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軟體設計 » 大學校園景觀設計

大學校園景觀設計

發布時間: 2020-11-24 23:07:37

① 大學校園景觀小品設計有什麼意義

景觀小品的設計和應用,一是其實用功能,如休閑椅、遮陽傘、垃圾桶等,主要是其實用功能;二是起點畫龍點睛的作用,萬叢綠中一點紅的效果,如雕塑、景觀石、景觀燈燈,主要是點綴作用。希望對你有幫助

② 求有關大學校園景觀設計的資料(書籍、網站等)

大學校園景觀設計這方面的
材料你可以到http://xmcarbon.com去找找,可能就是你要的哦

③ 中國高校校園「生產性」景觀設計有什麼特點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家綜合實力的提高,我國對於教育的投入也日益增大,2010年國家對教育的投入佔GDP4%,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大比重。其中高校的建設成為重中之重。校園環境已經成為學校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校園環境,不僅成為高校的名片,更為學校師生提供了學習,生活,教書環境,優質的校園景觀環境使人心情愉悅,生活質量得到提高。

校園景觀由教室、圖書館、宿舍、運動場、服務設施等硬質建築,以及道路、綠地廣場等開放場地組成。當下國內的校園景觀環境,很多都是由市政或園林部門設計與實施,強調硬質鋪裝,道路寬敞,講究氣派。形成了與外界類似的市政環境,使得校園的景觀文化特色難以體現。
高校作為高等學府,文化與知識高度集中的區域,應保持自身獨特的校園景觀文化,彰顯一所大學的獨到審美與品位。如:北京大學老校區的古典式建築景觀環境,以及與之協調的參天大樹,綠蔭遮蓋,給人以深刻的印象。高校是象牙塔,就應該保持它的高尚的環境品格,繼承和發展它的校園文化,並將其與校園景觀的設計相融合。

目前中國的快速城市化進程使得城市的綠地面積相對不足,在城市中生活,享受田園風光已經顯得極為奢侈。校園景觀的設計,應該回到質朴與平和上面來,形成自己校園的特色景觀,「生產性」景觀設計就是其中的一條比較好的路子。減少過多的硬質鋪裝,過大體量的構築物,回歸到鄉土景觀的設計中。環境的營造應該以簡朴、經濟、美觀、實用為原則,而在綠化,應該盡量向「生產性」景觀靠攏,甚至可以養殖一定數量的小型動物,展現真正的田園風光。

「生產性」校園景觀,有諸多優勢。首先是它的經濟性,造價上來看,純粹的觀賞性苗木,樹種,在培育,種植上面成本很高。往往為了追求華麗的效果,許多高校實用了不合時宜的植物搭配,使得後期管理維護成本巨大,最終只能選擇粗放式管理,觀賞性也就大打折扣了。生產性景觀的植物選擇,大多是經濟作物。比如果樹,漿果灌木,糧食作物,甚至塊莖類的植物,種植成本較低,選用易於管理的,粗放型經營的生產性作物,時宜當地的氣候,水文,土壤,光照等特點。不需要過多的人工處理,減少後期維護成本。其次,是它的生態性。與大片的硬質鋪裝廣場不同,有野菜,草地果樹的覆蓋,下墊面的吸熱能力提高許多,比熱容也相對硬質地面高。夏季升溫慢,氣溫較低,增加了涼爽,冬季降溫慢,不至於過於寒冷。形成了良好的小氣候,周圍的舒適度明顯提高。同時,生產性作物,也吸引了許多蟲鳥,校園內生氣勃勃,那些在城市中消失的昆蟲,鳥類等動物也許會回歸。歸向自然向來是中國人不變的情懷。第三,公眾參與度的提高。現在的大學生,課余時間多是在宿舍內上網打發時間,網路的出現雖提供了方便,卻使人與人之間的隔閡日益加深。生產性景觀提供了大量的農業勞動可能性和公眾參與。師生組織種植,養護,收獲等生產活動,既愉悅了身心,又讓不同專業,不同領域的同學們有了良好的交流機會,在活動中,校園的文化氛圍自然會形成,也就是校園獨特的文化。第四,農業科普的機會。城市化的進程使得許多城市的學生對日常的飲食的來源,農產品非常陌生。通過生產性勞動,給大家上一堂科普課,對於學生的全面發展,不無好處。

生產性校園景觀,其目的不在生產,不在乎經濟收入,在乎的是校園環境的改善和校園內良好的交流氣氛。生產性景觀元素的加入,當然不是完全拋棄所有觀賞性的景觀要素,兩者相互結合,從而形成優美的環境。而且,在校園規劃中,不同的區域也應補同對待,如在辦公區應以觀賞性為主,在生活區就可多增加生產性元素,這就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生產性景觀在國內的實例最著名的算是沈陽建築大學的稻田景觀,雖是鄉土景觀,卻也十分壯觀。學生對於這樣大膽新奇的景觀設計大多給予肯定。相信生產性景觀在高校中還是能夠大有作為的。

④ 求大學校園設計規劃圖!總平面圖一定要有,功能分區,道路分析圖,景觀分析圖最好也有。適合的話再給加分

我都是在上海市景觀學會上面查的,有很多案例,設計理念比較新穎,符合現代的要求,希望能幫到你啊!

⑤ 景觀設計的心得800字

建議你去上海市景觀學會考一個景觀設計師證書。考的證書是人保局頒發的國家職業資格證書。有國家補貼,在上海交了社保就可以有補貼額一半的補貼,四級大概有1500+,三級好像是2000左右。對你以後工作買房什麼的很有好處的。
下記為心得:

現代景觀設計學的經典之作,西蒙茲的《景觀設計學-場地規劃與設計手冊》里這樣說:「……景觀設計師的終生目標和工作就是使人、建築物、社區、城市以及他們的生活同生活的地球和諧共處……人們設計的不是場所,不是空間,也不是物體;人們設計的是用途和體驗——首先是確定用途和體驗,其次才是隨形式和質量的有意識的設計,以實現希望達到的效果。場所、空間或物體都根據最終目的來設計,以最好的服務並表達功能,最好的產生所欲設計的體驗。」 「公眾參與」是在社會分層、公眾需求多樣化、利益集團介入的情況下採取的一種協調對策。它強調公眾對規劃編制、管理過程的參與、決策和管理,強調對話與溝通,協調公眾各方利益,力求實現規劃項目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的協調統一。世界范圍內公眾參與規劃的研究與實踐已開始進入了成熟期,基本上完成了從1960年代的社會運動化向1990年代的理論化和制度化方向的邁進。 公眾參與方法以其追求公平、講求溝通、公正客觀的本質特點應當作為有效推動大學校園面向信息社會、可持續地、和諧地發展的重要規劃策略。而在我國,尤其是大陸地區,這種方法在大學校園規劃領域的研究與實踐非常欠缺。立足我國國情,基於信息社會,針對大學校園規劃,對公眾參與方法展開深入地專門研究,不僅有可能深刻變革我國的大學校園規劃理論與方法,創建出支持創新的、生態和諧的校園環境,而且也將有可能對國際公眾參與研究領域作出有益的補充和發展。 在當今瞬息萬變的時代中,「變化是唯一不變的事物」,傳統的大學校園總體規劃顯得過於主觀、武斷和僵化。實踐證明,往往一個小小的改動就會導致整個規劃不可行。這就意味著要頻繁地修改規劃甚至完全重新規劃。 使用公眾參與的方法將有助於解決上述問題。我們認為,應當將規劃視為一個可持續發展的過程,讓大學校園相關利益群體共同參與、決策和管理這一過程,在專家的引導和協助下共同制定控制性的原則、條例,提出詳盡的說明和建議,避免非使用者主觀的、武斷的錯誤決策,由不同時期根據實際需要不斷提出的局部項目取代僵化籠統的藍圖,逐漸形成整體。這種方法將創造的是有機秩序而不是極權秩序。使用公眾參與的方法將避免校方陷入疲於應付地反復立項、重復建設等困境,避免花費大量心血獲得的規劃圖紙很快成為過時的廢紙,節約大量人力、物力,無論在規劃、建設和使用過程中都將顯示出靈活經濟、資源高效的策略優勢。 由此可見,在我國現代大學校園規劃中使用公眾參與的方法,將直接關繫到大學校園環境發展的生態可持續性。 大學校園的城市化是指當前我國部分大中城市大學發展過程中出現的若幹校園迅速集聚並形成城市化過程中較為特殊的大學園區或稱為大學城的現象。具體主要表現為居住、遊憩、文化、教育、科研及產業等功能和空間的城市化。大學校園的城市化不僅自發而且自覺地迅速推進。這一進程在城市范圍內對教育資源進行重組與開發利用。 上述方面都使得大學校園規劃的相關利益群體從以前局限於學校師生拓展到政府、校方、合作辦學的開發商、社區公司、社區居民以及在校或「在線」師生等。這使大學校園規劃的內涵大大擴展,也增進了大學校園規劃問題的復雜性。如何使眾多相關利益群體高效共享大學資源,和諧共生?使用公眾參與的方法將從根本上幫助協調各方利益,合理配置資源並根據需求的變化及時作出調整,使校園規劃真正有助於建設信息社會的和諧校園。 信息社會的基礎是連接,人人共享的廣泛連接的實現將提供前所未有的技術平台,有可

能使得公眾參與方法得以改進,變得更加經濟、高效、靈活、公正,從而獲得良好的可行性。因此,在我國現代大學校園規劃中使用公眾參與的方法,並結合信息社會不斷改進公眾參與方法,不僅在技術上的可行性將大大提高,從而能夠廣泛地、積極地推動現代大學校園規劃的發展,還將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信息社會的發展進程。 展望未來,在我國現代大學校園規劃中使用基於信息社會的公眾參與方法將使學校受益良多: 1)校園規劃更加經濟可行。僅用較低的代價就可以實現,而一旦實現,首先可以規避校園規劃的長期風險,及時發現問題,找出最合理的實施方案,與建成後可能出現的、不可挽回的、將要持續很多年的失誤相比,這種方法上的支出是及其微不足道和頗有價值的; 2)校園規劃將更加高效、靈活、公正、持續。通過「網路組織」的公眾參與策略,使參與管理人員包括專業規劃人員甚至有可能異地、隨時組織參與。隨著網路在校園內外的廣泛可及,避免了傳統個別訪談和傳單式問卷調研的以偏概全的危險,加之大學校園相關利益群體素質整體較高對參與可及性和可操作性的保障,都使得公眾參與方法非常適宜於校園長期的改造更新; 3)有利於高素質創造型人才的養成。通過「網路組織」的公眾參與策略,使參與校園規劃前所未有的廣泛可及,顯示出極大的公平性,使校園氛圍更加多元、民主、開放,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增進學生對母校的熱愛,形成更有認同感、歸屬感、激發個體創造性的育人環境,從而提高學生創新能力與全面素質; 4)有利於提高學校的聲譽和地位。具有強烈參與意識、合作精神和經驗、人格健全、創造型的人才在今日社會是最受歡迎的,建立持續的校園規劃公眾參與機制有利於培養出此類人才,隨著畢業生在社會上的良好口碑的樹立,將迅速提高學校的聲譽和地位。 5)有助於「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使用公眾參與方法進行校園規劃,將使校園規劃更加公正民主、資源配置更加公平高效、各相關利益群體更加和諧共生,從而有助於建設和諧校園,進而有助於建設和諧社會,這是對胡錦濤同志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號召的最及時的、頗具建設性的響應。

⑥ 國外校園景觀雕塑設計的分析與比較

大學是人才的搖籃,是科學、技術、知識的薈萃之地,其校園景觀就是它品格最直接的表達載體。由於在相當長的時間里,我國的高等教育推行的是專才教育,過分重視大學生狹窄的專業素質教育而忽視綜合素質教育,這種教育理念通過不斷的校園建設反映在校園面貌上則往往過於強調理性而缺乏人文氣息的體現,過於強調人工的元素而缺乏自然生態的景觀,校園景觀單調刻板。
人與環境的認知整合作用是相輔相成的,雖然說校園規劃與景觀的好壞未必能直接導致學生的成才,但一座景色宜人、充滿自然與生態氣息的校園肯定可以給學生健康全面的成長提供正面的影響,本文正是探討雕塑這種藝術應用手法在大學校園景觀設計中的運用。
一、雕塑的概念
雕塑藝術是人類最古老的藝術活動之一。《辭海雕塑條》是這樣給雕塑定義的:「雕塑以各種可塑(如粘土)或可雕可刻的(如金屬、石、木等)材料,製作出各具有實在體積的形象。」 人類最早的雕塑活動是把人自身的形象作為表現的中心。這種對於人的關注,一直貫穿於整個雕塑藝術的歷史,並在不同的時期里加入了各自豐富多彩的時代特徵。
隨著表現手法的多樣化、材料的豐富化、空間意識的轉變以及技術的不斷發展,現代雕塑的內涵和外延得到極大的擴展。現代雕塑被給予了新的定義,即是用雕、刻、塑以及堆、焊、敲擊、編制等手段製作三維空間形象的藝術,雕塑不再僅僅是環境的裝飾與點綴,而是與現代園林景觀融合在一起,其本身就是一個嶄新的「景觀」。
景觀學的發展促使了雕塑必須與環境相融合,這種「文化景觀」「的發展使景觀雕塑也就應運而生。隨著大學校園景觀設計水平不斷的提高,景觀雕塑作為新的發展方向,在校園環境建設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二、大學校園景觀特點
建立在一定社會、經濟、文化基礎上的大學校園,是通過外在物質構成要素的形態來反映這些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的,如社會、經濟、民族宗教、文化、自然環境、工程技術水準以及不同時期藝術風格等。概括起來,這些影響因素可分為自然、人文和社會三大類。這三類影響因素中的各因子相互制約、相輔相成,最終決定了大學校園的環境景觀形態。
1、自然環境
對校園環境而言,除了學術性是各個校園的共同點之外,各大學都十分注重形成自己的校園特色。在制約校園景觀特色的諸多因素中,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充分利用當地獨有的自然條件,創造適宜的校園環境。
談到自然條件,我們不難想到自然界中包含的四種基本物質:木、水、岩石和土壤,它們在一起能夠形成豐富多彩、變化萬千的合成物。這些合成物體的種類是如此之多,以至難以用言語來形容。對景觀設計師來說,復雜的自然條件是設計根基,無論做何種設計都必須考慮建築及其環境、地形、方位、道路和植物之間的關系;同時還必須注意氣候強加給環境的諸多影響,以及土地、植被、水和建築材料等等彼此間的聯系,只有這樣才能創造一個自然與人共相協調的校園環境景觀。
2、人文因素
校園環境景觀設計的根本目的是為人而用、為師生服務。這里的人文因素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校園環境景觀的設計者,另一方面是校園環境景觀的使用者。人文因素可以說是對校園空間環境的塑造影響最大的方面。
大學是知識與文化傳播的殿堂,文化背景對校園環境景觀的影響是深遠而又含蓄的,不同的文化背景總會在世界各大學校園的環境景觀形態上留有痕跡。從中國古代傳統的「禮制」到近代美國對「自由、民主」的崇尚,從建國初期的「高、大、全」到當代的「開放、效率、集約」,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種種觀念成為了定位校園環境景觀形態的參照系,也為大學校園的景觀設計定下了基調。
3、社會因素
我國建國初期,大學校園建設受政治、經濟影響仍然很大。校園規劃、建築單體和環境景觀形態都有著清晰的時代烙印。前蘇聯曾是我國各行業發展的楷模,在校園建設方面也不例外,莫斯科大學成為了我國50年代興建的大學校園的範本。在那個特殊的歷史時期,許多大學校園環境景觀形態都十分雷同。
隨著國家中央權利的下放與分散,高校條塊分割的隸屬關系逐漸得到「松綁」,學校的自主權日益增大。因此校園規劃設計應具有更大的彈性。在校園環境景觀設計中,既要充分考慮用地性質和景觀結構的生長與變化,在景觀設計上又要具備適用性、靈活性和可持續發展性。
三、雕塑藝術手法的運用
雕塑及各類藝術小品是建築外環境中的重要藝術景觀設施。對於點綴和烘托氣氛,增添場所的文化氣息和時代風格能起到重要的作用。校園中的雕塑,猶如玉盤上的珍珠,往往是校園中最豐富生氣的景點,重要的雕塑可以成為校園文化最凝練的標志,是大學校園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雕塑常常作為某一空間環境的視覺中心,在一定范圍內吸引人群休息,交往,在吸引的交往空間中它又常常作為教育的手段,增加校園文化韻味。雕塑在設計上從如下幾個方面主要方面入手:
1、選題
校園雕塑主題的選定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主題的選擇須視設置的目的,環境的特點,校園的歷史及人們的審美習慣等因素綜合考慮。 雕塑內容很多,它們功能簡明、體量小巧、造型新穎。既與廣大師生生活、學習密切相關,又對美化環境、提高校園景觀品質有重要意義。它們一方面作為被觀賞的對象,另一方面又是人們觀賞景觀的所在。
設計校園雕塑的主題時,要考慮其自身的造型的藝術性;同時還要尊重校園的歷史文脈,反映出每個校園獨特的文化內涵。除此之外,還應處理好它們與周圍環境的關系,與建築的關系以及與植物的配置關系。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它們在校園中「畫龍點睛」的作用,充分體現其藝術價值,形成美好的意境。在我國很多具有歷史傳統的老校都有獨特的景觀小品來體現其深厚的文化與悠久的歷史。例如:北京大學一些體現北大景觀風格的雕塑,使得北大景觀風格與北大人文精神珠聯璧合、相得益彰,營造出了一個具有深厚東方文化底蘊又具豐富現代感的生態校園;南京大學在逸夫樓前的空地上安置了「孺子牛」雕塑,激勵學生們努力學習知識,並懂得奉獻於人民的精神。一些新建的學校也很注重雕塑體現其獨特的校園文化,如中央美術學院把雕塑放置在教學建築樓前既體現了一種時代精神,又使現代與歷史水乳交融。在這種藝術環境當中,各種景觀小品與建築、庭院、綠地有機的融合在一起,營造出濃郁的藝術氣氛;真正地做到了使學生們的身心受到熏陶。
2、形式
形式有抽象與具象之分,具象的雕塑較易為人們所接受理解,而抽象的雕塑常常會比具象的雕塑寓意更為深刻,更能激發人們的聯想,啟發人們的思維,成功的雕塑往往與環境或是協調或是對比,或是呼應,除了自身比例關系,色調關系,材質工藝關系的協調外,應力求與校園環境統一和諧,力求與大學的歷史和未來聯系,力求與校園環境的主流精神的所有者溝通,並為之服務。一方面在形式上應避免單一和空泛,在表現手法上力求創新,在空間處理上應保持與周圍環境和諧統一,在風格上應應體現各校特色。另一方面,校園雕塑的坐落位置也要有選擇,使之適得其所,尤其要慎重考慮校慶紀念物的性質,位置,不能見縫插針,否則,會流於淺薄,庸俗。
總之,雕塑與其他環境藝術品一樣,與環境的關系不能只著眼於個別作品的美,必須充分考慮這個環境層面中所有建築和物品的空間形式,隨著主體的活動在時間序列展開構成的總的形象和節奉,創造整體環境的美。
3、材料
歷史每次對材料的變化和新材料的應用都將雕塑的發展向前推進一大步。當前由於人文主義對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重新認識,新的觀點得以顯出,布朗庫西的雕塑創作發現了材質美的獨立的審美內涵,為現代雕塑開辟了一個新的環境,特別是受海德格爾哲學的影響,塑雕家更加重視雕塑的「物」的意義,在傳統雕塑中、題材、形式決定材料的選擇。在現代景觀雕塑中,材質肌理誘導形式的產生。材質可以作為表現的主題,材質是激發雕塑家靈感的契機,隨著雕塑家對材質表現可能性的探索不斷深化,材質表現也具有了豐富的審美內涵,如果說傳統藝術的美感來源於造型和色彩的表現,那麼現代雕塑的美感更多的源於材質的表現。從最原始的石材、木頭、陶瓷等硬質材料,到現在各種金屬、玻璃等各種高科技材料,無不體現了雕塑水平的提高和審美的變化。大學校園作為社會思想的前沿,針對不同院校的特點,創新性的運用材料,往往會起到事半工倍的效果。
4、照明
隨著社會的開放發展,大學校園的夜生活日益活躍,夜間的大學景觀己成為校園面貌的重要組成方面。景觀雕塑的風采如何能從白晝延伸到夜晚,便是景觀雕塑照明所要解決的問題。對雕塑來說,不能要求每個部分都平均照亮,而要對正、側、背面,分別為主光和輔助光的不同亮度,分出體面的立體感。如能有附近的高層建築上的投射光,以側頂光為主光最好,對人物雕塑尤為如些,浮雕作品的照明最忌正面投射。需用斜側光,才能強調出起伏的體積感。
景觀雕塑的不同材質和色澤,需要用不同的照射方法和不同的光源。不銹鋼或欽合金材質有強烈的反光性能,更多地是反射出環境的光線和色澤,可隨季節和時辰的變化而變化。如用強烈燈光從四面直接投射,到處都是輝點而顯得凌亂,又容易暴露表面的任何微小疵點和不平整。應在環境照明的基礎上,有重點的投射。對於灰褐色的材質如砂岩、花崗岩等,宜用橙黃調的高壓鈉燈。而用於紅藍綠色系的銅、著色鋼則必須用顯色性好的復金屬燈。某些特定情況下,也可以把背景牆面照亮,使雕塑顯出剪影輪廓的裝飾效果。
四、結語
綜上所述,大學校園景觀設計中雕塑運用可以提高大學校園本身的育人環境和文化品味,也可以提高大學所在城市的景觀品質和文化內涵,培養大學生對大學校園形成歸屬感、認同感、自豪感和責任感。
我們應敏感地意識到,雕塑是如此緊緊地把校園環境與建設、文化、藝術結合在一起,因此如何利用雕塑來記錄大學的人文歷史和塑造環境,來反映當代文明的成果,來展示美好的理想,就成為我們每一個景觀設計者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和應承擔的重任。

⑦ 中南大學校園景觀的設計風格

凡是一種文化藝術的創作,都有一個風格的問題。園林植物的景觀藝術,無論它是自然生長或人工的創造(經過設計的栽植),都表現出一定的風格。而植物本身是活的有機體,故其風格的表現形式與形成的因素就更為復雜一些。
一團花叢,一株孤樹,一片樹林,一組群落,都可從其干、葉、花、果的形態,反映於其姿態、疏密、色彩、質感……等等方面,而表現出一定的風格。如果再加上人們賦予的文化內涵——如詩情畫意、社會歷史傳說等因素,就更需要在進行植物栽植時,加以細致而又深入的規劃設計,才能獲得理想的藝術效果,從而表現出植物景觀的藝術風格來。那麼,這種風格的形成,究竟受哪些因素的影響或制約呢?
以植物的生態習性為基礎,創造地方風格為前提
植物既有喬木、灌木、草本、藤本等大類的形態特徵,更有耐水濕與耐乾旱、喜陰喜陽、耐鹼與怕鹼,以及其他抗性(如抗風、抗有害氣體……)和酸鹼度的差異等生態特性。如果不符合植物的這些生態特性,就不能生長或生長不好,也就更談不到什麼風格了。
如垂柳好水濕,適應性強,有下垂而柔軟的枝條、嫩綠的葉色、修長的葉形,栽植於水邊,就可形成「楊柳依依,柔條拂水,弄綠槎黃,小鳥依人」般的風韻。油松為常綠大喬木,樹皮黑褐色,鱗片剝落,斑然入畫,葉呈針狀,深綠色;生於平原者,修直挺立;生於高山者,虯曲多姿。孤立的油松則更見分枝成層,樹冠平展,形成一種氣勢磅礴、不畏風寒、古拙而堅挺的風格。
如果再加「擬人化」,將松、竹、梅稱為「歲寒三友」,體現其不畏風寒、高超、堅挺的風格;或者以「蘭令人幽、菊令人野、蓮令人淡、牡丹令人艷、竹令人雅、桐令人清……」來體現不同植物的形態與生態特徵,就能產生「擬人化」的植物景觀風格,從而也能獲得具有民族精華的園林植物景觀的藝術效果。
由於植物固有的生態習性不同,其景觀風格的形成也不同。除了這個基礎條件之外,就一個地區或一個城市的整體來說,還有一個前提,就是要考慮不同城市植物景觀的地方風格。有時,不同地區慣用的植物種類有差異,也就形成不同的植物景觀風格。
植物生長有明顯的自然地理差異,由於氣候的不同,南方樹種與北方樹種的形態如干、葉、花、果也不同。即使是同一樹種,如扶桑,在南方的海南島、湛江、廣州一帶,可以長成大樹,而在北方則只能以「溫室栽培」的形式出現。即使是在同一地區的同一樹種,由於海拔高度的不同,植物生長的形態與景觀也有明顯的差異。如杭州市(市區最低海拔僅6m,山區平均為lOOm)生長的杜鵑較為矮小,而天目山(最高海拔1 700m余)及黃山(最高海拔為1 860m)的杜鵑,則高大如小喬木。盡管杭州、天目山與黃山的緯度相差不多,同在北緯30『的范圍附近,但由於海拔高度不同,其自然形態亦有差異,形成低密成叢與高大疏朗的不同風格。
雖然經過人工的馴化與改造,高山的樹種可以移植於平地,南方的樹種也可以栽植到北方。如雪松、懸鈴木都屬江南的樹種,現在已可在北方生長。此外,如竹子北移,蘋果南下,也都有其先例。然而,就整體的植物氣候分區來說,是難以改變的,有的也不必去改變,這樣才能保持豐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植物景觀風格。
我國北方的針葉樹較多,常綠闊葉樹較少。如在東北地區,自然形成漫山遍野的各種鬱郁蔥蔥、雄偉挺拔的針葉林景觀,這種景觀在南方則少見;而南方那幽篁蔽日、萬玉森森的高大毛竹林,或疏林蕭蕭、露凝清影的小竹林,在北方則難以見到。
除了自然因素以外,地區群眾的習俗與喜聞樂見,在創造地方風格時,也是不可忽略的。如江南農村(尤其是浙北一帶)家家戶戶的宅旁都有一叢叢的竹林,形成一種自然朴實而優雅寧靜的地方風格。在北方黃河流域以南的河南洛陽、蘭考等市縣,則可看到成片、成群的高大泡桐,或環繞於村落,或列植於道旁,或獨立於園林的空間,每當紫白色花盛開的4月,就顯示出一種碩大、朴實而稍帶粗獷的鄉野隋趣。
北方沈陽的小南街,在20世紀50-60年代,幾乎家家戶戶都種有葡萄。每當初秋,架上的串串葡萄,清香欲滴,形成這一帶居民特有的庭院風格,與西北地區新疆伊寧的家居葡萄庭院遙相呼應,這都是受群眾喜聞樂見而形成的庭院植物景觀風格。
所以說,植物景觀的地方風格,是受地區自然氣候、土壤及其環境生態條件的制約,也受地區群眾喜聞樂見的習俗影響,離開了它們,就談不到地方風格。因此,這些就成了創造不同地區植物景觀風格的前提。
你說的風格應該是建築的風格或者整個設計格調的風格
這些所謂的風格是用來吸引你的業主 並且讓你的業主用來吸引消費者的一種手段
比如你拿到一個方案 給它定一個歐洲古典風格
可在真正設計的時候 因為地區環境等好多因素是不可能達到純粹的風格效果
風格在這里是用來突出你的作品來吸引業主 並且定 個風格也可以讓你在這一個方案里的設計會統一形成整體
在拿到方案時怎樣確定風格是根據個人決定的 有個大概的構想在決定它的風格
各個風格之間的區別差異那太多了 我在這里也說不完
那是需要你不斷查找、充實的知識
記住各個風格的主要特點 色彩元素 裝飾特點就好
這樣對於盡快給你的設計定風格有很大幫助的
再詳細的資料 你在需要的時候再去查找就可以

⑧ 請問做大學校園的景觀設計有什麼硬性的規范要求嗎

校園景觀不同於文化性,商業性的環境,它承載認為歷史的傳承,因此典雅,莊重,自然是本質特徵,不同區域可以不同手法設計,這詮釋著對校園精神的理解,反映校園多元性,自由性的特點。在設計中強調空間交互,注重內外空間交融,不僅要有景觀特色,還要提供給師生以娛樂交流的場所。
以上希望對LZ有用

⑨ 求大學校園設計規劃圖!總平面圖一定要有,功能分區,道路分析圖,景觀分析圖最好也有。適合的話再給加分

你要的文件不少、也不會小了,得是郵件才行。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