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運設計
1. 史鐵生好運設計的讀後感
看完這篇《好運設計》,我不禁想提這樣一個問題:此作的基調究竟是歡樂還是憂傷?或許有人會說是歡樂,因為整篇散文文筆幽默,詳盡地描摹著一個美好的有關理想人生的白日夢;盡管其中不無調侃,但也絕談不上諷刺,反而能在一種逗樂中讓人若有所悟,會心一笑。或許也有人會說是憂傷,因為一個白日夢的背後往往隱含著人生的缺憾,這種缺憾越是以一種相反的形態表現出來,缺憾本身就越能讓人在驀然間體會到一種刻骨銘心的傷痛。盡管作者在文章的結尾於否定這個白日夢的同時,正面提出了另一個考察人生價值的指標——過程,但是這個「過程」,倒更像是一種無可奈何的自圓其說,猶如一塊刻意掩飾傷口的創可貼。
以上兩種看法究竟何種准確呢?我以為都准確。也正因為如此,這篇散文的基調究竟是歡樂還是憂傷便成為一樁說不清的事情。「說不清」並非一件壞事,它是真實的人生。而所謂純文學和流行文學的主要不同也就在這里顯現出來了。流行文學作為一種「樣式文學」,將人生的感受在強化中簡化,以滿足讀者對某種特定情緒的消費需要:悲情的文字就是為了賺人眼淚,喜劇的情節就是為了逗人一笑。而純文學又「純」在何處呢?純就純在它是對真實人生的純粹的自我呈現,它不是刻意的「秀」,它最真實也最自然。
這篇散文其實是有關生命苦難的敘說。但是作者並沒有如許多或勵志或煽情的文章那樣寫下許多睿智的格言、表明某種強烈的態度、記下一些刻骨銘心的事件。作者彷彿是在自言自語,自己給自己解悶,自己開導自己。人生的大幕就是在這樣的隨意自然中不經意地被拉開了一角。
在真實的人生中,歡樂與憂傷總是如影隨形,它們難以分割地扭結在一起。人生得閑,如作者那般天馬行空地沉醉於白日夢中,設計自己理想的人生,並於其中自由地表達自己對人生種種境遇的看法,品評世事,不亦快哉!但是這種歡樂純粹嗎?它的背後有沒有苦澀和無奈?當我們看到「一個人長大了若不能懷戀自己的童年,當是莫大的缺憾。你應該有一大群來自不同家庭的男孩兒和女孩兒做你的朋友,跟他們一塊認真地吵架翻臉,然後一塊哭著和好如初」這樣的文字時,我們不禁要揣測作者自己是否享受過這樣理想的童年,而這揣測本身不正帶著揮之不去的沉重嗎?這沉重難道不是同樣隱藏在作者展示的力量背後嗎?然而我們又無法因為此而否定作者力圖超越自身痛苦的努力,無法因此而否定作者對「好運」的毅然排斥、對「過程」的肯定推崇,盡管這種排斥和推崇背後有著同樣如影隨形的無奈——一個真正得到幸福的人,似乎從來不會去認真考慮什麼是真正的幸福,就好比一個失敗的人才會不停地琢磨究竟怎樣才算成功。
生命的苦難不在於某個具體的遭遇,而在於它使人形成了一種苦苦追尋、不斷追問的生命姿態。在這種生命姿態中,輕松與調侃是短暫的,力量和勇氣總是在一個巨大的陰影背景下展開,人們總是欲言又止、欲罷不能、欲抑先揚、欲哭先唱!因此我看著這篇散文,很想流眼淚——不是單純的傷感的眼淚,而是一種體會著「這就是我們一言難盡的人生」的眼淚!
2. 有什麼禮物的寓意代表幸運或者好運
水晶球,
代表把好運帶給對方.水晶同時可以代表愛情,也可代表幸運.
3. 好運設計 史鐵生中的生在一個介於此二者之間的位置上怎麼樣
生在窮鄉僻壤,有孤陋寡聞之虞,不好。生在貴府名門,又有驕狂愚妄之險,也不好。
生在一個介於此二者之間的位置上怎麼樣?嗯,可能不錯。
既知曉人類文明的豐富璀璨,又懂得生命路途的坎坷艱難,這樣的位置怎麼樣?嗯,不錯。
既了解達官顯貴奢華而危懼的生活,又體會平民百姓清貧而深情的歲月,這位置如何?嗯!不錯,好!
既有博覽群書並入學府深造的機緣,又有浪跡天涯獨自在社會上闖盪的經歷;既能在關鍵時刻得良師指點如有神助,又時時事事都要靠自己努力奮斗絕非平步青雲;既飽嘗過人情友愛的美好,又深知了世態炎涼的正常,故而能如羅曼·羅蘭所說:「看清了這個世界,而後愛它」 這樣的位置可好?好。確實不錯。好雖好,不過這樣的位置在哪兒呢?
在下輩子。在來世。只要是好,咱可以設計。咱不慌不忙仔仔細細地設計一下吧。我看沒理由不這樣設計一下。甭灰心,也甭沮喪,真與假的說道不屬於夢想和希望的范疇,還是隨心所欲地來一回「好運設計」吧。
你最好生在一個普通知識分子的家庭。
也就是說,你父親是知識分子但千萬不要是那種炙手可熱過於風雲的知識分子,否則,貴府名門式的危險和不幸仍可能落在你頭上:你將可能沒有一個健全、質朴的童年,你將可能沒有一群爛漫無猜的夥伴,你將會錯過唯一可能享受到純粹的友情、感受到聖潔的憂傷的機會,而那才是童年,才是真正的童年。一個人長大了若不能懷戀自己童年的痴迷,若不能默然長思或仍耿耿於懷孩提時光的往事,當是莫大的缺憾;對於我們的「好運設計」,則是個後患無窮的錯誤。你應該有一大群來自不同家庭的男孩兒和女孩兒做你的朋友,你跟他們一塊認真地吵架並且翻臉,然後一塊哭著和好如初。把你的秘密告訴他們,把他們告訴給你的秘密對任何人也不說。你們訂一個暗號,這暗號一經發出你們一個個無論正在干什麼也得從家裡溜出來,密謀一樁令大人們哭笑不得的事件。當你父母不在家的時候,隨便找個理由把你的好朋友都叫來 比如說為了你的生日或為了離你的生日還差一個多月,你們痛痛快快隨心所欲地折騰一天,折騰餓了就把冰箱里能吃的東西都吃光,然後繼續載歌載舞地慶祝,直到不小心把你父親的一件貴重藝術品摔成分文不值,你們的汗水於是被凍僵了一會兒,但這是個機會,是你為朋友們獻身的時刻,你臉色煞白但拍拍胸脯說這怕什麼這沒啥了不起,隨後把朋友們都送走,你獨自膽戰心驚地策劃一篇謊言(要是你家沒有貓,你記住:鄰居家不一定都沒有貓)。你還可以跟你的朋友們一起去冒險,到一個據說最可怕的地方,比如離家很遠的一片野地、一幢空屋、一座孤島、孤島上廢棄的古剎、古剎四周陰森零落的荒冢 都是可供選擇的地方。你從自己家的抽屜里而不要從別人家的抽屜里拿點錢,以備不時之需;你們瞞過父母,必要的話還得瞞過姐姐或弟弟;你們可以不帶那些女孩子去,但如果她們執意要跟著也就別無選擇,然後出發,義無反顧。把你的新帽子扯破了新鞋弄丟了一隻這沒關系,把膝蓋碰出了血往白襯衫上灑了一瓶紫葯水這沒關系,作業忘記做了還在書包里裝了兩只活蛤蟆一隻死烏鴉這都毫無關系,你母親不會怪你,因為當晚霞越來越淡繼而夜色越來越重的時候,你父親也沉不住氣了,他正要動身去報案,你們突然都回來了,累得一塌糊塗但畢竟完整無缺地回來了,你母親慶幸還慶幸不過來呢還會再存什麼別的奢望嗎?「他們回來啦,他們回來啦!」彷彿全世界都和平解放了,一群平素威嚴的父親都乖乖地跑出來迎接你們,同樣多的一群母親此刻轉憂為喜光顧得摩娑你們的臉蛋和親吻你們的腦門兒:「你們這是上哪兒去了呀,哎喲天哪,你們還知道回來嗎!」你就大模大樣地躺在沙發上呼吃喚喝,「累死了,哎呀真是累死了!」 你就這樣,沒問題,再講點莫須有的驚險故事既嚇唬他們也陶醉自己,你就得這樣,只要這樣,一切帽子、褲子、鞋、作業和書包、活蛤蟆以及死烏鴉,就都微不足道了。(等你長到我這樣的年齡時,你再告訴他們那些驚險的故事都是你為了逃避挨揍而獲得的靈感,那時你年老的父母肯定不會再補揍你一頓,而仍可能摩娑你的臉甚至吻你的腦門兒了。)但重要的是,這次冒險你無論如何得安全地回來 就像所有的戲劇還沒打算結束時所需要的那樣,否則接下去的好運就無法展開了。不錯,你的童年就應該是這樣的,就應該按照這樣的思路去設計,一個幸運者的童年就得是這樣。我的紙寫不下了,待實施的時候應該比這更豐富多彩。比如你還可頗具分寸地惹一點小禍,一個幸運的孩子理應惹過一點小禍,而且理應遇到過一些困難,遇到過一兩個騙子、一兩個壞人、一兩個蠢貨和一兩個不會發愁而很會說笑話的人。一個幸運的孩子應該有點野性。當然你的父親是個地地道道的知識分子,因為一個幸運的人必須從小受到文化的熏陶,野到什麼份兒上都不必憂慮但要有機會使你崇尚知識,之所以把你父親設計為知識分子,全部的理由就在於此。
你的母親也要有知識,但不要像你父親那樣關心書勝過關心你。也不要像某些愚蠢的知識婦女,料想自己功名難就,便把一腔希望全賭在了兒女身上,生了個女孩就盼她將來是個居里夫人,養了個男娃就以為是養了個小貝多芬。這樣的母親千萬別落到咱頭上,你不聽她的話你覺得對不起她,你聽了她的話你會發現她對不起你。她把你像幅名畫似的掛在牆上後退三步眯起眼睛來觀賞你,把你像顆話梅似的含在嘴裡顛來倒去地品味你,你呢?站在那兒吱吱嘎嘎地折磨一把挺好的小提琴,長大了一想起小提琴就發抖,要不就是沒日沒夜地背單詞背化學方程式,長大了不是傻瓜就是暴徒。你的母親當然不是這樣。有知識不是有文憑,你的母親可以沒有文憑。有知識不是被知識霸佔,你的母親不是知識的奴隸。有知識不能只是有對物的知識,而是得有對人的了悟。一個幸運者的母親必然是一個幸運的母親,一個明智的母親,一個天才的母親,她自打當了母親她就得了靈感,她教育你的方法不是來自於教育學,而是來自她對一切生靈乃至天地萬物由衷的愛,由衷的顫栗與祈禱,由衷的鎮定和激情。在你幼小的時候她只是帶著你走,走在家裡,走在街上,走到市場,走到郊外,她難得給你什麼命令,從不有目的地給你一個方向,走啊走啊你就會愛她,走啊走啊,你就會愛她所愛的這個世界。等你長大了,她就放你到你想要去的地方去,她深信你會愛這個世界,至於其他她不管,至於其他那是你的自由你自己負責,她只有一個願望,就是你能常常回來,你能有時候回來一下。
在你兩三歲的時候你就光是玩,成天就是玩,別著急背誦《唐詩三百首》和弄通百位數以內的加減法,去玩一把沒有鑰匙的鎖和一把沒有鎖的鑰匙,去玩撒尿和泥,然後用不著洗手再去玩你爺爺的鬍子。到你四五歲的時候你還是玩,但玩得要高明一點了,在你母親的皮鞋上鑽幾個洞看看會有什麼效果,往你父親的錄音機里撒把沙子聽聽聲音會不會更奇妙。上小學的時候,我看你門門功課都得上三四分就夠了,剩下的時間去做些別的事,以便讓你父母有機會給人家賠幾塊玻璃。一上中學尤其一上高中,所有的熟人幾乎都不認識你了,都得對你刮目相看:你在數學比賽上得獎,在物理比賽上得獎,在作文比賽上得獎,在外語比賽上你沒得獎但事後發現那不過是老師的一個誤判。但這都並不重要,這些獎啊獎啊獎啊並不足以構成你的好運,你的好運是說你其實並沒花太多時間在功課上,你愛好廣泛,多能多才,奇想迭出,別人說你不務正業你大不以為然,凡興趣所至仍神魂聚注若癲若狂。
你熱愛音樂,古典的交響樂,現代的搖滾樂,溫文爾雅的歌劇清唱劇,粗獷豪放的民謠村歌,乃至悠婉凄長的叫賣,孤零蕭瑟的風聲,溫馨閑適的節日的音訊,你都聽得心醉神迷,聽得愴然而沉寂,聽出激越和威壯,聽到玄緲與空冥。你真幸運,生存之神秘注入你的心中使你永不安規守矩。
你喜歡美術,喜歡作畫,喜歡雕塑,喜歡異彩紛呈的燒陶,喜歡古樸稚拙的剪紙,喜歡在渺無人跡的原野上獨行,在水闊天空的大海里駕舟,在山林荒莽中跋涉,看大漠孤煙看長河落日,看鷗鳥縱情翱翔看老象坦然赴死。你從色彩感受生命,由造型體味空間,在線條上嗅出時光的流動,在連接天地的方位發現生靈的呼喊,你是個幸運的人,因為你真幸運,你於是匍匐在自然造化的腳下,奉上你的敬畏與感恩之心吧,同時上蒼賜予你不屈不盡的創造情懷。
你幸運得簡直令人嫉妒,因為體育也是你的擅長。9 91,懂嗎?2:5 59 ,懂嗎?就是說,從一百米到馬拉松不管多長的距離沒有人能跑得過你;2.45m,8.91m ,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嗎?就是說沒人比你跳得高也沒人比你跳得遠;突破23m、80m、100m,就是說,鉛球也好鐵餅也好標槍也好,在投擲比賽中仍然沒有你的對手。當然這還不夠,好運氣哪有個夠呢?差不多所有的體育項目你都行:游泳、滑雪、溜冰、踢足球、打籃球,乃至擊劍、馬術、射擊,乃至鐵人三項 你樣樣都玩得精彩、灑脫、漂亮。你跑起來渾身的肌膚像波浪一樣滾動,像旗幟一般飄展;你跳起來彷彿土地也有了彈性,空中也有著依託;你劈波戲水,屈伸舒捲,鬼沒神出;在冰原雪野,你翻轉騰挪,如風馳電掣;生命在你那兒是一個節日,是一個慶典,是一場狂歡 那已不再是體育了,你把體育變得不僅僅是體育了,幸運的人,那是舞蹈,那是人間最自然最坦誠的舞蹈,那是藝術,是上帝選中的最朴實最輝煌的藝術形式,這時連你在內,連你的肉體你的心神,都是藝術了。你這個幸運的人,世界上最幸運的人,偏偏是你被上帝選作了美的化身。
接下來你到了戀愛的季節。你十八歲了,或者十九或者二十歲了。這時你正在一所名牌大學里讀書,讀一個最令人仰慕的系最令人敬畏的專業,你讀得出色,各種獎啊獎啊又鬧著找你。現在你的身高已經是一米八八,你的喉結開始突起,嘴唇上開始有了黑色但還柔軟的胡須,就是在這時候你的嗓音開始變得渾厚迷人,就是在這時候你的百米成績開始突破十秒,你的動靜坐卧舉手投足都流溢著男子漢的光彩 總之,由於我們已經設計過的諸項優點或說優勢,明顯地追逐你的和不露聲色地愛慕著你的姑娘們已是成群結隊,你經常在教室里看見她們異樣的目光,在食堂里聽到她們對你嘁嘁嚓嚓的議論。在晚會上她們為你的歌聲所傾倒,在運動會上她們被你的身姿所激動而忘情地歡呼雀躍,但你一向只是拒絕,拒絕,婉言而真誠地拒絕,善意而巧妙地逃避,弄得一些自命不凡的姑娘們委屈得流淚。但是有一天,你在運動場上正放鬆地慢跑,你忽然看見一個陌生的姑娘也在慢跑,她的健美一點不亞於你,她修長的雙腿和矯捷的步伐一點不亞於你,生命對她的寵愛、青春對她的慷慨這些絕不亞於你,而她似乎根本沒有發現你,她顧自跑著目不斜視,彷彿除了她和她的美麗這世界上並不存在其他東西,甚至連她和她的美麗她也不曾留意,只是任其隨意流淌,任其自然地涌盪。而你卻被她的美麗和自信震懾了,被她的優雅和茁壯驚呆了,你被她的倏然降臨搞得心恍神惚手足無措(我們同樣可以為她也作一個「好運設計」,她是上帝的一個完美的作品,為了一個幸運的男人這世界上顯然該有一個完美的女人,當然反過來也是一樣),於是你不跑了,伏在跑道邊的欄桿上忘記了一切,光是看她。她跑得那麼輕柔,那麼從容,那麼飄逸,那麼燦爛。你很想沖她微笑一下向她表示一點敬意,但她並不給你這樣的機會,她跑了一圈又一圈卻從來沒有注意到你,然後她走了。簡單極了,就是說她跑完了該走了,就走了。就是說她走了,走了很久而你還站在原地。就是說操場上空空曠曠只剩了你一個人,你頭一回感到了惆悵和孤零 她不知道你是誰,你也不知道她從哪兒來。但你把她記在了心裡。但幸運之神仍然和你在一起。此後你又在圖書館里見到過她,你費盡心機總算弄清了她在哪個系。此後你又在游泳池裡見到過她,你拐彎抹角從別人那兒獲悉了她的名字。此後你又在滑冰場上見到過她,你在她周圍不露聲色地賣弄你的千般技巧萬種本事,終於引起了她的注意。此後你又在領獎台上和她站到過一起,這一回她對你笑了笑使你一生再也沒能忘記。此後你又在朋友家裡和她一起吃過一次午飯(你和你的朋友為此蓄謀已久),這下你們到底算認識了,你們談了很多,談得融洽而且熱烈。此後不是你去找她,就是她來找你,春夏秋冬春夏秋冬,不是她來找你就是你去找她,春夏秋冬 總之,總而言之,你們終成眷屬;你是一個幸運的人 至少我們的「幸運設計」是這樣說的 所以你萬事如意。
也許你已經注意到了,我們的「好運設計」至此顯得有些潦草了。是的。不過絕不是我們不能把它搞得更細致、更完善、更浪漫、更迷人,而是我忽然有了一點疑慮,感到了一點困惑,有一道淡淡的陰影出現了並正在向我們靠近,但願我們能夠擺脫它,能夠把它消解掉。
陰影最初是這樣露頭的:你能在一場如此稱心、如此順利、如此圓滿的愛情和婚姻中飽嘗幸福嗎?也就是說,沒有挫折,沒有坎坷,沒有望眼欲穿的企盼,沒有撕心裂肺的煎熬,沒有痛不欲生的痴癲與瘋狂,沒有萬死不悔的追求與等待,當成功到來之時你會有感慨萬端的喜悅嗎?在成功到來之後還會不會有刻骨銘心的幸福?或者,這喜悅能到什麼程度?這幸福能被珍惜多久?會不會因為順利而沖淡其魅力?會不會因為圓滿而阻塞了渴望,而限制了想像,而喪失了激情,從而在以後漫長的歲月中只是遵從了一套經濟規律、一種生理程序、一個物理時間,心路卻已荒蕪,然後是膩煩,然後靠流言飛語排遣這膩煩,繼而是麻木,繼而用插科打諢加劇這麻木 會不會?會不會是這樣?地球如此方便如此稱心地把月亮摟進了自己的懷中,沒有了陰晴圓缺,沒有了潮汐漲落,沒有了距離便沒有了路程,沒有了斥力也就沒有了引力,那是什麼呢?很明白,那是死亡。當然一切都在走向那裡,當然那是一切的歸宿,宇宙在走向靜寂。但此刻宇宙正在旋轉,正在飛馳,正在高歌狂舞,正藉助了星漢迢迢,藉助了光陰漫漫,享受著它的路途,享受著坍塌後不死的沉吟,享受著爆炸後輝煌的詠嘆,享受著追尋與等待,這才是幸運,這才是真正的幸運,恰恰死亡之前這波瀾壯闊的揮灑,這精彩紛呈的燃燒才是幸運者得天獨厚的機會。你是一個幸運者,這一點你要牢記。所以你不能學那凡夫俗子的夢想,我們也不能滿意這晴空朗日水靜風平的設計。所謂好運,所謂幸福,顯然不是一種客觀的程序,而完全是心靈的感受,是強烈的幸福感罷了。幸福感,對了。沒有痛苦和磨難你就不能強烈地感受到幸福,對了。那隻是舒適只是平庸,不是好運不是幸福,這下對了。
現在來看看,得怎樣調整一下我們的「設計」,才能甩掉那道不祥的陰影,才能遠遠地離開它。也許我們不得不給你加設一點小小的困難,不太大的坎坷和挫折,甚至是一些必要的痛苦和磨難,為了你的幸福不致貶值我們要這樣做,當然,會很注意分寸。
仍以愛情為例。我們想是不是可以這樣:一開始,讓你未來的岳父岳母對你們的戀愛持反對態度,他們不大看得上你,包括你未來的大舅子、小姨子、大舅子的夫人和小姨子的男朋友等等一幹人馬都看不上你。岳父說要是這樣他寧可去死。岳母說要是這樣她情願少活。大舅子於是奉命去找了你們單位的領導說你破壞了一個美滿的家庭。小姨子流著淚勸她的姐姐三思再三思,爹有心臟病娘有高血壓。岳父便說他死不瞑目。岳母說她死後做鬼也不饒過你們。你是個幸運的人你真沒看錯那個姑娘,她對你一往情深始終不渝,她說與其這樣不如她先於他們去死,但在死前她有必要提個問題:「請問他哪點不如你們?請問他有哪點不好?」是呀,他哪點不好呢?你,是說你,你有哪點不好呢?不僅這姑娘的父母無言以對,就連咱們也無以作答。按照已有的設計,你好像沒有哪點不好,你簡直無懈可擊,那兩個老人倘不是瘋子不是傻瓜不是心理變態,他們為什麼會反對你成為他們的女婿呢?所以對此得做一點修改,你不能再是一個完人,你得至少有一個弱點,甚至是一種很要緊的缺欠,一種大凡岳父岳母都難以接受的缺欠,然後你在愛情的鼓舞下,在那對蠻橫老人頗合邏輯的蔑視的刺激下,痛下決心破釜沉舟發憤圖強歷盡艱辛終於大功告成終於光彩照人終於震撼了那對老人令他們感動令他們愧悔於是心悅誠服地承認了你這個女婿使你熱淚盈眶欣喜若狂忽然發現天也是格外的藍地球也是出奇的圓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幸福地久天長 是不是得這樣呢?得這樣。大概是得這樣。
請採納~
4. 史鐵生《好運設計》讀後感400字
看完這篇《好運設計》,我不禁想提這樣一個問題:此作的基調究竟是歡樂還是憂傷?或許有人會說是歡樂,因為整篇散文文筆幽默,詳盡地描摹著一個美好的有關理想人生的白日夢;盡管其中不無調侃,但也絕談不上諷刺,反而能在一種逗樂中讓人若有所悟,會心一笑。或許也有人會說是憂傷,因為一個白日夢的背後往往隱含著人生的缺憾,這種缺憾越是以一種相反的形態表現出來,缺憾本身就越能讓人在驀然間體會到一種刻骨銘心的傷痛。盡管作者在文章的結尾於否定這個白日夢的同時,正面提出了另一個考察人生價值的指標——過程,但是這個「過程」,倒更像是一種無可奈何的自圓其說,猶如一塊刻意掩飾傷口的創可貼。
以上兩種看法究竟何種准確呢?我以為都准確。也正因為如此,這篇散文的基調究竟是歡樂還是憂傷便成為一樁說不清的事情。「說不清」並非一件壞事,它是真實的人生。而所謂純文學和流行文學的主要不同也就在這里顯現出來了。流行文學作為一種「樣式文學」,將人生的感受在強化中簡化,以滿足讀者對某種特定情緒的消費需要:悲情的文字就是為了賺人眼淚,喜劇的情節就是為了逗人一笑。而純文學又「純」在何處呢?純就純在它是對真實人生的純粹的自我呈現,它不是刻意的「秀」,它最真實也最自然
5. 史鐵生好運設計中怎樣設計自己來世的完美人生
生在一個普通知識分子家庭,小時調皮愛玩,大了各種獲獎,擁有健康體魄,遇到完美女孩,在快樂面前知道人生需要困苦,在死亡面前學到應該享受生命過程。
6. 《我與地壇》《想念地壇》《我21歲那年》《好運設計》《邊城》《來自<邊城>的美》的文章主旨。
作者講述了自己與古建築的故事,感人肺腑·膾炙人口,使人有種發自內心的感動,告所我們要多接觸大自然
7. 史鐵生 好運設計讀後感
讀後感1
這是一個感人肺腑的故事,文中寫了一個重病纏身的母親,為了兒子能堅強地生活下去,隱瞞了自己「到了那種田地」的肝癌,無微不至地照顧雙腿癱瘓的兒子,最後母親猝然去世,連最後一面「我」也沒有見到,只能給「我」留下了無盡的傷痛和懷念……
母愛是包容的。「我」因為難以接受這突如其來的失去雙腿,脾氣變得異常暴躁,「望著望著天上北歸的雁陣,我會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聽著聽著李谷一甜美的歌聲,我會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的牆壁。」但是「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著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邊紅紅的,看著我。」
我學了這篇文章以後,被這位母親深深地打動了。多麼偉大、無私的母愛啊!於是,我想到了在現實生活中我的媽媽也是多麼地愛我呀!雖然有時候我會嫌她太羅嗦了,但這不正是母愛的表現嗎?
多動人多催人淚下的偉大母愛故事!仔細一想,世界上的母親哪有不愛兒女的呢?母親們不辭勞苦地養育自己的兒女成人,無微不至地照顧他們,卻不是圖報酬,有時甚至連一句感謝的話都得不到,但她們什麼時候抱怨過?她們還不只是一心希望自己的兒女成才?每個母親都愛自己的孩子,無論他們多任性放肆,母親們總會容忍他們、包容他們、體諒他們。盡管有時兒女們犯了錯、母親責罵他們,還不一樣是為他們好嗎?母親們就像一把把不聞不問的雨傘,永遠為兒女們打開著,為他們擋風擋雨;母親們寧願自己受風雨摧殘,也不願意讓兒女受到一絲傷害。母親們對兒女說的任何一句話都是善意的,希望給兒女們指出一條光明的路。母親們但願永遠陪伴兒女共度時光,但她們從不自私,從不把兒女硬留在自己身邊,而是永遠在兒女的身邊當「守護神」。
其實母愛是在不知不覺中產生的,是母親覺得這樣做對孩子好她們才會去做的。親愛的媽媽,如果長大了我是詩人,我一定會贊美你;如果我是歌手,我一定會歌頌你
讀後感2
看完這篇《好運設計》,我不禁想提這樣一個問題:此作的基調究竟是歡樂還是憂傷?或許有人會說是歡樂,因為整篇散文文筆幽默,詳盡地描摹著一個美好的有關理想人生的白日夢;盡管其中不無調侃,但也絕談不上諷刺,反而能在一種逗樂中讓人若有所悟,會心一笑。或許也有人會說是憂傷,因為一個白日夢的背後往往隱含著人生的缺憾,這種缺憾越是以一種相反的形態表現出來,缺憾本身就越能讓人在驀然間體會到一種刻骨銘心的傷痛。盡管作者在文章的結尾於否定這個白日夢的同時,正面提出了另一個考察人生價值的指標——過程,但是這個「過程」,倒更像是一種無可奈何的自圓其說,猶如一塊刻意掩飾傷口的創可貼。
以上兩種看法究竟何種准確呢?我以為都准確。也正因為如此,這篇散文的基調究竟是歡樂還是憂傷便成為一樁說不清的事情。「說不清」並非一件壞事,它是真實的人生。而所謂純文學和流行文學的主要不同也就在這里顯現出來了。流行文學作為一種「樣式文學」,將人生的感受在強化中簡化,以滿足讀者對某種特定情緒的消費需要:悲情的文字就是為了賺人眼淚,喜劇的情節就是為了逗人一笑。而純文學又「純」在何處呢?純就純在它是對真實人生的純粹的自我呈現,它不是刻意的「秀」,它最真實也最自然。
這篇散文其實是有關生命苦難的敘說。但是作者並沒有如許多或勵志或煽情的文章那樣寫下許多睿智的格言、表明某種強烈的態度、記下一些刻骨銘心的事件。作者彷彿是在自言自語,自己給自己解悶,自己開導自己。人生的大幕就是在這樣的隨意自然中不經意地被拉開了一角。
在真實的人生中,歡樂與憂傷總是如影隨形,它們難以分割地扭結在一起。人生得閑,如作者那般天馬行空地沉醉於白日夢中,設計自己理想的人生,並於其中自由地表達自己對人生種種境遇的看法,品評世事,不亦快哉!但是這種歡樂純粹嗎?它的背後有沒有苦澀和無奈?當我們看到「一個人長大了若不能懷戀自己的童年,當是莫大的缺憾。你應該有一大群來自不同家庭的男孩兒和女孩兒做你的朋友,跟他們一塊認真地吵架翻臉,然後一塊哭著和好如初」這樣的文字時,我們不禁要揣測作者自己是否享受過這樣理想的童年,而這揣測本身不正帶著揮之不去的沉重嗎?這沉重難道不是同樣隱藏在作者展示的力量背後嗎?然而我們又無法因為此而否定作者力圖超越自身痛苦的努力,無法因此而否定作者對「好運」的毅然排斥、對「過程」的肯定推崇,盡管這種排斥和推崇背後有著同樣如影隨形的無奈——一個真正得到幸福的人,似乎從來不會去認真考慮什麼是真正的幸福,就好比一個失敗的人才會不停地琢磨究竟怎樣才算成功。
生命的苦難不在於某個具體的遭遇,而在於它使人形成了一種苦苦追尋、不斷追問的生命姿態。在這種生命姿態中,輕松與調侃是短暫的,力量和勇氣總是在一個巨大的陰影背景下展開,人們總是欲言又止、欲罷不能、欲抑先揚、欲哭先唱!因此我看著這篇散文,很想流眼淚——不是單純的傷感的眼淚,而是一種體會著「這就是我們一言難盡的人生」的眼淚!
讀後感3
8. 《好運設計》中第一自然段中寫了什麼
要是今生遺憾太多,在背運的當兒,尤其在背運之後情緒漸漸平靜了或麻木了,你內獨自待一會兒,抽支煙容,不妨想一想來世。你不妨隨心所欲地設想一下(甚至是設計一下)自己的來世。你不妨試試。在背運的時候,至少我覺得這不失為一劑良葯 先可以安神,而後又可以振奮。就像輸慣了的賭徒把屢屢的敗績置於腦後,輸光了褲子也還是對下一局存著飽滿的好奇和必贏的沖動。這沒有什麼不好。這有什麼不好嗎?無非是說迷信,好吧你就迷信它一回。無非是說這不科學,行,況且對於走運和背運的事實,科學本來無能為力。無非說這是空想,這是自欺,是做夢,沒用,那麼希望有用嗎?希望是不是必得在被證明了是可以達到的之後才能成立?當然,這些差不多都是廢話,背了運的時候哪想得起來這么多廢話?背了運的時候只是想走運有多麼好,要是能走運有多好。到底會有多好呢?想想吧,想想沒什麼壞處,干嗎不想一想呢?我就常常這樣去想,我常常浪費很多時間去做這樣的蠢事。
9. 史鐵生,我與地壇,好運設計讀後感600字,以及主要內容!急,在線等
我與地壇讀後感600字
初讀這篇文章時,我就被作者那朴實無華的文字,深沉幽邃的情感,意蘊綿長的哲思所深深地打動。於是,當我靜下心來再讀這篇文章時,我發現,這篇文章中所浸透的對人生的感悟,對生活的理解,對生命的揣摩已不再是表面浮起的清波,而是作者內心最深處,靈魂最地層,在經歷了數十年的堅苦勵煉之後,所積淀下來的洪流盪漾。特別是第二部分也就是作者對自己母親描寫最為集中的一部分,它給我留下的印象格外深刻,下面我就來談談對這一部分的理解。
有些事情發生得實在太快、太突然,不等你想明白,搞清楚,它就赤裸裸地擺在你面前,暴風驟臨一般讓你喘不過氣來,而你所能做的只是默默地承受。作者無疑是令人同情的,在他活到最狂妄的年齡上卻忽然殘廢了雙腿,在他人生篇章即將奏響之時卻猛然印上了休止符,這樣的打擊的確是巨大的,不論換作誰,也會吃不消的。
但是,作者無疑也是幸運的,他有一位理解他關愛他的母親。在他深處荒園獨自面對著殘垣斷壁、破瓦殘轉時,有一個人,正在沿著他的車轍苦苦地尋覓,有一個人,正在希求著蒼天使她能夠分擔兒子的痛楚。但是她的兒子還太年輕,還不懂得生活的意義,還不懂得一位母親加倍於兒子的痛。於是,這一切,她只有默默地忍受,默默地藏在心裡——這個人,註定是活得最苦的母親。
當他的小說第一次獲獎時,當他的生活又一次點起希望的燈火時,她卻猝然而去,彷彿她來到這個世上只是為了替兒子擔憂。正如作者所寫到的,也許她心裡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
寫到這里,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母親,想起了她每天早上早早地起來為我准備好早餐,想起了她周末時還不辭辛勞外出工作,想起了她四處奔波為我買回參考書……難道母親來到這世上就只是為了替兒子擔憂?最近,母親對我說他的心臟有些不好,我聽了心中不由得大大的吃了一驚,連忙讓她多多保重身體。母親還年輕呀,不會有事的,我暗暗地安慰自己,但是看到母親日漸憔悴的面龐,日益增多的白發,我還是明白了——她把自己最寶貴的精力都獻給了她的兒子呀!
最後,關於「母親期望作者找到的那條路到底是什麼」,就我個人認為,這條路是一條通往幸福與快樂的路。不論做什麼,只要能夠快快樂樂,健健康康地活著,這就是每一位母親對她的孩子最大的渴盼啊!正可謂「遊子身上衣,慈母手中線」,只要孩子能夠找到自己的快樂,實現自己的理想,母親都一定會默默地支持著,無私地奉獻著,這也正是「母親」所最偉大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