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設計課
⑴ 幼兒園公開課設計思路
為你奉上一則,請參考! 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附設計思路:豐收的季節 這個活動通過讓孩子給小動物們找合適的工作,把孩子豐富的想像力,較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充分表現出來,讓孩子們在感興趣的語言活動中發揮其豐富的想像力,大膽表現自己,提高表達能力,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認識某些動物的特徵和習性,初步學用「因為」說一句話,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2.初步認識字寶寶:小猴、小羊、老鼠、小鴨、螃蟹、游泳館、蔬菜、飯店、裁縫店、果園 活動准備: 背景圖、圖片配對圖、動物若干、字寶寶若干 活動流程: 談話引入,激發興趣——觀賞圖片,討論——交流意見——分組討論——師生共議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激發興趣 師:現在是什麼季節啊?(秋天) 對的,秋天是豐收的季節,瞧!果園里的樹上掛滿了水果,糧食和蔬菜也大豐收,大家心裡都非常的開心,也都要做新衣裳,每個店裡都顧客盈門,店主們都很開心,但是客人太多了,店主們要招聘營業員,這不,小猴來到了游泳池,螃蟹來到了果園,小老鼠去了飯店,小羊去蔬菜館幫忙了,還有小鴨來到了裁縫店。 那麼現在老師想考考你們,你們覺得這些小動物找的工作都適合他們嗎,如果你覺得適合的話,說出理由,用「因為」說一句完整的話,如果你覺得不適合的話,也請說出理由,也用「因為」說一句完整的話。 二、觀賞圖片,討論 師:請小朋友們跟旁邊的小朋友輕輕地討論,發表自己的意見。 老師適當巡迴指導 三、交流意見 請孩子們說說自己的想法,爭取讓每個孩子都能發言老師適當指導他們說一句完整的話 四、分組討論 師:孩子們都願意幫助小動物們找到適合他們的工作,接下去請你們五人一組,一起討論,得到大家的討論後由一個小朋友執筆,幫小動物們找到你們認為適合他們的工作。 幼兒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老師巡迴指導 五、師生共議 請幼兒代表發表自己組員的意見 師:我也試著幫小動物們找了工作,聽聽我的意見好不好,在孩子們共同贊同的情況下,幫小動物們根據自己的習性找到最適合他們的工作。 最後,出示字寶寶讓孩子們初步認識。
⑵ 兒童創意美術課程怎麼設計
3~4歲一般是寶寶塗鴉板班,
4~5歲時創意塗鴉,比較規范那種。
5~6歲大師創意塗鴉。
一般一個班8個人左右,小班教學,一個課時1個小時左右,但是7~8歲建議1個半小時,一般創意美術都是跟手工結合。
⑶ 少兒結構設計課程選哪家
先少兒結構設計。這家就挺不錯的。
⑷ 課程如何設計才適合小孩子
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有著不同的敏感期,比如說0-1歲對口唇的敏感期、1-3歲對秩序的敏感期、3-4歲對色彩的敏感期、4-5歲對數學概念的敏感期、5-6歲對數學邏輯的敏感期。所以,早教課程的設計應該由此入手。
⑸ 幼兒藝術類課程活動設計教案
大班科學:神奇的布 設計意圖 初夏雨水多,陽光烈,傘是幼兒經常接觸的物品,他們通常對傘都很感興趣。藉此機會,可以讓孩子了解傘面是利用不吸水的布製成的,讓幼兒通過實驗了解不同布的吸水性,從而理解傘面的製作道理。鼓勵幼兒積極主動地運用自己掌握的生活經驗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並能通過實驗檢驗自己或別人的假設。 【活動目標】 1、 通過實驗初步感知不同布的吸水性不同。 2、 發展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激發對生活現象的好奇心。 【活動准備】 1、各種質地的布塊若干(棉布、紗布、絨布、尼龍布、麻布、塑料布等)及眼葯水瓶若干。 2、掛圖。 【活動過程】 1、 幼兒猜猜:換別的布做傘面,行不行? 2、 幼兒分組觀察各種布的區別。引導幼兒用眼睛看(顏色),用手摸一摸(厚薄、軟硬、粗細),使勁拉一拉,聽聽它們會發出什麼樣的聲音。請幼兒說一說自己都觀察到了什麼,有什麼想法。 3、 教師用棉布實驗,將水滴在上面。 (1) 操作之前請幼兒猜猜:水滴上去後會怎樣?有沒有變化?有什麼樣的變化? (2) 教師將水滴上去之後,請幼兒觀察,用語言總結變化。(如:水透進布里去了;布把水吸進去了;有水的地方變濕了等。) 4、 請幼兒猜想一下,如果用眼葯水瓶滴水在其他布的表面上,會發生什麼變化。有能力的幼兒可以說一說判斷的根據。 5、 幼兒分組動手操作,教師觀察、協助、指導。 將水滴在不同布的表面,看看水滴在不同材料的表面是如何改變的。是停留在一個地方還是散開;是停留在表面還是滲透進去。如果能滲透,比較一下在哪種材料上滲透得快,在哪種材料上滲透得慢。再多滴幾滴試一試。滴完水後,可以用手在材料上摸一摸,壓一壓,比較不同材料有什麼不同的感受。幼兒交流自己操作時觀察到的情況和想法。 6、 討論:哪一種材料吸水性好?哪一種材料吸水性較差?按其吸水性由強到弱的順序排列一下。選出吸水性最好的和最差的材料,比較它們在外觀形態、軟硬程度和表面的觸感上有什麼不同。 7、 想一想:吸水性強的布與吸水性差的布各有什麼作用?我們的身邊和生活中是否有使用這種材料的布做成的東西?為什麼會使用它們?(比如:為什麼用軟的吸水性好的布做毛巾、手帕?為什麼用結實的不吸水的布做雨棚、雨傘等?) 8、 出示掛圖: (1)小明熱得滿頭大汗,在到處找擦汗的東西; (2)媽媽看到地上很臟,想做一個拖把拖地; (3)外面下雨了,爸爸想買一件雨衣,雨衣是什麼材料做成的? (4)小方總是把桌子上弄得油乎乎的,媽媽想鋪一張桌布,應該選什麼材料?請幼兒根據不同的情況在材料筐中找出一種最合適的布。 【活動延伸】 1、 鼓勵孩子們用不同的液體進行實驗,如醋、油等。讓幼兒觀察不同的液體在不同布的表面上有什麼變化。 2、 教師向幼兒介紹幾種布的名稱、作用和原料。
⑹ 幼兒園課程設計可以有哪幾種模式
一、教育目標與課程目標的混同 「一會兒說目標必須在前,一會兒又說目標可以在過程中生成,到底怎麼回事?」這一問題里前後提到的「目標」其實不是同一概念。所謂「必須在前」的目標明顯是教育目標之義,而「在過程中生成」的目標則是課程目標的概念。 教育目標和課程目標是兩個關系密切但卻存在區別的概念,他們分屬教育目標體系中的不同層次,課程目標作為教育目標的下位概念,在教育目標的制約下,具體體現課程開發與教育活動的價值取向。 教育目標是教育目的的下位概念。教育目的是對受教育者的質量和規格的總體要求,它構成了教育實踐活動的第一要素和前提。教育目標是教育目的的亞目標,它直接決定著課程的性質和方向。在我國《幼兒園工作規程》(以下簡稱《規程》)所規定的幼兒園教育目標,即「對幼兒實施體、智、德、美諸方面全面發展的教育,促進其身心和諧發展。」它是國家規定的教育目的在幼兒園階段的具體化,是我國所有幼兒園必須遵循的。這一目標當然是在教育之前即已確定,這是沒有疑義的,沒有目標指引的教育活動是不存在的。 教育目標的特點是普遍性、模糊性、概括性,要讓其實現,需要經過復雜的、多方面的努力,其中,把教育目標轉化為具體的課程目標是極其關鍵的一步。 課程目標是一定的教育目標在課程領域的具體化,課程是實現教育目標的橋梁。由於課程開發者不同的教育價值取向,在課程開發的三個基本來源──社會的需要、兒童的需要、學科的要求上各有偏重,便產生出了「社會本位」、「兒童本位」、「學科本位」等典型課程觀及其他種種折衷性質的課程觀,同時也產生出多種相應的課程目標形式。這些課程目標表現出不同的特點或呈現方式,如有的是規定性的,在課程之前預先定下課程結束後兒童應發生的可見行為的變化,這就是行為目標;而有的是喚起性的、非規定性的,不表明學生在學習後會產生什麼行為,而宛如是學習的主題或情景,學生圍繞它展開個性化的各種反應,如表現性目標;有的是在教育情景中隨著教育過程的展開而自然生成的,如生成性目標等等。同時,在不同課程目標下的課程實踐也呈現出各不相同的。多種多樣的模式,如行為目標對應的「目標模式」,生成性目標對應的「過程模式」等。 應當看到,教育目標轉化為明確的課程目標是一個艱苦的創造性工作,決不是一個簡單推演的過程,它需要對兒童、對社會、對各學習領域進行深入的研究,缺少任何一方面,課程目標的制定都不可能成功。有時看來沒有爭議的教育目標,一旦具體化,卻看法不一。比如,誰都承認幼兒要全面發展,然而對體、智、德、美的內涵卻往往理解各異,為此,幼兒園課程目標以及展開的教育活動常常五花八門。除質的問題之外,課程目標的量也需要一個恰當的「度」,如過多過細,將捆住教師和兒童的手足,但過於概括、泛化,則讓教師無從把握。 二、關於目標模式和過程模式 目標模式是一種以應用科學管理的原則而建立的、在課程實踐中產生了廣泛影響的課程範式的確立和發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因此被稱為「行為目標之父」。這一範式注重「行為」,以預先確定的精確、具體、可操作的行為目標來預測學生的變化和評價課程的成敗。在我國幼兒園教育中,課程長期以來是這樣運作的:以課程目標導向來選擇內容、組織教育活動、實施教育評價等,這是比較典型的目標模式。這一模式的長處主要在於: (1)課程目標明確、具體,操作性強,教師能清楚地意識到自己要做什麼;
⑺ 如何設計幼兒園兒童節美術活動課
一、了解開展美術活動的目的,正確定位教師角色。帶著欣賞的眼光,肯定幼兒的個體差異 藝術是幼兒的另一種表達認識和情感的「語言」。幼兒藝術教育應引導幼兒接觸生活中的各種美好事物與現象,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和情感體驗。讓幼兒感受美給自己帶來的視覺的享受,從而激發幼兒對美的追求和渴望,自發的觀察與探究,在不斷的模仿與練習中總結經驗,最後能夠創新出有自己風格和反映自己思想的作品。幼兒園教育應重視幼兒的個別差異,為每一個幼兒提供發揮潛能,並在已有水平上得到進一步發展的機會和條件。要以引導者的身份針對不同水平的幼兒,給予相應的人性的評價和建議,讓幼兒感受到老師的信任與肯定,使幼兒在輕松的氛圍中大膽的發揮想像,大膽的創作,保持對美術的興趣。總之,教師不要太注重活動的結果,要注意尋找孩子在活動中的進步和亮點,要以孩子是否在主動積極的參與活動,在活動中愉快的、自主的動手動腦為目標原則。當孩子看到老師給予了自己肯定和尊重,會更喜歡美術活動,使美術活動在幼兒的成長中發揮真正的意義。 二、了解各階段幼兒的技能水平,從興趣入手 在選擇美術教學的內容時,首先要先了解該年齡階段的幼兒在該階段能夠達到的水平,最好是從幼兒的興趣入手,例如小班的幼兒喜歡好吃的,那麼繪畫的內容最好就以食物為題材;中班的幼兒喜歡動物,繪畫的內容最好就以動物為題材;大班的幼兒喜歡人物,繪畫的內容最好以人物為題材。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幼兒對題材產生興趣時,他們才會積極的配合老師,與老師互動。
⑻ 中班幼兒快樂與發展課程小小設計師教案
中班美術活動《我是小小設計師》 設計意圖: 初秋,經常會下點小雨。孩子們有時會撐著小花傘來幼兒園。 「哇!你的傘好漂亮!」「我的傘上是有熊貓圖案的。」「我的傘是五彩的,像彩虹!」「我的傘上的花紋兩邊都一樣的。」……一把把同伴們撐來的五顏六色、花樣繁多的傘深深地吸引了孩子們。正是繪畫的最好時機。 活動目標: 1、了解傘的基本結構,運用多種繪畫形式大膽地進行傘面設計。 2、感受各種傘面的裝飾美,體驗創作活動的快樂。 活動准備: 實物雨傘若干;多媒體資料;空白傘面若干;各種繪畫工具如:水彩筆、勾線筆、2B鉛筆;各種手工材料:如彩紙、膠棒;音樂;展板。 活動過程: 一、導入 猜謎語:小帳篷,圓又圓,雨天滿街走,晴天家中閑。 二、觀察、感知 教師出示不同的傘給小朋友看,引起幼兒的興趣。請幼兒說一說這都是一些什麼傘?它們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對,這些是雨傘和遮陽傘,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傘有什麼相同的地方?(結構相同)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傘面圖案不同) 三、激發、講解 1、教師提出設計傘的想法,激發幼兒的興趣。 (師:小朋友們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今天早上飛飛老師接到一個電話,是傘場的叔叔阿姨們打來的,傘場的叔叔阿姨啊聽說我們小朋友畫畫都特別的棒,所以想請小朋友幫忙給他們設計一些漂亮的傘面,那你們想不想成為最棒的設計師啊?幼:想。) 2、復習美術知識。 (要當設計師就要有本領,讓我來考考你們,看看這些線和圖形你們都認不認識啊?) 3、講解繪畫要求 (小朋友本領真大,那材料老師已經為你們准備好了,在畫畫前老師要對小朋友提出幾點要求) (1)、講衛生,不塗在手上和桌子上。 (2)、注意塗色方法。(用平塗法,塗滿不露白) (3)、注意用筆安全。 四、設計、創作 1、幼兒按照意願分成組。(水彩筆、線描、粘貼)(播放輕音樂) 2、幼兒團結合作,互相謙讓。 3、幼兒大膽創作,教師巡迴指導。(十五分鍾左右) 五、展示 1、將幼兒設計的傘面放在展板上進行展示,幼兒介紹自己設計的作品。 2、將幼兒製作的花傘放在展板上進行展示,教師集體點評,請幼兒說說哪把最漂亮,哪把造型最新穎,哪把繪畫最認真,哪把製作的最精緻,總之要從不同的角度發現每個作品的優點。 六、活動延伸 教師出示製作好的小傘,引起幼兒興趣,小朋友們讓我們一起到美工區去製作美麗的小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