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診器設計
Ⅰ 屬性列舉法設計聽診器
1、屬性列舉法(AttributeListingTechnique)屬性列舉法(AttributeListingTechnique)是由Crawford於1954所提倡應用的思考策略。屬性列舉法是偏向物性、人性的特徵來思考,主要強調於創造過程中觀察和分析事物的屬性,然後針對每一項屬性提出可能改進的方法,或改變某些特質(如大小、形狀、顏色等),使產品產生新的用途。屬性列舉法的步驟是條列出事物的主要想法、裝置、產品、系統、或問題的重要部份的屬性。然後改變或修改所有的屬性列舉法。其中,我們必須注意一點,不管多麼不切實際,只要是能對目標的想法、裝置、產品、系統、或問題的重要部份提出可能的改進方案,都是可以接受的范圍。2、希望點列舉法希望點列舉法是偏向理想型設定的思考,是透過不斷的提出「希望可以」、「怎樣才能更好」等等的理想和願望,使原本的問題能能聚合成焦點,再針對這些理想和願望提出達成的的方法。希望點列舉法的步驟是先決定主題,然後列舉主題的希望點,再根據選出的希望點來考慮實現方法。3、優點列舉法這是一種逐一列出事物優點的方法,進而探求解決問題和改善對策。步驟:決定主題;列舉主題的優點;選出所列舉的優點;根據選出的優點來考慮如何讓優點擴大。4、缺點列舉法缺點列舉法是偏向改善現狀型的思考,透過不斷檢討事物的各種缺點及缺漏,再針對這些缺點一一提出解決問題和改善對策的方法。缺點列舉法的步驟是先決定主題,然後列舉主題的缺點,再根據選出的缺點來考慮改善方法。
Ⅱ 小學科學四年級上冊聲音是怎樣傳播的教學設計
1、《聲音是怎樣傳播的》這節課是在學生了解了聲音的大小、高低、產生的原因基礎上進一步指導學生探究聲音能在氣體、固體、液體中傳播的,學生經過實驗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探究大自然奧秘的情趣。
根據本單元的教學要求和本課的特點,我設計本課的教學目標有:
知識目標:知道聲音在氣體、液體、固體中可以傳播。
技能目標:指導學生通過實驗活動認識聲音在固體、氣體、液體中傳播聲音的過程。
情感目標:讓學生經歷猜想,驗證的過程,體驗到科學探究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二、重難點定位
本課的重點確定在:知道聲音在氣體、液體、固體中可以傳播,並且在不同的物質中傳播的速度不同。
三、教學設計
小學科學課程的學習包括科學知識和科學探究兩部分,強調探究式學習活動是科學課程的一大特色,我認為教學中要讓學生先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大膽猜測,為了驗 證猜想,建立科學的概念,學生就要通過實驗等方法獲取自己所需要的證據。另一方面要讓學生自己通過實驗獲得新知,並能運用所學知識科學地解釋生活中的一些 現象。因此,為了實現以上教學目標,在設計時我准備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線,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四、具體教學過程如下:
教具准備:簡易聽診器、漏斗、膠管、鑰匙、石頭、鈴、線、紙杯、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教師:手拿事先准備好的簡易聽診器,同學們都去過醫院看過病,為什麼醫生要用聽診器聽心臟的聲音?
生猜:可能會清楚一點。
教師:心臟聲音是怎樣「傳播」到醫生耳朵中去的?這就是這節課我們研究的問題。由簡易的聽診器設置情景,想想醫生為什麼用聽診器聽心臟的聲音?想想聲音是怎樣傳到醫生耳朵里的。
板書:聲音是怎樣傳播的
【設計目的:課的開始,創設了一個疑問氛圍,學生可能會猜出一些想法,教師也不必評價,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學習,教師隨即開門見山出示課題。創設有問題的情境的意圖是為了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求知慾,對下面的探究學習新知活動,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加強直觀,探索新知,通過3個步驟完成。
第1步:實驗分析聲音在固體和氣體中的傳播。
(1)、相互聽一聽寫字的聲音。
A、四人一組,一人寫字,一人把耳朵貼至桌面,另兩人仔細聽;然後再交換做法。
B、小組匯報不同的途徑聽到的聲音有什麼不同?
經桌子(固體)聽到的聲音比直接用耳朵(經空氣)聽到的聲音要清楚。
(2)、聽聽紙杯(土電話)傳過來的聲音
A、照書上圖做相互聽,聽聽紙杯中的聲音;
B、說說紙杯中的聲音是怎樣傳過來的?
C、換個紙杯聽聽看,與剛才的聲音一樣嗎?
學生說說聽到的情況。(初步感知紙杯有擴大聲音的功能)
(3)、聽聽聽診器里的聲音
A、說醫生是怎樣聽病人心臟跳動的聲音的?
B、把漏斗接上膠管,作成一個簡易的「聽診器」試試做做醫生;
C、用「聽診器」聽聽心臟的聲音(自己的和別人的);
D、聽心臟的聲音是怎樣傳播過來的?
聲音是通過膠管和漏斗中的空氣傳播的。
(4)、通過實驗說說聲音可以通過哪些途徑傳播?
教師補充、板書、小結:固體、氣體固體都能傳播聲音,且固體比氣體傳播聲音的本領要大。
【設計目的:這一步的教學,讓學生動手實驗,分析,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使學生學會了物體傳聲的實驗,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第2步:分組實驗分析聲音能否在液體中傳播。
A、教師講解實驗要求,小組討論設計實驗,讓物體在水中發出聲音,並試試能不能聽到;
B、聽一聽,在水槽中碰響石頭或鈴,能不能聽到發出的聲音(教師巡視指導)。
C、說一說,有沒有聽到從水中發出的聲音?說明了什麼?(匯報實驗結果)
D、想一想,聽到的聲音是不是就是單單靠液體來傳播的?
E、交流,游泳時潛入水下聽到過聲音嗎?是怎樣傳播過來的?(運用知識)
教師小結,並板書:聲音能在液體中傳播
【設計目的:讓學生動手實驗,分析,學會了液體傳聲的實驗,並結合學生實際游泳時潛入水中上否聽到聲音?有什麼特點?通過實驗和交流幫助學生認識液體也能傳播聲音。】
第3步:不同物質傳播聲音的速度
A、學生自己看書上的材料;
B、說說從這些材料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氣體、固體、液體都能傳播聲音,固體傳播聲音本領最強,氣體傳播聲音本領最弱。
C、思考回答:如果把一隻鍾放在沒有空氣的罩子中,你會聽到聲音嗎?為什麼?
【設計目的:這一步教學,讓學生自己閱讀這段有具體數字的資料,培養自學能力;在通過資料思考得出結論:固體傳播聲音本 領最強,氣體傳播聲音本領最弱。在這一部分中,還讓學生學會逆向思維思考問題,既然聲音能在空氣能傳播聲音,那麼把一隻鍾放入真空中,你會聽到鍾的聲音 嗎?從而認識到聲音是不能在真空中傳播的】
以上三個步驟緊密聯系,通過實驗----分析----綜合的形式,步步深入,培養了學生實驗分析能力,同時注重講練結合,使學生逐步提高知識水平和技能。
(三)強化練習,綜合運用。
1、 鐵路上你用什麼方法來判斷遠處是否有火車駛來?為什麼?
2、 為什麼狗把一隻耳朵貼在地面上休息?
【設計目的:經過學習,學生基本上從理論上掌握了聲音能在氣體、固體、液體中傳播,還需讓理論與實踐聯系起來,發展學生智力,讓學生學習致用,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
板書設計:
聲音是怎樣傳播的
氣體
固體 都能傳播聲音
液體
固體傳播聲音本領最強,氣體傳播聲音本領最弱。
Ⅲ 耳機的正確戴法是真的嗎
耳塞的戴法要根據耳塞的設計來的,大部分耳塞是直接戴即可。
需要繞耳戴的耳機一般都會設計出耳掛,上圖那種沒有耳掛只有線的,一般會有一個很長的,可以彎成一定形狀的護套,方便你把耳機線掛在耳朵上。
繞耳戴法的優點:1是減少聽診器效應,適用於入耳塞,2是減少在運動時意外掉落的可能性,適用於平頭塞,比如經典的OMX90。
沒有特殊設計成繞耳戴的耳塞採用繞耳戴法沒有意義,並且可能會造成耳廓不適感。
特別戴法的耳塞說明書中都有戴法圖示。
http://www.guokr.com/question/546173/
Ⅳ 假如由你來設計一個聽診器,你會怎麼做急用啊!
自己要是來設計電腦住宅。首先得自己設計舒心的,這樣才能讓自己有一個良好的環境,因為每一天都會接觸,才能讓自己感覺到心情舒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