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工藝設計
1. 機械加工工藝規程設計原則是什麼
工藝流程的設計原則
一.加工工藝規程設計原則
1)以保證零件加工質量,達到設計圖紙規定的各項技術要求為前提。
2)工藝過程有較高的生產效率和較低的成本。
3)充分考慮和利用現有生產條件,盡可能作到平衡生產。
4)盡量減輕工人勞動強度,保證安全生產,創造良好、文明勞動條件。
5)積極採用先進技術和工藝,減少材料和能源消耗,並應符合環保要求。
6)制定機械加工工藝規程所需原始資料
產品的全套裝配圖及零件圖
產品的驗收質量標准
產品的生產綱領及生產類型
零件毛坯圖及毛坯生產情況
本廠(車間)的生產條件
各種有關手冊、標准等技術資料
國內外先進工藝及生產技術的發展與應用情況
2. 機械加工工藝規程
主要內容
1、產品特徵,質量標准。
2、原材料、輔助原料特徵及用於生產應符合的質量標准。
3、生產工藝流程。
4、主要工藝技術條件、半成品質量標准。
5、生產工藝主要工作要點。
6、主要技術經濟指標和成品質量指標的檢查項目及次數。
7、工藝技術指標的檢查項目及次數。
8、專用器材特徵及質量標准。
形式
企業所用工藝規程的具體格式雖不統一,但內容大同小異。一般來說,工藝規程的形式按其內容詳細程度,可分為以下幾種;
工藝過程卡
這是一種最簡單和最基本的工藝規程形式,它對零件製造全過程作出粗略的描述。卡片按零件編寫,標明零件加工路線、各工序採用的設備和主要工裝以及工時定額。
工藝卡
它一般是按零件的工藝階段分車間、分零件編寫,包括工藝過程卡的全部內容,只是更詳細地說明了零件的加工步驟。卡片上對毛坯性質、加工順序、各工序所需設備、工藝裝備的要求、切削用量、檢驗工具及方法、工時定額都作出具體規定,有時還需附有零件草圖。
工序卡
這是一種最詳細的工藝規程,它是以指導工人操作為目的的進行編制的,一般按零件分工序編號。卡片上包括本工序的工序草圖、裝夾方式、切削用量、檢驗工具、工藝裝備以及工時定額的詳細說明。
實際生產中應用什麼樣的工藝規程要視產品的生產類型和所加工的零部件具體情況而定。一般而言,單件小批生產的一般零件只編制工藝過程卡,內容比較簡單,個別關鍵零件可編制工藝卡;成批生產的一般零件多採用工藝卡片,對關鍵零件則需編制工序卡片。
在大批大量生產中的絕大多數零件,則要求有完整詳細的工藝規程文件,往往需要為每一道工序編制工序卡片。
(2)加工工藝設計擴展閱讀
工藝規程設計
設計原則:
(1)所設計的工藝規程應能保證機器零件的加工質量(或機器的裝配質量),達到設計圖樣上規定的各項技術要求。
(2)應使工藝過程有較高的生產率,使產品盡快投放市場。
(3)設法降低製造成本
(4)注意減輕工人的勞動強度,保證生產安全。
原始資料:
(1)產品裝配圖,零件圖。
(2)產品驗收質量標准。
(3)產品的年生產綱領。
(5)製造廠的生產條件,包括機床設備和工藝設備的規格、性能和現有的狀態、工人的技術水平、工廠自製工藝裝備的能力以及工廠供電、供氣的能力等有關資料。
(6)工藝規程設計、工藝裝備設計所需要的設計手冊和有關標准。
(7)國內外先進製造技術資料等。
步驟內容:
(1)分析研究產品的裝配圖和零件圖。
(2)確定毛坯。
(3)擬定工藝路線,選擇定位基面。
(4)確定各工序所採用的設備。
(5)確定各工序所採用的刀具、夾具、量具和輔助工具。
(6)確定各主要工序的技術要求及檢驗方法。
(7)確定各工序的加工餘量,計算工序尺寸和公差。
(8)確定切削用量。
(9)確定工時定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工藝規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機械加工
3. 什麼叫加工工藝規程設計
設計步驟及要求:
⑴生產類型大批;
⑵對零件進行工藝分析〔採用新國標〕;
⑶確定毛坯的種類、形狀、尺寸和精度;
⑷擬定工藝路線。這是制定工藝規程的關鍵一步,其主要工作是:選擇定位基準,確定各表面的加工方法,安排加工順序,確定工序集中與分散的程度,以及安排熱處理、檢驗及其它輔助工序。在擬定工藝路線時,一般是提出幾個可能的方案,進行分析比較,最後確定
一個最佳的方案;
⑸確定工序所採用的設備。選擇機床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基本原則:
①機床的加工尺寸范圍應與工件的外形尺寸相適應。
②機床的精度應與工序
要求的精度相適應。
③機床的生產率應與工件的生產類型相適應。如果工件尺寸太大、精度要求過高,沒有適當的設備可供選擇時,應考慮機床改裝或設計專用機床。這時需要根據具體工序提出機床改裝(或設計)任務書,任務書中應提出與工序加工有關的必要數據、資料。例如:工序尺寸、工序公差及技術要求、工件的定位、夾壓方式,以及機床的總體布局、機床的生產率等;
⑹確定各工序所採用的工藝裝備。選擇工藝裝備時應注意以下幾點原則:
①對夾具的選擇。
②對刀具的選擇:一般情況下應盡量
選用標准刀具。在組合機床上加工時,按工序集中原則組織生產,可採用專用的復合刀具。
③對量具的選擇
:量具主要是根據生產類型和所要求
檢驗的精度來選擇的。單件小批量生產中應採用通用夾具,大批量生產中,應採用極限量規、高生產率的檢驗夾具和檢驗儀器等;
⑺確定各工序的加工餘量,計算工序尺寸及公差;
⑻確定各工序的切削用量。但對於大批量流水線生產,尤其是自動線生產,則各工序、工步都需要規定切削用量,以便計算各工序的生產節拍。
⑼確定時間定額;
⑽填寫工藝文件
4. 機械加工工藝規程的設計原則有哪些
一.加工工藝規程設計原則
1)以保證零件加工質量,達到設計圖紙規定的各項技術要求為前提。
2)工藝過程有較高的生產效率和較低的成本。
3)充分考慮和利用現有生產條件,盡可能作到平衡生產。
4)盡量減輕工人勞動強度,保證安全生產,創造良好、文明勞動條件。
5)積極採用先進技術和工藝,減少材料和能源消耗,並應符合環保要求。
6)制定機械加工工藝規程所需原始資料
產品的全套裝配圖及零件圖
產品的驗收質量標准
產品的生產綱領及生產類型
零件毛坯圖及毛坯生產情況
本廠(車間)的生產條件
各種有關手冊、標准等技術資料
國內外先進工藝及生產技術的發展與應用情況
二.加工工藝規程設計步驟
1.閱讀裝配圖和零件圖
了解產品的用途、
性能和工作條件,
熟悉零件在產品中的地位和作用,
明確零件的主要
技術要求。
2.工藝審查
審查圖紙上的尺寸、
視圖和技術要求是否完整、正確、統一,分析主要技術要求是否合
理、適當,審查零件結構工藝性。
3.熟悉或確定毛坯
確定毛坯的依據是零件在產品中的作用、
零件本身的結構特徵與外形尺寸、
零件材料工
藝特性以及零件生產批量等。常用的毛坯種類有鑄件、鍛件、焊接件、沖壓件、型材等.
4. 選擇定位基準
5. 擬定加工路線
6. 確定滿足各工序要求的工藝裝備
包括機床、夾具、刀具、量具、輔具等。
工藝裝備的選擇在滿足零件加工工藝的需要和可靠地保證零件加工質量的前提下,應與生產批量和生產節拍相適應,並應充分利用現有條件,以降低生產准備費用。 對必須改裝或重新設計的專用或成組工藝裝備,應在進行經濟性分析和論證的基礎上提出設計任務書。
7.確定各工序加工餘量,計算工序尺寸和公差
8.確定切削用量
9.確定時間定額
10.編制數控加工程序(對數控加工)
11.評價工藝路線
對所制定的工藝方案應進行技術經濟分析,並應對多種工藝方案進行比較,或採用優化方法,以確定出最優工藝方案
12.填寫或列印工藝文件
13.選擇加工方法應考慮的問題
1)零件加工表面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 2)零件材料的加工性
5. 什麼是「工藝設計」
一、工藝設計是指用機械加工的方法改變毛坯的形狀、尺寸、相對位置和性質使其成為合格零件的全過程,加工工藝是工人進行加工的一個依據。
二、擬訂工藝路線是設計工藝規程最為關鍵的一步,選擇定位基準精基準的選擇原則:
1、基準重合原則
應盡可能選擇被加工表面的設計基準為精基準,這樣可以避免由於基準不重合引起的定位誤差。
2、統一基準原則
應盡可能選擇用同一組精基準加工工件上盡可能多的加工表面,以保證各加工表面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例如,加工軸類零件時,一般都採用兩個頂尖孔作為統一精基準來加工軸類零件上的所有外圓表面和端面,這樣可以保證各外圓表面間的同軸度和端面對軸心線的垂直度。
3、互為基準原則
當工件上兩個加工表面之間的位置精度要求比較高時,可以採用兩個加工表面互為基準反復加工的方法。例如,車床主軸前後支承軸頸與主軸錐孔間有嚴格的同軸度要求,常先以主軸錐孔為基準磨主軸前、後支承軸頸表面,然後再以前、後支承軸頸表面為基準磨主軸錐孔,最後達到圖紙上規定的同軸度要求。
4、自為基準原則
一些表面的精加工工序,要求加工餘量小而均勻,常以加工表面自身為基準圖示為在導軌磨床上磨床身導軌表面,被加工床身1通過楔鐵2支承在工作台上,縱向移動工作台時,輕壓在被加工導軌面上的百分表指針便給出了被加工導軌面相對於機床導軌的不平行度讀數,根據此讀數操作工人調整工件1底部的4個楔鐵,直至工作台帶動工件縱向移動時百分表指針基本不動為止,然後將工件1夾緊在工作台上進行磨削。
5、粗基準的選擇原則
保證零件加工表面相對於不加工表面具有一定位置精度的原則
被加工零件上如有不加工表面應選不加工面作粗基準,這樣可以保證不加工表面相對於加工表面具有較為精確的相對位置,表面為不加工表面,為保證鏜孔後零件的壁厚均勻,應選表面作粗基準鏜孔、車外圓、車端面。當零件上有幾個不加工表面時,應選擇與加工面相對位置精度要求較高的不加工表面作粗基準。
6、合理分配加工餘量的原則
從保證重要表面加工餘量均勻考慮,應選擇重要表面作粗基準。在床身零件中,導軌面是最重要的表面,它不僅精度要求高,而且要求導軌面具有均勻的金相組織和較高的耐磨性。由於在鑄造床身時,導軌面是倒扣在砂箱的最底部澆鑄成型的,導軌面材料質地緻密,砂眼、氣孔相對較少,因此要求加工床身時,導軌面的實際切除量要盡可能地小而均勻,故應選導軌面作粗基準加工床身底面,然後再以加工過的床身底面作精基準加工導軌面,此時從導軌面上去除的加工餘量可較小而均勻。
6. 機械加工工藝規程設計有什麼要求
1、設計原則:
(1)所設計的工藝規程應能保證機器零件的加工質量(或機器的裝配質量),達到設計圖樣上規定的各項技術要求。
(2)應使工藝過程有較高的生產率,使產品盡快投放市場。
(3)設法降低製造成本。
(4)注意減輕工人的勞動強度,保證生產安全。
2、原始資料:
(1)產品裝配圖,零件圖。
(2)產品驗收質量標准。
(3)產品的年生產綱領。
(5)製造廠的生產條件,包括機床設備和工藝設備的規格、性能和現有的狀態、工人的技術水平、工廠自製工藝裝備的能力以及工廠供電、供氣的能力等有關資料。
(6)工藝規程設計、工藝裝備設計所需要的設計手冊和有關標准。
(7)國內外先進製造技術資料等。
3、步驟內容:
(1)分析研究產品的裝配圖和零件圖。
(2)確定毛坯。
(3)擬定工藝路線,選擇定位基面。
(4)確定各工序所採用的設備。
(5)確定各工序所採用的刀具、夾具、量具和輔助工具。
(6)確定各主要工序的技術要求及檢驗方法。
(7)確定各工序的加工餘量,計算工序尺寸和公差。
(8)確定切削用量。
(9)確定工時定額。
7. 設計後的加工工藝設計,英語怎麼說
post-design manufacturing process design
8. 數控加工工藝設計的一般過程是什麼
數控加工工藝設計的一般過程
(1)選擇適合在該零件加工的數控機床,確定工序內容。
(2) 分析加工零件的圖紙,明確加工內容及技術要求,確定加工方案,制定數控加工路線,如工序的劃分、加工順序的安排、非數控加工工序的銜接等。設計數控加工工序,如工序的劃分、刀具的選擇、夾具的定位與安裝、切削用量的確定、走刀路線的確定等等。由於零件的多樣性,同時各零件的輪廓外形形狀各不相同,毛坯材料、大小也不盡相同。
因此,數控加工中的工藝設計決定了數控機床的使用效率、零件的加工質量、刀具數量和經濟性等問題,應盡量保證加工中工序集中、工藝路線最短和機床輔助時間最少。
9. 簡述數控加工工藝設計包括哪些主要內容
凱福公司在進行數控加工工藝設計時,一般應進行以下幾方面的工作:數控加工工藝內容的選擇; 數控加工工藝性分析; 數控加工工藝路線的設計。
一、數控加工工藝內容的選擇
1、適於數控加工的內容
在選擇時,一般可按下列順序考慮:
(1)通用機床無法加工的內容應作為優先選擇內容;
(2)通用機床難加工,質量也難以保證的內容應作為重點選擇內容;
(3)通用機床加工效率低、工人手工操作勞動強度大的內容,可在數控機床尚存在富裕加工能力時選擇。
2、不適於數控加工的內容
(1)占機調整時間長。如以毛坯的粗基準定位加工第一個精基準,需用專用工裝協調的內容;
(2)加工部位分散,需要多次安裝、設置原點。這時,採用數控加工很麻煩,效果不明顯,可安排通用機床補加工;
(3)按某些特定的製造依據(如樣板等)加工的型面輪廓。主要原因是獲取數據困難,易於與檢驗依據發生矛盾,增加了程序編制的難度。
二、 數控加工工藝性分析
1、尺寸標注應符合數控加工的特點
2、幾何要素的條件應完整、准確
3、定位基準可靠
4、統一幾何類型及尺寸
三、數控加工工藝路線的設計
1、工序的劃分
數控加工工序的劃分一般可按下列方法進行:
(1)以一次安裝、加工作為一道工序。
(2)以同一把刀具加工的內容劃分工序。
(3)以加工部位劃分工序。
(4)以粗、精加工劃分工序。
2、順序的安排
順序安排一般應按以下原則進行:
(1)上道工序的加工不能影響下道工序的定位與夾緊,中間穿插有通用機床加工工序的也應綜合考慮;
(2)先進行內腔加工,後進行外形加工;
(3)以相同定位、夾緊方式加工或用同一把刀具加工的工序,最好連續加工,以減少重復定位次數、換刀次數與挪動壓板次數。
3、數控加工工藝與普通工序的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