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教學設計
① 螞蟻怎樣走最近 教學設計 教案
教學設計 教案
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知識的結論,更要理解知識發生和發展的過程。教學時,教師要善於創設探究情境,誘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表達,從中得到探索者的收獲,發現者的歡樂,勝利者的喜悅。美國心理學家羅傑斯指出:教師應以形成良好的課堂心理氣氛為己任,使學生更加充分地、熱情地參與整個教學過程。
② 小班美術教案 小螞蟻去旅行
小班美術活動:螞蟻搬豆
龍海市華僑幼兒園
金曉雲
設計意圖:
小班幼兒天真無邪,他們會和娃娃自言自語,會對花草說悄悄話,在他們眼裡萬物都是有生命的,他們喜歡用動作與語言和它們交流,而動物更是深受孩子們的喜歡。這幾天發現孩子們上廁所或洗手完喜歡聚在台階下看螞蟻,
對螞蟻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而且天天「看望」螞蟻,還會在一起討論螞蟻。這一發現說明孩子們對螞蟻產生了興趣,有了探究螞蟻世界的慾望。有了這個良好的動機,我開始收集資料,組織孩子們更清楚地了解螞蟻的外形特徵,
使孩子們學會簡單勾畫螞蟻的形象。從而進一步發展幼兒觀察、繪畫能力,培養幼兒關心身邊事、物,關心動物的情感。
活動目標:
1、認識螞蟻的基本外形特徵,並學會畫出簡單動態。
2、提高幼兒的觀察能力,培養幼兒對繪畫活動的興趣。
活動准備:
視頻材料、操作教具、油畫棒、示範用大白紙;
白紙、勾線筆人手一份
事先在黑板上畫上一粒大蠶豆
活動過程:
(一)故事引入
一天,天氣晴朗,小螞蟻丁丁准備出去玩。剛出洞口,突然丁丁發現在洞口不遠的地方有一粒香噴噴的豆豆。丁丁高興地想:這粒豆豆肯定很好吃,要是能把它帶回洞里大家一起吃,那該多好啊!丁丁使勁地左推推右挪挪,可是小螞蟻丁丁的個頭實在太小了,它怎麼也搬不動這粒大豆豆。「這可怎麼辦?要是搬不回洞里,那真是可惜啦!」「有啦!」突然,丁丁開心地跳起來,他想出了個好辦法,趕緊跑回洞里叫上幾個好朋友,大家一起使勁,「一、二、三!」終於,好朋友們把大豆豆抬回了洞里,大家一起開心地美餐一頓。
(二)觀看視頻(兩遍)
1、帶問題欣賞:老師把這個故事播放出來,大家想看嗎?小朋友要注意看看小螞蟻長什麼樣的?
2、觀看第二遍時把畫面定格,觀察小螞蟻:小螞蟻長什麼樣?它由哪幾部分組成?(幼兒回答)
師幼共同小結:小螞蟻由頭、胸、腹組成,頭上長著一對觸角,一雙眼睛和嘴巴,身體上長著六條腿。
(三)示範畫法
1、出示操作教具,演示動態
2、示範畫法
(邊操作邊直接將教具貼在黑板上,並同時在大白紙上示範。)
(四)幼兒作畫
1、鼓勵幼兒大膽作畫。
2、鼓勵 幼兒添畫喜歡的景物,使畫面更加豐富。
(五)延伸活動:歌表演《螞蟻搬豆》
課後反思:
本班幼兒自從學習歌曲《螞蟻搬豆》後對螞蟻的興趣陡然加大,一有機會就圍在台階、牆角觀察、議論著螞蟻。《綱要》中指出:「幼兒是在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活動中主動地學習和發展的」。教師除了要為幼兒提供活動及表現能力的機會和條件,也要善於發現幼兒在生活與活動中的興趣點,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和保障,從幼兒的興趣著手,我選擇了這一活動內容。幼兒園教育雖然有語言、社會、藝術、健康、科學五大領域之分,但是教育教學中它又是一個整合的關系,每個領域相互聯系,相互滲透。在本次活動剛開始時,我讓幼兒欣賞視頻《螞蟻搬豆》,全班幼兒邊唱邊欣賞,生動的畫面讓幼兒充分感受到快樂的情緒,興趣十足。由於小班幼兒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傳統的灌輸法、訓練法枯燥無味,孩子們不感興趣,效率差。我製作了皮影「螞蟻」,通過操作各種動態,再次充分調動幼兒積極性,課堂氣氛活躍。整個教學過程是在幼兒一邊欣賞,教師一邊示範中渡過的,孩子們在積極又輕松愉快的狀態下獲得了交流,學到了本領,體驗了成功。由於考慮到小班幼兒集中活動時間不宜過長,因此在觀察畫面語言交流和操作皮影各種動態的環節上略顯倉促,如果再多請些幼兒來參與的話,相信孩子的觀察會更全面,理解會更深刻。
③ 小學螞蟻行怎麼走最短教學設計百度文庫
教學目標:
1.經歷運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在數學活動中發展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合作交流的習慣。
2.掌握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和他的簡單應用
重點:
能熟練運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決實際問題
難點:
熟練運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決實際問題
課前准備:
製作一個圓柱,剪刀,課件
教法及學法指導:
互動式教學
教學過程:
(一)思考與回顧
出示課件,導入新課
(二)出示學習目標
能運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三)講授新課
想一想
如圖所示,有一個圓柱,它的高等於12厘米,底面半
徑等於3厘米.在圓柱下底面的a點有一隻螞蟻,它
想吃到上底面上與a點相對的b點處的食物,沿圓柱
側面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n的值取3)
(l)自己做一個圓柱,嘗試從a點到b點沿圓柱側面畫出幾條路線,你覺得哪條路線最短呢?
(2)如圖所示,將圓柱側面剪開展成一個長方形,從l點到b點的最短路線是什麼?你畫對了嗎?
(3)螞蟻從a點出發,想吃到b點上的食物,它沿圓柱側面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
拓展練習把圓柱變成長方體有怎樣呢?
做一做
李叔叔想要檢測雕塑底座正面的ad邊和bc邊是否分別垂直於底邊ab,但池隨身只帶了捲尺.
(l)你能替他想辦法完成任務嗎?
(2)李叔叔量得 ad長是 30厘米,ab長是40厘米,bd長是50厘米. ad邊垂直於ab邊嗎?
(3)小明隨身只有一個長度為20厘米的刻度尺,他能有辦法檢驗ad邊是否垂直干ab邊嗎? bc邊與ab邊呢?
知識應用(出示課件)
課堂練習:
1.甲、乙兩位探險者到沙漠進行探險.某日里晏 8:00甲先出發,他以6千米」時的速度向東行走.1時後乙出發.他以5千米/時的速度向北行進.上午 10:00,甲、乙二人相距多遠!
2.如果梯子的底端離建築物9米,那麼15米長的梯子可以到達建築物的高度是多少?
課堂小結
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兩直角邊的平方和等於斜邊的平方。即:
c =a +b (c為斜邊)。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邊長a、b、c有下面關系:
a +b = c ,那麼這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12999.com
注意: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質定理,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能熟練運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決實際問題
作業
習題:1.5 1 2 3
教學反思:
本節課體現了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知識為載體,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動手能力,探究能力為重點的教學思想。在課堂教學中,盡量為學生提供「做中學」的時空,小組合作,探究交流得到了真正體現。數學源於生活,並運用於生活是整節課的一條暗線貫穿其中,真正體現了新課標的理念。客觀的講,這是一節很普通的常規課,如何把這節課進行的生動而不失規范是我設計時考慮的主要出發點。
④ 幼兒大班表演游戲螞蟻與蟋蟀二教案
大班表演游戲教案:《小熊請客》
2013-03-11 | 請客 表演 大班
第一階段
預設活動目的:
1、通過反復感受,使幼兒知道名稱,理解內容,對表演有一個完整良好的印象,引起學習的興趣和願望。
2、掌握各角色的對話及動作。
3、知道各角色的出場順序,能集體分大組表演。
4、培養幼兒看錶演的好習慣。
活動准備:
1、布置游戲場景,小熊、小貓、小狗、小雞、狐狸的頭飾。
2、活動前讓幼兒了解故事內容、及排練好《小熊請客》的表演。
活動過程:
一、,出示字卡「小熊請客」進行認讀,引起幼兒活動的興趣。
二、第一遍觀看錶演,並提問。
1、提醒幼兒看時要做文明的觀眾。
2、剛才表演的叫什麼?
3、小熊請了誰到它家做客?
三、第二遍觀看錶演。
1、表演中講了一件什麼事呢?
2、各種小動物都是怎麼說的?(引導幼兒說說各只動物的對話)
四、第三次觀看錶演,並學習角色間的對話及動作。
1、當小動物們來小熊家時,它是怎麼說?怎麼做的?
鼓勵幼兒用動作、語言表現各種動物。
2、當狐狸來時,小熊是怎麼說?怎麼做的?
請全體幼兒一起學習小熊的語言和動作。
五、幼兒分大組表演,教師指導。
1、提醒扮演小動物們的幼兒按照順序出場。
2、鼓勵能力弱的孩子大膽表現各角色。 六、結束。
師:今天,我們觀看了表演《小熊請客》,也表演了一會兒,下次,我們也來表演好嗎?
反饋:
⑤ 螞蟻賽跑寫教案
教案,大約等於提綱嘍,我反正是這么認為地 1 介紹自己和別人 2.提出存在的問題 3 說明禮儀 4.示範禮儀及言談舉止 5與小孩子互動之類的 6教師總結
⑥ 幼兒音樂教案《螞蟻》中班重難點
活動目標: 1、在故事欣賞、動作表演的基礎上,理解歌詞,體驗歌曲的情感,熟悉歌曲的旋律。 2、藉助圖譜記憶歌詞,學唱歌曲。 3、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萌發關心他人的美好情感。 活動准備: 反映歌詞內容的圖譜、小螞蟻、蘑菇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復習歌曲,引起幼兒活動興趣 1、集體演唱歌曲。 2、幼兒邊表演邊唱歌曲。 二:理解歌詞,動作體驗情感 1、師邊演示圖片,邊根據歌曲內容講故事。 (一天,一群小螞蟻正在搬東西的時候,沙沙沙,沙沙沙,天上突然下起了雨。怎麼辦呢?小螞蟻真著急呀!正在這時候,兩個小蘑菇看見了,他們一起呼喚小螞蟻:「小螞蟻,快快到我的傘下來避一避吧。」小螞蟻高興地來到小蘑菇的傘下。在小蘑菇的傘下一點雨也淋不到了,小螞蟻心裡很感激。他們給小蘑菇唱歌,圍著小蘑菇跳舞,他們和小蘑菇玩得可開心了。小螞蟻和小蘑菇成了好朋友。不一會,天晴了,雨停了,小螞蟻要回去了。小螞蟻對小蘑菇說:「謝謝你,好朋友謝謝你。」小蘑菇說:「不客氣,不客氣。你幫我,我幫你,世界更美麗。你幫我,我幫你,世界更美麗。」) 2、提問:故事中講了一件什麼事? 3、引導幼兒用動作體驗小蘑菇熱心幫助小螞蟻以及小螞蟻在蘑菇傘下快樂的情感: (1)小蘑菇是怎麼呼喚小螞蟻的?一起說說小蘑菇的話。 (2)小螞蟻在小蘑菇的傘下,一點雨也淋不到,心裡怎麼樣?它們是怎麼做的? (3)老師做小蘑菇,小朋友做小螞蟻。表演小螞蟻在小蘑菇的傘下快樂地跳舞唱歌。(音樂介入) (4)小蘑菇除了象老師一樣張開小傘,還會怎樣張開小傘讓小螞蟻來避雨呢?請幼兒在自己的位置上試著做一做,師表揚做出不同動作的小朋友。 (5)請幾個幼兒做小蘑菇,其餘幼兒做小螞蟻表演。師觀察指導幼兒的表演。(音樂) 4、通過語言關心別人的情感 (1)小螞蟻在小蘑菇的傘下避雨,他們玩的非常快樂。不一會,天晴了,雨停了,小螞蟻要離去了。它們是怎麼說的呢?
⑦ 中班《螞蟻的生長環境》教案活動目標
游戲目標:
1、通過游戲發展幼兒手膝著地爬,尤其是單臂匍匐向前的動作靈敏性,協調性。
2、鞏固發展幼兒咎,平衡等基本動作,培養幼兒協作配合的能力,發揚團結互助品德。
3、培養幼兒愛勞動的情感,克服困難的精神。
游戲准備:
1、螞蟻頭飾30個,墊子三組,平衡木3條,鑽欄3個。
2、「糧食」背袋若干,音樂磁帶一盒,場地布置
游戲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幼兒聽節奏走圓圈做蹺蹺板游戲。
2、律動「螞蟻搬豆」
(二)基本部分:
1、學習找糧食途中各種本領,教師示範爬行動作,尤其是單臂爬行。
2、幼兒分散練習,要求每個幼兒在不同地方,練習爬、走、鑽的本領,著重單臂爬行,教師巡加指導,並提醒注意安全。
3、幼兒集中一次,從「家」出發找「糧」途中鑽過山洞,爬過草地,走過小橋,發現「糧食」不很大,每隻「螞蟻」各背一袋回家後,數數「糧」爬山得快的幼兒介紹經驗。
第二次出發找糧,發現「糧」挺大,引導幼兒想辦法,合作抬回家,抬的過程中遇到困難要想辦法解決,要求幼兒互相配合,抬到家後,互相評價。
第三次出發後,發現「糧食」更大了,引導幼兒互相商討辦法,找夥伴一起搬,要求協同配合。
(三)結束部分:
「糧食」堆好,教師簡單講評「小螞蟻」圍著「糧倉」狂歡,師生同做放鬆運動。
活動延伸:
小朋友要學螞蟻愛勞動,愛團結和中教師一起將墊子、平衡木、鑽欄、背袋運回教室去吧。
課後分析:
自評:本次體育活動設計合理,目的是為了訓練孩子們走、爬、鑽的動作,從而提高孩子身體的協調能力。我班孩子最喜歡爬呀鑽呀這樣的動作,所以他們本次活動的積極性很高,大多數孩子能主動地參與游戲,並且能按游戲規則來完成任務。只是還有少數的孩子動作不太協調,並且反應比較慢,任務完成不佳。
⑧ 螞蟻搬家教案
教學目標
1、抄 認識、了解昆襲蟲的外形特徵,運用繪畫形式進行創造表現;
2、 樹立集體意識,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精神;
3、 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
教學重點:
1、 了解螞蟻的外形、結構特徵,創作表現螞蟻的形象;
2、 小組合作創作,明白團結合作的意義。
課前准備:多媒體課件、投影儀、頭飾、獎勵星、學生創作用紙
⑨ 螞蟻怎樣走最近 教學設計 優質課
螞蟻怎樣走最近
【知識點】
1、確定幾何體上的最短路線(重點)
在平面上尋找兩點的最短路線是根據線段的性質:兩點之間,線段最短。
2、利用勾股定理和逆定理判斷垂直(難點)
【方法總結】
1、立體圖形——平面圖形——直角三角形問題
2、在解決最短線路問題時,常常與兩點間的距離線段最短等知識結合。
3、勾股定理是求線段長度的主要方法。
【典型例題】
題型1、最短線路問題
例1:有一個圓柱,它的高等於12厘米,底面半徑等於3厘米.在圓柱的底
面A點有一隻螞蟻,它想吃到上底面上與A點相對的B點處的食物,沿圓柱側面
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π的值取3).
B
(1)同學們可自己做一個圓柱,嘗試從A點到B點沿圓柱
的側面畫出幾條路線,你覺得哪條路線最短呢?(小組討論)
(2)如圖,將圓柱側面剪開展開成一個長方形,從A點到B 點的最短路
線是什麼?你畫對了嗎?
(3)螞蟻從A點出發,想吃到B點上的食物,它沿圓柱側面爬行的最短路
程是多少?(學生分組討論,公布結果)
⑩ 螞蟻搬大蟲教案中班語言教案
附故事《三隻螞蟻》
一天,天氣晴朗,三隻螞蟻小紅、小黃、小藍出來玩,它們在花園里玩起了游戲。忽然,他們發現地上有一根長長的線。"咦,這是什麼呀?"三隻螞蟻很驚訝,於是,順著線往上爬。爬著爬著,掉了下來,爬著爬著,又掉了下來,這可急壞了三隻螞蟻。"這根線的上面一定有好吃的,我們可不能放過!"過了一會,它們終於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小黃頂著小紅、小紅頂著小藍,小藍拉著小紅,小紅拉著小黃,你幫著我,我幫著你,終於爬了上去,邊爬還邊不停地想。小藍想:"一定甜甜的糖果!"小紅想:"一定是香香的水果!"小黃想:"一定是軟軟的蛋糕!" 好不容易終於爬到了頂。呀,這黑黑的是什麼呢?它們一起抬頭一看,都驚訝地叫了起來:"啊呀,一隻大蜘蛛的屁股!"
活動准備
動畫課件《螞蟻》、人手一套小型講述材料,獎勵貼花若干。
活動目標
能用較連貫的語言完整講述故事。
能大膽地猜想故事內容,理解詞彙:驚訝、頂、拉。
知道同伴之間互相幫助,感受故事結局的幽默情趣。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
1、教師提問,引起幼兒對螞蟻的興趣。
2、設置情境,幫助幼兒感受螞蟻向上爬的動作。
二、播放課件,鼓勵幼兒大膽猜想故事內容。
(一)、認識三隻螞蟻。
(二)、觀看第一幅圖。
1、根據圖片內容,提問:
(1)它們來到了哪裡?想干什麼?
(2)它們發現了什麼?心裡感覺怎麼樣?(理解詞彙:驚訝)
(3)發現線後,小螞蟻會怎麼說、怎麼做?
2、教師完整講述第一幅圖。
(三)、觀看第二幅圖。
1、根據圖片內容,提問:
(1)三隻螞蟻現在在干什麼?
(2)線那麼高,小螞蟻需要怎麼上去?(理解詞彙:頂、拉)學學小螞蟻的動作。
(3)三隻螞蟻這么辛苦地往上爬,它們心裡會想些什麼呢?
2、幼兒可自由結對講述第二幅圖,表現出螞蟻的動作以及心理活動。
3、教師和幼兒共同講述第二幅圖。
(四)、觀看第三幅圖,引導幼兒大膽猜想。
1、根據圖片內容,提問:
(1)三隻螞蟻越想越開心,它們越爬越快,它們看見了什麼呢?
(2)這黑色的東西是什麼?它能吃嗎?
2、個別幼兒完整講述第三幅圖。
(五)、觀看第四幅圖,揭示結果,感受故事帶來的樂趣。
師:這黑色的東西到底是什麼東西?
師:螞蟻會怎麼樣?(進一步理解詞彙:驚訝)
三、能用較連貫的語言完整講述故事。
(一)、師生一起觀看課件完整講述故事。
(二)、為故事取名字。
四、幼兒自由講述故事給客人老師聽。
五、結束活動。
師:你們說的真好,讓我們把這個有趣的故事講給更多的小朋友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