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天都峰教學設計
『壹』 求人教版<<爬天都峰>>的教案
這是一篇講讀課文。主要講在暑假裡,爸爸帶「我」去爬天都峰,「我」與一位素不相識的老爺爺,相互鼓勵,一起登上天都峰的事。
全文共有10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在暑假裡爸爸帶我去爬天都峰。第二自然段寫天都峰的高和陡。第三、四、五自然段講「我」與一位不相識的老爺爺相遇,並約定一起爬天都峰。第六、七自然段,寫「我」與老爺爺,還有爸爸,一起奮力向上爬,終於爬上了天都峰頂。第八、九自然段,寫「我」與老爺爺登上天都峰以後,相互道謝。第十自然段,講爸爸總結的話:「你們這一老一少真有意思,都會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
課文最後以爸爸的話結尾,發人深思。這一老一小,雖然互不相識,卻能相互鼓勵,相互學習。這就是「真有意思」的「意思」。這句話也告訴我們,在人與人相處中,要相互學習,相互鼓勵,共同進步。
1.教育學生善於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培養他們從小不怕困難,奮發向上的品格。
2.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3.理解課文內容,能回答課後的問題。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師生交流有關天都峰的所查找資料。
(天都峰是黃山「七十二峰」中最險峻的三大奇峰之一,海拔1840米,登山石階大約有1.5公里長。天都峰最險處是鯽魚背。它是一道長約十幾米,寬不過1米的狹長光滑的石脊,石脊兩旁是萬丈深淵。)
二、初讀課文。
1.輕聲讀課文,注意讀准字音,特別是生字字音。
2.畫出不理解的詞語,用查字典和聯繫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詞語。
3.檢查自學情況。
(1)檢查讀音。
陡攀辮決勇
(2)字形難點。
顫:左右結構。第十三筆是「—」。
(3)理解詞語。
猶豫:拿不定主意。
奮力:充分鼓起勁來。本課指努力向上攀登。
終於:表示經過種種變化或等待以後出現的情況。本來是指「我」、爸爸和老爺爺經過艱苦的努力,登上了峰頂。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
本課指什麼事出乎意料?(指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也能爬上又高又陡的天都峰,真出乎意料,令人敬 佩。)
汲取:吸取。
三、讀課文,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第二課時
一、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讀第一自然段,說說這一段交待·了什麼?
二、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默讀第二自然段,思考:天都峰給你留下什麼印象?畫出有關語句,出聲讀一讀。
2.說說課文中是怎麼寫大郡峰的「高」和「陡」的?
(1)高:「抬頭望」、「啊,峰頂這么高。在雲彩上畫哩!我爬得上去嗎?」
「我爬得上去嗎?」這一句是不是懷疑自己能否登上天都峰?
(更進一步地表現了天都峰的高。)
(2)陡:「筆陡」「石階邊上的鐵鏈似乎是從天上掛下來的,真叫人發顫!」
教師用一根線繩作為「石階邊上鐵鏈」,使學生體會什麼叫似乎從天上掛下來的。
什麼叫「發顫」?真的害怕嗎?
(烘託了天都峰的陡。)
3.指導讀出天都峰「高」和「陡」的特點。
學生練讀,評讀。
4.小結。
作者寫天都峰的高和陡,目的在於突出爬天都峰的困難,暗示了登上這么高、這么陡的山峰,是需要勇氣和力量的。
三、學習課文第三、四、五自然段。
1.自讀這部分內容,畫出老爺爺和「我」的對話。
2.出示句子:
小朋友,你也來爬天都峰?
老爺爺,您也來爬天都峰?
3.思考:他們所說的話中都有一個「也」字,這個「也」是什麼意思?他們是互相懷疑嗎?表現了他們什麼精神?
學生分組討論。
集體匯報、小結。
(天都峰這么高、這么陡,小朋友這么小的年紀,老爺爺這么大的年紀怎麼也來爬呢?表面上似乎雙方都有懷疑,實際上是互相羨慕、敬佩,表現出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難、勇於攀登的精神。)
4.分角色有感情朗讀對話。
四、學習課文第六、七自然段。
1.提問:「我」怎麼爬天都峰?畫出動作的詞語。
(「攀著鐵鏈上」、「手腳並用向上爬」。)
2.出示句子,填空,再說說用上括弧里的詞語好在哪裡,我( )向峰頂爬去。
(用上「奮力』』突出了爬山過程的艱難,要充分鼓起勁來不怕困難、向上攀登。)
爬呀爬,我和老爺爺,還有爸爸,( )都爬上了天都峰頂。
(「終於』』是經過「奮力」的結果。使我們感受到要攀登高峰,必須奮力向上、勇於攀登,才能達到目的。)
3.朗讀課文。
五、學習課文第八、九自然段。
1.登上天都峰以後,「我」和老爺爺為什麼要互相道謝?
(1)老爺爺為什麼說是「你的勇氣鼓舞我」?「居然」在這里說明什麼?
(其實也可以說是意料之中,因為老爺爺有那種勇於攀登的精神,就一定能爬上天都峰的。)
(2)小妹妹為什麼說「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氣向上爬的?」
(3)他們的對話中都有一個什麼詞?這「勇氣」體現在哪裡?
(體現在他們都敢爬天都峰。如果沒有勇氣,這一老一小怎麼敢爬天都峰呢?)
2.你從他們的話中體會出什麼?
(一個人只要有決心,有勇氣,任何困難都可以克服。)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對話。
六、學習課文第十自然段。
1.爸爸為什麼說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
(因為這一老一小,雖然互不相識,但是都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互相鼓勵,互相學習。)
2.想想他們是怎樣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的。
3.你從爸爸的話中體會出什麼?
(這句話告訴我們,在人與人相處中,要相互學習,相互鼓勵,才能取得進步。)
七、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課內練習
一、讀讀寫寫下面的詞。
筆陡——石級——鐵鏈
似乎——發顫——奮力——
攀登——終於——紀念——
辮子——勇氣——決心
意思——一取得——
┌———┬———┬———┬———┬—————┬—————┐
│要查字│ 音節 │ 音序 │ 部首 │ 再查幾畫 │ 組兩個詞 │
├———┼———┼———┼———┼—————┼—————┤
│ │ │ │ │ │ │
│ 陡 │ │ │ │ │ │
├———┼———┼———┼———┼—————┼—————┤
│ 攀 │ │ │ │ │ │
├———┼———┼———┼———┼—————┼—————┤
│ 念 │ │ │ │ │ │
├———┼———┼———┼———┼—————┼—————┤
│ 勇 │ │ │ │ │ │
└———┴———┴———┴———┴—————┴—————┘
三、判斷帶點字的讀音,在正確的讀音後面畫「√」。
似乎 暑假
發顫 應該
四、選字填空。
紀記 年( ) ( )住 日( ) ( )念
作做 工( ) 留( ) ( )( )業
相像 ( )聲 ( )片 好( ) 照( )
五、給下面的句子加標點。
1.我仰起臉問老爺爺您也來爬天都峰
2.爸爸聽了笑著說你們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會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
六、按課文內容填空,並按要求回答。
我站在天都峰腳下望:啊,峰頂這么——,在——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嗎?再看看-.的石級,石級邊上的鐵鏈似乎是從掛下來的,真叫人.——!
1.這一段寫天都峰的——。
2.用「,,」把這段話分兩層。
3.作者寫天都峰的高和陡,目的在於突出——暗示——
『貳』 爬天都峰教學設計怎麼做
【教學目標】1、認識「陡、鏈」等6個生字。會寫「爬、峰」等11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讀好對話,讀出不同人物的語氣和心情。
3、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我」和老爺爺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堅定信心戰勝困難的過程。
4、能過課件感受天都峰的「又高又陡」,從而體會小姑娘和老爺爺爬山前的心理活動;通過朗讀學習並討論了解爬山的過程是培養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善於互相學習,互相鼓勵,共同進步。
5、懂得善於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培養學生從小不怕困難、奮發向上的品格。
【教學重點】
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我」和老爺爺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堅定信心戰勝困難的過程。
【教學准備】
1、生字卡片。
2、教學掛圖。
3、課件。
【課時安排】
三課時。
【探究過程】
第一課時
一、以舊引新,扣題導入
1、記得二年級時我們學過一篇課文《黃山奇石》,了解了黃山的雄奇秀美,誰願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歡的課文來背給大家聽?
2、今天,老師要帶大家去黃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誰願意來介紹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圖片資料?板書:天都峰。
3、這篇課文寫誰爬上了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們又是怎樣爬上去的呢?
二、自讀課文,學習生字
1、帶著問題聽教師范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2、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如:自由朗讀、圈點生字,同桌互聽互讀等。
要求把字音讀正確,把課文讀通順。
3、自學生字,讀准字音,想辦法記住字形。
4、檢查生字詞自學情況:
⑴小組內拿出生字、詞語卡片,互相認讀、正音。
⑵全班開火車賽讀,比一比哪一組讀得既響亮又准確。
⑶小組交流各自學習生字、巧記字形的方法。
三、通讀課文,感知大意
1、指名逐段通讀課文,聯繫上下文疏理字詞含義:
石級:石頭台階。
仰望:抬頭望。
攀著:(抓著鐵鏈)向上爬。
心顫:心在顫抖,說明心裡很害怕。
鯽魚背:結合看圖理解,天都峰最險處。它是一道長十幾米,寬不過1米的狹長光滑的石脊,石脊兩旁是萬丈深淵。
2、按「爬山前──爬山時──爬山後」的順序把文章分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話說說每一部分的主要內容,疏通課文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