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巷
1. 支護設計
試驗巷道選在±0水平北一采區東13227工作面運輸巷,巷道埋深170m左右。
9.1.3.1地質概況
試驗巷道沿2號煤頂板掘進,煤厚3.5m,傾角0°~10°,平均為6°。13227工作面位於±0水平北副巷的西部,東側與西132 27采空區相鄰,北側為下洛陽村保護煤柱,南側為采空區,工作面走向長度280m左右,傾斜長度90~130m,回採面積34 360m2。
本區地質構造比較簡單,只是在切眼處小斷層比較發育,向回採工作面內延伸將會逐漸尖滅,水文地質條件比較復雜,有較豐富的給水源。
偽頂為碳質頁岩,厚度為0.3m,層理極為發育,隨掘隨冒。直接頂為粉砂岩,厚度為1.9m,老頂為細砂岩,厚度為9.8m,直接底為粉砂岩,厚度9.8m。
在試驗巷道開口處向頂板內打鑽,以了解直接頂岩層的細致構成,繪制岩心構成如圖2.13所示。
9.1.3.2頂板錨桿設計
由圖2.13可見,試驗巷道頂板屬於上置厚分層結構。在頂板深度0~1.05m范圍內,岩層平均厚度為8.5cm左右,在1.05m以上岩層厚度較大,特別是在1.35~1.8m范圍內分布一個厚度為0.45m的岩層,該層屬於厚層,它的穩定性要優於下部岩層。通過對試驗巷道所在地區的地質調查表明,2號煤直接頂表面至1.0~1.2m范圍內頂板穩定性差,易冒落,其上部岩層穩定性較好,這與頂板岩心探查結果一致。根據頂板穩定性特徵,如果在1.35~1.8m范圍內的厚層處於穩定狀態,則可按懸吊作用設計錨桿支護參數。
(1)厚層穩定性分析
將該層作為錨桿錨固層,並對下部岩層起到懸吊作用對其穩定性進行分析,單層岩石拱梁極限跨距公式(見節8.1)為:
基於岩體結構分析的煤巷錨桿支護技術
式中:ξ—岩層蠕變系數,ξ=0.5~0.7,由於直接頂為砂岩,岩層強度接近中硬,巷道屬於回採巷道,服務時間較短,故取為0.7;
t——岩層厚度,根據圖2.13,取為0.45m;
σc——岩層單軸抗壓強度,取為40.25MPa;
md——地層載荷系數,md=0.05H=0.05·170=8.5,H為巷道埋深;
mz——支護載荷系數,
該岩層的實際跨距為:
基於岩體結構分析的煤巷錨桿支護技術
式中:s——巷道掘進跨度,為3.2m;
h——不穩定岩層厚度,為1.35m。
代入(9.2)式得L=1.85m。
因此,岩層的極限跨距大於實際跨距,由此判斷該岩層保持穩定,可以按懸吊作用設計頂板錨桿參數。
(2)錨桿參數
按懸吊作用設計錨桿參數,錨桿長度為1.8m,間排距為0.7m,錨桿直徑為16mm。每根錨桿配1隻Z2330型樹脂錨固劑。
9.1.3.3煤幫錨桿設計
試驗巷道埋深較淺,地應力較小,兩幫煤質較硬,為降低支護成本,選用直徑35mm的木錨桿,長度為1.5m,間距為0.8m,排距為0.7m。
9.1.3.4護表材料
護表材料包括托板、金屬網、塑料網和鋼筋梁等,它加強了錨桿在巷道走向和橫向間的聯系,錨桿和護表材料形成一個整體性較強的支護結構,有利於增強對圍岩變形與破壞的控制,提高圍岩穩定性。
頂板錨桿配備直徑120mm、厚10mm的鑄鋼托板,煤幫錨桿配備一個竹製托板,規格為400mm×300mm×30mm。
頂板鋼筋梁用直徑16mm的鋼筋製成。
試驗巷道錨桿布置見圖9.6所示。
圖9.613227工作面運輸巷錨桿支護參數圖
2. 在做居住區規劃設計時, 街巷式布局和院落式布局的有什麼區別
1)四合院派——模仿北方傳統的四合院風格 規劃布局以南北縱軸對稱布置和封閉獨立的院落為基本特徵;產品的設計中較多地採用街巷式布局、庭院式空間等。 舉例:
3. 巷道三維設計的必要性
巷道是礦山生產的動脈,擔負著物資運輸、通風、人員流動通道等功能,對煤礦的生產安全和經濟效益具有直接的影響(薛永安等,2005)。巷道所服務的礦山開采活動是建立在三維地下空間中,開采對象多為類型眾多、形態各異、條件多變且采前未能完全確知的天然資源(汪雲甲等,2006)。巷道是處於地下空間中的工程對象,與復雜的地質對象比較,其形態相對較為簡單,但是井下巷道縱橫交錯、錯綜復雜,工作地點及資源條件不斷變化,如何立體、直觀、准確地表現井下巷道並反映其空間關系,是巷道設計的難點,同時又是礦山生產過程中巷道調整時的急需。傳統的礦山巷道設計是在紙質圖上進行或用CAD軟體輔助設計,通常用二維圖形表示三維地質現象和復雜的井筒、巷道分布,很不直觀,只有經驗豐富的人員才能完成,而且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和精力構想礦產資源賦存情況和地質構造的空間分布,給施工人員准確理解其空間關系造成一定的困難。
在三維巷道建模與設計方面,汪雲甲等(2006)研究了由二維巷道模型到三維的自動轉換,魏連江等(2006)致力於可視化技術的巷道計算機輔助設計,存在的問題是既沒有考慮礦山的地質特徵,也沒有顧及巷道之間復雜的空間關系,僅考慮了巷道三維建模技術本身。張建桃等(2005)、毛善君等(2005)、王志傑等(2006)提出採用虛擬現實技術建成礦山巷道三維模型,上海同岩土木科技開發公司(2006)實現了對煤礦巷道的三維虛擬現實瀏覽與空間距離計算。然而,在虛擬現實環境下通常只能表現已有巷道,不能對新建巷道進行優化設計分析。
本章在構建采區三維地質模型的基礎上,通過引入空間分析思想,藉助三維可視化平台,對三維巷道優化設計方法進行深入研究,以期服務於礦山巷道的設計,並為施工階段的巷道位置調整提供分析依據。
4. 煤礦設計巷道坡度問題
不知道所知道的邊長是水平距還是斜長,如果是水平距公式為:tan(高差/水平距);如果是斜長公式為:sin(高差/斜長)。
5. 礦井設計中是否可以不設回風大巷(采區)
煤礦設計當中,必須設計有回風大巷,因為在採煤過程當中會產生煤塵以及瓦斯等有害版氣體,權礦井內沒有回風大巷,空氣就不流通,對工作人員是致命的危險,另外,煤塵及瓦斯的濃度過高,會引起爆炸,有了回風大巷。可以把這些有害氣體及時排出,
6. 請問成都寬窄巷子的設計單位是哪裡
成都寬窄巷子是成都的旅遊景點,那個是政府打造的,它的設計單位是鐵路局設計院,設計的
7. 成都寬窄巷子是哪家公司設計的
北京清華安地,主要設計由這個完成.現在說他們做的只不過是xie局部的東西!
8. 巷道的設計包括哪些內容
主要有:巷道形狀(矩形、梯形、半圓拱、橢圓拱、圓形等)、巷道寬度、巷道高度、斷面、支護形式、支護材料、巷道走向(中線、腰線)、掘進工藝、設備配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