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方案的設計
1. 如何做好主題活動方案設計
提要:近年來,隨著幼兒教育理論研究的深入,幼兒教師的理論的學習受到普遍重視,但怎樣把理論轉化為實踐還需要一個中介過度,那就是教學活動設計,而設計的關鍵在於教師。本課題通過對教師在「教學活動方案設計前的思考、對各類材料的處理、具體活動方案的設計及調整策略」等幾個方面的實踐研究,提高了幼兒教師的教學活動設計能力。
關鍵詞:幼兒教師 教學活動設計 能力
一、問題的提出
教學活動設計是20世紀60年代首先在西方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的實踐性很強的科學。它主要是通過對學習過程和學習資源所做的系統安排,著重創設學與教的系統,以達到優化教學,促進學習者的學習。教學活動設計就是對教學活動的目標、內容、步驟的預期,即依據一定的教育目標,選擇一定的教育內容和方式,對幼兒實施教育影響的方案。在實施新課程的幾年裡,隨著幼兒教育理論研究的深入,教師比較注重理論學習,但怎樣把理論轉化為實踐還需要一個中介過度,那就是教學活動設計,而設計的關鍵在於教師。由此,我們提出了要提高教師的教學活動設計能力,主要包括:幼兒園教師的教學活動設計包括教學活動方案設計前的思考、對各類材料的處理、具體活動方案的設計及調整策略等幾個方面。兩年多來,我們從以上四個方面進行了實踐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經驗。
二、、實踐研究過程及經驗
1、教師在教學活動方案設計前的思考
首先思考的是要關注孩子的經驗:即關注孩子的已有經驗和在活動中習得的新經驗,包括孩子顯性的經驗和隱性的經驗,作為自己設計活動方案的參考。在此基礎上再確立目標,選擇內容,並採取相應的組織形式,目的就是要提升和積累孩子的經驗,豐富孩子的情感。些作為第一線的教師,我們要在一日活動的每個環節中都要關注孩子的經驗表現,去捕捉孩子的尋常時刻,創設環境誘發孩子的已有經驗,同時掌握孩子還需要些什麼?對什麼感興趣?產生了哪新問題?……這樣就能產生新主題,為以後的活動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這樣的活動設計,直入主題,少走彎路,避免了許多消極因素的干擾,充分發揮了積極因素的帶頭作用。其次要思考的是傾聽同行的指點:教師平時採用不拘形式的交談(一般都是同齡組的老師),探討具體的教學設計及其理論依據,教材的來源及活動的選材和目標,教育教學的方法和過程以及自己的教育機制,本班幼兒的學習情況和個性發展等。同行教師一般都會提出一些建設性的意見,如活動是否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及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是否有新鮮的刺激?是否能促進幼兒從第一發展區向最近發展區發展,讓孩子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通過相互交流,執教者可以調整自己的活動方案。有了明確的目標,才能在教育過程中有的放矢地對幼兒進行教育,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同事之間隨時的、隨意的、不拘形式的互相指導,大大提高了教師們的活動設計能力。
2. 活動方案設計
語文實踐活動——賽詩會
實踐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了解我國是詩歌王國,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是中華民族及其寶貴的精神財富。
2·激發學生朗誦詩歌,創作詩歌的興趣。
3·提高學生朗誦水平,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習慣。
4·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陶冶學生的精神情操。
課時安排:2課時
實踐過程:
(一)·活動前准備:
1·布置學生預習:
a·四人小組設計一份活動方案
內容包括:賽詩的目的,明確賽詩的主題,確定內容,確定賽詩形式,擬定比賽評分規則
b·每人設計一份賽詩會主持開場白以及根據賽詩會主題設計一條會標
(二)·明確開展賽詩會的知識(學生自學,找出問題答案)
1·賽詩的目的:激發學生朗誦詩歌,創作詩歌的興趣;提高學生朗誦水平,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習慣;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陶冶學生的精神情操;展示交流彼此閱讀詩歌的情況,使學生進一步了解我國是詩歌王國,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是中華民族及其寶貴的精神財富。
2·明確主題。一次賽詩會只能有一個主題。
a·可以詩某一個作者的詩,如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隱,毛澤東……)詩歌賽詩會
b·可以是某一類人的詩,如革命烈士詩賽詩會,歷代女詩人賽詩會……
c·可以是寫某一個季節的詩,如詠夏(春,秋,冬)賽詩·會
d·可以寫某一個節日的詩,如端午詩(重陽詩,中秋詩……)賽詩會
e·可以是某一個物或某一件事的詩,如詠梅(竹,蘭,松,蓮……)賽詩會,詠酒(愛情,動物……)賽詩會
3·確定內容。所謂內容,也就是比什麼。
a·比背誦;b·比朗誦;c·比對詩的理解和賞析,還可以詩見景說詩,指物誦詩;d·比賽詩歌創作。
4·選擇形式。
a·對抗賽。即雙方派出同樣多的選手,分別上台按要求表演,由評委評分,根據累計總分決定勝負。
b·問答賽。即由評委或對方提出要求,另一方根據要求朗誦詩歌或搶答問題,雙方輪換進行,由評委評分,根據累計總分決定勝負。
c·擂台賽。即由抽簽決定某一方先做擂主,由對方功擂,即提出問題讓擂主回答,然後雙方輪換,由評委根據擂主回答質量評分,根據累計總分決定勝負。
d·積分賽。即由雙方按一定要求組隊,然後由主持人出題,雙方按一定形式答題,由評委評分,根據累計總分決定勝負。
5·選定主持人,聘請評委,由評委選出同學設計的最佳方案,評判規則進行賽詩活動。
(三)·活動過程 李白詩歌賽詩會
內容:朗誦李白詩歌
形式:對抗賽(學生在活動前把桌椅挪好,分成兩大組,每一環節各大組選派一組同學參賽)
評委:劉譽傑 梁廣生 劉金蓮 黃一倍 鍾耿(劉譽傑負責組建)
1·展示賽詩會開場白,選出最佳主持人,評委亮分
2·每一小組四人,小組負責人通過猜拳決出勝負,勝者指定對方出賽的同學,朗誦李白詩歌。三輪比賽決出勝負。
每一輪比賽結束,評委打分,而各位同學則各抒己見發表自己的看法。同學中場唱歌或者表演朗誦,活躍現場氣氛。
評分規則:
內容健康,符合要求(1分)感情(3分)咬字准確,讀音清晰(2分)節奏,輕重讀到位(2分)儀態大方,如表情自然,手勢恰當等(1分)
(四)教師心得:通過舉辦李白詩歌賽詩會,同學們既能了解李白的詩歌,了解中國詩歌的魅力,又能提高自己的朗誦水平。
通過設計方案,評選最佳方案,自己組織活動這一個過程的訓練,我希望培養學生們的組織能力,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朗誦水平。活動過程中,同學們表現出很高的積極性,積極參與到比賽的策劃,開展當中。同學們還提出了許多有意義的看法,如期的完成了學習任務……活動順利的結束了,大家也收獲了許多。(七班的同學的表現同樣精彩)
3. 求中學生活動方案設計
[中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方案]
指導思想:
為了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拓展學生視野,了解家鄉的種植產業,領略家鄉與眾不同的現代特色農業,感受家鄉的秀美景色,感受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重要性,感悟勞動光榮的美好情操,接受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教育,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主合作能力,社會實踐體驗,經學校研究決定開展一次小學生社會實踐活動,
中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方案。
一、活動目的
1、讓小學生們親近社會、學習知識、開闊眼界;
2、提高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增強學生的學習意識和吃苦耐勞精神;
3、提高學生獨立生活能力,培養學生的實踐體驗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
二、活動時間:2010年10月18日
三、活動地點:杭錦後旗陝壩鎮中南渠村康爾萊生態基地
四、活動主題:走進特色農業 了解科學種植
五、參加人員:杭錦後旗陝壩鎮五星中心校3—6年級學生
六、出行方式:自行車到達,步行參觀。
七、領導小組:
組長: 陳向軍(總指揮 )
副組長:竇永生 魏慧琴
組員: 陳俊峰 柴仙桃 劉彩雲
各班班主任(張愛萍 徐仙 趙美麗王萍)
照相:李軍
資料整理:劉彩雲
保安:張瑞峰
校醫:孔淑珍
八、安全負責人:各班班主任及搭班老師
九、領隊:
總領隊: 劉彩雲
各班領隊:各班班主任
十、活動過程:
1、集中學生宣布活動主題,說明目的,意義;
2、強調要注意的事項:
(1)、首先要注意安全(自身安全、騎車行進安全、進入基地大棚內的安全),騎車要靠邊行進,不可有超車現象,進入棚內不可亂動農戶的水電設施等;
(2)、要按班進行,不可亂跑亂竄,要服從班主任的統一安排,按活動路線參觀,不可擅自行動;
(3)、參觀村委辦公室等時,不可隨意拿取或破壞室內設施設備;
(4)、進入種植區避免踩踏,更不可私自採摘;
(5)、在向農戶詢問農業知識時要做到嚴肅認真,有禮貌;
3、活動結束要求每人完成一篇觀後感,
規劃方案
《中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方案》
4、學校將對學生觀後感進行評比、獎勵。
十一、活動路線
中南渠村村委(辦公室、圖書室、會議室) 47號大棚(七彩柿) 15號大棚(西瓜、蜜瓜、黃瓜) 2號大棚(豆角、柿子) 育苗棚 塞上旅遊區(建設中) 村委
十二、活動要求
各帶隊老師認真做好學生的參觀路線及內容安排,讓學生學有收獲,保證學生在學習、活動時的絕對安全。要求學生須遵守紀律,服從學校統一安排,確保社會實踐的安全和活動的順利開展,須遵守各項規章制度,愛護參觀地的每一株和當地財物、公共財物,要加強自我服務管理意識,培養生活自理能力,鍛煉實踐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加強對學生生活常規的教育和良好習慣的培養。
十三、注意事項:
1、各中隊要圍繞「走進特色農業 了解科學種植」主題,在活動前查找或詢問父母及有經驗人員有關的資料,活動後形成文本於兩天
後上交大隊部。
2、從遵紀、禮儀、勞動光榮、實踐體驗等方面進行一次專項教育,為社會實踐做好准備。
3、安全第一(遊玩、上、下路騎車等)。 學生一律穿校服。
4、以班級為單位管理,班主任與分到各班的老師共同管理學生。班主任事先將班級學生分成幾組,各組安排組長負責清點人數,召集本組人員,遇到情況及時匯報。
5、下午2:30集合,5:00集合回校。
6、班主任手機號碼留給學生,班主任記住領隊的電話,遇到情況及時反映。教育學生萬一走散可站在原地不動或打電話或找管理人員。各班學生跟好本班帶隊老師,不準個別行動。
7、愛護公物、文物,不大聲喧嘩。遵守園區管理制度,不亂丟瓜果殼,做文明參觀者。
8、請所有師生保管好自己隨身攜帶的物品,防止丟失和損壞。
4. 幼兒園活動方案設計
設計意圖 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我選擇了這節語言活動。 活動目標 1.感受散文詩的優美意境。 2.理解散文詩的內容,能有感情的朗誦。 3.鼓勵幼兒大膽創編與花色相應的夢,激發幼兒的想像力與創編能力。 活動准備 物質准備:課件一份、花籃一個、花、鋼琴曲《卡農》、圖譜。 活動過程 (一)回憶經驗,直接導入 1.你們做過夢嗎?都夢到了什麼? 評析:引導幼兒回憶生活經驗,直接切入主題。 2.是誰讓你們做夢的呢? 3.教師小結:原來是夢姐姐讓我們做夢的呀。(出示課件,並介紹夢姐姐:在一片深綠色的樹林里,住著美麗的夢姐姐。她的胳膊上總是跨著一隻輕巧的花籃,花籃里裝滿五顏六色的花。一到晚上,夢姐姐就會提著花籃,從林中輕輕地飛出來。) (二)欣賞散文 1.今天,老師要請小朋友欣賞一首散文詩,聽一聽,都是誰做夢了?(第一遍) 評析:為讓幼兒直觀地認識種種顏色,體驗多彩的世界,我採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用課件展現逼真的色彩,讓幼兒通過視、聽,多通道感受散文詩的夢幻色彩、優美意境。 2.感受她們做夢的呢?它們都夢到了什麼?讓我們再來聽一聽。(第二遍:教師在幼兒講述的基礎上,出示小圖片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散文) 評析:本環節採取了開放式的提問,老師再次提供給幼兒充分表述的機會,並將小動物圖片,以及夢到的景物圖片一一按散文內容的順序展示在黑板上,幫助幼兒記憶散文內容。此時,我並不是在等待幼兒正確答案的出來,而是鼓勵幼兒盡可能的講述夢的內容,不強求答案的正確度、完整性。當有些答案幼兒無法講出時,我給予了豐富知識的機會。 3.它們的夢真美啊,讓我們再來欣賞一遍吧。 4.這么美的散文詩,讓我們一起來念一念吧。(第四遍) 評析:在開放式提問的基礎上,老師和幼兒一起對散文進行了適時的概括、提煉和總結,使幼兒對散文的內容得到了進一步的認識、理解和掌握,也使幼兒對顏色的認識得到了提高和升華。 (三)幼兒創編散文 1.夢可真美啊,老師也想來當一回夢姐姐,送花給你們,讓你們也做很美的夢,好嗎? 2.播放音樂。「夢姐姐「為每個幼兒放一個小禮物,幼兒自由討論,大膽構思自己彩色的夢。 3.那請小朋友看看夢姐姐送給你了一朵什麼顏色的花,想一想你會做什麼顏色的夢,會夢到些什麼呢?請你和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看看誰說的夢最美,待會兒請你來跟夢姐姐說一說。 4.鼓勵幼兒創編與花色相應的夢,激發幼兒想像與他人不同的內容,引導幼兒用完整的語言回答,用上優美的詞彙:夢姐姐送給我一朵XX顏色的花,我會做一XX顏色的夢,我夢到了…… 5.小朋友做的夢可真美啊,我們再去把你的夢說給別的班的小朋友聽一聽。 評析:本環節充分給予幼兒大膽想像、大膽表述的機會,讓幼兒告訴大家自己認識的顏色或者夢內容,以及還有什麼東西是這種顏色的。在老師的幫助下,幼兒能以散文中的形式來表述。在這里,開放式的提問能培養幼兒創造性的思維,同時也豐富了幼兒對各種色彩的認識。 活動反思 我運用了多媒體課件向幼兒展示散文詩的內容情節,很能吸引幼兒的興趣,同時,我為幼兒創設了一個良好表達語言能力的機會,使他們能一步步深入活動,在活動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而且,散文詩非常的優美,加上課件優美的意境,保證了幼兒整個活動的質量。在活動中,我只是活動的引導者,把更多說的機會留給孩子,讓幼兒真正做活動的主宰者。
5. 一個完整的幼兒園活動設計方案有哪些步驟
幼兒園語言教學設計7篇 1 猴子撈月亮 活動目標: 1、了解故事的寓意,知道遇事多動腦筋。 2、通過故事及小實驗,深入理解故事情節。 3、和同伴玩水中成像的游戲,激發其探索科學的興趣。 活動准備: 1、配樂故事《猴子撈月亮》。 2、每桌一盆水,一隻手電筒。 活動流程: 1、以猜迷語的方式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有時掛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有時像個圓盤,有時像把鐮刀。(月亮) 2、教師講述故事《猴子撈月亮》。 當講到「老猴子說:「快想辦法把月亮撈上來」時,停止講述並讓幼兒討論: (1)猜猜他們是怎樣撈月亮的? (2)月亮撈上來了嗎?為什麼撈不上來? 3、接著欣賞故事,教師進行提問: (1)故事的名字叫什麼? (2)小猴子在井裡發現了什麼?它怎麼叫的? (3)大猴子跑來一看什麼反應?老猴子呢? (4)它們用什麼方法撈月亮?撈到了沒有?為什麼撈不到? (5)最後老猴子一抬頭,看見了什麼?它對小猴子說了什麼? (6)聽了這個故事,你懂得了什麼道理? 4、分小組進行小實驗《水中成像》。 用手電筒當月亮,水盆當井,並讓幼兒觀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麼樣的?用手去撈,『月亮』變得怎麼樣了?」使幼兒感知水面很平時,「月亮」是圓圓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紋,影子就碎了。 5、教師小結:我們在生活中遇事應該多動腦筋、認真思考。 6、完整欣賞配樂故事《猴子撈月亮》。 活動延伸:讓幼兒閱讀用書,進一步加深對故事的理解。 2 神奇的玻璃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中小白兔戰勝大灰狼的辦法,知道神奇玻璃的含義。 2、讓幼兒了解凸透鏡的成像特點及在生活中的應用。 3、體驗哈哈鏡成像的滑稽和有趣,感受人在哈哈鏡里的不同變化。 活動准備: 放大鏡一個、凸透鏡一個、《神奇的玻璃》掛圖,故事磁帶。 活動流程: 1、師生談話: (1)小朋友你見過什麼樣的玻璃?(幼兒自由討論) (2)小白兔也有一塊神奇的玻璃,你想知道嗎?(從而引出故事《神奇的玻璃》) 2、出示《神奇的玻璃》掛圖請幼兒欣賞,老師講述故事並提出問題: (1)小白兔在玩時撿到了什麼? (2)他有什麼驚奇的發現? (3)猜想小白兔想出了一個什麼好辦法。 3、出示放大鏡。 請幼兒摸一摸,看一看,從而感知「玻璃」的神奇之處,知道放大鏡能將物體放大,然後啟發幼兒討論:怎樣利用這塊「神奇的玻璃」戰勝大灰狼。 4、看圖書聽故事。 老師播放故事磁帶請幼兒邊看圖畫邊聽故事《神奇的玻璃》,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然後提出問題: (1)小兔子是利用什麼辦法嚇跑大灰狼的? (2)如果是你會用什麼辦法來打敗大灰狼? 5、引導幼兒發現凸透鏡在生活中的應用。 (1)啟發幼兒繼續探索「玻璃」的神奇之處:看近的物體時,物體變大,離得遠就會變小,而且物體是倒立的。這種「玻璃」就是凸透鏡。 (2)組織幼兒進行生活經驗講述:小朋友還在什麼地方見過這樣的鏡子,請幼兒討論;然後交流凸透鏡在生活中的用途。 6、師生進行討論: 小朋友知道了凸透鏡的模樣和用處,想一想你們還見過其他什麼樣的鏡子?(幼兒討論回答)然後老師總結:平面鏡、凹透鏡、哈哈鏡等。 活動延伸: 小朋友你知道哈哈鏡的用處嗎?那我們去三樓的哈哈鏡那裡認識一下它吧,鞏固對哈哈鏡知識的掌握。 3 醒來後的驚喜 活動目標: 1、能細致地觀察人物動作、神態、表情特徵,大膽想像講述畫面內容。 2、體驗作品中父親對兒子默默的愛。 活動准備: 1、讓家長幫助幼兒回憶與父親在一起的趣事。 2、父親、兒子的圖片各一副 3、教學掛圖、幼兒用書第3冊的第29頁。 活動流程: 一、開始部分: 分別出示圖片「父親」與「兒子」,鼓勵幼兒大膽猜想父與子之間發生的事情。 二、基本部分: 教師分別出示掛圖或幼兒用書,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根據需要進行提問: (1)圖1 假日的第一天早晨,兒子在做什麼?爸爸和叔叔在幹嘛?你從哪看出來的? (2)圖2 爸爸和叔叔在做什麼?他們為什麼這樣做? (3)圖3 畫面上都有誰?兒子、爸爸、警察的表情、動作時什麼樣的?代表什麼意思?爸爸究竟要把兒子抬到哪兒呢? (4)圖4 設置懸念 a出示沒有背景的第四幅畫,請幼兒說說;如果自己是故事中的兒子,醒來後會有什麼感覺?鼓勵幼兒將自己「驚奇、大膽、浪漫」的情景講給同伴聽。 b出示有背景的掛圖,請幼兒講述:這是什麼地方,景色怎麼樣?兒子心裡怎麼想?爸爸為什麼躲到樹後面? c教師看圖完整講述故事,幫助幼兒理解「輕手輕腳」,並用動作模仿。知道假期到森林裡玩正是兒子的心願,這幅漫畫體現了父親對兒子深深地愛,可以鼓勵幼兒做個相親相愛的動作。 三、結束部分: 結合自己生活經驗,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自己與爸爸之間的趣事,感受父親對自己的關愛。 活動延伸: 怎樣對父親表達自己的愛 4 快樂的小公主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知道給予也是一種快樂。 2、了解讓自己快樂的方法,生活中保持快樂的心情。 活動准備: 呼啦圈、《快樂的小公主》故事磁帶、教學掛圖《快樂的小公主》 活動流程: 一、開始部分: 1、出示「呼啦圈」引入課題 提問:小朋友有沒有玩過呼啦圈?玩呼啦圈的時候是什麼感覺?開不開心、快不快樂?想不想把這份快樂分享給我們的好夥伴呢? 2、總結:每個人都有自己開心和不開心的時候,不開心會對身體不好,家人和好朋友也會擔心,所以我們要讓自己開心快樂,並把這份快樂分享給我們身邊的人。 二、基本部分: 1、教師播放錄音機,讓幼兒聽故事《快樂的小公主》,並提出以下問題: (1)故事的名字叫什麼?小公主住在哪裡?她為什麼不開心?故事裡都有哪些小動物啊? 2)小公主後來找到快樂了嗎?她是怎麼找到快樂的?真正的快樂在哪裡呢? 2、教師再次播放錄音機讓幼兒聽故事《快樂的小公主》,藉以加深幼兒的記憶。 3、教師出示掛圖《快樂的小公主》,引導幼兒看圖講述故事內容,讓幼兒了解讓自己快樂的方法。 三、結束部分: 教師引導幼兒討論:如果我們不開心的時候,可以用什麼方法讓自己快樂呢?如果自己的小夥伴和家人不開心,我們要用什麼方法讓他們快樂起來呢? 活動延伸:幼兒回家與爸爸媽媽討論快樂的方法,幫助自己和他人,讓所有人都獲得快樂,在快樂中生活。 5 猴子學樣 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圖片,理解圖意,樂意表達自己的理解感覺。 2.了解猴子愛模仿的特點。 3.通過老公公動作及表情進行故事表演,激發表演興趣,提高表演能力。 4.學會遇事多動腦筋,多想辦法。 活動准備: 圖四幅,道具:草帽若干,扁擔一根,《猴子學樣》的伴奏磁帶,樹,猴子面具 活動流程: 1.出示猴子面具,它是誰?現在將有一群猴子在樹上玩耍,它們發生了一些很有趣的事,到底是什麼事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2.出示圖一:你看到了什麼,老公公在干什麼?老公公挑著一擔帽子到城裡去賣,坐在大樹下面睡覺發生了什麼事? 3.出示圖片二:猴子在樹上為什麼又蹦又跳,它在干什麼?老公公看到了,老公公怎麼說,為什麼那麼急,老公公會對猴子說些什麼?猴子有沒有把帽子給老公公? 4.出示圖三:老公公急得那樣後怎麼做的,猴子看見了會怎麼做?猴子為什麼看見老公公這樣做它也這樣做?老公公開始想辦法了,結果如何? 5.出示圖四:老公公又想出更好的辦法使得帽子得以回返,什麼辦法呢? 6、通過音樂欣賞故事:將每幅圖中的關鍵詞語「抬頭、
6. 在進行活動策劃的時候怎樣確定活動的設計目標
進行活動策劃的目的是什麼?公司舉行活動的意圖又是什麼?大家希望能夠實現什麼目的?
要清楚了解公司與活動的所有目標——對於每一個活動而言,公司都想要通過它實現內、外多重目標。對這些目標進行優先排序,了解它們對未來活動的影響以及影響的深遠程度(這些在未來的活動中也會計人預算)。
7. 給你的行業設計一個小型的活動方案
前期可以通過以物換物的形式,吸引顧客,增加客流量,擴大知名度。
就是讓周專圍的消費者,用屬家裡不需要的閑置物品來換他們需要的各種商品。你集中了一批商品後,按照一定的驗貨、估價方法定價,之後讓大家根據貢獻商品的價值多少,從中挑選自己需要的其它等價商品。
這種交易方式不用大家花錢,或者少花錢補一點兒差價,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其他商品和服務。
8. 設計一個簡單的課外活動指導方案
一、活動目標:
明確課外活動意義,進一步推進課外活動,了解課外活動的基本方法,促進課外活動指導課正常有序地開展。
二、活動內容:
猜數學謎語。一共准備了五道謎語,它們分別是:
(1). 一加一不是二。(打一字) 謎底是:「王\」。
解釋:「一\」字、加號「+\」、再來一個「一\」字,組合在一起,得到的字不是「二\」,而是「王\」。所以,謎底是「王\」字。
(2). 一減一不是零。(打一字) 謎底是:「三\」。
解釋:「一\」字、減號「-」、再來一個\「一」字,組合在一起,得到的字不是\「零」,而是\「三」。所以,謎底是:\「三」字。\r%A(3). 你盼著我,我盼著你。(打一數學名詞) 謎底是:「相等\」。
解釋:「你盼著我\」,是你在等候我;「我盼著你\」,是我在等候你。兩人互相等候,就是「相等\」。 所以,謎底是:「相等\」。
(4). 七六五四三二一。(打一數學名詞) 謎底是:「倒數\」。
解釋:平常報數目,是從小到大順著數,就像流行歌曲里唱的,「一二三四五六七,我的朋友在哪裡\」。現在說「七六五四三二一\」,是從大到小,倒過來數了,所以,謎底是:「倒數\」。
(5). 八分之七。(打一成語) 謎底是:「七上八下\」。
解釋:「八分之七\」用數學符號寫出來,把數字7寫在分數線上面,8寫在分數線下面,謎底就是成語:「七上八下\」。
三、活動方式:
將班裡的學生分成八個小組,每個小組選出一名組長,組長是負責走上黑板寫出該組組員想到的答案,每個小組的組員圍成一個圈坐,方便互相討論。活動正式開始,老師提出第一道謎語:「一加一不是二。(打一字)\」,學生聽了謎語後,小組進行討論,想到答案後,組長馬上跑上黑板寫出答案,每道題限定學生在2分鍾內完成,超過了2分鍾,組長就不可以上黑板寫答案了。接著,老師講出謎底是「王\」字,核對答案,答對的小組加10分,答錯的和沒有作答的小組不能加分。老師先叫答對的小組的組長站起來解釋他們小組是怎樣得出答案的,然後老師自己再解釋一次答案。然後,全班同學為答對的小組給予掌聲鼓勵。接著,老師提出第二道謎語,第三道謎語,第四道謎語,第五道謎語。(每一道謎語大概用7分鍾,五道謎語一共35分鍾)。活動結束了,進行評比獎勵和懲罰,第一名的小組給予熱烈的掌聲表揚,最後一名的小組就要小組組員一起唱歌。
四、注意事項:
假如有兩個小組的組長同時跑上黑板寫答案時,要避免組長之間相撞;還有,組長跑上黑板的時候要小心,不要撞到書桌或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