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軟體設計 » 教學設計教材

教學設計教材

發布時間: 2020-11-24 16:03:30

① 對一本教材的課後練習怎樣進行教學設計

設計的內容不能脫離你所授的內容,這樣你的設計才具有實效性。

② 中國海洋大學教育技術學本科的教學設計課用的教材是哪種老師是哪位啊

參觀過這個專業的課。。很多都跟計算機有關啊- -
你可以看看官網的教學計劃。。
轉專業從大一就可以選修該專業的課,到了大三修夠一定量的學分,才可以正式轉入這個專業,只是學籍歸屬不同,不影響上課的。。

③ 小學一年級語文課堂教學設計的方案(人教版)

小學語來文一年級教案——以源游戲為主線「活」化課堂教學——《aieiui》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ai ei ui》是義務教材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語文一年級上冊拼音部分第9課,是復韻母教學的起始課。因此,復韻母的字母組成和發音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在教學中應突出對學生學習漢語拼音興趣的培養。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准》提出,在語文教學中要重視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因此,把課堂教學作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主渠道,應使課堂教學成為學生創新學習的過程,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自始至終感受到成功的愉悅,從而增強他們的學習興趣。

漢語拼音是幫助學生認讀漢字、普通話的重要工具,但學習起來有些枯燥乏味,易引起學生厭學情緒。《語文課程標准》中的「實施建議」指出:「漢語拼音教學盡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動和游戲為主。」因此,本堂課的設計,我就讓游戲貫穿整個課堂為孩子們營造了良好的樂學氛圍,從而激活了孩子們的思維,使孩子們在會心的笑聲中動手動腦,合作探究。

④ 教學設計的寫法

從當老師的那一天起就開始寫教學設計,以前叫教案。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呢?剛開始教書的前三年只知道是照搬照抄教案上的內容,雖然對自己有不滿但並沒有什麼突破;在教第二輪的時候,稍微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就脫離了參考教案自己寫,這也算是進步。但具體的格式、要求並沒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今天看了2007年全國歷史研修和其他幾篇文章,結合廣東歷史培訓中的《歷史課堂教學設計文字稿的寫作格式》,把今後自己教學設計的要求和注意點整理如下。

一、課前系統部分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部分的寫作要求:三個操作要求:(1)分析《課程標准》的要求。(2)分析每課教材內容在整個課程標准中和每個模塊(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3)分析高中每課教材內容與初中教材相關內容的區別和聯系。

(二)學生分析

學生分析部分的寫作要求:三個操作要求:(1)分析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和能力狀況。(2)分析學生存在的學習問題。(3)分析學生的學習需要和學習行為。

(三)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部分的寫作要求:三個操作要求:(1)確定知識目標。(2)確定能力、方法培養目標及其教學實施策略。(3)確定引導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教學選點及其教學實施策略。

A、述必須具備的四個基本要素:

行為主體 主體必須是學生而不是老師,人們判斷教學有沒有效益的直接依據是學生有沒有獲得具體的進步,而不是教師有沒有完成任務。 一般在寫教學目標的時候行為主體可以省略,但格式必須注意如一般可以採取以下的表達:「通過……學習,能說出……」,「通過……學習,能分析歸納……」,而不是「使學生掌握……」「教會學生……」等表述方式

行為條件 行為條件指影響學生產生學習結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圍。如「通過收集資料」「通過觀看影片……」「通過本課學習」

行為動詞 行為動詞必須是具體可測量、可評價的。如知道、歸納、列舉、感受、參加等等

表現程度 指學生學習之後產生的行為變化的最低表現水平,用以評價學習表現或學習結果達到的程度。

比如自己以前寫的教學目標:通過學習教材第三目(行為條件),能夠背寫出(行為動詞)鴉片戰爭的起止時間(表現程度),了解(行為動詞)戰爭的經過和中國人民的反侵略精神(表現程度)

B、敘述最好有不同層次

根據《標准》,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差異性,按照教學內容,由低到高,由易到難,設計具有不同要求、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使每個學生都能在自己原有基礎上有所發展。如南京市溧水縣教研室的周紅英老師把《中華文化的勃興(二)》一課的教學目標設計為:

(1)知識與能力:

A .通過學習,學生能掌握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仁」的學說及其對教育和文化的貢獻;學生能了解思想家老子及其辯證法思想;學生能了解「百家爭鳴」及諸子百家的主要觀點。

B. 通過學習,學生能列表歸納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觀點,形成利用圖表表述歷史問題的能力;學生能運用諸子百家的主要觀點解釋歷史現象,並將春秋戰國時期的政治、經濟與思想文化聯系起來進行分析,培養運用歷史知識,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A .學生能通過收集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及諸子百家的相關資料,編講歷史故事或編演歷史短劇,再現歷史情景,產生對歷史的認同感。

B. 學生能通過列表歸納、分組討論等方法進行合作和探究性學習,理解和運用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的主要觀點,分析和解決歷史問題,培養合作意識和創造性思維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A .通過學習孔子的教育言論,學生能正確對待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尋找有效的學習方法。

B. 通過學習諸子百家的思想觀點,學生能感知「百家爭鳴」促進了戰國時期學術思想的發展,對後世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C、過程與方法是什麼?

對於過程與方法,真的存在很大的誤區,以前寫過程與方法,往往寫的是:討論法、合作探究、資料收集等,其實這些只是教師採用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根本不能作為學生要獲得的能力目標。三維目標中過程與方法是指具體的內在的學習思維的過程,如搜集資料的過程與方法、探究問題的過程與方法、辨析史料的過程與方法,通過教學學生應該達到的目標是「學會如何收集」「學會如何探究」。(這是以前教學的薄弱環節,也是以後教學必須重視的內容,學生應該學會基本的歷史思維的方法)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與難點部分的寫作要求:兩個操作要求:(1)確定本堂課的教學重點。(2)確定本堂課的教學難點。

(五)教學方式

教學方式部分的寫作要求:介紹進行課堂教學所要採取的方法與技巧。

(六)教學用具

教學用具部分的寫作要求:兩個操作要求:(1)教學環境的設計與准備。(2)教學用具的設計與准備。

二、課堂系統部分——教學過程

(一)課前探究部分

課前探究部分的寫作要求:設計出引導學生進行課前准備和探究的方案。

(二)導入新課部分

導入新課部分的寫作要求:設計出每節新課的教學引語,教學引語要起到「凝神、起興、點題」三個作用。

(三)師生互動部分

師生互動部分的寫作要求:(1)設計出每節新課的教學結構(板書結構)。(2)寫出每步設計的設計目的(設計意圖)

此外,在教學結構設計中要注意體現下列6個要求:(1)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2)從學生的問題出發營造教學情境,設計教學問題並引導學生探究、解決問題。(3)設計出師生互動方式。(4)爭取准備兩、三種針對不同群體學生的教學安排。(5)對教材內容作適當的處理,發掘出教材內容之間的內存邏輯聯系及育人作用。(6)課堂教學要減少統一講解,增加學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學生的分組活動。

(四)課堂總結部分

課堂總結部分的寫作要求:(1)設計出針對教材知識內容的系統的回憶鞏固問題及方案。(2)設計出發散、擴展、升華學生思維的問題及復習鞏固方案。

(五)課後作業部分

課後作業部分的寫作要求:每節課設計10道單項選擇題(選擇題突出對教材知識點的記憶、理解與掌握),1道材料解析題(材料解析題突出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1道問答題(問答題突出學生的概括能力,分析、比較、評價能力。)

三、課後系統部分——教學後記

教學後記部分

教學後記部分的寫作要求:(1)評價出你的每節課的教學設計的實施結果。(2)對你的每節課的教學設計進行及時的修改、補充、完善。(3)寫出你的教學感想、心得、體會。

反思的主要內容有① 教學目標實現了沒有?

② 教育、教學理念轉化為具體的教學行為了嗎?通過什麼方式轉化?

③ 有沒有創造性地挖掘和利用教學資源

④ 教學設計最突出的亮點是什麼?存在的問題和症結在哪裡?

⑤ 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的策略。

轉自:凈水無香

⑤ 備課必做的三個方面工作,即:鑽研教材、教學設計和( )。 A、製作課件 B、了解學生 C、設計板

你好!
個人認為是了解學生。備課里有一項就叫「備學生」,知道學生是什麼樣的水平,知道他們需要什麼,才該確定教學的重難點啊。
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

⑥ 教學設計與教案編寫的區別和聯系

從定義上看:
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教學大綱 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設計,又叫課時計劃,包括教學綱要和教學活動安排,教學方法的具體應用和各種組成部分的時間分配等。
教學設計是將學和教的原理轉化成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方案的系統化過程,是一種教學問題求解,側重與問題求解中方案的尋找和決策的過程;是為了促進學生學習和發展而設計的解決教與學問題的一套系統化程序,包括宏觀設計和微觀設計,主要是運用系統方法分析、解決教學問題,以優化教學效果為目的,以傳播理論、學習理論和教學理論為理論基礎,具有很強的理論性、科學性、再現性和操作性。
從對應層次上看:
教學設計把整個具有動態復雜關系的教學系統作為它的研究對象,顯示出「宏觀性」,所以教學設計的范圍大到一個學科、一門課程,小到一堂課、一個問題的解決。目前的教學組織是以課堂教學為主,所以課堂教學設計是教學設計中運用最多的一個層次。 教案對應的范圍非常集中,需要表現為鮮明的「微觀性」,就是教學的內容文本輔助老師自己上課用的。從研究范圍上講教案只是教學設計的一個重要內容,因此教學設計與教案的層次關系是不完全對等的。
從理念上看:
編寫傳統教案應秉持以「課堂、教師、教材」為中心的傳統教學理念,其核心目的是幫助教師把握好教學內容並把課講好。教案的編寫就很重視對學生進行封閉式的知識傳授和技能訓練,突出教師的主導地位,卻對學生的主體地位未能予以應有的注重,這就造成學生雖然學到了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但是往往缺乏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編寫教學設計方案應秉持以人為本、基於學習與知識創新的「學習者中心」教學理念。教學設計就不僅重視教師的教,更重視學生的學,要給學生留出自主性、生成性學習的空間,以怎樣使學生學得更好、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為核心目的。
從構成上看:
教案一般包括教學目的、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方法、教學工具、教學時間、教學內容和步驟( 教學進程) 以及教學後記等構成元素,這其中就包含了組織教學、復習、新授、練習鞏固、布置作業等五個大致環節。
教學設計可以包括教學目標的制定、學習者有關的分析、教學內容的分析與組織、教學策略與媒體的運用、教學的評價等構成元素。 對比兩者的構成因素,會發現對學習者的有關分析是傳統的教案所忽略、而教學設計不可少的。另外,兩者的其他構成元素即使看似相通相類,其實是不盡相同的。
1.「教學目的」和「教學目標」: 教案用「教學目的」,是由教學大綱確定了的,它規定了教學任務的上限,教師沒有發揮創造的餘地,以教師為闡述主體,體現的是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學設計用「教學目標」,根據課程標准來靈活制定的,設定了教學任務的下限,教師和學生都有較大的創造發揮餘地; 「教學目標」以學生為闡述主體,強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有機統一。
2.「教學重點難點」和「教學內容分析」: 教案是基於「教材中心」的,教師的任務就是「教材」,「教學重點難點」也主要由教學大綱來明示,缺乏適宜的針對性。教學設計是基於「學習者中心」的,學生的學習問題就是教學設計者應當解決的根本的教學問題,教師的任務只是「用教材」為學生服務,因而「教學內容的分析」以及教學重點難點,必須結合學習者進行分析,強調一定的系統性、連續性,尤其是適宜的針對性。
3.「教學工具」和「教學媒體」: 教案需要的教學工具比較簡易,主要是黑板、粉筆、掛圖、標本、模型等,信息承載和發布功能比較有限。教學設計可選的媒體大為先進,包括幻燈機、投影儀、計算機等,擴大課堂信息容量,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它可以與傳統教學手段配合使用。
4.「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 教案可以選用的教學方法基本上是教師為實現既定教學目的、完成既定教學任務而安排的行為方式。教學設計為實現「三維目標」,在借鑒傳統教案教學方法的基礎上,側重學法指導、情境創設、問題引導、媒體使用、反饋調控等教學策略,更注重教學的動態生成性和即時靈動性。
5.「教學步驟」和「教學過程設計」: 這分別是傳統教案和現代教學設計的重心所在。教案的「教學步驟」強調預設的程序,體現了教師對課堂教學的精心准備和周密安排,但也會帶來僵化和苛細的弊端,不利於教學過程中即時即景的靈活創新。教學設計則大大淡化了傳統教案的程式性和繁瑣性,「教學過程設計」往往只是一個教學構想,充分尊重了教師教學的創造性和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6.「教學後記」和「教學評價」: 教案的「教學後記」的內容沒有嚴格要求,和教案本體的關系較為疏鬆,經常在教案編寫的實際中被教師所忽略。教學設計的「教學評價」則是其三個基本程序之一,佔有不可或缺的比重。教學設計的教學評價則要同時從三個側面看教學目標的達成程度,強調為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