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總體設計方案
❶ 總體方案設計什麼意思
需要進行專家評審時,企業應准備相關設備的總體技術方案,應當包括以下內容:1、產品概述;2、設計依據與執行標准;3、系統組成和功能框圖;4、系統硬體、軟體結構;5、系統支持業務;6、介面及兼容性;7、性能和技術指標;8、系統組網能力;9、可靠性設計及環境適應性;10、操作維護管理。詳見《電信設備進網專家評審管理規定》
總體設計部設計的是系統的總體,系統的總體方案和實現它的技術途徑,並通過可行性研究和技術經濟論證,確保項目在規劃、設計、製造和運行各個階段,總體性能最優。這樣可以避免因規劃、研製和運用的缺陷造成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浪費。
摘自網路。
❷ 計算機控制系統的總體方案設計通常包含哪些內容
計算機控制系統由控制部分和被控對象組成,其控制部分包括硬體部分和軟體內部分,這不同於容模擬控制器構成的系統只由硬體組成。計算機控制系統軟體包括系統軟體和應用軟體。系統軟體一般包括操作系統、語言處理程序和服務性程序等,它們通常由計算機製造廠為用戶配套,有一定的通用性。應用軟體是為實現特定控制目的而編制的專用程序,如數據採集程序、控制決策程序、輸出處理程序和報警處理程序等。它們涉及被控對象的自身特徵和控制策略等,由實施控制系統的專業人員自行編制。
❸ 關於系統的總體設計誰教我一下怎麼寫
學生公寓管理系統設計與實現該學生公寓管理系統主要實現了後勤部門對學校宿舍的管理功能。系統分為管理員模塊和學生模塊兩個部分。管理員模塊實現的功能有:1) 學生信息管理功能:主要是添加系,專業,班級和學生的具體信息,來創建以班級,專業,系等為單位的學生信息。包括添加,刪除和修改功能,還有學生的總體查看和個別查詢功能。2) 宿舍樓信息管理功能:分為宿舍樓信息的添加刪除和修改功能:添加修改功能具體實現為每棟樓的樓名,層,房間,床位的添加和修改;刪除功能執行一次刪除整棟樓。更多的資料詳情: http://www.lw5173.com/article/html/2289.html、他們網站資料很多的,應該可以幫上你的忙~去看看對你的幫助很大
❹ 簡述系統設計中總體設計和詳細設計分別包含的主要內容
總體設計比較粗一點,詳細設計比較細的,內容就是對需求的設計
❺ 投標文件中公路養護機械設備系統總體設計方案怎麼寫
近年來隨著公路等級的提高,人們對工程管理日益完善,對公路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各項要求更加規范,建設一條好的公路只有一流的質量和外觀還不行,還要有真實完整、分類有序的質量保證資料。但近幾年來施工資料、監理資料普遍存在很多問題,施工人員通常把內業質量保證資料作為應付檢查和交工的附件看待,沒有真正看到資料的重要性。在資料方面存在著缺項、漏項、代簽、漏簽、不及時、混亂,更甚者造假等諸多問題。因此,現就我市公路建設實際對農村公路資料整理與大家共同探討: ` 一、工程資料的重要性及基本要求 1、工程資料的重要性: (1)資料是痕跡化管理的需要。 (2)資料在施工階段是指導施工的依據,交工後是工程合格的證明材料。 (3)資料是各參建人員自己的免責記錄。 公路工程資料整理 2、資料的基本要求: (1)真實性:工程資料必須是工程建設的真實反映。 (2)及時性:工程資料的形成必須與工程施工同步進行。 (3)完整性:工程資料不得缺項、漏項。 (4)准確性:工程資料必須填寫准確,評語准確、無誤。 二、公路工程資料的組成 第一部分:管理資料 1、制度建設:各職能科室管理制度、管理崗位職責、檢查考核辦法、安全制度、安全預案,環境保護制度、工程質量(安全)保證體系、組織機構框圖、工程進度計劃表。 2、建設依據:項目建設批准文件、施工圖設計文件及審批文件、設計變更及審批文件(所有重大變更、較大變更)。 3、工程管理資料:招投標文件、評標報告、合同書(施工、監理、檢測、安全、廉政等)、工程建設過程中的檢查、考核情況,工程質量控制的有關文件,建設單位的往來文件(設計、施工過程中重大技術問題來往文件、會議紀要;上級單位有關指示等)。 4、竣(交)工驗收文件:竣工驗收文件、交工驗收文件、各參建單位的總結報告。 第二部分:施工資料 1、制度建設:崗位責任制度、安全制度、安全預案、檔案管理制度、機械設備管理制度、工程質量保證體系、安全保證體系、施工工藝流程圖、工程進度計劃表。 2、施工管理文件:人員機構建設及其框圖、施工組織設計、有關管理規定、主要技術及管理人員、主要機械設備到場情況表。 3、施工控制文件 (1)工程質量往來文件:業主和監理下達的關於工程質量方面的文件;經監理批準的施工組織設計;試驗段施工報告、經批準的關鍵工序施工方案、總體開工報告、工程質量自檢報告及工程質量檢驗評定資料。 (2)施工中遇到的非正常情況記錄、處理方案、施工工藝、質量檢測記錄及觀察記錄等; (3)交工驗收施工單位的試驗、檢驗、評定資料; (4)安全生產的有關文件,本單位對安全生產的有關規定、要求;本單位安全生產總結;文明施工的有關文件;本單位對文明施工的有關規定、要求;本單位文明施工總結; (5)進度計劃(文件、圖表)、批准文件;進度執行情況(文件、圖表);有關進度的往來文件; (6)施工原始記錄:施工日誌;測量原始記錄;各工序施工原始記錄(未匯入施工質量控制文件的部分);會議記錄、紀要; 4、工程實體資料 每一類資料一般都包括:(1)開工報告;(2)原材料試驗資料,所用材料、半成品和成品質量檢驗結果;(3)各項質量控制指標的試驗檢測記錄和質量檢驗匯總圖表;(4)地基處理、隱蔽工程施工記錄資料;(5)施工過程中遇到的非常情況記錄及其對工程質量影響分析;(6)施工中發生質量事故,經處理補救後達到設計要求的認可證明文件等;(7)公路工程質量評定資料;(8)中間交工證書及交工證書。 A、路基工程資料 需報監理審批的資料:施工組織設計(機械、人員、方案、進度計劃,質量保證體系,施工工藝等),試驗資料(標准確性擊實試驗、水泥、鋼筋等)、試驗段資料(試驗段施工報告、總結)、分項工程開工申請等。 實測項目資料:按《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准》要求的實測項目嚴格按方法和頻率對工程進行自檢,突出主要項目重點指標。如路基土石方工程側重:彎沉、壓實度、寬度等,並對工程進行評定。 B、路面工程 (1)基層 需報監理審批的資料:施工組織設計(機械、人員、方案、進度計劃,質量保證體系、施工工藝等),試驗資料(標准擊實試驗、水泥、粗細集料物理、力學性能檢驗等),分項工程開工申請,試驗段資料(試驗段施工報告、總結)等。 施工工藝控制資料:基層料的拌合、虛鋪厚度、含水量、碾壓遍數、養生、 (2)瀝青混凝土面層 需報監理審批的資料:瀝青混合料三階段配比(目標配比、生產配比、施工配比),施工組織設計(機械、人員、方案、進度計劃,質量保證體系、施工工藝等),試驗資料(粗細集料物理性能檢驗、瀝青材料物理試驗、瀝青混合料馬歇爾試驗,礦料級配、瀝青砼的抽提試驗等),分項工程開工申請報告,試驗段資料(試驗段施工報告、總結)等。 施工工藝控制資料:瀝青混合料配合比、瀝青砼溫度控制(出廠溫度、攤鋪溫度、碾壓溫度、碾壓終了溫度)、虛鋪厚度、碾壓機具及碾壓遍數的控制等。 (3)水泥砼面層 需報監理審批的資料:施工組織設計(機械、人員、方案、進度計劃,質量保證體系),試驗資料(粗細集料物理性能檢驗、水泥出廠材質單及檢驗單、鋼筋出廠材質及檢驗單、混凝土配合比試驗、砂的含泥量、混合料級配等),分項工程開工申請報告,試驗段資料(試驗段施工報告、總結)等。 施工工藝控制資料:模板檢查記錄、施工溫度記錄、砼坍落度試驗記錄、砼施工配合比的控制等。 實測項目資料:按《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准》要求的實測項目嚴格按方法和頻率對工程進行自檢,突出主要項目重點指標。並對工程進行評定。 C、橋梁資料 1、下部 需報監理審批的資料:施工組織設計(機械、人員、方案、進度計劃,質量保證體系),試驗資料(粗細集料物理性能檢驗、水泥出廠材質單及檢驗單、鋼筋出廠材質及檢驗單、混凝土配合比試驗、砂的含泥量、混合料級配、鋼筋焊接試驗等),分項工程開工申請報告等。 工藝控制資料:成孔後的沉澱層厚度、鋼筋骨架現場質量檢驗、模板現場質量檢驗、成品構件現場質量檢驗、砼澆注施工原始記錄、砼拌和物坍落度試驗資料,有關工程照片。 2、上部 基本同下部一樣。 3、實測項目資料:按《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准》要求的實測項目嚴格按方法和頻率對工程進行自檢,突出主要項目重點指標。並對工程進行評定。 第三部分:監理資料 1、制度建設:監理工作實施細則、監理辦公室職責、合同段駐地監理職責、監理人員工作守則、質量(安全)管理制度、環境保護制度、監理考核管理辦法、監理機構示意圖、工程質量保證體系、監理工作流程圖等。 2、監理管理文件:監理機構及人員設置情況,監理工作計劃、第一次工地會議、合同管理文件、來往函件、監理總結等。 3、工程質量控制文件 (1)質量控制措施、規定及往來文件; (2)施工組織設計、試驗段、原材料試驗檢驗報告單、混合料、開工報告審批資料; (3)有關工程的監理工作指令(質量、進度等); (4)按規定頻率抽檢工程資料,交工驗收工程質量評定資料,交工證書及中間交工證書。 4、工程進度計劃管理文件:業主對進度要求的有關文件,對進度計劃的有關安排要求文件;關於進度計劃的有關指令。 5、其它資料:監理日誌,會議記錄、紀要。如:關於文明施工的要求、施工安全的要求、環境保護的要求等等。 三、解決工程資料存在問題的方法和措施 1、從工程項目立項抓起是做好竣工資料的前提 建設項目目前均實行項目法人責任制的管理方式,項目法人不僅要對整個項目負責,也應對整個工程項目竣工資料負責。因此,項目法人應將竣工資料納入工程建設的一部分,從工程項目立項開始就設立機構及人員,負責工程項目竣工資料的收集、整理和歸檔管理工作,實行竣工資料編制工作「三同步」管理制度,即工程立項開工與竣工資料收集同步,工程施工過程與竣工資料形成同步,工程完工驗收與竣工資料驗收同步。 2、建立健全資料管理制度是做好竣工檔案工作的基礎 項目法人單位在工程項目建設初期就應結合工程項目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工程項目檔案管理規定,明確施工單位、監理單位、管理單位在工程檔案形成過程中各自應承擔的職責。工程項目管理單位和監理單位,在工程項目開工前應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和頒發規范標準的一整套工程資料樣表。只有工程項目建設各階段檔案資料的有序管理,才能保證歸檔文件材料及圖紙內容的准確、齊全、規范,才能保證施工技術材料記錄齊全、簽署完備,原材料質量保證資料真實可靠,竣工圖與實物相符。 3、運用合同法律手段是做好竣工檔案工作的重要保證 工程項目檔案管理部門應善於應用招標承包的有利條件,積極參與合同的起草管理工作,把文件材料積累、歸檔工作作為合同的一項重要內容單獨列一條款,對竣工文件材料歸檔的范圍、竣工驗收時間、竣工資料副本內容、份數及質量提出明確要求,使工程施工承包商能夠高度重視工程檔案的歸檔工作,這樣公路工程檔案的歸檔工作才能從法律上得到真正保證。此外,還要充分發揮工程監理單位的監督職能,把竣工文件編制的監督、審核、驗收工作納入監理工程師的技術管理范圍。 4、重視檔案知識宣傳教育是確保竣工資料質量的有力措施 在工程項目開工後,工程項目管理單位就應高度重視和加強檔案法規和公路工程質量標準的基本知識宣傳和教育工作,學習檔案基礎知識和施工過程中原始簽證資料操作方法及公路工程對竣工資料整編、工程項目驗收的基本要求。使工程項目一開始就用規范化、標准化來嚴格要求,提高施工管理工作水平,杜絕施工過程中產生的不規范的原始施工資料和文件出現。確保一流的工程、一流的竣工檔案資料質量。 5、竣工文件整編列入進度計劃是「同步」完成項目檔案的有效措施 建設管理單位和承包商。在制訂工程進度計劃時,應將每個分部分項工程竣工文件質量檢查工作列入到該項工程單位工程進度計劃中,對在整編資料中發現的「原件不齊全」「簽證資料不齊全」「不規范」「不統一」等問題,要及時研究給予解決。各單位都要按標准去執行,不符合標準的文件要拒收,從源頭保證整編資料的質量。 6、嚴把竣工驗收關,使工程竣工檔案發揮憑證作用 進行竣工驗收的一個重要條件是竣工檔案資料必須同時或提前通過驗收。因此在竣工驗收階段,工程項目管理部門、監理工程師要嚴格把好審查驗收關,對各承包商單位編制的竣工圖、文字資料、施工報告要進行認真審查,著重檢查隱蔽工程驗收記錄的真實性和工程設計變更單的落實情況,認真審查竣工圖及文字資料是否完整、准確、簽證是否完備,組卷排列是否合理等等。確保竣工檔案的真實性和准確性,使其竣工檔案資料在工程項目合同決算時,真正發揮憑證作用,達到收集整理檔案的目的。 總之,竣工資料整理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是涉及各個專業技術部門的一項復合型工作,要保證公路工程竣工檔案資料的完整、准確、系統、齊全,真實地記錄和反映施工及竣工驗收的全過程,就必須不斷加強業主、監理和施工單位的管理水平,才能保證公路工程「一流」的竣工資料檔案的形成。
❻ 學生管理信息系統總體設計怎麼寫
網路吧, 很多的
《 總體設計說明書 》
1. 前言
2. 摘要
3. 需求分析
3.1. 學校學籍管理概況
3.2. 學校學籍管理目標及方法
3.3. 實施需求
3.4. 實施目標
3.5. 實施約束
3.6. 實施功能要求
3.7. 實施信息要求
3.8. 實施性能要求
4. 總體方案與結構
4.1. 制定總體結構的出發點
4.2. 體系結構
4.3. 應用系統結構
4.4. 支撐系統結構
4.5. 信息分類編碼體系
5. 系統說明
5.1. 結構模型
5.1.1. 系統/功能分解樹
5.1.2. 構件圖
5.2. 動態模型
5.2.1. 事件流程圖
5.2.2. 事件匯總圖
5.2.3. 工作案例圖
5.2.4. 典型事件跟蹤圖
5.3. 功能模型
5.3.1. 數據流程圖
5.3.2. 數據匯總圖
5.3.3. 功能調用圖
6. 資源需求
7. 系統配置
7.1. 配置原則
7.2. 硬體配置
7.3. 軟體配置
8. 介面
8.1. 內部介面
8.2. 外部介面
9. 組織機構及人員配置
9.1. 現行組織機構
9.2. 開發運行的組織機構
9.3. 人員配置與培訓
10. 關鍵技術
10.1. 關鍵技術的提出
10.2. 關鍵技術的一般說明
10.3. 關鍵技術的實現方案
11. 方案實施的技術路線和實施計劃
11.1. 實施的技術路線
11.2. 實施計劃
12. 投資概算及資金規劃
12.1. 投資概算
12.2. 資金規劃
13. 經濟分析
13.1. 經濟效益分析
13.2. 財務評價分析
13.3. 社會效益、戰略效益分析
13.4. 經濟評價的結論和建議
14. 縮寫詞表
15. 參考文獻
《 詳細設計說明書 》
1. 前言
2. 摘要
3. 系統詳細需求分析
3.1. 詳細需求分析
3.1.1. 詳細功能需求分析
3.1.2. 詳細性能需求分析
3.1.3. 詳細信息需求分析
3.1.4. 詳細資源需求分析
3.1.5. 詳細組織需求分析
3.1.6. 詳細系統運行環境及限制條件需求分析
3.1.7. 信息要求
3.1.8. 性能要求
3.2. 介面需求分析
3.2.1. 系統介面需求分析
3.2.2. 現有軟、硬體資源介面需求分析
3.2.3. 引進軟、硬體資源介面需求分析
4. 總體方案設計
4.1. 系統總體結構
4.1.1. 系統組成、邏輯結構
4.1.2. 應用系統結構
4.1.3. 支撐系統結構
4.1.4. 系統集成
4.1.5. 系統工作流程
4.2. 分系統詳細界面劃分
4.2.1. 應用分系統與支撐分系統的詳細界面劃分
4.2.2. 應用分系統之間的界面劃分
5. 應用分系統詳細設計
5.1. XX分系統詳細需求分析
5.1.1. 功能詳細需求分析
5.1.2. 性能詳細需求分析
5.1.3. 信息詳細需求分析
5.1.4. 限制條件詳細分析
5.2. XX分系統結構設計及子系統劃分
5.3. XX分系統功能詳細設計
5.4. 分系統界面設計
5.4.1. 外部界面設計
5.4.2. 內部界面設計
5.4.3. 用戶界面設計
6. 資料庫系統設計
6.1. 設計要求
6.2. 信息模型設計
6.3. 資料庫設計
6.3.1. 數據訪問頻度和流量
6.3.2. 資料庫選型
6.3.3. 異構資料庫的連接與數據傳遞方式
6.3.4. 邏輯結構設計
6.3.5. 數據共享方式設計
6.3.6. 數據安全性及保密設計
6.3.7. 數據字典設計
7. 網路通信系統設計
7.1. 設計要求
7.2. 網路結構設計
7.2.1. 網路選型
7.2.2. 網路互連設計
7.2.3. 網路協議
7.2.4. 信息載體和硬體配置
7.3. 網路布局設計
7.3.1. 網路的物理布局設計
7.3.2. 網路實施要求
8. 信息編碼設計
8.1. 代碼結構設計
8.2. 代碼編制
9. 關鍵技術
9.1. 關鍵技術的提出
9.2. 關鍵技術的一般說明
9.3. 關鍵技術的實現方案
10. 系統配置
10.1. 硬體配置
10.2. 軟體配置
11. 限制
12. 組織機構及人員配置
12.1. 機構調整與確認
12.2. 組織機構的任務和職責
12.3. 人員配置方案
12.4. 培訓計劃
13. 工程實施計劃
13.1. 分期實施內容
13.2. 進度計劃
13.3. 實施條件
13.4. 測試與驗收
14. 投資預算
15. 參考和引用資料
16. 術語
❼ 系統總體結構設計
(一)系統設計思路
地下水系統三維可視化軟體是一個龐大的軟體系統,涉及到了一系列的軟體開發技術和地下水系統概化與表示方案,在系統設計上要充分考慮現有的資料庫基礎,以提高對地下水系統的可視性與可操作性為目標,總體設計思路如下:
(1)地下水系統三維可視化軟體運行的基礎是地下水資源資料庫系統,系統運行的所有原始數據均來源於地下水資源資料庫,二者之間需要實現緊密的有機結合。
(2)地下水系統三維可視化軟體運行的核心數據是地下水系統的三維結構數據,它以資料庫的形式存儲。本系統的各個子系統均是圍繞該資料庫進行操作。
(3)地下水系統三維可視化軟體按功能的不同劃分為幾個子系統或稱為組件,這些組件可根據需要集成到不同的系統中,其本身可以集成為一個完整的可視化軟體系統。
(4)地下水系統三維可視化軟體所處理的數據對象鎖定為含水層系統,從面到體體現為含水層界面和含水層/隔水層本身,具有空間查詢和管理功能,並對這些面和體可進行數據查詢操作。
(5)地下水流體的可視化依據含水層系統動態生成,其數據基礎是地下水的動態觀測數據。
(6)為體現地下水系統三維可視化軟體的獨立性,研製開發相關原始性數據的資料庫管理軟體,作為獨立的組件集成到整個可視化軟體中。
(二)系統結構與組織
地下水系統三維可視化軟體採用組件方式處理,按照研究內容給出的劃分方案,共包括8個軟體組件和一個網路服務體系,作為一個集成結構,這些組件之間的關系如圖4-1所示。整個系統可以劃分為四個組成部分,分別具有相對獨立的軟體功能,但又相互聯系、互相依託。
圖4-1 地下水系統三維可視化軟體的結構與組織
1.地下水系統基礎資料庫管理子系統
實現對地下水系統三維結構基礎水文地質數據信息的管理,原則上採用大型資料庫作為數據存儲,利用數據引擎進行開發。
2.地下水系統三維模型生成編輯工具子系統
地下水三維系統生成輔助編輯工具能夠為用戶提供一個進行地下水三維系統動態生成和編輯的工作環境,並為地下水數值模擬提供單元剖分功能以及水文地質參數的空間配准。
3.地下水三維系統可視化系統
利用生成的三維水文地質模型數據信息,系統可提供多種形式的地下水系統三維可視化顯示,並可將這些成果用於輸出。
4.地下水三維系統的網路服務體系
三維可視化服務的對象是含水層結構,可基於含水層結構提供多種形式的WEB服務,通過用戶的請求而取得可視化結果。
(三)系統組件與關聯
地下水系統三維可視化軟體的四個子系統又可以劃分為8個程序組件和一個網路服務體系,實現地下水系統三維結構的生成、維護和服務過程。
系統包括的8個組件為單機模式,服務於水文地質專業技術人員,實現地下水系統三維結構的生成和顯示,為開展地下水資源評價工作提供一種有效的工作環境。具體組件如下:
(1)地下水系統基礎數據管理組件(組件1);
(2)地下水系統基礎數據預處理組件(組件2);
(3)地下水系統三維模型生成編輯環境組件(組件3);
(4)地下水系統三維空間剖分組件(組件4);
(5)地下水系統空間面可視化飛行組件(組件5);
(6)地下水系統三維結構可視化組件(組件6);
(7)地下水流體運移動態模擬組件(組件7);
(8)地下水流場動態模擬組件(組件8)。
網路服務體系是基於INTERNET提供的社會化服務,提供地下水系統三維結構的各種顯示服務,並可根據用戶的需要提供真實的三維結構數據服務。
❽ 總體方案設計是什麼意思
【釋義】來:即對全局問題自的設計,也就是設計系統總的處理方案,又稱概要設計。
❾ 系統總體設計的含義是什麼
系統總體設計即對全局問題的設計,也就是設計系統總的處理方案,又稱概要設計。
製造系統工程總體設計包括:市場調研,技術規格書編寫,初步設計,詳細設計,產品製造等。
軟體工程總體設計包括:計算機配置設計、系統模塊結構設計、資料庫和文件設計、代碼設計以及系統可靠性與內部控制設計等內容。軟體功能分解屬於下列軟體開發中的總體設計階段。
(9)系統總體設計方案擴展閱讀:
完成大型工程體系的總體方案和總體技術途徑的設計過程。在一般工程設計中總體設計則指按計劃任務書的內容進行概略計算,附以必要的文字說明和圖紙設計,又稱初步設計。對於工程系統工程總體設計是指前一種含義。總體設計是工程項目開發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階段。
研製大型工程體系的基本問題是,怎樣把比較籠統的初始研製要求逐步地變為成千上萬個研製參加者的具體工作,以及怎樣把這些工作最終綜合成一個技術上先進、經濟上合算、研製周期短、能協調運轉的實際系統,並使這個系統成為它所從屬的更大系統的有效組成部分。
1954年美國最早出現為導彈研製計劃提供這種服務的系統工程公司──拉莫·沃爾德里奇公司。50年代末中國開始研製人造衛星和運載火箭時,也建立了這樣的機構,並稱之為總體設計部。總體設計部設計的是系統的總體,系統的總體方案和實現它的技術途徑,並通過可行性研究和技術經濟論證,確保項目在規劃、設計、製造和運行各個階段,總體性能最優。這樣可以避免因規劃、研製和運用的缺陷造成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