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組織結構設計
⑴ 企業的內部組織架構有哪些主要形式
直線制直線制是一種最早也是最簡單的組織形式。它的特點是企業各級行政單位從上到下實行垂直領導,下屬部門只接受一個上級的指令,各級主管負責人對所屬單位的一切問題負責。廠部不另設職能機構(可設職能人員協助主管人工作),一切管理職能基本上都由行政主管自己執行。直線制組織結構的優點是:結構比較簡單,責任分明,命令統一。缺點是:它要求行政負責人通曉多種知識和技能,親自處理各種業務。這在業務比較復雜、企業規模比較大的情況下,把所有管理職能都集中到最高主管一人身上,顯然是難以勝任的。因此,直線制只適用於規模較小,生產技術比較簡單的企業,對生產技術和經營管理比較復雜的企業並不適宜。
職能制職能制組織結構,是各級行政單位除主管負責人外,還相應地設立一些職能機構。如在廠長下面設立職能機構和人員,協助廠長從事職能管理工作。這種結構要求行政主管把相應的管理職責和權力交給相關的職能機構,各職能機構就有權在自己業務范圍內向下級行政單位發號施令。因此,下級行政負責人除了接受上級行政主管人指揮外,還必須接受上級各職能機構的領導。
職能制的優點是能適應現代化工業企業生產技術比較復雜,管理工作比較精細的特點;能充分發揮職能機構的專業管理作用,減輕直線領導人員的工作負擔.但缺點也很明顯:它妨礙了必要的集中領導和統一指揮,形成了多頭領導;不利於建立和健全各級行政負責人和職能科室的責任制,在中間管理層往往會出現有功大家搶,有過大家推的現象;另外,在上級行政領導和職能機構的指導和命令發生矛盾時,下級就無所適從,影響工作的正常進行,容易造成紀律鬆弛,生產管理秩序混亂。由於這種組織結構形式的明顯的缺陷,現代企業一般都不採用職能制。
直線-職能制直線-職能制,也叫生產區域制,或直線參謀制。它是在直線制和職能制的基礎上,取長補短,吸取這兩種形式的優點而建立起來的。我們絕大多數企業都採用這種組織結構形式。這種組織結構形式是把企業管理機構和人員分為兩類,一類是直線領導機構和人員,按命令統一原則對各級組織行使指揮權;另一類是職能機構和人員,按專業化原則,從事組織的各項職能管理工作。直線領導機構和人員在自己的職責范圍內有一定的決定權和對所屬下級的指揮權,並對自己部門的工作負全部責任。而職能機構和人員,則是直線指揮人員的參謀,不能對直接部門發號施令,只能進行業務指導。
直線-職能制的優點是:既保證了企業管理體系的集中統一,又可以在各級行政負責人的領導下,充分發揮各專業管理機構的作用。其缺點是:職能部門之間的協作和配合性較差,職能部門的許多工作要直接向上層領導報告請示才能處理,這一方面加重了上層領導的工作負擔;另一方面也造成辦事效率低。為了克服這些缺點,可以設立各種綜合委員會,或建立各種會議制度,以協調各方面的工作,起到溝通作用,幫助高層領導出謀劃策。
事業部制事業部制最早是由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總裁斯隆於1924年提出的,故有「斯隆模型」之稱,也叫「聯邦分權化」,是一種高度(層)集權下的分權管理體制。它適用於規模龐大,品種繁多,技術復雜的大型企業,是國外較大的聯合公司所採用的一種組織形式,近幾年我國一些大型企業集團或公司也引進了這種組織結構形式。?事業部制是分級管理、分級核算、自負盈虧的一種形式,即一個公司按地區或按產品類別分成若干個事業部,從產品的設計,原料采購,成本核算,產品製造,一直到產品銷售,均由事業部及所屬工廠負責,實行單獨核算,獨立經營,公司總部只保留人事決策,預算控制和監督大權,並通過利潤等指標對事業部進行控制。也有的事業部只負責指揮和組織生產,不負責采購和銷售,實行生產和供銷分立,但這種事業部正在被產品事業部所取代。還有的事業部則按區域來劃分。
⑵ 企業組織結構設計的原則
1、任務目標原則:是指企業組織結構的設計必須以企業的戰略任務和經營目標為依據和出發點,並以實現企業戰略任務和經營目標為最終目的。這一原則是企業組織結構設計總的指導原則,指明了企業組織結構設置的出發點和歸宿。
2、專業分工與協作原則:分工要適當,加強協調和配合。
3、指導統一原則:機構設置應當保證行政命令和生產經營指揮的集中統一,這是企業組織結構設計的基本原則,也是社會化大生產提出的客觀要求。
4、有效管理幅度原則:管理幅度是指一名主管人員直接指揮的下級人員的人數。有效管理幅度是指主管人員直接指揮下級人員的恰當數量。
5、責權利相結合的原則:是使企業中每個職位或崗位上的職責、職權、經濟利益統一起來,形成責權利相一致的關系。
6、集權與分權相結合的原則:是指企業決策的集中化與分散化。集中化是指企業高層保留較多較大的決策權,中層和基層只有較少和較小的決策權,分散化則相反,即企業高層只保留較少的重大決策權,而把較多和較大的決策權授予中層和基層。
7、穩定性和適應性相結合的原則:穩定性是指組織抵抗干擾,保持其正常運行規律的勈 適應性是指組織調整運行方式,以保持對內外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
8、精簡機構的原則:是指部門、人員、管理層次能減則減,辦事程度和規章制度力求簡單明了。
⑶ 如何設計公司的組織結構
組織結構的縱向安排,需要考慮兩個問題:一個是設計多少個層級,一個是公司主業務線是什麼。對於第一個問題,設計的原則是以考核點為准,在公司的考核設計中,只要是你需要考核的點,就需要設計一個層級。比如,一家公司需要考核副總經理、廠長、車間主任,那麼這家公司的組織結構從總經理開始算起就有四層的縱向關系了,如果這家公司關鍵績效指標是考核廠長的,那麼這家公司的組織結構從總經理開始算起就只有兩層的縱向關系。
對於第二個問題,設計的原則是以公司的主營業務為標准,比如說這家公司是銷售公司,那麼主業務線就是總經理對著銷售系統,其他的都是輔助線;如果這家公司是製造公司,那麼總經理對著的是製造系統,這個時候銷售系統變成了輔助系統。最關鍵的是組織結構的縱向安排是責任和權力線的安排。
⑷ 企業組織結構設計原則
組織結構的設計原則:一、拔高原則 在為企業進行組織結構的重新設計時,必須遵循拔高原則,即整體設計應緊扣企業的發展戰略,充分考慮企業未來所要從事的行業、規模、技術以及人力資源配置等,為企業提供一個幾年內相對穩定且實用的平台。二、優化原則 任何組織都存在於一定的環境之中,組織的外部環境必然會對內部的結構形式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因此企業組織結構的重新設計要充分考慮內外部環境,使企業組織結構適應於外部環境,謀求企業內外部資源的優化配置。 三、均衡原則 企業組織結構的重新設計應力求均衡,不能因為企業現階段沒有要求而合並部門和職能,在企業運行一段時間後又要重新進行設計,一句話:職能不能沒有,崗位可以合並。 四、重點原則 隨著企業的發展,會因環境的變化而使組織中各項工作完成的難易程度以及對組織目標實現的影響程度發生變化,企業的工作中心和職能部門的重要性亦隨之變化,因此在進行企業組織結構設計時,要突出企業現階段的重點工作和重點部門。 五、人本原則 設計企業組織結構前要綜合考慮企業現有的人力資源狀況以及企業未來幾年對人力資源素質、數量等方面的需求,以人為本進行設計,切忌拿所謂先進的框架往企業身上套,更不能因人設崗,因崗找事。
六、適用原則 企業組織結構的重新設計要適應企業的執行能力和一些良好的習慣,使企業和企業員工在執行起來時容易上手,而不能脫離企業實際進行設計,使企業為適應新的組織結構而嚴重影響正常工作的開展。 七、強制原則 重新設計的組織結構必然會因企業內部認識上的不統一、權利重新劃分、人事調整、責任明確且加重、考核細致而嚴厲等現象的產生而導致幹部和員工的消極抵制甚至反對,在這種情況下,設計人員和企業老總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備,採取召開預備會、邀請員工參與設計、輿論引導等手段,消除阻力,但在最後實施時,必須強制執行,嚴厲懲罰一切違規行為,確保整體運行的有序性,某些被證明不適合企業的設計可在運行兩三個月後再進行微調。
⑸ 公司組織架構怎麼寫
1、選擇確定組織架構的基礎模式。這一步工作要求根據企業的實際,選擇確定一個典型的組織模式,作為企業的組織架構的基礎模式。在當代企業的實踐中,選擇直線職能式和矩陣式結構的較普遍,並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增加彈性模式的相應特徵予以補充其基本模式的局限。
2、分析確定擔負各子系統目標功能作用的工作量。這一步工作要求根據目標功能樹系統分析模型,分析確定企業內部各個子系統目標功能作用的擔負工作量。
3、確定職能部門。這一步工作要求根據企業內部各個子系統的工作量大小和不同子系統之間的關系,來確定企業職能管理部門。
4、平衡工作量。這一步工作要求對所擬定的各個單位、部門的工作量進行大體的平衡。因為工作量過大的單位、部門往往會造成管理跨度過大,工作量過小的單位、部門,往往會造成管理跨度過小。
5、確立下級對口單位、部門或崗位的設置。如果企業下屬的子公司,獨立公司,分公司規模仍然比較大,上級職能管理部門無法完全承擔其相應子系統目標功能作用的工作協調和匯總,就有必要在這個層次上設置對口的職能部門或者專員崗位。
(5)公司組織結構設計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簡潔高效原則。部門絕不會越多越好,以層級簡潔、管理高效為原則。過多則效率低下,過少則殘缺不全。
負荷適當原則。部門功能劃分適度,不能讓某個部門承載過多功能。功能集中不僅不利於快速反應,而且還會形成工作瓶頸,制約企業發展。
責任均衡原則。責任均衡體現企業的授權藝術。如果讓某部門一枝獨秀,權傾四野,可能有工作效率無企業效益,權力失衡、制約乏力往往會滋生腐敗。
目標清晰原則。組織是為經營服務的,公司進行組織變革為了更好的體現公司新的定位。比如客戶的定位,這有可能是以前的客戶沒有定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