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軟體設計 » 砌體結構設計規范

砌體結構設計規范

發布時間: 2020-11-24 04:53:08

1. 砌體結構設計規范(GBJ3—88)的發布通知

關於發布國家標准《砌體結構設計規范》的通知
(88)建標字第383號
根據原國家建委(81)建發設字第546號文的要求,由原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會同有關部門對《磚石結構設計規范》GBJ3—73進行了修訂,
改名為砌體結構設計規范,並經有關部門會審。現批准《砌體結構設計規范》GBJ3-88為國家標准,自一九八九年九月一日起施行。《磚石結構設計規范》GBJ3-73於一九九一年一月一日廢止。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
一九八八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2. 磚混結構有哪些設計要求

磚混結構有哪些設計要求?


(1)在牆下條基寬度較寬(大於2米,部分地區可能更窄)或地基不均勻及地基較軟時宜採用柔性基礎。應考慮節點處基礎底面積雙向重復使用的不利因素,適當加寬基礎。
(2)當基礎上留洞、首層開大洞的洞口寬度大於洞底至基底高度時,如要考慮洞口范圍內地基的承載力,洞口下基礎應做暗梁。或將基礎局部降低。
(3)素混凝土基礎下不必做墊層,但其內有暗梁時應註明底部鋼筋保護層厚為70,或做墊層。地下水位較高時或冬季施工時,不得做灰土基礎。剛性基礎一般300厚。
(4)建築地段較好,基礎埋深大於3米時,應建議甲方做地下室。地下室底板,當地基承載力滿足設計要求時,可不再外伸。地下室內牆可採用磚牆,外牆宜用混凝土牆。每隔30~40米設一後澆帶,並註明兩個月後用微膨脹混凝土澆注。不應設局部地下室,且地下室應有相同的埋深。地下室頂板應考慮施工時材料堆積荷載。
(5)地面以下牆體如被管溝消弱較多,應考慮抗震的不利影響,地下牆體宜加厚。
(6)抗震縫、伸縮縫在地面以下可不設縫。但沉降縫兩側牆體基礎一定要分開。
(7)新建建築物基礎不宜深於周圍已有基礎。如深於原有基礎,其基礎間的凈距應不少於基礎之間的高差的1.5至2倍。
(8)條形基礎偏心不能過大,柔性基礎必要時可作成三面支承一面自由板(類似筏基中間開洞)。一般情況下,基礎底部不應因荷載的偏心而與地基脫開。
(9)當有獨立柱基時,獨立基礎受彎配筋不必滿足最小配筋率要求,除非此基礎非常重要,但配筋也不得過小。獨立基礎是介於鋼筋混凝土和素混凝土之間的結構。
(10)基礎圈樑在建築入口處或底層房間地面下降處應調低標高。當基礎圈樑頂標高為-0.060時可取消防潮層。當地基不均勻時基底應增設一道基礎圈樑。
(11)基礎平面圖上應加指北針。
(12)基礎底板混凝土不宜大於C30.
(13)在軟土地基上的建築應控制建築的總沉降量,在地基較不均勻地區應控制建築的沉降差,磚混結構對差異沉降很敏感。因建築的實際沉降和計算值是有差異的,很難算準,所以應從構造上入手,採用整體性強的基礎形式。
(14)可用JCCAD軟體自動生成基礎布置和基礎詳圖。應注意,在使用磚混抗震驗算菜單產生的磚混荷載生成基礎圖時,其牆下荷載為整片牆的平均壓力,牆體各段的荷載差異較大時,荷載較大處的牆下基礎是不安全的,應人工調整。生成的基礎平面圖名為JCPM.T,生成的基礎詳圖名為JCXT·.
請參照《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J7-89》和各地方的地基基礎規程。
暖溝圖及基礎留洞圖:
(1)溝蓋板在遇到樓梯間和電線管時下降(500),室外暖溝上一般有400厚的覆土。
(2)註明暖溝兩側牆體的厚度及材料作法。暖溝較深時應驗算強度。
(3)基礎留洞大於400的應加過梁,暖溝應加通氣孔
(4)基礎埋深較淺時暖溝入口底及基礎留洞有可能比基礎還低,此時基礎應局部降低。
(5)首層有門洞處不能用挑磚支承溝蓋板
(6)濕陷性黃土地區或膨脹土地區暖溝做法不同於一般地區。應按濕陷性黃土地區或膨脹土地區的特殊要求設計。
(7)暖溝一般做成1200寬,1000的在維修時偏小。
樓梯詳圖:
(1)應注意:梯梁至下面的梯板高度是否夠,以免碰頭,尤其是建築入口處。
(2)梯段高度高差不宜大於20,以免易摔跤
(3)兩倍的梯段高度加梯段長度約等於600.幼兒園樓梯踏步宜120高。
(4)樓梯折板、折梁陰角在下時縱筋應斷開,並錨入受壓區內La,折梁還應加附加箍筋
(5)樓梯的建築做法一般與樓面做法不同,注意樓梯板標高與樓面板的銜接。
(6)樓梯梯段板計算方法:當休息平台板厚為80~100,梯段板厚100~130,梯段板跨度小於4米時,應採用1/10的計算系數,並上下配筋;當休息平台板厚為80~100,梯段板厚160~200,梯段板跨度約6米左右時,應採用1/8的計算系數,板上配筋可取跨中的1/3~1/4,並不得過大。此兩種計算方法是偏於保守的。任何時候休息平台與梯段板平行方向的上筋均應拉通,並應與梯段板的配筋相應。
(7)注意當板式樓梯跨度大於5米時,撓度不容易滿足。應註明加大反拱。
梁、柱詳圖:
(1)樑上集中力處應附加箍筋和吊筋,宜優先採用附加箍筋。樑上小柱和水箱下, 架在板上的梁, 不必加附加筋。
(2)折梁陰角在下時縱筋應斷開,並錨入受壓區內La,還應加附加箍筋
(3)樑上有次梁時,應避免次梁搭接在主梁的支座附近,否則應考慮由次梁引起的主梁抗扭,或增加構造抗扭縱筋和箍筋。
(4)有圓柱時,地下部分應改為方柱,方便施工。圓柱縱筋根數最少為8根,箍筋用螺旋箍,並註明端部應有一圈半的水平段。方柱箍筋宜使用井字箍,並按規范加密。角柱應增大縱筋並全柱高加密箍筋。幼兒園不宜用方柱。
(5)原則上柱的縱筋宜大直徑大間距,但間距不宜大於200.梁縱筋宜小直徑小間距,有利於抗裂,但應注意鋼筋間距要滿足要求,並與梁的斷面相應。布筋時應將縱筋等距,箍筋肢距可不等。
(6)梁高大於300,並與構造柱相連接的進深梁,在梁端1.5倍梁高范圍內箍筋宜加密。端部與框架梁相交或彈性支承在牆體上的次梁,梁端支座可按簡支考慮,但梁端箍筋應加密。
(7)考慮抗扭的梁,縱筋間距不應大於300和梁寬,即要求加腰筋,並且縱筋和腰筋錨入支座內La.箍筋要求同抗震設防時的要求。
(8)反梁的板吊在梁底下,板荷載宜由箍筋承受,或適當增大箍筋。梁支承偏心布置的牆時宜做下挑沿。
(9)挑梁宜作成等截面(大挑梁外露者除外)。與挑板不同,挑梁的自重占總荷載的比例很小,作成變截面不能有效減輕自重。變截面挑梁的箍筋,每個都不一樣,難以施工。變截面梁的撓度也大於等截面梁。挑梁端部有次梁時,注意要附加箍筋或吊筋。
(10)樑上開洞時,不但要計算洞口加筋,更應驗算梁洞口下偏拉部分的裂縫寬度。一般挑梁根部不必附加斜筋,除非受剪承載力不足。梁從構造上能保證不發生沖切破壞和斜截面受彎破壞。
(11)梁凈高大於500時,宜加腰筋,間距200,否則易出現垂直裂縫。挑梁出挑長度小於梁高時,應按牛腿計算。
(12)梁應按層編號,如L-1-XX,1指1層,XX為梁的編號。

3. 框架結構中,構造柱的設置一般是牆長超過5米,宜設置構造柱(新版《砌體結構工程設計規范》6.3.4)與

新版《建築抗震設計規范》(以下稱《抗規》)13.3.4中第四條這樣表述:牆長大於5m時,牆頂與梁宜有拉結;牆長超過8m或層高2 倍時,宜設置鋼筋混凝土構造柱;牆高超過4m時,牆體半高宜設置與柱連接且沿牆全長貫通的鋼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新版《砌體結構設計規范》(以下稱《砌規》)6.3.4中第二條第三小點這樣表述:填充牆長度超過5米或長度大於兩倍層高時,牆頂與梁宜有拉結措施,牆體中部應加設構造柱;
其實,不管是構造柱或者圈樑的加設,其作用無非是增加砌體的穩定性,增加砌體的抗震能力。對於以上兩本規范在相同位置表述的理解,我覺得是可以讀通的,首先我要說的一點事《抗規》大於《砌規》,就是說《抗規》在結構抗震的角度上是涵蓋《砌規》的,《砌規》在砌體抗震的方面其實是引用《抗規》內容的,在《抗規》125頁有其引用規范目錄,其中第四本便是《抗規》。引用並深化,更嚴格,更具體的說明。牆長超過8米或大於兩倍層高設構造柱,與牆長超過5米設構造柱的要求並不矛盾,這里應該提到的一點事當牆長超過8米,應每隔4米加設構造柱,其中心思想是不能有長度超過5米而不與結構上下連接的牆體。

4. 砌體結構設計規范GB5003-2011

砌體結構設計規范 GB 50003-2011

1.0.1 為了貫徹執行國家的技術經濟政策,堅持牆材革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合理選用結構方案和砌體材料,做到技術先進、安全適用、經濟合理、確保質量,制定本規范。

1.0.2 本規范適用於建築工程的下列砌體結構設計,特殊條件下或有特殊要求的應按專門規定進行設計:
1 磚砌體:包括燒結普通磚、燒結多孔磚、蒸壓灰砂普通磚、蒸壓粉煤灰普通磚、混凝土普通磚、混凝土多孔磚的無筋和配筋砌體;
2 砌塊砌體:包括混凝土砌塊、輕集料混凝土砌塊的無筋和配筋砌體;
3 石砌體:包括各種料石和毛石的砌體。

1.0.3 本規范根據現行國家標准《建築結構可靠度設計統一標准》GB 50068規定的原則制訂。設計術語和符號按照現行國家標准《建築結構設計術語和符號標准》GB/T 50083的規定採用。

1.0.4 按本規范設計時,荷載應按現行國家標准《建築結構荷載規范》GB 50009的規定執行;牆體材料的選擇與應用應按現行國家標准《牆體材料應用統一技術規范》GB 50574的規定執行;混凝土材料的選擇應符合現行國家標准《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0的要求;施工質量控制應符合現行國家標准《砌體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 50203、《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 50204的要求;結構抗震設計應符合現行國家標准《建築抗震設計規范》GB 50011的有關規定。

1.0.5 砌體結構設計除應符合本規范規定外,尚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

5. 砌體結構設計規范6.2.4是什麼內容

《GB50003-2011》 砌體結構設計規范
6.2.4 在砌體中留槽洞及埋設管道時,應遵守下列規定:
1、不應在截面長邊小於500mm的承重牆體、獨立柱內埋設管線;
2、不宜在牆體中穿行暗線或預留、開鑿溝槽,當無法避免時應採用必要的措施或按削弱後 的截面驗算牆體的承載力。
註:對受力較小或未灌孔的砌塊砌體,允許在牆體的豎向孔洞中設置管線。

6. 砌體結構設計應注意哪些參數

最好先看規范~~~當你真正設計過幾個工程,就清楚了,一時也說不清,下文可以參考!謝謝
. 砌體結構應註明施工質量控制等級。

2. 多層砌體結構,在抗震設防地區,樓板面有高差時,其高差不應超過一個梁高(當錯層樓蓋高

差不大於1/4層高且不大於700mm),超過時,應將錯層當兩個樓層計入房屋的總層數中。 當錯層

樓蓋高差不大於1/4層高且不大於700mm,錯層交界的牆體,除兩側樓蓋處圈樑照常設置外,還應沿

牆長每隔不大於2m增設一根牆中構造柱。

3. 在抗震設防區,多層砌體房屋牆上不應設轉角窗。(對於剪力牆結構,B級高度的高層建築不應

在角部剪力牆上開設轉角窗。抗震設計時,8度及8度以上設防區的高層建築不宜在角部剪力牆上開

設轉角窗;必須設置時,應進行專門研究,並採取措施。見《全國民用建築工程設計技術措施-結

構》P220)

4. 底框(底部框架-抗震牆房屋)設計中要特別注意:a.上部的砌體抗震牆與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

牆應對齊或基本對齊;b. 底框房屋的框架和抗震牆的抗震等級,6、7度可分別按三、二級採用。

5. 托牆梁側向腰筋不滿足 《建築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01 7.5.4(3)條。即:沿梁高應設腰

筋,數量不應少於2Ф14,間距不應大於200mm。

6. 對小牆垛的強度和梁端支承處砌體的局壓的計算重視不夠。

7. 陽台挑梁有時與牆中的煙道矛盾。

8. 頂層挑梁有時為兩層板荷載,不能選用標准層的挑梁。

9. 挑梁外露部分與牆內部分標高不同時應注意梁在折角處的寬度及鋼筋的錨固。

10. 構造柱設計不符合《建築抗震設計規范》的要求,較大洞口(內縱牆、橫牆>=2m,外縱牆

>=2.4m)兩側應設構造柱,特別要注意:(《建築抗震設計規范》GB500011—2001第7.3.2.5條)

房屋高度和層數接近限值時,縱、橫牆內構造柱尚應符合下列要求:a.橫牆內的構造柱間距不宜大

於層高的二倍;下部1/3樓層的構造柱間距適當減小。B.當外縱牆開間大於3.9m時,應另設加強措

施。內縱牆的構造柱間距不宜大於4.2m。(規范地7.3.2.5的「接近」是指達到《抗規》第7.1.2條

表中限制的層數或差一層。)

11. 砌體房屋伸縮縫的間距超過《砌體結構設計規范》(GB50003—2001)的規定要求(特別還應

注意蒸壓灰砂磚、蒸壓粉煤灰磚和混凝土砌塊房屋應按表中數值乘以0.8的系數),且未採取有效

措施。《砌體結構設計規范》第6.3.1-6.3.9條有許多防止或減輕牆體開裂的措施。

12. 多層砌體住宅應設置不少於三道承重縱牆,每道縱牆還應沿各自軸線對齊、貫通。同一軸線上

的窗間牆宜等寬,且房屋的局部尺寸宜滿足《建築抗震設計規范》(GB 50011—2001)第7.1.6條

的要求。

13. 在凍脹地區,地面以下或防潮層以下的砌體,不宜採用多孔磚,如採用時,其孔洞應用水泥砂

漿灌實。當採用混凝土砌塊砌體時,其孔洞應採用強度等級不低於Cb20的混凝土灌實。(《砌體結

構設計規范》第6.2.2條 強條)。

14. 砌體結構挑梁埋入砌體的長度不滿足規范要求。《砌體結構設計規范》GB50003—2001,既挑

梁埋入砌體長度L1與挑出長度L之比宜大於1.2,當挑樑上無砌體時,L1/L之比宜大於2。

15. 圈樑兼過梁時,過梁部分的鋼筋應按計算用量另行增配。(《砌體結構設計規范》GB50003—

2001第7.1.5.4條。)

16. 採用已禁用的實心粘土磚。

17. 樓板計算時,磚混結構房間外牆(包括樓梯間牆)按固接計算不對,此處樓板邊支座應按鉸接

計算。

18. 砌體結構的大梁,應根據《砌體結構設計規范》GB50003—2001第6.2.5條設計。既:

當梁跨度大於或等於下列數值時,其支承處宜加設壁柱,或採用其他加強措施。

對240mm厚的磚牆為6m,對180mm厚的磚牆為4.8m;

對砌塊、料石牆為4.8m。

19. 外凸窗檯板抗傾覆不夠問題:

20. 突出屋面的屋頂房間何時可按突出屋面的屋頂計算而不算做一層。

一般認為當出屋面的屋頂房間面積小於樓層總面積的30%時,該部分可按突出屋面的屋頂間計算而

不算做一層。

21. 多層砌體房屋不應採用砌體牆與現澆鋼筋混凝土牆混合承重,如採用這種做法,屬於超規。

22. 若多層砌體房屋的層數低於《建築抗震設計規范》GB 50011—2001表7.3.1的最低層數,如6度

區層數為三層及以下的房屋,對於構造柱的設置規范不做要求。此時是否設置構造柱可由設計人員

根據實際情況掌握。

23. 坡地上多層砌體房屋的層數和總高度計算有何要求?

高度、層數也應從低處算起,

7. 磚混結構用什麼規范

磚混結構設計用《砌體結構設計規范》(GB50003-2001),另外如國際標准《配筋砌體結構設計規范》ISO9652-3 一些砌體結構的施工驗收標准 施工技術規程等。

磚混結構建築的牆體的布置規范如下:

1、橫牆承重。用平行於山牆的橫牆來支承樓層。常用於平面布局有規律的住宅、宿舍、旅館、辦公樓等小開間的建築。橫牆兼作隔牆和承重牆之用,間距為3~4m。

2、縱牆承重。用檐牆和平行於檐牆的縱牆支承樓層,開間可以靈活布置,但建築物剛度較差,立面不能開設大面積門窗。

3、縱橫牆混合承重。部分用橫牆、部分用縱牆支承樓層。多用於平面復雜、內部空間劃分多樣化的建築。

4、磚牆和內框架混合承重。內部以樑柱代替牆承重,外圍護牆兼起承重作用。這種布置方式可獲得較大的內部空間,平面布局靈活,但建築物的剛度不夠。常用於空間較大的大廳。

5、底層為鋼筋混凝土框架,上部為磚。

(7)砌體結構設計規范擴展閱讀

磚混結構的優點:

1、便於就地取材。磚是由粘土燒制而成的,能制磚的粘土及燒磚的燃料如煤炭和柴草幾乎到處都有。因此磚瓦廠可以說到處都有,制磚技術也比較普及,各地都能制磚。砂、石也是地方材料,可以說有山的地方都有砂石原料,有的江河湖海中也可撈取到砂子。

2、便於施工。磚牆的砌築只需要技術熟練的工人進行手工操作,當樓板採用預制多孔板時就更不需要特別的機械設備。它適宜於山區和小城鎮建造,也適宜於舊城的街坊改造。

3、造價低廉。與現澆鋼筋混凝土相比,磚混結構可節約大量的水泥、鋼筋和木材。寒冷季節可以採用成本最低的凍結法施工,它所用的地方材料多、運輸距離短、價格便宜。

4、耐火、耐久。磚石具有良好的耐火性和較好的耐久性,所以,就發展趨勢而言,磚混結構依然是不可取代的一種建築結構。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