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制度設計
㈠ 什麼叫企業會計制度設計
企業會計制度設計內容包括:會計機構、會計科目、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賬務處理回程序、內部控制制度答等,它是每個單位都必須設計的會計制度;
特殊會計制度設計,內容包括:成本核算制度、責任會計制度、電算化會計制度、破產清算會計制度和會計政策的選擇,單位可根據實際情況予以考慮。
㈡ 企業會計制度設計的基本內容有哪些
企業會計制度是各項會計業務的具體處理辦法,通常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有關會計制度的原則規定。一般稱為總則,包括會計工作的任務,會計制度所應遵循的原則等。
2. 有關會計業務核算的具體規定。如會計科目及其使用方法的規定;會計憑證、帳簿、記帳程序和記帳方法的規定;會計報表的格式及其編制方法。
3. 有關財產管理、成本計算方面的規定。如有關固定資產和各項流動資金核算辦法的規定,成本計算辦法等。
4. 有關財產清查、會計人員交接和會計檔案管理方面的規定等。
(2)會計制度設計擴展閱讀:
制訂會計制度一般要遵守以下幾條原則:
1. 要符合黨和國家的財經政策、法令和制度,實行統一領導、分級管理、因地制宜的原則。
2. 要符合《企業會計准則》的要求。
3. 要適應本行業和本企業生產經營的特點。在保證執行國家有關制度的前提下,制訂適合於本企業的具體制度和實施辦法,以促進改善經營管理;
4. 要加強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發揮會計的監督作用。
㈢ 會計制度設計的要點有哪些
(1)會計制度總則(包括會計原則);
(2)會計記帳方法;
(3)會計科目及其使用說明;
(4)會計憑證;
(5)會計帳簿和記帳程序;
(6)會計報表格式、報送程序和編制說明;
(7)會計檔案的保管和處理方法;
(8)會計制度的修訂、補充許可權及其他有關規定;
(9)成本核算規章;
(10)會計事務處理辦法;
(11)會計紀律。
(3)會計制度設計擴展閱讀
企業會計制度是各項會計業務的具體處理辦法,通常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有關會計制度的原則規定。一般稱為總則,包括會計工作的任務,會計制度所應遵循的原則等。
2、 有關會計業務核算的具體規定。如會計科目及其使用方法的規定;會計憑證、帳簿、記帳程序和記帳方法的規定;會計報表的格式及其編制方法。
3、 有關財產管理、成本計算方面的規定。如有關固定資產和各項流動資金核算辦法的規定,成本計算辦法等。
4、有關財產清查、會計人員交接和會計檔案管理方面的規定等。
㈣ 會計制度設計應遵循哪些原則
1.以國家財經政策。法規制度為依據國家的財經政策、法規制度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的基本規范,會計制度是經濟管理的重要制度,它的業務處理要體現出國家各個時期的財稅制度以及企業與國家、企業與企業、企業與員工之間的經濟責任關系等。因此,設計會計制度時必須以國家的財經政策、法規制度為依據,否則就不能提供出滿足國家宏觀管理需要的會計信息。
2.充分借鑒國際慣例
隨著國際經濟交往的日益增多,國際資本市場不斷形成和發展,向國際慣例靠攏已成為企業會計的一大趨勢。因此,會計制度設計在立足國情,總結我國會計實踐基本經驗的基礎上,有關會計程序與方法的規定、會計報告體系的設計等,應充分借鑒國際會計慣例。
3.符合會計信息質量特徵
會計工作的基本目標就是提供滿足管理需要的會計信息,提供高質量的會計信息是會計制度設計的基本要求。會計信息的質量特徵主要包括相關性、一貫性和可比性。相關性要求會計制度所產生的會計信息必須與一定的信息使用者的目的相關,能夠幫助使用者把握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業務事項,以便作出合理決策;一貫性要求會計制度在方法上應保持相對穩定,即不同時期的會計處理方法應該一致,這就要求設計時應放眼長遠,在保持會計系統的相對穩定性方面多下功夫;可比性要求會計信息口徑一致,相互可比,這就從客觀上要求各企業的會計制度建立在規范統一的基礎上,即符合國家法規尤其是會計准則的要求。
4.體現內部控制的要求
內部控制制度適用於企業的生產、流通、分配各個環節以及貨幣資金、結算往來、實物資產等各個項目的管理。因此,在會計制度設計中,必須對會計組織機構、會計核算報告和會計業務程序設置必要的內部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這種內部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具有預防性功能和自動補償功能,即在會計信息輸入、處理和輸出過程中,均有相應的事先控制予以檢查,同時,一旦某一處理環節有誤,就會有相應的補救措施予以糾正。
5.繁簡適度易於操作
會計制度作為加強企業管理、保護財產安全的工具,在設計時一定要繁簡適度,既要全面具體,又要簡潔明了。在設置核算報告及設計憑證、賬簿、報表格式以及各類會計業務處理程序時,要做到繁而不亂,簡而有用。
二、會計機構設計的方式
會計機構是各單位辦理會計事務的職能部門,會計人員是直接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建立健全會計機構,配備與工作要求相適應、具有一定素質和數量的會計人員,是做好會計工作,充分發揮會計職能作用的重要保證。
一個單位是否單獨設置會計機構,往往取決於下列各因素:
1.單位規模的大小。一個單位的規模,往往決定了這個單位內部職能部門的設置,也決定了會計機構的設置與否。一般來說,大中型企業和具有一定規模的事業行政單位,以及財務收支數額較大、會計業務較多的社會團體和其他經濟組織,都應單獨設置會計機構,如會計(或財務)處、部、科、股、組等,以便及時組織本單位各項經濟活動和財務收支的核算,實行有效的會計監督。
2.經濟業務和財務收支的繁簡。經濟業務多、財務收支量大的單位,有必要單獨設置會計機構,以保證會計工作的效率和會計信息的質量。
3.經營管理的要求。有效的經營管理是以信息的及時准確和全面系統為前提的。
一個單位在經營管理上的要求越高,對會計信息的需求也相應增加,對會計信息系統的要求也越高,從而決定了該單位設置會計機構的必要。
㈤ 會計制度設計的含義及意義
會計制抄度是指由政府部門、企業單位通過一定的程序制定的具有一定強制性的會計行為准則和規范。
它包含政府部門制定的統一會計制度和企業部會計制度。會計制度是實踐經驗的總結 它是隨著會計的發展而不斷演變的。會計制度在其
會計制度的意義:會計制度是國家管理會計工作的規范,是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經濟活動正常運轉的重要條件,是企業內容管理系統規章的分支。
(5)會計制度設計擴展閱讀:
財政部從1992年起陸續頒發的行業會計制度,包括以下幾個部分:總說明;會計科目,包括會計科目表、會計科目使用說明;會計報表,包括會計報表種類和格式、會計報表編制說明;主要會計事項分錄舉例。會計制度屬上層建築,是國家管理經濟的重要規章。隨著經濟體制,財政、財務、稅收制度的改革,會計制度也會作相應的改變。
2004年4月27日,財政部下發了《關於印發〈小企業會計制度〉的通知》(財會[2004]2號),規定於 2005年1月1日起在全國小企業范圍內實施《小企業會計制度》。
㈥ 會計制度設計
㈦ 會計制度設計是什麼呢
會計制度設計是指用一定的理論、原則作指導,根據會計法規的規定,結合工作實際,運用文字、圖表等形式,對全部會計核算和監督的內容、會計事務處理程序和方法,以及企業負責人和會計人員的工作責任進行系統的規劃和設計的工作。在上述界定中,包含了會計制度設計的原則、會計制度設計的方法和會計制度設計的內容等。
會計制度設計的意義主要體現為滿足市場經濟、企業現代化信息系統、企業內部控制以及企業經營管理的需要。
會計制度設計的依據包括三個層次:最高層次為國家法律、第二層次為行政法規和第三層次為企業規章。
三個層次中,與制定企業會計制度直接有關的重要法律法規是國家法律、行政法規、企業會計准則、統一會計制度和企業規章。但最主要、最直接的依據是會計法和企業會計准則以及統一會計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