要深入學習課文,學習目標是:了解作者是怎樣寫椿樹和鳥兒的,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誰能再說一遍(指名復述)
〔開始展示目標,讓學生按著目標去學,發揮了教學目標的導向、激勵功能。〕
師:我們已經知道作者兩次經過「鳥的天堂」,作者最深的感受是什麼呢請同學們速讀課文,用書上的一句話說一說。
生:我覺得是這句話:「昨天是我的眼睛騙了我,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
師:(出示文字投影片)對了。找到這句話的同學還有哪些
(生齊舉手)
師:讓咱們一起把這句話讀一遍。
(生齊讀)
〔從中心句入手,引導學生質疑問難,突出了重點,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生甲:我想為什麼第一個「鳥的天堂」要打引號,而第二個「鳥的天堂」卻不打引號呢
生乙:為什麼說「昨天是我的眼睛騙了我」
師:(調整順序板書:昨天眼睛騙了「我」,「鳥的天堂」,鳥的天堂)誰有同樣的疑問(生舉手)這幾個問題提得好,還有嗎
生:(搖頭)沒有了。
師:大家別急,這幾個問題讓我們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逐步解決。
〔把經過梳理的疑難問題插入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通過閱讀思考、討論交流加以解決,使質疑解疑成為理解內化的學習過程。〕
師:同學們想一想,作者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沒有見到一隻鳥,他看到了什麼
生:他看到了一株生長得很茂盛的榕樹。
師:(板書:榕樹)作者在課文中是怎樣描寫榕樹的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寫榕樹的有關句段,看看哪些地方自己能讀懂,記住它,待會兒咱們來交流,結合課後思考題第2題看看哪些地方自己讀不懂,可以在旁邊做上記號,等會兒提出來。(生自由讀、思、畫)
師:現在讓我們交流一下,你自己讀懂了寫榕樹的哪些詞句或內容
生:我讀懂了這一句:「那麼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縫隙。」說明了那株榕樹非常茂盛,葉子非常多。
師:(板書:茂盛葉多)請你再想一想,葉子除了多之外,「不留一點縫隙」還說明什麼
生:還說明樹葉非常密。
師:(板書:密)這里作者從葉子的數量上寫出了榕樹那靜靜的樣子,這是什麼描寫
生:(齊答)靜態描寫。
師:讀懂了這株榕樹茂盛的同學還有補充嗎
生:第七自然段的「枝乾的數目不可計數」一直到「就像一株大樹卧在水面上」體現了榕樹的枝非常多,也體現了它的「茂盛」。
師:你從哪個詞語體會到榕樹的枝幹多
生:我從「不可計數「和「枝上又生根,有許多根直垂到地面上,伸進泥土裡」讀懂的。
師:(板書:枝幹不可計數)老師看看你是不是真的讀懂了。「不可計數」是什麼意思
生:形容非常多,數不清。在課文里指枝幹多得數不清。
師:為什麼枝幹這么多
生:因為榕樹長得非常茂盛,所以枝幹非常多。
師:這是你的理解,我看到有同學在搖頭了,同一個地方,如果你有不同的理解,歡迎你發表自己的見解。
生:我知道榕樹還有一個特點,它的枝上會生出一些氣根,慢慢扎進泥土裡,這個特點使它的枝幹多。
師:(板書:枝上生根)也就是說「枝上生根」與「枝幹不可計數」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你讀懂了句與句之間的聯系,你很善於思考。
生:在我國雲南的西雙版納有這種榕樹,很多枝幹就像形成一張巨網,要把你包圍起來,送到一個更美的地方去。
師:你感受到了榕樹的氣勢,感受到了榕樹特別美。
(出示圖畫投影片:榕樹近景。指名上台指出圖中榕樹枝、根、葉的位置。)
師:看了圖,再讀讀這句話(出示文字投影片),你們又讀懂了什麼
生甲:這株榕樹真大呀!(師板書:大)
生乙:枝上生出的根扎進泥土裡,天長日久又會長成新的干,說明這株榕樹年代久遠。
師:你說得真好,這棵樹已經有500年的歷史了。這株榕樹何止大得驚人,簡直是一種特有的自然美,這句話怎麼讀好呢誰來試試(指名讀這句話)
師:讀得好!你是帶著什麼感情讀這句話的
生:我帶著驚奇、贊美的語氣讀。
師:讓我們學著她這樣,把這句話一起讀一遍。
(生有感情地齊讀)
師:這句話從生長特點上寫了榕樹那靜止不動的樣子,這是什麼描寫方法
生:(齊答)靜態描寫。
師:同學們看,我們深入讀這句話,就能對它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了。寫榕樹「大」,除這兩處外還有什麼地方呢
生:第8自然段這句話:「榕樹正在茂盛的時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給我們看。」從這里我看出樹非常大。
師:有沒有同學提出不同的見解
生甲:我覺得這說明榕樹非常綠。
生乙:這句話說明了榕樹的生命力旺盛,也就是「茂盛」。
師:你的理解更准確。剛剛那位同學說了榕樹的葉子綠,請你告訴大家,你從哪一句看出來的(板書:綠)
生:我從這句話看出來的:「那翠綠的毅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讓我覺得那綠的顏色像綠寶石似的,還像一汪綠的水,似乎要滴下來似的。
師:你描述得真美。其他同學如果也讀懂了這句話,可以發表自己的見解。
生甲:我覺得綠色代表生命力,所以這株榕樹「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
生乙:這株榕樹讓人覺得它綠得發亮,就好像有無數的小精靈在上面跳躍著,使每一片樹葉都充滿了勃勃的生機。
師:聽了你們的描述,我覺得你們確實讀懂了這句話。這一句話寫得多好啊!把葉子都給寫活了。誰能把這句話讀好
(指名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
師:大家覺得她讀得怎麼樣。
生:(齊答)好!
師:那就讓我們像她那樣有感情地朗讀一遍。(生齊讀)
師:看著這株榕樹,作者不禁發出了怎樣的贊嘆
生甲:作者說「這美麗的南國的樹」。從這句話我看出了作者對榕樹的贊美之情。
生已:「南國」指我國的南方,這株榕樹生長在我國的南方,作者不僅贊美了榕樹,還贊美了南國。
師:你說得真好!作者贊美了這美麗的地方,美麗的大自然!我們應該帶著什麼樣的感情讀這句話
生:帶著熱愛、贊美之情讀。(生讀)
師:對,速度慢一些,感情是發自心底的,讓我們一起來讀一遍。(生齊讀)
師:同學們讀得太好了!對於寫榕樹的這部分,同學們還有什麼地方不懂
生:第9自然段「我彷彿聽見幾只鳥撲翅的聲音,等我注意去看,卻不見一隻鳥的影兒。」我不懂,為什麼「我」聽見鳥撲翅的聲音,卻看不見鳥的影兒
師:他不明白的地方也許正是你明白的,誰來給他解釋一下
生甲:「我彷彿聽見幾只鳥撲翅的聲音」並不就是鳥在撲翅,這是作者想像到的。因為他聽朋友說這里是「鳥的天堂」,所以他想像到了這里有許多鳥。
生乙;我還有一種解釋,第1自然段寫了他們已經吃過晚飯,天快黑了,鳥兒要休息了,所以作者見不著一隻鳥。
生丙:我再給她補充一點,因為樹葉很茂密,把鳥窩都遮住了,所以「我」不知道鳥在哪裡。
生丁:風吹來,就把樹葉吹動了,就有聲音,所以作者誤認為是鳥在撲翅。
生戊:我再補充一點,我覺得他說得不對。作者聽朋友說這里是「鳥的天堂」,他肯定會想「鳥的天堂」鳥應該特別多,他就幻想到有鳥在撲翅膀。
師:你說得很有道理,他的理解也有一定的道理,你們可以保留自己的意見。誰還有不理解的地方需要大家幫助嗎
〔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使討論有實效,有質量,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意識。〕
生:作者為什麼說「我們的船漸漸逼近榕樹了」為什麼不用「靠近」
師:他讀書真仔細,這個問題提得好。是啊,作者為什麼不用「靠近」用「逼近」呢
生:因為作者乘坐的船離榕樹越來越近了。
師:老師給大家提示一下,可以從作者所處的位置和樹的特點去想。
生:我知道了,因為作者坐在小船上,位置比較低,而樹根高,而且這株榕樹又大又茂盛,所以作者用「逼近」。
師:對,船離樹近了,更近了,人會有什麼感覺
生:會覺得這株榕樹像一座大山擋住了去路。
師:非常好。「逼近」正體現出了榕樹那逼人的氣勢,而「靠近」就不行了。同學們還有什麼不懂的嗎
生:沒有了。
師:在寫榕樹的這個部分中,你們覺得哪一段寫得最好
生:(齊答)第8自然段。
師:大家願意把這一段讀好嗎
生:(大聲齊答)願意!
師:先請大家自己放聲讀一讀。
(生自由放聲朗讀)
師:誰願意讀給大家聽(指名讀)
師:她讀得怎麼樣
生:她讀得好,讀出了深深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師:誰還願意讀(生齊舉手)
師:這么多同學想讀,那好,我們一起來吧。
(生有感情地齊讀第8自然段)
師:(小結)在這個部分,作者通過榕樹的枝、干、根、葉寫了榕樹大和茂盛的特點,寫出了榕樹那靜靜的樣子,作者主要用了什麼方法描寫
生:(齊答)靜態描寫。
〔引導學生通過對重點詞語、句段的理解,品析、認識了大榕樹奇特、美麗的特點,從而使重點訓練項目得到了滲透,初步感知什麼是靜態描寫。〕
師:(板書:靜態)讓讀者感受到了作者心中涌動的對榕樹的熱愛、贊美之情。
師:看著這株美麗奇特的大榕樹,朋友說這里是「鳥的天堂」,作者聽了有什麼感受
生甲:他會覺得很奇怪。鳥的天堂里怎麼會一隻鳥也沒有
生乙:他會覺得名不副實。
生丙:他會感到一絲遺憾。
師:大家說得很好,可是第二次經過「鳥的天堂」後他有什麼感受
生:他感到一點留戀。
師:「留戀」是這一課的新詞,什麼是「留戀」
生:「留戀」就是捨不得離開。
師:作者的感受怎麼會有這樣的變化
生:因為第一次作者沒有見到一隻鳥,而第二次他卻見到了許多鳥。
師:為什麼兩次看到的情景如此不同
生:因為作者第一次去是傍晚,那時鳥兒都休息了。而第二次作者是早晨去的,鳥兒都出來活動了。
師:你說得對。所以作者說(指板書)
生:(齊答)昨天眼睛騙了我。
師:這個問題現在大家明白了嗎
生:(齊答)明白了。
師:我們來看看作者又是怎樣寫鳥的。課文哪幾處具體寫了鳥(板書:鳥)
生:課文第12、13自然段具體寫了鳥。
師:請一位同學來讀這兩個自然段,同學們看看你最喜歡寫鳥的哪句話。(指名讀)
師:你喜歡寫鳥的哪個句子
生:我喜歡「我們繼續拍掌,樹上就變得熱鬧了。到處都是鳥聲,到處都是鳥影」這句話。
師:你為什麼喜歡這一句
生:「到處都是鳥聲,到處都是鳥影」,可見鳥兒飛得很快,我們只能聽見它們的聲音,看見它們的影子掠過,我覺得這里寫得非常美。
師:(板書:到處鳥聲,到處鳥影)說明這兒的鳥怎麼樣
生:(生答)多。
師:(板書:多)還有誰說說你喜歡哪一句
生:我喜歡「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樹枝上叫,有的飛起來,有的在撲翅膀。」說明各種顏色的鳥到處都有,很多我沒見過的。
生:我補充一點,昆明冬天的時候會來很多海鷗,飛起來時就像拉起了一張巨大的白色的網;而這些鳥各種顏色都有,那飛起來就像拉起了一張彩色的巨網。
師:你說得真好!那景色又美又壯觀。
(板書:叫 飛 撲)從這幾個寫鳥的動作的詞來看,你們覺得鳥兒怎麼樣
生甲:鳥兒在這里生活得非常幸福。
生乙:鳥兒們很自由。
生丙:它們很快樂。
師:(板書:快樂)和榕樹比較,作者對鳥兒採取了什麼方法描寫
生:(齊答)動態描寫。
師:(板書:動態)作者抓住鳥兒活潑好動的特點,主要從聲音、位置的變化和動作等方面進行動態描寫。
(播放錄像:群鳥在大榕樹上紛飛歡鬧)
〔藉助現代化的電教手段,播放群鳥在大榕樹上活動的錄像,真實地再現了眾鳥紛飛歡鬧的壯觀景象,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加深了對內容的理解,激發了學習興趣。〕
師:看了這段錄像,你們有什麼感受
生甲:我覺得這兒鳥非常多,而且顏色很鮮艷。
生乙:鳥兒飛起來的景象真壯觀。
生丙:鳥兒叫聲悅耳,非常可愛。那隻小畫眉鳥真像個頑皮的孩子。
生丁:鳥兒生活得很快樂,我也想變成一隻鳥在那兒生活了。
師:用一句話說,你覺得這個地方怎麼樣
生甲:這個地方十分美好。
生乙:這個地方真是鳥兒幸福生活的樂園。
師:你說得真棒。這就是第二個「鳥的天堂」的含義。那為什麼第一個打引號
生:第一個打引號的「鳥的天堂」,指的是那株茂盛的大榕樹。
師:對,第一個「鳥的天堂」特指那株被人們稱作「鳥的天堂」的茂盛的大榕樹,打上引號起強調作用。
〔學生開頭提出的三個問題,在教師指導啟發下,通過閱讀思考、討論交流,至此得到了圓滿的解決。〕
師:(出示文字投影片)看來同學們和作者一樣深深地愛上了這里,讓我們帶著肯定和贊美的感情讀讀最後這句話。
(生有感情地齊讀)
師:把這句話放在課文結尾有什麼作用嗎
生甲:總結全文。
生乙:點題。
生丙:點明中心。
師:(指板書中三個問題)現在這幾個問題同學們都懂了嗎
生:(點頭)弄懂了。
師:那好,我想請開始提出這幾個問題的同學自己來回答。
(生答)
師:對課文同學們還有什麼不懂的嗎
生:沒有了。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體會到作者在課文中表達了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生:我體會到了作者熱愛大自然、贊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師:作者是怎樣表達的
生:作者抓住榕樹靜止不動的特點進行了靜態描寫,抓住鳥兒活潑好動的特點進行了動態描寫。
師:對,這一靜一動,互相映襯,突出了「鳥的天堂」的美好,充分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妙,抒發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贊美之情。最後,請同學們課後討論:這里為什麼會成為鳥的天堂呢下一節課我們再交流。
〔這一問提得好,引導學生進一步去探究大榕樹為什麼成為「鳥的天堂」的原因,有利於深化認識。]

附板書:
鳥的天堂 昨天眼睛騙了「我」
大 枝幹不可計數 枝上生根
榕樹 茂盛 葉 多 密

(靜態)

「鳥的天堂」 多 到處鳥聲 到處鳥影
鳥的天堂 鳥 快樂 叫 飛 撲
(動態)

總評:
這是一節有教改新意的語文課,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突出了語言文字訓練
教師緊扣單元訓練重點,聯繫上下文,引導學生對重點詞語、句子反復推敲、品析,使學生不僅知其然,還能知其所以然,如對中心句的理解,在學生理解了其含義後,最後還引導學生理解這句話在文中的作用。重視「讀」的訓練,做到讀前有要求,讀中有指導,讀後有評議,使整個教學過程變成不同要求的讀書活動。
二、發揮了學生主體作用
從教學效果看,學生讀書、思考問題、討論問題、交流問題的積極性、主動性、獨立性、創造性得到了發揮,課堂里出現了生動活潑的學習局面,書聲朗朗,學生敢於提問,敢於發表意見,各抒己見,討論熱烈。
三、精心地設計教學過程
教師根據教材特點,採用變序教學法,從結尾段中心句入手,以「疑」為線索,以「思」為核心,精心地設計了「引疑—質疑—析疑—解疑」的教學思路,優化了教學過程。
四、恰當地運用了電教手段
這節課有五次用到了電教手段,尤其是後兩次(再現大榕樹奇特的景觀、眾鳥紛飛歡鬧的壯觀景象)用得適時,恰到好處,使學生彷彿身臨其境,給學生留下了美好的回憶。

㈡ 鳥的天堂 .板書

自主 探究 實踐——《鳥的天堂》教學設計

《鳥的天堂》主要記敘了作者(巴金)和他的朋友們兩次游歷「鳥的天堂」時所見到的美麗的大榕樹和群鳥歡鬧的奇異景象,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景色的熱愛和贊美。這是一篇經典課文。然而,在保護生存環境日趨重要的今天,又賦予了這篇精品佳作以新的內涵。因此,在教學時,我緊扣「自主——探究——實踐」進行設計,努力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積極探究中獲得思想啟迪,在實踐活動中提高語文素養。

一、 初讀語文,理「線索」。

葉聖陶在讀到閱讀教學的任務時,明確指出,把握作者的思路,理清課文的線索,是閱讀教學首要任務。我採用以下步驟完成教學:

1、 引導質疑,質疑,提示題意:文中「鳥的天堂」指什麼?在哪裡?為什麼稱為「鳥的天堂」?通過質疑,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興趣。

2、 初讀,理線索。在學生質疑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自讀,整體感知課文,同時著重思考以下問題:作者幾次去鳥的天堂,分別是在什麼時候,每次看到了什麼?這個問題並不難,學生完全有能力自己去解決。教師放手讓學生去學,輔導個別有困難的學生。通過自學,學生不僅讀通順課文,而且把握了作者的思路,理清了課文的線索,達到了整體感知課文的目的。

二、 自主學習,談感悟。

《鳥的天堂》這篇課文語言質朴,意境優美,感情真摯,很適合學生自己去體會,去領悟。這一單元的讀寫訓練重點也不再是分辨事物的靜態和動態了,而是閱讀時要有自己的見解。這一改變,也進一步體現了《語文課程標准》的理念,尊重學生,發揚民主,張揚個性,把更多的空間和時間讓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揣摩,去感悟。因此,我這樣引導學生學習:

1、 抓段落,談感悟。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說說喜歡哪一次去鳥的天堂,並陳述自己喜歡的原因。

2、 抓句子,談感悟。在學生暢談喜歡段落的基礎上,先引導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反復閱讀,細細品味,從文章的字里行間去尋找美。再組織學生討論,來談感受,談見解,在交流中,去再現生機勃勃的大榕樹,去再現鳥兒在枝頭歡唱,去感受美的畫面、美的韻律、美的語言、美的生命、美的情感……

3、 抓品讀,促感悟。這是一篇訓練學生朗讀的好課文。在教學引導學生「品讀」。讓學生自己選擇喜歡的段落,自已朗讀,自己感受是否讀出了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然後在小組中讀,推薦讀得好的同學在全班同學面前比賽讀。

三、發揮主體,創思維。

1、在教學結構上,注意以「疑」為線索,以「思」為核心。 整個教學過程,採用了變序的結構。從結尾段的中心句入手,以「疑」為線索,以「思」為核心,設計了「引疑—質疑—析疑—解疑」的教學思路。在速讀全文後,我有意識地抓住文章結尾段的中心句,引導學生提出了「昨天眼睛騙了我」是什麼意思?「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一句中為什麼前一個「鳥的天堂」要用引號?力爭起到從中心句入手、引疑的作用。接著,把學生提出的問題插入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通過閱讀思考、討論交流加以解決,使析疑、解疑的過程成為語言文字訓練和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

2、把質疑問難貫穿於教學的始終。上課之初引導學生質疑,在析疑、解疑過程中,仍不忘讓學生質疑問難。培養學生帶著問題學,針對問題學,同時掌握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主動探究,悟「環保」。

《鳥的天堂》確實是一篇文質兼美的精品佳作,尤其是在大力提倡「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今天。教學中,引導學生去探究,透過表面現象看到實質:為什麼這里會成為鳥的天堂?這樣,不僅能調動學生探究的積極性,同時出增強了他們的環保意識,真是一舉兩得。

1、 這兒生態環境好。

① 這兒環境幽美。文章一開頭幾個自然段就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夏日的傍晚,這兒不僅四周很靜,只聽見船槳激起的流水聲,而且景色迷人,燦爛的紅霞還在天邊。

② 這兒氣候溫曖,土地濕潤,河流縱橫,有利於萬物生長,所以大榕樹是那樣蓬勃有生機。

③ 這兒資源豐富,由於氣候溫暖濕潤,各類蟲子繁殖旺盛,因而鳥兒的食物就豐富。

④ 這兒的榕樹大。大榕樹生長旺盛,枝繁葉茂,非常適合鳥兒在這里棲息繁衍,是名符其實的鳥的天堂。

2、人們保護意識強。

這兒的人們不許人捕鳥,因此鳥兒們得到了保護,能夠列憂無慮地生活、繁衍。

五、 綜合實踐,練「能力」。

《語文課程標准》告訴我們,我們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在教學中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去學生會搜集,學會運用,學會交際。《鳥的天堂》一課有一個綜合實踐作業:「鳥的天堂」目前已成為一處瀏覽勝地。請你結合課文內容,並想辦法搜集一些有關材料,為導游寫一篇簡短的解說詞。教學時,我是這樣設計的:

1、 搜集材料,練「查閱」。搜集的方法可以多樣,上網,去圖書館,看電視,調查訪問等。

2、 學會解說詞,練「習作」。為「鳥的天堂」錄像配上適當的解說詞:根據自己搜集的材料,學寫一段解說詞,寫清楚導游的身份,旅遊的地方以及這地方的特點,力求寫得清楚明白,形象生動。

3、 學做導游,練「交際」。這是繼寫解說詞的一個延伸,其目的是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與人合作,與人交際。要求學生自由組成旅遊團,自我推薦嘗試當導游,全程陪同作解說。當班級進行優秀導游評選時,學生興趣盎然,氣氛熱烈。在這一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較大的提高。

㈢ 小學四年級下冊《鳥的天堂》教案怎麼寫

教學目標
.認識8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參照「我的詞語庫」自主積累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八、九自然段。
3.了解大榕樹的奇特和美麗以和眾鳥紛飛的壯觀場景,體會作者對鳥的天堂的由衷贊美,感受人與自然、動物的和諧之美,受到熱愛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4.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點進行靜態、動態描寫的方法。
教學重點
1.理解文中描寫的大榕樹的奇特美麗以和眾鳥紛飛的幸福歡樂的景象,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八、九自然段。
教學難點
1.理解句意: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抖。
2.文中五處提到「鳥的天堂」,為什麼有的地方加引號,有的地方沒有加引號。
教學准備
1.課前安排學生搜集有關作者和鳥的天堂的資料。
2.多媒體課件:展示大榕樹的遠景、近景圖,鳥的天堂中眾鳥紛飛的錄像;出示有關練習題等。
教學時數
3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讀題質疑。
1.同學們,在我國南方生長著一種美麗的榕樹,有些榕樹上住著許多鳥兒。鳥兒們成天在樹上飛呀,叫呀,生活得那麼自由,那麼歡樂,所以人們把這兒叫做鳥的天堂。(板書:鳥的天堂)
2.齊讀課題。
3.讀了課題,你有什麼問題?(選擇有價值的問題簡要板書)
二、資料交流,解決問題。
1.針對以上問題,學生自由交流課前搜集的有關資料。
2.檢查交流情況。
(1)能利用資料解決的問題引導學生自主解決,如:鳥的天堂在哪兒?鳥的天堂里有些什麼鳥?鳥的天堂是怎樣形成的?……老師隨機利用課件或展示台展示有關資料。
(2)不能解決的問題存疑,留待理解課文時解決。
三、檢查預習情況。
課前同學們已經預習了課文,請談談你進行了怎樣的預習?
1.學生談到生字新詞的問題時,出示課件(或小黑板)檢查字詞認讀情況。
數不勝數迫近靜寂留戀停泊一株纜繩顫抖
應接不暇一簇糾正縫隙昨天絢爛槳錯過
2.學生談到讀書時,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師生檢查朗讀課文的情況並請同學進行評議。
四、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自由讀課文,考慮:鳥的天堂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美麗、榕樹大、鳥兒多等)
五、再讀課文,理清內容。
巴金先生用他清新流暢的語言向我們描述了鳥的天堂那美麗神奇的景象。你們願意再讀讀課文嗎?
1.默讀課文,看看你從課文中又了解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懂的問題,分別在書上做好標志。(給時間讓學生自讀自悟)
2.小組內交流:
(1)填空練習:
課文寫了作者次經過鳥的天堂,第一次在,只看到了,沒有看到,所以他認為;但當他第二天再經過時卻看到了,他覺得。
(2)你還有什麼不懂的地方?(小組內交流解決簡單的問題,把不能解決的問題進行整理。)
3.全班交流:
解決小組內沒有解決的問題,還不能解決的繼續存疑,老師將與課文重點局部密切相關的、比較有價值的問題,簡要板書在黑板上。學生可能會出現如下問題:
1.朋友說這里是「鳥的天堂」,為什麼我卻沒有看見一隻鳥?
2.昨天是我的眼睛欺騙了我,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
為什麼說我的眼睛欺騙了我?第一個「鳥的天堂」為什麼加引號,而第二個不加?
3.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抖。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4.為什麼我對鳥的天堂有一點留戀?
5.「鳥的天堂」(或大榕樹)為什麼會成為鳥的天堂?
…………
六、作業:寫字。
提示:「株、樁」分別由「朱、庄」加木字旁組成,「糾、錯、昨」與「叫、借、作」比較記憶,知道它們都是左右結構的字,書寫時左窄右寬。「漿」是上下結構,注意與「將」區別。
第二課時
一、談話導入。
上節課,我們初讀了《鳥的天堂》,了解了課文內容並給本節課留下了許多要解決的問題,這節課,我們繼續深入學習,追隨巴金先生去鳥的天堂感受那裡美麗和諧的景象。
二、認識大榕樹的奇特和美麗。
1.作者第一次來鳥的天堂,他印象最深的是什麼?(板書:大榕樹)
2.指名讀第一次去鳥的天堂的內容,其他同學邊聽邊考慮兩個問題:
①作者按什麼順序來描寫大榕樹?請找出有關語句。
②課文描寫了大榕樹的哪兩個特點?
3.交流。
①讀一讀你找的句子,說說作者按什麼順序來描寫大榕樹。
(板書:遠、近)
②句子中的「迫近」可換作什麼詞?表示什麼意思,哪一個詞用得最好?
4.(課件展示)就是這樣的一株大榕樹,作者從遠到近,又描寫了大榕樹的兩個什麼特點?(板書:大、美)
5.四人小組討論,畫下你找到的描寫榕樹「大」和「美」的句子,並讀一讀。
6.出示句子,感受榕樹的「大」和「美」。
我們的船漸漸迫近榕樹。我看清了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樹,枝乾的數目數不勝數。枝上又生根,有許多根直垂到地上,伸進泥土裡,一局部樹枝垂到水面,從遠處看,就像一株大樹卧在水面上。
(1)自由讀句子,從這句話里你讀出了什麼?(樹大、根多、枝多)
(2)你能用另一個詞代替句子中的「數不勝數」嗎?(「不可勝數」)
(3)「卧」字說明了什麼?想像:這個句子描寫的是一種怎樣的景象?能用你學過的詞語贊美一下大榕樹嗎?
(4)讀句子,體會榕樹的大!
(師范讀,生評價,指名讀)
榕樹正在茂盛的時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給我們看。那麼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兒縫隙。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抖。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1)齊讀句子。
(2)「堆」說明了什麼?(茂盛)
(3)榕樹什麼時候的葉子是翠綠的?明亮的原因是什麼?什麼令它們發光?
「顫抖」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會顫抖?請給它換個詞,比較哪一個更合適?「新的生命在顫抖」是什麼意思?
(4)面對一株生命力如此旺盛的大榕樹,作者不由得發出了什麼贊嘆?(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5)指導讀句子。
(男生讀,評價,女生讀,范讀,齊讀)
7.在這兩段里,作者抓住了大榕樹的哪幾個方面來寫?(板書:枝、干、葉、根)

㈣ 鳥的天堂一課教案

鳥 的 天 堂

一、教材解讀

1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