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軟體設計 » 創意植物設計

創意植物設計

發布時間: 2020-11-28 01:38:29

① 大學生環保創意手工作品做一棵樹

應該是比較好看而且美觀的!

② 生態e園的創意綠植系列

生態E園 樂活栽培罐
材質:塑料、魔土、種子
重量:55g/個
包裝尺寸:L80*W40*H180mm
說明:自動吸水式的小盆栽,帶給你的一定是非同一般的種植體驗。
新穎的造型,獨特的種植體驗,全新的生態概念。樂活栽培罐,享受快樂生活;創意的概念,引爆你對新奇的想法,准備好工具一起進入樂活的世界,獨享設計師為你營造的,全新DIY綠植體驗。 生態E園 傳愛小精靈愛情草種植
材質:陶瓷、介質土、種子
重量:10.5g/個
包裝尺寸:L52*W52*H165mm
說明:火紅色的亮麗根莖,獨顯火熱的愛情、友情之美。
有多久沒向你的情人表達愛慕之情?就讓心形草替你傳達滿滿的愛意吧。傳愛小精靈-愛情草,超萌的造型,種植簡單,妝點桌面,寓意愛情甜美,特殊的紅色根莖,為你在紛擾與忙碌的生活中,染上一片美麗的色彩,火紅熱情的色彩,更讓你的生活充滿無限的動力…… 生態E園 動物寵物瓶植栽
材質:陶瓷、PET、種子、火山石
重量:88g/個
包裝尺寸:L117*H69mm
說明:多數人都叫它動物尾巴吸水盆栽,這個實在是太貼切了。
陶瓷做成的可愛動物小盆,在瓶子里加上水,讓他們趴在瓶子頂部。就能成為一個小巧的供水系統,水源會順著尾巴進入盆內,讓種子發芽、生長!變成漂亮的桌面盆栽~放在電腦桌旁,可愛的小動物就像在你旁邊聊天一樣!
組合元件:精緻栽培容器×1隻種子×1包(嚴選當季新鮮種子,發芽率高)陶碳球×1包(共茶、白、藍、桃、紅、黑六色,搭配不同種子)說明書×1份(知識學習,詳細栽培說明)
迎風草發芽時間:5~7天渾圓的葉片帶點拙鈍的曲線,找不到一絲銳利的線條。質感柔軟,圓潤而又小巧的可愛模樣,讓人更想細心呵護。
專利產品,負離子自然散發效果,可吸附空氣中有毒氣味、臭味,是100%的環保商品。 專利產品,負離子自然散發效果,可吸附空氣中有毒氣味、臭味,是100%的環保商品。
◎烏煙瘴氣的工作環境,需要一點新鮮空氣嗎?
◎專利產品,負離子散發效果,自然吸附空氣中有毒氣味、臭味,100%的環保商品。
◎室內栽培迷你植栽,綠化同時凈化,愛自己、愛家人、愛地球!
【達人推薦!環保首選,綠化、凈化超優質!> 適合植物栽培所需的介質環境,有效凈化盆栽中植物所吸收之水源。洗凈後更可重復使用! 亦可用於水族布置及水質凈化中】
★陶碳球可代替園藝土壤,過濾水質,有保持水分與養分之功效。
★色彩多樣、干凈清潔,兼俱美觀及凈化功能的栽培介質。
★無蟲無菌,美觀不脫色,具水份顯示功能,是標準的ECO環保素材。
★清潔干凈後還可重復使用,負離子自然散發效果更長達十年之久。 生態E園 活性氧有氧植栽
材質:活性碳、EPS、海錦、種子
重量:21.5g/個
包裝尺寸:L80*W63*H79mm
說明:八種植物供你選擇,日常辦公舒緩壓力的極佳選擇。
桌面辦公不僅需要一個好的心態,更需要一個有活力的辦公環境,活性炭有氧植栽,吸收電波輻射,凈化空氣有毒物質,在你悄悄撥弄它的時候,它正不辭幸勞的為你的健康保駕護航。其實你可以改變自己…… 生態E園 渴渴吸里小植栽
材質:陶瓷、魔土、種子
重量:55g/個
包裝尺寸:L70xW70xH120mm
說明:神秘的可可西里,創意的動物嘴巴吸水盆栽,仔細傾聽你能從中得到一個十分美麗的故事。
可愛的小動物趴在一口「大缸」上偷偷的品嘗著杯中的美味,確不知已經被背後新奇的夥伴給『惦記上了』於是一個好玩的一幕出現了,小動物一直都在渴的狀態中,而背後的小夥伴卻吸收了小動物辛勤勞動的成果。拯救它吧!少年!! 生態E園 泡泡妞創意桌面植栽
材質:陶、PVC、PET、種子
重量:68g/個
包裝尺寸:L47xW47xH115mm
說明:來自動漫世界吉吉鎮的,泡泡妞家族;超萌的外形給你非一般的體驗。
綠植,就是一汪一汪綠色盡收眼底,不在乎它是有多麼的渺小,或者只是你不經意路過的一叢綠, 他們都是這世界上鮮活的綠色生命,代表一種蓬勃向上的生命力。泡泡妞主題輕快歡樂,各種DIY類型加 上簡便的種植理念。輕松為你生活添加一抹朝氣蓬勃的綠色氣息。 生態E園 十二星座幸運花
材質:復合紙、介質土、種子
重量:13.5g/個
包裝尺寸:W78*H98mm
說明:准備好了嗎?帶上屬於你的星座幸運花。
您只要澆澆水,不用多久您就能享用到自己創設的優雅情景了,這么好的東西可不要錯過哦! 它們可以種出色彩斑斕、多姿可人的迷人植物,擺放在陽台、書桌讓你感受到非同一般的樂趣……

③ 養花的創意那麼多,你能想到哪些呢

想要家裡的之各種廢棄物品都改造成養花的利器,還需要一定的動手能力,我想到將舊物改造成既美觀又實用的養花容器

  1. 燈泡變成盆栽,老式的燈泡看起來特別胖,可以將裡面的燈芯用鑷子清理干凈,之後就准備一些紙片,捲成圓筒狀,將土壤或各種植物放進去,最適宜栽種的植物自然是空氣鳳梨,它不需要土壤都能栽種,只需要定期給一點水就能活了。


    養花既然是人的一種生活愛好,那就要用心不要葉公好龍。花和人一樣是有生命的需要細心呵護,不光要有充足的養料更要有一個漂亮的「居所」

④ 什麼樣的景觀叫做有創意

作者將多年的理論與實踐研究進行總結,並結合立意構思進行創意思維,試圖提煉文化內涵,造景與立意、構圖與思辨、構思與設計、建築與組景、植物與布局、水景與塑造、道路與景觀等。

⑤ 養花的創意和方法都那麼多,你能想到都有哪些呢

現在的生活中有好多的花可以弄成各式各樣的造型來做家裡的裝飾,這樣可以讓家裡的裝修風格更加的個性,而且種花也是一種修身養性的事情,可以讓人更加的有修養。這樣還可以廢物利用,把花研究的更加的有創意。

養花是一種讓我們可以去更一步的去了解大自然,因為養花可以讓人的心情愉悅,它們可以治癒我們受傷的心靈,也可以陶冶我么的情操。而且還可以根據我們的個人愛好去養殖他們,就像是陪伴我們一起生活的一個伴侶。養花主要還是一件有趣的事,還有很多的繁殖技巧正等著我們不斷地去探索!


⑥ 幼兒園環境創意設計有哪些

幼兒園環境創意設計最重要的一點是兒童參與的原則
參與性原則意味著幼兒園環境應該是兒內童的中心,容尊重兒童參與環境創造的權利。許多幼兒園環境的創造通常是教師單獨的工作,從設計到安排,到評價,都由教師獨立完成。教師是環境創作的一般規劃人員,是教師的主導作用。雖然有時老師也讓孩子們參與創造環境,但符號很強烈,主要是與老師合作完成預先設定的任務。例如,幼兒園應該開展環境創造和評價活動,老師要求每個孩子從家裡拿出一壺植物。為什麼一個植物,一個孩子正在聽老師的命令。至於有多少植物就位的問題,這些年輕的孩子沒有權利去問。兒童只是一個被動的參與者和環境的適應,因此對環境的變化沒有什麼熱情和注意。幼兒園環境的建立需要賦予幼兒充分參與的權利,尊重兒童在教育工作中的地位。

⑦ 求關於植物仿生學的設計

從螢火蟲到人工冷光

自從人類發明了電燈,生活變得方便、豐富多了。但電燈只能將電能的很少一部分轉變成可見光,其餘大部分都以熱能的形式浪費掉了,而且電燈的熱射線有害於人眼。那麼,有沒有隻發光不發熱的光源呢? 人類又把目光投向了大自然。

在自然界中,有許多生物都能發光,如細菌、真菌、蠕蟲、軟體動物、甲殼動物、昆蟲和魚類等,而且這些動物發出的光都不產生熱,所以又被稱為「冷光」。

在眾多的發光動物中,螢火蟲是其中的一類。螢火蟲約有1 500種,它們發出的冷光的顏色有黃綠色、橙色,光的亮度也各不相同。螢火蟲發出冷光不僅具有很高的發光效率,而且發出的冷光一般都很柔和,很適合人類的眼睛,光的強度也比較高。因此,生物光是一種人類理想的光。

科學家研究發現,螢火蟲的發光器位於腹部。這個發光器由發光層、透明層和反射層三部分組成。發光層擁有幾千個發光細胞,它們都含有熒光素和熒光酶兩種物質。在熒光酶的作用下,熒光素在細胞內水分的參與下,與氧化合便發出熒光。螢火蟲的發光,實質上是把化學能轉變成光能的過程。

早在40年代,人們根據對螢火蟲的研究,創造了日光燈,使人類的照明光源發生了很大變化。近年來,科學家先是從螢火蟲的發光器中分離出了純熒光素,後來又分離出了熒光酶,接著,又用化學方法人工合成了熒光素。由熒光素、熒光酶、ATP(三磷酸腺苷)和水混合而成的生物光源,可在充滿爆炸性瓦斯的礦井中當閃光燈。由於這種光沒有電源,不會產生磁場,因而可以在生物光源的照明下,做清除磁性水雷等工作。

現在,人們已能用摻和某些化學物質的方法得到類似生物光的冷光,作為安全照明用。

⑧ 創意景觀設計應該如何理解

  1. 作為景觀設計的對象,景觀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間和物體所構成的綜合體。

  2. 景觀設計師的工作就是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創造出美的景觀環境和景觀標志物,並使之能夠實現。

  3. 綠維創景認為,創意景觀設計可以從情趣化景觀設計和情境化景觀設計兩種手法理解。

  4. 景觀設計是將建築、植物、水體、道路、環境設施等等要素進行綜合的空間創作藝術。景觀設計創意需要在傳統與文化的提煉中發生、發展,在不同的地理位置與環境條件下辯證思維,通過各景觀元素的有機組合,達到為城市環境添景,為建築環境增色的目的。

  5. 作者將多年的理論與實踐研究進行總結,並結合立意構思進行創意思維,試圖提煉文化內涵,造景與立意、構圖與思辨、構思與設計、建築與組景、植物與布局、水景與塑造、道路與景觀等。

⑨ 想用梅花做一個創作 求幾個創意

「一樹獨先天下春」的梅花是中華大地的奇葩,是眾多民族的驕傲。據調查,梅樹野生於自西藏經滇、鄂、皖、浙直至台灣等10個省、區的山林,在我國已有3000年以上的應用歷史。神、姿、色、態、香俱居上乘的梅花,至今約有兩百多個形形色色的品種,都是從古代的野梅引種馴化、精心選育而得的精英。

梅花是家梅中的一大分支,家梅系由野梅演進而來。近百年來,植物學家、園藝學家和園林工作者在廣大地區採集、調查了不少野悔。這些野生的梅樹、是梅花原產於我國的鐵證,也是對梅花原種進行科學研究的重要活材料。

在西南山區,野梅分布的地段多較高。如在西藏波密等地,就在海拔2100~3300米處發現野生梅林。雲南省除南部外,野梅幾乎遍布全省,而以滇西北之下關、大理、洱源一帶為多(海拔1800~2600米)。在四川,則主產於丹巴、汶川、廣元、萬源、西昌、會理、漢源等山地叢林中,海拔1300~2500米。而在鄂西宜昌、恩施等地,野梅就分布在較低海拔之山地(300~1000米)。故西南山區,尤其是滇、川二省,乃我國野梅的分布中心,並延伸至鄂西一帶。

至於野梅分布的次中心,則系鄂南、贛北、皖南至浙西的帶狀地區。如在鄂南的咸寧市汀泗區聶家鄉長豐大隊後山海拔170米闊葉常綠與落葉混交林中,就有散生的野梅。野梅在江西省主產於景德鎮市瑤里鄉區石塔三礦區香菇場混交林中,海拔約300米,系零星分布。安徽省歙縣以及黃山風景名勝區東坡芙蓉橋附近(海拔約200米),1984~1985年還有野梅零星分布。浙江亦有野梅散生於常綠闊葉樹為主的混交林中。此外,在廣西、福建亦發現有野生梅樹。

我國古人應用梅子至少已有3000年以上歷史。《書經·說命》載;「若作和羹,爾唯鹽梅」,這是殷高宗對宰相傅說他的重要性:好比做羹湯時用的鹽和梅那樣。按商代之鹽與梅,猶今日之醬油和醋。這種古代的烹調習慣,至今僅在雲南下關等地,由白族人民保存了下來。

1975年我國在河南安陽殷墟發現,正好與《書經》的記述相互印證。考古學家在殷墟掘出一具精美的食器——銅鼎,其中滿盛炭化了的梅核。核扁圓形,兩端尖,似較鮮物略小,呈栗黑色,而表面密布蜂窩狀小凹點——正是梅核的典型分類特徵。經碳14鑒定,距今已有3200多年。早在商代中期,古人已用梅子(果梅)於食用了。

稍遲,關於梅樹和梅子的記述越來越多。如《周禮·天官》雲:「飲食之籩,其實干萚」。經查核,萚就是食用梅子的古稱。在公元前六世紀左右的著名民族歌集《詩經·召南》中,有一首《慓有梅》的詩篇,它是一首熱情奔放的情歌,姑娘將梅子投擲給她看中的小夥子,寓意至深。同時,《慓有梅》反映出當時在陝西召南地區,梅樹是相當普遍的。也就是說在距今至少2500年前的春秋時代,引種野梅使之成為家梅的馴化過程就已經開始了。

在長江流域,古代藝梅也是從生產梅子(果實)開始的,例如在湖南長沙馬王堆西漢墓的出土文物中,許多陶罐里都盛有保存完好的梅核和梅干。同時出土的竹簡上記有「梅」、「脯梅」、「元梅」等字樣,這都是當時梅子加工製品的名稱。這說明早在西漢初期,我國長江流域人民早已引種栽培梅樹,並多方利用梅子加工食品了。另外,在湖北江陵漢墓出土的陪葬品中,亦發現有梅核,其歷史時期與長沙者相若。

在遠古時代,先民採集野生梅子主要是以作加工食品或供祭祀之用。但因梅花冰中孕蕾,雪裡開花,玉白朱紅,暗香浮動,在北風凜冽的隆冬季節,唯有它「獨先天下春」。於是人們在以果為主要目的過程中,也逐漸一並欣賞了它的神、姿、色、態、香之美,引起了人們對梅花的喜愛和嚮往。而在長期的馴化和栽培過程中,正好又有個別植株出現了復瓣、重瓣、台閣,奇異的花瓣或萼片,新奇的枝姿等等,於是有心人使其另行繁殖、栽培,從而培育成若干專供觀賞的梅花新品種。

所以「花梅」應是從「果梅」中分出來的一支奇葩,時期約始自西漢初葉。如《西京雜記》載:「漢初修上林苑,遠方各獻名果異樹,有朱梅、胭脂梅」。又載:「漢上林苑有侯梅、同心梅、紫蒂梅、麗友梅」。雖然這些品種只有名稱,但從字面上看,當系「宮粉」之類的觀賞品種,其中或已出現若乾重瓣新品。稍遲,楊雄著《蜀都賦》,有「被以櫻、梅,樹以木蘭」等記述。可見距今約兩千年前,梅已在成都作城市園林綠化材料應用了。

整個晉代,梅花常見栽培,詩人吟詠漸多。如東吳名將陸遜之侄陸凱,曾做過丞相,其文辭優雅,有個文字摯友范曄在長安。他在春回大地、早梅初開之際,自荊州摘下一枝梅花,托郵驛專贈范曄,並附短詩:「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春」可以「寄贈」自陸凱始,從此梅花傳友情,傳為佳話。

到了南北朝,梅花應用更多,有關詩文、韻事也盛。如《金陵志》雲;「宋武帝(劉裕)女壽陽公主日卧於含章殿梅下,梅花落於額上,成五齣花,拂之不去,號梅花妝,宮人皆效之」,這可能就是梅花圖案用於美化的發端吧。其它的如宋元年間均有梅花詩文。其中尤以何遜《詠雪裡梅》詩、庚信《梅花》詩及蕭綱《梅花賦》等,最為膾炙人口。凡此種種,足見梅花栽培、應用漸盛,日益為文士所欣賞。因此從漢、晉至南北朝,「梅於是始以花聞天下」。

及時至隋(581~618)、唐(618~907)、五代(907~960),梅花栽培漸盛,品種也有所增益。這就引起了文人雅士更多的關注,紛紛用梅花作為創作的主題,促使梅之聲譽大噪。象唐代名臣宋璟在東川官舍見梅花怒放於榛莽中,歸而自感,遂作《梅花賦》,有「相彼百花,誰敢爭先!鶯語方澀,蜂房未喧,獨步早春,自全其天」和「諒不移於本性,方可儷於君子之節」等贊語——這對梅花得高名和藝梅規模的擴大,起了相當大的促進作用。

唐代詠梅詩篇不少,如杜甫、李白、韓愈、杜牧、柳宗元、白居易、張九齡、李商隱等諸多名傢俱有梅花詩。據《華陽縣志》載:五代初,王建據蜀稱王,留在成都辟梅苑。孟知祥在成都稱王時,別苑中有老梅卧地,稱為「梅龍」。凡此種種,足見早在唐及五代,不論華東、華中或華西,都已有較多的梅花栽培。而其中心地區,則為東西遙望的杭州和成都平原。

至隋、唐、五代時的梅花品機主要仍屬江梅、宮粉等型。而在四川,則始有硃砂型品種出現(時稱「紅梅」)。如《全唐詩話》載:「蜀州郡閣有紅梅數株」,今日祟慶縣硃砂梅花名品仍多,實有其歷史淵源。

宋、元400年(960~1368),是我國古代藝梅的興盛時期。此際梅詩、梅文固多佳作,梅畫、梅書亦脫穎而出,盛極一時。同時,梅花新的系、類、型和品種有所增加。梅花繽紛,梅影陣陣,在歷史上形成了藝梅的一個高潮。

僅以梅詩而論,北宋林逋(和靖)隱居杭州孤山,不娶,而植梅放鶴,號稱「梅妻鶴子」,傳為千古佳話。其《山園小梅》詩中名句「疏影橫斜水清餞,暗香浮動月黃昏」,最為勝炙人口。再如北宋之蘇軾、秦觀、王安石等,南宋之陸游、陳亮、范成大等,皆有甚多著名梅花詩詞流傳至今。王安石《梅花》:「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陸游《梅花》:「當年走馬錦城西,曾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中香不斷,青陽宮到皖花溪。」

南宋范成大是位賞梅、詠悔、藝梅、記梅的名家,曾在蘇州石湖辟范村搜集梅花品種12個,約於1186年寫成中國、也是全世界第一部梅花專著——《梅譜》。足見時至宋代,梅花栽培日盛,品種不斷增加,藝梅已成為社會群眾的風尚了。

元代有個愛梅、詠梅、藝梅、畫梅成癖的王冕,隱居於九里山,樹梅花千株,自題所居為「梅花屋」,其《墨梅》畫及《墨梅》詩均名揚天下。王冕《墨梅》:「我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不用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此外,元代趙孟俯、楊維幀、謝宗可、僧明本等,皆有梅詩名作。而昆明溫泉對岸曹溪寺一株元梅,趾曲蟠飛,老態龍鍾,年年猶開重瓣粉紅花,且可結實。筆者多次往觀,確認其為七百餘年前古物,且系原木。查曹溪寺元梅原有兩株,其一在「文革」期間死去,甚為可惜。現存此株元梅恐系國內最老的古梅,彌足珍貴。由上所述,足見元代雖當兵亂,而藝梅、詠梅之風未衰。

到了明(1368~1644)、清(1644~1911)兩代,藝梅規模有所擴大,技藝水平續有提高,新品種大量涌現,這些在書、文、詩、畫中均有反映。如明代王象晉箸《群芳譜》(1921),記梅花品種19種之多,且各附簡單記載,還將它們分屬於白梅、紅梅、異品等三大類。書中對梅花的栽培、繁殖等,亦有若干論述。在此前後,周文華著《汝南圃史》(1620),徐光啟箸《農政全書》(1636),皆列記若乾梅花品種。

至清而梅花栽培益盛,品種增多。如陳淏子作《花鏡》,記載了21個梅花品種,其中「台閣梅」、「照水梅」乃前所未有者。「揚州八怪」中,以詠梅、畫梅著稱者不乏其人。而金農、李方贗等,則更以善於畫梅而名揚四海。

關於明清之古梅,應以杭州超山之明梅為最。超山大明堂原有宋梅20株,傳系蘇軾1056年由杭州移來手植。但宋梅年老株衰,後漸陸續死去,最後一株亦於1933年2月枯斃。現存的一株所謂「宋梅」,系明代分本,樹高4.5米,最大冠幅5.1米,老態龍鍾,干已空心,著花略稀,品種名「大葉豬肝」,萼紫瓣白,花瓣5~8枚,花徑達2.6~3.3厘米,仍能結實。

辛亥革命之後,梅花栽培又有新發展,品種續有增添。如《華陽縣志》(1934)中即記有成都梅花品種八個。此時的滬、寧、蘇、杭、揚(州)、(無)錫、渝、穗、漢、昆等地私家園林,搜集的梅花品種也不少。上海黃園還從日本引入「灑金」、「垂枝」等類、型梅花品種數十,並將藝梅經驗編入《花經》(1949)一書中。

解放前,曾勉教授1942年發表專論梅花之學術論文,並記載重慶的梅花品種15個,是為科學整理我國梅花品種之始。汪菊淵與筆者在1945年擬定了中國梅花各類品種檢索表,以成都20個品種為例,進行了中國梅花品種科學分類的首次嘗試。1947年7月,筆者著《巴山蜀水記梅花》,作為上海園藝事業改進協會叢刊發行。1949年2月,在滬舉行了我國有史以來第一屬梅花展覽會。

解放後,梅花栽培的規模與技術均有飛躍的發展,品種也迅猛增加。從1958年起,除特殊情況外,每年春節在武漢東湖風景區舉辦梅花展覽會。近年南京、無錫、上海、合肥等城市也常組織梅展,受到群眾的熱烈歡迎。

梅花引種馴化和新品種選育研究,在最近幾十年已取得了顯著成績,在北京已有「送春」、「北京玉蝶」等耐寒品種可以露地越冬,在武漢也有「單凝馨」、「華農玉蝶」等先後脫穎而出。

梅花在我國栽培歷史悠久,與國人的文化與生活結下了不解之緣。除我國外,僅東方的日本、朝鮮有較多的梅花栽培。在日本,甚至還有「梅之會」的組織,並發行專門刊物《梅》。

而在整個西方,則只大洋洲的紐西蘭開始重視梅花,有5~6個品種用於商品生產性的梅花栽培。追溯史乘,始知遲至15世紀中,我國的梅花才借道朝鮮東傳日本。早年(1879及1884)傳於歐洲之少數梅株,則系由日本輾轉運去的。目前歐洲僅在英、法等少數國家的植物園內,有梅花數株點綴共間而已。至於美國的梅花是由日本轉去,至今僅50~60年的短暫歷史,且被誤稱為「日本杏」,載培、應用很不普遍。

西方除紐西蘭人開始了解到梅花特易形成花芽,系絕佳之促成花木已用於切花生產性栽培外,其餘國家大多不知道梅花的優點,也不會欣賞梅花的神、姿、色、態、香之美。而在東方的日本,由於受到西化的影響,梅花栽培也有走下坡路的趨勢

⑩ 怎樣做植物標本 【最有創意的】

植物學做標本的時候都這樣做的
(一)准備
採集前應先收集有關採集地的自然環境及社會狀況方面的資料,以便周密安排採集工作。同時應准備採集必需的用品,主要有:標本夾(45×30cm方格板2塊,配以繩帶)、標本紙(吸水性強的草紙,折成略小於標本夾的3~5張一疊若干)、採集袋(塑料袋)、枝剪、標簽、野外記錄紙、照相機等....
種子植物標本的採集和製作
(一)採集標本的要求
1.標本單株選擇
從同種眾多單株中,應選擇生長正常,無病蟲害,具該種典型特徵的植株作為採集對象。力求有花有果(裸子植物有球花、球果)及種子。
草本植物要挖出根,植株高的可以反復折疊或取代表性的上、中、下3段。一次采不全,應記下目標,以備下次再采。
如果是供教學、科研用的標本就要精細一些了。即使是同一種植物,也要考慮不同的環境下產生的不同的個體。比如說同一種植物會有的異性葉(比如構樹就有缺刻狀分裂的和心狀卵形的兩種不同形態的葉片)、雌雄異株等等都要做成不同的標本以便於教學示範。
2.採集步驟
按預定目標,選擇合要求的單株,剪取具代表性枝條25~30cm(中部偏上枝條為宜),依次完成下列步驟:
(1)初步修整。如去掉部分枝、葉,留下分枝及葉柄一部分。
(2)掛上標簽,填上編號等(一律用鉛筆。下同)。標準的採集簽應包括採集號
採集時間、年 月 日、採集者、採集地點。
(3)填寫野外記錄。注意與標簽編號一致,標準的野外記錄應包括採集號
採集時間、年 月 日、採集者、採集地點、海拔高度、樹高、胸高直徑、樹皮、樹枝
葉、花、果、習性、生態環境、用途、俗名、正名、學名、科名、備考。當然實際操作也未必要填這么多的,可以根據情況酌情填寫。
(4)暫放塑料採集袋中,待到一定量時,集中壓於標本夾中。
(5)採集中應注意同株至少採兩份,用相同的採集號標記。如有的植物需要開花結果後再采,應記下所選單株座標方位,留以標記。同種不同地點的植物應另行編號。散落物(葉、種子、苞片等)裝另備小紙袋中,並與所屬枝條同號記載,影像記錄與枝條所屬單株同號記載。有些不便壓在標本夾中的肉質葉、大型果、樹皮等可另放,但注意均應掛簽,編號與枝相同。
(6)注意有毒性、易過敏種類。如蠍子草、漆樹等,應慎重。大戟科、毛艮科等等都是比較有名的毒科。當然,在野外也不要亂嘗試沒吃過的植物。
(7)注意愛護資源,尤其是稀有種類。這個不用多說了吧,破壞環境和資源可不好。
(二)臘葉標本的壓制與裝幀
壓制是標本在短時間內脫水乾燥,使其形態與顏色得以固定。標本製作是將壓制好的標本裝訂在台紙上,即為長期保存的臘葉標本。壓制與製作標本須注意以下各點:
1.順其自然,稍加擺布,使標本各部,尤其是葉的正背面均有展現。可以再度取捨修整,但要注意保持其特徵。
2.葉易脫落的種,先以少量食鹽沸水浸0.5~1分鍾,再以75% 酒精浸泡,待稍風干後再壓。
3.及時更換吸水紙。採集當天應換干紙2次,以後視情況可以相應減少。換紙後放置通風、透光、溫暖處。捆綁標本夾時,松緊要適度,過緊易變黑,過松不易干。標本間夾紙以平整為准。如球果、枝刺處可多夾些。換下的潮濕紙及時晾乾或烘乾,備用。
標本壓制乾燥後即可裝訂,裝訂前應消毒和做最後定形修整,然後縫合在台紙上(30~40cm重磅白版紙)。將野外記錄貼左上方,定名簽填好貼右下角,此簽不得隨意改動。對定名簽鑒定的名稱有異議,可另附臨時定名簽。照片、散落物小袋等貼在另角。貼時均不要用漿糊,以防霉變。標本布局應注意勻稱均衡、自然。裝訂後的標本再經過消毒,夾紙或裝入塑料袋保存於專門的標本櫃中。
縫合的時候一般取一些莖或枝,用線固定在白版紙上,葉子就要粘貼了(我們是用毛筆蘸白膠塗在葉子背面粘貼)。原則是葉片之間盡量不重合。談談本人的經驗,粘羽狀復葉的時候建議從上往下粘,因為可以保證葉片不重合,如從下往上很可能貼到中段兩片葉子的角度就近乎0度了,再下去就要重合了。當然,我們博物組比較講究標本的美觀,所以在裝訂和整形上還是比較注意植株在白版紙上排一個怎樣的形狀比較好看。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