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路設計方法
❶ 寫出電子cad層次電路設計有幾種方法
電路設計,是指按照一定規則,使用特定方法設計出符合使用要求的電路系統。根據所處理信號的不同,電子電路可以分為模擬電路和數字電路。
❷ 時序邏輯電路的設計方法是什麼
這樣做個比方吧,時鍾就相當於人的心跳速率。心跳慢了不行,會供血不足;但是心跳快了也不行,會高血壓,嘿嘿。你這里所說的時序邏輯電路的時鍾是控制時序邏輯電路狀態轉換的「發動機」,沒有它時序邏輯電路就不能正常工作,因為時序邏輯電路主要是利用觸發器存儲電路的狀態,而觸發器狀態變換需要時鍾的上升或下降沿!足見時鍾在時序電路中的核心作用!
❸ 怎麼樣設計電路圖呢
方法如下:
首先一定要先把分立元器件學好,學透。比如:電阻、電容、二極體、穩壓管、三極體、比較器、運放、MOSFET等。分立元器件在模擬電路中是最基本也是最小的組成部分。這好比人的組織細胞,要想研究人就要先研究組織細胞。
其次,需要懂得利用這些分立器件的工作特性和條件來組成一個小的單元電路,學會讓這個單元電路正常工作。這就好比各個組織細胞組成了人體的各個器官,模擬電路的各個單元電路正常高效工作就好比人體器官的正常健康;
再次,學會將各個單元電路有機地協調運轉,聯調可靠運行,這就好比各個器官的協調運動組成了一個健康充滿活力的有生命的人。
最後,學會設計和調試電路,藉助示波器等測量儀器讓電路的參數調整合理並最優化。這就好比利用儀器對人體進行體檢,並根據體檢報告進行調理,使人精神飽滿,健康充滿活力。
❹ 電氣控制電路設計有哪些方法各有什麼優點
設計的方法主要來有分析設源計法和邏輯設計法兩種。
1、分析設計法
分析設計法是根據生產工藝的要求選擇適當的基本控制環節(單元電路)或將比較成熟的電路按其聯鎖條件組合起來,並經補充和修改,將其綜合成滿足控制要求的完整線路。當沒有現成的典型環節時,可根據控制要求邊分析邊設計。
分析設計法的優點是設計方法簡單,無固定的設計程序,它是在熟練掌握各種電氣控制電路的基本環節和具備一定的閱讀分析電氣控制電路能力的基礎進行的,容易為初學者所掌握,對於具備一定工作經驗的電氣技術人員來說,能較快地完成設計任務,因此在電氣設計中被普遍採用;其缺點是設計出的方案不一定是最佳方案,當經驗不足或考慮不周全時會影響線路工作的可靠性。為此,應反復審核電路工作情況,有條件時還應進行模擬試驗,發現問題及時修改,直到電路動作準確無誤,滿足生產工藝要求為止。
2、邏輯設計法
邏輯設計法是利用邏輯代數來進行電路設計,從生產機械的拖動要求和工藝要求出發,將控制電路中的接觸器、繼電器線圈的通電與斷電,觸點的閉合與斷開,主令電器的接通與斷開看成邏輯變數,根據控制要求將它們之間的關系用邏輯關系式來表達,然後再化簡,做出相應的電路圖。
❺ 居家電路設計的基本步驟
居家電子電路設計基本步驟
製作一個電子系統時首先必須明確系統的製作任務,根據任務進行方案選擇,然後對方案中的各個部分進行單元的製作、參數計算和器件選擇,最後將各個部分連接在一起。一般來說要經過以下幾個步驟。
⒈明確系統的製作任務任務
對製作任務進行具體分析,了解系統的性能、指標、內容以及要求。
⒉方案選擇
將要完成的任務分配給若干個任務單元,並畫出一個能表示各個單元功能的整機原理框圖。方案選擇的重要任務是根據知識和資料,針對任務和要求完成系統的功能製作。
方案選擇要合理、可靠、經濟、功能齊全。要對任務不斷進行可行性分析和優缺點分析,最後實際一個完整的框圖。框圖要明確反映各個組成部分的功能,清楚表示系統的基本組成和相互關系。
⒊系統單元的製作、參數計算和器件選擇
⑴單元電路製作
單元電路是整機中的一部分,只有把各個單元製作好才能提高整機性能。要明確本單元電路的任務,詳細擬定單元電路的性能指標以及與前後級之間的關系,分析電路的組成形式。具體製作時,可以模擬成熟的先進電路,也可以進行創新,但都必須保證性能要求。單元電路本身不僅要製作合理,各個單元之間也要互相配合,要注意各個部分的輸入信號、輸出信號以及控制信號之間的關系。
⑵參數計算
參數計算時,同一電路的可能有幾組數據,要選擇一組能完成要求功能、在現實中真正可行的參數。要注意:
①元件的工作電流、電壓、頻率和功耗等參數應能滿足電路指標的要求;
②原器件的極限參數必須留有充裕量,一般應大於額定值的1.5倍;電阻和電容的參數應選擇計算值附近的標稱值。
⑶器件選擇
①阻容元件不同電路對電阻和電容性能的要求不一樣,有些對電容的漏電要求很嚴,有些對電阻和電容性能、容量要求很高。製作時要根據電路要求選擇性能和參數合適的阻容元件,並要注意功耗、容量、頻率和耐壓范圍的否滿足要求。
②分立元件分立元件包括二極體、晶體三極體、場效應管、光電二(三)極管、晶閘管等。選擇器件種類不同,其注意事項特不同,如選擇三極體時,就要考慮是PNP還是NPN,是高頻管還是低頻管,是大功率管還是小功率管,並注意管子的參數PCM、CMBVCEO、ICBO、β、FT和Fβ是否滿足製作指標要求。
③集成元件由於集成電路可以實現很多單位電路甚至是整機電路的功能,它可以使系統體積縮小、性能可靠、便於調試。選擇集成電路不僅要在功能上和特性上實現製作要求,而且要滿足功耗、電壓、速度、價格等多方面的要求。
⒋繪制電路圖
在系統框圖、單元電路設計、參數計算和器件選擇均完成的基礎上,便可以進行電路圖的繪制。應該注意:
①布局合理、排列均勻、圖面清晰、便於看圖、有利於對圖的理解和閱讀,單元電路的元件應集中布置在一起;
②注意信號的流向,一般從輸入端或信號源起,並按照信號的流向依次畫出各個單元電路,而反饋通路的信號則與此相反;
③圖形符號要標准,圖中應加適當的標注;
④連線應為直線,並且交叉和折線應最少。
⒌組裝
①集成電路認清方向,管腳不能彎曲;
②元器件按照信號流向順序連接,便於調試;
③為檢查方便,可選不同顏色的導線表示不同的用途。連接導線不允許跨在集成電路上,盡量做到橫平豎直;
④電路之間要共地。
⒍調試
⑴調試前的檢
①連線是否正確(根據電路圖);
②元器件安裝情況(極性、引腳接觸等);
③電源與信號源連線是否正確(極性);
④電源端對地是否存在短路。
⑵為使調試順利,
電路圖上應標明各點的電位值,相應的波形及其他主要參數
調試步驟
①通電觀察:將測量准確的信號源接入電路,觀察有無異常現象,比如冒煙、元件發熱等,若有應立即斷電,排除故障後再進行測試。
②分塊調試
測試━━對電路的參數及工作狀態進行測量。
調整━━分塊進行,即循著信號的流向,逐漸級調整各個單元電路,使其參數達到指標。再逐步擴大調整范圍,最後完成整機調整。
③靜態調試在電路輸入端接入適當頻率和幅值的信號,循著信號流向逐級檢測各有關點的波形、參數和指標。
④整機聯調檢查功能塊和整機的各項指標是否達到要求。若分塊調試已經調好則可以把全部電路接通,把各種測量儀器及系統本身顯示部分提供的信息與設計指標逐一對比。
⑷精度及可靠調試
①抗干擾能力;
②電壓及環境溫度變化對裝置的影響長期運行實驗的穩定性;抗機械振動能力。
⑸注意事項
①熟悉各種儀器的使用方法,避免由於儀器使用方法不當或儀器出現故障而作出錯誤判斷;
②正確使用儀器的接地端;
③在信號比較弱的輸入端,盡可能有屏蔽連線(外屏蔽層接公共地線);
④測量電壓所用儀器的輸入阻抗必須遠大於被測處的等效阻抗;
⑤測量儀器的帶寬必須大於被測電路的帶寬;
⑥要正確選擇測量點(測量點的不同,儀器內阻引進的誤差大小將不一樣);
⑦測量方法要方便可行;
⑧調試過程要善於記錄(測試條件、觀察到的現象、測量的數據、波形和相位關系等),必要時還可以附加說明,尤其是對設計不符合的現象;
⑨調試時出現故障,不要手忙腳亂、馬虎從事,要認真查找故障原因,仔細作出判斷。
⒎故障檢查方法
⑴直觀觀察法
①不通電檢查
檢查儀器的使用是否正確,電源電壓的數值和極性,電解電容的極性、二(三)極管管腳,集成電路引腳有無錯接、漏接、互碰,布線是否合理,印刷板有無斷線,電阻電容有無燒焦、炸裂。
②通電檢查元器件有無發燙、冒煙,變壓器有無焦味,示波管燈絲是否亮,有無高壓打火等。
❻ 電路設計中的接地方法
地線也是有阻抗的,電流流過地線時,會產生電壓,此為雜訊電壓,而雜訊電壓則是影響系統穩定的干擾源之一,不可取。所以,要降低地線雜訊的前提是降低地線的阻抗。
眾所周知,地線是電流返回源的通路。隨著大規模集成電路和高頻電路的廣泛應用,低阻抗的地線設計在電路中顯得尤為重要。這里就簡單列舉幾種常用的接地方法:
單點接地
單點接地,顧名思義,就是把電路中所有迴路都接到一個單一的,相同的參考電位點上。如下圖所示。
單點接地可以分為「串聯接地」和「並聯接地」兩種方式。串聯單點接地的方式簡單,但是存在共同地線的原因,導致存在公共地線阻抗,如果此時串聯在一起的是功率相差很大的電路,那麼互相干擾就非常嚴重。並聯單點接地的方式可以避免公共地線耦合的因素,但是每部分電路都需要引地線到接地點上,需要的地線就過多,不實用。
所以,在實際應用時,可以採用串聯和並聯混合的單點接地方式。在畫PCB板時,把互相不易干擾的電路放一層,把互相容易發生干擾的電路放不同層,再把不同層的地並聯接地。如下圖所示。
單點接地在高頻電路裡面,因為地線長,地線的阻抗是永遠避免不了的因素,所以並不適用,那怎麼辦呢?下面再介紹「多點接地」。
多點接地
當電路工作頻率較高時,想像一下高頻信號在沿著地線傳播時,所到之處影響周邊電路會有多麼嚴重,因此所有電路就要就近接到地上,地線要求最短,多點接地就產生了。
多點接地,其目的是為了降低地線的阻抗,在高頻(f 一定的條件下)電路中,要降低阻抗,主要從兩個方面去考慮,一是減小地線電阻,二是減小地線感抗。
1,減小地線導體電阻,從電阻與橫截面的關系公式中我們知道,要增加地線導通的橫截面積。但是在高頻環境中,存在一種高頻電流的趨膚效應(也叫集膚效應),高頻電流會在導體表面通過,所以單純增大地線導體的橫截面積往往作用不大。可以考慮在導體表面鍍銀,因為銀的導電性較其他導電物質,故而會降低導體電阻。
2,減小地線的感抗,的方法就是增大地線的面積。
在實際應用時,地線短,地面積大,抗干擾的效果就會更好。
寫到這里時,可能有人會問,如何才算是高頻電路?參考楊繼深教授的書籍《電磁兼容EMC技術》有提到「通常1MHZ以下算低頻電路,可以採用單點接地,10MHZ以上算高頻電路,可以採用多點接地的方式」,1MHZ和10MHZ時
❼ 初三物理設計電路方法
電路圖其實就是看看串聯還是並聯。
第1步:所有電壓表以及它左右兩邊直至節點的導線遮去不看。
第2步:尋找有沒有其他節點,如果有再看兩兩節點之間的東西,比如電流表測什麼電流(與之串聯)之類的。(電源到節點的電阻或者電流表是在幹路上的,這點要明白,先用鉛筆描幹路)
第3步:復查,重新走一遍電路,還是電壓表遮掉。
第4步:看電壓表兩端導線「抱」著哪(幾)個用電器或者電阻,就是測哪個的電壓。
❽ 電路圖如何設計如何畫
畫電路圖題型大約可分為以下幾種:
1、看實物畫出電路圖。2、看圖連元件作圖。3、根據要求設計電路。4、識別錯誤電路,並畫出正確的圖。一般考試就以上四種作圖,下面就它們的作圖方法詳細說明。
(一)看實物畫電路圖,關鍵是在看圖,圖看不明白,就無法作好圖,中考有個內部規定,混聯作圖是不要求的,那麼你心裡應該明白實物圖實際上只有兩種電路,一種串聯,另一種是並聯,串聯電路非常容易識別,先找電源正極,用鉛筆尖沿電流方向順序前進直到電源負極為止。明確每個元件的位置,然後作圖。順序是:先畫電池組,按元件排列順序規范作圖,橫平豎直,轉彎處不得有元件若有電壓表要准確判斷它測的是哪能一段電路的電壓,在檢查電路無誤的情況下,將電壓表並在被測電路兩端。對並聯電路,判斷方法如下,從電源正極出發,沿電流方向找到分叉點,並標出中文「分」字,(遇到電壓表不理它,當斷開沒有處理)用兩支鉛筆從分點開始沿電流方向前進,直至兩支筆尖匯合,這個點就是匯合點。並標出中文「合」字。首先要清楚有幾條支路,每條支路中有幾個元件,分別是什麼。特別要注意分點到電源正極之間為幹路,分點到電源負極之間也是幹路,看一看幹路中分別有哪些元件,在都明確的基礎上開始作電路圖,具體步驟如下:先畫電池組,分別畫出兩段幹路,幹路中有什麼畫什麼。在分點和合點之間分別畫支路,有幾條畫幾條(多數情況下只有兩條支路),並准確將每條支路中的元件按順序畫規范,作圖要求橫平豎直,鉛筆作圖檢查無誤後,將電壓表畫到被測電路的兩端。
(二)看電路圖連元件作圖
方法:先看圖識電路:混聯不讓考,只有串,並聯兩種,串聯容易識別重點是並聯。若是並聯電路,在電路較長上找出分點和合點並標出。並明確每個元件所處位置。(首先弄清楚幹路中有無開並和電流表)連實物圖,先連好電池組,找出電源正極,從正極出發,連幹路元件,找到分點後,分支路連線,千萬不能亂畫,順序作圖。直到合點,然後再畫另一條支路[注意導線不得交叉,導線必須畫到接線柱上(開關,電流表,電壓表等)接電流表,電壓表的要注意正負接線柱]遇到滑動變阻器,必須一上,一下作圖,檢查電路無誤後,最後將電壓表接在被測電路兩端。
(三)設計電路方法如下:
首先讀題、審題、明電路,(混聯不要求)一般只有兩種電路,串聯和並聯,串聯比較容易,關鍵在並聯要注意幹路中的開關和電流表管全部電路,支路中的電流表和開關只管本支路的用電器,明確後分支路作圖,最後電壓表並在被測用電器兩端。完畢檢查電路,電路作圖必須用鉛筆,橫平豎直,轉彎處不得畫元件,作圖應規范。
(四)識別錯誤電路一般錯誤發生有下列幾種情況:
1、是否產生電源短路,也就是電流不經過用電器直接回到電源負極;
2、是否產生局部短接,被局部短路的用電器不能工作;
3、是否電壓表、電流表和正負接線柱錯接了,或者量程選的不合適(過大或過小了);
4、滑動變阻器錯接了(全上或全下了)。
❾ 如何設計電路
能夠利用學習過物理知識解釋問題只是掌握知識的第一步,更高的階段就是利用學過的物理知識解決問題或創造,電路設計題就是鍛煉我們同學們的智慧了。當然,有法可尋。 首先,要會識別電路是串聯、並聯、還是局短(短接),當然只限2個用電器的情況。 閉合所有開關,用電器都工作,電路一定是串聯或並聯;只有一個用電器工作,電路一定是局部短路,因為不工作的用電器被閉合的開關短路了。 串聯和並聯的識別可以用以下方法: (1)定義法:分析電路中用電器的連接方法,如果電路中各用電器是逐個順次連接起來的,且用電器互相影響的電路就是串聯電路;如果用電器並列連接起來接在電路兩點之間(首相連,尾相連),且各自能獨立工作,互不影響的電路就是並聯電路. (2)電流法:讓電流從電源正極流出,電流只有一條路徑通過各用電器回到電源負極,途中不分流,這個電路一定是串聯;若電流在某處分成幾條支路,且每條支路上只有一個用電器,再在某點處匯成一股電流,則這幾個用電器就是並聯. (3)拆除法:拆除法是識別較復雜的電路的一種重要方法.因為在串聯電路中各用電器互相影響,並聯電路中各用電器互不影響,因此在串聯電路中,拆除任何一個用電器,其他用電器就沒有電流通過無法工作;在並聯電路中,拆除任何一個用電器,其他用電器中仍有電流通過可正常工作.拆除法就是根據這兩點,逐個拆除電路中的用電器,根據電路中其他用電器中有無電流通過來識別電路的連接方式. (4)短路法:用導線將某一用電器短路,若其他用電器仍能工作,這幾個用電器是串聯;若其他用電器都不能工作,則這幾個用電器是並聯.(5)節點法:在識別不規范的電路時,不論導線有多長,只要這兩點間沒有電流、用電器,導線兩端點就可以看成同一點,從而找出各用電器兩端的公共點.
❿ 電子電路設計
電子電路設計是2005年中國計量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該書共分五篇十四章,有電子電路的設計方法,常用元器件及選擇,基本電子電路和功能電路設計,電路的抗溫度和抗電磁干擾設計,電路參數測量及印刷電路板的自動化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