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與設計
⑴ 平面設計與傳統文化
在藝術和設計領域,由於國外各種新思潮的湧入和滲透,動搖著我們固有的價值觀與審美版觀。使我權們的作品越來越遠離民族個性和喪失自身的話語權;同樣,對傳統不加揚棄的描摹也導致民族工藝發展的停滯。因此,如何認識傳統造型藝術與現代設計的關系,使其在現代設計中的應用更為廣泛和深入,在"國際設計風格"潮流之後,開創多元化的設計潮流,是新一代設計師們所面臨的課題。
⑵ 與傳統文化相關的設計說明怎麼寫
1. 標明傳統文化的出處
2. 歷史意義和傳承價值
3. 設計理念中的現代元素
4. 在現代生活/當代的價值
⑶ 現代藝術設計與傳統文化的關系
一、現代設計要符合時代潮流
現代設計隨著時代發展不斷變化。20世紀初期,西方社會科技的快速發展,也是現代設計隨著新生事物的出現溶入了許多新的內容。如飛機、汽車的、電話等新發現的不斷推陳出新,對現代藝術與設計的新探索和思想上的解放,更起到了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這是科學技術對藝術與設計的推動力,也是對人類思想解放的反作用。那時,社會的大動盪、大分化、大改組,直接促進了新藝術風格和新設計方法的產生。出現了許多如:荷蘭的風格派、俄羅斯的構成派、義大利的未來派……對於現代藝術與設計的發展,功不可沒;斯堪的維亞的阿爾托(Alvar Aalto)設計、美國的流線型設計……推波助瀾,使現代設計運動朝著藝術與科技緊密結合的方向前進;瑞士的柯布西埃(Le Corbusier),更是以他的《走向新建築》,把現代主義設計運動推向了極至。
在商業文化的驅使下,美國的藝術家和設計師,無所不為,建築設計、產品設計、包裝設計和平面設計,小到香煙包裝,大到航天器內艙,設計的內容極為廣泛,而且都取得了驚人的商業效益。雷蒙·羅維算是美國第一代著名設計師,自他們之後,商業文化便與現代設計結下了不解之緣。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以及形形色色的藝術與設計流派,無不打上商業文化的烙印。
二、傳統文化對現代設計的影響
傳統文化對現代設計的影響,事實上處處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以中國畫為例,中國畫的歷史淵源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國畫中確實蘊涵了中華五千年的文化、人生觀、哲學觀,無論寫實,還是寫意都使得代代有英才,但這些作為藝術作品,好像有許多珍貴的文化思想只是深藏博物館里一樣,廣大人民沒有很好接觸到這些藝術,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地方就是沒有把國畫藝術在商業方面很好的利用、這還是傳統文化和商業方面的結合問題,學國畫就是畫國畫這種思維不能作為我們現代學藝術人的思想了,我們更多的要考慮到怎麼使得他發揚光大。這些實際狀況令我們擔憂,因為國人在現代設計中有一部份已經完全拋棄了傳統文化,不僅僅是淡化了傳統文化。
相反,日本人卻是吸收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比如一休的故事漫車及動畫片)將日本漫畫在我國漫畫發展萌芽時期的這個空隙發展起來了,而且迅速的佔領了我國漫畫市場,使得我們的國產漫畫一下子被遺忘在角落裡,中國漫畫市場也基本被日本漫畫所佔領,漫畫帶來的直接經濟效益就很大了,還沒有算漫畫的產業連,這些不僅是我們在藝術文化方面的損失,更是經濟的損失。日本原來的繪畫藝術相對中國是落後的,能在空白的基礎上發展到這種程度,他們的漫畫表現手法還是值得我們去研究學習的,他們的漫畫手法可以應用到我們現代設計的很多方面,如建築設計手繪效果圖的表現,工業產品效果圖的表現,當然我們國畫的技法更是值得我們做設計的人來潛心研究,使之被應用到現代設計的效果圖表達中。有些作品又把傳統文化的東西與現代設計的新生事物結合起來,我們不得不說日本在後來的漫畫開發上下了很大的工夫,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反觀我們的國畫藝術,其潛力是相當具有開發價值的。事實上,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的結合把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有機的結合會創造出更好的效果。
三、自我設計傾向現代設計的未來趨勢是提供和產生創造潛力
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的有著緊密的關系。現代設計對傳統文化應該汲取精華,然後溶入個性化和民族化。
第一,個性化。個性化的設計追求,一是體現在視覺效果的「個性」上。二是體現在「個性」化的需求上。
第二,民族化。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有不一樣的民族思維模式,不同的民族文化會帶來審美、語言溝通上的差異。美國企業文化研究專家指出:「一個強大的文化幾乎是美國企業持續成功的驅動力。」的確,美國許多企業的崛起和成功,都根基於民族文化。所以獨物的民族特色的設計也是推陳出新的設計思想源泉。燦爛的中華民族文化,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有許多我們值得吸引的精華。曾經有位日本友人很尖銳地評價說;中國沒有設計。盡管說得有些片面,但這也是給眾多設計師敲的一個警鍾,設計師必須弘揚中華民族文化,必須有民族的特色。設計文化的范疇越來越大,對於新的設計元素,我們要很好的把握。而傳統文化在現代設計中被很好的應用,不得不說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我們既能從傳統文化中找到設計靈感,甚至衍生出新的設計元素,這樣就使得我們的傳統文化在新時期得到了很好的利用,更使得我們的傳統文化得到了好的傳承,也使得設計者的設計思維更加活躍。這些來自傳統文化對現代設計的應用及影響,及對人們設計思維的影響,作為現代的設計者,如何的理解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如何應用傳統文化在現代設計中,這些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現在的設計中也有不少很好的事例,他們把傳統文化在現代設計應用的很好。這些事例需要我們設計者去用心思考,理解其中的必然的和偶然的關聯,從而建立自己的思維、自己的觀點,積累自己的經驗。
⑷ 中國傳統文化與中國設計之間的內在聯系
中國傳統文化在現代廣告招貼中的應用
一、中國傳統文化元素
中國傳統文化包羅萬象,無論是宮廷美術還是民間美術,無論是文人畫還是宗教畫,經過歷代的畫家、藝人、工匠的創作實踐,積累了大量豐富多樣的藝術表現手法和表現形式。從新石器時代的彩陶到殷商時期的青銅,從戰國時期的器皿、帛畫到漢代的雕塑畫像石,從唐宋的繪畫到明清的瓷器 ,以及民間廣為流傳的剪紙、木版年畫、建築、紋飾、戲裝、面具等等,充分體現了或恢弘靈巧,或簡約或精緻,或工整或粗放或熱烈或娟秀,或質朴或奢華等多種手法。無論是逸筆草草的國畫筆墨還是板刻結圓的裝飾圖案;無論是造型誇張的民間剪紙還是色彩強烈的木版年畫,這一切無不為現代招貼設計提供著豐富的表現形式和圖式語言。
中國傳統設計元素是東方文化的一處獨特景觀和寶貴財富,它題材廣泛、內涵豐富、形式多樣、歷史悠久,是其他藝術形式難以替代的,在世界藝術之林中,它那獨特的東方文化魅力正熠熠生輝。如何認識傳統造型藝術與現代廣告招貼設計的關系,使其在現代廣告招貼設計中的應用更為廣泛和深入,在"國際設計風格"潮流之後,開創多元化的設計潮流,已成為新一代設計師們所面臨的課題。這種發揮是在對傳統藝術表現方式的理解基礎上,傳統的元素加以改造提煉和運用,使其更富有時代的特色。
二、現代廣告招貼
招貼藝術作為一種視覺傳達藝術,在其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多種多樣的表現形式,並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它是一種傳播商業和文化等信息的視覺媒體。由於其可復制性和傳播性,因此和廣告有密切的聯系,在現代社會生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招貼不僅是為了引起人們的關注和理解,而且更是一種美的語言,它映射出一個國家的民族傳統與社會文化。
首先,招貼畫傳達信息鼓動宣傳的作用肯定了它的特殊形式。它不同於架上油畫或版畫,它要求一目瞭然,簡潔明確,使人在一瞬之間,一定距離外能看清楚所要宣傳的事物。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宣傳畫往往採取一系列假定手法,突出重點,刪去次要的細節、細部,甚至背景,並可以把各個不同的比例,把在不同時間,空間發生的活動組合在一起。並經常運用象徵手法,啟發人們的聯想。因此,它的構思要能超載現實,構圖要概括集中,形象要簡練誇張,要以強烈鮮明的色彩為手法,突出醒目地表達所要宣傳的事物,表現物與物之間的內在聯系,賦予畫面更廣泛的含義並使人們在有限的畫面中能聯想到更廣闊的生活,感受到新的意義。在這些方面,中國傳統的美學觀,能夠為設計者提供大量的營養。
好的招貼要做到既要讓人「一目瞭然」還要做到讓人「一見傾心」,為它所吸引,顧盼之餘,留下較深的印象。這就要求招貼具有精湛的構思。任何藝術,都不能說明一切,特別是像招貼畫這種特殊的藝術形式,在有限的時空條件下,能使人過目難忘,回味無窮,那就需要做到「以少勝多」「一以當十」。 當然,至今也還有要求藝術敘述一切的觀眾,向招貼畫提出對多幅畫的要求,正象向雕塑提出連環畫的要求,向快板提出多幕的要求一樣不現實。「以少用多」和「由此及彼」是藝術技巧的標志,特別是招貼藝術,它只能從生活的某一側面而不是從一切側面來再現現實。任何形象都不過是構成整體的一部分,重要的是,能不能概括其他部分。招貼畫中常常有充滿畫面的顏面特寫,一雙手,一雙眼,一個動態,一個表情,只要是選擇最富於代表性的現象,而且著重它的某些特徵,它就能構成「言簡意賅」的好作品。盡管構圖簡單,卻要求表現出一定的、能吸引人的意境。在「意境」中,客觀事物精粹部分得到了集中處理,達到了情景交融,能牽動人的某種情思,某種體驗,某種聯想。清代一位學者說過,一幅畫「與其令人愛,不如使人思」。好的招貼畫要能引人入勝,喚起人的聯想,引起人的美好願望,表現意境,就要有手段,我們稱之為 「意匠」。「匠」字在藝術家心目中有貶意,如「匠氣」。但也有褒意,如「匠心獨運」,就是人家沒有想到的,你想到了。「意匠」是藝術家對客觀事物加工的特殊手段,加工手段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作者藝術成就的高低。唐代詩人杜甫說的「意匠慘淡經營中」、「語不驚人死不休」,說明藝術意境的產生一定要有「 意匠」的煞費苦心。「意匠」具體說來就是選材(先取最精粹部分)、剪裁(去污存清),誇張(強調形象的特徵)、經營位置(構圖)、表現(選項用恰當的技法) 。而這一切,恰恰是我國招貼設計者構思時的主要手段。
三、中國傳統文化在現代廣告招貼中的應用
中國傳統文化在現代招貼設計中運用的范圍很廣泛,而且豐富多樣,在這里,我簡單地列舉幾種在現代廣告招貼中應用廣泛的傳統文化元素。
(一)、中國水墨山水在現代廣告招貼中的應用
中國傳統水墨畫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已經成為中國獨有的一種繪畫形式。在寫實水墨與寫意水墨中,水墨繪畫藝術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形式語言,表現出外在的形式與內在的精神的統一。水墨藝術獨特的表現形式首先體現在水墨藝術中特有的簡潔的形式語言,即「計白當黑」的樸素形象。水墨藝術簡約的畫面不等於簡單,而是形象簡捷,寓意豐富,妙在以極少的要素表達最多的信息。
中國現在有很多的藝術家都在搞水墨藝術,一些人注重傳統,一直在研究古代先輩的遺產,另外的藝術家卻在苦苦的為水墨探求一種更新的發展方式,自從中國進入近代史以來,水墨傳統一直在走下坡路,以致戊戌變法的泰斗康有為大呼要學習西方的藝術以求中國藝術之發展。可能從那時起,好多國人對水墨的傳統已起了懷疑,85新潮美術時期,南京藝術學院的李小山更是說中國的水墨藝術只能作為一種保留藝術種類宣布了它的滅亡。然而又過了20多年,到了今天似乎水墨還呈現出了勃勃的生機,各種的水墨藝術家都在為這種藝術形式的改進與發展做著不懈的努力。
現代水墨藝術在本質上追求精神與傳統文化積淀的有機循環,並走向共識、共慰的文化語境,與民族文化的本性取得一致,這是水墨藝術發展的必由之路。在對之認識和把握的過程中,不可迷戀於表像,應將對內在意義的思考向更高、更廣的方向推進,追究生活的本義,不斷將認識向意蘊的深層推進,探索對豐富精神領域的展現,使個體行為進入具有哲學意義的恆久的境界。現代中國畫藝術最終必以精神境界的挖掘和展示為終結。世界設計大師靳埭強先生,一直在自己的作品中探索中國水墨畫語言與設計語言的交融,追求構圖的簡略與傳達的豐富性的融合。如(圖1)靳埭強的招貼作品,整幅招貼製作結合中國傳統水墨藝術表現手法,渾厚華滋的筆墨風韻,為本土招貼注入一股激流,把作品風格體現的一覽無疑。此外,創造性地變化運筆速度與技巧,勾、皺、點、潑等綜合交*或單獨運用,能取得層層漬點,復合會美的筆墨意象。快慢、枯濃、燥潤,猶如一碧清潭,無風則表面澄靜如鑒,水底深流暗涌,有風則表面起波,水底波瀾相助。如圖(2)是一系列樓盤招貼廣告中的一張,這一系列招貼很有代表性,是設計師將中國畫筆墨運用到現代設計中的很好範例。淡墨與濃墨的和諧組合,畫面純粹簡潔而又豐富,磅礴大氣而又飄逸非凡,大面積的白與或干或濕、或濃或淡不同層次的黑製造出脫俗靈動的意境,將中國畫筆墨的靈性發揮得淋漓盡致,在視覺上給人以強烈的沖擊感。
在文化交流日益豐富的今天,現代中國畫的水墨追求決不是簡單地呈現為個性化的藝術操作,它的種種行為必然在發展中代表了現代中國文化的人文思維本質而具有先進性。該先進性表現在運用獨特的認識手段和品格標識作為基礎,在現實文化的發展中展現出現代中國人豐富的思想深度與人文水準,從而使現代的水墨藝術努力走出中國人自己應有的藝術之路,成為時代文化的旗幟。於是,面對中國文化的歷史和現實語境,為了中國現代文化水墨畫藝術發展的認識和表現所進行的任何人文努力,最終都以其文化境界的高度顯示其存在價值。
(二)、中國剪紙藝術在現代廣告招貼中的應用
中國民間剪紙是中國民間美術中最具代表性的藝術樣式,它是民間美術的基礎和母體藝術,是現代平面設計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從古到今,中國的民間剪紙造型方式無不體現人類的豐富設計思想,打上人類設計思想的印痕。它和設計水乳交融,難解難分。面對豐厚的民族文化資源,我們可以多層次、多角度地進行再認識、再發掘。
通過對中國民間剪紙造型深度地剖析,准確把握渾厚的中華民族文化底蘊和中國審美精神的內涵,對現代設計作品表現有著巨大的推動力。剪紙造型的產生一直可追溯到原始社會時期,伴隨著歷史的腳步,剪紙造型也不斷地變化發展。剪紙造型是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 民間剪紙是物化的藝術符號,它既是直觀的圖形,同時內涵又是非常豐富的,是特定文化的結晶。它表達一系列社會意義,是民族的思維群體同化的藝術符號。如(圖3)此副招貼作品准確而又直觀地體現了民族的文化資源。從剪紙造型上再加剪紙色彩應用上看無不體現濃厚的過節氣氛。
(三)、中國書法在現代廣告招貼中的應用
中國書法是一門古老的藝術,它伴隨著中華文明的發展而發展。世界上,擁有書法藝術的民族屈指可數,中國書法,具有悠久的歷史。書法作為一種藝術創作,具有很深的玄妙。從甲骨文、金文演變而為大篆、小篆、隸書,到東漢、魏、晉時期,草書、楷書、行書、諸體基本定型,書法時刻散發著古老藝術的魅力。書法藝術,是中華民族傳統藝術園地里盛開的一朵奇葩,是中華民族的一種獨特的審美對象,是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中國書法旋律的美、形體的美、意境的美已越來越被現代設計家所採用,並賦予了現代設計的獨特的民族風格和時代特色。
書法藝術在現代廣告招貼設計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招貼需要具有精湛的構思。任何藝術,都不能說明一切,特別是像招貼畫這種特殊的藝術形式,在有限的時空條件下,能使人過目難忘,回味無窮,需要做到「以少勝多」「以一當十」。書法藝術應用廣告招貼設計已經有歷史了,也創作出了不少成功的民族性的作品。一些書法,美術展覽的海報設計,特別是傳統文化份量較重的展覽往往都由書法家題寫書名,再加上少許美化,很具有典雅、內涵豐富的品質。許多招貼畫,比如舞蹈演出,往往是一個狂草的「舞」字,且把最後一豎拉得特長,以表現舞蹈的動感、張力,這是都充分應用了中國書法藝術的裝飾美而取得的很好效果。由於書體應用得合體,許多招貼設計都恰如其分的傳達了設計內容的特點。如(圖4)盛景天下房地產做的這副廣告招貼中,運用具有厚重、並富含古韻的字體,給人一種對古典藝術生活所嚮往的感受。另外,豪放的筆觸體現了一種不拘小格的大氣而又不張揚的個性。
四、結束語
以上所述的僅僅是中國幾種較典型的傳統文化在現代廣告招貼中的應用。面對全球設計化的浪潮,思想的貧瘠和信念的流失是每一個廣告招貼設計師的勁敵。通過我對先人的研究,我個人認為,在這片具有悠久燦爛文化史的土壤中,我們作為現代廣告招貼設計師,在不斷受到外來文化設計思想沖擊的同時,要學會中西結合,以中為主,形成民族個性,這樣我們的民族文化將得以不斷傳承,使我們的廣告招貼設計在「國際化」中大放異彩。應用傳統文化元素的同時不要墨守成規,有的設計師背著沉重傳統文化包袱,對新的東西作了否定,這是不利於設計發展的。值得注意的是,並不是所有的廣告招貼都必須得用到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要選擇適合企業、適合產品的招貼設計。例如現代廣告招貼中,要求突出現代化,能引領時尚潮流的新興元素等諸如此類的招貼設計中基本上用不到傳統文化元素,如果非要把那些傳統元素加進來,就好比是畫蛇添足,會達到適得其反的效果。所以,漂亮的設計不一定是好的設計,合適的才是最好的。
參 考 文 獻
中文著作類:
[1] 朱國勤.現代招貼藝術史[M].上海:書店出版社.2000,5~15.
[2] 羅 萍.廣告視覺設計基礎[M].東方出版中心.2000,178.
[3] 王受之.世界平面設計史[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269.
[4] 李硯祖.視覺傳達設計的歷史與美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130.
[5] 常兆玉.中國傳統文化要略[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35.
[6] 王國倫.平面設計[M].北京: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出版社.2001,10.
[7] 章利國.現代設計社會學[M].湖南:科技大學出版社.2005,84~92.
[8] 王肖生.現代廣告設計[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204.
[9] 薄松年.中國美術史教程[M].陝西:美術出版社.2000,158~173.
外文著作類:
[1] Meigs (US). 20th century vision transmission design history.Hubei fine arts publishing house. 1994:105~125.
⑸ 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的關系
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大體離不開易學文化,離不開儒、道、釋文化,即儒學、道學和佛學。佛學之所以被稱為「釋」,是因為它已經不是原來意義上的印度佛學,而是被漢化了的佛學,即經過中國千百年流傳、演化,被中華文化重新詮釋過的佛學。中國各種文化互相融通,數千年相安無事說明中華文化的巨大兼容性,因為這種兼容性,使中華文化達到今天的博大精深。中國傳統文化離不開易經和儒道釋這個主幹,是因為它們各自擔負著自己的使命,相互交叉作用,共同維持著這個社會的平衡和穩定。台灣學者南懷謹對儒、道、釋三家,有一種比喻,他說:「儒家像糧食店,絕不能打。否則,打倒了儒家,我們就沒有飯吃――沒有精神糧食;佛家是百貨店,像大都市的百貨公司,各式各樣的日用品俱備,隨時可以去逛逛,有錢就選購一些回來,沒有錢則觀光一番,無人阻攔,但裡面所有都是人生必需的東西,也是不可缺少的;道家則是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去理會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動找上門去不可。」南先生在這里沒有談到易經,如果把儒家比喻成糧食店;把佛家比喻成百貨店;把道家比喻成中葯店,那麼,易經就是超級市場。它幾乎成了中華文化的集散地,中華文化的任何一個支脈,都可以從它那裡找到根,並且可以藉此證明自己對中華文化的
⑹ 淺談: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的關系
傳統文化是現代藝術設計得以生存、發展的根。沒有真切地把握傳統,就不能設計出真正具有文化內涵的作品,更不用談自立於世界設計之林了。不同國家、不同時代蘊藏著不同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追求,表現出不同的民族心理和時代特徵,這種不同滲透並體現在現代藝術設計的各個領域及層面。傳統文化對現代藝術設計影響深遠,藝術設計作為一種綜合的藝術行為,又能彰顯和演繹一個國家或民族的靈魂。
⑺ 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的關系是什麼
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應該是相互結合相互學習的關系。為什麼這么說呢?中國傳統文化是中國五千年文化思想的沉澱,有很深的歷史韻味,但是現代設計是來自西方,從審美及內涵來說都不如中國傳統文化。但是我們是生活在現代,不是古代,所以兩者要結合下,中國傳統文化要融入現代設計的現代元素,現代設計需要借鑒中國傳統文化的歷史韻味及哲學思想。
⑻ 論述設計與傳統文化的關系
傳統美學是一種客觀存在,是歷史前進中的積淀,它為人類歷史前進積蓄著力量,提供著營養。所以,它對現代和未來的藝術設計,都必然會產生不可否認的巨大影響。在藝術設計領域,中華文化對世界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現代藝術設計是需要不斷創新發展的,但是我們也不能因為要創新,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對傳統文化一概否定。創新,對傳統文化和藝術而言,是揚棄。如果隔斷了傳統文化與現代藝術設計的聯系,那麼現代藝術和設計也就黯然失色,甚至是消亡。凡是生命力旺盛而又持久的文化,不論是外來侵略還是自然延續,都是對原有歷史文化的積極傳承。
我們中華民族文化數千年,之所以立於世界文化之林,原因是我們總是生活在傳統文化構建的世界裡。傳統文化作為現代藝術設計的肥沃土地,將成為我國特色藝術設計取之不盡的營養源泉。任何傳統文化,都必然對藝術與科技的發展產生非常深刻地影響,並且通過藝術與科技直接或間接地對現代設計產生巨大的影響。
現代設計發展的速度相當快,在我國現代設計發展的初期就已經出現了多種形式的民族性的元素。誠然,現代設計是一種明確的經濟活動現象,具有鮮明的商業特性,但它在傳播的過程中面向並針對廣泛的社會大眾,因而產生了獨特的思想性和教育作用,也可以說正因如此,現代設計又成為一種文化現象。
作為文化現象,它就必然帶著與其相適應的文化韻味和審美習慣。換而言之,現代設計若想獲得受眾的認可,首先應該是符合本民族文化傳統和審美習慣。
⑼ 中國傳統文化與室內設計的關系
中國傳統文化作為中華民族集體智慧的結晶與沉澱,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不斷發展與演化,已經形成了具有自身鮮明民族特點和博大精神內涵的獨特風格。其中儒家、道家及佛教文化就是這結晶中的精髓與代表,千百年來,三家文化思想在相互斗爭及融合中共同向前發展,影響面觸及各個領域。而建築及其室內陳設布置又是當時歷史時期政治、經濟、文化及技術水平等方面的綜合體現,所以室內設計從古至今無一例外地受到儒、道、佛三家思想的影響,另外風水學對室內設計的影響也不容忽視。
⑽ 現代藝術設計與傳統文化的關系(共
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大體離不開易學文化,離不開儒、道、釋文化,即儒學、道學和佛學。佛學之所以被稱為「釋」,是因為它已經不是原來意義上的印度佛學,而是被漢化了的佛學,即經過中國千百年流傳、演化,被中華文化重新詮釋過的佛學。中國各種文化互相融通,數千年相安無事說明中華文化的巨大兼容性,因為這種兼容性,使中華文化達到今天的博大精深。中國傳統文化離不開易經和儒道釋這個主幹,是因為它們各自擔負著自己的使命,相互交叉作用,共同維持著這個社會的平衡和穩定。台灣學者南懷謹對儒、道、釋三家,有一種比喻,他說:「儒家像糧食店,絕不能打。否則,打倒了儒家,我們就沒有飯吃――沒有精神糧食;佛家是百貨店,像大都市的百貨公司,各式各樣的日用品俱備,隨時可以去逛逛,有錢就選購一些回來,沒有錢則觀光一番,無人阻攔,但裡面所有都是人生必需的東西,也是不可缺少的;道家則是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去理會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動找上門去不可。」南先生在這里沒有談到易經,如果把儒家比喻成糧食店;把佛家比喻成百貨店;把道家比喻成中葯店,那麼,易經就是超級市場。它幾乎成了中華文化的集散地,中華文化的任何一個支脈,都可以從它那裡找到根,並且可以藉此證明自己對中華文化的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