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軟體設計 » 表模型設計

表模型設計

發布時間: 2020-11-25 19:56:00

『壹』 資料庫設計分哪幾個階段

按照規范的設計方法,一個完整的資料庫設計一般分為以下六個階段。

1、需求分專析屬:分析用戶的需求,包括數據、功能和性能需求

2、概念結構設計:主要採用E-R模型進行設計,包括畫E-R圖

3、邏輯結構設計:通過將E-R圖轉換成表,實現從E-R模型到關系模型的轉換

4、資料庫物理設計:主要是為所設計的資料庫選擇合適的存儲結構和存取路徑

5、資料庫的實施:包括編程、測試和試運行

6、資料庫運行與維護:系統的運行與資料庫的日常維護

(1)表模型設計擴展閱讀:

設計原則

1、一對一設計原則

軟體開發過程中,需要遵循一對一關系設計原則進而開展數據維護工作,通過利用此原則能夠盡量減少維護問題的出現,保證數據維護工作順利開展同時降低維護工作難度。

2、獨特命名原則

獨特命名原則的應用是為了減少在資料庫設計過程中出現重復命名和規范命名現象出現。

3、雙向使用原則

雙向使用原則包括:事務使用原則和索引功能原則,軟體市場常見的索引模式有:多行檢索聚簇索引和單行檢索非聚簇索引。

『貳』 類似於樹狀菜單結構的數據模型應該如何設計表結構呢

樹狀菜單每個有子節點的節點都做成獨立子表,可以很好反應出一對多的關系

『叄』 資料庫設計概念模型圖,邏輯模型圖分別是什麼

1.1.概念來模型(E-R圖描述)
概念模型是對真實自世界中問題域內的事物的描述,不是對軟體設計的描述。
表示概念模型最常用的是"實體-關系"圖。
E-R圖主要是由實體、屬性和關系三個要素構成的。在E-R圖中,使用了下面幾種基本的圖形符號。
實體,矩形
E/R圖三要素 屬性,橢圓形
關系,菱形
關系:一對一關系,一對多關系,多對多關系。
E/R圖中的子類(實體):
1.2.邏輯模型
邏輯數據模型反映的是系統分析設計人員對數據存儲的觀點,是對概念數據模型進一步的分解和細化。
1.3.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是對真實資料庫的描述。資料庫中的一些對象如下:表,視圖,欄位,數據類型、長度、主鍵、外鍵、索引、是否可為空,默認值。
概念模型到物理模型的轉換即是把概念模型中的對象轉換成物理模型的對象。

『肆』 系統資料庫和模型庫設計

(一)系統資料庫類型

資料庫是整個農用地分等信息系統的基礎,是系統開發設計要考慮的重中之重。在數據形式上,系統資料庫包括兩大塊:一是空間資料庫,二是屬性資料庫。目前的空間數據技術已從以MapInfo為代表的混合型資料庫(空間資料庫+關系型資料庫)發展到以ArcInfo的Coverage為代表的拓展型資料庫。鑒於農用地分等屬性數據量龐大,為減少數據冗餘,提高數據檢索的速度,本研究採用空間數據和屬性數據分開管理的模式,依據關鍵欄位進行綁定,進行科學索引,從而實現空間數據和屬性動態鏈接和高效整合。

1.空間資料庫

江蘇省農用地分等信息系統空間資料庫內容包括以下方面:

(1)土地利用現狀圖層:全省13個省轄市以1996年土地利用現狀圖為基礎,經變更調繪形成以2000年為基準年的土地利用現狀圖,以現行的土地分類標准按八大類分類進行信息提取並分層存儲,系統分別存儲為耕地、林地、水域、未利用地、建設用地等圖層。

(2)全省土壤類型圖層:以土屬為分類單位,比例尺為1:20萬。

(3)1996年和2000年全省行政區劃圖層:在行政區劃中精確到鄉鎮級別,分別提取存儲了市名圖層、縣(區)名圖層、鄉(鎮)名圖層、全省行政界線圖層、市級行政界線圖層、縣(區)級行政界線圖層、鄉(鎮)級行政界線圖層。

(4)評價單元圖層:通過GIS空間疊加功能,利用土地利用現狀圖、行政區劃圖和土壤類型圖疊加產生的評價單元圖層,建立分等評價單元資料庫。

2.屬性資料庫

江蘇省農用地分等信息系統屬性資料庫內容包括以下方面:

(1)土壤屬性數據:以全國第二次土壤普查為基礎,結合全省土壤監測樣點數據,建立土壤質量狀況資料庫,最小單位為土種,包括pH值、有機質含量、表層土壤質地、耕層厚度、障礙層深度、水土侵蝕程度、鹽漬化程度數據。

(2)農田水利環境數據:建立了1996~2000年間各鄉鎮農田水利環境基礎資料庫,包括灌溉保證率、排水條件數據。

(3)土地利用現狀數據:建立了全省13個省轄市的以1996年土地利用現狀圖為基礎,經變更調繪形成的以2000年為基準年的土地利用現狀資料庫,區分耕地中的詳細用地類型差異,標示水田、旱地、荒草地等納入本次評價范圍的用地內容。

(4)全省地形地貌資料庫。

(5)農業區劃數據:輸入了江蘇省農業區劃數據,把江蘇全省劃分為6大區劃,以鄉鎮為最小級別,建立全省鄉鎮的區劃歸屬資料庫。

(6)農業耕作制度數據:建立了全省各市、縣、鄉鎮的農業耕作制度資料庫,包括指定作物水稻和小麥的播種空間分布狀況資料庫。

(7)光溫生產潛力數據:建立了全省各市、縣指定作物水稻和小麥的光溫生產潛力和氣候生產潛力資料庫。

(8)農業投入-產出數據:全省13個省轄市以鄉鎮為單位,建立了1996~2000年農業生產投入-產出資料庫。

(9)作物產量數據:全省13個省轄市以鄉鎮為單位,建立了1996~2000年的指定作物水稻和小麥的產量資料庫。

(10)土地利用詳查分類面積數據:全省13個省轄市以鄉鎮為單位,建立了2000年土地利用詳查分類面積資料庫。

從數據格式上分,資料庫又可分為:①圖件資料庫:指空間數據以及綁定在空間數據上的相關屬性數據,本次江蘇省農用地分等建立了以分等單元為記錄的屬性資料庫,並通過關鍵欄位與空間數據關聯;②分類統計資料庫:包括全省13個省轄市以鄉鎮為單位的1996~2000年指定作物產量統計數據和全省13個省轄市以鄉鎮為單位的2000年土地利用詳查分類面積統計數據。

(二)系統資料庫管理模式

為減少數據存儲冗餘,同時提高索引速度,江蘇省農用地分等信息系統數據文件採用普遍的目錄樹形式進行管理,按省-市-縣行政體系分別存儲相關數據。全省建立13個省轄市分目錄,分目錄下按照各自所含的縣(區)建立子目錄。根據目前行政管理體系現狀,基礎資料大多來源於縣級行政單位,因此採用縣(區)為基本行政單位較為合理,在保證資料來源的同時,也利於資料的分類歸檔存儲。其相對應的空間圖件數據也按精度要求分割到縣級行政單位,既能減少系統調用數據的吞吐量,同時也滿足了系統的精度需求。空間數據、屬性數據、文本數據按照各自所屬的行政級別歸類存儲,同時設立數據文件管理器進行目錄文件的索引管理,見圖3-86。

圖3-86 江蘇省農用地分等信息系統數據文件管理模式圖

(三)系統資料庫結構

資料庫的結構設計決定了數據之間的調用及介面關系,清晰的邏輯調用關系和統一的數據介面格式有利於數據的組織、管理、調用。

1.空間資料庫

江蘇省農用地分等信息系統空間資料庫以矢量圖件的形式存在,以分圖層的方式管理,包括了全省行政界線、土壤類型、按八大類分別提取的土地利用現狀、分等單元等圖層。其中,分等單元圖層作為農用地分等的基礎,考慮到圖層本身信息量大,可能影響到系統運行效率,因此所在圖層的屬性表中只保留了ID欄位,通過ID欄位與外部屬性庫綁定,實現分等單元與外部屬性庫一一對應關系。ID欄位是本圖層的特徵代碼,表徵了單元的唯一性,能體現出單元的圖上位置和行政歸屬。《農用地分等定級規程》(國土資源大調查專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代碼》(GB/T 2260-1999)為本研究分等單元代碼的編碼依據;本研究有1996年和2000年兩套行政區劃工作底圖,為此分等單元特徵代碼共設14位,依次為江蘇省代碼(2位)-市代碼(2位)-2000年縣或區代碼(2位)-2000年鄉鎮代碼(2位)-1996年縣或區代碼(2位)-1996年鄉鎮代碼(2位)-分等單元號(2位)。其中,省、市、縣(區)的行政代碼按國家統一代碼,鄉鎮級代碼在縣(區)范圍內根據劃分分等單元的需要依次編碼;分等單元編號的原則是不破鄉鎮界,即單元號是在同一鄉鎮內部自行編碼。示例:32011501210101,指1996年江蘇(32)南京(01)市江寧縣(21)由於2000年行政調整變更為南京(01)的江寧區(15)。按行政體系分級編碼的優點是有利於空間查詢和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根據工作需求按行政級別分類匯總統計數據。

2.屬性資料庫

江蘇省農用地分等信息系統採用關系型資料庫來存儲數據,優點是結構清晰明了,數據的更新維護方便,通過索引能優化資料庫,建立快速的查詢瀏覽(表3-26~表3-30)。

表3-26 行政代碼數據結構表

表3-27 土壤屬性數據結構表

表3-28 農田水利設施數據結構表

表3.29 指定農作物投入-產出數據結構表

表3-30 農業耕作制度及農業區劃表

(四)系統模型庫

系統以《農用地分等定級規程》(國土資源大調查專用)中的相關技術方法和計算模型為基礎,在模型庫中預先內置了分等計算模型。模型庫是動態,它允許專家根據情況動態調整計算模型形式及其參數。系統主要模型的數學計算公式如下:

(1)農用地自然質量分值(Clij)計算公式見式(3-11)。

(2)樣點土地利用系數計算公式:

中國耕地質量等級調查與評定(江蘇卷)

式中:

Klj´——樣點的第j種指定作物土地利用系數;

Yj——樣點的第j種指定作物實際單產;

Yj,max——第j種指定作物最大標准糧單產。

(3)等值區土地利用系數計算公式:

中國耕地質量等級調查與評定(江蘇卷)

式中:

Klj——等值區內第j種指定作物土地利用系數;

Klj´——參與計算的同一等值區內合格樣點第j種指定作物土地利用系數;

n——排除異常數據後參與計算的樣點的個數。

(4)樣點土地經濟系數計算公式:

中國耕地質量等級調查與評定(江蘇卷)

式中:

Kcj′——樣點的第j種指定作物土地經濟系數;

Yj——樣點第j種指定作物實際單產;

Cj——樣點第j種指定作物實際成本;

Aj——第j種指定作物最高「產量-成本」指數。

(5)等值區土地經濟系數計算公式:

中國耕地質量等級調查與評定(江蘇卷)

式中:

Kcj——等值區內土地經濟系數;

Kcj´——參與計算的同一等值區內合格樣點第j種指定作物土地經濟系數;

n——排除異常數據後參與計算的樣點的個數。

(6)農用地自然質量等指數(Ri)計算公式見式(3-12)和式(3-13)。

(7)農用地利用等指數(Yi)計算公式見式(3-14)和式(3-15)。

(8)農用地經濟等指數(Gi)計算公式見式(3-16)和式(3-17)。

『伍』 模塊設計

一、子系統功能分解

如圖5-1所示,地學三維可視化子系統可分解為7個功能模塊,其中數據錄入和轉換模塊完成資料庫表的建立和原始數據錄入、修改等功能,數據表示和可視化模塊提供其他模塊所需的通用數據結構以及完成圖形繪制和渲染所需的功能,編輯垂直剖面模塊提供剖面曲線編輯所需的功能,數據建模模塊提供曲面生成、實體生成和晶胞生成等功能,圖形輸出模塊提供圖形標注、圖例設置、參照系設置和圖形列印等功能。

圖5-1 子系統功能分解

二、功能模塊設計

1.數據錄入和轉換

用途:

(1)錄入原始數據,包括鑽孔數據,地表數據等;

(2)對原始數據進行轉換,分離出鑽孔的幾何特徵和屬性特徵。

服務:

(1)建立資料庫表;

(2)錄入和修改資料庫表;

(3)對原始數據進行數據格式轉換,生成鑽孔數據文件。

2.編輯垂直剖面

用途:

(1)用於編輯曲面的特徵曲線,如地層分界線和斷層線;

(2)編輯實體輪廓線,如礦體輪廓線和透鏡體輪廓線。為數據建模提供必要的數據。

服務:

(1)提供在曲線上添加點、插入點、移動點和刪除點等曲線編輯功能;

(2)提供曲線編輯所需的縮放和平移功能;

(3)提供曲線屬性設定功能。

3.數據表示和可視化

用途:

(1)提供其他模塊所需的基本數據結構和圖形繪制方法;

(2)設置光照、材質以及進行紋理映射;

(3)投影變換;

(4)幾何變換,包括旋轉、平移和縮放;

(5)對象拾取。

4.數據建模

用途:

(1)建立地表模型,即數字高程模型;

(2)建立曲面模型,如地層分界面;

(3)建立實體表面模型,如礦體表面模型;

(4)建立實體晶胞模型和估計模型,用於儲量計算。服務:

(1)建立地表模型;

(2)建立表面模型;

(3)建立實體晶胞模型和估計模型。

5.輔助系統

用途:

(1)用於設置圖例、標注和參照系;

(2)用於隱藏、重顯和刪除幾何對象。

服務:

(1)設置圖例;

(2)設置標注;

(3)設置參照系;

(4)隱藏對象;

(5)重顯隱藏對象;

(6)刪除選中對象。

6.圖形輸出

用途:

(1)編輯圖形,給圖形加上圖例、標注和參照系;

(2)向列印機輸出圖形。

服務:

(1)編輯圖形,給圖形加上圖例、標注和參照系;

(2)列印圖形。

7.動畫製作

用途:

對實體、地表或景觀進行飛行瀏覽。

服務:

(1)飛行瀏覽;

(2)飛行瀏覽動畫製作。

『陸』 數據倉庫的星型模型的事實表和維表的設計!

這個不難吧,維表不用想啦,表結構直接按照你說的那些信息做就可以了;

銷售事實表的結構:
產品外鍵,日期外鍵,客戶外鍵,銷售代理外鍵,銷售量,銷售價,成本,銷售金額,利潤;

星型模型就是以銷售事實表為中心,使用維度外鍵與各個維度相連就可以了。

『柒』 崗位設計的模型設計

崗位關鍵勝任力素質模型設計是一套企業高績效素質標准建立與量化管理的過程。它主要解決企業中不同崗位需要明確的崗位關鍵勝任力素質標准量化的問題,解決實踐中我們遇到的什麼素質類型的人能夠在這個崗位上產生高績效的問題,這就是企業的勝任力素質模型與研究的原因與前提 。
對於不同企業來說,關鍵勝任力有所不同,它和企業的發展戰略與方向密切相關,有的企業倡導的是創新,有的企業確倡導的是嚴謹,這樣的不同導向帶來的對員工要求也不同,素質標准也有所差異,因此關鍵勝任力不僅僅是員工的素質,也是企業發展,企業文化需要的素質。如何建立這樣一套素質,某人力資源公司開發出一系列相關的勝任力素質模型工具和量化的技術與表格,以利於企業在設計中快速實現建立其自身的勝任力量化標準的目標。

『捌』 設計ER模型、關系模型、資料庫及表結構,分別屬於資料庫設計中的什麼步驟

概念結構設計、邏輯結構設計、物理結構設計

『玖』 資料庫設計時的概念數據模型一般用什麼圖表示

通過數據抽象,設計系統概念模型,一般為E-R模型

資料庫設計一般分6個階段:
1、需求分析:了解用戶的數據需求、處理需求、安全性及完整性要求;
2、概念設計:通過數據抽象,設計系統概念模型,一般為E-R模型;
3、邏輯結構設計:設計系統的模式和外模式,對於關系模型主要是基本表和視圖;
4、物理結構設計:設計數據的存儲結構和存取方法,如索引的設計;
5、系統實施:組織數據入庫、編制應用程序、試運行;
6、運行維護:系統投入運行,長期的維護工作。

『拾』 這樣的一個MYSQL 應該如何設計表的結構

這就是許可權系統啊,給不同後台人員賦予不同的操作許可權,去TP官網直接看RBAC的例子,5張數據表就搞定,非常靈活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