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梁的設計
Ⅰ 簡述承重牆梁設計時應計算哪些內容
般說原設計沒來考慮面作自用承重牆輕易加承重牆 必須加應請設計員該梁其承重牆砌體進行結構計算復核必要(般都需要)梁進行加固(幾種都麻煩或需專業隊伍施工) 梁沒澆築請設計員具設計變更重新設計根承牆梁(視由梁其承重牆共同工作組合構件)
Ⅱ 剪力牆結構怎麼布置梁
如果跨度非常小,而剛好牆厚又是180,那就會布置180厚的梁,而你所謂的梁高670,那你得看建築圖,平立剖,看看太高梁高會不會壓到人家窗頂,又或者你做500梁高,梁底離窗頂又只有170距離,那肯定就做到670的梁高了~~~~
Ⅲ 在砌體結構設計規范中牆梁定義里的托梁是什麼,求詳細解釋!謝謝
1.由混凝土托梁和托樑上計算高度范圍內的砌體牆組成的組合構建,稱為牆梁。
2.牆梁包括簡支牆梁、連續牆梁和框支牆梁。可劃分為承重牆梁和自承重牆梁。
3.牆梁中承托砌體牆和樓(屋)蓋的混凝土簡支梁、連續梁和框架梁,稱為托梁
4.牆梁中考慮組合作用的計算高度范圍內的砌體牆,簡稱為牆體。
5.牆梁的計算高度范圍內牆體頂面出的現澆混凝土圈樑,稱為頂梁。
6.牆梁支座處於牆體垂直相連接的縱向落地牆體,稱為翼牆。
以上為《砌體結構手冊》中對牆梁的定義和分類。見138頁 第七章第三節。
也就是說這個托梁就是 托著牆體的梁,在是否進行按牆梁計算中進行選擇。
Ⅳ 牆梁和牆柱是屬於牆嗎,如果結構設計說明牆的混凝土強
強柱弱梁指梁、柱剛度並非指混凝土強度牆柱樑板混凝土強度哪定根據設計需要
Ⅳ 為什麼牆梁計算方法要求牆梁符合一定的規定
剪力牆連梁,計算跨高比的時候,計算跨度取凈跨ln,有書為證(但權威與否則見仁見專智了):屬 1.《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算例》第十節 連梁設計要點 2.《多高層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中疑難問題的處理及算例》中連梁的跨高比用的也是ln/h。
Ⅵ 牆梁的定義及布置特點
牆梁的定義:
牆梁由鋼筋混凝土托梁和樑上計算高度范圍內的砌體牆組成的組合構件。現在的設計中幾乎不考慮。包括簡支牆梁、連續牆梁和框支牆梁。
簡支無洞口牆梁
牆梁是由牆和托梁組合而成.當托梁及其上的牆體達到一定強度後.它們兩者就能共同工作,在裂縫出現前,如同鋼筋混凝土和磚砌體兩種材料組成的深梁.根據用有限單元法分析.當牆體無洞口時,主壓應力都指向支座,牆梁形成拱作用,托梁主要受拉,這與一般受彎構件情況不同.根據試驗研究,影響牆梁破壞形態的因素較多,如砌體高跨比(hw/l0),托梁高跨比(hh/l0),砌體的抗壓強度設計值(f),混凝土的軸心抗壓強度設計值(fc),托梁的縱向受力鋼筋配筋率(ρ),加荷方式,牆體開洞情況以及有無縱向翼牆等.由於這些因素的不同,將發生下述幾種破壞形態.
(1)彎曲破壞
當托梁中的配筋較少,而砌體強度卻相對較高,且hw/lo亦較小時,則一般先在跨中出現豎向裂縫.隨著荷載的增加,豎向裂縫穿過托粱和牆體界面,迅速上升,最後托梁的下部和上部主筋先後達到屈服,牆梁沿跨中垂直截面發生彎曲破壞.
(2)剪切破壞
當托梁中配筋較多,而砌體強度卻相對較低,且hw/lo適中時,易在支座上部的砌體中由於主拉或主壓應力引起斜裂縫,導致砌體的剪切破壞.由於影響因素的變化,剪砌破壞形態有以下幾種:
1)斜拉破壞
當hw/lo 0.35~0.4,或集中荷載作用剪跨比(hw/lo)較小時,支座附近的砌體中主壓應力,超過抗壓強度而產生沿斜向的斜壓破壞.這種破壞裂縫較多且穿過磚和灰縫,裂縫傾角一般在550~600以上,破壞時有被壓碎的砌體碎屑,其極限承載力較大.
(3)局部受壓破壞
當托梁中配筋較多,而砌體強度卻相對較低,且hw/lo >0.75—0.8時,在托梁支座上方砌體中豎向應力集中,當該處應力超過砌體的局部抗壓強度時,將產生砌體局部受壓破壞.
簡支有洞口牆梁
當牆體有洞口時,牆梁頂部荷載通過牆體的大拱和小拱向兩端支座及托梁傳遞,托梁不僅受拉,而且受彎;當洞口位於跨中時,大拱作用加強,小拱作用削弱;托梁的受力又接近於無洞口的狀況.
連續牆梁
按構造要求,連續牆梁在其頂面處設置有通長的鋼筋混凝土圈樑以形成連續牆梁的碑梁.
經研究,在彈性階段,連續牆梁的工作有如由托梁,牆體和頂梁組合而成的連續梁,並隨著裂縫的發展逐漸轉換為連續組合拱受力體系.對於等跨連續牆梁,由於組合作用,托梁的跨中彎矩,第一內支座彎矩和邊支座剪力等均有所降低.托梁的大部分區段處於偏拉狀況,但在中間支座附近,由於組合拱的推力,托梁處於偏壓剪的受力狀況.頂梁的存在有利於提高牆梁的受剪承載力,但中間支座處托梁發生剪切破壞的可能性仍大於邊支座.另外,中間支座由於豎向正應力較為集中,支座下牆體的局部受壓承載力也需要注意.
對於開有洞口的連續牆梁,洞口愈靠近支座,則托梁的內力增加得愈多.
連續牆梁的破壞形態有彎曲破壞,剪切破壞和局壓破壞等.
框支牆梁
由鋼筋混凝土框架支承的牆梁結構體系稱為框支牆梁.框支牆梁可以適應較大的跨度和較重的荷載並有利於抗震.
框支牆梁在彈性階段的應力分布與簡支的及連續的牆梁類似.約在40%的破壞荷載時托梁的跨中截面先出現豎向裂縫,並迅速向上延伸至牆體中.在70%~80%的破壞荷載時,在牆體或托梁端部出現斜裂縫,經過延伸逐漸形成框架組合棋受力體系.臨近破壞時,在梁和牆體的界面可能出現水平裂縫,在框架柱中出現豎向或水平裂縫.
Ⅶ 砌體結構都有牆梁嗎
不一定有。
只有下層無牆體而上層有的情況,並且跨度較大,才可能出現牆梁。並且即使這種情況也不一定會按照牆梁設計。
門窗洞口這種情況不算,那是過梁。
Ⅷ 框架結構中牆體與梁如何施工
這是江蘇省質量通病防治標准中的相關內容。望對你有幫助。
砌體裂縫
6.1.1 設計
1 建築物外圍結構應採用符合節能規范和標准要求的保溫措施,且優先採用外牆外保溫措施。
2 建築物長度大於40m時,應設置變形縫;當有其它可靠措施時,可在規范范圍內適當放寬。
3 頂層圈樑、卧梁高度不宜超過300mm。有條件時(防水及建築節點處理較好)宜在頂屋蓋和牆體間設置水平滑動層。外牆轉角處構造柱的截面積不應大於240mm×240mm;與樓板同時澆築的外牆圈樑,其截面高度應不大於300mm。
4 砌體工程的頂層和底層應設置通長現澆鋼筋混凝土窗檯梁,高度不宜小於120mm,縱筋不少於4φ10,箍筋φ6@200;其它層在窗檯標高處,應設置通長現澆鋼筋混凝土板帶,板帶的厚度不小於60mm,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小於C20,縱向配筋不宜少於3φ8。
5 頂層門窗洞口過梁宜結合圈樑通長布置,若採用單獨過梁時,過梁伸入兩端牆內每邊不少於600mm,且應在過樑上的水平灰縫內設置2-3道不小於2φ6@300通長焊接鋼筋網片。
6 頂層及女兒牆砌築砂漿的強度等級不應小於M7.5。粉刷砂漿中宜摻入抗裂纖維或採用預拌砂漿。
7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等輕質牆體,當牆長大於5m時,應增設間距不大於3m的構造柱;每層牆高的中部應增設高度為120mm,與牆體同寬的混凝土腰梁,砌體無約束的端部必須增設構造柱,預留的門窗洞口應採取鋼筋混凝土框加強。
8 當框架頂層填充牆用灰砂磚、粉煤灰磚、混凝土空心塊、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等材料時,牆麵粉刷應採取滿鋪鍍鋅鋼絲網等措施。
9 屋面女兒牆不應採用輕質牆體材料砌築。當採用砌體結構時,應設置間距不大於3 m的構造柱和厚度不少於120mm的鋼筋混凝土壓頂。
10 洞口寬度大於2m時,兩邊應設置構造柱。
6.1.2 材料
1 砌築砂漿應採用中、粗砂,嚴禁使用山砂和混合粉。
2 蒸壓灰砂磚、粉煤灰磚、加氣混凝土砌塊的出釜停放期不應小於28d,不宜小於45d;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的齡期不應小於28d。
6.1.3 施工
1 填充牆砌至接近梁底、板底時,應留有一定的空隙,填充牆砌築完並間隔15d以後,方可將其補砌擠緊;補砌時,對雙側豎縫用高強度等級的水泥砂漿嵌填密實。
2 框架柱間填充牆拉結筋應滿足磚模數要求,不應折彎壓入磚縫。拉結筋宜採用預埋法留置。
3 填充牆採用粉煤灰磚、加氣混凝土砌塊等材料時,框架柱與牆的交接處宜用15mm×15mm木條預先留縫,在加貼網片前澆水濕潤,再用1∶3水泥砂漿嵌實。
4 通長現澆鋼筋混凝土板帶應一次澆築完成。
5 砌體結構砌築完成後宜60d再抹灰,並不少於30d。
6 每天砌築高度宜控制在1.8m以下,並應採取嚴格的防風、防雨措施。
7 嚴禁在牆體上交叉埋設和開鑿水平槽;豎向槽須在砂漿強度達到設計要求後,用機械開鑿,且在粉刷前,加貼鋼絲網片等抗裂材料。
8 寬度大於300mm的預留洞口應設鋼筋混凝土過梁,並且伸入每邊牆體的長度應不小於250mm。
Ⅸ 砌體結構牆梁牆體怎麼設計
(來1)、框支牆梁的上部砌體房屋,自以及設有簡支牆梁或連續牆梁的房屋,應滿足剛性方案房屋的要求。
(2)、牆梁計算高度范圍內的牆體厚度,對磚砌體不應小於240mm,對混凝土砌塊砌體不應小於190mm。
(3)、牆梁洞口上方應設置混凝土過梁,其支承長度不應小於240mm;洞口范圍內不應施加集中荷載。
(4)、承重牆梁的支座處應設置落地翼牆。
(5)、當牆梁牆體在靠近支座1/3lo范圍內開洞時,支座處應設置落地且上下貫通的構造柱,並應與每層圈樑連接。
(6)、牆梁計算高度范圍內的牆體,每天可砌高度不應超過1.5m,否則應加設臨時支撐。
Ⅹ 鋼結構中的牆梁是什麼
牆梁由鋼筋混凝土托梁和樑上計算高度范圍內的砌體牆組成的組合構件。現在的設計中幾乎不考慮。包括簡支牆梁、連續牆梁和框支牆梁。
牆梁是由托梁與其上部計算范圍內的牆體的組成體。在計算中,牆梁要考慮到托梁以上牆體對結構的影響,要計算牆體對托梁剛度的有利影響。所以,在實際工程中。按牆梁計算的托梁配筋比沒有考慮牆梁作用的托梁配筋要少。不過牆梁的計算比較繁瑣,所用規范比較復雜,在現在的設計里,多不按牆梁計算。
牆梁的形式與布置
在當前的工業與民用建築中,為了減輕結構自重,滿足使用要求和縮短施工周期,加快建設進度,輕型牆體如壓型鋼板、EPS夾心牆面板、塑料瓦楞板等應用越來越廣泛。支承輕型牆體的牆梁多採用冷彎薄壁槽鋼、卷邊槽鋼、卷邊Z型鋼等。牆梁通常支承於建築物的承重柱或牆架柱上,牆體荷載通過牆梁傳給柱。牆梁跨度可為一個柱距的簡支梁或兩個柱距的連續梁,從牆梁的受力性能、材料的充分利用來看,後者更合理。但考慮到節點構造、材料供應、運輸和安裝等方面的因素,現有牆梁大都設計成跨度為兩個柱跨的單跨簡支梁。
輕型牆體的牆梁多採用輕型槽鋼或卷邊槽鋼。通常牆梁的最大剛度平面在水平方向,以承擔水平風荷載。槽口的朝向應視具體情況而定:槽口向上,便於連接,但容易積灰積水,鋼材易銹蝕;槽口向下,不易積灰積水,但連接不便。牆梁的間距取決於牆板的材料強度、尺寸、所受荷載的大小等,如壓型鋼板較長、強度較高時,牆梁間距可達3m以上;而瓦楞鐵、石棉瓦及塑料板或因規格尺寸所限制,或因材料強度所限,牆梁的間距一般不超過2. 5m。
為了減小牆梁在豎向荷載作用下的計算跨度,提高牆梁穩定性,常在牆樑上設置拉條。當牆梁的跨度l=4~6m時,可在跨中設置一道拉條,當l> 6m時,可在跨間三分點處設置兩道拉條。拉條作為牆梁的豎向支承,利用斜拉條將拉力傳給柱(圖6-7)。當斜拉條所懸掛的牆梁數超過5個時,宜在中間加設一道斜拉條,這樣可將拉力分段傳給柱。
(a)連接方法一;(b)連接方法二
端部牆梁在牆角處的連接,當端部牆板突出不大時,通常在牆角處不設牆架柱,可將端部牆梁支承於縱向牆樑上,如圖6-10 (a)所示。當端部牆板突出較大時,端部牆梁應支承在加設的牆架柱上,如圖6-10(b)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