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軟體設計 » 系統設計

系統設計

發布時間: 2020-11-24 13:24:19

A. 系統設計的目的是什麼

其目的設計出能最大限度滿足所要求的目標。

進行系統設計時,必須把所要設計的對象系統和圍繞該對象系統的環境共同考慮,前者稱為內部系統,後者稱為外部系統,它們之間存在著相互支持和相互制約的關系,內部系統和外部系統結合起來稱作總體系統。

進行系統設計應當採用分解、綜合與反饋的工作方法。不論多大的復雜系統,首先要分解為若乾子系統或要素,分解可從結構要素、功能要求、時間序列、空間配置等方面進行,並將其特徵和性能標准化,綜合成最優子系統,然後將最優子系統進行總體設計,從而得到最優系統。

(1)系統設計擴展閱讀

系統設計的方法主要包括結構化生命周期法(又稱瀑布法)、原型化方法(迭代法)、面向對象方法。按時間過程來分,開發方法分為生命周期法和原型法,實際上還有許多處於中間狀態的方法。原型法又按照對原型結果的處理方式分為試驗原型法和演進原型法。

試驗原型法只把原型當成試驗工具,根據試驗的結論做出新的系統。演進原型法則把試好的結果保留,成為最終系統的一部分。

B. 什麼是系統架構設計

簡單一點,系統架構設計就是一個系統的草圖,描述了構成系統的抽象組件,以及各個組件之間的是如何進行通訊的,這些組件在實現過程中可以被細化為實際的組件比如類或者對象。在面向對象領域中,組件之間的聯通通常面向於介面實現的。

是人們對一個結構內的元素及元素間關系的一種主觀映射的產物。架構設計是一系列相關的抽象模式,用於指導大型軟體系統各個方面的設計。

「架構」一詞最早來自建築學,原意為建築物設計和建造的藝術。但是在軟體工程領域,軟體架構不是一個新名詞,只是在早期的著作中人們將軟體架構稱為軟體體系架構。這就是架構的概念。所謂架構,就是人們對一個結構內的元素及元素間關系的一種主觀影射的產物。

無論何種系統架構應用領域,目的都是一樣的,即完整地、高一致性的、平衡各種利弊的、有技術和市場前瞻性的設計系統和實施系統。

(2)系統設計擴展閱讀

系統架構的主要任務是界定系統級的功能與非功能要求、規劃要設計的整體系統的特徵、規劃並設計實現系統級的各項要求的手段,同時利用各種學科技術完成子系統的結構構建。

在系統架構中,由於對軟體越來越深入的依賴,軟體架構的任務也體現出重要的作用。而且系統架構與軟體架構是緊密聯系和相互依賴的。

1997年,Eberhadrt Rechtin 與MarkW Maier 在其論著中,為計算機科學總結了系統架構方面的實踐成果,從而奠定了系統科學和系統架構在計算機科學中的基石。

C. 系統設計的技術路線

充分考復慮數據信息的組成特點制和軟體系統用戶現有的計算機軟體環境,以開發獨立運行的軟體系統為目標,確定系統設計的技術路線。

(1)對地熱資源的主體數據信息,包括地熱井、溫泉、地熱田等,以關系資料庫的形式進行管理,充分利用關系資料庫強大的信息管理功能。

(2)系統預置1∶500萬地理底圖,可利用具有空間坐標的地熱資源數據(包括地熱井、溫泉、地熱田),在經過配准後直接生成用戶需要的空間圖形,實現數據信息(包括原始數據表和查詢結果)的空間瀏覽和查詢。

(3)系統對地熱資源相關數據信息進行管理,提供數據瀏覽功能,但不進行編輯。

D. 系統設計的基本思路

充分考慮數據信息的組成特點和用戶對軟體系統的實際需求,採用GIS圖形管理與屬性數據管理鬆散耦合機制,開發獨立運行的軟體系統。對地熱資源的主體數據信息,包括地熱井、溫泉、地熱田等,以關系資料庫的形式進行管理,充分利用關系資料庫強大的信息管理功能。系統預置1∶500萬中國地理底圖,可利用具有空間坐標的地熱資源數據(包括地熱井、溫泉、地熱田),在經過配准後直接生成用戶需要的空間圖形,採用鬆散耦合機制實現圖形和屬性數據信息連動瀏覽和查詢。

E. 系統設計的方案

應用工具型地理信息系統軟體 Arc View GIS 進行二次開發的過程是一項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的系統工程。為了使開發的系統能達到預期的目標,就必須針對組織、機構管理和計算機信息系統的特點,根據軟體工程思想,採用科學的開發步驟和技術,對系統開發建立的全過程進行控制和協調,應用 Arc View GIS 進行系統開發和實現的階段和過程見表 3. 1。

表 3. 1 應用工具型 GIS 進行二次開發的階段和過程

F. 系統總體設計的含義是什麼

系統總體設計即對全局問題的設計,也就是設計系統總的處理方案,又稱概要設計。

製造系統工程總體設計包括:市場調研,技術規格書編寫,初步設計,詳細設計,產品製造等。

軟體工程總體設計包括:計算機配置設計、系統模塊結構設計、資料庫和文件設計、代碼設計以及系統可靠性與內部控制設計等內容。軟體功能分解屬於下列軟體開發中的總體設計階段。

(6)系統設計擴展閱讀:

完成大型工程體系的總體方案和總體技術途徑的設計過程。在一般工程設計中總體設計則指按計劃任務書的內容進行概略計算,附以必要的文字說明和圖紙設計,又稱初步設計。對於工程系統工程總體設計是指前一種含義。總體設計是工程項目開發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階段。

研製大型工程體系的基本問題是,怎樣把比較籠統的初始研製要求逐步地變為成千上萬個研製參加者的具體工作,以及怎樣把這些工作最終綜合成一個技術上先進、經濟上合算、研製周期短、能協調運轉的實際系統,並使這個系統成為它所從屬的更大系統的有效組成部分。

1954年美國最早出現為導彈研製計劃提供這種服務的系統工程公司──拉莫·沃爾德里奇公司。50年代末中國開始研製人造衛星和運載火箭時,也建立了這樣的機構,並稱之為總體設計部。總體設計部設計的是系統的總體,系統的總體方案和實現它的技術途徑,並通過可行性研究和技術經濟論證,確保項目在規劃、設計、製造和運行各個階段,總體性能最優。這樣可以避免因規劃、研製和運用的缺陷造成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浪費。

G. 系統設計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系統設計的方法
系統設計是根據系統分析的結果,運用系統科學的思想和方法,設計出能最大限度滿足所要求的目標 (或目的) 的新系統的過程。進行系統設計時,必須把所要設計的對象系統和圍繞該對象系統的環境共同考慮,前者稱為內部系統,後者稱為外部系統,它們之間存在著相互支持和相互制約的關系,內部系統和外部系統結合起來稱作總體系統。因此,在系統設計時必須採用內部設計與外部設計相結合的思考原則,從總體系統的功能、輸入、輸出、環境、程序、人的因素、物的媒介各方面綜合考慮,設計出整體最優的系統。進行系統設計應當採用分解、綜合與反饋的工作方法。不論多大的復雜系統,首先要分解為若乾子系統或要素,分解可從結構要素、功能要求、時間序列、空間配置等方面進行,並將其特徵和性能標准化,綜合成最優子系統,然後將最優子系統進行總體設計,從而得到最優系統。在這一過程中,從設計計劃開始到設計出滿意系統為止,都要進行分階段及總體綜合評價,並以此對各項工作進行修改和完善。整個設計階段是一個綜合性反饋過程。系統設計內容,包括確定系統功能、設計方針和方法,產生理想系統並作出草案,通過收集信息對草案作出修正產生可選設計方案,將系統分解為若乾子系統,進行子系統和總系統的詳細設計並進行評價,對系統方案進行論證並作出性能效果預測。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系統設計

外文名
System design

拼音
xì tǒng shè jì

定義
根據系統分析的結果,運用系統科學的思想和方法,設計出能最大限度滿足所要求的目標 (或目的) 的新系統的過程。

設計
軟體系統

設計方法
歸納法、演繹法

目的
設計出滿足要求的新系統的過程

設計要素
功能、輸入、輸出、層次等

設計原則
可擴展性、易用、階段開發原則

收起
簡介
這個階段的任務是設計軟體系統的模塊層次結構,設計資料庫的結構以及設計模塊的控制流程,其目的是明確軟體系統"如何做"。這個階段又分兩個步驟:概要設計和詳細設計。

系統設計。
系統設計。
概要設計解決軟體系統的模塊劃分和模塊的層次機構以及資料庫設計;詳細設計解決每個模塊的控制流程,內部演算法和數據結構的設計。這個階段結束,要交付概要設計說明書和設計說明,也可以合並在一起,稱為設計說明書。

在系統分析的基礎上,設計出能滿足預定目標的系統的過程。系統設計內容主要包括:確定設計方針和方法,將系統分解為若乾子系統,確定各子系統的目標、功能及其相互關系,決定對子系統的管理體制和控制方式,對各子系統進行技術設計和評價,對全系統進行技術設計和評價等。圖中表示系統設計的各個步驟。

系統設計通常應用兩種方法:一種是歸納法,另一種是演繹法。應用歸納法進行系統設計的程序是:首先盡可能地收集現有的和過去的同類系統的系統設計資料;在對這些系統的設計、製造和運行狀況進行分析研究的基礎上,根據所設計的系統的功能要求進行多次選擇,然後對少數幾個同類系統作出相應修正,最後得出一個理想的系統。演繹法是一種公理化方法,即先從普遍的規則和原理出發,根據設計人員的知識和經驗,從具有一定功能的元素集合中選擇能符合系統功能要求的多種元素,然後將這些元素按照一定形式進行組合(見系統結構),從而創造出具有所需功能的新系統。在系統設計的實踐中,這兩種方法往往是並用的。

系統設計原則
階段開發原則
系統框架和數據結構全面設計,具體功能實現分階段進行。網站的建設過程可以採取以下三期:第一期工程搭建網站的基本構架,實現電子商務網的大部分功能,初步實現網上交易;第二期工程實現網上競價系統的全部功能;第三期工程實現網站在線的B to B 交易。

易用性原則
方便上網客戶瀏覽和操作,最大限度地減輕後台管理人員的負擔,做到部分業務的自動化處理。

業務完整性原則
對於業務進行中的特殊情況能夠做出及時、正確的響應,保證業務數據的完整性。

業務規范化原則
在系統設計的同時,也為將來的業務流程制定了較為完善的規范,具有較強的實際操作性。

可擴展性原則
系統設計要考慮到業務未來發展的需要,要盡可能設計得簡明,各個功能模塊間的耦合度小,便於系統的擴展。如果存在舊有的資料庫系統,則需要充分考慮兼容性。

系統設計的方法
系統設計的方法主要包括結構化生命周期法(又稱瀑布法)、原型化方法(迭代法)、面向對象方法。按時間過程來分,開發方法分為生命周期法和原型法,實際上還有許多處於中間狀態的方法。原型法又按照對原型結果的處理方式分為試驗原型法和演進原型法。試驗原型法只把原型當成試驗工具,試了以後就拋掉,根據試驗的結論做出新的系統。演進原型法則把試好的結果保留,成為最終系統的一部分。按照系統的分析要素,可以把開發方法分為三類: 1、面向處理方法(Processing Oriented ,簡稱PO) 2、面向數據方法(Data Oriented ,簡稱DO) 3、面向對象的方法(Object Oriented ,簡稱OO)

H. 系統設計的主要任務是什麼

系統設計的主要任務是在系統分析的基礎上,按照邏輯模型的要求,科學合理地進行系統的總體設計和具體的物理設計,為下一階段系統提供實施提供必要的技術資料。

系統設計是新系統的物理設計階段。根據系統分析階段所確定的新系統的邏輯模型、功能要求,在用戶提供的環境條件下,設計出一個能在計算機網路環境上實施的方案,即建立新系統的物理模型。


(8)系統設計擴展閱讀:

系統設計的原則:

1、易用性原則

方便上網客戶瀏覽和操作,最大限度地減輕後台管理人員的負擔,做到部分業務的自動化處理。

2、業務完整性原則

對於業務進行中的特殊情況能夠做出及時、正確的響應,保證業務數據的完整性。

3、業務規范化原則

在系統設計的同時,也為將來的業務流程制定了較為完善的規范,具有較強的實際操作性。

4、可擴展性原則

系統設計要考慮到業務未來發展的需要,要盡可能設計得簡明,各個功能模塊間的耦合度小,便於系統的擴展。如果存在舊有的資料庫系統,則需要充分考慮兼容性。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系統設計

I. 什麼是系統設計

聯邦德國現代設計上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是發展了以系統思維為基礎的系統設計。系統設計是以高度秩序化的設計來整頓混亂的人造環境,使雜亂無章的環境變得比較具有關聯性和系統化,並通過系統設計使標准化生產與多樣化的選擇結合起來。它的使用首先在於創造一個基本模數單位,形成有簡便的可組合的基本形態,然後在這個單位基礎上反復發展並形成完整的系統。這一設計方法還實際上加強了設計中幾何化、特別是直角化的趨勢。

J. 系統開發和系統設計到底有什麼關系

有太大關系了,開發之前肯定要先設計功能、資料庫、視圖(這些規劃都算是系統的設計)與設計前端展示的頁面。系統設計主要是規劃與前端頁面的設計,你最起碼先規劃的大概,才能做開發吧,不然你從哪下手。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