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線型設計
㈠ 流線型結構
流線型設計是美國20世紀三四十年代最流行的一種設計風格,由裝飾藝術發展而來,以圓滑流暢的流線體為主要形式,最初主要運用在汽車、火車等交通工具上,後來廣泛流行,幾乎波及到所有的產品外形。
流線型是表面處氣流沒有明顯分離的物體形狀。流線型物體相對氣流運動時,所受氣流阻力最小。近代小轎車車型都設計為流線型,其迎風橫截面積盡量小,車燈、後視鏡、門把手以及車窗等裝置與車身渾然一體。流線型汽車在氣流中的阻力可降低到一般車型的60%,效果最好的是低矮型的賽車,其阻力可降低到普通汽車的27%。
(1)流線型設計擴展閱讀:
新時代需要新的形式、新的象徵,與現代主義刻板的幾何形式語言相比,「流線型」的有機形態畢竟更易於理解和接受。因此,它與包豪斯的現代主義大相徑庭。隨著時間的推移,「流線型」風格已蔚然成風,遍及美國工業產品的各個方面。造成了消費者追逐潮流的購買熱,是設計促進銷售的一個成功例子。使「流線型」風格普及化的人物是雷蒙德·羅維和諾曼·蓋茨等人。
㈡ 許多建築受到流線型設計的影響,都有哪些改變
無論來是弗蘭克·勞埃自德·賴特1937年至1939年在美國威斯康星州的拉亭市設計的約翰遜制蠟公司辦公大樓,還是沃爾特·多溫·蒂格1936年所設計的更為大眾所接受的德士古石油公司的加油站,直到隨處可見、比比皆是的路邊快餐店,都體現了流線型設計的特點。1936年至1939年弗蘭克·勞埃德·賴特的傢具設計,便接受了流線型造型的影響,曲線的可以轉動的抽屜別具特色。
㈢ 空氣動力學流線型設計與人體工程學曲線設計的區別
好吧,雖然我學歷不是很高,但我畢竟是空氣動力學的愛好者...這個問題我貌似看到過幾次了。我就回答我知道的吧!
按照你的問題次序依次回答。
1.流線型設計與人體工程學有沒有關系?
回答:有關系,人體是一個復雜的生物結構,所以身體工程學最注重舒適度,以及抗疲勞。舒適度則要求曲線圓滑流暢,而且更滿足人的審美觀。其次,人的外部由布滿無數感知神經的皮膚組成,柔軟,敏感,但人體接觸物體的時候是運動的,這里涉及到撞擊動量問題,我們都知道,但是人如果受到撞擊是會感覺到不適的,所以要求接觸人體的物體表面盡量柔軟,圓滑,柔軟的目的是緩沖撞擊時間,圓滑的目的是讓接觸面更大,降低撞擊時受力面的壓強。
2.曲線設計與空氣動力學有沒有關系?
曲線和流線的概念雖然有所不同,但還是很相近的,如果要跟空氣動力學有關系的話,兩個名字中,當然是流線,因為空氣動力學別稱就是流體動力學,這樣你就不難理解。這樣說一下,空氣動力學涉及喘[該死的谷歌拼音拼不出三點水的喘]流,阻力等,這是一門運動流體學科,所以它的「力」主要是研究流體運動中的力。當年牛頓奠定最重要一個公理,當一個物體有兩個翼面表面流過流體時,翼面將產生粘力,而且粘力大小與單位時間內流體數量[可以理解為流速]成正比。為此,人造飛機升上藍天....
3.它們四者之間誰和誰是一對的?
回答:從常識回答的話, 流線型喜歡空氣動力學,曲線設計喜歡人體工程學....
看看我們的J-20黑絲帶...無論多麼先進,都不會做的像太空大戰中宇宙飛船那樣的外形...因為它是在空氣中運動,所以必須優先保證其外型結構符合空氣動力學特徵。而所謂的內衣廣告之類,嘴喜歡打S曲線不是么?因為人體就是這樣的....當然更有美感,更有誘惑力.....
㈣ 流線型設計
當然越扁越流線嘛,你問的比例頂多顯示美不美
要是設計車,取速度和車形的最佳配比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㈤ 轎車流線型的設計有什麼優點
降低風阻系數,帶來降低油耗的效果;
外觀上更美觀了,符合現代汽車設計美學的審美。
㈥ 工業設計史流線型運動的代表作品是什麼
流線型風格(Streamlining)——美國——1935~1945——代表人物:羅維、蓋茨
流線型原是空氣動力學名詞,用來描述表面圓滑、線條流暢的物體形狀,這種形狀能減少物體在高速運動時的風阻。在工業設計中,它卻成了一種象徵速度和時代精神的造型語言,成為20世紀30~40年代最流行的產品風格。
流線型在實質上是一種外在的「樣式設計」,它反映了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美國人對設計的態度,即把產品的外觀造型作為促進銷售的重要手段。
羅維的代表作:可口可樂的瓶子及標志;寶馬、克萊斯勒、「灰狗」汽車;「古德斯波特」冰箱;美國宇航局的「空中實驗室」計劃;香煙盒;「協和式」飛機的內艙等等。
㈦ 流線型風格的發展
任何有關流行風格的討論都不可避免地要涉及產品的商業化,以及它們和消費者之間在心理學上的聯系。早期的現代主義無視工業資本主義以市場為主導的消費特點,片面強調批量生產的民主理想和產品的實用價值。在最具商業氣息的環境中產生的美國流線型風格(Streamlining)正是給現代主義的清高以巨大沖擊。
流線型在實質上是一種外在的「樣式設計」,它反映了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美國人對設計的態度,即把產品的外觀造型作為促進銷售的重要手段。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就必須尋找一種迎合大眾趣味的風格,流線型由此應運而生。
大蕭條期間產生的激烈的商業競爭,又把流線型風格推向高潮。它的魅力首先在於它是一種走向未來的標志,這給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中的人們帶來了一種希望和解脫。因此,流線型在感情上的價值超過了它在功能上的質量。
在藝術上,流線型與未來主義和象徵主義一脈相承,它用象徵性的表現手法贊頌了「速度」之類體現工業時代精神的概念。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流線型是一種不折不扣的現代風格。它的流行也有技術和材料上的原因。
20世紀30年代,塑料和金屬模壓成形方法得到廣泛應用,並由於較大的曲率半徑有利於脫模或成形,這就確定了設計特徵,無論是冰箱還是汽車的設計都受其影響。工業設計師多仁(HaroldVanDoren)曾在《設計》雜志上發表了一篇題為《流線型:時尚還是功能》的文章,論述了冰箱形式與製造技術發展的關系。他以一系列圖示說明了盡量減少冰箱外殼構件的趨勢。1939年,威斯汀豪斯公司推出了以單塊鋼板沖壓整體式外殼的技術,完全消除了對結構框架的需要,圓滑的外形也是這種生產技術的結果。
流線型與藝術裝飾風格不同,它的起源不是藝術運動,而空氣動力學試驗。有些流線型設計,如汽車、火車、飛機和輪船等交通工具是有一定科學基礎的。但在富於想像力的美國設計師手中,不少流線型設計完全是由於它的象徵意義,而無功能上的含義。1936年,由赫勒爾(OrloHeller)設計的訂書機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號稱「世界上最美的訂書機」。這是一件純形式和純手法主義的產品設計,完全沒有反映其機械功能。其外形頗似一隻蚌殼,圓滑的殼體罩住了整個機械部分,只能通過按鍵來進行操作。這里,表示速度的形式被用到了靜止的物體上,體現了它作為現代化符號的強大象徵作用。在很多情況下,即使流線型不表現產品的功能,它也不一定會損害產品的功能,因而流線型變得極為時髦。
濫用流線型風格並沒有掩蓋流線型的真正成就。在一些工程設計師的作品中,流線型有力地綜合了美學與技術的因素而極富表現力。流線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紀對自然生命的研究以及對於魚、鳥等有機形態的效能的欣賞。這些觀念被應用到了潛艇和飛艇的設計上,以減少湍流和阻力。
到1900年,「淚滴」狀已作為最小阻力形狀而被接受,並在第一次大戰前後用於小汽車的外形設計上。1921年,一位在德國齊柏林工廠工作的匈牙利工程師加雷(PaulJaray)開始在風洞中試驗流線型汽車模型的空氣動力學特性,他所試驗的形式對於兩次大戰之間歐洲的汽車設計產生了深遠影響,從增加速度和改善穩定性兩個方面為流線型提供了科學的解釋。
在飛機設計方面,金屬材料的改進、結構技術和科學研究的發展,對設計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笨重的盒式框架機身和沉重的雙層支撐翼被具有流線型空氣動力學形式的整體結構所取代。採用這些成就的第一架商業飛機是1933年的波音247,它是由軍用轟炸機改型而成的。
同年道格拉斯DC1出現,這是一種專為民用而設計的飛機,使用全金屬結構,機翼與機身合為一體,覆以熠熠發光的鋁質蒙皮。這種形式產生了戲劇般的效果。
第二年,一架波音飛機和一架更大型的道格拉斯DC2參加了由倫敦至澳大利亞墨爾本的飛行比賽,並獲得成功。這兩架飛機引起了轟動,參加這次飛行比賽的一位駕駛員凱(CyrilKay)回憶說:「只要瞧一眼它們空氣動力學的簡潔線條和閃閃發光的蒙皮,就足以認定它們是當代設計的佼佼者。」
道格拉斯設計隊伍工作的最高成就是比DC2更大的DC3型飛機,它於1935年開始生產。這種飛機是空中運輸的革命,總共生產了13000架。它成了時代的象徵和機器美學的範例,甚至被認為是一件藝術傑作,然而優異的性能才是它成功的真正基礎。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DC3被改裝成軍用飛機,在最困難的作戰條件下,它的可靠性和適應性是無可比擬的。
盡管風洞試驗廣為汽車工業使用,證明了流線型能減少風阻,並在高速行駛時降低油耗,但需進一步在技術和機械上進行改進,以完全發揮其潛在優點。美國建築師和設計師富勒(RichardB.Fuller,1895—1983)於1933—1934年設計的「戴馬克松」小汽車在這方面做了大膽嘗試。這是一輛大型的三輪汽車,呈「淚滴」狀。設計師聲稱它性能超群,在時速50英里時能節油50%。但是對於美國汽車工業來說,富勒的設計在形式上和結構上都太離譜,不能馬上用於批量生產,因為他們必須顧及公眾接受創新的程度。
美國三大汽車公司之一的克萊斯勒公司在這方面提供了前車之鑒。該公司於1934年生產的「氣流」型小汽車是由主任工程師布里爾(CarlBreer)從1927年開始按照空氣動力學原理設計的。產品的結構和機械性能也經過精心設計,以確保可靠性和舒適性。為了獲得競爭的主動,「氣流」車的造型非常激進,設計者花了大量精力以求車身的統一,發動機罩的雙曲線通過後傾的擋風玻璃與機身光滑地聯系起來,擋泥板和腳踏板的流暢線條加強了整體感。盡管花費了7年時間,採用了許多革新成果,並發起了大規模的廣告宣傳,但這種型號的汽車在銷售上卻失敗了,普遍的感覺是它過於標新立異,以致消費者不能接受。不過這部汽車的設計對於後來德國的「大眾」車外形產生了很大影響。
鑒於「氣流」車的失敗,各大汽車公司在創新時都經過深思熟慮,年度換型計劃在風格上的變化是有限的,即以一種克制的態度來使用流線型,並限於消費者所能接受的汽車應是什麼樣子的觀念之中。
㈧ 流線型設計的作用
流線型風格的魅力在於它給經濟大危機下的人們帶來了希望和解脫版,成為走向未來權的標志。流線型的情感價值超過了實用功能。對此我們需要認識到,設計從根本上說不是形式問題。而是充分地利用系統資源,在組織完美新形式的同時,實現人類的需求理想。美國「二戰」後工業設計的巨大發展正是在認識克服了設計上的極端形式主義弊端之後才得以實現。
㈨ 什麼是流線型風格
[編輯本段]流線型風格
(Streamlining)
流線型原是空氣動力學名詞,用來描述表面圓滑、線條流暢的物體形狀,這種形狀能減少物體在高速運動時的風阻。但在工業設計中,它卻成了一種象徵速度和時代精神的造型語言而廣為流傳,不但發展成了一種時尚的汽車美學,而且還滲入到家用產品的領域中,影響了從電熨斗、烤麵包機到電冰箱等的外觀設計,並形成為20世紀30~40年代最流行的產品風格。在最具商業氣息的環境中產生的美國流線型風格正是給現代主義的清高以巨大沖擊。流線型在實質上是一種外在的「樣式設計」,它反映了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美國人對設計的態度,即把產品的外觀造型作為促進銷售的重要手段。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就必須尋找一種迎合大眾趣味的風格,流線型由此應運而生。而大蕭條期間產生的激烈的商業競爭,又把流線型風格推向高潮,它的魅力首先在於它是一種走向未來的標志,這給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中的人民帶來了一種希望和解脫。因此,流線型在感情上的價值超過了它在功能上的質量。在藝術上,流線型與未來主義和象徵主義一脈相承,它用象徵性的表現手法贊頌了「速度」之類體現工業時代精神的概念。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流線型是一種不折不扣的現代風格。它的流行也有技術和材料上的原因。20世紀30年代,塑料和金屬模壓成型方法得到廣泛應用,並由於較大的曲率半徑有利於脫模或成型,這就確定了設計特徵,無論是冰箱,還是汽車的設計都受其影響。工業設計師多仁(Harold Van Doren)曾在《設計》雜志上發表了一篇題為《流線型:時尚還是功能》的文章,論述了冰箱形式與製造技術發展的關系。他以一系列圖示說明了盡量減少冰箱外殼構件的趨勢,1939年威斯汀豪斯公司推出了以單塊鋼板沖壓整體式外殼的技術,完全消除了對結構框架的需要,圓滑的外形也是這種生產技術的結果。流線型與藝術裝飾風格不同,它的起源不是藝術運動,而是空氣動力學試驗。有些流線型設計,如汽車、火車、飛機、輪船等交通工具是有一定科學基礎的。但在富於想像力的美國設計師手中,不少流線型設計完全是由於它的象徵意義,而無功能上的含義。流線型作為一種風格是獨特的,它主要源於科學研究和工業生產的條件而不是美學理論。新時代需要新形式、新的象徵,與現代主義刻板的幾何形式語言相比,流線型的有機形態畢竟易於理解和接受,這也是它得以廣為流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㈩ 流線型設計集中體現了哪些設計美得法則
流線型設計體現出順暢光滑的美學效果,做好了像流沙,像水波,像少女的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