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軟體設計 » 誰設計的故宮

誰設計的故宮

發布時間: 2020-11-28 06:22:45

㈠ 建築故宮的兩個傑出設計者是誰

人們今天都知道下令建築故宮的永樂皇帝,但卻很少知道建造它的那些成千內上萬的普通勞動者。在容這些人中間,兩個傑出的建築設計者幸而留下了名字。一個是江蘇吳江人蒯祥,據說他是天安門的設計者。另一個是越南人阮安,當時的越南北部在明朝的統治之下。他們都是有經驗的力學家、藝術大師和傑出的工程師。

㈡ 是誰設計的故宮

北京故宮是一個浩大的工程,而且當時皇上是在全國徵召的能工巧匠,技藝高超者不獨蒯祥一人,更何況,在營建的過程中曾先後涌現出許多的著名工匠。除工於設計的蔡信、瓦工出身的楊青(官至工部侍郎)外,還有與蒯祥同時代的著名雕刻石匠陸祥等人。有人通過查閱資料發現,在宮殿初建的階段,蔡、楊二人是起了很大的作用的,只不過他們當時都是年事已高,而蒯祥正值壯年,又工於計算和繪畫,在蔡信、楊青去世以後,大量的皇家工程都由蒯祥來主持。 南京故宮,又稱明故宮、南京紫禁城,是北京故宮的藍本,明朝初期的皇宮,在今中山路南北兩側,明太祖朱元璋攻取集慶(南京)後,改集慶路為應天府。朱元璋為做皇帝,「命劉基等卜地定作新宮」,最終選定這塊地當「鍾阜龍蟠」、「帝王之宅」的風水寶地。相傳朱元璋征發軍民工匠20多萬人,填燕雀湖「改築新城」。工程始於公元1366年,歷時一年建成,壯麗巍峨,盛極一時。 台北故宮始建於1962年,是仿照北京故宮樣式設計建築的宮殿式建築,1965年落成,台灣故宮博物院佔地總面積約16公頃,1966年啟用,原名中山博物院,後改為「國立故宮博物院」。 沈陽故宮,位於沈陽市瀋河區。史稱盛京皇宮,始建於1625年,是後金和清初的皇宮,佔地約6萬平方米。 韓國故宮—景福宮 景福宮是朝鮮王朝(1392~1910年)時期韓國首爾(漢城)的五大宮之一,也是朝鮮王朝的正宮,它是朝鮮王朝的始祖——太祖李成桂(1392~1398年在位)於1395年將原來高麗的首都遷移時建造的新王朝的宮殿

㈢ 北京故宮是誰設計的為何當初是這樣設計的

北京的故宮是很具有文化底蘊的一個古跡,在很多年以前是不允許專人們進入觀賞的,但是後來將屬故宮作為博物館允許人們進入,所以故宮也是以博物館這種全新的面貌來與世人見面的。

有記載說故宮的設計師有蒯祥,他是中國明代建築匠師,但是設計師並不只有他一個人,所以故宮的設計理念也不是從一個角度就能夠考慮的到的。但是故宮的木料已經上千年了,都沒有腐爛,可見這裝修的時候就想好了要讓這個建築保留下來,給後代留用。

㈣ 故宮的設計者是誰

故宮的設計者為蒯祥(1397—1481年,字廷瑞,蘇州人)。北京故宮由明朝皇帝朱棣始建。

蒯祥是中國明代建築匠師。生於明惠宗朱允炆建文元年,卒於明憲宗朱見深成化十二年。今江蘇吳縣魚帆村人(今屬江蘇蘇州) 。

世襲工匠之職,蒯祥的父親蒯富,有高超的技藝,被明王朝選入京師,當了總管建築皇宮的「木工首」。蒯祥自幼隨父學藝,蒯富告老還鄉後,兒子已在木工技藝和營造設計上成名,並繼承父業,出任「木工首」,後任工部侍郎。

曾參加或主持多項重大的皇室工程,景泰七年(1456)任工部左侍郎。負責建造 的主要工程有北京皇宮(1417)、皇宮前三殿、長陵(1413)、獻陵(1425)、隆福寺(1425),北京西苑(今北海、中海、南海)殿宇(1460)、裕陵(1464)等。

(4)誰設計的故宮擴展閱讀:

北京故宮的建築造型:

故宮前部宮殿,當時建築造型要求宏偉壯麗,庭院明朗開闊,象徵封建政權至高無上,太和殿坐落在紫禁城對角線的中心,四角上各有十隻吉祥瑞獸。

故宮的設計者認為這樣以顯示皇帝的威嚴,震懾天下。後部內廷卻要求深邃、緊湊,因此東西六宮都自成一體,各有宮門宮牆,相對排列,秩序井然。內廷之後是宮後苑 。

故宮宮殿是沿著一條南北向中軸線排列,三大殿、後三宮、御花園都位於這條中軸線上。並向兩旁展開,南北取直,左右對稱。這條中軸線不僅貫穿在紫禁城內,而且南達永定門,北到鼓樓、鍾樓,貫穿了整個城市 。

故宮佔地72萬平方米(長961米,寬753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用100萬民工,共建了14年,有房屋9999間半,實際據1973年專家現場測量故宮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計8707間(而此「間」並非現今房間之概念,此處「間」指四根房柱所形成的空間)。

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為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

北京故宮於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建設,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到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它是一座長方形城池,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面圍有高10米的城牆,城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紫禁城內的建築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外朝的中心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統稱三大殿,是國家舉行大典禮的地方。內廷的中心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統稱後三宮,是皇帝和皇後居住的正宮。

北京故宮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北京故宮、法國凡爾賽宮、英國白金漢宮、美國白宮、俄羅斯克里姆林宮),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1961年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2012年1月至2018年6月,故宮累計接待觀眾達到1億人次。2019年起,故宮將試行分時段售票 。2018年9月3日,故宮養心殿正式進入古建築研究性保護修繕工作的實施階段。 2018年10月10日,故宮博物院建院93周年,故宮北院區項目正式啟動。

㈤ 當年故宮排水系統是誰設計的

故宮排水系統的設計者,大多數人公認的是蒯(kuǎi)祥。
他是中國明代建築匠師。生於明惠宗朱允炆建文元年,卒於明憲宗朱見深成化十二年。今江蘇吳縣人 。蒯祥的父親蒯富,有高超的技藝,被明王朝選入京師,當了總管建築皇宮的「木工首」。蒯祥自幼隨父學藝,蒯富告老還鄉後,兒子已在木工技藝和營造設計上成名,並繼承父業,出任「木工首」,後任工部侍郎。曾參加或主持多項重大的皇室工程,景泰七年(1456)任工部左侍郎。負責建造 的主要工程有北京皇宮(1417)、皇宮前三殿。
紫禁城的「總設計師」是明初著名匠師蒯祥。蒯祥是蘇州香山漁帆村人,生於1398年,卒於1481年。北京紫禁城是蒯祥帶領他的團隊「香山幫匠人」以及全國各地能工巧匠們集體營造的。蒯祥充當了「魯班」的角色,是總設計師。
對於蒯祥的建築造詣,當時就有極高評價,同行嘆其技藝如鬼斧神工,而在京城「違其教者,輒不稱旨」,皇帝也「每每以蒯魯班稱之」。 明史及有關建築專著評介,認為蒯祥在建築學上的創造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他精通尺度計算,每項工程施工前都作了精確的計算,竣工之後,位置、距離、大小尺寸、與設計圖分毫不差,其幾何原理掌握得相當好,榫鉚技巧在建築藝術上有獨到之處。
營建北京宮殿是一個浩大的工程,而且是在全國徵召能工巧匠,技藝高超者不獨蒯祥一人,在營建的過程中曾先後涌現出許多的著名工匠。例如工於設計的蔡信,瓦工出身的楊青(官至工部侍郎),還有與蒯祥同時代的著名雕刻石匠陸祥等很多人。

故宮建成至今已近600年,在這近600年的時間中,有過千餘次特大暴雨,卻見不到有過因積水而栓塞的記載,這估計能讓現代中國的城市建築設計師無地自容。北京城北高南低,故宮的設計暗合了這個特點,故宮的北門神武門地平標高46.05 米,南門午門地平標高44.28 米,差約2米。這約2米的高度使得故宮的積水由北向南流。其主要建築前三殿、後三宮,東西六宮等等院落都有南北向的雨道,順其地勢,雨水能夠直接從中間向兩邊排水。
故宮的房屋以及水井台都建在高出的台基上,台基不僅使得宮殿更為雄偉,也使得地面的水沒有進入房屋和污染飲用水的可能性。特別是三大殿的台基,足足有8米多高!面積超過2萬平米的台基也會積蓄大量的雨水,設計師便把台基設計成中間高,四周低的樣子,台基的水自然也能快速排出。台基四 周欄桿的底部,都還設有用來排水的洞,每根望柱下還有一個精雕細琢的「螭首」,也是用來輔助雨天排 水的孔道。每逢雨天,雨水從 1142個排水孔噴出,呈現「千龍噴水」景觀,逐層下落,流到院內。
故宮的設計師在城內設計並挖掘了一條內金水河,故宮西北角樓偏東的南河幫上,有一石砌券洞,這便是內金水河流入宮內的進水口,進水口設有控水閘,可以控制水位高低,遇汛則可以關閉。故宮的地上地下都布滿了或明或暗、縱橫交織的排水系統,使得這擁有數以百計的院落在雨季時雨水能夠通暢排出。
故宮各個庭院內的明溝和暗溝的水, 縱橫交錯的溝道的支線和干線通過北高南低的地勢瀉入內金水河流出。故宮城牆外環繞著一條護城河,河水與故宮里的金水河相通。金水河的水,借故宮的地勢流入護城河。

大面積鋪設透水地面是如今世界上大多數發達國家的城市採用的防洪措施,中國的工匠在600年前就將這一措施用在了故宮的設計上。故宮的室外場地多用與土壤相通的磚石鋪設而成,這些磚石之間的縫隙大。一旦下雨,磚石之間的隙縫便可將雨水直接吸收入地。
明、清兩朝還規定,每縫春季,都得有專人對宮內的溝渠進行疏通。 如乾隆六十年(1795年)掏修溝渠用「舊樣磚二百三十五個,清白灰四千五百六十斤,石匠二百三十工半,瓦匠七十一工拆夫八名,清理夫四名,刨夫五百七十九名半,平墊夫四十七名,運夫一千七百五十六名,總共夫二千伍佰二十六名半」
由於朝廷重視,維護及時,因此溝渠始終保持暢通。到了光緒年間,紫禁城的許多溝渠坍塌淤塞,清政府不得不動用大量人力財力進行疏通。清代紫禁城的最後一次維修溝渠便是這一次,這場維修攻城進行了3年,於光緒十一年(1885 年)四月,直到光緒十三年七月才完成。據記載,這次的維修工程耗費白銀超過 22 萬兩。這次的維修不僅掏挖了金水河 2100 米長的河道的淤泥,還將紫禁城內總長度約
8000米的所有大小溝渠全部挑挖了一遍。
正是這完善的排水系統和完善的後續維護 , 才使得這擁有 90 多個院落、共計 72 萬平方米面積的紫禁城600年從未發生過「雨患」 。

㈥ 故宮是由誰設計的,為什麼叫紫禁城

北京故宮是我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俗稱紫禁城,它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大小宮殿約有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

公元1403年,燕王朱棣登基,改元永樂。登基後不久,考慮到北京是自己做燕王時的封地,不僅有著鞏固的政治基礎,還考慮到將全國的權力中心向北移,有利於增加對西北地區的控制,於是決定將北平改為北京,並且遷都到北京。朱棣登基的第四年,開始籌劃營建北京的皇宮和城闕。據《明史·成祖本紀》載,永樂四年(1406)閏七月壬戌,“詔以明年五月建北京宮毆,分遣大臣采木於四川、湖廣、江西、浙江、山西”。因為當時連年戰事,民心不穩,再加上國庫並不充裕,只能先做一些准備工作。永樂十四年(1416)十一月,一切准備就緒,次年,北京皇宮開始修建。 建造過程中最主要的一名設計師叫蒯祥,是我國明代建築匠師,蘇州吳縣(今江蘇吳縣)人,其父親蒯富,是具有高超技藝的木工,並在南京任職,是總管建築皇宮的“木工首”,蒯祥在父親告老還鄉後,子承父業,擔任“木工首”,在朝廷任職。

㈦ 故宮究竟是誰設計的

故宮的設計者蒯祥 明成祖朱棣奪得王位後,決定遷都北京。永樂十五年(1417),有巧木匠之稱的蒯祥設計並領導營建北京宮殿建築群。當由蒯祥具體負責設計與組織施工的承天門(清初改為天安門)建築一完工,人們都紛紛稱頌:「這位蒯木匠簡直就是當年的魯班再世!」後蒯祥被封為工部侍郎,食從一品俸。 相傳在建造故宮三大殿 時,緬甸國向明王朝進貢了一根巨木,永樂皇帝下令將其製成大殿的門檻。一木匠不留心誤鋸短了一尺多,那個木匠嚇得臉色煞白。蒯祥看了,叫那個木匠索性再鋸短一尺多,在門檻的兩端雕琢了兩個龍頭,再在邊上各鑲上一顆珠子,用活絡榫頭裝卸。後來皇帝見了十分高興,大加贊賞。這就是蒯祥創新發明的「金剛腿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