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與居住
A. 簡述居住空間裝飾,居住空間裝修和居住空間設計的區別
分以下幾個部分
1, 戶主分析:包括戶主的家庭結構關系(住在此居住空間內的人),社會地位和喜好習慣及對居住空間的大概要求,如要求舒適,低碳,休閑或嚴謹等等。
2,設計標准:比如經濟小戶型,豪華型等。
3,設計理念:也就是你整套設計的設計思想了,設計想要表達什麼,設計的亮點和特色是什麼。
4,具體參數:設計里用到的材料規格和質地等,包括吊頂,牆面和地面及家裝部分。
希望對你有幫助O(∩_∩)O~
B. 居住與交流產品設計與理論研究是環境設計嗎
環境設計專業從新中國成立至今已經走過近70年的歷程,涉及專業范圍從室內裝飾、建築裝修專、室內設屬計再到目前的人居環境設計。2011年教育部學科調整,環境設計為藝術門類設計學一級學科下的二級學科。環境設計與城鄉規劃、風景園林和建築設計等專業共同致力於提高全社會的人居環境品質。
C. 論文:住宅室內設計與居住行為
住宅室內設計行為心理因素分析
摘要:
隨著我國建築業的不斷發展,人們對建築物的室內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陳舊、單一的室內設計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的居住需求。在此背景之下,住宅的室內設計應當與時俱進,緊跟室內設計的發展趨勢,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將人們的行為心理因素與住宅室內設計相結合,以確保室內設計的整體效果達到最優。文章簡要分析室內設計與行為心理因素之間的關系,並在此基礎上分析行為心理因素對住宅室內設計的影響。
關鍵詞:
行為心理因素;住宅室內設計;關系;影響
室內設計是對住宅的室內環境進行整體化、創造性分析,並提供設計方案。以往的室內設計通常將住宅室內環境的各項因素納入設計考量,較少考慮用戶的行為心理因素。但是,這種室內設計目前已經無法滿足人們對住宅設計的需求。在此背景下,室內設計也應當與用戶的行為心理因素相結合,這樣不僅可以保證最終的設計效果,還可以對室內環境進行合理改善。
一、室內設計概述
室內環境主要指建築環境的內在空間,室內設計也就是以建築物的主要用途為基本點,運用現代化的設計手段與相應的美學理論對建築物的內部環境進行裝飾設計,以保證建築物內部環境的舒適性與美觀性,滿足人們的基本生活需求。在此理念下,室內設計可以劃分為住宅類室內設計、公共建築物室內設計等。設計師在進行設計時,根據不同的建築物屬性將物質性與精神性原則相結合。室內設計涉及不同的設計技術,如照明技術、色彩技術、裝飾技術等。當前,隨著人們對於室內環境的新需求,住宅室內設計除了要考慮建築物本身的特點之外,還要考慮到用戶個人的心理因素、行為因素、精神因素等。
二、人們對於室內設計的新需求
1.自然設計
當前,人們對於環境保護的需求越來越強烈,也更想與大自然進行親密接觸。在此背景下,人們在住宅室內設計方面也比較傾向於自然設計,要求設計師採用純天然、無污染的設計材料,為住宅營造一個綠色、自然的環境。住宅室內設計中自然設計的代表就是北歐設計,也被稱作斯堪的納維亞設計。這種類型的住宅室內設計主要為用戶營造舒適的居住環境,在色彩和材料的選擇方面都力求自然,為用戶營造出回歸自然的環境氛圍,讓用戶在住宅內感受到自然的氣息。
2.個性化設計
以往的住宅室內設計往往千篇一律,比較單一,無法體現出用戶的個性。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室內設計也迫切要求革新,用戶更希望設計師在設計過程中可以體現出居住者的個性,避免與其他室內設計存在雷同之處。在此背景之下,很多設計師在設計中加入斜面設計、曲面設計等多種表現手法,此外,還可以利用多樣的色彩或玻璃鏡面等進行設計,力求使設計具有較強的個性。
3.行為心理設計
以往的建築室內設計很少考慮用戶的行為心理因素,從而經常導致用戶對住宅環境產生不滿。在此背景下,現代住宅室內設計要考慮用戶的行為心理因素。每個用戶對於環境的需求都有一定的差異,因此,設計師在室內環境設計的過程中,應當根據不同用戶的內在行為心理因素為其進行設計。
三、行為心理因素對住宅室內設計的影響
在分析了人們對於室內設計的新需求之後,設計師就應當根據這些需求進行針對性的住宅室內設計。其中,用戶的行為心理因素比較重要,對於整體設計環境的舒適度等方面有一定要求。住宅室內設計如果沒有考慮用戶的行為心理因素,就很容易造成室內環境無法滿足用戶的真正需求,從而導致兩者出現脫節。行為心理因素對住宅室內設計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時間效應
在建築物的室內環境中,用戶對於住宅室內設計的要求通常具有時間效應,這主要指用戶對於住宅室內設計中的景物與空間體驗具有較強的時間性。設計師如果不了解用戶的這一心理特點,就很容易造成後續的室內設計工作與用戶需求脫節。隨著用戶對於室內環境設計的要求不斷提高,行為心理因素對於室內設計的時間效應體現得相對比較明顯。很多用戶對於當初比較喜歡甚至「一見鍾情」的室內設計,隨著時間的推移,會逐漸出現厭煩的現象,導致用戶對於建築室內設計產生不滿情緒。在此情況下,設計師在進行室內設計時,就要將用戶的行為心理因素與室內設計緊密結合,在空間規劃的過程中注重時間效應。如,放置一些綠色植物或花卉,讓用戶隨著植物、花卉的生長變化感受空間的變化,從而獲得一些新鮮的體驗。利用這種設計手法,用戶的心理行為因素與室內設計得到了緊密的聯系,保證了設計整體效果的同時,也避免了用戶在一段時間後對室內環境產生厭煩或不滿。
2.刺激要素
用戶的行為心理因素對於住宅室內設計的影響還表現在刺激要素等方面。這是因為室內設計的外界因素具有較強的刺激性,會給用戶的心理因素與行為因素帶來比較大的影響。因此,室內設計師應當在設計過程中根據用戶本人的行為特點與心理特點進行設計。設計師可以將用戶的行為心理因素與住宅環境緊密結合,利用不同的色彩與相應的裝飾品進行設計。淺藍色可以讓用戶在激動的狀態下變得平靜,如果用戶本人在外界因素的刺激下容易出現心理波動或患有高血壓等疾病,應避免過於激動,將藍色大面積地用於室內設計中將取得較好的設計效果。橙色和黃色比較溫馨,如果用戶在外界的刺激下經常感到身心疲憊或食慾不振,在選擇色彩時著重應用黃色或橙色將取得較好的設計效果。在室內設計過程中,應用不同種類、不同顏色的裝飾物,可以保證刺激要素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效果。使用動態造型的裝飾物可以使住宅環境變得更具活力,也可使用流線型裝飾物使呆板的住宅環境得以活化。在住宅環境設計過程中,充分考慮用戶行為心理因素中的刺激要素,才能真正保證住宅環境設計的整體效果。
3.知覺密度
在住宅室內環境設計工作中,知覺密度方面的設計也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設計師在此環節的設計時需要將用戶的行為心理因素與其結合。住宅室內設計中的知覺密度,需要設計師將用戶的行為心理因素、建築物的整體房屋設計、室內環境設計等進行綜合考量。在設計卧室時,一些用戶比較喜歡較大的卧室空間,而一些用戶更看重卧室環境的私密性與功能性,這就體現出用戶對於室內設計的不同知覺密度,需要設計師根據用戶的需求進行合理設計。此外,在傢具的設計與布置方面,傢具的大小與用戶的行為心理因素也有較大聯系,設計師應當在此基礎上結合具體環境的知覺密度進行傢具的設計與擺放,以取得最優的室內設計效果。
4.空間效應
除了上述三點主要內容外,設計師對住宅室內環境進行設計的時候,更需要考慮空間效應,這對於用戶的最終滿意度具有重要的影響。建築物內部的室內空間形態要根據具體要求的不同產生相應的變化,不同類型、形態的空間會給用戶帶來不同的心理感受,也會給用戶的個人情緒帶來較大的影響。在此背景下,設計師就需要充分考慮用戶關於空間效應的行為心理因素,將其運用到具體的室內設計中。
(1)室內空間主要形式
室內空間的主要形式可以分為矩形形式與折線形式。矩形的室內空間,長度、寬度、高度等比例並不相同,其形狀也具有不同的樣式與特點。較窄的矩形空間會給用戶帶來積極、向上的感覺,使用戶產生興奮、激昂的情緒;細長的矩形空間可以給用戶帶來強烈的期待感;橫向的矩形空間則會讓用戶有一種較為開闊的感覺。除了矩形空間之外,折線形也是室內空間的主要形式之一。折線形的室內空間主要有三角形、多邊形、扇形等不同種類。其中,三角形是設計師比較常用的一種幾何形式,可以給用戶帶來比較強的擴散感與運動感。
(2)空間的高低與大小
室內空間環境的高低、大小主要取決於建築環境內部的使用功能,其具體的大小、高低會根據功能的不同而具有變化特徵。大空間主要是指室內環境的空間具有較大尺度。需要注意的是,大空間的室內環境一般並不適用於住宅環境,設計師多將其應用於禮堂、教堂、大廳等公共環境。與大空間相對的小空間一般比較適用於住宅室內環境的設計,小空間的尺度與用戶的個人尺度有較強的適應性,空間相對比較緊湊。小空間會給用戶帶來親切感與溫暖感,讓用戶覺得安心、平靜,對於室內環境的設計工作具有比較積極的作用。空間的高低對於用戶的心理因素與行為因素也有比較大的影響。如果室內環境的空間高度相對較高,用戶就會產生空曠感與孤獨感;如果室內環境的空間高度過低,用戶又產生壓抑感。因此,設計師在進行住宅室內設計時,需要參考用戶的心理因素與行為因素,對住宅室內的空間高度進行合理調整與設計,以滿足用戶的基本需求。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住宅室內環境的空間效應與用戶的行為心理因素之間存在緊密聯系,需要設計師將兩者結合,以保證最終的設計效果。
結語
住宅室內設計對於用戶而言具有重要的影響和意義,不僅可以滿足用戶的居住需求,還可以使住宅的整體環境變得更加和諧、統一。在新的背景下,人們對於住宅的室內設計有了新的需求。因此,現代住宅的室內設計在傳統設計的基礎上還需要結合用戶的行為心理因素,以滿足用戶多元化的需求。這樣,現代住宅室內設計就會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對其未來的發展也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作者:姚佐英 秦玉 單位:廣東省城市建設技師學院 廣東創新科技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樊沐佼,朱珠.行為心理因素對室內設計的影響.藝術與設計(理論),2010(4).
[2]王潔.淺談住宅室內設計中的人性化設計原則.大眾文藝,2010(4).
[3]任然.室內設計的心理因素探討.大眾文藝,2010(11).
[4]徐波,盧曉萌.環境心理學在住宅室內環境中的應用.傢具與室內裝飾,2010(9).
[5]郭克景.淺析影響室內設計的心理因素.赤峰學院學報(科學教育版),2011(3).
[6]盧曉萌,徐波.住宅室內環境中人的心理與行為.傢具與室內裝飾,2011(5).
[7]喬芳.室內設計中的人性化思考.現代裝飾(理論),2013(1).
[8]郭甲潤,王小倩.論環境心理學在住宅室內空間設計中的運用.美與時代(上),2015(4)
D. 居住空間設計與室內設計的關系
室內設計是根據建築物的使用性質、所處環境和相應標准,運用物質技術手段和建築美學原理,創造功能合理、舒適優美、滿足人們物質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內環境。這一空間環境既具有使用價值,滿足相應的功能要求,同時也反映了歷史文脈、建築風格、環境氣氛等精神因素。
上述含義中,明確地把「創造滿足人們物質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內環境」作為室內設計的目的,即以人為本,一切圍繞為人的生活生產活動創造美好的室內環境。 同時,室內設計中,從整體上把握設計對象的依據因素則是: 使用性質為什麼樣功能設計建築物和室內空間; 所在場所這一建築物和室內空間的周圍環境狀況; 經濟投入相應工程項目的總投資和單方造價標準的控制。 設計構思時,需要運用物質技術手段,即各類裝飾材料和設施設備等,這是容易理解的;還需要遵循建築美學原理,這是因為室內設計的藝術性,除了有與繪畫、雕塑等藝術之間共同的美學法則之外,作為「建築美學」,更需要綜合考慮使用功能、結構施工、材料設備、造價標准等多種因素。建築美學總是和實用、技術、經濟等因素聯結在一起,這是它有別於繪畫、雕塑等純藝術的差異所在。 現代室內設計既有很高的藝術性的要求,其涉及的設計內容又有很高的技術含量,並且與一些新興學科,如:人體工程學、環境心理學、環境物理學等關系極為密切。現代室內設計已經在環境設計中發展成為獨立的新興學科。 對室內設計含義的理解,以及它與建築設計的關系,從不同的視角、不同的側重點來分析,許多學者都有不少具有深刻見解、值得我們仔細思考和借鑒的觀點,例如: 認為室內設計「是建築設計的繼續和深化,是室內空間和環境的再創造」。 認為室內是「建築的靈魂,是人與環境的聯系,是人類藝術與物質文明的結合」。 我國前輩建築師戴念慈先生認為「建築設計的出發點和著眼點是內涵的建築空間,把空間效果作為建築藝術追求的目標,而界面、門窗是構成空間必要的從屬部分。從屬部分是構成空間的物質基礎,並對內涵空間使用的觀感起決定性作用,然而畢竟是從屬部分。至於外形只是構成內涵空間的必然結果」。 建築師普拉特納則認為室內設計「比設計包容這些內部空間的建築物要困難得多」,這是因為在室內「你必須更多地同人打交通,研究人們的心理因素,以及如何能使他們感到舒適、興奮。經驗證明,這比同結構、建築體系打交道要費心得多,也要求有更加專門的訓練」。 美國前室內設計師協會主席亞當指出「室內設計涉及的工作要比單純的裝飾廣泛得多,他們關心的范圍已擴展到生活的每一方面,例如:住宅、辦公、旅館、餐廳的設計,提高勞動生產率,無障礙設計,編制防火規范和節能指標,提高醫院、圖書館、學校和其他公共設施的使用效率。總之一句話,給予各種處在室內環境中的人以舒適和安全」。 白俄羅斯建築師E·巴諾瑪列娃認為,室內設計是設計「具有視覺限定的人工環境,以滿足生理和精神上的要求,保障生活、生產活動的需求」,室內設計也是「功能、空間形體、工程技術和藝術的相互依存和緊密結合」。 室內裝飾、裝修和設計的區別與聯系 室內裝飾或裝潢、室內裝修、室內設計,是幾個通常為人們所認同的,但內在含義實際上是有所區別的詞義。 室內裝飾或裝潢:裝飾和裝潢原義是指「器物或商品外表」的「修飾」,是著重從外表的、視覺藝術的角度來探討和研究問題。例如對室內地面、牆面、頂棚等各界面的處理,裝飾材料的選用,也可能包括對傢具、燈具、陳設和小品的選用、配置和設計。 室內裝修:Finishing一詞有最終完成的含義,室內裝修著重於工程技術、施工工藝和構造做法等方面,顧名思義主要是指土建施工完成之後,對室內各個界面、門窗、隔斷等最終的裝修工程。 室內設計:如本節上述含義,現代室內設計是綜合的室內環境設計,它既包括視覺環境和工程技術方面的問題,也包括聲、光、熱等物理環境以及氛圍、意境等心理環境和文化內涵等內容。室內設計的基本觀點 現代室內設計,從創造出滿足現代功能、符合時代精神的要求出發,強調需要確立下述的一些基本觀點: 一、以滿足人和人際活動的需要為核心 「為人民服務,這正是室內設計社會功能的基石。」室內設計的目的是通過創造室內空間環境為人服務,設計者始終需要把人對室內環境的要求,包括物質使用和精神兩方面,放在設計的首位。由於設計的過程中矛盾錯綜復雜,問題千頭萬緒,設計者需要清醒地認識到以人為本,為人服務,為確保人們的安全和身心健康,為滿足人和人際活動的需要作為設計的核心。為人服務這一平凡的真理,在設計時往往會有意無意地因從多項局部因素考慮而被忽視。 現代室內設計需要滿足人們的生理、心理等要求,需要綜合地處理人與環境、人際交往等多項關系,需要在為人服務的前提下,綜合解決使用功能、經濟效益、舒適美觀、環境氛圍等種種要求。設計及實施的過程中還會涉及材料、設備、定額法規以及與施工管理的協調等諸多問題。可以認為現代室內設計是一項綜合性極強的系統工程,但是現代室內設計的出發點和歸宿只能是為人和人際活動服務。 從為人服務這一「功能的基石」出發,需要設計者細致入微、設身處地地為人們創造美好的室內環境。因此,現代室內設計特別重視人體工程、環境心理學、審美心理學等方面的研究,用以科學地、深入地了解人們的生理特點、行為心理和視覺感受等方面對室內環境的設計要求。 針對不同的人,不同的使用對象,相應地應該考慮有不同的要求。例如:幼兒園室內的窗檯,考慮到適應幼兒的尺度,窗檯高度常由通常的900~1000cm降至450~550cm,樓梯踏步的高度也在12cm左右,並設置適應兒童和成人尺度的二檔扶手;一些公共建築顧及殘疾人的通行和活動,在室內外高差、垂直交通、顧所盥洗等許多方面應作無障礙設計;近年來地下空間的疏散設計,如上海的地鐵車站,考慮到老年人和活動反應較遲緩的人們的安全疏散時間的計算公式中,引入了為這些人安全疏散多留1min的疏散時間餘地。上面的三個例子,著重是從兒童、老年人、殘疾人等人們的行為生理的特點來考慮。 在室內空間的組織、色彩和照明的選用方面,以及對相應使用性質室內環境氛圍的烘托等方面,更需要研究人們的行為心理、視覺感受方面的要求。例如:教堂高聳的室內空間具有神秘感,會議廳規正的室內空間具有庄嚴感,而娛樂場所絢麗的色彩和繽紛閃爍的照明給人以興奮、愉悅的心理感受。我們應該充分運用現時可行的物質技術手段和相應的經濟條件,創造出首先是為了滿足人和人際活動所需的室內人工環境。 二、加強環境整體觀 現代室內設計的立意、構思,室內風格和環境氛圍的創造,需要著眼於對環境整面的考慮。現代室內設計,從整體觀念上來理解,應該看成是環境設計系列中的「鏈中一環」。 室內設計的「里」,和室外環境的「外」,可以說是一對相輔相成辯證統一的矛盾,正是為了更深入地做好室內設計,就愈加需要對環境整體有足夠的了解和分析,著手於室內,但著眼於「室外」。當前室內設計的弊病之一相互類同,很少有創新和個性,對環境整體缺乏必要的了解和研究,從而使設計的依據漢於一般,設計構思局限封閉。看來,忽視環境與室內設計關系的分析,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現代室內設計,或稱室內環境設計,這里的「環境」著重有兩層含義: 一層含義是,室內環境是指包括室內空間環境、視覺環境、空氣質量環境、聲光熱等物理環境、心理環境等許多方面,在室內設計時固然需要重視視覺環境的設計,但是不應局限於視覺環境,對室內聲、光、熱等物理環境,空氣質量環境以及心理環境等因素也應極為重視,因為人們對室內環境是否舒適的感受,總是綜合的。一個悶熱、雜訊背景很高的室內,即使看上去很漂亮,待在其間也很難給人愉悅的感受。一些涉外賓館中投拆意見比較集中的,往往是晚間電梯、鍋爐房的低頻雜訊和盥洗室中潔具管道的雜訊,影響休息。不少賓館的大堂,單純從視覺感受出發,過量地選用光亮硬質的裝飾材料,從地面到牆面,從樓梯、走馬廊的欄板到服務台的檯面、櫃面,使大堂內的混響時間過長,說話時清晰度很差,當然造價也很高。美國室內設計師費歇爾來訪上海時,對落腳的一家賓館就有類似上述的評價。 另一層含義是,把室內設計看成自然環境城鄉環境社區街坊、建築室外環境室內環境,這一環境系列的有機組成部分,是「鏈中一環」,它們相互之間有許多前因後果,或相互制約和提示的因素存在。 香港室內設計師D·凱勒先生在浙江東陽的一次學術活動中,曾認為旅遊旅館室內設計的最主要的一點,應該是讓旅客在室內很容易聯想到自己是在什麼地方。明斯克建築師E·巴諾瑪列娃也曾提到「室內設計是一項系統,它與下列因素有關,即整體功能特點、自然氣候條件、城市建設狀況和所在位置,以及地區文化傳統和工程建造方式等等」。環境整體意識薄弱,就容易就事論事,「關起門來做設計」,使創作的室內設計缺乏深度,沒有內涵。當然,使用性質不同,功能特點各異的設計任務,相應地對環境系列中各項內容聯系的緊密程度也有所不同。但是,從人們對室內環境的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的綜合感受說來,仍然應該強調對環境整體應予充分重視。 三、科學性與藝術性的結合 現代室內設計的又一個基本觀點,是在創造室內環境中高度重視科學性,高度重視藝術性,及其相互的結合。從建築和室內發展的歷史來看,具有創新精神的新的風格的興起,總是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相適應。社會生活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價值觀和審美觀的改變,促使室內設計必須充分重視並積極運用當代科學技術的成果,包括新型的材料、結構構成和施工工藝,以及為創造良好聲、光、熱環境的設施設備。現代室內設計的科學性,除了在設計觀念上需要進一步確立以外,在設計方法和表現手段等方面,也日益予以重視,設計者已開始認真的以科學的方法,分析和確定室內物理環境和心理環境的優劣,並已運用電子計算機技術輔助設計和繪圖。貝聿銘先生早在80年代來滬講學時所展示的華盛頓藝術館東館室內透視的比較方案,就是以電子計算機繪制的,這些精確繪制的非直角的形體和空間關系,極為細致真實地表達了室內空間的視覺形象。 一方面需要充分重視科學性,另一方面又需要充分重視藝術性,在重視物質技術手段的同時,高度重視建築美學原理,重視創造具有表現力和感染力的室內空間和形象,創造具有視覺愉悅感和文化內涵的室內環境,使生活在現代社會高科技、高節奏中的人們,在心理上、精神上得到平衡,即現代建築和室內設計中的高科技和高感情問題。總之,是科學性與藝術性、生理要求與心理要求、物質因素與精神因素的平衡和綜合。 在具體工程設計時,會遇到不同類型和功能特點的室內環境,對待上述兩個方面的具體處理,可能會有所側重,但從宏觀整體的設計觀念出發,仍然需要將兩者結合。科學性與藝術性兩者決不是割裂或者對立,而是可以密切結合的。義大利設計師P·納維設計的羅馬小體育宮和者靈展覽館,尼邁亞設計的巴西利亞菲特拉教堂,屋蓋的造型既符合鋼筋混凝土和鋼絲網水泥的結構受力要求,結構的構成和構件本身又極具藝術表現力;荷蘭鹿特丹辦理工程審批的市政辦公樓,室內拱形頂的走廊結合頂部採光,不作裝飾的樑柱處理,在辦公建築中很好地體現了科學性與藝術性的結合。 從宏觀整體看,正如前述,建築物和室內環境,總是從一個側面反映當代社會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特徵,銘刻著時代的印記,但是現代室內設計更需要強調自覺地在設計中體現時代精神,主動地考慮滿足當代社會生活活動和行為模式的需要,分析具有時代精神的價值觀和審美觀,積極採用當代物質技術手段。 同時,人類社會的發展,不論是物質技術的,還是精神文化的,都具有歷史延續性。追蹤時代和尊重歷史,就其社會發展的本質講是有機統一的。在室內設計中,在生活居住、旅遊休息和文化娛樂等類型的室內環境里,都有可能因地制宜地採取具有民族特點、地方風格、鄉土風格,充分考慮歷史文化的延續和發展的設計手法。應該指出,這里所說的歷史文脈,並不能簡單地只從形式、符號來理解,而是廣義地涉及規劃思想、平面布局和空間組織特徵,甚至設計中的哲學思想和觀點。日本著名建築師丹下健三為東京奧運會設計的代代木國立競技館,盡管是一座採用懸素結構的現代體育館,但從建築形體和室內空間的整體效果,確實可說它既具時代精神,又有日本建築風格的某些內在特徵;阿聯酋沙加的國際機場,同樣的,也既是現代的,又凝聚著伊斯蘭建築的特徵,它不是某些符號的簡單搬用,而是體現這一建築和室內環境既具時代感、又尊重歷史文脈的整體風格。 五、動態和可持續的發展觀 我國清代文人李漁,在他室內裝修的專著中曾寫道:「與時變化,就地權宜」「幽齋陳設,妙在日異月新」即所謂「貴活變」的論點。他還建議不同房間的門窗,應設計成不同的體裁和花式,但是具有相同的尺寸和規格,以便根據使用要求和室內意境的需要,使各室的門窗可以更替和互換。李漁「活變」的論點,雖然還只是從室內裝修的構件和陳設等方面去考慮,但是它已經涉及了因時、因地的變化,把室內設計以動態的發展過程來對待。 現代室內設計的一個顯著的特點,是它對由於時間的推移,從而引起室內功能相應的變化和改變,顯得特別突出和敏感。當今社會生活節奏日益加快,建築室內的功能復雜而又多變,室內裝飾材料、設施設備、甚至門窗等構配件的更新換代也日新月異。總之,室內設計和建築裝修的「無形折舊」更趨突出,更新周期日益縮短,而且人們對室內環境藝術風格和氣氛的欣賞和追求,也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在改變。 據悉,日本東京男子西服店近年來店面及鋪面的更新周期僅為一年半,我國上海市不少餐館、理發廳、照相館和服裝商店的更新周新也只有2-3年,旅館、賓館的更新周期約為5-7年。隨著市場經濟、競爭機制的引進,購物行為和經營方式的變化,新型裝飾材料、高效照明和空調設備的推出,以及防火規范、建築標準的修改等等因素,都將促進現代室內設計在空間組織、平面布局、裝修構造和設施安裝等方面都留有更新改造的餘地,把室內設計的依據因素、使用功能、審美要求等等,都不看成是一成不變的,而且以動態發展的過程來認識和對待。室內設計動態發展的觀點同樣也涉及其他各類公共建築和量大面廣居住建築的室內環境
E. 別墅設計和普通住宅設計之間有何不同
別墅設計是個人比較享受的一種生活方式,而普通的住宅是用來生活的,對一種生活必需品和一種高檔耐用品來說,這是具有非常不同的感覺別墅設計高大上,而住宅只是滿足個人的衣食住行。所以說兩者之間的區別還是蠻大的。
F. 居住空間的設計原則是什麼
居住區的空間與環境設計應遵守下列原則:
1.合理布置公共服務設施,避免煙、氣、味、塵及雜訊對居民的污染和干擾;
2.建築應體現地方風格、突出個性,群體建築與空間層次應在協調中求變化;
3.精心設置建築小品,豐富與美化環境;
4.注重景觀與空間的完整性,市政公用站點、停車庫等小建築宜與住宅或公建結合安排;供電、電訊、路燈等管線宜地下埋設;
5.公共活動空間的環境設計,應處理好建築、道路、廣場、院落、綠地和建築小品之間及其與人活動之間的相互關系。居住區住宅建築和規劃設計,應綜合考慮用地條件、選型、朝向、間距、綠地、層數與密度、布置方式、群體組合和空間環境等因素確定。居住區公共服務設施包括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商業服務、金融郵電、市政公用、行政管理等設施。公共服務設施項目指標應按有關規范規定確定。居住區內綠地應包括公共綠地、宅旁綠地、配套公建所屬綠地和道路綠地等。綠地率新區建設不應低於30%;舊區改造不宜低於25%。居住區道路可分為居住區道路、小區路、組團路和宅間小路四級,其道路規劃設計應符合有關規范規定。
G. 為什麼說做公建設計和住宅設計思路不一樣
因為業主關注點和需求不同,公建業主重視實用性,空間無阻礙、客流量和吸引點主題、交通、氛圍、周邊業態分類、經營半徑、卸貨和工作動線等;而住宅業主關心的是戶型舒適度、小區環境、物業服務、停車位、安全。兩者比較,公建要求更繁雜,而且任何一個細節都會註定成敗,住宅相對要求簡單且統一
H. 室內設計中居住空間與公共空間的裝修有什麼異同點
居住安間的設計主要為居住所服務,更多考慮的是住的舒適性和實用性。
公共空間的裝修設計考慮實用功能外還要考慮一些如
展廳的展示性、流動性;
辦公類還要考慮的如何有助於管理
餐廳除了考慮展示、人員流動、管理還舒適性等……
其實就是側重點
I. 室內設計居住空間的研究意義是什麼
根據人群的生活習性與動向,結合收納,美觀,健康而產生的家裝概念。
J. 有關於居住空間設計研究方面的書嗎
室內設計是根據建築物的使用性質、所處環境和相應標准,運用物質技術手段和建築美學原理,創造功能合理、舒適優美、滿足人們物質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內環境。這一空間環境既具有使用價值,滿足相應的功能要求,同時也反映了歷史文脈、建築風格、環境氣氛等精神因素。 上述含義中,明確地把「創造滿足人們物質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內環境」作為室內設計的目的,即以人為本,一切圍繞為人的生活生產活動創造美好的室內環境。 同時,室內設計中,從整體上把握設計對象的依據因素則是: 使用性質為什麼樣功能設計建築物和室內空間; 所在場所這一建築物和室內空間的周圍環境狀況; 經濟投入相應工程項目的總投資和單方造價標準的控制。 設計構思時,需要運用物質技術手段,即各類裝飾材料和設施設備等,這是容易理解的;還需要遵循建築美學原理,這是因為室內設計的藝術性,除了有與繪畫、雕塑等藝術之間共同的美學法則之外,作為「建築美學」,更需要綜合考慮使用功能、結構施工、材料設備、造價標准等多種因素。建築美學總是和實用、技術、經濟等因素聯結在一起,這是它有別於繪畫、雕塑等純藝術的差異所在。 現代室內設計既有很高的藝術性的要求,其涉及的設計內容又有很高的技術含量,並且與一些新興學科,如:人體工程學、環境心理學、環境物理學等關系極為密切。現代室內設計已經在環境設計中發展成為獨立的新興學科。 對室內設計含義的理解,以及它與建築設計的關系,從不同的視角、不同的側重點來分析,許多學者都有不少具有深刻見解、值得我們仔細思考和借鑒的觀點,例如: 認為室內設計「是建築設計的繼續和深化,是室內空間和環境的再創造」。 認為室內是「建築的靈魂,是人與環境的聯系,是人類藝術與物質文明的結合」。 我國前輩建築師戴念慈先生認為「建築設計的出發點和著眼點是內涵的建築空間,把空間效果作為建築藝術追求的目標,而界面、門窗是構成空間必要的從屬部分。從屬部分是構成空間的物質基礎,並對內涵空間使用的觀感起決定性作用,然而畢竟是從屬部分。至於外形只是構成內涵空間的必然結果」。 建築師普拉特納則認為室內設計「比設計包容這些內部空間的建築物要困難得多」,這是因為在室內「你必須更多地同人打交通,研究人們的心理因素,以及如何能使他們感到舒適、興奮。經驗證明,這比同結構、建築體系打交道要費心得多,也要求有更加專門的訓練」。 美國前室內設計師協會主席亞當指出「室內設計涉及的工作要比單純的裝飾廣泛得多,他們關心的范圍已擴展到生活的每一方面,例如:住宅、辦公、旅館、餐廳的設計,提高勞動生產率,無障礙設計,編制防火規范和節能指標,提高醫院、圖書館、學校和其他公共設施的使用效率。總之一句話,給予各種處在室內環境中的人以舒適和安全」。 白俄羅斯建築師E·巴諾瑪列娃認為,室內設計是設計「具有視覺限定的人工環境,以滿足生理和精神上的要求,保障生活、生產活動的需求」,室內設計也是「功能、空間形體、工程技術和藝術的相互依存和緊密結合」。 室內裝飾、裝修和設計的區別與聯系 室內裝飾或裝潢、室內裝修、室內設計,是幾個通常為人們所認同的,但內在含義實際上是有所區別的詞義。 室內裝飾或裝潢:裝飾和裝潢原義是指「器物或商品外表」的「修飾」,是著重從外表的、視覺藝術的角度來探討和研究問題。例如對室內地面、牆面、頂棚等各界面的處理,裝飾材料的選用,也可能包括對傢具、燈具、陳設和小品的選用、配置和設計。 室內裝修:Finishing一詞有最終完成的含義,室內裝修著重於工程技術、施工工藝和構造做法等方面,顧名思義主要是指土建施工完成之後,對室內各個界面、門窗、隔斷等最終的裝修工程。 室內設計:如本節上述含義,現代室內設計是綜合的室內環境設計,它既包括視覺環境和工程技術方面的問題,也包括聲、光、熱等物理環境以及氛圍、意境等心理環境和文化內涵等內容。室內設計的基本觀點 現代室內設計,從創造出滿足現代功能、符合時代精神的要求出發,強調需要確立下述的一些基本觀點: 一、以滿足人和人際活動的需要為核心 「為人民服務,這正是室內設計社會功能的基石。」室內設計的目的是通過創造室內空間環境為人服務,設計者始終需要把人對室內環境的要求,包括物質使用和精神兩方面,放在設計的首位。由於設計的過程中矛盾錯綜復雜,問題千頭萬緒,設計者需要清醒地認識到以人為本,為人服務,為確保人們的安全和身心健康,為滿足人和人際活動的需要作為設計的核心。為人服務這一平凡的真理,在設計時往往會有意無意地因從多項局部因素考慮而被忽視。 現代室內設計需要滿足人們的生理、心理等要求,需要綜合地處理人與環境、人際交往等多項關系,需要在為人服務的前提下,綜合解決使用功能、經濟效益、舒適美觀、環境氛圍等種種要求。設計及實施的過程中還會涉及材料、設備、定額法規以及與施工管理的協調等諸多問題。可以認為現代室內設計是一項綜合性極強的系統工程,但是現代室內設計的出發點和歸宿只能是為人和人際活動服務。 從為人服務這一「功能的基石」出發,需要設計者細致入微、設身處地地為人們創造美好的室內環境。因此,現代室內設計特別重視人體工程、環境心理學、審美心理學等方面的研究,用以科學地、深入地了解人們的生理特點、行為心理和視覺感受等方面對室內環境的設計要求。 針對不同的人,不同的使用對象,相應地應該考慮有不同的要求。例如:幼兒園室內的窗檯,考慮到適應幼兒的尺度,窗檯高度常由通常的900~1000cm降至450~550cm,樓梯踏步的高度也在12cm左右,並設置適應兒童和成人尺度的二檔扶手;一些公共建築顧及殘疾人的通行和活動,在室內外高差、垂直交通、顧所盥洗等許多方面應作無障礙設計;近年來地下空間的疏散設計,如上海的地鐵車站,考慮到老年人和活動反應較遲緩的人們的安全疏散時間的計算公式中,引入了為這些人安全疏散多留1min的疏散時間餘地。上面的三個例子,著重是從兒童、老年人、殘疾人等人們的行為生理的特點來考慮。 在室內空間的組織、色彩和照明的選用方面,以及對相應使用性質室內環境氛圍的烘托等方面,更需要研究人們的行為心理、視覺感受方面的要求。例如:教堂高聳的室內空間具有神秘感,會議廳規正的室內空間具有庄嚴感,而娛樂場所絢麗的色彩和繽紛閃爍的照明給人以興奮、愉悅的心理感受。我們應該充分運用現時可行的物質技術手段和相應的經濟條件,創造出首先是為了滿足人和人際活動所需的室內人工環境。 二、加強環境整體觀 現代室內設計的立意、構思,室內風格和環境氛圍的創造,需要著眼於對環境整面的考慮。現代室內設計,從整體觀念上來理解,應該看成是環境設計系列中的「鏈中一環」。 室內設計的「里」,和室外環境的「外」,可以說是一對相輔相成辯證統一的矛盾,正是為了更深入地做好室內設計,就愈加需要對環境整體有足夠的了解和分析,著手於室內,但著眼於「室外」。當前室內設計的弊病之一相互類同,很少有創新和個性,對環境整體缺乏必要的了解和研究,從而使設計的依據漢於一般,設計構思局限封閉。看來,忽視環境與室內設計關系的分析,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現代室內設計,或稱室內環境設計,這里的「環境」著重有兩層含義: 一層含義是,室內環境是指包括室內空間環境、視覺環境、空氣質量環境、聲光熱等物理環境、心理環境等許多方面,在室內設計時固然需要重視視覺環境的設計,但是不應局限於視覺環境,對室內聲、光、熱等物理環境,空氣質量環境以及心理環境等因素也應極為重視,因為人們對室內環境是否舒適的感受,總是綜合的。一個悶熱、雜訊背景很高的室內,即使看上去很漂亮,待在其間也很難給人愉悅的感受。一些涉外賓館中投拆意見比較集中的,往往是晚間電梯、鍋爐房的低頻雜訊和盥洗室中潔具管道的雜訊,影響休息。不少賓館的大堂,單純從視覺感受出發,過量地選用光亮硬質的裝飾材料,從地面到牆面,從樓梯、走馬廊的欄板到服務台的檯面、櫃面,使大堂內的混響時間過長,說話時清晰度很差,當然造價也很高。美國室內設計師費歇爾來訪上海時,對落腳的一家賓館就有類似上述的評價。 另一層含義是,把室內設計看成自然環境城鄉環境社區街坊、建築室外環境室內環境,這一環境系列的有機組成部分,是「鏈中一環」,它們相互之間有許多前因後果,或相互制約和提示的因素存在。 香港室內設計師D·凱勒先生在浙江東陽的一次學術活動中,曾認為旅遊旅館室內設計的最主要的一點,應該是讓旅客在室內很容易聯想到自己是在什麼地方。明斯克建築師E·巴諾瑪列娃也曾提到「室內設計是一項系統,它與下列因素有關,即整體功能特點、自然氣候條件、城市建設狀況和所在位置,以及地區文化傳統和工程建造方式等等」。環境整體意識薄弱,就容易就事論事,「關起門來做設計」,使創作的室內設計缺乏深度,沒有內涵。當然,使用性質不同,功能特點各異的設計任務,相應地對環境系列中各項內容聯系的緊密程度也有所不同。但是,從人們對室內環境的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的綜合感受說來,仍然應該強調對環境整體應予充分重視。 三、科學性與藝術性的結合 現代室內設計的又一個基本觀點,是在創造室內環境中高度重視科學性,高度重視藝術性,及其相互的結合。從建築和室內發展的歷史來看,具有創新精神的新的風格的興起,總是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相適應。社會生活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價值觀和審美觀的改變,促使室內設計必須充分重視並積極運用當代科學技術的成果,包括新型的材料、結構構成和施工工藝,以及為創造良好聲、光、熱環境的設施設備。現代室內設計的科學性,除了在設計觀念上需要進一步確立以外,在設計方法和表現手段等方面,也日益予以重視,設計者已開始認真的以科學的方法,分析和確定室內物理環境和心理環境的優劣,並已運用電子計算機技術輔助設計和繪圖。貝聿銘先生早在80年代來滬講學時所展示的華盛頓藝術館東館室內透視的比較方案,就是以電子計算機繪制的,這些精確繪制的非直角的形體和空間關系,極為細致真實地表達了室內空間的視覺形象。 一方面需要充分重視科學性,另一方面又需要充分重視藝術性,在重視物質技術手段的同時,高度重視建築美學原理,重視創造具有表現力和感染力的室內空間和形象,創造具有視覺愉悅感和文化內涵的室內環境,使生活在現代社會高科技、高節奏中的人們,在心理上、精神上得到平衡,即現代建築和室內設計中的高科技和高感情問題。總之,是科學性與藝術性、生理要求與心理要求、物質因素與精神因素的平衡和綜合。 在具體工程設計時,會遇到不同類型和功能特點的室內環境,對待上述兩個方面的具體處理,可能會有所側重,但從宏觀整體的設計觀念出發,仍然需要將兩者結合。科學性與藝術性兩者決不是割裂或者對立,而是可以密切結合的。義大利設計師P·納維設計的羅馬小體育宮和者靈展覽館,尼邁亞設計的巴西利亞菲特拉教堂,屋蓋的造型既符合鋼筋混凝土和鋼絲網水泥的結構受力要求,結構的構成和構件本身又極具藝術表現力;荷蘭鹿特丹辦理工程審批的市政辦公樓,室內拱形頂的走廊結合頂部採光,不作裝飾的樑柱處理,在辦公建築中很好地體現了科學性與藝術性的結合。 從宏觀整體看,正如前述,建築物和室內環境,總是從一個側面反映當代社會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特徵,銘刻著時代的印記,但是現代室內設計更需要強調自覺地在設計中體現時代精神,主動地考慮滿足當代社會生活活動和行為模式的需要,分析具有時代精神的價值觀和審美觀,積極採用當代物質技術手段。 同時,人類社會的發展,不論是物質技術的,還是精神文化的,都具有歷史延續性。追蹤時代和尊重歷史,就其社會發展的本質講是有機統一的。在室內設計中,在生活居住、旅遊休息和文化娛樂等類型的室內環境里,都有可能因地制宜地採取具有民族特點、地方風格、鄉土風格,充分考慮歷史文化的延續和發展的設計手法。應該指出,這里所說的歷史文脈,並不能簡單地只從形式、符號來理解,而是廣義地涉及規劃思想、平面布局和空間組織特徵,甚至設計中的哲學思想和觀點。日本著名建築師丹下健三為東京奧運會設計的代代木國立競技館,盡管是一座採用懸素結構的現代體育館,但從建築形體和室內空間的整體效果,確實可說它既具時代精神,又有日本建築風格的某些內在特徵;阿聯酋沙加的國際機場,同樣的,也既是現代的,又凝聚著伊斯蘭建築的特徵,它不是某些符號的簡單搬用,而是體現這一建築和室內環境既具時代感、又尊重歷史文脈的整體風格。 五、動態和可持續的發展觀 我國清代文人李漁,在他室內裝修的專著中曾寫道:「與時變化,就地權宜」「幽齋陳設,妙在日異月新」即所謂「貴活變」的論點。他還建議不同房間的門窗,應設計成不同的體裁和花式,但是具有相同的尺寸和規格,以便根據使用要求和室內意境的需要,使各室的門窗可以更替和互換。李漁「活變」的論點,雖然還只是從室內裝修的構件和陳設等方面去考慮,但是它已經涉及了因時、因地的變化,把室內設計以動態的發展過程來對待。 現代室內設計的一個顯著的特點,是它對由於時間的推移,從而引起室內功能相應的變化和改變,顯得特別突出和敏感。當今社會生活節奏日益加快,建築室內的功能復雜而又多變,室內裝飾材料、設施設備、甚至門窗等構配件的更新換代也日新月異。總之,室內設計和建築裝修的「無形折舊」更趨突出,更新周期日益縮短,而且人們對室內環境藝術風格和氣氛的欣賞和追求,也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在改變。 據悉,日本東京男子西服店近年來店面及鋪面的更新周期僅為一年半,我國上海市不少餐館、理發廳、照相館和服裝商店的更新周新也只有2-3年,旅館、賓館的更新周期約為5-7年。隨著市場經濟、競爭機制的引進,購物行為和經營方式的變化,新型裝飾材料、高效照明和空調設備的推出,以及防火規范、建築標準的修改等等因素,都將促進現代室內設計在空間組織、平面布局、裝修構造和設施安裝等方面都留有更新改造的餘地,把室內設計的依據因素、使用功能、審美要求等等,都不看成是一成不變的,而且以動態發展的過程來認識和對待。室內設計動態發展的觀點同樣也涉及其他各類公共建築和量大面廣居住建築的室內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