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軟體設計 » 現代設計產生

現代設計產生

發布時間: 2020-11-25 18:43:39

⑴ 工業革命對現代設計產生的影響

從18世紀工業革命開始,直到19世紀末期,工業技術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產品設計在這種變革與混亂中發展。人們在生活習慣與心理上對舊有產品的形式與風格有很強的留戀,這反映在設計上表現為裝飾化的特點,注重傳統裝飾趣味。裝飾與機械生產的要求之間的矛盾不可避免地產生。許多設計師不願意參與對工業產品進行設計,而大多數工業產品單方面追求標准化、批量化生產,對產品本身卻忽略了裝飾美、形式美的因素,造型粗糙、醜陋,產品的審美品味與格調不高。
1851年,在英國倫敦海德公園內舉行的世界工業博覽會上,集中暴露了一些矛盾。展品以工業產品居多,外型粗陋。許多產品上加了些不倫不類的紋樣為裝飾,想以裝飾彌補其形式上的醜陋。但事實證明,其結果更加糟糕。因此,以約翰·拉斯金和威廉·莫里斯為首的一批有識之士進行了一場名為「新手工藝美術運動」的設計風格改革運動,主張藝術家走入生活,藝術與技術結合,創造為大眾理解和接受的作品。它反對維多利亞矯飾之風,倡導中世紀的純朴裝飾,並吸收日本的裝飾,從自然中汲取素材,創出新的設計風格,這是一種可貴的探索。它的影響遍及歐洲多國,使「新藝術運動」在歐洲蓬勃興起。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新手工藝美術運動」以新的裝飾反對矯飾,主張精緻、合理的設計,並保存了手工藝,對現代設計思想的形成有重要影響。

⑵ 後現代主義設計的產生以及影響

「後現代主義」設計指的是「在現代主義、國際主義設計上大量利用歷史裝飾動機進行折衷主義式的裝飾的一種設計風格」 ⑽它有明確的時間段,從70年代持續到90年代初,之後便開始衰退。
後現代主義設計是對現代主義設計的挑戰,是對現代主義、國際主義設計的一種裝飾性的發展,反對設計中的國際主義、極少主義風格,主張以裝飾手法達到視覺上的審美愉悅,注重消費者心理的滿足。在設計上大量運用了各種的歷史裝飾符號,但又不是簡單的復古,採取的是折衷的手法,把傳統的文化脈絡與現代設計結合起來,開創了裝飾藝術的新階段。
從本質上講,後現代主義設計並非對現代主義設計進行推翻與否定,而是在肯定其實用功能因素的基礎上,在形式上賦予其人格化,情感化的裝飾效果,後現代主義設計理論的權威、美國評論家、建築家和作家查爾斯·詹克斯自己也說:後現代主義是現代主義加上一些什麼別的。
後現代主義設計中採用大量歷史風格,比如哥特式、巴洛克式。從古典到文藝復興,無所不包,進行裝飾符號的挪用,戲謔、調侃、誇張和象徵的描述,以多種歷史風格的整合拼接達到裝飾化的效果,它是折衷主義的,許多作品都反映了這種特徵。比如查爾斯?穆爾設計的美國新奧爾良的義大利廣場。菲力普·約翰遜的AT&T大廈等。
裝飾在後現代主義設計中的復興,在很大的程度上在於為了擺脫嚴肅的、冷漠的、單調的現代主義與國際主義設計風格帶來的壓抑,最早在建築上提出明確的後現代主張的美國建築師羅伯特?文丘里認為現代主義、國際主義風格是醜陋的、平庸的,對於「少即多」的教條,他恢諧地將其改為「少即厭煩」。1969年,文丘里利用歷史建築符號,用戲謔的方法設計了在賓夕法尼亞的胡桃山的「文丘里住宅」。是具有完整後現代主義特徵的最早建築。隨著後現代主義設計的發展,裝飾在設計中的地位重新回歸。彼得·霍夫曼在《八十年代的美國建築》一文中說:「再也不把裝飾視為邪端。幾乎所有這些建築都充分展示出一種對『修飾』的新興趣,表現一種建築的趣味性」。⑾在產品設計領域,義大利的索特薩斯等人組成的「孟菲斯」設計小組成為代表,設計作品造型獨特、色彩艷麗,裝飾化、波普化和娛樂化。後現代主義設計的顯著的特點在於其歷史主義、裝飾主義、折衷主義和娛樂性。這些手法的運用適應了人們各方面需要,使人們在視覺與心理上都逐漸掃除了對工業產品中由現代主義、國際主義風格造成的理性與冷漠的感覺。

⑶ 工業革命之後產生的現代設計有著哪些自身的鮮明特點

工業革命(The Instrial Revolution )開始於十八世紀六十年代,通常認為它發源於英格蘭中部地區,是指資本主義工業化的早期歷程,即資本主義生產完成了從工場手工業向機器大工業過渡的階段。工業革命是以機器取代人力,以大規模工廠化生產取代個體工場手工生產的一場生產與科技革命。

⑷ 現代設計為什麼沒有產生發展在中國

傳統中國文化重道輕術,重視治國的理念 、輕視科技發展。在人們理念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最高理念,而把科技進步和改造生產工具視為「奇淫異巧」。因此人們讀書學習也僅僅在四書五經方面下功夫,所謂「書中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只有個別的士大夫階層,在官場不得意的情況下,才把興趣轉移到改進和發明上來。因此輕視科技進步成為了社會普遍現象。直到現代中國除了馮如、詹天佑等少數人之外,在國外留學的不是法律經濟,就是文化藝術,學理科的也主要集中在基礎學科(這些人也很少有回來的)。很少人去學習電子機械、工程設計,金屬材料之類的。
這就是根本原因。

⑸ 現代設計發展、變化歷史過程的主要規律和特徵

當代設計的主要內容仍是視覺藝術,相對而言,與其關系最為密切的理論思想首當其沖是美學思想。中國幾千年的文化思想史博大精深,其中當然也蘊含著深厚的美學思想。但與西方不同的是,中國傳統哲學體系的特點是哲學、政治學、經濟學、文學、社會學、美學等多學科思想雜蹂一處,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獨立的美學思想。所謂中國傳統美學體系只是後人的總結和發展。而對於西方設計思想而言,自產業革命後便逐步產生了相對獨立的設計體系和完備的設計理論。如何繼承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思想,並使之與現代設計相融合,一直是中國設計界關注的問題。正確把握中國的傳統美學思想發展脈絡等問題,是繼承和發展中國傳統文化,從而總結出適合中國的設計形式和前進方向的重要內容。而借鑒西方設計思想與完備的設計理論,並比較其特徵的關聯性,是發展中國現代設計的重要手段。
從審美意義上講,古今中外的各個流派、各種思想觀念,本質上並沒有分歧與沖突。正如生物學中的胚胎學一樣,在其形成原因上找出二者的異同,對於研究真正意義上的現代設計中的美學元素與中國傳統美學的關系有著重要意義。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從傳統文化中學習和借鑒更多對於現代設計有利的元素,從而形成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設計理念和設計產品。

⑹ 現代設計產生的時間

說簡單一些吧,就是產生於藝術與手工藝運動,時間是19世紀60年代,領袖人物是莫里斯,他被稱為現代藝術設計之父。不用把時間把得太緊,沒有什麼事物是在一瞬間蹦出來的,都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更何況是藝術設計這種需要時間積淀的東西。這個答案滿意嗎?

⑺ 現代設計產生的前提和社會歷史條件

現代設計產生的前提和社會歷史條件分別是:

現代設計產生的前提:

建築的代表人物主張建築師要擺脫傳統建築形式的束縛,大膽創造適應於工業化社會的條件、要求的嶄新建築。因此,現代設計產生的前提是具有鮮明的理性主義和激進主義色彩,又稱為現代派建築。

現代設計產生的社會歷史條件:

20世紀20年代前後,歐洲一批先進的設計家、建築家形成了一個強力集團,推動所謂的新建築運動,這場運動的內容非常龐雜,其中包括精神上的、思想上的改革,也包括技術上的進步。

特別是新的材料的運用,從而把千年以來設計為權貴服務的立場和原則打破了,也把幾千年以來建築完全依附予木材、石料、磚瓦的傳統打破了。

繼而,從建築革命出發,又影響到城市規劃設計、環境設計、傢具設計、工業產品設計、平面設計和傳達設計等等,形成真正完整的現代主義設計運動。

(7)現代設計產生擴展閱讀:

現代主義設計是人類設計史上最重要的、最具影響力的設計活動之一,它興起於20世紀20年代的歐洲,經過幾十年的迅猛發展傳播,其風潮幾乎波及全球,在它的影響下,又產生出許許多多新的設計風格和流派。

對於現代主義設計形成的原因,以往的闡述大多從意識形態領域出發,把現代主義設計放到廣闊的現代主義運動背景去認識,認為它的產生是在現代主義運動影響下的一種歷史必然。

這種認識往往只顧及到現代主義設計產生的外部環境,甚少考慮到設計活動的自身特質和發展變化規律,難免有失片面,同時也影響到我們對其它相關設計活動的理解。本文試圖從設計中的技術與藝術

的辨證關系入手,著重考察現代藝術中的客觀化趨勢、大機器時代的生產技術,以及二者的結合對現代主義設計誕生的影響,以期找出現代主義設計之形成的內在因素。

⑻ 包豪斯對現代設計產生的影響和貢獻是什麼

她的成立標志著現代設計的誕生,對世界現代設計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包豪斯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為發展現代設計教育而建立的學院。
歷史貢獻
1、強調集體工作方式,用以打敗藝術教育的個人藩籬,為企業工作奠定基礎。
2、強調標准,用以打破藝術教育造成的漫不經心的自由化和非標准化。
3、設法建立基於科學基礎上的新的教育體系,強調科學的、邏輯的工作方法和藝術表現的結合。以上幾個要點,已經將教學的中心從比較個人的藝術型教育體系轉移到理工型體系的方向上來了
4、把設計一向流於「創作外型」的教育重心轉移到「解決問題」上去,因而設計第一次擺脫了玩形式的弊病,走向真正提供方便、實用、經濟、美觀的設計體系,為現代設計奠定了堅實的發展基礎。
5、在比利時設計家亨利·凡·德·威爾德的試驗基礎上,開創了各種工作室,如金、木、陶瓷、紡織、攝影等。團結了一批卓有建樹的藝術家與設計家介入到設計中來,將設計教育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之上。
6、打破了陳舊的學院式美術教育的框框,1920年包豪斯重要教員、色彩專家約翰尼·伊頓創立「基礎課」,在此以前是沒有所謂基礎課之說。同時創造了結合大工業生產的方式,為現代設計教育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7、培養了一批既熟悉傳統工藝又了解現代工業生產方式與設計規律的專門人才,形成了一種簡明的適合大機器生產方式的美學風格,將現代工業產品的設計提高到了新的水平。

影響
一直被稱為20世紀最具影響力也最具有爭議的藝術院校,在當時它是烏托邦思想和精神的中心。它創建了現代設計的教育理念,取得了在藝術教育理論和實踐中無可辯駁的卓越成就。包豪斯的歷程就是現代設計誕生的歷程,也是在藝術和機械技術這兩個相去甚遠的門類見搭建橋梁的歷程。無論是在建築學、美術學、工業設計,包豪斯都佔有主導地位。 包豪斯的設計教育觀念: 1.技術和藝術應該和諧統一 2.視覺敏感性達到理性的水平 3.對材料、結構、肌理、色彩有科學的、技術的理解 4.集體工作是設計的核心 5.藝術家、企業家、技術人員應該緊密合作 6.學生的作業和企業項目密切結合

⑼ 現代設計的發展趨勢

淺議現代設計及其發展趨勢
周靚(西安美術學院建築環境藝術系 陝西西安 710065)
現代設計的發展時間不過是短短的百餘年,從它產生至今的這段時間裡面,也經
歷了眾多的變革和流派的更替,那麼現代設計是怎樣產生和發展的,至今又將朝
著什麼方向繼續邁進呢?該文將就此做一淺要的論述。
現代設計;現代主義;風格流派
1.現代設計產生的歷史背景
早在十八世紀前的設計活動主要基於手工業,設計和製作往往是個人獨立完成,
完全沒有精細的行業分工。而設計服務的對象也只是面對上層階級,設計力量完
全被王權、教會等統治階級所掌握,因此在設計上難免體現出嬌揉造作的風格,
十八世紀的巴洛克和洛克克風格和十九世紀的維多利亞風格都是這種情況的典型
案例。到了十八世紀末社會日益兩極分化,工業化大生產和資產階級思想開始大
規模蓬勃發展。正是隨著工業化大生產的大規模發展,現代設計也應運而生了。
從現代設計歷史長河來看,已經有百餘年的發展過程了,但是一直到第二次世界
大戰結束為止,關於它的發展還仍舊局限在應用方面,從事理論研究的人少之又
少。促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很簡單,現代設計的發展時間尚短,加之是一門應用性
學科,在不少人的概念中認為似乎沒有研究它的必要。只是到了近幾十年中,現
代設計的史和論方面的研究才漸漸得到了重視。
2.現代設計的概念及其范疇
2.1設計的基本概念
設計是指把一種計劃、規劃、設想、問題解決的方法,通過視覺的方式傳達出來
的活動過程。它的核心內容包括三個方面:1、計劃、構思的形成;(受到現代市
場營銷學、社會心理學、人體工程學等方面影響)2、視覺傳達方式;(手工繪圖
、電腦製作、模型推敲等根據具體情況的需求而定)3、計劃通過傳達後的具體應
用(同設計要求所產生的技術條件密切相關)。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它的定義也
十分的簡單,大多集中於功能與形式的關系中。如使用功能(目的);物質技術
條件(基礎);設計造型(審美構思)。而現代設計還被視為解決功能、創造市
場、改變行為的手段,已經不僅僅被看作是解決功能與形式之間的手段了。
因為影響計劃和構思的因素不同,因此有傳統設計和現代設計的區分。而兩者最
根本的區別在於現代設計與工業化大生產和現代文明密切聯系,這是傳統設計所
不具有的。因此現代設計是工業化大批量生產技術條件下的必然產物。
2.2現代設計的范疇
現代設計的范疇十分的廣泛,它涉及到了建築設計、環境藝術設計、現代室內設
計、展示設計、景觀園林設計等等;還包括了平面設計、工業造型設計、廣告策
劃設計、服裝設計、紡織品設計以及攝影、影視製作等等。現今設計的專業分類
越來越細致,又不斷的派生出許多新的設計學科和門類,如:城市傢具設計、產
品設計、首飾加工設計、影視動畫設計等等,隨著時間發展和人類社會需求的增
長,還會不斷有新的設計行業繼續湧出。
2.3現代設計的屬性
現代設計究竟應該隸屬於工科還是以美術為中心的文科範疇,這個問題也是一直
備受關注的。設計本身所涉及的范圍十分的廣泛繁雜,因此要區分它的屬性就必
須要根據不同的設計種類來決定它的屬性。如工業設計和建築設計因為同工程技
術息息相關就會比較傾向於工科門類,而平面設計、室內設計、廣告設計等與美
感的表現關系比較密切,就應該傾向於文科。
美術作為單純的藝術活動是藝術家相對個人化的表現過程,是自我情緒的宣洩和
表現過程,而設計則門類更多的表現在為他人服務這個活動過程。前者是為本人
,後者是為他人、社會、市場,兩者從服務對象的歸屬性上有一定的區別。
工程設計和藝術設計雖然同屬於「設計」這個大的概念,但是也有著本質的區分
。工程設計是解決人造物中物與物的關系,是物體本身之間的協調性問題。如汽
車離合與油門之間的關系;而藝術設計是解決人造物與人的關系,是人和物體之
間的協調性問題。如汽車的美觀舒適性等。這樣一來,區分工程設計和藝術設計
的概念屬性就不是那麼困難的事情了。本文中的設計概念專屬於相關藝術設計的
概念范疇。
2.4現代設計的通用性表現
現代設計在全世界范圍內有著通用性的表現。在當今的社會人們的交流方式基本
分為兩種:一是人與人之間通過語言和肢體動作直接的交流,二是人與人通過大
量普遍的標志、廣告、圖解和通用產品進行交流,這種是比較普遍的,如:全世
界的國際機場的設計都有比較接近;全世界的電腦視窗電腦鍵盤也基本同一化;
所有軟飲的外包裝設計和開口方式也基本同一化等等。這些都充分的體現了設計
在促進交流方面的巨大的作用,正是因為設計的作用才使得世界越來越接近,人
們的交流越來越容易和方便,從而也促使「地球村」概念的應運而生。
3.包豪斯產生的巨大影響及現代設計教育
3.1包豪斯
大多數國家的設計教育都是在美術學院的基礎之上建立設計教育的。但是早期的
理工型設計教育是單獨進行的,其中最著名的就是1919年在德國建立的包毫斯設
計學院,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為發展設計教育而成立的學院,可以說是史無前
例的設計教育大改革。這所學院是由德國著名建築家理論家格羅佩斯所創建,期
間經歷了兩次校址的搬遷(魏瑪、德紹)和三任校長的更替(格羅佩斯、漢斯.邁
耶、密斯.凡德羅),直至1933年被納粹政府強行關閉。從時間段上可以得出包毫
斯設計學院(1919—1933)在歷史上存在於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年—1918年)
和第二次世界大戰(1936年—1945年)之間。雖然時間並不長,但是它對現代設
計及其教育的影響是難以估量的。
3.2現代設計教育
包毫斯對現代設計教育的巨大貢獻主要表現在:強調標准化、強調集體的工作方
式、強調科學的工作方式、將教育中心從外部改到內部的解決問題上、開創各種
工作室、創造基礎課程的教育方式、創新人體工程學等等。它的創造確實給現代
設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現代設計教育與現代設計基本在同時開始發展,目前經過自己體系的不斷發展,
學科開始趨於完善,教學方向也開始比較明確了。但是現代乃至當今的設計教育
依然同當年包豪斯的創辦和貢獻是分不開的。
4.現代主義設計的內容實質極其代表人物
4.1現代主義思想產生的三個基本因素:
對於傳統的否定態度:它否認以往設計只針對王權、教會、貴族服務的形式,對
於傳統的理念和工作方式有很大程度的否定;強調設計應有強烈的時代感:每件
設計作品都能夠體現出強烈的時代精神;設計服務對象思維方式的改變:現代設
計的服務對象的改變也決定了其思維方式的大的扭轉,設計不再以奢華、矯揉造
作作為審美的標准,從而轉向了實用性和大方美觀的審美趨勢。
4.2第一代現代主義設計大師
具有代表性的第一代現代主義設計大師有:
a)格羅佩斯:他反對風格主義,強調為民眾而設計;
b)密斯.凡德羅:主張「少即是多」的設計理念,減法設計也是他
(下轉第157頁)
(上接第154頁)
所推崇的;
c)勒·柯布西耶:「機械的美」是他畢生追求的設計手法,「朗香教堂」就是其
著名的代表作品。後期成為了國際主義分支之一的「粗野主義」的代表人物;
e)賴特:追求風格,畢生為富人設計,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不能真正代表現代主
義建築的全部精神實質。
這批大師作為第一代現代主義的設計師對於現代設計的發展是功不可沒的,但是
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使得這些設計師也不得不重新做一次選擇。二戰結束
後大批的包豪斯的教員和學生移居美國,其中也包括第一批的現代主義的設計師
們,他們同美國的豐裕社會相結合,最終把包豪斯的影響發展成為新的設計風格
——國際主義風格。所以也可以說國際主義風格是現代主義在戰後的發展。
5.現代主義、國際主義風格的衰退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從德國包豪斯發展出來的國際主義設計成為了西方國
家設計的主要風格,在二十世紀50至70年代風行一時。
國際主義是現代主義在戰後的發展,從設計風格上是一脈相承的,無論是戰前的
現代主義還是戰後的國際主義都具有形式簡單、反裝飾、強調功能、高度理性化
、系統化的特點。國際主義設計師受到密斯的「少則多」影響,在50年代下半期
發展以形式上的減少主義為特徵,為達到減少主義設計的基本原則,因而開始背
叛現代主義設計的基本原則,僅僅在形式上維持和誇大現代主義的特徵。所以受
到後現代主義(高科技風格、解構主義風格、新現代主義風格、「波普」風格)
的挑戰和抨擊也在清理之中。
6.現代設計的未來發展趨勢
6.1設計師們的探索和「否定之否定」的發展規律
不少設計師急功近利的想了解什麼是目前最新最時尚的做法,我認為從發展史的
角度是「見木不見林」的,只一味地追求形式,不了解發展的文脈,只是對設計
斷章取義,一知半解是不可取的,設計從某個角度來看也是一把雙刃劍,在建設同時也在破壞,往往出現了許多「建設性破壞」
和「發展性倒退」的可悲局面。因此,只有全面的認知整個設計史的發展、演變
過程,才能判斷出自己的行為是否是准確的,只有「繼往」才能夠「開來」,一
個忘卻了自己的民族和國家的人不可能成為一個稱職的設計師。
由現代主義開始,又回到具有相同內涵不同細節的新現代主義設計的發展過程,
基本符合哲學辨證法的「否定之否定」的規律,現代設計發展具有螺旋性的特點
,是一個螺旋提高向前發展的過程。
6.2展望未來
雖不可預測新的設計運動流派的產生和發展,但從現代建築來看基本是維持在了
以現代主義為主的基礎上,多元的發展是可以肯定的。而作為設計師本身來講,
每個人肩上都背負著歷史的重擔,更應具備敏銳的洞察力和高度的職業精神。為
現代設計的發展推波助瀾。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