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軟體設計 » 建築設計自學

建築設計自學

發布時間: 2020-11-29 10:43:15

⑴ 如何自學建築設計

建築學是一門涉及廣泛的學科,跟純粹的理科,比如數學、物理等不同,又和純粹的藝術不同,有著硬性的規范、材料、結構和功能的要求。所以,自學建築學其實是很困難的一種行為,和所有的技藝一樣,最好要有師傅帶入門。如果實在找不到師傅,至少要做到以下幾點才能有所收獲:
1.最重要的一點,要學會看建築學圖紙。各種符號代表的意思,平、立、剖、分析圖等等。建築學是一個空間表達的學科,但是信息傳遞方式卻是二維的,因此,要入門,首先要學會閱讀,這根學習外語,你首先要會查外語字典一樣。關於繪圖,可以參考建築制圖規范。
2.學會看圖以後,最好還能試著學會建築學建模基本軟體-sketchup。學會這個軟體的目的是代替手工模型,可以快速的將二維圖紙還原成三維建築模型。建築只有變成三維以後,才能幫助你理解建築空間及尺度感。
3.學會前面兩樣後,就可以開始進行建築學習了。和其他所有知識相似,建築學的學習過程也是多看-多記-多做,從復原到模仿再到創新,因此,在能閱讀建築學基本二維信息和掌握三維建模還原能力後,就可以選擇一名建築師的作品進行研究入門。初學者推薦現代主義運動中的旗手柯布西耶早期和中期的作品。購買相應柯布西耶的作品,從小體量的住宅圖紙開始閱讀和復原建模開始。抄繪、建模、思考大概小半年左右,就會大概有一點建築學的概念了。然後就可以看看同樣以幾何體進行組合的幾位現代主義建築師作品,比如密斯,安藤忠雄,邁耶等等。
4.當然,在抄繪圖紙,作品建模還原的同時,可以購買本科建築的相關教材,比如說《房屋建築學》,《建築構造》,《中國建築史》,《西方古代建築史》,《西方近現代建築史》等等進行輔助閱讀學習。除此以外,就是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建築資料集,可以在網上下載到電子版,彭一剛教授的《建築空間組合論》。雖然有很多建築學的學生對這本書表示很復古,不適用,但是對於新手盡快的了解建築,掌握建築設計的基本方法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5.經過一年多的自學後,就可以出去旅遊,當然是建議去外國旅遊,參觀各種經典建築,體驗建築的空間、體量感和尺度。然後就是上面那些大神說的,去設計院或者事務所工作和實習,這樣對於更快的理解建築灰常有幫助。
不過總的說來,自學建築學是一個很長,很艱難的過程,最好還是能夠到相關學校進行相關訓練。原來就遇到一個學地理的,到學院來旁聽,想轉規劃,然後前前後後來了一兩年,最後還是覺得他在門外轉,聽了很多理論,但是基本上無法做設計。所以最好還是想好是否要來建築學,這個裡面大師灰常少,多的是加班、加班、加班和年復一年的快速生產。俗話說的好,年少不努力,老大做建築;垂死病中驚坐起,那人還在加班畫圖中。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⑵ 如何自學建築設計

最首要的,是一定需要想一想,你為什麼學建築設計?
如果是一個建築愛好者,可以只需了解建築學知識及其設計,他不需要學會如何去設計。如果是為了入行掙錢,那也不需要了解太多,僅需掌握建築圖紙是如何表達所設計的建築、掌握繪圖的基本要領,然後學會一些軟體,然後進入一家設計院實習一年即可。這事很簡單,免費上設計院實習一年,你至少會畫很多東西。與此同時,單位的項目會讓你得以大幅提升,一年後將令你覺得洗心革面。你將經歷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如果是為了興趣、理想及創造,那就需要審視內心,保持自我,開始真正的學習。建議如下:
第一階段——綜合性地了解建築與建築學
主觀地讓自己貼近你天天都在視而不見和經常都在使用的各種房子。要知道,他們就是建築,沒那麼神秘。看到他們要比以前多想想,他是不是讓你覺得舒服,為什麼?他的室內空間是否讓你覺得用起來別扭,為什麼?因為你現在已經開始學習建築了,對吧。這種先入為主非常重要,甚至不可或缺。這個階段需要你變得非常包容,需要你了解什麼呢?了解這個學科,這個行業,了解建築的意義,了解建築史,了解人,社會,生活,自然和萬物,觀察和質疑各種建築。
這一階段的東西很虛很大,需要你什麼都看看,同時需要思考。書籍,大腦與眼睛,是這個階段的主要工具。你需要閱讀。人文類的書籍是這階段最好的。需要多閱讀介紹建築學的、非常初級的書籍,比如建築初步、世界名建築100(200,300,500。。。)古建築20講等等之類,這類書籍完全是為了讓你大概地、先入為主了解建築。你會有很多的疑問,正如一個空有激情但彷彿白紙的建築系大一新生。但你的目的不一樣了,你的思考和疑問往往都會相對集中地圍繞建築而展開。總有人問我,什麼是建築學?關於建築、人、建築與人的思考和疑問,形成一定體系之後,就是建築學。聽起來是不是很簡單?沒錯,建築學本就不復雜。當然了,倘若你不是天才,那麼你一定會困惑,會糾纏,會在自己知識提升的同時得到更多的興奮、喜悅,同時你會矛盾重重,因為你還暫時不知道,為什麼建築的初衷那麼單一,而如今會有如此多的令人不解、令人費解甚至令人無法理解、令人驚嘆的建築?這是因為,有人。在人還是人猿、很簡單的時候,建築是簡單的。人豐富了復雜了,建築自然就五光十色了。
你需要做的,就是帶著疑問,去看去學習,包括人,包括為人所用的建築。之所以說要有這么一個綜合性的階段,是通過你本人的學習了解與思考,質疑,讓自己保留本心,留住情懷,提升對生活、對周遭社會的敏感與熱愛。
不會有一個優秀的建築師,不會思考與熱愛,也不會有一個優秀的建築師,不會以種種方式堅持自我。我始終相信,情懷,對於建築設計是至關重要的。當然,對其他學科也一樣。什麼是情懷?我是70後,是背著老師家長在破爛錄像廳里,糾集小夥伴們傻傻滴看著港片武俠片長大的一代。長熟後,我深以為,對於江湖和武俠,金庸古龍有情懷,徐克也很有情懷。他們創造的人們,都敢愛敢恨,恩怨分明。有人說,情懷,就是你一直堅持某種情感,而不管這個世界變得如何。我深以為然。而擁有這一點,可能並不會使得你在初學時就判若兩人,但卻將會在很多年以後熠熠生輝,讓你在混沌的世界中有自己的見解。也許有一天,這內心深處的東西將令你自己都無比驚訝,如果你實在不想淪為一個只會紙上談兵的空想者、或是一個必須為了錢,任意時刻任意場合都可舍棄建築情懷的建築師。
在中國這片土地上,作為未來的建築師,為了生活你可以忍,為了小康甚至可能的富裕,你仍然可以忍,但並不是沒有條件。如果是那樣,寧可去做一位同樣可以受人尊敬的商人。
上述第一階段並不需要單獨存在,完全可以與接下來你需要做的並駕齊驅。
第二階段——了解建築設計本身
在把自己慢慢送上一條不那麼市儈而是相對比較飽滿、充實、心懷善意的路,之後,或者是同時,你需要了解建築設計本身。因為你要學的不是建築,而是建築設計。這時候,你需要逐漸去搞明白,建築設計不是文,也不是理,不是寫文章抒發情感,也不是做算術式,更不是像行為藝術那般一定要驚世駭俗。當然,他有可能會包括這些東西,甚至包括分析、邏輯和詩意,還可能會加上你逐漸形成的屬於你自己的情懷。這個階段,建築的實際作用、建築制圖、建築設計的畫法、建築設計的基本表達模式,就需要你實實在在地買些建築學科的書籍來看。你想你總得知道什麼是總圖、平立剖和透視圖、效果圖吧?一個房子,他要被人畫出來,才能讓人知道這是一個房子的設計,才能在不久以後變為現實,就像你想親自做一個茶杯,但是你又不想按照你所見的所有茶杯那樣去做,那你就需要先在紙上或是電腦上,把你所設想的這個茶杯勾畫出來,表達出來,這很簡單,對吧。至於怎麼畫,畫什麼,畫到啥樣就好,畫到啥樣算很好,這就需要潛心學習,多看,還要練。本科教育里這一塊你不用操心,課程安排會讓你痛不欲生。但你是在自學,那麼,練習是很有必要的,某個空間三維形象的逐步建立和如何在紙上表達它完善它,是這個時期的關鍵。
如果你是一個天才,在你了解了什麼是三視圖透視圖的基本前提下,你看到室外的任何一個房子都能迅速精準地在腦海里想像出他的所有建築圖,或者你昨晚設想了一個房子的大致模樣而一早起來你就可以毫無猶豫地在腦海里翻來覆去地將它看了個遍,恭喜你,你很可能是下一屆的建築獎獲得者。
如果並非如此——大多數學習建築的人一開始也並非如此,那麼,多看,多想,多練習是最好的途徑。你必須逐漸學會,如何用三視圖的方式解析和表達一個立體的形象,反之亦然。由簡至繁。這件事,不管是技術層面還是更深的層面,都不得不做,因為這是建築師一生的必備武器。在遇到困難時,不要覺得自己不適合學習它。初學建築的人中,絕大多數需要學習,而幾乎生來便精於此道,根本不需要學習就可以完成這一過程的人,我的同學中有,但極少。我並不奢望你是,你也不需要。
上述兩個階段往往是交織的,沒必要分開,也不太可能分開,否則你學習的就不是建築設計。相信我,上述兩個階段已經足夠花去你的時間了,而且一直會貫穿你整個學習的始終,其實這樣的學習只有開始,不會有終。任何一個建築師,只要不改行,都會一生與其交織。這是可喜的,或者是可悲的。看你如何去把持自我了。
好了,從程序上將,我已經說了兩個階段了,很大的兩個階段對吧。那接下來,就是實踐。實踐包括兩大方面,認知感知,具體操作。
同樣的,這個階段也不需要也沒必要與上述兩個階段截然分開。它們很多時候都是交融互通的。我把他們分列出來,只是為了大家看得更明白一些罷了。
第三階段——建築實踐

1、認知感知。前面提到過,這就是看房子,觀察房子,揣摩甚至揣測房子。只要不是像以前那樣視而不見,你去幫自己的朋友閨蜜看新買的房子也算,因為你可以觀察這個小區的綠化是否令人愜意,人和車的道路設計是否便利,建築質感是否讓你覺著舒服,建築的形象是否有點怪異,房子的室內空間(就是不同作用的房間)是否讓你覺得居住在這里會很方便省心,樓前的游泳池是否讓你有立馬脫掉衣服按下去泡一泡的沖動,所有你眼見的這些,就是設計。
建築不是靜物,不是雕塑,如果沒有人類的居住或使用,他就不能叫建築。你所在的辦公樓你很熟悉,但你觀察過他嗎,你覺得他怎麼樣?為什麼?如果理解到這一點,建築的好與壞,都可以由最最普通的、非專業的使用者乃至大眾來評定。當然,某些時候大眾的說法會不足以採信,比如他們很少能進去、甚至無權進入的某幾類房子,以及對建築審美的世俗化。但是,除開上述兩種可能,我從業的經驗告訴我,大眾對一個房子的第一眼的印象,至少在外型上,在很多時候,是話糙理不糙的,是極有道理的,大多數時候,他們對房子的總體評價簡直精確無比。這需要馬上要成為建築師的你去思考,而不是蔑視之。人類對於美的感受彷彿與生俱來,如果100個人中有至少70人對你所設計的房子第一印象不爽,那麼在這種時候,你更多的是需要發現自己設計的問題,而不是固執地認為大眾的美學觀有待提高。大眾當然不會設計,但他們有眼睛,他們對你設計的房子並不像你那麼感興趣,但他們可以評論,而且往往一針見血。他們只是沒有你分析美學、創造建築空間的能力。而你所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當做他們中的一份子,同時用上你逐漸專業的腦袋和能力,去做一個能讓你覺得好,大家也覺得還不錯的房子。
讓我們說回正題,隨時隨地地觀察感受建築,這樣的實踐不僅使你心懷人本情懷,也會令你放低自己所設想的高度,平和地看待建築,也不會讓你在若干年後變得藐視大眾。任何一個優秀的建築師都首先是生活家和包容者,他可能會為自己是建築師而自豪,但不會覺得自己高高在上。一定不要以為,學了點建築就在某些方面超於常人,建築師其實很多時候也是很苦逼的,勞動人民嘛,不是嗎。我相信,你會覺得這樣的實踐簡直無處不在,你在上下班路上、走親訪友的同時,就可以完成很多,沒錯,的確如此。
但這還遠遠不夠。正如我提到的,你現在是一個建築人了對吧,你在學習建築設計了,這將很不一樣。所以,在一定的時候,你需要背著包出門去,不要沒事總宅在自己的居住空間里。讀萬卷書,還得行萬里路。你要去看看那些你還沒真正見到過的、外區的、外省的、外地的甚至外國的房子,你不能總把自己局促在一個范圍里,這樣是沒辦法學習建築的,如果你確實不是天才的話。也就是說,你必須游歷。
所謂游歷,說通俗點就是出去遊山玩水,只不過,需要帶著你的大腦和眼睛。不要單純滴認為露營就算游歷,在城市裡游盪、在一條小街上泡吧也算,因為你還是可以觀察思考你所在的空間組成和空間氛圍,對嗎。你還需要多看看不同地域不同時間不同民族的人民所修建的房子,古時的,近代的,現代的,語言跟你不太通的人修的房子。你會驚訝地發現,盡管全球化日益席捲,但人們依然在不同的土地上修出總是有別於其他區域的房子。如果你恰好是一個經常出門或者經常出差的人,那是不可多得的機會。如果你不是,那麼你需要利用你自己的不多的假期做做這件事,這件事做得越多,你的心胸會越開闊,見識會越廣,同時,你的建築審美與素養也會隨之提升,更別說情調了。那些很難做出好房子的建築師,包括我,都是走得地方實在太少了。正如我們提到的,既然不是天才,那就得勤快點兒了,不是嗎。努力讓自己貼近各地、各時期、各種類型的建築,別只是遠遠的觀看她。你需要走進去,哪怕是花一點門票錢,走進去,哪怕是保安要盤問你,走進一家你認為很帥的很美的餐館,哪怕是什麼都不吃,你告訴服務員你等個人總是可以,你也得試圖感受她,如果你確實對她有興趣的話。其實只要你有一顆喜愛建築的心,那麼這一切對你來說,根本沒有我喋喋不休的訴說的這樣復雜,因為你在很多時刻都可以做,而且,加上你前兩個階段獲取的常識、知識、素養、理論與本領,這個過程簡直就是令人愜意的。你會發現名人的話是對的,生活中並非缺少美,而只是缺少發現。
2、具體操作。以上屬於認知感知,這還是不夠的。你還需要學會整個建築設計的具體操作。關於這一點,樓上太多兄弟已經反復提到,我相信我不需要贅述。最好最直接的辦法是加入設計團隊,他可以是設計院,設計所,也可以是一個江湖上快意恩仇的設計團隊,只要有實際項目,學會操作都沒有問題。你要通過學習,能夠自行設計一棟有業主在背後對你可能會指指點點說三道四的房子。在這個過程中,你當然不會有上一個認感階段那麼愜意,很多時候你是矛盾的,但這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必須知道你在做什麼,你怎麼去做好房子本身。不管什麼時候,你都需要對你設計的房子有一點責任心和憐愛之感,正如你對自己的孩子。除非你沒有生下他。很多時候,會有很多因素令你嫌棄、討厭、甚至大罵乃至放棄自己的房子,那都是正常的。但最終你還是要做你自己。盡管不是每一棟房子都需要你傾注所有精力,但你依然要知道,給自己創造一切條件去創造,去做一棟對使用者有益的房子,甚至可能對社會對大眾有益、有意義的房子,同時傾注你自己長久以來的情懷,是你做回自己,做一個至少讓自己問心無愧的建築師的,最好方式。
我能講的就是這些了,希望大家不嫌我啰嗦。如果真的能對一個初學者有益,我會很高興。
近日根據好心人提醒,略微修改了些,非常感謝@沈小毛不說話@袁牧 的意見。
再附上幾枚自己求學時所作的鋼筆畫,它們與我的學習同步,算彼時學習邊上的記錄,也算我對我自己的建築學習的一個小小堅持,它們一直陪我到所有學業結束。把它們貼在這里,本想對示贊的人們一個答謝,但還是覺得有些虛偽又無用。真實情況是,有虛榮顯擺之意,同時,也是為告訴所有志在自學建築設計的人們,盡管學院里有很多的氛圍、指引和幫助,但某些感悟和堅持,終究無外是自學。
這才不是假話。

⑶ 建築設計怎麼自學

自學需要幾件東西~

  1. 首先需要時間,也就是持之以恆,想短時間突飛猛進是不現實的,特別是建築這樣涵蓋相當多學科、專業知識的專業。

  2. 其次需要自律,也可以說是計劃,持之以恆的做夢顯然算不上自學。

  3. 最後就是渠道,也就是來源。書本一般是基礎來源,每個城市都有建築書店還有圖書館,相關規范、專業信息總能找到的,但可能需要購買,都靠網路遠遠不夠也不現實。如果有美術基礎或者從基礎學起當然最好,長遠來看更有競爭力。直接學習電腦輔助設計(CAD PS 3DMAX AI等)來幫助專業知識的理解也可以,能比較快的接觸到相關工作或確定學習方向。如果有大學的朋友,或者去主動認識一些,然後借書看~再混去聽課是個不錯的選擇。

⑷ 如何自學建築設計

專業課本重頭學 包括手繪,這個很重要,不過你學動畫多少應該還是有點基礎的吧 沒有什麼事實可以速成的 多上ABBS看看 給你些資料哦 一、這是我們學校建築系的課本,新開的專業好像還沒有大五,具體的我也不是很清楚 大四 " 小區規劃設計◇2節/周(01-09)◇ " 建築設計Ⅲ◇2節/周(09-16)◇ " 城市設計原理◇2節/周(01-07)◇ 建築設計Ⅲ◇2節/周(09-16)◇ " 結構選型◇2節/周(01-07)◇ 建築設備◇2節/周(12-19)◇ " 室內設計原理◇2節/周(01-18)◇ " 場地設計◇2節/周(03-09)◇ " 建築設備◇2節/周(12-19)◇ " 建築物理Ⅰ◇2節/周(12-19)◇ 大三 " 建築設計Ⅰ◇2節/周(01-10,13-15)◇ " 計算機建築表現◇2節/周(05-09)◇ " 建築設計原理(居住)◇2節/周(16-19)◇ " 建築結構◇2節/周(01-10,13-19)◇ " 現代建築流派◇2節/周(13-18)◇ " 外國建築史◇2節/周(01-18)◇ " 科技外語Ⅰ◇2節/周(03-09)◇ 大二 " 建築力學◇2節/周(01-09)◇ " 中國建築史◇2節/周(01-08)◇ " 設計基礎Ⅱ◇2節/周(01-04)◇ 建築設計基礎Ⅰ◇2節/周(05-09,12-17)◇ " 建築繪畫Ⅲ◇2節/周(12-17)◇ 大一 " 設計初步Ⅰ◇2節/周(05-19)◇ " 建築繪畫Ⅰ◇2節/周(05-11)◇ " 畫法幾何B◇2節/周(12-17)◇ " 建築概論◇2節/周(04-08)◇ 你擇優錄取著看吧,東西比較多,我跨專業考建設,覺得基礎還是打扎實的好,不過你為什麼不問設計院的同事們呢,他們會更有經驗的啊 二、 這是一位建築老師給同學的建議,我以前在論壇上看見覺得挺好就自己留了下來 你好! 其實你的情況具有很普遍的特點。多數同學都會遇到類似的苦惱。不要緊張和煩惱啊,因為這正是建築學專業的特點之一。 第一:建築學不是可以線性學習成功的。重要的是最終的結果。 建築學的學習,和我們以前在高中所學課程,甚至與大學其它的工程類專業都有很大的差異。多數工程類學科是完全可以線性學習得到階段性成果,最終基本掌握的,因此可以十分重視每個年級的成績。而建築學專業則多數的成功法則都在「悟」,因此需要大量的練習、思考以至焦慮、苦惱。 比如最簡單的繪畫和字體訓練。如果沒有大量的數量的積累,很難取得」悟出道理「的結果。由於大一的學生有著很強的高中學習方法的慣性,總是認為完成老師的作業是天下第一,認為如果完成了就應該達到某種程度的水平了。而每一個課程作業或訓練一般都是以任務書或老師的口頭表述為主導,其周期及強度都有很強的誤導作用。比如老師安排畫3張,學生很少完成30張,因為學生」以為「只要畫出3張就算完成作業了。比如某一個作業周期是4周,則學生理所當然地認為在這個周期內完成即可,卻很少有自覺地完成高強度的訓練的。那麼試想:如果平面構成的作業是4周,難道僅僅4周就真的懂了?!其實是完全不可能的。事實是往往很多學生畢業時也未見得真的懂,因為他們認為當時」我已經完成作業了「! 所以說大一時很多同學不應該過於追求設計成績,而應該踏踏實實地進行基本功訓練才是啊。 第二:建築學的設計作品往往與設計者的見識、悟性、修養有直接關系。 這樣就導致了大一的學生很難被老師表揚的情況。尤其是從小城鎮來的同學或一直是」兩耳不聞窗外事「、」兩眼不見景中情「的學生,很難從以前的理性思維進入到建築學的」理性與感性的有機統一「中來。 試想:字練的不多、畫畫的不多、看看的不多、記記的不多,只是靠瀏覽資料就能在大一讓老師滿意,豈不是開玩笑么?呵呵。 所以在大學的初期,往往總是有美術功底的同學、字寫得好的同學、家裡有設計師家長的同學、有與老師進行有成效的溝通的能力的同學,容易得高分。 第三:建築學的設計學習其實與書法、音樂、美術的學習很相似,只是多數人沒有意識到而已。 必須經歷」看、臨、思、練、創「的過程。即大量地看、大量地臨摹(抄!)、大量地思考、大量地練習,而最終達到創造的水平。 尤其在大一直至大三,老師鼓勵你臨摹、模仿是正確的。只是往往被學生理解為」抄「了而已。試想一個人每天都是瀏覽書法名家的字帖或者聆聽音樂名家的音帶,然後就想」創造「出自己的書法風格或」譜寫「出自己的音樂作品,豈不是開玩笑?! 所以要正確認識」抄「、」思「、」創「、」超「的關系。 第四:大學老師的特點和學生的觀念上的差異必須重視。 大學老師都是經歷過學生時代的人。因此他告訴你的必然有一定道理。只是由於學生正處於血氣方剛的年齡,很多老師說的話不容易聽得進去。 比如老師說你必須重視繪畫基本功的訓練,學生心裡則在想:」我們是畫畫的嗎?我們更需要思考!「呵呵。 如果老師說應該注意構圖的和諧、完整,學生心裡會說:」難道構圖就必須象你說的那樣古板?「呵呵。 如果老師看了圖以後對你不十分關心,卻對別的同學情有獨鍾,你會很容易產生反感,卻不知道你的圖根本沒法看,或者一看就知道基本功很差,很少練習,」不可教也!「 當年有一個老師在大二的時候對我們說:」你們不要過分地研究什麼理念的創造,你們的閱歷太淺「,結果我都能聽見幾乎所有同學的心聲:」算啦吧您!你笨以為我們也笨?!「呵呵,這就是差異。現在畢業十年了,我還是在每天思考建築的內涵,而且往往感到力不從心呢。 反過來,大學老師也不容易理解學生的心態。 由於傳統的命令式的高中教育,導致大學的學生大多數不敢與老師交流,而老師又不好」腆著臉「和學生交流。結果課堂上往往氣氛沉悶。其實老師也不舒服。有的老師就說過:」現在帶設計怎麼跟監考似的?「 由於多數老師都是很勤奮地走到了今天,而且以為是天經地義的。所以學生不努力練畫、練字、看書,不提出大量問題,老師也會覺得很難辦:又不能逼著你練啊,到底這里是大學呢。 第五:建議 1、建議每天至少畫一張速寫,而且風雨無阻。簡煩無所謂,風格找你認為好學的入手。保證你3個月後見效果。那時你就可以練色彩速寫了。等你已經習慣了畫畫的時候(半年左右),你會自然發現自己對建築有點感覺了。千萬別相信某些高年級老大哥所說的」以後都是電腦,手畫沒用「的胡說八道。 2、建議先入為主地認為帶你設計的老師都是好老師而且很有水平。以這種心態去尊重老師,大量地提問題,即使是很幼稚的問題,解決與老師的交流的問題。千萬記住。要搶老師,不要等老師。要事先准備問題清單。 3、建議保證圖面的整潔及構圖、字體,以引起老師的好感。記住:大學老師不是高中老師。 4、三年級開始以前不要著急學電腦。我曾經試驗過,培訓畫建築效果圖,即使是AUTOCAD、3DSMAX、PHOTOSHOP全部與效果圖有關的技術,15天內也能保證不懂英語不懂電腦的人屆時成功做出很有質量的效果圖,30天則連施工圖、LIGHTSCAPE、室內效果圖、漫遊動畫、動畫後期合成都搞定。可惜多數人停留在傳統思維上不相信而已。 5、課程作業周期如果是6周,不論多累也要在第一周就拿出3-5個」臨摹方案「,第二周再拿出修改過的3-5個」臨摹方案「,目的是熟悉項目及涉及事項。第四周無論如何定方案,第五周進行上板演習,第六周正式上板!平時練習與本項目有關的彩色效果圖、配景臨摹。 第六:建築學方案設計人才的培養成功率很低。 由於種種原因,多數畢業生在長期的實踐中放棄了方案設計,而是以施工圖為主或以行政工作為主。因此不要盲目地相信自己將來必然是方案設計與投標的高手。那將造成畢業後初期的另一次沉重打擊。當然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大學時代沒有充分地勤奮。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現在開始什麼都不晚。怕的是不自信! 希望共勉! 三、http://hi..com/suxi51/blog/item/dca8b97bb3c77cf20bd18770.html 這個看看,也是老師的建議,清華的 我找的這些東西都是考研需要的,但都是學本事的,看這些總是有好處沒壞處啊,呵呵,資源共享,不為分只為大家可以一起進步,呵呵~~~~ 要知道,找個有共同目標的研友,太難了````

⑸ 自學建築設計師要看哪些書

您好,
第一,室內設計和建築設計都是不錯的,但學習起來也都是很有難度的,建議找課程輔助學習。
第二,書籍類主要有建築設計及其理論,建築歷史與理論、建築科學與技術,工業建築設計、智能建築概論、生態建築概論、水工建築物景觀設計、建築防災、古建築保護、建築與城市攝影、建築法規、建築師業務基礎、中外城市建設史、可持續建築、建築構造,建築概論、建築陰影與透視、建築構成、建築制圖與表達、建築美術、風景園林建築、建築材料、建築力學、計算機輔助設計、建築物理、公共建築設計原理、建築結構、城市規劃原理、室內設計、建築設備、建築項目管理、環境心理學、地基基礎等等。
第三,軟體類主要有cad,photoshop,sketchup等,建築三維設計軟體bim,magicad.
回答不易,望採納!

⑹ 自學建築設計要學些什麼

要學美術:素描,速寫,水彩,水粉,建築畫。還有建築結構,中外古代現代建築內史,建築美學,容建築攝影,建築構造,建築經濟,建築設備,建築物理,城市規劃,還有好多好多門課。另外每學期有幾個大設計加小快題設計,有時候要親手做模型。低年級有的學校要求必須手繪設計,高一點年紀就可以上電腦出圖了,然後也可以後期PS處理了。大設計還要有效果圖,還要分析流線什麼的。一般就是各種類型的建築都來一圈,也就是為了就業以後能更好適應。

⑺ 初學建築設計希望前輩推薦幾本書(自學)

1、《建築空間組合論》1998年出版,作者是:彭一剛。本書從空間組合的角度系統地闡述了建築構圖的基本原理及其應用。

2、《外部空間設計》是1985年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蘆原義信。該書主要介紹了庭園、廣場等外部空間的設計。

3、《圖解思考》(建築表現技法第3版)是關於建築師運用徒手畫草圖圖解技能輔助建築設計思考的基礎理論專著。本書在第二版的基礎上,增加了計算機輔助設計及網際網路的內容,並對其他原有章節的次序及內容作了調整和補充。

4、《設計方法學》是2006年9月1日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鄭建啟。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設計類各專業的本科生、研究生用書,也可供設計從業人員使用。

5、《a+u》雜志,一直秉承著以介紹世界范圍的先銳建築設計理念和實例的主旨,30多年來始終保持著報道高品質、趨勢前瞻性的專業優勢,讀者遍及全球70多個國家。

(7)建築設計自學擴展閱讀:

《建築空間組合論》書的第一章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了建築形式與內容對立統一的辯證關系;第二、三章著重闡述功能、結構對於空間組合的規定性與制約性;第四章從美學的高度論證了形式美的客觀規律,並分別闡述了與形式美有關的建築構圖基本法則。

第五、六、七章以大量實例分別就內部空間、外部體形及群體組合處理等方面分析說明形式美規律在建築設計中的運用。本書的修訂第二版在原章節的基礎上增加了第八章當代西方建築拭目以待審美變異。本書可供建築師、城市規劃師閱讀,也可供高等學校建築專業師生參考。

⑻ 建築設計自學可以嗎

自學可以,但是你找工作的話很難,因為我就是自學的CAD,但我專業是軟體開發,每次找工作,她們都說要建築的相關專業。如果想學建築設計,要把所有的課本只是都要看,這樣可能會找工作。我就是例子,我學了CAD,想從事裝飾行業或機械設計,沒應聘上。希望我的建議對你有用吧!!!

⑼ 自學建築設計怎麼入手

自學建築設計需要有一定勇氣的、因為現在學習比較累、以後工作也會比較累,但賺的錢還是不少的。

首先要學建築設計必須要有一定的手繪能力,也就是美術工底。如果也可以在自學的過程中慢慢培養。這種手繪能力旨在表達自己的設計想法,就像你寫作文一樣,需要用文字來表達思想,同樣建築是需要手繪來表達。手繪能力也能做為一種思考手段來推敲方案,這些是電腦軟體永遠不能代替的。這種手繪,表現能力需要沒美術基礎的人長時的慢慢練習。

然後就是建築理論,首先入門的書籍是彭一剛的《空間組合論》可以堪稱建築學寶典,讀個三遍都不為過。然後《建築初步》(建築工業出版社) 《建築語匯》(大連理工大學出版)。在這期間你就可以照著以上書上的圖來邊畫邊吸收,既鍛練手繪能力,又能培養建築設計的感覺。

之後就是建築史。建築史有中國建築史、外國建築史、建築流派及風格,在這期間也需要了解一些國外大師的建築,留意現在中國的建築,深入研究大師、知名建築。
這些知道後,可以去學習掌握建築構造,建築材料等這些技術層面的問題。

再說下所用的軟體
1.有sketchup,這是個最初建築模的軟體 ,很傻瓜很好用。但其渲染等效果都不如3Dmax.到後來可以嘗試學習3D。光學好3D就是一個很慢長的過程。用來渲染效果圖。
2.cad,這個是主要用來畫平面圖的,許多機械設計專業也需要這個,在工作的時候就是用這個軟體來出施工圖等。就是把你手繪出來的方案思想轉入電腦。平面、立面、室內傢具簡單布置都是用這個。
3.photoshop是用來處理效果圖的,或處理圖片,這個就不多說了。用的很廣泛
4.reviet是用來出正圖的。至少在大學階段是用這個來出正圖,正圖包括平面、立面、剖面、效果圖、透視圖,需要 用這個軟體把這些圖都整合到一起。

大概就這些了,很基礎 的,如果想有一定造詣,需要走很長的路,需要掌握的知識也有很多,如景觀設計,環境心理,美學,哲學都需要了解。至於要深入研讀的書還有很多

⑽ 建築設計怎麼自學

嗯個人覺得,你是想要自學然後換工作做方案嗎?如果這樣設計的實用的東西比較重要。專先看些設計的書,規屬劃設計原理、城市史、建築設計基礎、設計概論之類的,找經典建築、空間的圖,可以抄繪、用sketchup拉模型。自己做手工模型,多想,體會空間感。多看多畫。
然後就是軟體了,你應該很會建模的軟體了,3d什麼的、犀牛現在方案的人會的也多了,要熟練起來,對於方案設計來說sketchup的推敲模型是3d無法替代的,photoshop、cad、indesign也得會,以及無可避免的文本製作,尤其規劃策劃類的項目很多,文字語言上能非常會扯會編就最好了。好吧我也覺得學建築的就是萬能,什麼都得自己來,渲染也得自己做,有時候
如果還想自後轉入學校深造,考建築碩士之類的話,那就要看多了,建築史、構造等等了。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