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旗的設計
❶ 軍旗設計過程是什麼樣的
1927年9月初,為籌備秋收起義,剛成立的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奉黨中央之命集體研製起義的旗幟。旗幟為紅色,象徵革命中央;白色五角星,象徵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星內嵌鐮刀斧頭,鐮斧交叉,表示工農大眾緊密團結。旗幅靠旗桿一側的白布條上豎寫楷體字「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
1930年4月,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發布的《關於紅軍各級軍旗的規定的通知》中,規定旗幅上方增寫「全世界無產階級聯合起來」字樣,旗邊加飾旗須,明確了旗幟的規格、斧頭的樣式和刃鋒的方向等。
1931年3月,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頒布了《蘇維埃和群眾團體紅軍旗幟印信式樣》,將軍旗上的鐮刀斧頭改為金黃色鐮刀鐵錘,五角星由白色改為金黃色,單獨置於旗幅內上角。
1948年冬天,全國解放勝利在即中央軍委和總部的領導開始醞釀著人民解放軍的正規化建設問題,其中也談到了軍旗的統一問題。報告報給擔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兼總參謀長周恩來以後,他馬上與劉少奇、朱德商量,並報毛澤東批准,最後設計軍旗的任務落到了周恩來身上。這時,周恩來想到了總政第一室主任黃鎮。黃鎮接到周恩來的指示以後,他馬上組成臨時設計小組,並立即起草了徵集軍旗圖案的通知,發往各大單位。通知發出只有一個多月,設計小組就收到了幾個軍區和中央、軍委直屬機關報來的方案數十個。這些設計方案大多數的旗面為大紅色,旗頸為白色,上面有「中國人民解放軍」字樣。
黃鎮自己設計的圖案是,軍旗有上五角星,旗面為大紅色,旗面下部襯有幾條藍色的格條,表示祖國的黃河和長江等。
設計小組把選出的30多幅圖案釘在一起呈送給總參、總政有關領導審閱。後來,他們又從中選出了12幅,匯成《軍旗樣本》呈報給周恩來。
1949年3月5日到13日,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在西柏坡舉行。會議期間,周恩來又向到會的彭德懷和其他野戰軍、軍區的司令員、政委們徵求了關於軍旗圖案的意見,大家都表示同意,並希望軍旗樣式早日頒發部隊,盡快打出來以壯軍威。3月25日,中共中央、中共軍委、總部由西柏坡移至北平西郊的香山。黃鎮一到香山,他馬上和設計小組一起克服困難,將第一面軍旗做了出來。
1949年5月,在周恩來的主持下,由黃鎮等幾名工作人員起草,最後經毛澤東等中央首長審定,發布了《中國人民革命軍委委員會命令——公布解放軍軍旗、軍徽樣式》,規定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樣式,旗幅為紅色,長方形,橫豎為5:4,在旗幅內靠旗桿上方綴金黃色五角星和「八一」兩字,所以簡稱「八一軍旗」。6月15日,新華社向中國和全世界播發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開始啟用的消息。
❷ 商標的設計特點有什麼
1、商標法規定,下列標志不得作為商標使用:
(一)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名稱、國旗、國徽、軍旗、勛章相同或者近似的,以及同中央國家機關所在地特定地點的名稱或者標志性建築物的名稱、圖形相同的;
(二)同外國的國家名稱、國旗、國徽、軍旗相同或者近似的,但該國政府同意的除外;
(三)同政府間國際組織的名稱、旗幟、徽記相同或者近似的,但經該組織同意或者不易誤導公眾的除外;
(四)與表明實施控制、予以保證的官方標志、檢驗印記相同或者近似的,但經授權的除外;
(五)同「紅十字」、「紅新月」的名稱、標志相同或者近似的;
(六)帶有民族歧視性的;
(七)誇大宣傳並帶有欺騙性的;
(八)有害於社會主義道德風尚或者有其他不良影響的。
縣級以上行政區劃的地名或者公眾知曉的外國地名,不得作為商標。但是,地名具有其他含義或者作為集體商標、證明商標組成部分的除外;已經注冊的使用地名的商標繼續有效。
經商標局核准注冊的商標為注冊商標,包括商品商標、服務商標和集體商標、證明商標;商標注冊人享有商標專用權,受法律保護。
集體商標,是指以團 體、協會或者其他組織名義注冊,供該組 織成員在商事活動中使用,以表明使用者在該組織中的成員資格的標志。
證明商標,是指由對某種商品或者服務具有監督能力的組 織所控制,而由該組織以外的單位或者個人使用於其商品或者服務,用以證明該商品或者服務的原產地、原 料、製造方法、質量或者其他特定品質的標志。
2、但下列標志,如未經過使用而取得顯著特徵並便於識別的,不得作為商標注冊:
(一)僅有本商品的通用名稱、圖形、型號的;
(二)僅僅直接表示商品的質量、主要原料、功能、用途、重量、數量及其他特點的;
(三)缺乏顯著特徵的。
3、復制、摹仿或者翻譯他人未在中國注冊的馳名商標禁止使用:
就相同或者類似商品申請注冊的商標是復制、摹仿或者翻譯他人未在中國注冊的馳名商標,容易導致混淆的,不予注冊並禁止使用。
就不相同或者不相類似商品申請注冊的商標是復制、摹仿或者翻譯他人已經在中國注冊的馳名商標,誤導公眾,致使該馳名商標注冊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損害的,不予注冊並禁止使用。
❸ 旗幟的國家標准尺寸
國旗之通用尺度定為如下五種:
(1)長288厘米,高192厘米。內
(2)長240厘米,高容160厘米。
(3)長192厘米,高128厘米。
(4)長144厘米,高96厘米。
(5)長96厘米,高64厘米。
一般情況下還有些其它講究,如跟國旗掛在一起尺寸要稍小於國旗,但要求長寬比為3:2,不是這個比例的一般不稱為旗,叫條狀宣傳物。
(3)軍旗的設計擴展閱讀
五星紅旗的含義:旗面的紅色象徵革命;旗上的五顆五角星及相互關系象徵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人民大團結;星用黃色是為著在紅底上顯出光明,黃色較白色明亮美麗;四顆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對著大星的中心點,表示圍繞著一個中心而團結,在形式上也顯得緊湊美觀;旗面為長方形,長與寬比為3:2,五顆星在旗面左上方1/4處,旗桿套為白色。
❹ 雙人軍棋的詳細游戲規則
棋盤常識
軍棋棋盤:行走路線包括鐵路線和公路線,每方有5個行營、23個兵站(翻棋25個)、2個大本營。兵站是棋子的擺放位置;鐵路線是棋子的快行線,只要在直線上棋子走的步數不限(不許拐彎),公路線是慢行線,每次只能移動一步。
行營是棋子的保護區,在行營中的棋子可以免受其他任何棋子的攻擊,行營里的棋子每次只能移動一步;大本營其中一個是軍旗所在位置,另一個可以擺放其他任何棋子,進入大本營的棋子不能再移動。
工兵行棋比較特殊,只要在鐵路線上,在沒有擋路的情況下,可以拐彎。關於地雷的規則有兩種,一種是地雷可以勝工兵外所有有生命的棋子,與炸彈同歸於盡;另一種是除工兵外,其它棋子撞上地雷均同歸於盡(雙方開戰前先約定規則)。
這兩種說法在實際戰斗中均能說得通。前者,地雷這個棋子可以解釋為雷區,一顆雷沒了還有別的雷;後者,可以解釋為軍官趟雷開辟道路。
棋子介紹
軍棋的棋子每方各有25個,分別為軍旗、司令、軍長各一;師長、旅長、團長、營長、炸彈各二;連長、排長、工兵、地雷各三。
吃子規則
司令>軍長 >師長> 旅長 >團長> 營長 >連長 >排長> 工兵,小棋遇大棋被吃,相同棋子相遇,則同歸於盡;工兵能排除地雷,其它棋子不能排雷;炸彈與任何棋子相遇時同歸於盡。
獲勝方法
殺光對方所有能移動的棋子則獲得勝利;或者用工兵挖掉對方地雷後再用本方的棋子吃掉對方的軍旗,也能獲得勝利。
(4)軍旗的設計擴展閱讀
軍棋歷史
1807年,馮·萊斯維茨發明了嚴格式兵棋(Rigid Kriegspiel),當然這是個能夠成功分析戰爭的工具,被流傳至今。
1811年,經過再三改進之後,發展成了所謂的Kriegspiel(德文「戰爭游戲」,也就是兵棋),馮·萊斯維茨呈獻給國王腓特列三世,國王很快就迷上了這種棋。從此兵棋開始在歐洲各國的王廷中流行起來。
Kriegspiel可以說是軍棋的始祖,擁有多種變體。
1883年,美國陸軍軍官陶頓根據Kriegspiel設計了一種供業余愛好者玩的戰爭游戲,對當時美國的孩子和軍事愛好者產生了很大的吸引力,這種發展為游戲用途的戰棋。
1913年,韋爾斯出版了一本名為《微型戰爭(Little Wars)》的書,在書中發表了一套為業余愛好者設計的戰棋游戲規則,讓民間開始對戰棋類游戲有所了解,該書也被奉為「戰棋玩家的聖經」。
1952年,美國人查爾斯·羅伯茨(Charles S. Roberts)設計了戰棋游戲《戰術(Tactics)》,將地圖的網格規范為採用正六角形地圖,為後世的戰棋游戲所沿用。
值得一提的是:羅伯茨在1954年成立了一家公司進行商業銷售,真正讓戰棋游戲成為任何人都可以參與的大眾娛樂,而羅伯茨也被稱為桌面戰棋游戲之父。這家公司就是今天的阿瓦隆之丘游戲公司。
至於我們後來說的法國陸軍棋stratego是1908年法國人根據Kriegspiel改進的,去掉了原棋里的骰子,變成了一次一步的棋。至於什麼時候出現的間諜之類的元素,這個詳細情況資料不詳無從查證。
現行版本的中國陸戰棋在法國陸軍棋基礎上,軍銜設置修改為解放軍制,增設了鐵道、行營、大本營等元素,發明於1927年到1954年之間,發明人不詳。理據是:1954年出版的一本書,已經有中國陸戰棋;1927年商務印書館印製的軍棋里,還沒有「炸彈」這個棋子。
❺ 法國超軍旗艦載攻擊機的設計方案主要在哪些地方加以改進
超軍旗的設計方案主要是在原軍旗-IVM的動力系統、航電系統及主翼上加以改進,在原型機研製階段,達索公司製造了3架原型機分別對三項改進進行了測試。超軍旗01號原型機即由原軍旗IVM-68號換裝阿塔8K50發動機及新的機鼻而成,其他部份與軍旗-IVM機並無差別。
超軍旗01號原型機於1974年10月28日在伊斯特首飛,達到13410米飛行高度以及1.18馬赫(每小時1015公里)的速度。截至1977年11月在520次飛行中共積累620飛行小時,試飛計劃包括發動機的試驗發展工作,隨後在1978年進行了外掛能力試驗和AM-39反艦導彈的發射試驗。
超軍旗02號原型機(即原先的軍旗-IVM18號機)。該機於1975年3月28日在伊斯特首飛,做為導航與武器測試機,機上安裝了全新的導航/攻擊系統以及加長的鼻輪起落架。截至1977年11月共飛行390次,420飛行小時,其中包括導航系統試驗和轟炸能力試驗。隨後又在地中海以外的公海進行了艦載使用試驗。
而超軍旗03號原型機(原軍旗-IVM 13號機)比02號原型機更早升空,這架於1975年3月9日在薩佐(Cazaux)首飛的飛機除了主翼外,其餘機身部分與軍旗-IVM完全相同。03號原型機在「克萊蒙梭」號航母上進行了90次起降測試後,主翼即被拆下換裝在01號機上,而02號原型機上的新型導航/攻擊系統也裝在了01號原型機上。01號機於1975年10月3日再度試飛時,已與量產型超級軍旗機無異。
合作公司
超軍旗機體的生產有35%的工作量由達索公司轉包給其它公司:中機身轉包給赫來爾-杜布阿飛機製造公司;進氣道轉包給拉特克耶航空工業公司;其它有些部件轉包給蘭斯航空公司。
由於物價波動的影響,在1975年中期之前已有人建議將超級軍旗的訂購量削減20-40架。同時基於財務上的理由,計劃中的生產速度也由每月2.5架減為2架,但計劃服役日期仍維持原案,1977年9月。法國政府於1974年撥款製造10架超軍旗,隨後在1975-1976年分別購買20架與6架(比原先計劃減少了30架)。在1977-1982年的國防計劃中,原預定訂購44架超軍旗,使其總數達到80架,但最後被削減5架,最後采購量降至71架。阿塔8K50發動機的訂購也是一波三折,僅在1977年間訂購量即由125台減至95台。
第一架生產型於1977年11月出廠並首次試飛,1978年6月開始交付給法國海軍。第一支超軍旗艦載機部隊於1979年1月進入法國海軍,在「克萊蒙梭」號航空母艦上服役。成為80年代後期法國海軍航空母艦上服役的唯一固定翼攻擊機。超軍旗承擔起了艦隊防空、反艦、攻擊地面目標和照相偵察任務。
航天系統
超軍旗的機頭按裝有一部I頻段(8-10GHz)龍舌蘭單脈波雷達,它是專門是對海軍設計的,擁有搜索、自動追蹤及測距能力,有空對空及空對地模式,此外尚附有地形圖像顯示器,並能為主動雷達導引導彈提供目標資科。龍舌蘭雷達的空對海搜索距離為110公里(在40-55公里距離上可發現巡邏艇大小的水面船隻);以空對空模式操作時,有效距離為28公里。
超軍旗是第一種配有慣性導航系統的法國軍機。原先達索與法國航宇公司希望能採用利頓(Litton)公司的LN-33導航系統,但最後仍決定採用包含薩傑姆公司(SAGBM,通用電機公司),克佛特的SKN-602慣性導航系統在內的ETNA導航/攻擊系統,這套導航/攻擊系統與湯姆森公司的VE-120抬頭顯示器、庫札97導航顯示器、武裝管制儀錶板/選擇器、庫札66航空資料計算機、TRT無線電高度儀、SFIM三軸姿態指示器以及LMT TACAN(戰術空中導航)系統配合使用。然而法國航艦上的TACAN系統主要還是用來提供軍旗-IVM機導航之用。超軍旗因為ETNA系統的協助,在沒有陸上固定地物可供修正參考的情況下,每飛行小時的誤差度在2.2公里之內。
阿根廷海軍航空兵第2戰斗/攻擊機中隊
1980年9月,來自阿根廷海軍航空兵第2戰斗/攻擊機中隊(2nd Air Naval Fighter and Strike Squadron)的50名飛行員和阿根廷海軍航空兵司令部(簡稱CANA)技術人員抵達法國羅歇福爾海軍基地。領隊長官是喬治·科倫坡中校和奧古斯都·貝達卡拉茲少校。其他飛行員包括:羅伯托·阿哥泰加拉易、羅伯托·庫里諾維奇和亞歷山大·弗朗西斯科少校;路易斯·科拉維諾、胡里奧·巴拉扎、胡安·羅德里格斯·馬里亞尼、阿曼多·馬喬拉和卡洛斯·馬切坦斯上尉。所有飛行員都有數百小時駕駛A-4Q天鷹(阿根廷海軍航空兵當時的主力戰斗機)的飛行經驗。他們將在法國接受嚴格的訓練,為接收超軍旗攻擊機做准備。
在法國接受了3個月的語言學習後,他們被送往蘭迪維斯勞海軍航空兵基地,在那裡他們花了一個月時間接受訓練,了解他們未來的戰斗夥伴,達索-布雷蓋公司的超軍旗攻擊機。隨後,飛行員們開始在超軍旗上接受基本飛行課程和基本武器系統使用課程(每名飛行員都接受了大約50小時的飛行訓練),特別是AM-39飛魚反艦導彈的使用。法國海軍的教程上明確說明:AM-39空射反艦導彈攻擊有2個步驟:首先,導彈由載機火控系統輸入輸入目標方位和其他雷達截獲的目標信息;導彈發射後,高度下降到30米,在飛行中段下降到導彈的雷達高度計顯示海平面2.5米。在飛行的最後階段的幾秒鍾內,雷達導引頭被激活,搜索、鎖定目標後開始攻擊。
阿根廷飛行員和技術人員在1981年7月回到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並開始准備接受第一批到達的5架超軍旗飛機,最後一批超軍旗在1981年11月交付。阿根廷海軍最後訂購了總數為14架的超軍旗以及同樣數量的飛魚導彈,全部裝備海軍航空兵第2戰斗/攻擊機中隊。
1982年4月2日,第2中隊在等待法國技術小組來到阿根廷為其安裝飛魚導彈的操作軟體和系統介面時,阿根廷政府以武力收回了英國從1833年起就一直占據的福克蘭群島,西班牙語稱為馬爾維納斯群島。而此時法國政府的第一個反應就是宣布對阿根廷實施武器禁運,直到沖突結束(老牌帝國主義國家在關鍵時刻還是站在了一起)。當然,第2中隊也就此失去了獲得法國技術支持的可能性。但阿根廷技術人員並沒有放棄,他們開始獨立面對這個挑戰,為超軍旗安裝飛魚導彈並調試設備。2周後,飛機和導彈之間的操作界面問題解決了,反艦攻擊的實驗開始。對阿根廷來說幸運的是,他們在與英國開戰前就從英國人手裡買到了2艘42型驅逐艦(英國皇家海軍也使用同一型艦只)——「大力士」(Hercules)號和「聖特立尼達」(Sant韘ima Trinidad)號。阿根廷飛行員以這兩艘驅逐艦為假想目標,進行了一系列攻擊演習,在演習中總結出了一整套反艦攻擊戰術,這套戰術用在英國皇家海軍的42型驅逐艦身上簡直就是度身定作一般。
❻ 蘇聯近衛軍和海軍的軍旗及旗桿的設計是怎樣的
根據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決議,凡榮獲近衛軍稱號的部隊和兵團,均授予近衛軍軍旗。近衛集團軍軍旗旗面由紅色絲綢製成,邊緣裝飾以金色流蘇,尺寸為145×115厘米。正面中央刺綉有直徑60厘米的近衛軍徽章圖案,在其上方為俄文「消滅德國侵略者」口號,下方是部隊的名稱。在旗面的3個邊緣處刺綉有金星、鐮刀和斧頭圖案。軍旗的背面,中央為列寧刺綉頭像,其直徑為48×46厘米,上方是「為了祖國」標語,下方則是蘇聯的俄文縮寫。軍旗旗桿為木質,長2。5米,直徑4厘米,顏色為深棕色,頂端裝有金屬箍並系有兩條金色飾帶。其他級別近衛軍部隊的軍旗與近衛集團軍軍旗基本一樣,只是旗面中央的近衛徽章沒有橡葉飾,尺寸也縮小為38×50厘米。
根據1942年6月19日海軍人民委員部命令,制定海軍近衛軍軍旗。1942年7月31日頒布實行《蘇聯海軍近衛條例》。近衛軍胸章應佩戴於右胸。
❼ 法國超軍旗艦載攻擊機有哪些設計方案
超軍旗的設計方案主要是在原軍旗-IVM的動力系統、航電系統及主翼上加以改進,在原型機研製階段,達索公司製造了3架原型機分別對三項改進進行了測試。超軍旗01號原型機即由原軍旗IVM-68號換裝阿塔8K50發動機及新的機鼻而成,其他部份與軍旗-IVM機並無差別。
超軍旗01號原型機於1974年10月28日在伊斯特首飛,達到13410米飛行高度以及1.18馬赫(每小時1015公里)的速度。截至1977年11月在520次飛行中共積累620飛行小時,試飛計劃包括發動機的試驗發展工作,隨後在1978年進行了外掛能力試驗和AM-39反艦導彈的發射試驗。
超軍旗02號原型機(即原先的軍旗-IVM18號機)。該機於1975年3月28日在伊斯特首飛,做為導航與武器測試機,機上安裝了全新的導航/攻擊系統以及加長的鼻輪起落架。截至1977年11月共飛行390次,420飛行小時,其中包括導航系統試驗和轟炸能力試驗。隨後又在地中海以外的公海進行了艦載使用試驗。
而超軍旗03號原型機(原軍旗-IVM13號機)比02號原型機更早升空,這架於1975年3月9日在薩佐(Cazaux)首飛的飛機除了主翼外,其餘機身部分與軍旗-IVM完全相同。03號原型機在「克萊蒙梭」號航母上進行了90次起降測試後,主翼即被拆下換裝在01號機上,而02號原型機上的新型導航/攻擊系統也裝在了01號原型機上。01號機於1975年10月3日再度試飛時,已與量產型超級軍旗機無異。
❽ 付盛華那個豬狗不如的畜牲現在過的怎麼樣當年趙薇被人設計陷害誤穿了一件與日本軍旗相似的衣服含冤道
為名為利而不擇手段的人終將自己落個歷史的罵名。
❾ 基於labview的軍棋游戲設計與實現 求大神幫忙,可以談價格
唉,童年。我記得我們是那麼叫的《工兵司令》不知道標准不。這是一種小型的軍棋游戲,有司令>大將>上將>中將>少將>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大尉>上尉>中尉>少尉>上士>下士>工兵>地雷洲際導彈=殲擊機<軍旗<飛毛腿導彈<愛國者導彈<航空母艦=驅逐艦這種牌應該很少有賣了。
❿ 世界上最強的二國軍棋布局,請附圖!十分感謝!
搜一下:世界上最強的二國軍棋布局,請附圖!十分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